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禾,一个可怜的女人。
为了生活她嫁给了比自己大30岁的男人,却意外喜欢上了自己的小叔子。
面对责任,道义,爱情。
她做出了艰难的选择。
在现实中我们遇到这样的事该如何选择,是选择自己的爱情还是会跟秀禾一样选择留在大夫人的身边?
最可怜的还是大夫人,她爱了一辈子的男人为了他那了不起的自尊,娶了一个又一个,没想到到最后只有大夫人才是真心对他的那个人
几天前偶尔看到某电视台在播《橘子红了》,就忍不住零零散散花了三天时间,又在网上完整看了一遍。
那时的黄磊还有那样一张清澈稚嫩的脸,周迅还带着一点婴儿肥,生涩与灵性恰如她所扮演秀和。
那一年的我也才上初中,一晃十几年竟然就这样过去了。
看着黄磊闪闪亮着的眸子,我突然懂得了,所谓年轻,原来是一种“当局者迷”的体验,你身在其中的时候永远不会明白那是什么意思,只有当自己不再年轻时,回忆起来才能真正明白是什么感觉。
不得不说,十几岁时,我从未看懂过这样一部连续剧。
在美好的容颜与甜蜜的话语下,我相信了耀辉和秀禾之间的爱情,不懂大妈的苦与甜,完全不能够欣赏耀华的骄傲与无奈;我甚至听信了婉晴的那些关于青春与自由的言论,以为真实的人生应该如她所说那般,把出离的勇气看得至高无上。
十几年后的自己,重新看待这一切时,竟然收获了那么多不同的体验。
我开始不由自主的喜欢寇世勋所扮演的容耀华,在有他的剧情里我完全无法移开自己的视线,尽管他离女孩心目中的“白马王子”那么遥远,他是那么的老,那么的霸道,固执,自负,当他有重要的生意需要处理时,女人完全不值一提,当他铿锵有力对耀辉灌输那些封建社会男权思想的时候,我只觉得他可笑,但并不会反感。
因为那些冷冰冰的男权听起来如此偏执,偏执的像个孩子。
女人对待孩子或者孩子气的男人,都是同样的不由自主平生出包容与怜爱吧。
可是当那一日他发觉了自己的不孕,他所有旧有的自负与傲慢也即刻烟消云散,甚至立即变成了内疚与自卑,他开始明白自己错怪了大太太,也耽误了三太太。
虽然他尽能力的想要去弥补,但又不得不顾及封建社会下的家族颜面,与曾经的那个魔咒般的预言。
这一刻他所作的一切看起来又是那么的善良。
是的,他从来都是一个善良的人,即使是他以往的自负,他所苦意经营的一切,为的都不过是那个时代下最能体现男性价值的东西:家族的财富与荣耀。
而耀辉和秀禾都做了些什么呢?
秀禾无疑是导演和编剧着意塑造的浑身闪光的主要人物,她穿着叶锦添特别制作的奢侈品级别的精致戏服,捻着她的纤纤三寸金莲,在剧中美好的飘来又飘去。
她善良,这样的善良体现在她对于身边所有人的不需回报的爱,她对于耀华和大太太的用生命来报答的感恩之心,更是当她一次又一次的见证了耀辉的谎言与懦弱时,所表现出的承受与担当的勇气。
秀禾也曾天真的相信,有了决心与自由,她可以做一个真正的女人,新时代的新女性,一个把握自己命运的女人。
“我已经在城里为你找好了工作”耀辉说。
“去了城里然后呢?
又怎样呢?
你要把我从这里带走,带到你的女朋友身边?
”秀禾说。
独立,对秀禾而言是一个空洞的字眼,它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仅仅意味着从一个男人身边离开,去奔赴另一个男人的怀抱。
她懵懂的明白了一半,却没有参透真相。
所以剧情的结尾,秀禾死了,伴随着新生命的诞生,秀禾走了。
这对于秀禾看似是最好的结局,对于编剧与导演看似是最合情理的说法。
死了,一切就得到了升华,女性宽容的慈祥的善良的博爱的光环环绕着这个死去的女人,她就得到了某种神化。
就好像那个被嫌弃的松子,就好像芳汀,我们很难去琢磨作者书写这样的人物时心中包含的感情是否是悲伤,因为那些神化的结局明明又带着那么点歌颂和赞扬。
“很遗憾这女人最后是这样的结局,但这是一个应该被赞扬与歌颂的一生”。
也正是古往今来有这么多的艺术作品冥冥中传递的这样的价值观,那么多的女人唱着悲歌,带着感动了自己的泪水仍然这样活着。
而耀辉呢?
