再三段故事共同的点是参透现实生活中出发,使得电影整体表现出了社会个个层次的阴暗面,聪孩时,母爱到后来血见亲人,反转的描写出对于很多人内心深处想爆发的点,表达的淋漓尽致,全步过程用的哥特式的阴暗打光,感觉悬疑履带恐怖但不血腥,不仅表达了想要的效果还不会让观众觉得过于血腥,总之就不给各位剧透太多了,暗中的光芒,阴暗中的扭曲,压抑中穿透的一丝情感,悬疑中履带一丝惊恐,很不错的味道……(我好像有点变态,不过很赞的电影哦)
对于低成本电影来说,我想宽容的给一个四星,理由和影评如下:电影开端为“母亲的双眼”的标题埋下伏笔,母亲对小女主说,“孤独会对心智做奇怪的事,孤独也会把人变成精神病”,为影片后文的伏笔。
母亲为女主解释牛的眼睛和人类的差不多,只是比人类的大,说完便杀死了牛取出它眼睛里的晶状体送给了女主。
那种随意屠杀生命的扭曲思想也传承给了女主,也发展成后来女主每次囚禁人都要把他们眼睛给缝起来,因为眼睛是目睹人类邪恶的根源。
女主在冷漠的家庭环境中视母亲为信仰,从影片后面她每次遇到心理折磨时都会对死去的母亲祈祷。
母亲受心理扭曲的男子杀害,父亲将男子囚禁于谷仓,并未对年幼的女主做出任何解释和心理沟通,这让年幼的女主学了父亲,长大后乐于将人囚禁。
父亲对母亲的死亡没有一点悲伤的流露,以及小女主有时候有意的接近自己的父亲表示讨好,并且对父亲说“我爱你,爸爸”,都未得到父亲积极的表示,这种冷漠的亲情是导致女主心理扭曲的最大根源,心理学上来说,原生家庭的影响大于一切。
那种随意对待生命、冷漠、与社会隔绝导致的认知缺失、孤独、缺爱,都在女主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女主需要陪伴,但他的父亲对他来说形同虚设,没有任何情感的交流。
她杀了她父亲,究竟是出于恨,还是出于别的,各有说法,但她没有将父亲的尸体立即处理,而是帮尸体洗澡,和尸体睡在一起,拥抱尸体,让尸体看着她跳舞,她渴望陪伴。
这个演员真的很棒,她把心理扭曲演绎的接近完美,这个人设首先并不是精神有问题,所以不能演的神经兮兮的,心理扭曲是思想认知上和心理疾病上的问题,她真的演的很到位。
包括杀完人面不改色的擦地板上的血、肢解父亲和去她家玩的女孩,因为她不觉得杀人很奇怪啊,他的父亲母亲都是对待生命很随便的啊。
那个去她家玩的女孩,女主本没有杀意,她用亲吻向女孩表达友好,她不断的抚摸女孩的头发,她喜欢这种陪伴的感觉,她渴望有朋友。
但是当女孩听闻她杀了自己父亲后害怕的想要离开,女主最后还是杀了她。
对于一个极度渴望爱和陪伴的人来说,每一个人的离开都意味着你不爱我,你背叛了我。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杀了自己母亲的凶手,她不愿意杀了他,而是将他圈养起来,连一个闯入她生活的坏人都愿意将他成为“朋友”,用喂老鼠肉给他吃的方式报仇,因为他杀了她的母亲。
也是因为杀母男子逃跑,女主捅死了他,因为又是一次“背叛”。
女主在捅他的时候说“我终于明白了你当时说的话,这感觉,很爽。
”所以由此推测,杀母男子可能也是因为相似的冷漠家庭环境和封闭的社会角色等,导致心理扭曲而去杀人。
她掠夺了开车女人的孩子,一个新的生命对她来说像是一份新的寄托、新的希望,还有她内心压抑多年的爱的释放。
她囚禁了孩子的生母,自己养育了孩子。
