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这事和霸凌有些区别,但伤害的指数是一样的。
一般人总以为,只要不是身体上的伤害,感觉就没有很严重,大不了自己生活不就好了。
但套用《优雅的谎言》里的话——这是有朋友的人的想法。
每天一个人活在热闹的班里,又好像活在一切之外,没有人陪你说话聊天;有同学找你出去,即使这个人的眼睛中流露出明显的利用眼神,你却还是会默默地跟着去,然后抓住这短暂的相处,回家放大这种开心,让家人看上去一切都好。
有些事是家人也不能知道的,这样的心,大概只有被孤立过的人才可以理解。
《优雅的谎言》无疑是部催泪的作品,但它催泪的原因是,千智所经历的这一切都是在默默无闻中度过的,会对这部片有共鸣的大体也都有相同的经历。
那种孤单的感觉,不是你只能揪住一个朋友,而是一个同学都抓不住,在这种时刻,即使身边只有一个朋友的同学,身上也是有光的。
每个人在班级里都有自己的位子,你只能站在一边,甚至不是配角,只是个观众。
人都说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是最美好的,因为世界还没有向他展露尖锐的爪牙。
可是被孤立的人所要承受的心里压力,就是我们所有的美好都要直接去碰撞这个社会原本就有的算计、冷漠、疏离。
会被孤立伤害的人都是要捧着颗心去交朋友的人,我们不知道自己被排挤的原因,所以更加努力的抬好手,直到手里的心被绞碎。
我们羡慕那样独善其身,完全不用跟世界有所沟通的人,但这样的人很少。
特别是女孩子,那种敏感此时已经用触角探到了这个世界的恶意,只能更加封闭自己。
其实千智的死亡很大程度上确实来自于家人的疏忽,我们在悲剧发生后,会不自觉的在他人身上寻找理由,这其实也是负罪感在作祟。
姐姐万智一直在找害妹妹自杀的元凶,后来逐渐才发现自己的疏忽对妹妹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电影中千智的几次求救都是以“我们班上的某个同学”作为掩饰的,无论和图书馆的陌生人,还是自己的姐姐,她都伪装了发问者的对象——因为千智已经知道,把自己的真实袒露给对方会受到伤害。
而当这种掩饰发生在家人的身上时,实际已经说明,我们的心开始被隔离了。
曾经被孤立的人其实是很好辨认的,即使时过境迁,她们还都明显的和这个世界保持着距离,从这些人身上你很少能窥视到她们心底的秘密,因为在多年的斗争中她们都学会了隐藏。
电影中的千智经常去图书馆,然后和长头发哥哥教了朋友。
读书确实是很好的逃避现实世界的方法。
初中就是我展开长长阅读史的起点,因为在读书的时候可以整个人浸淫到故事中,假装是你不理这个世界,而不是这个世界不理你。
千智曾经拥有过朋友,后来因为父母的原因与这份友谊失之交臂。
“深深刺痛我的心”,这是千智难得袒露自己的悲伤,也可以看出她真的用心交过这个朋友。
她最后的死亡也许不是因为孤单,而只是深深的感觉到累。
如果一个人只能在自己面前才能袒露真实,那么她将承担一股人所无法理解的重压,这对于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是很可怖的。
《优雅的谎言》里的花莲被孤立时是万智最终决定帮助她,乙一的一篇小说中,一个人过活的女孩通过脑电波里的电话走出了生活的阴霾。
虚拟的世界总是治愈的,有着各种各样的方法密谋着让主角获得幸福,这才让这个沉重的话题看来才会有一点窝心的感觉,这也是韩国电影很擅长的角度。
《优雅的谎言》的理想化在于,它假定千智在去世之前已经原谅了一切,还设定了“五个毛线球”的桥段来表现千智的心。
但其实从被孤立的那一刻起,区隔就永远存在了,人就被装进了玻璃瓶里,这个世界和我,我和这个世界,都保持在这个能彼此看到但不能触摸的距离,《优雅的谎言》里的千智是要有极强的善和美好,才能抵制住这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去原谅一切,而如果可以随着时间丝毫痕迹都不留下,那便是最美好的奢求。
我们现实中的人,只能将自己托付在自我的空间中,相信只要活着总有好事可以发生,挨过孤独、寂寞,从一个人的世界中滋生出鲜花来。
看的时候会想起小时候作为借读生被欺负的点滴。
排挤有时不是不和你说话,而是在你周围产生一种不对等的氛围……本来以为只有小孩子会这样,后来发现同事中也有这样的人。
片中的孩子心里很清楚虚情假意,还存着一份对朋友的希望,那个年纪,朋友真的很重要!
