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看被里面的气节感动给了5星,看到现在书百和纽兰在一起后,真的看不下去了。
女主打着反封建的旗号追求爱情可以,但是这种破坏别人婚姻还感觉自己追求真爱甚至是感觉自己对抗封建有点过了吧……而且我也不能理解,为了追求自己抛弃整个家,以及自己的责任…书百的这份决绝我很欣赏但同时我也不能理解。
如果自由真的是要考牺牲这么多东西,这么多人为代价,这份自由的价值究竟几何?
也许因为我是个凡人。
喜欢里面的书生血性,喜爱里面的国士之论,喜欢里面人物的自我坚持……厌恶里面的打着新文化的旗号吃人。
俞亦秀,徐书成。
两个悲剧的人。
相似的时代,不同的理想,相似的命运。
离新文化运动中心不远的香木镇,徐书成生在新旧交替之际,留洋归来,却仍一心向古。
他的表面是新的,心却是旧的。
受到了西式文化的滋养,他仍然支持义弟从小被安排好的婚姻,认为这是件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他的心属于易水君子堂。
他一边朗诵着英国诗人的诗,一边说着国人的心已经麻木,又一边钻向藏书阁的故纸堆,他是个矛盾的人。
偏远闭塞的闽西土楼里,俞亦秀也在这个混乱的年代中,五年不出寨子,但有一颗游历四方的心。
不知天下事,却懂各地风土人情,没出过远门,却向往着千里之外。
因为他的心本就不属于俞氏三寨,而属于他尚未踏足的外面的世界。
他不懂什么是苏区,却懂什么是自由;他不懂什么是gong/chan主义,却明白实现人人平等的理想;他不认识老孙和徐天,却尊称老孙为先生,每句话都与他们的目标不谋而合。
他也是个矛盾的人。
徐书成的悲剧在于,他不属于这个时代,清帝退位时他想着的是见皇上,军阀腐朽了他想要回到过去,在易水徐门也只讲古文经书。
因而,他的一腔热血和浪漫风骨最终只能没法随着时代车轮一同向前,最终只能将他葬送在君子堂前。
俞亦秀的悲剧在于,他不属于这个世界,出寨门以前他以为天下安居乐业,却不知社会已经彻底腐朽。
他对现实最美好的理想,不过是书斋里泡沫一般的梦,当他一脚跨出寨门,那个单纯的精神世界便被踏碎,他看到了真实世界的肮脏混乱,真切体会到“军阀占山为王,豪强明火执仗”。
因而,他没办法兑现自己的承诺,活着没道理,只好在这个没道理的年代结束自己的生命。
然而,乱世之下,这又是两个浪漫的人。
一个心怀家国,一个胸有丘壑。
浪漫得有风骨,浪漫得可爱,浪漫极了。
——“离开易水,往南往北,各学各派各有所长,一省一县大国泱泱。
”“出了闽西有匪,进了浙赣有赌场,兵荒马乱的,多好啊。
”——“在我的课堂里,在中华这片土地上把我杀了,便是最好地证明了你们的愚蠢、懦弱。
”“虽千万人吾往矣,虽千万里日夜兼程。
”两个人物,最后只剩一声叹。
磊哥一直是我特别欣赏的导演,拼命三郎+傻白甜+暖男的结合体!
(哈哈哈……不准笑,要严肃地(ಡωಡ)写评论)!
《乱世书香》这部剧我已经焦虑不安地等待了3年,最近终于是播了!
说自己焦虑主要是之前还很担心这剧的质量,担心自己3年的等待到最后会不值得。
然而…并没有!
“三年等待,一见倾心”啊!
第一集里嘉译叔的老翰林一出场就震撼到我了。
精湛的演技加上精彩的台词将一个文人的铮铮傲骨诠释得十分到位!
光是嘉译叔在纽府那段慷慨激昂的陈词我就看了4.5遍,没办法,这种掷地有声的台词再从实力派大叔嘴里说出来简直太戳观众心了!
