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谢盈萱看这个剧(怎么办好喜欢她),才知道是刘若英导演的,感觉她还蛮全才的。
看新闻说她想把这部剧拿给她儿子看,让她老了以后他儿子对她好点。
说真的这部剧还蛮打动人的,渐入佳境式的,虽然不完美,但真实又温情,又好哭又有笑点。
特别第四集讲女主和母亲的和解和最后一集乐爸的离去,自己看得泪流满面。
乐爸的冷笑话我也觉得好笑,然后看了谢盈萱在里面讲脱口秀之后就真的很想去看脱口秀。
这部剧讲了中年女主的亲情、爱情和友情。
重点着墨亲子关系,也让我们反思赡养老人、扶养子女、父母和子女之间相处的问题。
这也是一部女性主义的电视剧,反映了中年女性生活的困境。
女主程乐乐自幼母亲离开,被“不靠谱”的父亲一手带大(但可以看出父亲其实很爱她,只是比较童心,但感觉也很好玩,现实生活中的单亲爸爸能做到像他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女主晚上做脱口秀演员,白天在便利店打工。
父亲患阿兹海默症逐渐失智后,她开始独自承担照顾他的责任。
父母与子女是一生最大的羁绊,扶养与赡养,亲子之间的爱。
透过这个剧,我们可以看到人老生病的痛处,衰老以及死亡,独生子女独自赡养老人的不易,就像里《白日之下》里说“人老了就是包袱”。
最后程乐乐说“我很害怕你突然就走了。
但其实我更害怕,你一直走不了”。
真的很写实,久病床前无孝子。
不想把父亲送进养老院,父亲也排斥其他人来照顾,女主一边是要独自照顾失智的父亲,一边还要为生活工作打拼,可以看出那些心酸和不易。
在闺蜜林佳云身上也看到被传统家庭束缚而无法和娘家相聚的情形,以及苏菲很早失去父母的独自坚强。
最后乐爸去世后,女主重返脱口秀舞台,以讲父亲的梗来记住和思念他。
虽然电视剧没讲,但希望女主千万不要去找前夫和好。
这部剧的拍摄手法其实有点类似《俗女养成记》,也是中年女主穿插回忆小时候的事。
戏里秦汉和谢盈萱的演技可圈可点,真的值得一个奖。
最近看新闻说这部剧有抄袭《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但因为没看过所以也不知道,不过也想说不管抄不抄袭,能打动人的剧,它就是好剧。
第七集提前的追悼会,也符合了爸爸相信外星人的乐观和喜欢奇思妙想喜欢讲各种奇奇怪怪的冷笑话,这两集会不停的出现,我叫程光齐,我是你的女儿程乐乐。
于是帮助老爸的运动复建开始了。
一切看起来欣欣向荣,好像预示着,他们幸福的生活了下去。
但依旧赶不上他衰老的速度,他开始失禁会莫名跑出去,于是从人身上可以主观照顾的部分渐渐变少,只能改变环境,把手,防撞条,就连该死的新药,之前因为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现在即使花高昂费用,也无力改变。
之前爸爸到牛奶,程乐乐会吐槽,那是小学;现在只会默默喝掉然后扶他回去睡觉。
她真的好累,只是一个人,她有一个的老年病的父亲,离不开她,父亲坐在轮椅上说,不要把我送走,就像当年我小时候一样,不想被送去邻居家。
她需要钱,她祈求老板:她说真的真的抱歉,我真的需要这份工作。
一切都在变得辛苦,腰伤贴膏药,或许是一个成年很瘦的程乐乐,经常要的搀扶父亲洗漱上厕所或者起身睡觉,甚至是没有电梯的老旧房子。
爸爸好歹还算瘦弱。
她也有试图招护工,但都不尽如人意,或许是爸爸的抵触,或者其他。
独自一人的她真的好难
第八集的回忆,封神!