不像长大了,知道办公室这人爱推诿还说的一副漂亮话,离她远点就是。
但是,孩子不一样。
我们周围有多少披着美好的外表,看起来阳光无害却背后捅刀子的人呢?
影片中的花莲把无辜诠释的很到位。
用看似看玩笑的话语奚落你,让你有口难言。
过后,还能轻描淡写的为自己洗白,只要人不死,这样的人会继续活在不受良心责备的世界中吧?
又有多少人是帮凶,对这样的事和言语从众附和,还喜欢用舌头传说?
还有多少人是糊涂的不明真相,反而以为是片中受害者是怪胎,性格不爱说话的?
其实千智是很爱聊天,也很爱笑的女孩。
只是在这帮人面前,无话可说。
还有人居然像花莲妈妈一样,说是千智太软弱了。。。
真是想问问这是人说的话吗?
千智不是魏璎珞,花莲也不是用暴力杀人的罪犯。
千智她这么小,体谅妈妈生活不容易,她也希望有一个朋友,有正常的校园生活。
千智问过万智,假如身边只有这样的朋友呢?
她口中的这样是什么样的?
就是伪善的,假装和你要好,实际拿你寻开心的,不在乎你感受的,让大家还觉得她很好的,让大家觉得是你怪癖的那个人。
她问过万智觉得花莲怎么样?
记得万智怎么回答的吗?
很可爱。
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她知道花莲的伪善,那个拆了"自杀毛线"的女孩是她愿意放弃死亡,对友情重新开始的希望……很美好的一段女孩间的片段,最终却因为千智妈妈和自己爸爸的关系说了绝情伤人的话!
是啊,不在乎的人说的话伤不到几分,可在乎的人说的话份量太重了!
没有人需要怜悯的友情,"老师说,你去陪陪可怜的千智吧"……把友情跌倒了任务的份上……为什么千智愿意妈妈恋爱,而她不愿意爸爸恋爱呢?
完全可以用真话的时候就不要说狠话了。
抑郁症自杀的人,大多都看来平静,也多识得人性,才更伤情。
把他们推向死亡的从来都不是看得见的刀枪剑戟,都是暗中看不见的人性的恶毒。
节奏冗长,再加上高雅星的饼脸不断跳出来膈应人,真是看得人了无生趣啊,对比之下其余演员倒是顺眼了很多,妈妈的表现很自然,比较喜欢,长发大叔(这么嫩的脸叫叔合适么)角色有几分讨喜,然而根本没有多少出镜的机会,只是作为另一种饱受欺凌然而挺过来了的衬托物罢了。
这倒都罢了,片名为优雅的谎言,谎言算是有一些,优雅绝对谈不上。
校园冷暴力主题在细碎的叙述中变得不清不楚,极其隐晦,仿佛无缘无故的,受迫害者就去自寻死路了,这大抵是为后面顺理成章的“原谅论”做好铺垫吧。
然后恶心的就来了,片中强行安排了圣母拯救世界的五个毛线球试图拔高主题,但总觉得无法接受这种“打了右脸,就把左脸伸过去找抽”的贱相,或许正是蹩脚的“以德报怨”观念才让坏人更加得意洋洋和肆无忌惮,导演和编剧真心觉得单凭姐姐几句话和一份死者遗言,那个以欺负人为乐的渣女就能痛改前非不再做类似的事情?
即便把问题归咎于抑郁症也于事无补,害她得抑郁症的人不应该得到应有的惩罚吗?
编剧脑补出如此圣母的受害者,考虑过现实社会中真实受害者的感受么?
如果没有亲历受害者的遭遇,谁有权代替受害者本人说一声原谅?