那年轻的外表,纯真的笑容,眼眸中闪着光的叫做青春与爱情的悸动,是这样的诱人,这样的能够迷惑人。
他出身名门,即将继承哥哥的庞大家业;年轻有为,知书达理又不迂腐,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新运动;他颇有文艺气息,会和自己的女朋友通信诉相思,也会为心中另一个喜欢的女孩种下一片又一片的花圃;他是那么的温柔又美好,满足了女人所有关于爱的幻想,当这样的他眼含爱意的看着你,你要如何拒绝?
即便娴雅这样聪慧的女孩,对于明知已不复曾经的耀辉,最终也只能选择了相信与接受。
如果撒旦的苹果能够化成实体,他一定就长成耀辉的模样。
我们迷恋着他的一切以至于看不见他身上那致命的缺陷,他是一个空想家,可恶的空想家,害死人的空想家。
他要启发秀禾的女性精神,却活活把她推进了明知不合适的婚姻;他要带领秀禾追求自由与独立,甚至都接受了秀禾的身体,却在临阵前选择了放弃与遗忘;当他知道秀禾怀了他的骨肉,他冒着大雨不分日夜的奔回家,想要带着秀禾离开,最终却选择了谎言与背叛。
正是他的犹豫不决,他那飘忽不定忽有忽又没有的激情,他许下的那么多美好却没能实现的诺言,最终造成了秀禾的悲剧。
我曾以为这是一部歌颂自由爱情的文艺句,此刻看来,不如说,他所嘲笑的正是所谓爱情。
秀禾命薄心高。
心中的浪漫情怀只能靠她放掉的风筝来寄托。
梦想是她仰望天空滴落的眼泪。
她屈服过,又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自己悲壮的命运。
六尺窄巷里他缓缓走来,那是成真过的梦。
容耀辉虽受了新思想熏陶,但依然改变不了怯懦的心与最后的妥协。
他雨中的告白的确可以感动观众很多次。
可是他配不上秀禾。
洁白的婚礼和洁白的葬礼,是对他命运的最大讽刺。
结局令人惋惜,秀禾这个总是为别人着想的女孩子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却得不到想要的爱情。
一、大妈一个悲剧角色。
她教诲新来的三太太说,若想要一个人的爱,要先付出自己的全部。
包括资产、前途……然后你才有可能得到他。
先不论这种观点的正确与否。
这确实是大妈的行动准则。
她把自己的所有都给了容耀华。
年轻时的金钱、青春、爱情。
现在的全部忠心相守。
即使他爱慕秀禾,给秀禾炖了补品,担心下人做不好,嘱付大妈去看着。
大妈也能心甘情愿的去做。
即使容耀华和秀禾“卧后春宵细细长”,明显贪恋着年轻夫人的美色。
大妈也能尽量让自己心理平衡,咽下苦泪。
当你把全部的真心都给一个人,把他看得比自己还高时,就给了他践踏你心的权利。
然后最后大妈守住了她的希望,得到了她想要的。
因为一个人总会老,会丑,会弱,会病,会孤独……总有一天,一切都会离他而去,他突然发现,原来自己身边还有那样一个女人。
无论他怎么样,她都在陪伴他。
那就是我们现在所缺乏的一棵树上吊死的精神吧?
如果你专心对一个人,全心全意对一个人,无论他怎么样,都绝不放手……那么你有可能会得到他。
然而现在的世界有太多的选择,太多的诱惑。
又有谁会专注的只凝望一个人?
