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来,已经很久没有认真地去吃一颗纯朴的糖了。
现在的糖都太聪明,里面充满了内容。
普通到一颗薄荷糖都要分好多层,可咬可嚼,还要有夹心;就连最基本的牛轧糖也早就丧失了古早味,被各种玫瑰花瓣、薰衣草、抹茶……包裹着,咬下去果仁喷薄,但糖本身却几乎寻不见了。
有时候看着五彩斑斓的M&M's广告,突然觉得其实想要的不过只是有点笨笨的味道,是那种含到嘴里便扩散开来的厚重质朴的满足感,就像小时候我们都爱的大白兔糖。
像童年的消失一样,笨笨的大白兔糖也渐渐衰落,于是念旧的我们只有去吃舶来的森永或者不二家,就像此时我们看日本电影《白兔糖》一样。
只是不论它来自哪里,那种纯朴温暖的满足感是相通的,它单纯浓郁,是我们从小尝到的第一种味道,原来天下的白兔糖都是一样的。
最先看到《白兔糖》是根据畅销漫画改编的动画,它清澈细腻,似一阵清风拂面,随意又恰到好处地讲述着人和人之间最温暖的信赖与依恋。
30岁的单身宅男大吉回老家奔丧,在外公葬礼上遇见敏感孤僻的6岁小女孩凛,据说是外公的私生女,母亲不明。
长辈们商量着把凛送到孤儿院,看似生硬孤僻的大吉毅然决定承担起照顾凛的责任。
于是,生活变得越来越柔软,大吉和凛的心也越来越明亮。
《白兔糖》没有大起大落的节奏,却有着经常让人会心一笑的温暖可爱的细处。
生活里的琐碎,忽然间充满着细微温馨的美感。
很快,电影推出。
芦田爱菜仍然是那个时而无限内敛敏感,随即又可以让阳光绽放的,轻而易举便让人心灵缴械的小萝莉,松山健一却已不再是《死亡笔记》里阴郁的天才少年L ,现在他是大吉,他会在黑暗里为凛将一片星空点亮,他已经能给凛一个宽厚的肩膀。
电影很大程度上延续着动画的格调,那种坚定而安静的情感,很内敛很天然,就像大吉的外公最爱的龙胆花,颜色倔强,但是在风中飘荡的时候让人很温暖。
由于时长的限制,动画里的很多细节没有提到,比如大吉的外公宋一先生为大吉的妈妈种下一棵树,大吉的妈妈为大吉种下一棵树,大吉又为凛种下一棵树。
树和人一起长大,亲情在时间里绵绵延续,是让人动容的设置。
而原著漫画里宋一先生并不是凛的父亲,只是为了支持凛的漫画家母亲而照顾着凛,人与人之间没有目的的付出和成全总是让人更加相信这世界的好。
但瑕不掩瑜,电影里对细节的精雕细琢弥漫着浓郁的日本味道,站在风中的凛头发被轻轻吹到脸上,崇拜大吉的幸树悄悄将小小的脚放进大吉大大的鞋里,这种含蓄但是精致的表达,让人不禁想起在沉静中描绘美感的小津安二郎。
最后,凛和大吉,和幸树,和这电影里的每一个人都平静又自然地生活着,心中充满了安定和温暖,再没有人会害怕自己会变成这个星球里茕茕孑立孤单的一个人。
原来能够平静地面对即将到来的下一天就是幸福的模样。
哪怕明天清新美好的萝莉会长大,哪怕明天有很多的责任要承担,但白兔糖含在嘴里渐渐弥漫的幸福感,全天下都是一样的。
治愈一词的兴起,是艰难的现代人渴求慰藉的强烈需要,社会发展带来的生活压力不断增长,负面情绪会像传染病一样肆虐,心灵的不安极易造成社会的混乱,于是治愈系的种种有了存在价值,相关的音乐、电影、文字、动漫出现了,这是正向的调剂,就像阴雨的天气之后天空的放晴,让人们记着世界的温暖。
日本的动漫里,治愈系有不少佳作,这些作品贴近生活,总是描写友情、亲情和爱情,有细腻的让人会心一笑的情节,轻松愉快的配乐,温暖怡人的色调,以及非常温馨和快乐的结局,作品中充满了阳光、积极和幸福,往往通过一个笑容或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就能起到平复心灵创伤,修补心灵缺陷,净化心灵的作用,悲伤的人能够得到安慰,沮丧的人能够得到鼓舞,彷徨的人能够得到领悟。