在这里我不禁要膜拜一下编剧徐兵大大了,因为之前采访上说,乱世书香的剧本创作过程长达4年,徐兵大大在国家图书馆待了一个多月,查阅各种书籍史料,考据台词里的典故、细节。
真心感谢编剧徐兵创作出这么精彩的剧本,我们这些即将饿死的国产剧迷又有东西啃了😍。
接下来还要说说剧中两位大叔级男神——吴秀波and张鲁一。
两位在剧中的演技也是实力爆表啊!
波叔的书白潇洒不羁,鲁一哥的书成书生意气(注意是“哥”,不是“叔”,鲁一哥是80后boy😂…盒盒盒)。
一开始书白婚后离家,我还觉得男主是个渣男,但细细一想,这样的设定也正常,毕竟书白生性自由,本来就是个极具反叛精神的人物,而传统礼教对他的强烈束缚必然导致他离家的结果。
另外,对书白这个人物我一直有一个疑问:书白老是不扣脖子下面的那颗扣子,老是喜欢把脖子露出来,这是为啥?
表明他放荡不羁,不喜欢受到束缚吗?
盒盒盒…也许是我想太多了吧😂😂,但本宝宝真的是在用自己全部的脑细胞和洞察力来看这部意蕴深长的剧!
如果说书白是一个潇洒的书生,那么鲁一哥的书成就有些优柔寡断了。
这个人物脆弱天真,软弱的性格也注定了他悲剧性的一生。
但本宝宝在看了预告片中书成慷慨就义的情节后,还是义无反顾地爱上了这个人物😘。
他在临死前的那一段陈词句句掷地有声、震撼人心,听得我热血沸腾啊!!!
还有还有,陶虹姐在里面演得也很赞,让我都忘了《红色》里面那个甜丹丹了!
总之,这是一部意蕴深长的剧,一部命运多舛但不负众望的剧,一部细节上精雕细琢的剧,一部对得起观众的良心国产剧!
乱世书香,好赞!!!
编剧三观有问题,他想赞颂的书香门第,我看就是一帮自私自利的王八蛋。
胡编乱造,可惜了一帮好演员。
所有的主角都和正常人的思想不同,其实都有点精神病。
只有配角方常青,刀美兰是正常人。
豆瓣非让多写,写的少还不让发表,谁的注意,真杂碎!
现在中国的电影、电视剧真是无法看,主要是编剧群体坐井观天,主观臆造,脱离实际,糊弄老百姓。
看《乱世书香》,一大半冲着纸兵,一部分冲着鱼旦。
没能从开播开始追,看剧之间先见过一组动图:徐书成穿一身白色西装,抛一个飞吻,回身却绊在门槛上。
温柔而又明亮。
那正是他意气风发的时光:留洋归来,学业小成,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心中尽是罗曼蒂克的诗意。
他风华正茂,对人生有着尽可能美好的设想。
然而彩云易散琉璃脆,人在乱世,飘摇如浮萍。
他心怀美好希冀却一步步陷入泥淖,终于风光不再,浪漫不再,只能回到易水徐门踽踽老去。
到最后,有人爱他,却无人懂他。
即便倒在日军枪下后他有一只竭力去握的手,但终究还是没有半点慰藉。
他的故事完结在第四十一集,之后鲜少被人提及。
而之后看到一个情节:长大后做了团长征战在抗日前线的邹德旺告诉徐天陆书白曾救过自己,并要他给陆书白带一句:“邹德旺死得其所”时,我突然心里塞满莫名其妙的委屈,只想大哭几声却又不知原因。
过了几分钟,才想起缘由。
是的,当年,徐书成曾在燕大门口,面对群情激昂甚至斥责自己是“北洋军阀的一条狗”的学生们喊出“我愿意做这样一条狗,保住你们的性命”,他也曾在办公室说出“我不要骨气,我不要一群有骨气的烈士,我要一群活生生的学生!
我要我的学生在具备了知识,完善了人格之后再出去面对枪口,或者他们自己握起枪来!
