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这部电影抱有期待。
默嫂的投资。
在主创里还看到了熊小鸽的名字。
此戏肯定是不差钱。
有小说做为根基,按理说应该比张导陈导出品的什么菊花粥无极膏之类的要好的多。
华语电影里难得有如此文艺的片子这样大张旗鼓的在各院线占据一段密集档期。
加上两大有演技保证和票房保证的女主角。
可是,它让我们失望的不只一点点。
在影片放映过程中,深深感觉到导演和演员憋着一股劲却没释放出来。
为什么?
因为剧本完全没有给她们释放的空间。
刻意营造的隐秘、细腻的氛围,甚至带着侦探剧色彩的递进。
观众憋着一股劲,却没法让人找到一个泪点。
为什么?
因为编剧偏偏非要在这样讳莫如深的节奏里加入崇高伟大的主题,拼死命表现一种荣辱与共、死生契阔的宏大感。
好莱坞式的创作概念在此剧明显的水土不服。
于是,就整出了这么一个洋不洋、中不中的玩意。
像一个西装笔挺的人脑壳上梳着长辫子,像一个着洋裙的女人配一个复杂的清宫头。
当然不好看。
这不是男人与男人之间,好莱坞式的枪林弹雨,兄弟死了,替他的父母养老送终,照顾他的妻子儿女。
男人之间需要宏大来映证他们之间。
然而女人之间最动人的篇章断然不是。
女人之间的爱,是一种厚积薄发的感情。
爱之越深,越是在看似微小而不着调的事上发力。
可以无话不说,可以暴露最卑微的一面,可以没有任何秘密。
女人之间是剪不断的窃窃私语,不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似的理智。
女人之间是分享是倾听是陪伴,因为她们敏感脆弱时常觉得生似浮萍,因为她们太多的悲喜无法让闺蜜之外的人听得懂。
在高考卷上写下她的名字,以为能打动观众?
为了她放弃去纽约,以为能勾起谁的泪点?
整日守在她的病床前看小说,以为就很跌宕起伏?
这不是猜谜游戏,他猜来猜去就会爱上她。
她们之间那么多秘密,那么多迷,那么多自以为的付出,那么多故作高傲的不接受付出,你还要我相信她们之间爱的是那么深沉?
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去探望她,窥见她和屠夫之间的生活种种,企图想带着她。
这本是可以浓墨重彩的一章,然而毫无铺垫的前奏,让这一段显得空泛,毫无力度。
在她病危之时她握住她的手,睡在她身边。
这本来应该是勾起人眼泪无数的高潮,却因为前面完全沉迷于隐晦纠结的叙事氛围中,完全舒展不开来。
她们天生注定成为姐妹,却只有姐妹之名,毫无姐妹之实。
在命运的转折点,各自都隐而不谈,这是美德,却不是爱。
所谓的誓约,让人觉得是一种硬伤。
两个人明明都拼死命的维护和挂念对方,却因为剧本令人感觉是强买强卖似的不买账。
真遗憾。
故弄玄虚的冷冷清清里,隐藏的温情被消磨殆尽。
人类的情感有很多。
亲情的动人在其无私和隐匿,兄弟的动人在于同甘共苦生死不忘,爱情的动人在于执子之手和相濡以沫。
女人与女人之间的爱,全然不同以上任何。
或许这是一种善变的感情,或许这是一种不够无私的感情,然而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女人面对它的时候敢于泄露天机,可以做最纯粹最不修饰的自己而毫不害怕。
但是在这部电影里,我看不到这些。
如果还有比很差更差的选项我一定会选,谢谢。
意图那么明显,缠小脚、女书、女同、老歌、老外……不就想获奖吗?
想获奖先好好想想拿什么获奖,不要以为那些你以为的丑陋阴暗的事物就能让老外评委眼前一亮,现在大家觉悟都提高了,不是你想的那样!
丑陋的整容女。
互相称为“老同”,笑死人了。
感觉就好像自己称自己“傻B”一样。
雷透腔了。
整部剧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但又分明看出居心。
但是拿小脚来博大奖真的好罕见,对了,绝对不出意料的,拿出了烟枪。
旧中国丑陋的东西都被拿来拍成电影,以为自己好高明,真是掩耳盗铃。
所有英语的台词都好搞笑,中国人臆想的英语对话。
中国人互相之间说话用英语。
和外国人说话唱歌用中文。
很好笑很好笑。
那些诗……所谓的诗,反复写扇子上……对不起我只觉得连顺口溜都不如。
有人说,这是女版《无极》,但我看没有《无极》来得欢快,让人笑完了挺恶心的。
豆瓣上能人辈出。
看了《雪花秘扇》后郁闷了一天,憋着写影评之际,打开豆瓣一看,乐了。
所有我想说的,豆友都说过了,不仅恰如其分,而且入骨三分。
所谓众乐乐,独乐乐,孰乐?
看来诸豆友无不身体力行之。
摘几段经典的:“如果你喜欢无极,你也会喜欢雪花。
”——有点狠,不过是有道理的。
“有段落陈述,没感情延续。
剧情亦步亦趋,每一个起承转合制片方都是掐好了时间布置的,动作到位了,却没有半点感情传达出来。
”……“最后LBB自言自语懂得了什么叫做“姐妹情深”,老纸估计看完后所有正常的男性和女性都会不明白什么叫做“姐妹情深”!