2005年开始刊载的《白兔糖》便是典型的例子,作者宇仁田由美讲了一个单身上班族大吉与去世的外公的6岁女儿凛的故事,漫画2011年完结,动画和真人电影在同年趁热推出,均获得不错的反响。
故事借助萝莉与大叔这种自《杀手莱昂》开启的绝妙搭配吸引观众,大人与孩子暖心互动,孩子以大人为依靠,大人以孩子为精神的给养,在大吉不断丰富的感悟里,阴霾与艰辛一扫而空,弥漫在电影里的,全是感动与活泼向上。
外公的去世,是阴霾,一家人忙着追思,讨论他的私生子。
凛穿着黑裙,不太说话,透出了孤独和悲伤,家人相互推诿、抱怨,生怕这个女孩跟自己扯上关系,镜头切到他们脸的下半部,惹人厌恶的絮叨的嘴,屋里的空气十分不友好。
转折出现,大吉兴许是耍酷地接下了照顾凛的重责大任,艰辛随之而来。
母亲说,养大一个孩子多么不容易,为了养你们我做了多少牺牲;孤儿院的女人说,养孩子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不像养狗养猫,会有反抗期,会生病,会撒谎,会受伤;凛的亲生母亲说,我在怀孕时就决定不认,一边带孩子一边工作不现实,生理上也办不到;父亲也补充了母亲曾经做出的牺牲,对有事业心的女人跨过怀孕生子这道坎是很辛苦的,为了孩子请假,从公司早退的,一直都是母亲。
大吉将要面对的,便是这种艰辛,他的生活从此不得不加速,并一直保持高速运转,早起飞奔到车站,挤电车,再飞奔到保育园,飞奔到公司,加班很晚还要去接孩子,渐感吃力的大吉还为此调了职。
大吉问同事后藤,是不是感觉为孩子牺牲了很多,后藤说,和孩子度过的时光也是属于自己的时光。
大吉意识到,看着曾经孤独悲伤的凛现在拥有了天真无邪的笑,他感受更多的是满足,凛紧紧抱着他的时候,他感受到了被需要,有一个这么可爱乖巧的孩子需要守护,他经历的艰辛又算得了什么呢?
凛内心的伤痕因为大吉渐渐愈合,而大吉无时无刻都在被凛治愈,每天早上,看着凛健康活泼的身影,元气满满的一天就此开启,晚上和凛一同入睡,会感谢一天的平安度过。
这是多么让人心动的彼此滋养,两人没有血缘亲情,且是别扭的辈分关系,却一样的联系紧密,像是真正的父女,或者十分要好的朋友。
大吉和凛的彼此治愈,他们之间自然舒适的关系,必然又治愈了观众,观众能从中学会感恩,学会去爱,学会去发现爱。
在演员方面,芦田爱菜真的是无可替代,凛这个角色,在当年可以说非她莫属,很难想象换个童星会是什么样,芦田爱菜纯天然的可爱是治愈的完美注解,悲伤时惹人怜爱,快乐时活力全开,又有谁抵挡得了她完全本色的表演。
相对来讲,松山研一显得有些笨拙,表演上有点儿吃力,总是需要一些夸张的表情,跟极有天分的孩子搭戏,看来并不容易。
而给人印象深刻的,倒是出场不多的绫野刚,他一副直观的坏人模样,让凛和幸树的走失多了几分惊险。
大吉与凛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外公的葬礼上。
穿着丧服的小小的一只就安静的蹲在花园里拨弄着外公生前最喜欢的龙胆。
询问母亲后的大吉惊讶于高寿的外公竟然会有这样一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私生女。
随后在家人们互相推卸凛的抚养权时,“大义凛然”的把凛抱回家,开始了父亲的生活。
说不清是凛治愈了大吉还是大吉治愈了凛。
大吉从最开始会因为自己一时耍帅捡回来一个大包伏而懊恼,但到电影最后他会和他口中的“白痴父亲”一起比较谁家女儿比较可爱。
而凛从最开始那个安静的不发一言的小姑娘变成了开朗阳光的小仙女。
小孩子们在成长,而大人们也是。