”只可惜那时人声鼎沸,四壁寂寂,他的话虚掷在声浪里,无人记起。
那个时候的他,正处于罗曼蒂克的幻想破碎的拐点。
往前看,他是一个一心一意在象牙塔钻研的教授。
他笃信学生老师应该一心治学,他讲“人生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表情骄傲又明亮;他称钮兰是“我的太阳”,语气浪漫又轻柔。
他在书案前治学,以为风雨声能全挡在窗外。
那时,世俗的一切,譬如人情、权力、金钱……一切的蝇营狗苟似乎全与他无关。
往后看,他往来奔波,疲惫至极。
做了教育部佥事,又升了司长,却是他人机关计算的棋子而不自知。
他出钱出力为陆书白打点以为有所成效,却被钮兰轻轻巧巧一句话打击得破碎。
他一直是那么柔软的一个人,毁了自视甚重的清高和名誉却无法换来想要的结果,被时代的洪流拍打得踉踉跄跄,不知出路何在。
但无力辩解,无处开口。
最后,那么一个滴酒不沾的人,却常将自己灌到大醉。
在北平时,尚有一个酒友吴秋实,回了香木镇,却是连自斟自饮的清净都求之不得。
可又能对他说些什么呢?
他始终是那个天真得有些可笑;陈旧得有些酸腐的徐书成。
若生在治世,他尽可以埋头治学,在讲台上听书声琅琅;在校园中邂逅风花雪月;在生活里享受罗曼蒂克的诗意。
可是乱世的洪流终究是无情的。
赵辛楣曾对方鸿渐说,“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对他大概也是适用。
但他还得为自己的一时行差踏错步步走错,最后连易水徐门都不能成为安身之所。
燕大不是他的象牙塔,君子堂不是,藏书楼也不是。
他终于不能潜心治学,企图用酒将自己埋进故旧书页。
学问,学童不在意他的学问,省城有先进的学堂;帮到这个家的不是他的学问,是他唯一还没被祭献出去的婚姻;旁人敬佩他的学问,但终归还是如何断了一条腿更值得作为谈资些……后来终于有人愿为了他的学问而来,却是要将君子堂收为侵略者绥靖的帮凶。
这时他还天真地说过希望日本人的确是为尊重学问而来,也在日本人的步步紧逼下说过蝼蚁尚且贪生。
可在最后一棵上,他西装革履,腰背挺直,吟诵五千年厚重,痛斥倭寇可笑野心,扔掉日军提供的教科书,从容赴死。
他曾是那样干净而意气风发的一个人。
不愿议政事,也不愿让学生接触。
多年前的未明白的事情或许依旧没有明白;多年前不愿面对的事情或许依旧不愿面对。
但事情到了跟前,却也并未逃避。
从前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
片尾曲中唱到“孤灯煮酒凌云志,书生敢为天下先”。
他未曾走在时代的前沿,也谈不上为天下之先,但他一直恪守着自己的底线。
这点坚持未必能让处境变得更好,但也能艰难挑起暗夜里的一星灯火,不致让阴影全然降临。
许多年后他只余一座墓碑,与他同穴的,是他并不爱却承诺了一世的妻子。
孤坟寂寂鲜少吊唁,似乎就这样总结了一生。
可我不希望他只留下这些。
或许,在燕大的讲台上,他的确在学生的心里种下了诗意的种子,在硝烟和贫瘠中成为他们向往美好的力量;或许,在君子堂的讲台上,他传授的知识终能成为年轻人开启新知识的钥匙;或许,在最后一课上,虽人群慌乱奔走,但日后回想,也终于能承接他胸口热血的温度。
遥想当年易水难,傲骨犹存振河山。
且吟一曲《招魂》,吟“魂兮归来,反故居些”。
愿那些颠沛与苦楚葬于地底,而他的高洁风骨,能安栖在君子堂内,不曾离开。
从第1秒开始,就中意了这部剧。
考究的台词,揉进古色古香的画面,再配上这几位心水的演员那波澜不惊的演技,看得我心潮澎湃。
前四集虽已至乱世,但英雄尚未登台,只是故事的引子,所以评论未必代表以后的角色,因为我已预感到如此厚重的电视剧,角色肯定会有所成长的。