乐乐先是梦到爸爸起来给自己做他唯一会的泡面,但转眼就变成了尸体,她惊恐醒来。
爸爸需要鼻饲来输营养,爸爸躺在医院的病房看起来很难受,乐乐低下头看着爸爸。
到了他需要“回家”的时候了。
爸爸不喜欢插管,还是家里舒服些。
乐乐转头笑着跟爸爸说我们回家,转头,她好难过,她知道,爸爸要走了…妈妈去世那天就开始记录下自己想要说的话,那些回忆,那些不珍惜的时光,就像一把刀,那些跟爸爸相处的点点滴滴,扎的人,哐哐掉眼泪。
交代重要的好友,帮助的朋友说谢谢,珍惜自己的朋友。
甚至连到八十岁的春联;听到女儿今天不回来的瞬间失落;爸爸认同她的职业,觉得女儿是最棒的泪崩!
爸爸渐渐会忘记她,爸爸说:或许你看看也会把我忘了。
爸爸说到这里有些难过,借口要去尿尿离开。
爸爸走了,她打电话说,会不会需要衣服怕他冷我将会永远不断地消费你,我相信只要我继续一直去讲,我就不会忘记。
刘若英,厉害👍拍的好好看很细腻,谢盈萱演的也好棒,爸爸秦漢也好好
A面:曾经相爱的快乐在最失落的时候相逢,在酒精与笑声的催化下相爱,正如乐爸所说,“天时地利人和”。
那种“大龄青年”枯木逢春的心动,是很容易上头的。
导演用一首歌的时间,让我们看到张凯和乐乐相爱的过程。
那一场脱口秀,张凯从失意独酌,到被乐乐的故事吸引,拊掌大笑,再到散场后追上前去,眼里有星星闪耀。
真是感慨,不再年轻的时候,依旧有这样抛开世俗的眼睛,有这样羞涩又勇敢的冲动,怎么不算是被时光善待呢?
而后的互动,大多是在便利店里,隔着柜台,或者隔着玻璃窗,洋溢着青春的质朴的气息,却也仿佛某种隐喻:他们的爱,其实一直存在着身份、认知的隔阂。
而真正推进两者情感变化的,却常常是外因——张凯职位的变动。
相识是,求婚是,分开亦是。
回首恍然,在曾经甜蜜的爱情里,其实已经埋下了隐雷。
只是因为“天时”而自动忽略了那些“人不和”的因素。
——————B面:跨不过去的距离张凯和乐乐的矛盾,让我忽然想起刘若英20年前另一部电视剧里的话:两个人的结合,是两个社会关系的结合。
两个生活背景截然不同的人,即使非常幸运地没有父母“作妖”,但没有共同的求学经历,没有共同的社交圈层,对事物最原本的认知差异,也会让两人渐行渐远。
站在张凯的视角,我也不能忍受妻子的失联、迟到,潦草地出现,刺猬般地抵触;而站在乐乐的视角,我也不能接受先生打心底里对自己职业的蔑视,对自己苦衷的忽视。
她没有想要改变自己,他也想维持自的生活习惯,那么,无解。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张凯在桌下握住乐乐的手,想平复对方的心绪,也似乎以主动的、压迫的姿态告诉对方:这是我心目中的妻子形象。
而乐乐挣了一下,把手抽走,也以明确地态度告诉对方:我做不到。
相比丈夫光影下的小娇妻,她更愿意做独立的自己。
这一抽手,也意味着,两人关系差不多走到了尽头。
而后计程车上的疏离,回家后的争吵,只是此处的延续,把矛盾挑得更明;至于脱口秀表演的“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则是把两人再推远了一些,不留下回旋的余地。
温柔的争吵,一开始依然维系着高知的修养。
非常有意思的一处转折,是张凯先让乐乐看着自己的眼睛,告诉她“你是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那湿漉漉的大眼睛,写满了真诚,我相信那一刻的他,是真心的。
但紧跟着,当乐乐反问“我是你生活中羞于启齿的那一部分吗?