二、嫣红又一个悲剧角色。
她的悲剧同样是,她想得到容耀华的爱。
但是她和大妈不同。
她明显还想要另外一些东西,比如容耀华的钱。
大伟的名言一直是:你不能想要太多。
不要既想要爱,又想要钱。
“你想要一个有爱情的阔佬,那是不可能的。
”当然这有可能。
不过机会比较少。
最后的结局,她已经拥有大伟的爱,但她还想要找容耀华要回钱。
结果钱要回来了,大伟的爱鸡飞蛋打了。
通俗点说,你不可能所有的便宜都占到。
你总是会失去其中一些东西。
很多时候,你只能选择其中一个。
三、秀禾她在某些人眼里看来应该很幸福。
因为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女人宠她,男人爱她。
她轻易得到了一些别人梦寐以求的东西。
比如容耀华的心。
问题是秀禾不想要。
那些宠爱都成了她的压力和负担。
她只想简简单单和耀辉生活在一起。
可是这个愿望,那些宠她爱她的人,全部不允许。
他们给她的,是她不希望的生活方式。
他们禁止的,恰恰是她的幸福。
大妈和嫣红是自己选择了容耀华,选择了这种现状。
秀禾有很大一部分是被迫的。
所以更加绝望。
四、耀辉一个懦夫。
五、容耀华有人用一生痴心爱他。
有人对他的片刻温柔朝思暮想。
原因非常简单,他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真正的男人,会把责任、事业看得比女人重要。
可是这样,反而会吸引女人飞蛾扑火。
因为一个男人更爱现实和物质,忽视爱情,当他有一天陷入情网时,更能满足女人的虚荣心和征服欲。
而象大伟那种表面上的情种,惯于风花雪月,他们的爱就是轻飘飘的。
一定没有容耀华这样的人坠入爱河更令人侧目。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
就象一个人常常爱上别人,常常说爱,他所谓的爱就显得不珍贵。
而一个人一生奋斗,将时间精力都放在家族的利益上。
突然开始侠骨柔情,如何让人忽视。
可惜一个貌似强悍的人,往往让非常可笑的理由击倒。
容耀华突然倒下了,老了,不再霸气十足了,原因是不育。
让人慨叹。
他也有软弱和需要怜惜的时候。
只是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他也有最脆弱的软肋,和最想呵护的那个人。
可惜往往不被信任。
更得不到最想要的那份温柔。
这种在江南古宅里发生的故事,木楼青山黛瓦,刺绣宽袖古着,江南烟雨乌篷,红橘银烛细语,包括贯穿全剧的空灵女声的伴音,所有细节都暗示着以这样的背景所演绎出的故事,绝不会以任何美好的形式结束。
但这样的故事,我乐于观赏。
青橘用青春,于枝头熟彻泛红,摇曳欲坠,陷泥腐烂。
从头开始注定就是悲剧收场 橘子红了 美得让人心碎很喜欢听片尾曲春去春又回来 花落花又开,冥冥之中谁安排 缘来应不应该接受这份爱结果 是悲哀 春去春又回来 花落花又开冥冥之中谁安排 缘来应不应该接受这份爱 结果 是无奈 好不好 坏不坏 远不远的未来 伤了的伤心 痛了的痛苦 是你留下的现在 走了心中的 留下忘记的 生活本来是无奈 无奈 无奈
这是一部爱情片吧,剧中人人都发表了对于爱情的见解。
然而夹杂着亲情的爱情却又那样的错综复杂。
对于耀辉的所作所为,我觉得更多的是打着爱情名义的自私自利和为所欲为。
他是任性又固执的,是自私又是无知的。
也许在那个刚刚觉醒的年代,对于新思想有着疯魔一样的追逐。
读了一些解放思想批判旧社会礼制的书,现实生活中若是被旧社会的礼制所束缚,就要使劲全身的气力去对抗,而不管何为伦理道德。
这样的认为自己是新思想的人,不仅有耀辉,也有晚晴。
他们的所作所为便是以新思想的书籍为行为指南,而不顾任何后果,就像是一个遵照教科书行事的书呆子一般,不依据现实情况做选择。
耀辉每一次对大哥的怒吼,每一次的质问,在我看来都是荒唐可笑。
与三嫂偷情后却又信誓旦旦做不到大哥的要求,也是如此的虚伪。
然而他为什么会得到很多人的谅解呢?