大吉说以为成为父母后会变得勇敢一些,却没想到成为父母后反而变成了胆小鬼。
两个小孩子冒险后两个家长之间的对白是我觉得最触动的地方。
看到他们的无助和烦恼以及期望,想起了1988里德善爸爸的那句话: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啊动漫结局是父嫁。
但电影的结局结束的刚刚好。
果然父嫁这个结局我还是不太能接受啊……虽然大吉帅萝莉也很萌,总觉得萝莉养成这种还是有点hentai…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电影是部很治愈的电影啊,看的时候就像被午后的阳光暖暖的照着,温暖也不刺眼。
大吉和凛的生活小日常也处理的很棒。
看电影的时候会觉得正在观看这部电影的我们就像是电影场景里的某个物件,看着他们“父女”的日常痴汉样地笑着。
“小孩子真好呀,呐,我们结婚吧”看完之后的情侣档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吧。
喜欢看动漫、漫画的人,或许听说过《白兔糖》这部温馨感人的作品。
比起前者怪怪的父嫁结局,根据同名人气漫画改编的真人版电影《白兔糖》更侧重于亲情的表达,整个故事处理得更好。
《白兔糖》是一部很典型的日本温情电影。
只是叙述了一个年青男子无意捡到自己外公的私生女,两人互相依靠,共度温暖时光的故事。
小演员芦田爱菜展现神演技,温顺,可爱又灵动。
其实角色关系的奇妙错位已经给电影打下了一个好基础,萝莉配大叔,单是这一对就自带看点,更何况6岁的小女孩居然是27岁的大叔的姨子。
整部电影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甚至几乎没有什么高潮,只像一股暖泉潺潺流过,温暖人心。
27岁的上班族大吉赶回家乡参加外公的葬礼,意外见到了外公的私生女——可怜的鹿贺凛。
家中亲戚对凛的抚养问题相互推诿,不愿负责任惹是非,电影通过人物的嘴部特写以及含沙射影的台词进行了刻画。
凛看大家给外公道别时往棺材里放花,她就想把外公最爱的龙胆送给他,执着的想让外公拿住,可是外公的手已经僵硬的握不住任何东西了。
凛不解地问:“再也醒不来了么?
”“再也醒不来了。
”大吉回答,然后走到她身旁,默默把花放在外公手边。
此处已经可以看出来大吉是个不同于周边亲戚,心里柔软细腻的人。
在年迈的父亲过世,生母凭空消失,人们冷漠地提议要不要将凛送往孤儿院的情况下,凛显得客气拘谨且怕生孤僻,忧郁压抑。
大吉亲戚家的那个也是6岁的小女生的调皮恰恰衬托出了凛的乖巧。
看着凛楚楚可怜的样子,善良的大吉于心不忍,决定收养她。
于是大吉说“来我家”时,不爱说话的凛紧紧地抓住了大吉的衣角。
最终,大吉将这个年仅6岁、尚在尿床的小阿姨带回东京独自抚养。
凛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单身汉大吉的生活,他半天在公司辛苦奔忙,回到家还要照顾凛的衣食起居。
大吉只是一个单身三十年的男人,没有抚养孩子的经验,什么事情都是靠摸索着来。
把凛送到临时保育院,既要早起带着凛挤地铁,晚上又要加班去接凛回家。
每天狂奔在去保育园和公司的路上,为了照顾这个小阿姨,大吉每天都在忙碌的奔跑中。
虽是外甥,却像爸爸。
大吉被无数的人质疑着,奉劝着,一个单身大龄的男青年收养一个6岁的小姑娘是一件多么不易的事情。
他清楚自己的选择是什么。
为了凛,大吉放弃公司里中上层管理层的职位,主动要求调到不用加班的流水线工作,以用更多的精力来陪她一起成长。
为了孩子能够获得陪伴而重新选择事业,是一件很有勇气的事。