喜欢这部电影的题材,我觉得我的性格就像那个千智。
想要获得大家的喜爱,介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但是却又内向胆小,任性主观,很难与人交朋友。
也有过被孤立的时候,那时候绝望的感觉,真的都不想要去回想。
对于青春期的我们而言,朋友真的代表了半个世界。
而这半个世界的坍塌,也造就了现在这个时常会孤僻乖张的我。
对于那几个毛线团,我总觉得不够真实。
说教的意味太浓,我不觉得千智能够大彻大悟的写出那些话,给对她那么不好的朋友们。
还记得之前看过一本心理书,女生之间的暴力,不是打架,而是通过操纵或破坏同伴间的关系或情感,来控制或伤害他人。
这种心理层面的暴力,更为伤人。
但不管怎样,我喜欢最后那个“毛线团”,就当做是电影想要给我的一点忠告吧:“大家都还好吧 时过境迁再回头去看 其实也没什么 谢谢你们 克服了这一切”。
1.谢谢你们撑了过来这是一个并未被找到的“遗言”也是五个毛线团中最后的一个它被千智留在了图书馆,在那里,有她最真实的内心,最不设防的“听众”,最纯真的回忆……万智姐不相信自己的妹妹并不喜欢学习,因为,千智很努力的学习——为了让别人相信她的话花莲不知道原来千智很喜欢聊天,因为,她需要的不是健谈的朋友但是,图书馆知道这些。
因为,图书馆不是家人也不是朋友2.因为还记得最初的笑脸这是千智留给美罗最真诚的“遗言”美罗对千智是真心的喜爱,她爱这个想织一个四方形的女孩。
因为一句不经心的回答,她注意到了这个有点怪癖的女孩;因为好奇她发现了怪癖女孩,有着迷人的笑颜……可是一切的一切,因父亲的恋人全部改变了——她不在喜欢怪癖女孩,因为她的妈妈将会取代母亲的位置3.别这样了这是千智留给花莲的最无奈的“遗言”千智用死像花莲发出了最后的呐喊!
如果我是你的朋友,不要在背后捅我一刀 ——对朋友真诚一点,对人生豁达一点花莲在最后对万智哭诉“我也很想念千智”,不知是内心最真实告白,还是对无力承受的后果做的辩解。
我宁愿相信她是真心的。
但却无法像千智一样豁达的原谅她。
4.我爱你姐姐这是千智留给姐姐的“遗言”万智偶然知道运动服事件之后,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寻找妹妹自杀的真相。
她却无奈的发现,原来自己并不了解妹妹,并不如自己所想的那么了解妹妹。
当她看到毛线团里妹妹就给她的那句爱语,她终于嚎啕大哭……5.妈妈,我在哪里都会好好吃饭这是千智留给母亲的“遗言”千智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每天会努力学习,会笑着对母亲撒娇,会为母亲和姐姐熨烫衣服……就是这样懂事的女儿,却选择了母亲最不能接受的方式离开了。
我不知道她在写下“我会好好吃饭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就像我不了解她被同学孤立时的那种无助一样。
但是作为母亲,却明白女儿的无助和对自己的“关爱”。
所以,她会吃两人份的面条,只因为要和女儿一样“好好吃饭”6.我不是摇滚歌手,他不是良人图书馆偶遇千智,邱尚朴可以当一个合格的听众,因为他曾经是个同学眼中的“怪物”,所以能理解怪癖女孩的无奈与无助美罗爸爸眼光还是不错的,他可以为了求的芳心而下跪求爱,却也可以一秒钟变渣男抬手就要打女人!
这两个男性角色,戏份都不重,确是影片中调节气氛不可或缺的一环!
7.她们的谎言花莲从始至终都没有说实话的好习惯也正是因为她不经意的谎言,将千智送上了绝路!
千智称她“隐形杀人者”而千智本人却也在说着谎言——让家人以为她喜欢学习;让朋友以为她并不喜欢聊天……她们谎言的不同在于出发点!
在于所带来的不同的结果!
8.语言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却也是世界上最可怕的。
它可以对爱人表达爱意,也可以让爱人黯然神伤。
谎言,因为出发点的不同,也可以带来不同的结果。
或喜悦,或悲伤;或甜蜜,或苦涩……
又想起《青鸟》,感谢导演,没有把任何一个人描述成坏人。
都是共犯,包括家人;可又能说谁是凶手呢?