看了第一集就能猜到整个故事始末的,是大头娘娘和璀璨人生一类的。
单说前几集。
关于演技,没什么好说的了,都是风风雨雨历练出来的。
张嘉译梗着脖子,直斥科举制度不应废时,献上膝盖的心都有了。
字正腔圆、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读书人的倔强、风骨,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死忠,风范十足。
书容的书香小姐风范,她从小在教育中被熏陶出来的典雅和隐忍,用姜武的话来说,“五代翰林的底子,下楼梯都透着雅气。
”哥哥终于回来,她没有嚎啕大哭,没有撕心裂肺,只是在一转身的时候眼含泪花,而又化为笑容。
这一哭一笑间,是书容一个人抗下易水徐门重担的苦,是父死兄离的痛,是婚姻无成的委屈,也是兄妹重逢的喜悦。
那一下子,心都软了。
真正好的演技,是去掉浮夸后的收敛。
不禁想起超先森的分手大师和恶棍天使,噗哈哈,只是这一个镜头就怒甩你100个马路牙子。
姜武吊耳郎当,又傻傻爱着书容的模样,太可爱了。
当书容跟他说,“跟你斯文啊,怕你听不懂。
”他先是傻笑,随即有些不开心,紧接着佯怒,真真是眼睛里全是戏哇。
吴秀波蜀黍和小龙女就不多说了,只是波叔就算刮净了胡子,仍旧一副历尽沧桑的中年大叔模样,每次他喊爹时,我都替他脸红。
小龙女也是岁月不饶人了啊,眨巴着双眼装机灵无辜时,多多少少有些违和感。
嗯,这两句是鸡蛋里挑骨头,请自动忽略。
有了演技撑场,加上台词没过水,看起来自然就心悦诚服了。
徐老爷作为翰林,口中是家国社稷,说话也是引经据典,“缓图之,为天下学子寻一条安身立命之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啊”。
纽兰是新青年,说话干脆利落,常使用新词汇“你这是干涉我的言论自由”,“那是封建思想”“老学究”。
而书成是个外新里旧的人,满嘴是酸腐文人的味儿,不喜欢,也不举例了。
什么人就该说什么话。
很多人说,看红楼梦,就算把旁边的人物都隐掉,单凭那些话,就能猜到是谁说的。
至于人物嘛,性格在前四集中已经表现的很明显了。
书白,一个有担当的叛逆青年。
徐老爷给他安排婚事时,他就不太乐意。
在以后的人生中,又读了些新青年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心中对新文化充满了向往。
奈何,他生长的环境却又是最固守传统的,像一个拼命想从泥淖中挣脱出来的人,还好,纽兰拉了他一把。
他不爱书容,一直拖延着婚期。
而新时代女青年纽兰就是他在茫然无措中看到的光亮。
反正你们要在一起的,就把书容给姜武吧。
书容,目前为止最心疼的人。
她是个被绑架的人,家学渊源绑住了她的手脚,让她举止之间规矩小心,不像纽兰的大大咧咧。
礼教道德绑住了她的嘴巴,书容从小就爱书白,只不过从来不说出口,表面上她结婚靠的是父亲的婚约,实际上她心里早就兜着那个人了。
责任道义绑住了她的心,书成爱西学,就留学日本;书白爱自由,就离家出走。
她不爱吗?
她也爱啊,她说:谁不想出去逛逛。
只是,父亲去后,她必须成长为徐家的顶梁柱,把自己武装起来。
书成回来后,她不忍相见,一转身,便是满眼泪花和微颤的嘴唇。
她只是个小女孩啊,多年来咽下了多少泪水,只有在哥哥面前,才克制地流露了一下。
真恨不得把这姑娘搂紧怀里,哄她宠她。
小龙女,新派女青年,洒脱率性,一切封建礼教就是个屁。
挽胳膊怎么了,又不会怀孕。
还没到故事正轨,目前这姑娘比较简单。
书成,表面是留学日本的海归,受过新思想的新时代青年,白白净净,西装衬衫,戴着丝边眼镜,一顶歪礼帽,手拎着拐杖,为什么我就想到了徐志摩呢?