为人父母是世间付出最为惨烈牺牲的角色,养育生命谈何容易。
其实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也是我们的时光。
生活很辛苦,曾经紧紧封闭内心的凛逐渐向大吉敞开心扉,开始把大吉当做了亲人。
凛是一个特别懂事又早熟的女孩。
为大吉捏一个可爱的饭团,一起买运动鞋,拥有同样的站姿和睡姿,在他奔跑的怀里放肆大笑,对他叙述爷爷生前的习惯,想起他不会剥开便利店的袋子,把黏在饭团上的海苔一起吃掉,用包装纸做小船。
生病了不敢告诉大吉,晚上不敢上厕所又不敢叫醒大吉,想念爷爷又不知道如何表达。
也会突然伤感的说:我变成奶奶的话,你会死吗。
就是这样的女孩,让人无法不去疼爱。
而大吉对凛,也是无微不至地尊重与关爱。
凛尿床之后说作是流的汗,大吉平淡地说:唔,的确是汗。
而不是用羞耻嘲讽的语言作答。
在凛怕黑而惧于去厕所后,大吉在房顶上贴满了荧光星星,只为让这些微弱的光芒照亮她的心,驱除寂寞恐惧。
对于是否更改凛的姓,是否过继到他家,大吉充分征求凛的意见。
大吉说他不知道凛心里的伤是否被治愈,但是他被治愈了。
他关心呵护一个小女孩,让她快乐开心的活着。
“我不知道凛和我在一起究竟好不好,不过,我们第一次相见时,那个孤独,悲伤的凛,现在正牵着我的手天真无邪的笑着,这样,就很好了。
”大吉对自己没有注意到凛的身体不适,对自己没有照顾好凛,对自己不知道怎么照顾而感到很内疚,即使这样,凛也很依赖大吉。
“小孩子其实心里知道,谁会来救他,在凛的心里,这个人就是大吉,对凛来说,只要有大吉就好。
”大吉和凛的相处越来越顺利,也适应了照顾凛的日子,虽然联系到了凛的生母,也有孤儿院的院长联系过他,他还是想要把凛放在身边抚养,看着她长大。
两人各自面对了新的环境,大吉很快融入了新的岗位,和当父母的同事共同探讨心得,而凛也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个朋友,和他说起那个在她心里有点邋遢但温柔的大吉。
他们既是奇怪的父女,又是年龄倒错的阿姨和外甥,每日清晨两人一样方向的卷曲睡姿;大吉走来走去高喊着检查凛的行囊;抱着凛汗流浃背的跑向幼儿园。
平淡的生活充满幸福……正是片中那种细微的善意,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使人觉得平淡是真。
清晨闹钟响后起床,准备妥当需带的行囊后,地铁打卡,送至幼稚园,傍晚接回。
每日如此平淡往复,第二日三日如此,第二年三年如此,第十年二十年仍是如此往复循环。
《熔炉》中因为智障小小年纪就受到老师变态的体罚甚至性侵犯的孩子,又或是那些因为不堪的家庭环境,自小就经受精神以及肉体的侵害折磨的小孩,对于这类环境下的孩子来讲,片子中出现的那种再平易不过的幸福家庭,可遇不可求。
孩子是上天赐予的宝物。
大吉给了凛依托之感,而凛又教会大吉何谓父母的牺牲。
凛突然从幼儿园消失时那样撕心裂肺的恐惧感,让大吉懂得凛已然是自身生命的一部分。
不明白世上一些大人,怎么忍心割下自己的骨肉,怎么舍得抛弃,伤害天使般的孩子。
凛还是拒绝大吉成为爸爸,她还是想着那个爷爷爸爸。
童年创伤没有那么容易治愈,但是凛的笑容展现了她对未来的憧憬。
孩子就是希望,就是善良。
关于外公的事,凛记得那么多。
小孩子似乎对死懂了一点点,又似乎不懂那么多。
其中有一段对话印象深刻:“爷爷去哪里了?
”“爷爷住在坟墓里面了。
当然他也住在你心里。
只要凛不忘记爷爷的事,他就一直活在你心里,一直守护着你。
”“我心里?那爷爷会忘记我吗?
”“不会忘的。
”“我能给龙胆浇水吗?