到头来却也只能呼吁关心青少年成长。
请不要说一个选择了自杀的人是因为没有责任心,心里承受能力差,这种不负责的话。
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其他人是无法体会得到的,当事人当时所感受的痛苦你并有体会到。
因为是家人,所以更不懂。
刘亚仁真会演这种奇怪的角色,哈哈。
高雅星面部表演细节真到位。
被闺蜜说她的妹妹因为吵了一架就去死的时候的表情,真绝了。
发现韩国童星出道的演员大部分演技都挺好的。
反观国内。。。
贤淑(金喜爱 饰)在超市工作,靠着所得的微薄收入独自抚养着两个女儿:个性叛逆的姐姐万智(高智星 饰)和乖巧懂事的妹妹千智(金香奇 饰)。
9年前贤淑的丈夫因意外身亡。
让贤淑和万智没有想到的是,千智竟然上吊自杀结束了生命。
贤淑和万智没有发现千智的遗书,唯一的线索就是当天早晨千智曾问母亲要买MP3被拒绝,后来千智问妈妈要买帽子也被拒绝。
因为没钱交房租,贤淑和万智只得搬家,新家离千智的同班同学花莲(金裕贞 饰)的家很近。
万智的同学美兰有个妹妹美罗正巧是千智的同班同学,万智无意中得知了有关妹妹生前的一些讯息后开始追查妹妹的死因。
原来千智在班级里被别的同学孤立,唯一称不上朋友的朋友就是花莲,而花莲常常以朋友的名义欺负她。
花莲把千智父亲的意外身亡说成是自杀。
花莲生日会的请帖独独千智那张写得是3点钟,其他人写得都是2点钟,而MP3也是花莲问千智要的生日礼物。
花莲和其他同学通过手机交流来嘲笑千智。
千智走后,花莲才意识到自己其实也没朋友,其他同学只是把她当冤大头,还给她起的外号叫钱包,因为吃饭唱歌买爆米花都是花莲请客。
美罗曾经和千智走得很近,两人经常在学校的花园里一起快乐地喝下午茶聊天。
但当美罗得知自己父亲(成东日 饰)追求的是女人是千智的母亲贤淑时,认为是贤淑第三者插足破坏自己的家庭,于是和千智断了交,还和千智说花莲欺负人的性格只有弄死了人后才会醒悟。
住在贤淑新家隔壁准备考公务员的秋尚博(刘亚仁 饰)告诉万智自己在图书馆和千智聊过天,千智当时在读克服忧郁症的书,还说自己不喜欢学习。
美罗的父亲是个混混,谎称自己老婆已死而追求贤淑,结果他老婆真的死了。
于是美罗的父亲更明目张胆地追求贤淑,贤淑曾因为两家人都是单亲家庭而动摇过,不过后来还是作罢,最终万智的当面表态拒绝让美罗父亲灰溜溜地走了。
美罗懊悔自己错怪了千智母亲,更错怪了千智。
知晓一切的万智找到花莲递给她千智留给她的纸条,花莲承认错误后得到了万智的原谅。
贤淑和万智开始了新的生活,藏在图书馆书架上毛线球里的纸条也被读者发现。
“潜在的杀人犯用语言诋毁别人,表面上似乎是赞扬,关键词却是诋毁。
无形的流言蜚语成为杀人利器,你是不是一个潜在杀人犯呢?
”“炒年糕没有鱼饼也真的很好吃。
”“蹭了饭又不说话会显得没礼貌,为了让姐姐高兴才不停地说来着。
”“用口头表达的道歉,是在能被原谅的时候才用的。
接受了不能原谅的道歉,心里会受不了。
对于那些根本不想原谅的人,是不可以的。
” “就算你手里拿着再好的饼干,只要别人对饼干没兴趣,你什么都不是。
”千智分别藏在5个红色毛线球里的纸条上的遗书内容:给姐姐的纸条:“一直被我羡慕的姐姐,就算我去了远方,也不要忘记我啊。
”给美罗的纸条:“即使你知道,为什么不能放在心里?