”,张凯的眉眼低下去了,他回避了乐乐的视线,回避了这个一直在逃避的问题。
其实,谁都知道答案。
这之后的情绪失控,矛盾激化,其实都是指向一个本质:当我们要非常非常努力去维系一段亲密关系的时候,也许,已经不再是亲密关系了。
渐行渐远,看似是因为忘了曾经的相爱,实际是不断在记起底层价值观上的差异吧!
从一场脱口秀中开始的爱情,在一场脱口秀中终结。
彼时,他们正好有相同的苦衷;此时,他们成了不同阶层、无法互相理解的双方。
默默离席,走进另一片光影,是成年人最后的体面。
短短一集,前后鲜明反差,带来关于爱情的深思:爱或许可以跨越年龄、阶层、原生家庭,但需要双方共同的奔赴,这种奔赴更多是心理层面的,积极的沟通与调整,真诚的理解与尊重,在爱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而非固执地做自己,拧巴地逡巡不前,用曾经的停滞的爱饮鸩止渴。
爱,应该是流动的,绵延的,才能共伴余生。
这部剧给自己的定位是喜剧诶!
虽然我也很能get它藏在台词底下的冷幽默,但如果它是喜剧,我哭湿的那么多张纸巾算什么?
算我为我可能发生的未来提早预哭?
那既然现在的我已经哭过了,以后的我就少点眼泪吧!
莉莉姐妹在饭桌上给我强烈推荐这部剧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找了资源,虽然我有一堆的待看清单,但它可是跟我有同一小众审美——菅田将晖——的姐妹安利的,必须优先级别拉满。
我真的很久没有两天时间就看完一部电视剧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更多的是选择两小时时长的电影,甚至有时候两小时的耐心都没有只用愿看看20分钟的解说。
因此,我开始痴迷于去电影看电影,因为没法拉进度条和点退出键,而且我这个人很节俭,花了钱的我必须坐到底。
又扯远了。
前面三集,我一直把它当做《俗女养成记》的番外篇看的,尤其是霍建华的角色出来的时候,她和他的相识相爱都太台偶了,嗑到了。
直到男方因工作岗位晋升,开始希望女主能和他同为合伙人同事们的太太团一样成为男人饭局上完美的陪衬品时,矛盾爆发了。
编剧太会写吵架的文戏了,吵架不应当是一方歇斯底里无理取闹另一方半句不解释一味指责,它就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在面对同一件事情产生了的不同理解,当这两种立场完全对立又想彼此说服时,矛盾和争吵就爆发了。
后面前夫哥回头求复合的时候,我都在想谁能拒绝霍建华呀!
哈哈哈哈,反正我是不能的。
可生活并非偶像剧,矛盾产生了,现实没有变化的前提下,结果还会是无解。
女主看得很通透,做了对彼此最好的决定。
友情线让我想起了《重启人生》,“月经会”这种闺蜜团名起得又抽象又合理,当朋友当到经期都一致也太酷了,只有我们女孩子能懂这种事情真的得相处很久才会发生,而且她们仨周期都得很规律,不可能内~看到后面几集,湾湾突然发现黄苏菲的扮演者是《绿光森林》的女主,我一查才发现她还是阿奴的扮演者,我虽然没完整看完那部剧,但后来我看了一部彭于晏的剧get到他的脸,刷了很多片段,有在嗑阿奴和唐钰小宝的CP。
又扯远了。
好的剧就应该虽有角色都有自己完整的人物线呀!
后来一次“月经会”上,黄苏菲吐槽自己又没结过婚又没生过孩子,真不想听她俩的这些事,让我幻视了十年后如果我还未婚未育,在“一条龙”的聚会也会把实话说出口吧!
现阶段就是,我人还在,灵魂已经走了一段时间了。
但我还是很爱她们的啦!
我打算给每个人生日送我近期看的书,因此很努力地在阅读群打卡呢!