小男孩长大,这里就说到了基因论,毕竟不是女主的基因,小男孩内心还是很健康的,他得知母亲囚禁了人,知道这样是不对的,偷偷放走了谷仓里的女人。
故事最后没有提及小男孩和被囚禁的女人是否相认,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这部影片也有一些bug,在我看来再好的片子都有bug,无心的人看一个开心,有心的人看一个深度。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总之我觉得还是不错的。
演员很棒,真的很棒。
母亲的双眼在主人公小时候的时候受到母亲的影响而对解剖学产生了兴趣。
这部电影有点感觉是一部双重人格的电影,一个于是隔绝的少女,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被爱的感受使得女主变得不正常起来,人性的缺失让女主上一刻还在正常的阶段,而下一刻便开始了分尸绞刑。
并且黑白的电影更能营造这种诡异的气氛,让整部电影不是那么血腥,整部电影气氛相当有代入感。
也反映了如今社会的人的内心孤独,让人不禁的去思考。
整部电影总体下来是很不错的电影,所以给5星好评。
推荐大家去看看。
1."完全正常"的连环杀手,也许也不是杀手吧,是"世俗不能接受的生活方式",好像比汉尼拔更加细思极恐呢,女主就像是时不常见面的邻家姐姐般柔美……伸手可及那样2.但每一段的配乐竟然都很赞\(≧▽≦)/毫无违和感,尤其是两段跳舞的3.如果来个正常版的:抓回偷跑的妈妈or妈妈被好心人送回,这个好心人是女主的常年暗恋者?
女主带着小正太愉快得继续生活……把眼科手术的手艺继续传下去?
结局会不会才是惊恐片更像是独立电影?
“冗长的沉默对于恐怖片影迷来说是一种累赘,只有邪恶的异教徒在黑暗中等待着这部电影。
”正如《综艺》的评价,尼古拉斯·派斯的处女作在今年的圣丹斯掀起了一场真正的噩梦。
[母亲的双眼]这一类的电影是挑观众的,只有有勇气的才人能够拿到这张门票。
三段式是进入噩梦的逻辑。
电影的第一章,“母亲”。
年幼的弗朗西斯和她的父母生活在一处孤立的农场中,作为前外科医生的母亲向弗朗西斯传授解剖学知识,她们在厨房割破牛眼,开肠破肚,一切显得温馨而充满潜在的暴力。
陌生人查理的到来,成为了噩梦的开端。
他在父亲出门时将母亲杀害,更可怕的是,这一切都发生在年幼的弗朗西斯面前。
这直接导致了电影的第二章:“父亲”。
成年后的弗朗西斯变得极端暴力,显然,她受到了巨大的童年创伤,并且在孤立无援的田园生活中缺乏榜样和道德指导,这似乎直接导致了她不断重复地模仿、复制周围人物的行为,包括母亲生前的解剖行为,也包括陌生人查理对其母亲可怕的所作所为。
派斯对暴力行为的解构异常巧妙,大量的暴力被巧妙地保留在银幕之外。
一些延续性的声音或者故意抽离掉的画面,让我们直接看到施暴者所造成的后果:割去弑母者双眼的动作被省略,从“你要干什么”,直接到弗朗西斯转身离去,留下一个地下室里无眼无声的”玩伴”(00:16:48);已经仓皇逃到门口的亚洲女孩,下一镜直接切到弗朗西斯擦掉地上的血迹(00:37:30);透过男孩母亲的双腿,在一定角度的镜头中,我们只能看到弗朗西斯在缝合什么东西,随着镜头上升,一个睁不开双眼,喊不出口的母亲的形象,造成了本片最压抑的段落之一,而周围还是她孩子的哭喊声(00:54:35)。