“有文化堆积,没文化视野。
尼玛哪个地方的媒婆说话像乡村女教师啊,媒婆还传到授业解惑啊,想把韩愈气死啊!
”“难以想象银幕前的《雪花秘扇》,画面精良唯美,故事单薄惨白,节奏拖沓沉闷,演员形同虚设,空前华而不实。
《雪花》原著中分别发生在清末和当代两段女人之间的凄美委婉感情,由于大量插入累赘的空镜头,慢慢腾腾、废话太多的叙述,根本缺乏悬念与吸引力,她们婚姻、寂寞、以及为人母亲的欢喜和悲伤,被空镜头无限度放大,相反真情实感、戏剧冲突、人物塑造,则被缩减得荡然无存。
”好了,基本想说的,豆友都说了,我就没出息地挑点具体的细节硬伤吧。
先罗嗦两句。
不知是中国电影太渴望成功,还是被电影审查阉割了。
自从老谋子的《英雄》将观众重新请回电影院开始,院线电影一部接着一部,大多制作精良,画面精美,演员大牌,连道具布景都非同一般。
可是,几乎所有的电影又都犯着一个相同的小小的毛病:剧本阳痿。
具体来说就是:没有故事,情节虚假,缺乏细节与真情实感。
就好像洞房花烛夜,烛光、美酒、婚床、美人都有了,接下来应该顺利成章,可关键的一招就是使不出来。
只要这一点没有,再多的美酒,再浪漫的烛光都是白搭。
具体就《雪花》的电影讲几点,如果是我没看懂,那就求高人解答。
电影一开始,全MM一直在打电话,接着就出了车祸,冰冰姐为此内疚不已。
可全MM急着打电话是想说些什么呢,这个到最后也没交代。
她是想说,我的孩子没了?
可是孩子早就没了,她非得这个时候说?
她想说,我故意让你恨我,是因为我不想你为我放弃去纽约的机会?
可冰冰姐马上就要走了,她这么一说,不存心让人心里隔应,去不成?
这一点,若能交待得清楚,或许观众对冰冰姐接下来的感情投入能有更多理解。
否则看来看去真是看不明白,全MM出了意外,又不是冰冰撞的,为何如此内疚?
半夜里,冰冰姐被普陀区某医院的电话唤醒,既然是本土的医院,护士也知道打给一个中国人,电话里何须全英文呢?
我本来以为既然全MM是韩国人,或许制片方会聪明些,把故事处理为住在外资医院,这样这种全英文对白,还说得通。
不过明显地外资医院出的赞助费不如普陀区医院出的多。
医院里,冰冰姐领到了全MM的包,包内的东西都是塑料袋一包包地封好的,知道吧,就是领取遗物时的那种塑料袋分类法。
那分钟,我差点以为全MM已经挂了。
剧本中对全MM的病情没有透露过半句,她究竟是小脚趾骨折呢,还是肺气肿,还是港片中的桥段——随时可能清醒的植物人?
由于没有这一细节的透露,使得观众对她的同情分少了许多,而冰冰姐接下来没日没夜的奔波和焦虑也显得无厘头。
另外,冰冰姐半夜接到电话时,身边睡了一个男人。
这个男人是谁,自始自终也没有点明,或者出现过。
半夜里的电话,身边又有动静,男人似乎不该睡得像猪一样,而应该转脸关切地问问,并表示可以送冰冰姐去医院,而冰冰姐拒绝……。
如果说这个男人的出现完全没必要,那何不安排冰冰姐自己睡,还非得添个不必要的背景?
也有人猜,那个男人就是冰冰姐银行的男同事,如果这样,他更应该露露脸,以便为后来冰冰姐说,我还不能到纽约去与你会合,进行感情上的铺垫。
高考过后,全MM突然就飞走了,究竟飞去哪里,为什么走,什么时候回来的,又为什么回来?
冰冰姐的际遇或多或少还有些交待,大概知道她是一勤工俭学的上进青年,那么全MM呢?
她的际遇如何,她回来后又在干嘛?
究竟冰冰姐又为她操了哪些心?
一点交待和铺垫也没有,显得两个女人间的感情极不真实,观众也实在无法为她们的姐妹情深而感动。
全MM什么时候开始写扇子的,什么事情让她突然对秘扇的故事感兴趣了,依然没有交待与铺垫,大伙一点发现内情的兴奋感也找不到。
每个情节出来,大伙的反应统一为:“啊?
”,而不是情节或猜测得到印证后的“哦!
”金刚狼是亮点,这个不多说。
但他们究竟去没去澳洲,怎么着孩子就没了,他怎么突然走了,又突然回来了的,这个剧中吞吞吐吐地说了说,但实在晦涩得令人费解。
古代部分的硬伤没有这么多,除了丫鬟叫“勇刚”。
但两个人除了百合去探访雪花时,发生了一些故事外,两个人的生活就是两条平行线,实在无法令观众有更多的情感呼应。
最后再说说“美”的问题。
影片中呈现的情景固然应当客观真实,但是依然可以表达得更美些,这样才利于对观众进行感情引导,为剧中人物加分。
影片中全MM的住所,实在惊悚两字才可以形容。
她究竟是混得有多糟,才能住在这样的毛胚房里?