书成骨子里是最封建的人,说话文绉绉的,真想一巴掌呼过去,让他好好说话。
喜欢人家吧,又不敢行动,扭扭捏捏,典型的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现实生活中,估计是天天被欺负的书呆子那一款。
毕竟真正的故事还没开始,我先占个位。
【乱世书香】徐书成其人——孤灯煮酒凌云志,书生敢为天下先。
刚开始去看书香,一半因为纸兵,一半因为鱼旦。
看片花的时候,只隐约觉得他形销骨立,满心孤苦,但是说到底,能看到的也不过是一个单薄的人设,对书成这个角色,终究没有什么感觉。
等追着看了几集,只觉得满心惊喜,满心怅然。
最开始的时候,他说,我的人生当然一直是掌握在我自己手里面的,表情明亮而张扬,像是那个时代最普通不过、最向上不过的青年,心怀风月,笔端万钧,风发意气,何其朝气蓬勃;他说钮兰是他的太阳,可是他自己看上去,才正像是一轮朝气万千的、初升的太阳。
到最后,世殊事异,万事倥偬,他风流散尽,垂垂老矣,独自一人,在易水徐门,日军枪下,孤独地死去。
到最后,或许有人爱他,但是直到死亡,他的身边,甚至包括他爱的女人,没有一个人懂他。
<图片2>初见书成,他站在讲台上,一身庄重的西服,满脸温柔而明亮的神情,看上去温和持重,又带着一点年轻的活泼。
他浪漫,温柔,带着一点不谙世事的天真,把学问、知识、风花雪月当作人生里最重要的东西。
他说,我们的国人最缺的,就是风花雪月、罗曼蒂克的诗意。
从这一句话开始,就隐约显露了他一生悲剧的根本所在。
他的前半生都住在象牙塔里,读书,写字,思考,他觉得学问就是学问,纯粹的,不沾染任何世俗的东西——政治,权谋,死亡,世俗,这一切都跟学问、知识没有半天关系。
老师要做的时候就是把学问教给学生,学生要做的就是把学问学为己用。
他这么同学生说,也这么同自己说。
直到后来,书白的出现,变故迭起,世事匆匆,每一件事都在刺激和挑战着他脆弱敏感的内心,粉碎着他的人生和信仰。
正如吴秋实所说,他留洋半生,外面看上去新到极致,骨子里却是一个恨不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旧式文人。
<图片3>书成在讲台上念诗,三根火柴,一根一根在黑暗中点燃;台下的钮兰表情那么专注认真,以至于我有那么几秒甚至觉得,她和台上的这个人,大约是互相喜欢的。
然而什么都没有。
书成一生的悲剧,大约有一半的原因,皆来源于此。
他深爱钮兰,热情大胆,同钮兰讲“你是我的太阳”,对着别人的询问,微微低下头去,压低了声音,一句很轻的“我的至爱”。
那个瞬间,他的眼神和表情,和微微低头的动作,当真是痴心入骨。
可惜世间爱恨,半点不由人。
而钮兰何其狠心,在他满脸微笑一片真心地说着“你不知道你对我有多重要”的时候,轻轻地来一句“可是我喜欢上书白了”。
我深知爱恨不由人,深知他们根本不是一路人,深知他们无缘无分,也并不责怪钮兰或书白,可依旧忍不住心疼他。
他那么好,温柔,善良,深情,隐忍,如果能有那样半点的好运气,我恨不得把全世界最好的东西统统都捧给他。
<图片4>钮兰妹妹说从里到外都新式的人物,她这样的人,注定和书成走不到一起,因为书成不懂她;而她自己,也未必懂书成。
当初看片花的时候,书成凛然赴死,我便知他浑身傲骨,满腔血性,生死皆可置之度外;看了前几集,我只觉得他傲骨卓然,清高傲气,宁折不弯,带了一点酸腐,一点搞笑,一点傲气;但是等看到后来,方知他大义凛然,痴心入骨,隐忍深情。