完美的第43分钟:透过被工整分割的玻璃,我们看到远景中的弗朗西斯淡定地走向他的仇人、玩伴、爱人,下一镜直接切到近景(寂静乡村夜晚的虫鸣效果也突然从室内变成室外),弗朗西斯一刀刀捅下去,没有一点犹豫:“你说的没错,这感觉很棒。
”极简的构图所造成的的不详之感,完全胜过于任何血腥的画面——“根本就不需要血红的视觉效果来使人感到颤抖或紧张,黑白的世界是足够扭曲的。
”在已经收回的外媒评价中,[母亲的双眼]时常会被归结为一个黑暗版的[猎人之夜]。
“五十至六十年代的那些美国电影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猎人之夜]、[惊魂记],还有伟大的威廉姆·卡索的那些电影,我希望[母亲的双眼]是在沿着[猎人之夜]的心理感觉前进。
因为它有一个可怕的基调,这个故事关于关在家里又前往世界里的孩子,这是如此地悲伤。
他们也会使用暴力和恐怖元素,但本质上仍然属于家庭戏剧,以暴力提高情感上的张力。
老天,这部电影太黑暗了,我说起它就停不下来。
”正如序幕(00:03:02)中母亲所言:“圣弗朗西斯在树林中独自生活了很多年,一天晚上,他看到一位天使在天空中燃烧着。
当他醒来时,便有了圣痕。
但是孤独,会对心智做出奇怪的事情。
最终,他死于眼疾,而孤独也会导致精神疾病。
”弗朗西斯被困在一个循环的暴力中无法自拔,完全可以被看成是对一个痛苦的精神病人的解读。
孤立的农场中,弗朗西斯一遍遍重复着母亲交给她的解剖知识,在两个无辜者的身上实施;沉默的父亲充当了她暴力行为的同谋和看客,于是弗朗西斯在跳舞,在父亲的尸体注视下;幼时,弗朗西斯在地下室问过查理两个问题,“为什么是我们?
”“你为什么这么做?
”,查理的回答是:“因为你们让我进门的”“这感觉很棒”。
两句回答又反过来影响着弗朗西斯——电影的第三章,“家庭”中,弗朗西斯随机选择了一对母子,并对母亲施以暴行,抢过其子,与之组成了家庭。
弗朗西斯之子再次踏入到谷仓,电影再一次探索了孩子对于暴力的天真迷恋。
还有那些诗性的时刻,当弗朗西斯尝试与父亲的尸体一起滑入浴缸,想象自己同死去的父亲拥抱。
“掘墓拥抱母亲”的段落终成最后一幕。
此刻,痛苦的弗朗斯西仿佛悬挂在噩梦的边缘。
但噩梦全部来自于破碎的现实。
(文_开开)原载于《看电影》杂志,11月下,特别关注。
有删改。
母亲的双眼这部作品是有尼古拉斯·佩谢导演所制作的一部电影,人在孤独的时候,内心才是最可怕的,上一课能与人和平的交谈下一刻那个人就死在了自己的手里,出现了双重人格。
也从侧面反映了大多数人们都是孤独存在的。
电影黑白的风格增显了这种诡异的场景,也减少了血腥的冲击力。
整部作品真实的反应了人在遭受到一重重的冲击,孤独长久陪伴之下人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也真是这样人们才需要互相关心。
整部电影值得一看。
感觉没讲明白,女孩儿的成长过程心态父母的态度,没有一个能说服我的理由,可能是因为小成本?
整个影片中的人和社会环境是割裂开的,使我觉得这个故事不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人物也没有立起来,剧情的推动也很无力。
女孩儿到底是天生变态还是后天,在事情发生前他们家庭到底是什么样的,父亲的在母亲死亡这件事发生前后有没有改变?