把这里当成爷爷的墓,只有我们知道的秘密坟墓?”凛把院子里单独的一株龙胆,悉心照顾,因为她说,她把这个当成外公的坟墓,这是她和大吉的秘密。
没有坏人,没有坏的情节,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清新的日系画面,黄色小帽子和书包总在不经意间晃动于视线前,一种温暖治愈的感觉,从头到尾。
所有人总有一天会长大,恋爱,结婚生子,为人父母,他们的孩子又会成为父母。
如此看来,世界充满了爱。
生活就是一颗白兔糖,面对死亡而悲伤的凛,终于可以牵起大吉的手。
献给逝者的花凋零,迎着四月的风,就这样大手牵小手向前走。
我小时候走丢过一次,大概是三四岁时的事情。
当时我们家还住在郊区的平房,爸爸妈妈是厂里的工程师。
夏天的下午,爷爷奶奶一个不留神,我和姐姐就不见了。
找遍了家里,怎么也找不着,奶奶赶紧给爸爸妈妈打了电话,说不好了,两个孩子走丢了。
爸爸妈妈骑着两辆小单车上了路,厂区那么大,小孩子可以去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工厂的叔叔阿姨们一听双胞走丢了,也都加入了寻找的行列。
炎炎夏日他们把郊区翻了个底朝天,来来回回绕了好几转。
后来终于找到了我和姐姐,正手拉着手走在一条小路上,也不知道是要去哪里。
爸爸很生气,据说第一次打了我和姐姐的屁股,妈妈可能哭了。
我说“可能”,当然是因为对这件事情,我根本什么都记不得。
看到白兔糖,他们一大群人焦急的寻找两个丢失的小孩的时候,忽然想到了我小时候的这段际遇。
就是再平凡,再普通的小孩子,也总会是一个网的中心,牵一发而动全身,让数不清的人为了他们操心。
所以长大真的很不容易。
多年以后的某个夜晚,爸爸妈妈和我们聊起了走丢的这件事儿,他们淡定的笑说:“当时一想,完了,两个小屁孩肯定是被人拐走了,结果你们正屁颠屁颠的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呢。
”
电影《白兔糖》是根据宇仁田由美所著的同名漫画作品改编的。
该片由萨布导演,萨布、琳民夫编剧,芦田爱菜、松山健一、池胁千鹤、香里奈等主演。
芦田爱菜饰演的凛很呆萌,也很可爱,但有时候眼神会充满忧郁,也许是她爷爷的死带给她的后遗症吧。
电影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很接近生活。
就像我们平凡人日常生活中的那样:送孩子上下学,挤地铁和加班。
可是,越看到后面,就越能感觉到导演越来越乏力,有一种“江郎才尽”的感觉。
而且有时候会突然插入一些令人猝不及防的情节,让人感到莫名其妙。
很多人看完电影《白兔糖》后,都会忘不了凛的这个角色,因为实在是太可爱了。
于是,一些网友就调侃,找女朋友这件事要从小“抓起”,最好是捡个小菠萝回来养,以后就不怕自己找不到老婆了。
因为据调查,中国的男女比例是116.9:100,男性比女性多3000-4000万,这意味着,在社会上有三千多万的男人是娶不到老婆的。
而结了婚并且有了孩子的人,还要面临成为单亲家庭的危机。
因为据统计,2016年全国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415.8万对,比上年增长8.3%;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142.8万对,比上年下降6.7%。
2017年全国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437.4万对,比上年增长5.2%;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063.1万对,比上年下降7.0%。
离婚的越来越多,结婚的越来越少,这在一定的程度证明了单亲家庭的数量越来越多。
当然,造成单亲家庭的原因不仅仅是离婚,还包括配偶死亡、未婚先孕、夫妻分居等等。
单亲家庭孩子的苦逼生活。
“你爸妈是干什么的?
”“你知道吗?
某某某的父母离婚了。
”“同学们,今天的作文题目是《我的爸爸和妈妈》。
”“单亲家庭的孩子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大家要多关心一下他们。
”……这也许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最不想听到的话。
而单亲家庭的孩子最常问自己的问题是:“为什么别人可以有父母一起出去玩,而我却没有?