为了学生,为了责任,为了亲人,为了爱人,他竟然能牺牲至此。
文人最惜风骨名节,自古如此,书成自然也不例外。
我却是没想到,他为了想要保护的人,连名声都可以放弃,承担了那么多不被理解的骂名,受了那么多本不该由他承受的折辱。
钮兰不理解他,弟弟不理解他,同僚不理解他,为了保住弟弟他甚至辜负了他自己一生持守的“清高”,低三下四地去求人送礼;连他拼了命想要保护的学生都对他说,徐书成,你就是北洋军阀的一条狗。
何其残忍。
他满腔热血,满腹天真,只想谈风月讲学问做文章的一个人,相信“对未来美好而准确的预感”的一个人,生逢乱世,却不得不受这样难言的苦,面对这样无端的指责,甚至都没有资格为自己辩解半句。
他在找书白之后一个人坐在书房,拼命擦拭父亲留给他的那块玉牌,而他说什么呢,他说,你们把我抓起来吧;他说,书成迂腐;他说,我愿意做这样一条狗,保住你们的性命;他说,我不要一群有骨气的“烈士”,我要一群活生生的学生——我要我的学生具备了知识完善了人格以后再出去面对枪口——或者他们自己拿起枪来。
<图片5>他说自己“没有选择”,被飞速前进时时代潮流和纷乱的党争推到了如今的地步。
他他的迷茫软弱,失败的爱情,徒劳的努力,破裂的理想,无一不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他的浪漫深情,理想化而脆弱的灵魂,不谙世事的、可笑的天真,对学术、对时事绝对化、理想化的观点,从一开始注定了他的悲剧。
他身边没有一个人懂他,包括爱他的人和他爱他人。
他隐藏在浪漫外表之下的温柔善良,他脆弱敏感内心之外的沉默隐忍,受的所有挫折和折辱,掩埋在软弱外表之下的铮铮傲骨,风华卓然,无一不让人觉得震撼。
正如片尾曲里一句歌词所说的,孤灯煮酒凌云志,书生敢为天下先。
他未必是那个“敢为天下先”的书生,但是他的满腔傲骨,凌云之志,却不由得让人心生敬意。
—————这里是扯皮的分割线—————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鱼旦演了这么多角色,书成是我最最最最最最心疼的一个!!!
没有之一!!!
别的角色,最惨不过小戴叔叔,犹自有芳子“爱过”,而书成真的是……身边没有一个人懂得他啊……………………这种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感觉,真是悲惨……把书成这个角色和天哥拿来对比,可以明显地感觉到鱼旦演技飞速的进步。
我看书成的时候偶尔会觉得尴尬,觉得用力过度(当然也非常好!!!
),天哥就几乎完全没有这种情况了。
鱼旦的演技一直在成长,挑本子的眼光也一直在进步……撒花!
最后表白一下书香整个剧组!
编剧大大和导演大大太厉害了!!!
这么深刻的主题不动声色地融会贯通于整部片子的各个细节,台词非非非非非非非常棒!!!
然后所有演员的演技都一级棒!
波叔还是那么冷静!
陶虹姐演得那么娇俏可人一点都不维和!!!
咏梅姐太厉害啦!!!
全剧我最喜欢的人就是书容啊!
她的人设特别好!!!
演员也把那种书香味儿十足的感觉演得非常好!!!
方长青也太棒啦!!!
我看完这剧以后,除了自带粉丝滤镜的鱼旦最喜欢的居然是长青哥,敢爱敢恨敢作敢当的人设真是非常招苏!
就先兴奋到这里啦!!!
大家新年快乐!!!
今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发现了鱼旦发现了纸兵!!!
鱼旦和纸兵还有其他所有明年都要继续加油呀!!!