一个问题都讲不清楚,发生的所有事情都轻描淡写的过去了。
而作为荒诞型,这个片子又没有可以深挖的寓意,“孤独使人变态”这个主题可不能算有深度,在需要隐晦的地方又表达的太直白了。
母亲的眼睛也没有点题,感觉这个片子既不猎奇,又不恐怖,想含蓄却直白。
导演的处女座,黑白摄影为中心看点淡化了血腥场面对观众的不适感,为气氛添加了一份压抑阴冷,出其不意的剪辑点,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这是一部优雅的恐怖片,并且其极少的台词量更是将片中的痛苦,深沉表现的淋漓尽致,再次说道,这部片身为处女座,非常成功,风格第一,使人即使看过许久,都能回想起来。
我这是第二遍看了,但仍是那么震惊,震惊这部片的内涵,也震惊这片的表现力。
一般的文艺片都是些爱情和小清新,而这片不是一般的文艺,其中的含义也是那么让人觉得恐怖,难以想象如果这是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的生活被披露,我们会变得怎样,会疯狂,还是被心理折磨到死亡。
这无形中给人一种奇妙的心理体验,每每看完我都觉得我的心难以平复,沉浸在其中的思想之中,让人觉得像是在给自己找一个救赎。
推荐大家来看
这部电影 把恐怖拍成了一首田园诗恐怖片的水准分三个层次:惊吓,惊悚和恐怖。
我们熟知的大多数恐怖电影,都是以前两者出名。
通过突然出现的鬼怪及阴森可怖的配音,已经足以拍摄主流恐怖片需要渲染的氛围,所以在大多数观众眼里,“恐怖”和“艺术”,似乎永远不沾边。
然而今天的这部电影,却通过情感和艺术,将恐怖解构,重建,拍成了一部个人风格浓郁的艺术片——母亲的双眼
谁都想不到,一部恐怖电影怎样充满艺术气息,拿着杀人的刀背古诗词吗?
如果这么想,你就远远低估了导演尼古拉斯·佩谢的能力。
先说一个足以让你惊掉眼球的事实:这位导演是90后。
90后意味着他并没有太多作品,同样意味着不谙世事,没有执导经验。
但当你看完全片,就会觉得他对人们情感的把握和情绪的调动,用“少年老成”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一部《母亲的双眼》,足以干掉90%的国产恐怖电影。
影片采用三段式的叙述方式,三个故事相互衔接,以家庭为背景,以感情为线索,以精神状态的传承为全片契合点。
每段影片开始前,都会有这样黑幕下的提示——
三段式的故事结构,可以说是好莱坞剧作驰骋世界电影市场这么多年的奥秘所在,只不过不是每一部电影都像《母亲的双眼》这样直截了当。
三段式的结构最早出自好莱坞著名编剧教练希德.菲尔德的《电影剧本写作基础》,分为:1.第一幕:建置 (情节点1) 2.第二幕:对抗 (情节点2) 3.第三幕:结局
菲尔德本人,已于2013年病逝,享年77岁同样,三段式也是进入深层噩梦的步骤。
佩谢用几乎直白的方式,从最简单的影片结构就表白于艺术,是有自己原因的。
这部恐怖片的艺术性,可不是仅仅流于形式。
在构图和摄影方面,你会发现,将《母亲的双眼》称为田园诗并不为过。
黑白摄影,类似国产文艺片《八月》,是复古,是怀旧。
国产电影《八月》但在这部电影里,则更多是对艺术和恐怖之间的缓和,是电影风格呈现中间地带的艺术表现。
影片刚开始,定格在一个公路上,一辆卡车缓缓驶过,前边遇到一个孱弱的妇女渐渐跌倒。
可当镜头升格,你会看到一副标准的摄影作品映入眼帘——