有时候从你嘴里说出来的话,会深深刺痛我的心。
我要原谅你以后再离开,因为我一直记得你最初的笑脸。
”给花莲的纸条:“我会原谅你再走的。
我走了,你还是要留下的,以后宎再这样了,也希望你不会再难过。
”给母亲的纸条:“对不起,我要先走了。
不论到哪我都会好好吃饭的,答应我,你会坚强起来,好好生活下去。
不然的话,我会伤心的。
我爱你,妈妈。
”留在图书馆书架上的纸条:“大家都还好吗?
时过境迁再回头去看,其实也没什么。
谢谢你们,克服了这一切。
”千智是个心思细腻敏感的孩子,她希望自己的死能让花莲醒悟不再欺负人,要是换作万智这种内心强大的人就不会发生悲剧了。
千智的死让身边人得到了成长和教训。
花莲也挺可怜的,以为自己慷慨大方朋友众多,其实根本没什么朋友一样孤独。
男人留长发不见得就是艺术家或者装酷,有时候也是有苦衷的。
秋尚博就是一个挺过来的男版千智,颈部到大面积的烧伤疤痕让他被排挤,通过转学和留长发后迈过了这个坎。
人生的苦难太多,积极向上地去面对吧,挺过去以后你就会发现当初快要压垮你的那根稻草是多么地微不足道。
关爱单亲家庭,关注校园冷暴力,关心忧郁症群体,珍爱生命,不仅自己,也包括他人。
我小时候和千智一样,也以为学习好就怎么怎么了不起,其实那真的然并卵。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比赛,学习只是某一小段时间内比拼的某一方面而已。
挺好的影片,把一个悲伤的故事拍得特别温暖。
金香奇得了百想电影女新人之后,找来这个片子看。
在宿舍反反复复看了一下午,现在整个眼睛都是红的。
人生的痛苦太多了,你都不知道自己会磕倒在哪一个。
你无法想象自己去火车站遇见拿着大砍刀的民族分子,也不会知道坐了飞机,就此消失在人世间没有一丝音讯,连坐在麦当劳吃个快餐,都有可能遇见6个杀人犯。
未知的困难太多了妈妈和姐姐也想不到,妹妹会因为一个mp3选择死掉。
豆瓣有一篇很火的文章说:穷人和富人都一样被困在枷锁里,差别就是富人的枷锁里有一层垫子,直接撞上去,不会那么疼。
我多么喜欢,这部电影,妈妈和姐姐应对人生的方式。
当命运不让你选择的时候,默默搬到害死女儿的人住的小区,去她家吃碗炸酱面。
两个人吃三个人的分量会活的更有力气。
哪怕那么痛苦,饿了也吃2人分的面然后继续努力,遇见别人家被欺负的小孩,告诉她一定要告诉妈妈,不能救自己的女儿,至少能减少一个悲剧的可能。
你能活得安心吗,那么这个mp3收着吧。
妹妹离开了,才发现原来自己是不称职的姐姐。
自责中成长,然后守护自己妹妹的名誉,“不让你成为第二个妹妹,是不想她死了,大家说起你还要提到她的名字”。
本来选择要就业的姐姐,决定上一个好大学。
这么痛苦,却没有人被打倒。
我们不能改变生活了,那美好的梦醒来,我们还能继续好好地生活。
这是生命的意义。
永远向上的生活吧,别找到压倒你的最后一个稻草。
别到你死了,你才知道,别人看你时,觉得这个稻草多么渺小。
ps,有三个细节,真的很打动我。
我爱我妈妈,我也有个亲生妹妹。
第一个,吃面的片段。
在吃饭的时候,是妈妈们最容易想起孩子的时候。
我来外地上大学的第一年,打电话无意中抱怨,这里的苹果多么的贵而且没有味道,寒假回家,妈妈给我留了整整一箱苹果,因为屋子里热又放了很久,坏了很多。
妹妹告诉我,这是苹果正上市的时候,妈妈一点点买回来放在箱子里留给我的,不让她和爸爸吃。
第二个,姐姐在夜里想起妹妹曾经对自己的暗示的时候。
这个寒假回家,妹妹(12岁)养了一只呆萌的兔子,她每天把兔子抱在怀里,形影不离。