这剧的前六集我都想打五星。
张嘉译演绎的热血翰林,以天下为己任,却憋屈地在死谏之前跪求太监而死。
尤其是各人的台词,画面中的文人风骨,新旧派的思想交锋。
徐书成:一个远渡留洋的软弱孩子,因为科举被废不知所措,十年后,学成归来,已成一个洋人。
洋装洋文洋思想,向往风花雪月,享受“爱慕你是我一个人的事情,与你无关”。
就像一个瘦弱的人向往强壮的肌肉,想要110米跨栏,结果将蛋白粉奉为至宝。
本末倒置,无端夸大,但是很可爱。
陆书白:一个从小就非常有主见的管家孩子,被翰林收为义子,许配女儿,入赘徐门,委以重任。
思想激变的时代中,在乡下(香木镇)当故学的私塾先生,内心却对外面的世界好奇不已。
阅《新青年》,想再去京城。
不愿被困在笼中,又受厚恩于徐家,在结婚与不结之间摇摆不定,最后还是结了。
结后却第二天一早就抛弃妻子,跟着一个女人进了京城。
徐书容:小时就勇敢果断,有担当。
聪慧。
心里也喜欢着书白(可能非男女之爱),但有父亲定亲,媒妁之言,女子的三从四德,加之传承徐门的责任,希望结婚,最后也结了婚。
丈夫逃走之后,隐忍地等待,操持着家务。
古代温婉女子的代表。
但我最喜欢的其实是她和刀爷的相处,知书达理小姐对忠犬混混头,她也不会端着。
姜武一昂头摇他的中分刘海我就要哈哈哈哈哈哈哈钮兰:受西学熏陶长大的女孩,有识时务翰林父亲与军阀哥哥的宠爱,无忧无虑无法无天地长大。
纯洁率真,果敢自信。
抱着拯救深陷封建婚姻的圣母心,力求把陆书白卷走,最后也成功。
笑容明亮,美丽得就像“雪山上的一朵雪莲”。
--她和书城的互动真是乐死了。
“你看这月光这么美” “我累了” “好,那我们明日赏日光”但是后面真他娘的憋屈!!!
书白在外面见识了新世界,要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爱上了新派的代表-- 学生钮兰,也不管在家的妻子,不写回信也不发休书(我知道休书在当时的时代,会让女子蒙羞。
但新婚就离家出走一去不回就不蒙羞了?
蒙羞得少了点?
)开始就每日买醉,卖嘴期过后捅破了窗户纸爱上了钮兰,就开始妹子眉头深锁,问一句话要琢磨个一分钟,还回个不知道。
磨磨唧唧的,根本就不是小时候徐简博看到的行事果断。
钮兰勇敢地表了白,又给书成发了好人卡,追求她的事业和幸福去了。
书城以酒买醉,课堂上书白又初露锋芒,爱人又被横刀夺了去,找了个自己最看不惯的人来喝醉酒。
想出个仕,被坑到当个佥事,还被拉去观摩枪杀学生。
和弟弟摊牌,也是那一套。
我们家对你有恩,你怎么干得出!!!
书容在家等丈夫回来,心情从“看够了就会回家的” “外面的人都在闲言碎语” “我要去京城看看” “父亲你去吧” “我得去看看” “还是不去了” “什么方长青要娶我?
这太欺负人了” “什么他在京城和狐狸精一块”“我一定要去京城看看”方长青喜欢她,她定了亲,方长青和刀家定了亲,她替方长青答应了他的婚事。
这他娘的都是什么鬼?
(大帅脸)最恶心的就是陆伯这个人物了。
早期忠心耿耿(疑似过了头),动不动就是“我生是陆家的人,死是陆家的鬼”,中期知道定了亲,马上能变老爷喜不自胜,后期变身老爷,倚老卖老。
跪下来阻了书容去京城,自己去了,被儿子一通话就说服了,还要把明明给书城书白两人的一百块大洋单给自己儿子在京城置办房子,看出儿子有了喜欢的苗头,立马告诉儿子可以考虑纳 个二房。
“你老婆既然允许你不归家,当然也能允许你纳妾” 真是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这一连串的悲剧加闹剧实在是让我看得了无兴趣。
百度百科,居然是反对游行的书成回老家,完成了父亲的遗愿,书白和大兰子流亡海外,书容还给他生了个孩子(???