来到这部剧的主线——亲情。
六七十岁的演员的演技真的是炉火纯青,上一个用演技震撼我的是《我爱你》里的叶童,演员到了一定境界都能控制自己的面部肌肉的吗?
太可怕啦!
女主的演技我本身就已经很认可了,但后面两集的对手戏,秦汉完全是另一个level了,如果我是谢盈萱,能和这样实力派的大前辈搭这么一部戏,此生无憾呀!
感觉她的下一部戏,技能点肯定又要提升一大步的。
虽然已经写了一千+的观后感,但其实我一点剧情都没写到,对好看的剧我就是这样,一点都不舍剧透,希望大家都能亲自去看看。
我只能说这部剧看完,我对四十岁的焦虑减轻了很多,前方有人探路,悲伤和绝望在有了预见后也不会那么可怖。
最后分享一张我最有感触的一幕,Papi酱说她的人生排名是按陪伴自己时间长短进行的,因为会陪你一辈子的就只有你自己。
所以对这个人好点吧!
她要陪我一辈子的。
这个剧的海报主要分三类,一类和女儿和爸爸,一类是女主和闺蜜,另一类是女主和老公。
这三种关系也代表了我们普通人所面临的最常见的三种关系,亲情,友情和爱情。
在戏里面,亲情是始终贯穿的。
爱情是曾经出现过的。
友情是间歇式浮现的。
一开始我也被张凯帅气迷人的脸庞拿捏了,他们之间的感情虽然挺平淡的,相逢于陌生的bar,只是因为好笑的笑话,恰逢人生低谷,那个时机刚好让他看见了她,感受到了她,于是他们便逐渐相爱了。
原本也是个还不错的故事,耐不住他们之间终究因为现实种种,而不能相互体谅,彼此认可。
我不觉得张凯是真心爱程乐乐,或者说,男人理解的爱和女人理解的并不同。
而最可笑的一个情节在于,分居后张凯一次都没有主动联系过乐乐,是因为乐爸的关系才偶尔重新和乐乐联系上了。
然后居然在告别仪式大言不惭地说自己和乐爸一样是最爱乐乐的人,这男人,在自我感动什么名堂?
说说三个女孩之间的友情,还是很羡慕有这样子的姐妹淘,相互帮衬扶持,在人生的重要时刻能成为彼此的紧急联系人,能陪伴在彼此左右。
Girls help girls.这句话似乎总是能在很多场合下得到验证。
至于女儿和爸爸。
最容易被忽视的情感,但不得不说,这个世界最爱你的男人除了你爸,真没别人了。
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一份子,能被称颂的事情并不多。
但唯“舐犊情深”这件事和大自然很和谐。
而当女儿真正意识到这点,她当然一定会觉得自己非常幸福。
每个人都会老去,有时候忍不住想,当自己老去,是否也会有一个不离不弃的乐乐在身边呢?
《忘了我记得》拍得不是中女困境, 拍得是2025年社媒热门话题+文青金句合集。
官宣刘若英导演的时候, 就在好奇会不会拍成《后来的我们》。
鸡贼得用很多能引发共鸣的元素, 把矫情当文艺,把装逼当深沉。
这部台剧《忘了我记得》真没让人失望, 无聊、无趣、做作、套路。
真的无法欣赏高赞的第四集, 男女主两人吵架有一句台词“想象别人的生活”, 我看这部剧的主创们是想象不了当代人的生活, 台词、剧情全部浮于表面, 演员那么认真地演绎,反而可笑。
剧里女主角是个不成功的脱口秀演员,又是偶然做了这个工作,才需要打两份工。
在剧里也是有演到让她做非黄金时间的演出空档排序。
如果她的演出一直口出金句,观众趋之若鹜,这样的人设背景合理吗?