到了快开学的时候,家里人和妹妹商量,把兔子送给更适合养的姑姑,妹妹怎么都不同意。
开学前的一个下午,妹妹在姑姑家玩,我们三个人也去姑姑家,去的时候带上了兔子。
妹妹从看到兔子的时候就开始站在姑姑家门外哭。
我上前和她讲道理,说了好久道理,什么你开学了没空照顾妈妈工作很忙姑姑可以陪兔子玩之类的。
她一声不吭,我就开始生气,问她到底想干嘛,然后妹妹说:“我都知道,我就是想哭。
”哪一个瞬间我就红了眼睛,自私又愚蠢的大人不知道,其实小孩子什么都知道。
第三个,红线团里的秘密看到这个设定的时候,忍不住出戏在心里给编剧点赞。
也只有初中敏感又青春的少女,才会想到把秘密包在毛线球里,完全符合人物设定,编剧青春的时候,也一定是细腻又敏感的人啊。
很赞的电影。。
其实看得时候很有共鸣。。
自己的高中就有点像万智。。
好在自己有朋友。。
还好有那几个好朋友。。
让我愉快的度过了高中生活。。
还好有麻麻。。
可以肆无忌惮地跟她抱怨学校的同学是多么的过分多么的欺负我。。
不需要对麻麻强装出笑脸。。
现在回头看看。。
其实那些根本不算什么。。
但是那时候那些欺负对于那时候的我们来说真的就是人生最大的坎儿。。
曾经回想起以前还是会流泪。。
现在已经没有了。。
现在的我过的是多么的开心。。
我甚至可以大言不惭的说自己到目前为止都是很顺利很平坦的很理解千智和花莲后来不想上学的感觉。。
那时候感觉到学校真是一种折磨。。
对我来说就是课间操真是折磨。。
我甚至是躲在厕所里面。。
为了避免。。
看看现在开心的我真是觉得自己太强大了。。
觉得爸妈教育的太好了。。
哈哈。。。
真的很心疼千智。。
如果我有一个这样的妹妹我真的要好好地爱惜她。。
因为她的那种感觉我完全懂。。。
她是坚强的。。
是善良的。。
只是那么小的她承受不起那种痛苦。。
其实一个人感觉到自己存在。。
感觉到别人和你在一起。。。
并不是说要欺负人了才会找到存在感。。
其实也可以因为好的方面在一起。。
真的要感谢那时候的朋友。。。
谢谢你们让我可以依旧这么快乐
无意间发现了这部电影,本来是奔着裕贞妹子来看的,因为这是她首次演绎反派角色,但慢慢的却被剧情吸引了。
本片讲述了一个女孩子自杀后她的家人朋友之间发生的事。
有优雅也有谎言。
优雅在于乖巧的千智的纸条们和得了忧郁症的千智的微笑(仔仔细细的用温柔温暖幸福不舍的表情烫校衣,还有在超市里面对妈妈的谈恋爱和幸福时的表情,等等),‘优雅’的谎言在于花莲——用微笑说着‘暖人’(=朋友、闺蜜)却又不着痕迹(明显)欺负人的‘真话’(=假话)以及有千智时(可参照提前了的花莲的生日会)和千智死后(可参照花莲一个人在二楼的练歌厅包厢内额头贴在玻璃窗的孤独寂寞)的反差,谎言在于姐姐万智为了查找妹妹千智的死因而问话时的有些话隐藏不说有些话故意提问。
看过很多韩国的校园剧每每都少不了校园暴力,可以说校园暴力已经成了韩国很大的一个社会问题,我想此片或多或少的也在影射这部分吧,真心的希望这样的事情不要再发生,永远也不要再发生。
1、一大早看了后哭成傻比,在房间里哭好闷热,心情更不好了。2、姐姐真好,我也想要这样的姐姐,又酷又傲娇。3、有些事就是不愿对任何人说,如果不找个发泄途径,真的不会好了。4、友情伟大又残忍,能救人能杀人。
编剧可以狗带了
强大的卡司阵容,却拍的不尽人意。节奏太拖沓,不够精简,导演没做好取舍,有很多情感逻辑和演技搭配在一起很怪。比如大家对于小女主的死的反应实在太违和,在毫无节奏的情况下还要插入尴尬的喜剧元素,且喜剧视听语言十分幼稚.. 题材的优势没发挥出来,总的来说是浪费一个好剧本和卡司阵容。