”
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因为单亲家庭不健全的原因,所以导致孩子受到的爱和关注不够,安全感不足,一旦家长处理不好,孩子就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电影里,凛失去了最爱她的人和她最爱的人——爷爷。
所以,凛刚出场的时候就给人一种孤独和悲伤的感觉,这也是凛会出现忧郁眼神的原因。
而单亲家庭子女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自闭、自卑、抑郁、嫉妒等。
一些孩子还很容易自责,将一切的不如意归因于自己的不好,甚至他们还会觉得父母之所以离婚是因为他造成的。
还有一点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很害怕失去唯一的依靠,因为父亲或者母亲一方已经离开了他了,如果再有一方离开的话,孩子是真的受不了,会直接崩溃掉的。
就像电影里的凛问大吉会不会死掉的问题一样,孩子是真的很害怕他唯一能依靠的人离开他。
所以,作为单亲家庭的父亲(母亲)工作不要太猛了,否则会过度劳累致死,照顾好你自己就是在照顾好你的孩子。
单亲家庭父亲(母亲)的苦逼生活。
单亲家庭的父亲(母亲)不仅仅要处理好工作上的问题,还要处理好自己家孩子的问题。
在这双重的压力下,造就了单亲家庭父亲(母亲)的苦逼生活。
严重的,还有第三重压力,第三重压力是“养老人”,“养房”和“养车”。
养好一个孩子谈何容易啊,你不付出一定的精力和时间去陪伴孩子是不可能养好孩子的。
一旦孩子出现什么问题,比如发烧、跟别人打架等等都要你去处理,而且你还要工作,你会忙得焦头烂额。
站在育儿的角度,父母应该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所以,不管单亲家庭的父亲(母亲)多忙,也要花时间去陪伴孩子。
单亲家庭的父亲(母亲)要向孩子耐心解释造成不完整家庭的原因,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现实。
在日常生活中,单亲家庭的父亲(母亲)要多赞美和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要过分溺爱孩子、多跟孩子交流和玩耍、多引导孩子参加集体活动等等。
很多单亲家庭的父亲(母亲)总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都归咎于家庭的不完整,总是强调孩子是缺少父爱或者母爱才会这样的,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孩子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不正常。
其实,孩子比你想象中还要懂事,还要理解你。
作为父亲或者母亲,要让孩子理解单亲家庭也是正常的社会现象,单亲家庭的孩子也可以过得很快乐和幸福。
大吉:“每天早上,看着凛健康活泼的背影,我就会祈祷今天也是万事顺利的一天,也会感谢又平安无事地度过了一天。
”
也许,苦逼的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在我稀薄的记忆里只记得太太非常疼爱我,虽然我已经不记得她长什么样了,只有在去爷爷奶奶家会看到他的遗像,很和蔼的老太太,她在我很小很小,还在幼儿园几乎记不住事的时候去世了,那个时候我还不懂得什么叫做死亡,只记得那天是下午路灯黄的发橙,太太的葬礼操办完了,我爸爸牵着我的手往回家走 ,我抬起头问我爸爸:太太怎么了吗?
我爸爸想了一下说:她去了很远的地方,去了天国。
我:天国是什么地方?
我爸爸回:就是很幸福的地方。
我抬头看着高大灯塔照射下来的光,暗蓝色发黑的天,思考什么是天国,什么是很幸福?
不用上幼儿园吗?
每天跳舞课不会被老师批评吗。
凛在“外公”去世的时候也跟我当时一样吧。
“以后都不会醒来了吗?