不是每一个人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都是做的非常出色,但不能说我们的工作就没有价值。
这不也是我们大部分人的情况吗。
秦汉,全台湾最帅的男人,在刘若英导演的台剧《忘了我记得》里面演一个父亲。
这位父亲,他老了,失智了,最后走了。
谢盈萱,这个台湾电视荧幕上最为活跃的中年女子,她饰演的女儿,失业、失婚,在焦头烂额的生活里,开始像母亲一样照护自己的父亲,陪伴他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其中叫我最难忘的一场戏是,在日复一日辛苦的照护工作中,女儿一边为整日陷入沉默的父亲做手部复健,一边对他说:“你知道吗?
我很害怕你会突然走了,但我又很害怕你一直不走。
”很真实。
亲情是十指连心的。
照护的重压也是残酷的。
电视剧中为此类需要照护失智老人的子女提供的出路是:送去养老院,或者请专业的看护上门服务。
但前者并非容易做出的决定,而后者在一个老龄化迅速加深的社会里还需要排队。
更重要的是,这一切需要钱。
我最佩服刘若英的地方是,她把谢盈萱设定成一个普通人,她的“失败”也很普通。
她面对的困境就是每一个中年人都可能会面临的困境:中年失业,离婚,父母需要照顾。
但是即使如此,你不会觉得这个人真的很“失败”,因为她勇敢地承担起了这一切,她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脱口秀)成为自己的出口,她的父亲在有意识的时候,是非常爱女儿的父亲,她有爱她的朋友们,而她的朋友们,不管是已婚育娃,还是单身白领,显然也在各自承担着她们需要承担的一切。
其实我自己也一直在做心理准备,总有一天我也要担负起照护父母的责任。
到了那时候,我想我一定也会经历像谢盈萱一样的崩溃,但是假如你提前知道最坏的情况会发生一些什么,那么到了那个时候,你也许可以稍微冷静一些。
并且,还有一个心理准备需要提前做的,那就是如何面对自己的衰老。
父母还有我,而我没有其他人。
而我跟有着相似状况的人,我想也绝不是极少数。
从现在起,就建立一个相互支持的系统,是很重要的吧。
正如剧里的父亲对女儿说:要珍惜你的朋友,不然等你老了,你会孤独的。
1.第1集其实看着不算很舒服,因为虽然女主的妈是抛弃了她,但是女主的爸也挺一言难尽的吧?
霍建华真的……好看得有一点犯规,他这么i也算是本色出演了吧你看老头傻了他们就会想着要去套一个身体健康的老太太回来照顾他,哪怕是为了解放女儿,也总是要填进去一个老太太2.酒吧这段脱口秀太好笑了,脱口秀俱乐部这个老板,是不是那个尊者?
感觉他又要坑爹了。
我觉得霍建华自从结婚了之后变好看了(果然帅哥会喜欢搞笑女吗?
)有这样的开头我就很介意他俩会离婚还有闺蜜,有闺蜜就不会很差闺蜜灵机一动时刻真让我感动3.不要放手。
不要放手。
不要放手。
(这是对的。
)(全家投了多少我711给双倍)我很不喜欢这种丢三落四忘掉重要约会的设定,成年人一般都不会这么不靠谱吧。
(果然两岸同文同种,每个聚会都有吹牛逼的男人。
)张凯这里表现好差,不会维护一下自己的妻子吗?
世界上就是没有什么人比自己的爱人更重要啊同桌人的反应也好茶……真的好讨厌啊卧槽,张凯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来了一口饭没吃先灌下两杯酒去,神经啊,哪一家酒桌的规矩)(男的吸烟刻肺:你的酒桌朋友看不起你太太就是看不起你好吗?
你就别跟着助长了他们的气焰)男女主关于冷战的讨论我也学到了。
(他们看不起你老婆啊!!!
他们的老婆也看不起你老婆啊!
是你在看不起你老婆啊!!!
)(东亚的剧果然越精准越生气。
)结婚就是这样索然寡味,爱到刻骨还是你不懂我我不懂你的。
(好棒的本子)(这集真是无比漫长)张凯还真是期待着别人的认同,他就不能让老婆和事务所的人相安无事吗?