那也只是因为他比大哥弱,弱就有理,再加上大哥的强势,所以,他的无耻的行为在大哥强势态度的对比下变得楚楚可怜起来,而且他表现得很真,把内心的一切想法都付出行动,所以他赢得大部分观众的怜悯和支持,而对他违背伦理的行为缺少解读。
耀辉对于亲情,没有隐忍和爱。
他爱他自己更胜过大哥大嫂,他妄为到不顾伦理而追求自己的嫂子而又美其名曰是为了爱情不顾一切。
他不像大哥,至少做事是有原则和底线的,虽然看起来霸道非常。
耀华说得没错,秀禾是结了婚了的,而耀辉还依然觊觎着秀禾,那就是抢。
这里补充一句,那也是无廉耻的。
耀辉在发现自己爱上秀禾的时候,心里是不敢确定的,于是又赶紧想着与娴雅订婚,一边口上还说爱着娴雅。
这种行为百分百渣男是也。
依靠大哥大嫂抚养大,嘴上说着报答,明知道与秀禾的牵扯会伤害到大家,却又总是有意无意去做。
一边又以娴雅为倾吐的对象,却又不去体察娴雅的感情。
这样的耀辉,在整个剧中,就是渣一样的存在。
是的,每一个人都是自私的,包括耀华和大太太,秀禾和晚晴,耀华娶二太太是为了传宗接代,大太太帮自己的丈夫迎娶三太太也是为了自己的地位,秀禾为了报恩而选择步入荣家大门,在耀华给他机会做选择时依然是为了所谓的报恩又选择正式嫁给耀华。
晚晴为了自己所谓的新思想一泄为快选择抵制大伯批判大妈。
剧中的晚晴对于耀华耀辉和秀禾的感情牵扯的过度干涉就是多管闲事的存在。
在剧中的人物,大部分的价值观都存在缺陷。
看的只是谁的爱更自私更无耻一些罢了。
大太太对于丈夫的爱,不惜以秀禾为牺牲品,就像耀华所说的,不要因为自己觉得自己的丈夫值得自己毫无保留地去爱就认为别人也是。
然而大太太对丈夫自私的爱建立在旧社会的思想上。
她本身也是个牺牲品,无可厚非。
姥爷呢?
他霸道且大男人主义,然而做事是有底线和原则的。
对于秀禾,他给过她选择的机会,他不勉强她。
但是秀禾做出选择后,他觉得可以勉强她一些了,毕竟耀华是旧社会思想,他勉强她说她爱他,他大男人主义地为她安排一些事。
对二太太,他更多的是传统的传宗接代的思想,但是或多或少都会尊重她的。
然而二太太是风花雪月的女子,她的爱是自私又世俗的,必须建立在金钱至上。
她的贪婪与世俗是耀华从内心深处与她产生距离的原因。
在没有知道二太太出轨前,他对她是慷慨的,也是自私的。
秀禾呢,她原以为自己能够为了报答大太太和她一生都站在同一条战斗壕里,然而时间越长,经历越多,眼界开阔之后,最后仅仅也只是以为荣家生个孩子就作为全部的报答了。
与小叔子偷情,并也美其名曰女性也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掌握自己的命运就应该不顾伦理道德吗?
很多人厌恶二太太与大伟媾和怀了孩子后的不知廉耻,却不想秀禾也是如此的。
只是看比谁能够表现出一副诚实面孔来,比谁更道貌岸然,比谁更绿茶婊罢了,当然二太太在这方面只能对秀禾望其项背了。
追求真理,追逐内心的需要,我想这是每一个人的权利。
然而就像权利与义务并存一样,我们对爱的追求,皆应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公认的道德与法律之上,否则就是妄为,就是无耻。
我想,在这个世界上,若人人都可以毫无顾忌地追求自己的内心的需求,那么社会将迎来灾难,乱伦、杀人越货,打劫强奸,都也不过是追求内心的需求,无论是邪恶还是欲望。
生而为人,年龄渐长,都不得不接受更多的无可奈何、遗憾。
相见不如怀念,也有另一番凄美。
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也有一二如意事的惊喜。
人间正道是沧桑,坦然接受后,或许会迎来柳暗花明。
花了三天时间,重新看这部在我童年留下很深印象的电视剧《橘子红了》。
再一次看这部剧,收获很大。
也是对爱情观的重新认识。
更感受到里面的人物都是很真实的,没有极致的坏与好,都是有可恨之处也有可怜之处的。
我小时候对这部片子最大印象就是一片片的橘林和秀禾穿的中式嫁衣。
也是这部片子,周迅的灵气,大家就叫这种中式嫁服称为秀禾服。
可以见当时周迅的形象在大家心目中的位置。
据说准备里面的秀和服包括头饰都很花钱,上面的刺绣是平津绣,也都全是叶锦添负责。
橘子林的橘子也没有这么多,有些都是工作人员花时间挂上去的。
橘子红了的背景是清朝末期,在里面周迅穿的基本是秀禾,除了在乡下院子里,其他地方她一身秀禾和周围穿旗袍的女子都有点格格不入。
也是一种封建传统的标签化。
故事从大太太的梦开始,梦中年轻的她穿着红色嫁衣在追赶一个提着箱子的男人。
她说:“你什么时候回来?