房间里连门框都没有,而是砖头构成的门洞。
房东的睡衣包租婆造型倒是不错。
另一方面,在上海市区住得紧凑局促是常态,而这么大的露出砖头的毛胚房,都改成了创意园区,或者艺术家工作室,真要租来居住,还真不容易找到。
由此,又不由得要问,她究竟是混得有多好,才能租到如此抢手的房子?
再看全MM的房间,桌子上堆满书稿,这还算了,可是那张床,被子乱堆着,真跟猪窝一样,再对比国色天香的全MM,让人情何以堪?
最后,冰冰姐找到了答案,虽然观众们还是一头雾水,但是她并排和全MM躺在一起,美美地笑着,双眼微闭,睫毛闪烁,笑魇如花,而一旁的全MM呢,经过了那么多天的治疗,按说肿早就该消了,可脸上还是青一块紫一块地。
再想起雪花也是鼻青脸肿,让人想问,制片方,你们究竟是有多恨梨花MM呀,肿么都是这个造型呢。
我以为,最后并排躺在病床上的这一幕,是可以穿越处理的:镜头中冰冰姐的脸缓缓地躺下,落到枕头上,手中的扇子也抓到了全MM手中,这时候镜头缓缓移动向上,出现全MM的脸和全身,她完全是雪花的造型,而且是前所未有的穿着美丽衣饰的雪花,脸上光洁美丽,幸福地微笑着。
于是21世纪的妮娜与18世纪的雪花,被秘扇连接在一起,她们都理解了什么是不变的姐妹情谊……(最后PS:雪花的儿子死了,被老公暴打,有观众在旁说,该打。
想想也的确该打,大冷的雪夜,深山里,那么小的孩子,两女人不说搂着小孩,反而把小孩丢在最边上,自己搂一块儿睡了,这叫什么事儿呀?
不说冻死,也要给狼叼了。
不过估计雪花和百合没有那么缺心眼,缺心眼的那个应该是编剧吧。
)
全片处处尿点处处蕾丝边。
典型中国导演作品,又是一记流水账。
不是请休杰克曼客串四场戏就能说自己是好莱坞大片,戏份处理肤浅如同期党片,抓不住重点是硬伤。
混乱不仅体现在低水平的剪辑上,还体现在普通话,上海话,湖南话,韩语,英文澳音,美音和chinglish的高密度穿插上。
李冰冰电视剧水平的表演走不了章子怡的巅峰时期的国际路线,英文对白基本像背台词。
杰克曼的中文版《给我一个吻》和全智贤是全片仅有亮点,后者古装扮相清丽,现代扮相艳丽,英文口音流利,处理戏份犀利。
总之建议党员去看党片,不是党员还是把钱留着7月看变形金刚好了。
《雪花秘扇》的外表是“女同”和“女书”这样的略带神秘色彩的传统文化,实质则反映了一个内心的“不变”与外在的“变”这样的永恒话题。
片子最后时刻的独白中说道,“我们每个人都在变,世界也在变,唯一不变的是内心。
”我们的内心时时刻刻在坚持着自己的信念,至死不渝;于是在外界看来,就是从小相合的女同至死都保持了一种相守,她们相互关怀,相互扶助,给与对方力所能及的帮助。
这部片子的叙述,采取了古代与现在交叉推进的方式。
这两个故事本身相互推进,在彼此的故事身上能看到对方的影子,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百合都经历了苦尽甘来的日子,而雪花则是家境渐渐衰落。
每段故事,都有雪花为了不牵连百合,而主动断绝她和百合的关系,但是却无法割裂双方内心的联结。
这样的故事让我想到了一首老歌《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歌词中有:看时光飞逝,我知道明天;那个小小的愿望能够慢慢的实现。
我是如此平凡却又如此幸运,我要说声,谢谢你;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
看时光飞逝,我回首从前;曾经是莽撞少年曾经度日如年。
我是如此平凡却又如此幸运,我要说声,谢谢你;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
抛开情歌对唱的原有设定,这首歌放在这里依然合适。
女同在彼此心间长存着一种信念,相互关怀、相互扶助,至此一生。
虽然她们之间有分歧,虽然她们渐渐地有了互相不同的人生,但是他们依然关心着对方,并期望对方能生活得更好。
套句俗话说,是上天的安排让她们走到了一起,也是上天的安排让她们互相关怀着对方走完这一生。
非按照影片出现前后顺序。
1 开场看到邓迪文的名字,就开始有种违和感。
2 全智贤你怎么了全智贤,一个电话没打通就失魂落魄,满大街乱骑自行车不遵守交通规则,被撞了吧?
遵守交通规则是很重要的!
3 那个香港男演员叫啥?
感觉挺眼熟的但是就是不知道名字……估计以后也记不住。
4 王菲真有影响力啊!
超爱浮躁那张专辑!
5 全智贤的身世从开头就是个迷,到结尾也没说清楚。
6 全智贤的中文说得太有气无力了。
7 穿越感也太强了……8 姜武的背裸是用的替身么?
这是我最想问的一个问题。
9 等以后出导演剪辑版DVDBD啥的姜武那段床戏会加长么?
这是我其次想问的问题。
10 金刚狼大叔的国语也是真够不标准的了,不过还是比全智贤的好。
11 金刚狼大叔又来发挥自己的老本行了:唱歌。
12 有次坐公交路过过上海中学,原来上海中学考试那么松啊。
13 拆房团貌似很给力嘛!