他能不能尊重她自己的那一面?
事务所的那群烂人的认同就真的这么重要吗?
提前跟老婆沟通一下很难吗?
卧槽4.尊者果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也不知道台北的开放麦到底是什么江湖地位。
父母能不能别这样?
活着的时候真的没空见面吗?
为什么要留这种永远的遗憾?
产后抑郁。
这个拥抱我受不了,人心怎么能这么固执,做不了母女也可以做朋友啊。
阿琴的那一点边角料也很唏嘘。
东亚故事怎么都这么痛苦。
(东西扔这么干净也是会后悔的吧)(妈妈是妈妈啊还是好痛啊)卧槽这种东亚人无言的感情,我可求求你们了说句话吧,别他妈憋着了。
同文同种真他妈同文同种。
尊者果然不是什么好东西,呼唤陈桂林。
(所以脱口秀明明是她的出口,她的丈夫完完全全不知道?
你们怎么能什么都不了解就爱上了?
)(所以 现在生育率低也是因为上一代生得太不谨慎,给大家都带来了太多的伤痛,有敢生的自然就有不敢生的了)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她其实很像她爸爸妈妈。
5.男的……确实是无聊转了这么一圈,切到老爸的部分,居然有点托不起来整个故事。
(和中年人鸡毛蒜皮狗屁倒灶比起来,连生死都乏味)中国人太含蓄了,太需要阅读理解了,好累,我从没像今年这样这么需要处理这种课题,该怎么面对冲突,该怎么处理冲突,怎么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且让他人理解,我是真的不会,所以只能寄希望于无能狂怒。
永远在互相收拾家,没个互相尊重的时候。
闺蜜真是一种好贱的关系。
(单身的人只能怕寂寞不能怕麻烦。
)7.(我忘了什么时候切了第6集所以忘了标号)第7集这个开头也太突然了,这么突然就没了?
假的吧?
(和医疗有关的一切决定其实是又仓促又具体的)果然是假的。
但是对于失了智的人来说,这样一个葬礼挺好的,有话活着听见总比死了听见好,何况死了还听不见。
(现在电视剧仿佛在说,有责任感的人会失去一切。
)8.最后一集会看完,但是这个剧后四集的节奏已经确实是不太好了,太冗长了而且没有任何深刻一点的思考,人应该或者可以,怎么度过一生。
中國台灣知名女藝人劉若英導演新劇《忘了我記得》,剛剛看完。
就在網路看到有吐槽說這部劇抄襲嚴重。
今天,我聊點觀賞此劇的心得。
三位女主角:謝盈萱,劉品言,周采詩,都是我喜愛的台劇女藝人。
首先,這個切入點支撐我觀賞。
女一謝盈萱飾演程樂樂是位脫口秀演員,又在便利店打工。
劉品言,周采詩,飾演她的兩位閨蜜。
霍建華飾演張凱作為律師,是其丈夫;秦漢飾演程光齊是女一父親。
整部劇圍繞中老年的通病:離婚,大齡未婚,事業瓶頸,獨居老人,死亡等展開。
色調調和成晦暗暖灰色。
細節見著無所不在。
所有的故事,皆是老梗。
每集片頭都有一句話,提挈綱領。
父親喜歡泡麵;女兒喜歡蝦仁蛋炒飯加番茄醬,受母親影響。
看到這一幕,似乎丈夫跟著妻子的演技起舞。
樂樂母親
姚淳耀飾演醫生
老頭告別式“復活”;如此翻轉喜劇味濃厚。
無所不在的美食元素
譫妄癥
這笑很浮誇!