对,没错,这是一张十分标准的“平行线构图”图像,需要凸显的人物和影像恰恰集中在平行线中间。
当女主在杉树林中发泄情感,另一幅摄影作品夺眶而出。
然后还是同样的方式,当女主缓缓走出杉树林,汽车在路上慢慢驶来,从观众的眼帘里出现,又消失。
同样的构图方法,只不过升格变成了远景。
在镜头的运用方面,90后导演佩谢也表现出了惊人的功力。
女主杀死自己的父亲,却因为至亲失去倍感孤独,她抱着父亲的尸体洗澡时,一个长镜在人物的上方,注视着哭诉的弗朗西斯缓缓划入牛奶浴缸。
因为摄影艺术的表现关系,观众这时感受到的,竟不是可怖的氛围和恐怖片特有的不舒适,反而是透过屏幕的压抑和孤独。
还有一幕,教科书似的人物扭曲感传递。
当弗朗西斯看着自己的“男宠”半夜出逃,她先是拿着刀淡定的缓缓得走过去——
然后两人相拥,镜头瞬间切为特写,刀与血浆并未出现,只是配了捅刀子的背景音。
一刀,两刀……外媒评价这个段落——根本就不需要血红的视觉效果来使人感到颤抖或紧张,黑白的世界是足够扭曲的如果说电影的艺术性仅仅流于这些形式,那评价它为“田园诗”未免有些过誉。
在恐怖氛围和暴力行为的解构上,佩谢做得巧夺天工。
他巧妙地将大多数暴力行为保留在了画面之外,我们只能通过电影的配音以及故意切除的画面,通过暴力的后果感受最深的恐怖。
当陌生男人枪指着母亲进入卫生间,镜头切给了开车的父亲,卫生间的门刚打开,背景音闪过一些肢解之声,画面则突然转到了被父亲制服的杀人者——
杀人者被囚在谷仓,发生了一段弗朗西斯和他之间的平静对话,——你为什么这么做(杀人)——那感觉很棒
之后的镜头给了转身离开的弗朗西斯,身后却缓缓坐起来一个没有眼睛无法出声的“男宠”。
第一位朋友,一个酒吧认识到亚洲女孩,当她仓皇逃到门口的时候,镜头又直接给了弗朗西斯,慢条斯理的擦拭地上的血迹——
包括整部电影最让人震撼压抑的段落,也是同样的处理方式。
弗朗西斯从杉树林出来,碰到一辆车,车上是一对母子。
弗朗西斯将婴儿骗到手,并用同样的方法囚禁了他的母亲,自己则和小孩一起组成一个家庭。
之前的镜头,给到弗朗西斯在缝合什么东西,突然缝合停止,随着躺下的人物起身,一个没有眼睛,无法出声的母亲忽然出现,旁边还有自己小孩得哭声。
(以下图片可能引起不适)
玩恐怖,最高级的都是玩心理。
佩谢抛弃了人们惯常所用的用突然出现的鬼怪形象惊吓观众或者以不存在互动方式引起联想的氛围营造方式,转而将暴力行为导致的可怖后果直接展示,省略了刺杀和血浆。
这种叙述上的故意留白,无疑比满屏飞溅的血浆,更能勾起观众内心的无限遐想。
加之以黑白画面和阴沉的配乐,观众看到失去双眼的母亲时那种胸闷窒息的压抑感,却是所有恐怖片无法代替的。
这些,都还不是佩谢最高明的。
《母亲的双眼》最高明的,是将恐怖的终极原因,回归到了人类最普通的情感上。
孤独。
电影刚开始,还没盒饭的母亲跟小弗朗西斯说了一句话,就奠定了全片的感情基调——孤独会对心智做奇怪的事
这其实是导演给观众打的预防针。
人类的所有情感,都是相关联的。
某种负面情感发展到极致,其他的感情甚至人的精神就会出现异动。
抛开家庭教育的客观因素,可以说,让弗朗西斯改变的,是弑母者的暴行和失去母亲的仇恨;而让弗朗西斯彻底堕落的,则是与生俱来的孤独感。
当杀害母亲的凶手被制服,问了小弗朗西斯一句——你会杀了我,对吗?
结果得到的回答却是——我为什么要杀了你,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怎样突破天际的孤独,才能将杀害母亲的凶手当做朋友?