有种复仇的味道。
14 李冰冰和全智贤热舞,可是总觉得俩都不好看。
15 全片真是各种语言大杂烩啊!
16 金刚狼大叔就算不裸好好的穿个西服也是很帅的!
17 现代的全智贤是古代的李冰冰的后裔……好错乱啊!
18 其实我一直想问,为啥现代全智贤是棒子?
明明也是大家之后,为啥变成韩国人了?
难道是抗美援朝么?
19 烧扇子的情节太老套了。
20 全智贤爱姜武,李冰冰爱全智贤,某香港男演员不爱李冰冰?
古代大概是这么个关系。
21 现代到底谁爱谁?
22 李冰冰和全智贤装嫩太违和了。
23 辛苦李冰冰了,一个人撑起一部电影;全智贤不是躺着就是发呆。
24 同年同月同日生就八字相合?
25 全智贤女扮男装勇闯男澡堂……这应该是全片亮点,怎么没拍呢?
26 公共储物柜果然是超好用的道具啊,不过这次编剧也太雷了点儿。
27 雪花为啥不是snowflake而是snow flower?
某人向我提出了问题……28 现代李冰冰开头不是从人家床上爬起来的么……然后?
没了?
通常公民看不懂的电影,会被电影界评价为“好电影”。
其实是迷惑民众成功,看不懂是因为民众自身素质问题。
素质不高的人吃一个苹果,若感觉不到甜,那么对不起,谁说不甜谁就是档次不够 品质不高 素质低下。
前面是为引子。
事实上我看懂了,看懂了之后,对这个片子的评价依然是很差。
首先从忽悠人的角度。
现在满街的灯牌广告“雪花密扇624激情上映”。
想找激情的“小的们”,就这样被忽悠进了影院。
从慢慢悠悠的节奏,对白,情绪,和整体的莫名其妙来说,么有半点激情可表。
再说,这个片是邓文迪制片的,兼有华谊、熊晓鸽加盟。
我想我看这个片大抵是为了wendy这个传闻中较为牛哄哄的女人。
片中用并行推进的方式讲了两个相同相似的故事。
“女同”,没有名词解释的情况下,请不要擅自理解为女同性恋。
出嫁之前的两个本不想干的女孩因为结为女同,而瞬间变得不同。
初中是认识的两个朋友,因为感情太好(片中体现的很干涩的感情)而在高考落笔的那一刻填了对方的名字。
邓文迪兄之所以投资这片,一定是瞄上了中国、韩国、美国这美亚市场。
而给外国人讲中国的故事,势必要高举传统文化的令牌。
《雪花》中出现了三寸金莲、男尊女卑、湖南的婚嫁习惯等等。
这些史料罗列和堆砌在影片中,不生硬,但是毫无感情。
我不是在看纪录片,但是我在一片片字幕中被科普。
文迪离开中国太久了,或者她想挖掘的中国太深了,一时间她没了头绪。
总是这个电影的叙事大于感情,并且叙事也没有讲明白。
我知道这是讲两对女孩的故事。
但是我却不知道逻辑。
1、古代:媒婆来找小李冰冰的时候,告诉她为了给她找个好婆家,因此要先给她找个女同。
于是找了个富余的小全智贤当女同。
后来小冰冰就找了大户人家,而小智贤家本富有,因为老爸吸鸦片,在一年后嫁了屠夫姜文。
我的问题是,李冰冰能不能嫁好,和小智贤有什么关系?
媒婆的台词一会说“因为冰冰的三寸金莲完美,所以会找好人家”,一会说“告诉她为了给她找个好婆家,因此要先给她找个女同。
”2、现代:全智贤爸爸的牌位居然被她堂而皇之的供在澡堂的储物柜里。
连家乐福的储物柜都是每天晚上清空,这个澡堂是肿么了?
这里湿气这么重,真不是供牌位的好场所。
3、现代:全智贤受伤了,李冰冰就去走访她走过的地方,看了看全智贤的内心世界。
影片最后躺在了全智贤身边,多日未能睁开眼的全智贤,突然醒了。
电影就结束了。
这是在讲啥!?
我再次说过了,我不是花钱来看纪录片。
电影流于讲述,但是却止于讲述。
4、总体:秘扇到底说了些啥?