劉若英是作家,所以這劇無處不在的細節文學色彩濃。
對白有很多箴言金句,程爸在談到女兒的脫口秀演員職業時認為是份偉大的事業:在這個世界上,能讓自己快樂已經很不容易了;妳是讓別人快樂。
他年青時是海員,顧不上妻兒家庭,所以,女兒很小時妻子離家出走。
儘管如此,一向達觀的他無疾而終,去世前交待後事,叮囑女兒不忘曾經幫助他的熱心人(記在記事本)。
期待很大,兩集棄。怎麼每句台詞都那麼無聊,浪費演員,有《俗女》珠玉在前,劉若英拍個這個出來是怎麼敢的啊?而且秦漢的眷村口音國語台詞,怎麼跟青霞一樣差啊。
没有风评得好,只有情绪没有故事,强行煽情,普普通通。
凌晨三点,疲惫工作一天的我追剧找生活,4岁女儿突然梦中说了句“爸爸抱”,我伸出一只手给她当枕头,另一只手写下这段。等我老了,愿这段文字帮我和她记住这个瞬间。
我就直说了吧:奶茶就是用又糟糕又无趣的方式将《俗女》又拍了一遍。
普通生活细节,让人泪流满面,虽然有脱口秀情节,但是哭的时候比笑的时候多
谢盈萱你就是天生影后视后。
在三星跟四星间摇摆。单从剧作来说,真的不够好,过于文艺和虚浮。虽然是写父女的主线,但唯独第四集写母女那一笔写的最好,别说上一辈人了,哪怕我们这一辈人也是走到三十岁才了解到女性所要面对的产后抑郁和更年期时激素变化所带来的心理巨变。我真的很爱谢盈萱,她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她让我感到真实。虽然这个人物就是她的舒适区,但她还是值得多一星的。这个剧光影确实很漂亮,也有一些意象,但整体确实是演员托举了剧本的。
这几年在亲子关系中加入阿尔兹海默的设定好多,但也给不出一个体面的应对方式,每次看都好焦虑……
看完第三集直接弃了,夫妻产生矛盾本来是很重的一场戏,拍的隔靴搔痒,真的太不行了,谢盈萱都救不了的拍摄和剧本。buff叠满,原生家庭,脱口秀演员新兴职业与律师传统职业的碰撞,生病的父亲,即使这样,也能拍的如此无聊,寡淡。刘若英真的距离张艾嘉演员到导演的转型差太多了…ps:秦汉演技原来这么差
从爸爸进医院办假葬礼开始好看的 虽然老套但感人🥹刘品言好美🫣
编剧给愿意来演这种新瓶装旧酒的毫无洞见的剧本的演员们磕一个不过分吧。
一开始以为是台版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后来发现我太轻看台剧了,他们怎么可能拍翻版!他们只会自我创新并一直超越自己!剧情和演技永远在线,我们口中的养老话题,也就只是表面说说而已,只有他们演出了深度。
第一部需要用1.5倍速看的谢盈萱主演的片子,因为前几集的精彩程度就跟她在剧里讲的那些脱口秀一样,但是等到后四集爸爸得了老年痴呆,并不宽裕的中年女儿送走的剧情,谁能不哭呢。最后结束的脱口秀依然不好笑,但是太好哭了。至亲离去,中年独自送终,别太刀了。
怎麼會差成這樣?!這個劇本是真的野蠻。
刘若英风格主导的台版《都挺好》。分全给演员,谢盈萱就是当下台湾最好的女演员。ep7 惊现张艾嘉。
台剧真是依旧题材现实骨感但浅尝辄止
也会流眼泪。但是真的也就还行。//奔四了。只能苦笑着“hello中年危机”
实在看不下去,事实证明一个道理,演员演的再好,剧情烂成这样子,依旧救不活,我怀疑是不是谢盈萱是不是有什么把柄在刘若英手上,可惜了谢盈萱的演技,也浪费了时间
程乐乐在妈妈离开的那天,所有的自卑和讨好型人格都开始萌芽。
撑不下去,太琐碎了,就是说奶茶姐姐的这个中年疗愈课程,更适合找几个好闺蜜围炉夜话笑过哭过醉过,一觉睡到天亮就会好的,实在没必要推广给大众的,大众的生活好像不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