题材明明不错 骨架都搭起来了 可展开却非常拖沓 充满韩剧式煽情与注水段落 以校园霸凌为题材的佳作不少 这部影片用姐姐寻找妹妹自杀原因做主线 最后达成女性之间的和解 如此主题本来可以讲的很漂亮 尤其是霸凌女孩自己也被霸凌的设计 但每条线都铺垫到了 就是推不上去 情感和深度都没有升华 自杀女孩留下的“遗书”也是鸡汤大于感动 最不能接受的还是所有角色都莫名其妙的与这个事件有关联 韩剧咖成东日成为电影的喜剧担当 但这部电影的喜剧段落也处理的比较拖沓 反而成了深化主题的节奏累赘段落 是一部既想讨论霸凌主题 又想投合韩剧观众 还不能放下韩式煽情的韩剧式电影 李翰的《少年菀得》观感也与这部类似
4.5让我流了不少泪~千智给她妈妈的话,我曾经也说过类似的话语。若干年后的现在,再回想那时候的自己,不知如何表达。千智给过家里人一些信号,就好象现实中一样,但往往就因为是家人大部分这样的情况,都没有被记住。直到最后,我依然不明白为什么,生命会经历很多,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有千智这样的子女,失去了真的很难受,但往往乖巧的人也更容易承受更多压力。
真的是很日常,琐碎的情节看的打瞌睡
不错的群戏整体态度有些太温和了
影片就是为一些社会问题向人们敲响警钟,影片道出了平凡人每天都在说一些善意的谎言的事实,在片中的小女儿总是以天真快乐的样貌示人,实际上掩盖了多少难过没有人知道,最终走向了自我结束的道路,像“我很好”“很幸福”之类的语句,令人反思了该用多点时间和珍贵的家人朋友相处。
学生时代被欺负着长大的孩子们,就算身心俱疲艰难地挺过来,长大后心里多少也是扭曲的,这是真的。然而即使这样也还是要咬紧牙关挺住,否则就没机会真正摆脱阴影。对成人来说也一样。妈妈看着温柔却不肯轻易原谅,姐姐看着冷漠却有最温暖的心房,揪心,还是会动容。
没太大感觉啊,
喜爱阿姨让我想起老妈了。。。片子本身过于自我安慰
有的时候,冷暴力杀伤力更强大。。。亲人很重要,朋友也很重要。对亲人有的事情没法说出口,有的事情家人更加不了解,所以才是家人,不知道,才能一辈子牢牢地在一起。也正因为如此,面对发生的结果,家人更加无法接受不能理解。
预想之中的校园冷暴力题材电影,却以意料之外的形式将剧情层层展开。
看的好辛苦~金裕贞小妹妹还不错,希望别长残~
喋喋不休喋喋不休喋喋不休喋喋不休喋喋不休喋喋不休喋喋不休耿耿于怀,每句话都非得暗示点什么,累不累?
啥玩意…剧情跟羊拉屎一样
最孤独脆弱的孩子.留下了五个线团五张字条.给身边的人带去了好好活着的勇气和爱.泪点实在太多了.基本上是从头到尾都在哭.雅星有贞香气哭戏都很棒.很能带动情绪.最棒的当然是我三姐.淡然生活的样子都那么让人忍不住心疼和怜惜.很棒的电影.很棒的金喜爱
小小孩子的成长,真的离不开家庭,亲人,朋友这些因素的影响。千智知道一切,她只是想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这种冷暴力并不能让他们得到什么真正的快感,她每年都坚持3点钟去生日会,每次都相用自己的理解包容一切,但是欺凌她的和忽略她的人可能不会明白,唯有以死来告诉大家,你们终究会知道这一切
故事还行,但是拍的不好,非常冗长及琐碎,分割了影片重心。而且千智这个悲剧性的中心人物,在众多繁杂的支线刻画下,居然不仅没有逐步完整,反而变得支离破碎难以自圆其说。
真实细腻 慢慢打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