其实就是两个女孩来回来往的书信。
其中用旁白读了好多好多的扇文,每一封没有递进关系,也没有推进故事进展。
一直到影片最后的悬念,也就是现代全智贤最后的扇子,在澡堂找到的那一刻,读出来,也不知所云。
故事就在磨磨唧唧的讲述中结束了,没有感动,没有“激情”,没有内涵,知所云不所以云。
好吧,如果说为了值回票价,非要记住些什么,我只记住了,古代女子结婚前要找一个女同,且有个奇怪的女同情节。
这个女同不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是组织指定的,但需在指定之后,就情深似海。
最后出字幕的时候,大家都不肯走,大概是“不服”,觉得还没有值回票价。
一直看到演职人员名单,我才服了。
除了个别人员,其他一概都是外国人。
阿拉明白了,这么晕晕乎乎的讲述,只不过是一堆外国人眼中的古代中国而已。
OVER。
今天和姐姐去看雪花秘扇。
去之前看了豆瓣上的评价。
几乎想放弃。
敌不过姐姐说,一定要带姐妹去看姐妹。
我抱着一堆吃的不情不愿的迈进影院。
心想就算不好看起码我还有吃的。
豆瓣上的评价,我在电影里都看到了。
好好的说英文中间突然冒一句中文,全智贤一部电影像有几个不同配音,还包括感受到说不上烂片但总有些地方不对劲。
我承认,整部电影,是很容易让人迷茫的。
可是我想我看懂了。
甚至在一点也不感人的时刻流了眼泪。
在该悲凉的时候忍不住大笑。
我不禁怀疑,那些说无聊,无趣,烂片,完全不知道讲什么的评价。
是不是全部出自男人。
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小脚意味着什么。
你也不懂在只有女生的环境里一起生活学习的日子里产生的感情。
在古代,穷人家的孩子永无翻身之地。
一个女人如果想嫁入世家财阀,想嫁个好人家。
你必须门当户对,唯一的例外就是你拥有一双美丽的三寸金莲。
它要在小女孩7 8岁。
骨头还柔软的时候用热水泡后专业的老妈妈迅速折断你所有的脚骨,再用长长的裹脚布将四个折断的小脚趾紧紧压到脚底绑住。
然后命令小孩忍住疼痛立刻起身独自走路,这样才可以让脚趾里的骨头和神经踩的更碎 ,而裹脚的第一个晚上是最最难熬,因为还年轻旺盛的小身体会自动愈合伤口。
能让它愈合吗?
当然不行。
在醒来的第一个早晨,你需要继续不停的走路,继续踩断自己的新生长的神经,你比故事里的美人鱼更痛。
她踩的是刀,你是一步步踩断自己的生命力。
直到彻底丧失愈合能力。
长成残缺再也不能走远的小脚。。
你也没有小时候在女校念书,那时候女生还没有太多勾心斗角。
只是互相陪伴,一起念书,一起走路,一起感受彼此的一点点进步。
好容易哭,又好容易笑。
你可以有很多个好朋友,可是你只能有一个最好的朋友。
你们是最好的。
这是默默不成文的传统。
有点像电影里面所说的:老同。
我知大多人都觉得女生之间的感情脆弱。
的确。
女人之间常常为一件鸡毛蒜皮就能毁了多年的友谊。
可是你真的没有遇见这样一个人吗。
你从她身上感受到你过去拥有的东西,可是现在你失去了。
又或者在她身上你看见了自己期冀的东西,你好想珍惜,想抚摸。
你想流泪为你所发现的。
你对自己发誓你会守护她。
她开始笑,她说她遇见了一个人。
她谈了恋爱,后来她失恋了。
然后她哭,开始绝望伤心你也许不够勇敢,只是抱着她默默的抽泣,心也跟着一瓣瓣剥落,或者你已百毒不侵,耍心机使尽手段为她报复。
博红颜一笑。
她只是她吗,早就不是了。
已经从自己灵魂里活生生分出去的半个自己。
每个女人的人生都存有遗憾。
我们活得太矛盾。
精神上追求鲜衣一笑走江湖,爱深情恨刻骨,酣畅淋漓的一生才不算白活。
白天35度的高温里挤上公车的时候又只想嫁个有房有车的男人,安安稳稳过一生就好。
现实是,你只能选择一条路。
那些剩下了的,希望另一个人活出来。
如果你找到了这个人,从头到尾参与了她的人生。
她过的好不好,都像自己切身体会到的。
你会好希望她幸福。
就像自己的人生完整了。
有点偏了。
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很多,但是很多东西不是一部电影可以告诉你的。
所以你不痛。
不痒。
这真的不是女同的片子。
这就是女人之间的表达方式。
就像我们永远无法理解打WOW,DOTA的乐趣,不会熬深夜喊出一切为了部落,不会酣畅淋漓的打完架后无事人一般做兄弟。
因为你们是你们。
我们是我们。
你不理解的,不代表不存在。
这是一部给小众人看的片子。
你经历过,你才看的见里面想要说的。
时光洗礼了一代又一代人,我们接受了异性恋,同性恋,角落里还存在着这种女人之间细腻的感情。
总有女人找到她的老同,我喜欢她们。
也喜欢这部片子。
如果是5星的话,我想给3星半。
确实很多东西没表达出来。
2星给冒险拍摄这不讨喜题材的勇气。
1星给片子苦情的女人。
还是半颗星,给过去的我自己掏出的感情做个肯定。
完啦,这就是我想说的。
纯粹主观。
绝对主观。
哈哈哈哈。。。。。。。
文/又又華裔導演王穎的新片《雪花秘扇》講述了分別發生在晚清湖南和現代上海的極其相似的老同故事。
這一題材無論對西方人還是現代東方人來說都比較陌生,尤其是其中極其強烈的女性意識和女性視角,顛覆了傳統銀幕上以男性為中心的特點,影片又巧妙地融入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性的衝突。
可也正是由於導演想表達的主題過多,各種元素只是點到為止,未有深入挖掘,難以有機融合為一體,導致觀眾入戲不深,甚至產生難以理解或認同的感覺。
此片反映出國外的華裔導演在拍攝東方傳統文化時遇到的尷尬困境,以及女性電影在市場上碰到的阻礙。
東方傳統文化導演王穎雖已晋升好萊塢大導演之位,但其骨子裡生長的依然是華人的根。