以后都不会醒来了。
”以及后面对大吉的发问,“你也会死吗。
”随着年龄越长越大,我对死亡的感觉反而是变化的,有时候会很怕,害怕自己会来到那一天,害怕身边重要的人会来到那一天,无论是哪一个,我都无法接受;又有时候会觉得很平淡。
按大学专业在医院工作的两年,见过了重症患者的离世,站在床旁边和老师一起拉心电图,看着太平间老师拉走遗体,望向窗外,漆黑的天和路灯下来来往往的车辆,思考着人类的一生,思考着死亡。
或许是过好当下,过分纠结也没有什么意义,不如多和在意的人过好每一天,去为自己完成心里的每一个愿望。
至少死亡是很遥远的以后。
27岁的上班族河地大吉(松山健一 饰)赶回家乡参加外公的葬礼,意外见到了外公的私生女——美丽而可怜的鹿贺凛(芦田爱菜 饰)。
凛自然无法得到鹿贺家族的认可,却引起了大吉的关注与同情。
最终,大吉将这个年仅6岁、尚在尿床的小阿姨带回东京独自抚养。
凛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单身汉大吉的生活,他半天在公司辛苦奔忙,回到家还要照顾凛的衣食起居,随着凛到了进入幼稚园的年龄,奔跑逐渐成为大吉生活的主题。
在这一过程中,曾经紧紧封闭内心的凛逐渐向大吉敞开心扉,他们既是奇怪的父女,又是年龄倒错的阿姨和外甥,平淡的生活充满幸福……本片根据宇仁田由美的同名人气漫画改编。
芦田爱菜一直是我喜欢的小童星,看一次少一次。
整个片子贯穿着一种爱,让人感到温暖,让人不由自主的去检讨自己对待周围事物和人的冷漠瞬间,好吧,大家都去看看这个让你充满爱的治愈系小片吧。
很久就听过这个名字,上次去搜了下,没想到还分为电影和动漫俩个版本。
先看了动漫,再看了电影,觉得俩者都挺不错的,非常美好的故事。
温暖这个硬梆梆的世界。
随便写一些我在看电影时候记录的笔记吧。
(说实话,刚看电影的时候,看到河地大吉是个大帅比,我在想,这会不会拍毁了,不过后来的故事证明了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1.场景还原度很高,片头那个古老的和式建筑,飞檐。
尤其是河地大吉走进家门的那一刹那,芦田爱菜扮演的鹿贺凛手持龙胆那见到陌生人时候的那种受到惊吓般的一瞥,简直和动漫里面的一模一样。
2.细节照顾到了,之前所说的第一天因为没经验,穿着皮鞋送凛结果迟到,于是第二天穿着西装+运动鞋的不协调但是方便的组合出发的。
细心的编剧还给了一个到公司后换鞋的镜头,这一点很细腻啊。
此外还有凛尿床说是出汗、幸树的帽子松紧带松了、幸树的妈妈照顾发烧的凛等。
还是很大程度上忠于原著的。
3.不得不说芦田爱菜扮演的鹿贺凛完完全全表现出了动漫里面兔子一样女孩儿的活泼可爱。
这个选角让我感到非常惊喜。
松山健一扮演的河地大吉则是各种脑洞大开的逗比形象啊,不过还比较可靠的感觉。
4.我觉得动漫里面对夸张的人物表情和语言忍耐能力较高而在电影里面就比较苛刻,所以这部电影豆瓣只有7.9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其实我觉得这部电影里面大吉的一些独白和肢体语言的确是有点夸张,不过了解日本文化的人来说,好像他们有些时候也确实有些夸张,所以这倒是没什么。
大吉西装革履背着单肩包带着凛去上学的路上,简直太引人注目了。
简直和周围环境不是一个画风般的生硬,然而大吉却泰然自若的毫不在乎别人的眼光。
其实周围也还真没什么人去看,除了在优衣库买衣服的时候,大吉拿着一件小小的粉红色衣服时,被一群带着孩子们的主妇以惊讶、偷笑等目光看到时候的不自在外。
5.导演还在一定程度上改编了一些剧情,使得电影看起来不完全是动漫的内容,比如细心的大吉为了不让怕黑的凛夜晚上厕所害怕,偷偷贴了一天花板的荧光星星、幸树和凛偷偷跑去看幸树爸爸的墓地。
这些都显得电影更加真实,也有趣的多。
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也有很大的帮助。
最好玩的是导演把幸树的妈妈角色设定成了大吉之前YY的对象。
梦中的女神,这个太搞笑了。
6.其中一个桥段印象比较深刻,大吉的叔叔考虑到大吉带孩子可能不便,找了一位叫做杉山(田)的女士想帮他,让我感动的是杉山女士在极度不配合的大吉面前表现出的策略,借送她去车站来和他单独谈谈,在车上设身处地为大吉想。
真是一个心地善良、情商很高的人。
7.BGM特别好,在1h06min和片尾响起的ED,都是从动漫里面取出来直接使用的。
8.在凛和幸树一齐失踪的那个桥段,我觉得一下子把各种人物的性格全部表现出来了。
大家都是爱着小小的凛,为他牵肠挂肚的。
大吉单位的同事,看似凶神恶煞、不好相处。
可是有着共同身份,作为爸爸,作为保护一个家庭的人。
让他们关系变得很好。
也让他们在大吉遇到事情的时候挺身而出。
大吉的爸爸妈妈所表现出的焦急和担忧,也让我觉得,这是个大家都互相爱着互相牵挂着的家庭啊。
(大吉的妈妈意外的好漂亮啊,大吉的爸爸则是看上去好猥琐...不过在凛失踪的时候,骑着自行车在旷野里面喊着凛的名字让我觉得,好样的!