),居然叫徐天!!!
我知道这是时代造就了形形色色的这些人物。
有封建思想,奴仆制度。
有舍身救国,心怀大义。
有新老派的交锋,有新老婚姻或爱情的挣扎。
但是,可能我看不了悲剧吧。
受不了这翻来覆去,摇摆不定,磨磨蹭蹭。
大丈夫当断则断,率性而为。
学知识学思想,电视剧并不是个好方式。
我非常喜欢陸书白还乡那段戏,特别是书白和书容那一段,编导对这段谈话设为理性处理,没有任何的情感糾緾,平静得像一场普通的谈心,秀波的表演内敛、含蓄,只有眼里那一丝坚定的光表现了他将义无反顾地走上探索真理救国的革命之路。
这段戏秀波已使人信服地他已在练獄之火中湼槃了,变成了-个坚強的革命者。
刚看到第3集,首先要为此剧点赞,台词相较于国产剧已经是非常有文化有内涵的,尤其是第一集父辈那一代,是清朝文人士大夫的风范和气节,小孩子的角色表演的也非常到位;但是有两个不能理解的问题,一是为什么要选40岁的演员呢,实在是看起来年纪太大了,书成 纽兰包括书白,演员都让我无法接受,不喜勿喷,个人见解。
第二是觉得小孩子时的性情与长大了之后不太一样,不知道是不是我理解的不对?
反正直觉是这样的,但目前为止,不会弃剧,为着这剧的文化内涵。
可惜了一帮好演员,故事情节太雷人,漏洞百出,忍着劲还是看完了。导演功力弱,本子烂,差评了
头几集和最后一集好看,中后部拖沓、无趣
国产剧良心!延续了《红色》的精良剧本,精致拍摄,精彩演绎!
这个时代很难用现在的三观说渣三,纽兰虽然激进,但是她说的没错,书白书容就是一段封建婚姻,没有爱情只有亲情的婚姻,同理后面书成和宝姑,方长青和刀美兰。书容几次说,如果她是男子,她也会头也不回的去京城,可惜她是女子,也是徐家现下唯一的当家人,所以她不能。她把所有的理智给了徐家,给了书白书成,唯一一次抛下一切,是在京城街上和方长青举起枪的时候,他们哪个不是被时代所害了的呢。书白的自我和勇气是把双刃剑,不是用“渣”就能批判他的,正是因为书容足够好,他才更需要更多的勇气去追求自己的人生
两分给张鲁一的西装好看。再看得心塞的电视剧也没sei了,难以想象竟然是和红色一个班底出来的
剧情尚可,陶虹演技太浮夸。旁白太多余,当观众是白痴看不懂啊。
胡编乱造,能要点脸么
看完前三集就让人想吐,演的是nm禁锢已久的封建婚姻一天之内就民主科学婚姻自由了,陆书白这角色绝逼脑子有坑,书容把陆爷叫父亲,陆爷也配?陆书白不知道自己怎么混到今天的?也一去不回?呕
看了四集左右吧,觉得没有红色好看,鱼旦和陶虹都不萌萌哒了,不高兴。
这种弱智的抗日剧我们不看了不好吗
果然失望
国产良心剧,怒赞啊!主演有张鲁一、吴秀波、张嘉译、姜武、陶虹,这演员阵容简直逆天了。比近期泛滥的宫斗剧好太多,特来安利一下哈。
好奇怪,为啥全是好演员,但拍的这么没意思呢,实在看不下去了,失望
吴大叔的演技大赞。
整部剧到后半段描述徐书城回乡下徐门之后的生活那一大段充满压抑,咏梅把满清时期留在民国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演的淋漓尽致,那种刻板化的家风正气家学深厚的出身让我很入戏
切入点很难得,故学与西学的碰撞和传承。张鲁一真是太棒了!
5444人的时候评分9.3,5474的时候9.0分⋯⋯⋯⋯这30几个人是组团来刷一星了吧😒
看好演员飚戏就是舒服
已弃剧
画面陈旧,剧情支离,主线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