每個華裔導演都想方設法在自己的作品里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但由於久離故土,脫離中國的文化氛圍,因此作品往往會被國內觀眾批評為東方神秘主義的產物。
比如王穎的舊作《喜福會》就因其濃重的東方主義色彩而受人詬病,被認為是“拍給外國人看的中國電影”,強化了東方在西方人眼中封建落後、愚昧無知、神秘莫測的怪異形象。
《中國匣》亦是如此,將東方極度神秘化,外加濃烈的世紀末情懷,東方的形象就如同鞏俐和張曼玉在裏面扮演的角色一般風情萬種卻又神秘莫測。
在表現中西方文化衝突這一方面,普遍被認為比較好的是李安的“家庭三部曲”中的前兩部(《推手》《喜宴》),這兩部都是以生長於東方的父輩一代來到西方后與下一代之間的文化衝突,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在劇情的逐步展開中自然顯露,而兩個故事都以相對平靜圓滿的“和而不同”作結,最終體現的仍是中國文化的精髓。
而相比之下,王穎的《喜福會》雖同樣以老少兩代不同的成長經歷、文化背景為線索展開敘事,但故事中大量展現老一代過去在國內的痛苦成長經歷,戰亂、娃娃親、暴力欺壓、甚至割肉做引等等,都體現了女性在封建黑暗的歷史中經歷的苦難,這就會讓觀眾覺得導演刻意為之,爲了滿足西方對東方的幻想和期待而落入東方主義的陷阱。
而《雪花秘扇》里展現晚清婦女受到的苦難也不少,裹小腳時骨頭發出的脆聲、母親無奈又嚴厲的訓導、媒人包辦婚姻的習俗,種種都體現出封建家庭和社會里女性極其低下的地位。
然後這種表現又讓人感覺不自然,和《喜福會》類似,都是刻意放大女性的苦難,放大封建社會的黑暗。
誠然,傳統中國史裏面書寫的大多是當權者的歷史,也就是男性的歷史,女性史的確應該得到重視,但電影畢竟不是真實的歷史,刻意為之反而會有種不真實的虛假感。
張藝謀作品《大紅燈籠高高掛》同樣是表現封建家庭的黑暗,裏面的一家之主“老爺”卻從頭到尾沒露過面,象徵無處不在的父權已經深深滲入封建家庭,片尾鞏俐飾演的四太太不斷徘徊在高掛著紅燈籠的庭院里,暗示女性永遠也逃不出封建父權。
然而《雪花秘扇》卻缺乏這些藝術表現手法,只是一味想要還原晚清女性生存的環境。
片中也不止一次地提及“女人生來就是要送出去的”“女人不用管外面的事”“女人快點去祈求生個兒子”,這些臺詞大都刻意提醒觀眾女性在封建歷史上的低下地位,觀眾似乎在看歷史教科書般只能看到表面,卻無法深入體會人物感情,更少了獨立思考的空間。
女性視角與女性意識傳統的大銀幕上展現的均是以男性為中心的視角和父權的意識形態,一般的電影大多從男性的視角展開敘事,影片中充斥著男性窺視(male gaze),女性在電影中大多淪為被窺視、被物化的對象。
而這樣的電影大多是主流電影,可以“安全”地進入市場,只因其未對傳統的父權社會產生威脅。
然而近幾年,女性電影也逐步得到更多的關注和重視,從小製作的獨立小眾片漸漸轉變為主流電影甚至大製作的商業片,《雪花秘扇》也正是這一背景下誕生的文藝商業片。
王穎的舊作《喜福會》以其敏銳獨特的女性視角為特點,在充斥父權的銀幕上獨自書寫出一段段屬於女性自己的歷史、故事、情感。
而《雪花秘扇》也繼承了這一特點,故事里主要角色均為女性,甚至難尋男性的蹤影,就連故事中四個女性角色的丈夫或男友出場的鏡頭也少的可憐。
劇情方面,纏足、老同、女書等都是構成女性史的重要元素,鮮有電影能夠用到這一題材,長期被忽略的女性史就這樣徹底還原到了銀幕上,雖然表現方式的確刻意了些,但至少能讓觀眾瞭解到“老同”“女書”等以前也許聞所未聞的東西,這無疑對提高對女性史的重視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
片中有不少場景都可以看成是對父權的威脅和挑戰,比如雪花和百合這兩位晚清女性能在家庭以外能夠有屬於自己的一位同性摯友,甚至產生比友情更為親密的感情,女性能在封建婚姻之外有自己的感情生活,這已經是對封建父權的很大挑戰。
而片中的女性都學會書寫“女書”,亦是對“方塊漢字”這種為男性服務的文字和話語系統的反抗。
片中有一場景最能直接體現出影片的女性意識,那就是百合去雪花家的那個夜晚,百合從地板的空隙中偷窺到雪花和她男人的床弟之事。
這一幕可以說是全片的經典場景,百合的偷窺類似希區柯克《驚魂記》中Norman透過牆上的小洞偷窺Marion換衣一幕,只不過偷窺者從男性換成了女性,雖然《雪花秘扇》中的被偷窺者是一男一女兩人,但這一幕還是詮釋了電影中鮮見的“女性窺視”(female gaze),也就是女性變為慾望的主體,在性別關係上掌握了權力。
之前雪花提出當晚要和百合在一起,但遭到丈夫的斷然拒絕,看似男性的權力遠遠大過了女性,熟料之後百合在樓上偷窺著樓下的一舉一動,這一上一下似乎也暗示著此時權力關係的倒轉。
百合偷窺完,隨後做出了撫摸自己身體的一系列動作,雖然表現得比較含蓄,但這短短的一幕卻體現出對女性慾望的極力放大。
而她卻是看到自己深愛的女人和其他男人發生關係時才會有情欲的反應,女性能從偷窺中獲得快感,這早已打破傳統父權對女性之間情欲的否定,傳統的性別權力關係在此全部被顛覆。
值得思考的是,同樣是出自華裔導演手下的表現傳統東方文化的電影,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是以父權為中心,三部片中的主角均是“父親”一角,因此本片又稱為“父親三部曲”,在本質上是維護鞏固了父權。
這三部作品無論在國際還是國內都引起廣泛好評,而相比之下,挑戰反抗父權的《雪花秘扇》卻得不到國內觀眾的支持,相當多的觀眾表示難以理解或無法認同故事中女性之間的情誼。
這是否意味著純粹的女性電影還是難以成為賣座又廣受好評的成功商業片?