)最让我担忧的是,导演故意设计让幸树和凛遇到一个蜀黍,然后通过一些暧昧的引导(我觉得就是故意的),让我觉得尼玛不好,不会把这段改成遇到怪蜀黍了吧?
在凛他们上山,爬小路的时候,我的心也在牵挂着小小的凛。
所幸后来证明那个家伙不是怪蜀黍,是个好人。
居然还是和美的未婚夫(导演这里也做了改编,本来动漫里面是和美的家庭婆媳关系不好,和丈夫的交流也不够,有着各种琐屑的矛盾。
)而且和和美的关系很好的样子。
9.毕业时排练的时候,通过幸树说出的话,让我感触良多:......但是,身为男人,即便害怕也要前进,勇气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他人而发挥作用的。
10.结尾很自然,其实私心想着大吉能与幸树的妈妈吻上的。
比较乱,总之,很喜欢这部电影,不然也不会写这么多了。
就这样。
真是长了父女脸呢
诶。真的很治愈啊!!!!
"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也是你自己的时光。"高过预期,有些温情,但绝不感动,平平淡淡的看完。这类日本最擅长的温情治愈题材永远很难拍差,也很难不讨绝大多数人的喜欢。让我奇怪的是那段臆想的舞蹈⋯真让人出戏,这又不是印度电影,还来段莫名其妙的歌舞⋯★★★
真的是治愈系~~~~
除了爱菜酱 其它人的演技和中间穿插的舞蹈是个什么???!!!!!!
没有高潮。很失败
前半部分温馨可爱,后半部分则过分夸张扭曲,生硬刻意,乃至失真。没有出彩,也没啥惊喜。遗憾。虽然如此,萝莉配大叔,你还是不能说这电影难看啊。值得一看咯。
我真是个变态!就爱看大叔爱萝莉的戏码
额。。。
跳舞那啥的实在太雷了不合片子风格啊~香里奈还是很赞的~松山到底是吃了啥还是受打击了现在怎么长成这样了~演大吉稍稍夸张了一朵朵~毕竟是短短的电影肯定没那么多细节可看~凌野刚我还以为你要演怪蜀黍呢!!原来就打个酱油~~主题曲和动画版一样~~喜欢~~
这个题材。。。随便拍拍也能火吧。。。更何况要看松山健一卖萌<3
全看爱菜
为人父母没能变得勇敢,反而变得胆小。照顾孩子没有做出牺牲,倒是充满收获。她牵住我衣角仿佛在求救,我抱着她飞奔却像在治疗。庭院里的龙胆能把亡人种在心里,房间内的繁星愿为少女照亮前路。和你的时光,也是属于我的时光。螳螂王子救了森林,大冒险治好了尿床,我救了悲伤的你,你治好了疲惫的我。
跟《幼儿园》一样,我只看出了做作,没看出感动。芦田爱菜虽然很可爱,但是小孩这么成熟也太恐怖了吧!我可不喜欢小孩这样。
是很温情的一部电影,可是不是很能打动我。
松山健一
我擦擦擦感觉差太多了好吗!!! 这都什么微妙诡异的剧情啊!!! 大吉不大吉,人妻不人妻的, 混你妹的歌舞脑补啊…不是想特意比较,可是动画版太成功了啊,真人版光芒尽失了
终于让我看到了电影版!
可爱的小萝莉~~~
没太失望,但也确实是没什么惊喜,爱菜酱都没啥发挥,都怪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