我等你。
”男人在橘林的迷雾中,不回头的说一句,“橘子红了。
”橘子红了这句话其实象征着封建社会,以女人生孩子,能否传宗接代来确定女人的品德和家庭地位。
而橘子红了也就是“有了孩子”的意思。
这句话看完整部剧,感觉更像一个诅咒。
大家为了这句话,承受了太多。
大太太把自己的希望想念和爱寄托在秀禾的身上,明明很自私,还一直说是为了秀禾的人生。
而秀禾为了感恩为了内心的愧疚和责任,嫁给了一个根本不爱他,比自己大几十岁可以当父亲的姥爷。
最后一集的最后一幕真的像整个封建社会的诅咒一样,秀禾难产时刻还是想要拼命把孩子生下来,而自己却难产去世。
看到最后一幕我才落下了眼泪。
里面有几对人象征不同的社会思想。
姥爷和大太太象征封建社会的实践者,固守很封建的思想传统。
而六爷和秀禾是思想崛起,有思想但是不够勇敢,被道德价值责任愧疚而牢牢锁住,不敢挣脱的一对人。
最后果然六爷还是娶了自己的青梅竹马,而秀禾产后死在了床上。
最后一对,是新时代的新青年,特别是说话直接爽朗的大小姐在这部略显压抑的剧中承包了很多轻松的画面。
她和男朋友都是新时代的进步,不会成为封建时代的帮凶,敢于去勇敢反对,做真实喜欢的自己。
其实看完这个剧没有什么可以去批判什么的,那个时代一辈子都遵从着封建礼仪的人不可能突然就能领悟到自己是错的,一直以为对做的事情很骄傲的大老爷,也不可能突然意识到不是其他女人的错,自己可能也有问题。
对于秀禾,她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大太太帮助了她家也帮她妈妈得到安葬。
她是一个什么都不懂一心感恩很单纯的小女孩,到后面经过看书,看外面的世界,朋友对她说的话,有了思想有了反抗。
她是里面那个时代最美好善良的人,她想给所有人带来幸福,但是最后自己却没有得到幸福。
她成为了那个时代自私下的牺牲品。
拍这样的片子都是想要让还有封建思想的人们看到这样的悲剧,而新思想新青年在慢慢崛起。
新的一代必定要改变旧一代。
看完觉得我们很幸运很幸运。
不再过只能解决温饱不讲思想的年代,也可以自由恋爱有自己的独立思想。
谢谢这样的片子在那个时期的大量出现。
李少红导演的剧都很凄美婉转。
当年的大明宫词也是让我印象深刻,喜欢的很。
演员也是周迅和归亚蕾。
橘子红了里面,我特别喜欢里面的音乐,城市姥爷这边的音乐大多是黑胶的舞曲,欢乐比较多。
而相比老宅那边就是凄凉甚至突然的寒冷诡异。
音乐上的对比,也是一个亮点。
而且镜头特别是到橘林的时候,总是很飘渺晦涩,整个橘园老是很雾气森森,也很多次出现在人的能力,更添加了故事的悲剧氛围。
整体我很喜欢,希望以后有机会能用摄影照片形式拍一组。
这样的电视剧的开头,让我想给它写个故事......风筝母亲在那个大雨滂沱的夜晚离开我了,她在离开时对我说:放飞风筝,倘若风筝飞了,幸福就会来了。
一命有玄机。
人生若只如初见。
那是一条很长很长的弄子,我看到的是在尽头那若隐若现的光。
两边高高的石墙似乎延伸到了云天,江南的雨季让青苔疯狂地滋生在如此冰冷的石墙上。
那样的冰冷似我的心。
在此之前,我根本不知道风筝是什么。
直到那天母亲用她最后的气力把风筝交给我时。
我知道风筝是什么,那像是一只白色的青鸟,没有美丽花纹。
但是依稀可见的是母亲在上面留下的泪痕。
我想在那潮湿的弄子里放飞我的风筝。
我一边跑,一边哭。
那样的哭泣声,在封闭的弄子里久久不愿意散去。