誠然,李安的成功也與作品中的戲劇張力有關,而王穎無論在敘事、結構,還是在人物角色的塑造上比起李安都略遜一籌。
但除了電影本身的藝術手法上的高低之外,意識形態的不同是否也大大影響著影片的成功與否?
傳統與現代的對比除了在地域文化、性別權力方面的差異與對比外,不同時代的對比是本片容易忽略的主題。
片中多次出現現代上海的各種施工畫面,一個個建築工地將城市染上一片片灰色,這個城市正處於大步邁向現代化甚至國際化的進程中,原本的面貌難以尋回。
一些畫面讓人聯想起賈樟柯的《海上傳奇》,只是後者更著重於讓觀眾自己體會城市、人物、歷史、文化之間的關係,而《雪花秘扇》結尾則借景點題:世界瞬息萬變,唯一不變的只有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相對來說,《海》將個人的情感上升至整個時代、整個民族的共同情感,但兩者帶給觀眾的反思其實有共同的地方,即在時代的變遷中,民族、歷史、文化、情感究竟處於怎樣的位置。
在現代上海的部份,Nina在姑姑的藝術廊看到了小繡花鞋、寫著女書的扇子,一切都披上了現代化的藝術色彩,而在裏面工作人員的演示下,屏幕上出現了由電腦軟件自動將方塊漢字轉換過來的女書。
現代化的高科技早就揭下了“女書”的神秘面紗,成為人人都能用電腦書寫的文字,然而冰冷的機器輸出的文字真的能和古代女子一筆一劃寫出的蘊含深切心意的“女書”等同嗎?
用這種方式保存下來的東西真的是“傳統”,是“文化”嗎?
影片展示出傳統文化遭遇現代科技時遇到的困境,這雖然不是影片的最重要的主題,卻也值得所有人反思。
另一處傳統與現代的對比體現在古代的“三寸金蓮”與現代的“高跟鞋”。
晚清的百合因為自己的一雙完美小腳嫁了個好婆家,新婚之夜百合的丈夫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去“欣賞”百合的小腳,形體上的小巧刺激男性慾望,這種“戀物癖”(fetishism)造就了一千多年中國女性的悲痛歷史。
然而在現代社會,對女性肢體的束縛仍未解除,片中有一幕,Nina在辦公室脫下高跟鞋,撫摸著自己酸痛的腳。
高跟鞋對腳的束縛不遜於纏足,然而爲了符合男性對女性的審美要求,爲了成為男性眼中的完美“觀賞品”,女性不得不犧牲自己的身體而換取男性的眼光。
時間跨越了幾百年,女性卻仍未擺脫身體上的束縛,可歎之餘更感可悲。
雖然《雪花秘扇》從敘事、結構、藝術手法、題材挖掘等方面來看不能算是一部優秀成功的電影,然而它帶給觀眾的思考卻仍是多方面的。
王穎導演能將這樣的題材搬到大銀幕上變成一部能在國內上映的商業片,這本身就是一種大膽、成功的表現,本片的意識形態、表現主題也都值得肯定。
這是一部同時拍給外國人和中國人看的電影,一部純粹的女性電影,一部另類的“好萊塢大片”。
其实看《雪花秘扇》之前通过媒体的导向性报道让我认为这片必然香艳无比,读过小说之后我才明白那些奸商实在是可恶,白白糟蹋了李冰冰、全智贤,人家书中所表述的故事绝对是清清白白,完全没有我想象中那么淫邪。
看老外写的书(虽说是华裔)实在是无甚么美感,流水账一样大段的描述让人觉得头晕脑胀。
反而是古人写的诗句简短结实意境丰富,可惜原著中没有将那些优美华丽的诗句达信雅的翻译到位,又或者是原作者本身缺乏如此深厚的中文功底。
这可不是俩拉拉的故事,现代戏也纯属虚构进去的。
大体上故事支离破碎的被表达了一遍,总体上作为原著的纪录片也算是个及格分。
可惜缺乏灵性,李冰冰和全智贤完全无法理解什么的老同的爱,更别提把这深沉的爱演绎的淋漓尽致。
商业的有色眼镜下面,我只看到大众越来越重的口味可对同性禁断之爱的猎奇心。
这部片迎合了一些人,他们的市场需要许多这样擦边球的片子来填充,即使是如此一部四不像的片子,也能激起他们的强烈反响。
我想有很多男人想要看到的是俩火辣女子的激情戏,可惜这片里没有,甚至原著故事里也没有,书中唯一可以让人浮想联翩的桥段在电影中仅仅是以年幼少女的形式出现,刻意回避了那让人激情澎湃的场面。
虽说比较遗憾,但书中并非是要展现同性爱恋。
我想这是介乎于异性之爱与同性之爱之间的另一种爱慕。
比方说,柏拉图的那种,可能这么比喻也不太恰当,总而言之是男人不大会理解的那种情愫。
纤细与纤细,柔弱与柔弱,相互慰藉,互舔伤痕,比男女之间、女女之间的要素的多,但情感却浓一万倍。
我惊叹于原来我国民间早有这么种奇特的婚姻形式,结为老同居然可以是如此专一、忠贞与对方。
可又是为何会有这样奇特的婚姻形式呢?
