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特兰蒂斯
Атлантида,荒芜世纪诗篇(港),末日荒芜诗篇(台),Atlantis
导演:瓦连京·瓦夏诺维奇
主演:Vasyl Antoniak,Liudmyla Bileka,Andriy Rymaruk
类型:电影地区:乌克兰语言:乌克兰语,英语年份:2019
简介:2025年,战争结束的一年后,乌克兰军人塞吉回到现实生活。创伤后的日子并不容易,工厂主管嫌弃、同袍轻生、关厂失业,连家裡的熨斗都不管用,只能在野外猛射人形靶发洩。失业的他因缘际会加入挖寻军人遗体的「黑色鬱金香」计画,认识了志工卡蒂亚,在荒芜废地挖掘的同时,也像掏挖著满是创伤的自己,打开被战争所侵蚀的腐肉,希冀能长..详细 >
就在现在..
摄影真心不错
后劲挺大。炼铁厂,巨大烟囱,雇佣兵,大熔炉,收尸队,随便拿出一个都是末世题材的好材料,但是全片长镜头有点可惜了这些素材,让人看得有点累。
2025 战后创伤 昨天太近 明天太远 工业废墟 资本游戏 煮冰洗澡 尸堆亲热 有时天寒地冻 有时内心如火
在我极度爱困的时候,看着这简介和几张图,让我以为是剧情节奏紧凑的片子,结果却是一部慢节奏从外部孤独到内心的片子,最后找到了相互依偎的人真好。
关于顿巴斯战争超前的寓言,相对的,正在/过去曾经发生的是Sergei Loznitsa版顿巴斯和自己去看(1985);隐约中无处不在的俄国阴影、触目的尸检,战争带来不仅伤痛,还有破坏就像慢性毒药杀死着曾经的家园,而这片家园即使在重建着,土地上的人已成为“无根之人”
設定跟意境是不錯的,但還是讓人覺得太冗長了
一部真正号召make love no war的战争伤痕电影,在俄乌开战今日看,实在合适
用几个场景把宏大的题材讲得很好,许多车窗内外的视角,来体现世界和世界之间可以多么地遥远。极端的压抑、荒芜、绝望幸而有一个有温度的陪伴结局。
2025年,战争结束的一年后,乌克兰军人塞吉回到现实生活。创伤后的日子并不容易,工厂主管嫌弃、同袍轻生、关厂失业,连家裡的熨斗都不管用,只能在野外猛射人形靶发洩。失业的他因缘际会加入挖寻军人遗体的计画,认识了志工卡蒂亚,在荒芜废地挖掘的同时,也像掏挖著满是创伤的自己,打开被战争所侵蚀的腐肉,希冀能长出生存的勇气。乌克兰与俄罗斯间的战争带来空前生态灾难,导演以独特的镜头语言、惊人的场景与摄影,为人物打造出剧场般的舞台。以满佈地雷的区域、废弃的矿场与工厂污染的土地与水源,突显人们面对冰冷的战后景况,是如何的渺小而无用。片中更巧妙植入前苏联名导狄嘉维托夫作品,搬演一齣讽刺幽默的冷调人生。不错,还可以
一般,摄影中上
剧情的发展有拖沓,剪辑要是能重制一下就好了。
末世景象 颇有欧洲艺术片风骨 好几个镜头很震撼 但是散 最后那段性爱戏实在没必要 一下子破坏了整体的调性。
末世景象 颇有欧洲艺术片风骨 好几个镜头很震撼 但是散 最后那段性爱戏实在没必要 一下子破坏了整体的调性。
固定镜头好好好
影片将故事时间点放到了未来,不过表现的却是现实。摄影比较有特色,基本上采用固定机位,通过一个个的场景来建构故事。导演偏爱巨大而荒芜的物体,如战争废墟、工业废墟、锈蚀的机器、隆隆作响的卡车,以及挖掘不尽的已成木乃伊的尸体,呈现出一种末日感。整体的气氛与情绪还把握得准确,现实而又荒谬。
3.5;近未来的设定,末世废土美学,死亡遍布,阴沉天际毫无生机可言,漫长的长镜如同无可忍受的死水生活,纵身跃进毁灭的快感,仅有的拥抱能温热尸群下的活体吗?
从头至尾的固定镜头,雨水、阴湿、泥泞、荒凉,一副战后废墟景象。开头工人在炼钢厂里跳入铁水自杀的画面是在致敬《终结者》吗.......一字一句满是细节描述的尸检报告让人毛骨悚然。这样一种摒弃故事重在展示景观与状态的影像必然会导致两极化,但本片在景观中所呈现的细节足够丰富和有创造性。
很巧妙的视角。用战后的生活,反思战争,揭示现实。固定机位长镜头,少人物特写,多环境细节,探讨人和一片土地的关系。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