可是风筝依旧无法飞起。
最后,它挣扎了几下掉在潮湿的地上,两边是母亲曾用她温暖的手抚摩过的墙壁,而现在它冰冷的令我害怕,风筝磕磕碰碰无法飞起,我的心也随之震动。
二与他的邂逅。
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当我收起那长长的线,蜷缩在墙角时,听到了陌生却令我的心跳不止的声音,那是什么碾过石阶。
声音突然戛然而止,接下来是脚步声。
稳重而清晰。
我看到了一双黑皮鞋,发光的皮面上沾了雾气,大褂的边沿整齐。
当我抬起头挂起泪珠儿的双眼看着他时,看到是他清澈的双目,眉羽之间透出的是一种夺定。
灰色的大褂遮不住他的英气。
他有亲切的笑容和宽大的手。
他的手上拿着我的风筝。
他似乎是从那个若隐若现的光芒走出来的,他是谁,他是来救我的吗?
可是这样的想法只是一闪而过。
我赶紧站起,从他的手中夺回我的风筝。
正欲离开时,他的话让我停下匆忙离去的脚步来。
他看出了我的不安,温柔的说:“别害怕,风筝不是这样放的。
走吧,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那儿是放风筝的好地方”。
不知道是什么牵引着我,带着满脸的疑惑跟着他到那个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前。
当我带着不解看着他那俊秀的脸庞时,他说:这是自行车,你坐在车后座上抓这我的衣襟。
当他牵着我的手时,奇怪的是我没有做任何挣扎而是顺从的接受。
那是温暖而厚实的后背,让我感到久违的塌实。
自从父亲死后,就再也没有依靠过这样温暖的后背了。
三眼波流转,微笑蔓延,黯然心动。
那是一片广阔无垠的田野。
他娴熟的将风筝放飞了。
我开心的笑了,很久没这样笑过了。
仿佛逝去的快乐开始一点一点地滋润早已干涸的心田。
感到开心与快乐是从心里传来的,那样的感觉像听妈妈唱歌谣,像盛夏喝着甘甜的井水。
他告诉我怎样放风筝,并讲了许多我未曾听过的故事。
他告诉我有一个叫自由的新世界。
看着他在风中夸夸而谈的样子。
风吹乱了他的发绪,也吹乱此时我的平静的心。
他说了他的理想,他的未来,他的一切。
我害怕他问我这一切。
因为贫困,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背负,就知道放弃。
是他,在一次唤醒了埋藏在心底的梦。
就这样,他的笑声渐渐地感染了我,那是我见过最美丽的笑容。
莫非这是母亲说的幸福吗?
我找到了幸福了吗?
五分离。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风筝突然断了线,我的泪不知道为何流下来。
我惶恐地问他,它去哪里了,我们把它找回来好吗。
他却笑了,他说:傻瓜,它去找它的幸福了。
是幸福吗,是母亲和我说的幸福吗?
我静静的看着他,渴望他把我带走。
他拿起放在胸中的怀表,轻声的说他要走了。
看着他远走的背影我用尽我的气力大声喊到:你能带我走吗?
可是这声音被无情的风声给吞没了,在广袤的大地上这声音变的如此微弱。
我多希望他能回头,我听到的隐约听到风带来了他的声音:“回家吧”!
回家吧,是呀,我也想回家,可是我的家在哪里呀。
母亲离开后我就不知道什么是家了。
而现在他也要走了,是把我的幸福一并带走了吗?
快乐都是那么短暂吗?
我还会再见到他吗?