是什么社会背景下产生这样的奇特风俗?
还有就是为什么李银河大妈没有把这作为同性婚姻合法化的依据而提交人大呢?
我脑门上一排问号啊。
其实书写的甚是清白,即使是那激情桥段也仅限于少女不懂事的自觉浅尝辄止,你们这些淫棍到底是想在这部电影中看到什么?
还有你、你、你、你们那些百合控,不就是主人翁名字叫百合么,这完全是个与百合片千差万别的题材。
抱着这种希望来看的,就是大失所望。
所以与前期宣传香艳桥段的巨大反差,内心得不到满足的那些带着目的来看这部片的人回家后就会愤愤不平到豆瓣上评低分来诋毁李冰冰和全智贤的辛勤劳动。
其实我觉得李冰冰不是演得不好,而是剧本压根就没讲明白,全智贤大姐虽然性感但她是完全不理解剧本。
所以这片被评低分完全是因为制作方的无知,把民俗当低俗来拍,把清白之恋当淫靡之情来宣传,拍出的电影又无法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低俗口味。
既想让人把自己当婊子对待,又想外竖文艺片的牌坊,拍中国风马屁结果拍到了脚上。
到欧美市场上糊弄老外容易,到国内市场现眼就太不知趣了。
二星半
可怕的文艺腔对白,无感的李冰冰,故作呻吟的故事
卖腐卖了一半,戏拍了一半,演员演了一半。有几句台词很雷,医院打电话来说英文很雷,金刚狼大叔唱中英文合并版“给我一个吻”很雷,全智贤雪花的配音也很雷,让我感觉是好几个人配的…一下韩式中文,一下又正常了…总的感觉就是整部片子都很粗糙,导演想说的没说透,演员的表演也似乎不在状态。
悲,台词不怎么滴,特别是扇子上的词,不顺
对白不下于五种语言,硬伤就出现了。题材很好,展现了一些中国古代民俗文化,但是觉得故事缺少一些交待或者说是逻辑,再加上三段时空交错,就弄得支离破碎。故事本来可以拍得很饱满。
可以把现代的戏份全删了
一部装逼片,还不如老老实实讲同性恋,尤其结尾一句“友谊长存”简直傻死了。唯一的亮点是金刚狼大叔,唱歌的时候迷死个人儿了!
纯粹的外来视角
很少有关注女性之间友情的电影,因此每部在我看来都非常珍贵。这个故事本身很动人,两位女主角也很美,就电影本身而言,而显得结构有些生硬和怪异。各种怪异的语言切换,太怪了。如果去掉现代和古代的穿插,直接拍成古代的那个故事,可能会更好一点。
情坚似铁,永生永世。。。。
太烂了全片沉闷的毫无亮点,导演是个弱智根本无法承担起几条叙述线的情节灌输,靠三寸金莲的中国文化的西方猎奇,两位女猪脚毫无火花演技呆板台词渗人,金在里面被撞被操是故意安排整韩国演员的吧?剧情烂到极致已经无力吐槽。
小脚、鸦片、猪尾巴辫、瘟疫、战乱、蒙昧,西方对于中国一百多年来的意淫在《雪花秘扇》彰显无遗,我得说自己花钱坐在影院里看为了满足洋大人重口味恶趣味的影片是极其坑爹的,杂乱无章的英语对白、上海话、湖南话、韩语交织在一起简直就太kuso。当一个上海包租婆操着一口地道的北京话,我顿时升天
明明是拉拉就别装爱恨情仇了。完全不知道想说啥。剧组只忙着教英文了吧。
李冰冰为全智贤操了八辈儿祖宗的心啊
给一颗星都太多了,全片处处尿点,烂贱之极令人瞠目结舌
吃晚饭无聊去看 题材还行 可惜拍坏了 中间有几团人离场 还不时哀叹与笑声遍院~ 导演既想内涵也想洋气 可惜最后只剩苦逼 故事也过于刻意 摄影就似MV 文艺到结尾那个双双躺齐的小清新 终于让在场的观众崩溃了 李冰冰大姐的表现 可以用木头代替
大概想拍出点中国文化沧桑感的感觉,“老同”这个概念貌似有点模糊......还引入了女书这类的古文明,可是,好像缺了点什么...
能不能好好的写台词???
两个不搭调的文艺青年终于走在一起
古代情节完全没有拍摄的必要,即无论从商业还是艺术上都不成为电影;现代情节稍有看头,但通篇虚假和肤浅到不成样子。烂片之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