长大后的弗朗西斯,所有行为的动机似乎也都落在了个人无法排解的孤独感上。
狠心杀了“男宠”,是因为他半夜的突然逃离,而杀害夜店认识的新朋友,则是因为她得知女主弑父后的摒弃。
一直以来,弗朗西斯跟母亲独自生活在农场,唯一接触的,之后那些解剖学知识。
她杀人后敝帚自珍般的解剖学炫技,最后也归于对母亲的思念。
故事将尽的时候,女主身边的过客一个一个被杀,孤独感炸裂的女主来到母亲埋葬的地方,掘坟抱母。
直接跟之前的与父亲尸体共浴两相呼应,将这两个最让人震撼也最诗意的镜头,嵌在了影片的内核里。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这个在孤独中走向疯狂的少女,在带来血液的凝固感的同时,难道就丝毫不值得怜悯吗。
终章中,弗朗西斯养大了抢来的孩子,跟小时候的自己一样,一个母亲一个孩子独自生活在农场中。
如果导演再用点力,在这里截断故事结束,所有的观众都会想——这个孩子会不会像小时候的弗朗西斯一样,陷入到暴力与自身情感失衡的病态中?
可结局并不是这样,随着被囚禁母亲的逃脱,随着警察的攻入,随着一声枪响,幕落。
佩谢将普通人的孤独感放大了十倍,去讲一个悲剧的恐怖故事,归根结底,是对人性的思辨,是对家庭的探讨,辅之以优秀的艺术构图和摄影,巧妙的镜头语言,这部像文艺片一样的恐怖片,为我们撕裂了现实,呈现了人性噩梦的最深处。
比起空洞的恫吓,我更尊敬压抑着的深思。
欢迎关注看完片晚饭都浪费了的公众号:时光电影铺子(sgtjmovie)
很无聊,也确实很孤独
黑白影像为这种悲凉的氛围笼罩了一层阴冷
走了个形式···不觉得有才华····
冰冷,孤独,怪异
故事简介涵盖了本片所有内容- - waste of time
莫名其妙 剧情非常单薄 为黑白摄影加一星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即便是杀人魔王亦是如此,影片简洁地勾勒出了食人魔女悲惨、孤独、绝望、冷血、变态却依然残存一丝人性的人生,黑白摄影散发出浓郁的冷漠和魔性,遗憾的是,导演几乎处理掉了所有的血腥镜头,如果这些镜头能更丰富直白些的话,相信影片能有更好的效果。
压抑
和moonlight一样的三章式结构讲述变态女孩的成长。其实全靠摄影来撑,有腔有调但是情感带入弱。
极简主义,这种调调还是蛮喜欢的
特色是全黑白电影,情节很空洞无聊,不过女主实在太变态了,给三星
安利过才看的,结果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好
其实没有太懂这个人物深层次的心理,她渴望过上一个正常人的生活,有爱人,有孩子,有亲人;然而她缺乏基本的社会感知和道德戒律。那为何她要杀掉每一个人,她爱的,或者她要藏匿的人?似乎导演更多是在猎奇,而不是在做人性挖掘。黑白+极致血腥的调性和孤立场景带来的低成本,这种操作是值得参考的。
音乐不错,剧情整体比较压抑灰暗,有些血腥暴力。
相當詭異和creepy的電影,開初非常好,而且配樂出色,鏡頭運用加上黑白色調加深了電影的恐怖怪異感,亦加深了冷冷的孤獨感覺,但好像是太著重當中的詭異營造或將女角過於抽離從而令人難以置身她的位置,令人覺得空洞,如同不夠火喉的變態膜拜者一樣,令電影越後越覺表面,不過氣氛和詭異感還相當不錯.還可一看
loneliness can do strange things to the mind
how变态
剧情没什么亮点,故事单薄,显得枯燥乏味,讲述变态女孩的成长,过程阴沉压抑,就靠摄影与音乐支撑。
黑白片看的压抑,不知道片名和剧情有嘛意义,纯属浪费时间
75/100,通篇的强对比黑白影像还是比较好看的,一种变态的优雅席卷而来。在剪辑上截断动作,取消对经过的展示,仅仅保留起因与结果,就如同被割去的眼睛,看不见的是原生家庭的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