他似乎走的那么匆忙,我不能再跟着他的足迹去寻他了。
至今我依然可以回忆那日的每分每秒的光景,闭着眼睛追溯每一点滴,而别离让我心痛。
天国的阶梯,突然消失在云间,我独自仰望云天,早已经没有风筝的影子,也早已没有他的声音回荡在这空灵的世界。
五别。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在民国初年元月。
在那样动荡的年代,那样平凡的一天里,我的心在似乎不在漂泊了,安静了。
可是那又是为什么,我用手捂住心。
那么的温暖,那么的甜蜜还带着一些刺痛。
温暖,甜蜜是爱吗?
刺痛是因为他的走吗?
在那样的夜晚,我会时常想起他。
可是早已无心爱良夜了。
这样的夜,思念似水滴,没落就干了。
我似一朵寂寞无开主的花,孤独的等待着。
那日的暗香浮动在这样的良夜。
有时候,爱是坚韧的。
可是,有时候它更是一池碧水,一窗月色,一缕幽香,短暂到不能用手指写的完。
原来,爱的错手,只是瞬间。
似断了线的风筝在刹那间消失了。
六爱。
人约黄昏后没有开始何为结束,他蜻蜓点水地出现在我的生命里,然而他却选择这样的突然消失在我的世界里。
他静默的关闭了我通向他世界的门。
在爱中,慕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可是,去寻他时候,灯火阑珊处,已经空无一人了。
无论你在哪里,待走完沧桑人生,我们会再见。
即使我知道蝴蝶飞不过沧海,可是要知道,浮花浪蕊的人生,哪里那么容易就断了。
原来,这一切都将要随风筝而去。
与归亚蕾后来所演的,那些激烈、夸张的民国伦理剧相比,本片着实清流。
温情脉脉的伦理束缚,比起诉诸暴力、生死大仇更难以让人挣脱,因而也更难让人觉醒。
秀禾欠大嫂救助无法逃脱,大哥欠大嫂的钱和情无法面对,大嫂又因无法“生育”亏欠大哥,所有人都处在这种被帮助后的道德重担下。
秀禾并非是被强抢进府的,大嫂对她视如己出。
老爷也并非看到个漂亮姑娘就走不动道的好色中年,新婚之夜无疾而终。
或许这才是现实,秀禾其实很好逃离这一切。
但如果简单逃跑,心中却无法释怀,报恩、大嫂的亲情都在束缚着她。
寇世勋饰演的大哥开场就令人窒息,不苟言笑永远掌握主动,超人般践行自己的三观。
此外,实景拍摄确实是惊喜。
很久没见这么多自然光了。
当然导演有些地方还是主题大于故事,比如六弟和秀禾的爱情,说服力并不强。
这部剧语言镜头与后来的民国剧相比相当高了,怎么后来的类型剧能走向如此庸俗的地步?
画面不错。。。
一部戏带活了乌镇
烂片!
3.5
小时候除了玩就是看电视。
怀念和爸妈一起看电视剧的日子
为什么大家觉得好呢,李少红硬生生把它拍成了惊悚片,可能是我太喜欢原著的缘故。
童年阴影,觉得很吓人,也看不懂
年少回忆。
电视剧也可以如此文艺,还喜欢《大明宫词》,还有周迅~
文艺系电视剧
印象不深
不知所云的电视剧,沉闷之极。
算是大陆不错的电视剧呢~~风格诡异的我喜欢。
不好看,磨磨唧唧,剧情进展巨慢,一星给周迅,周迅真美,黄磊真丑,演员都是实力派,但我只看到第7集,周迅和黄磊喝醉酒,我就觉得这个剧除了狗血就不会再有任何奇迹出现了。还有最垃圾的,就是这部剧的背景音乐,动辄一个死了人的音乐,反手一个丧葬曲,眨眼又是一部恐怖片氛围才会用到的音乐,这,到底是个啥片,用这样的音乐实在恶心到我,给这片配乐的人是拿了谁什么好处要故意搞黑这个片子吗?奇葩
已弃
恐怖片= =
仍记得那一身红衣摇曳。可惜不是为了爱的那个男人,人生本就是如此的不堪。花开花谢,花败花落。嗯,最喜欢周迅了~
我媽 就愛這。
迅哥儿还是很LOLI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