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心中的浪漫是风花雪月,情人心中的浪漫是甜言蜜语,经历了岁月变迁的人心中的浪漫,是毫不做作的平和,是一种必须用心才能感受的知性美。
当博士谈起数字的时候,他的身上具有一种坚定的温柔,就像在保护一个只有自己才能看见的世界。
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那样的世界,像是看不见的直线一样,虚无的,也是永恒的。
花言巧语的浪漫充满不确定性,但直线的浪漫却永恒不变。
比起前者,我更喜欢后者。
保有平和的前提是直面自己的内心,不能参入半点杂质,电影有一个片段对这点阐述的很好。
博士收到了杂志寄来的获奖通知,女管家杏子很高兴,说这可是这个杂志有史以来最高的奖金,博士看了看后就把通知单扔进垃圾桶了,并没有表现出欣喜的样子。
杏子又提议应该好好庆祝一番。
博士说,这没什么好庆祝的,我所做的,只不过偷翻了上帝的笔记本,然后捏造了一些想法。
对,就是这样,正因为是发自内心的对数学的喜爱,才有偷翻上帝笔记本的可能性。
如果从一开始,就有了名利心,那就什么也看不到了。
生活是一个大染缸,正邪对错,忠奸善恶,无所不有,想要在这样的染缸中保持内心的纯粹是很困难的。
特别在今天互联网如此的发达的世界,地球都变成一个村了,每个人坐到电脑面前,接入网络,就像变成了上帝一样。
可是,真的成了上帝了吗?
不是的,这些都是高科技营造的假象。
以为自己什么都有的人,其实一无所有。
只有回归平凡,直面内心,才能拥有真正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表面上也许朴素,平淡,但其实充实浪漫。
最近,我有一份工作的机会,待遇不错。
对于做还是不做,我的第一个判断是,从智商上来说,我应该还是可以胜任的,姑且试试吧。
但在逐渐接触的过程中,内心产生了抗拒。
我无法想象以后每天8小时做这件事的样子,更无法想象利用业余的时间来学习的样子。
我做不到。
简单点说,我的兴趣并不在这里。
于是,这里就出现了一份选择,是为了兴趣而活,还是为了别的什么。
这样的选择看似简单却十分麻烦。
我们常常谈眼前的苟且,诗人们也尝尝感叹梦碎的声音。
那么,那些令我们捉襟见肘的都是些什么事呢?
我觉得我们的判断出了问题。
我们要么太看得起自己,要么太看不起自己。
一万种假设,就像是一万种牢笼。
我觉得能找出答案的应当是直觉,而不是理智。
直觉建立了人生方向,理智不过是做些添枝加叶的事情。
这部影片给了我面对内心的机会。
我觉得,我想要像博士一样,永远从兴趣的角度来观察人生。
与人相处也是如此,兴趣是最坚固的桥梁。
我觉得这部影片与其是在说数学,莫若说是在探讨人生。
研究数学表面上看似乎什么也得不到,那些是神秘未知上帝的领域,但如果真的喜欢,沉浸于其中的话,其实是可以得到很多的,比如说人生的意义。
如果真正用心去感受生活,凭直觉,而非顾虑和计较,80分钟的快乐也可以像直线一样无限延长。
反过来,每天都活在别人的眼光里,抛弃了内心,就算给你无限的寿命也不过是一场永恒的监禁。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的话,我也希望有一个博士这样的老师。
影片末尾,在吉冈秀隆开心的把数学课上成了哲学课后,一个声音从教室后面传来,谢谢你。
比起那些膨胀的快乐,这句谢谢多么实在和温柔。
这就是平和的浪漫。
柏拉图说人是追求意义的动物,我们寻找的往往是我们的自身。
认知有多高,生活边界就有就有多宽。
博士对于数学精妙的阐述让我们认知到宇宙间暗含的复杂奥妙,且充满了美感。
回到电影本身“微笑”可以 说是这部电影的代名词,遵循了日本的古典主义美学“幽玄,侘寂,物衰”我们早已知道人世界的清苦,短暂,在失去得道后平静欢喜,犹如樱花般简单灿烂,短暂。
不管是含辛茹苦的单身母亲,还是只有八十分记忆的博士他们所释放出来的善意就是彻悟后的智慧平静之美。
也是数学之美和生存之美。
●阶乘的"阶“指的就是这些阶梯,“乘”就是指相乘,所有数字是指这些自然数,从1,2,3,4一直到无穷。
●素数中的“素”,意味着真实,天然而不加修饰,换句话说,素数是只能被1或其本身整除的数字。
比如说2,3,5,7,11,13,17,19,23,29......这些素数像夜空中自由的星星,没有已知的规则来约束它们。
我在这里,完全自立。
换句话说,就像你们所有人一样,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绝对的高贵不屈。
这些数字保持着孤高。
●把284的所有约数加起来等于220,把220的所有约数加起来等于284,它们是友爱数。
它们是上帝设计的数字。
●第一个发现友爱数的人是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作出了他著名的论断“万物皆数”,在公元前6世纪。
●早在这个世界出现之前,数字就存在了。
没有任何人见证过数字的诞生,它们一直都在那,从始至终。
人类所能做的就是用语言表达出,数字告诉我们的一切。
●i是一个虚数,因为它是一个很谦虚的数字,所以用了”谦虚“的”虚“字,而且谦卑的性格从来没有出现在可见的世界里,但总是存在于我们的内心。
用它短小的臂膀,支撑起它的整个世界。
i自然会引出爱。
●每一次我看到孩子们开心地玩耍,我的脑海里就浮现起一首诗,“看到别人的小孩嬉戏,泪水就止不住,为了我那失去的孩儿。
“我的心是 e^(πi)=-1。
就像这个方程式永远等于-1,我们创造的新生活现在永远失去了。
对我们来说,已经偏离了轨道没有人会伸出友谊之手,来分担你的不幸。
●完美数是代表完美意义的珍贵数字。
笛卡尔说过”正如完美的人类是罕见的,完全数也是罕见的。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也只发现了30个完全数。
●完全数可以表示为连续整数的和,28=1+2+3+4+5+6+7。
直到今天,完全数还很神秘,还没有人证明出一共存在着多少个完全数。
●这是一条直线,但你想想看,你画的这条直线有头有尾,这就意味着,你画了一条线段,是连接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
直线的定义是没有尽头的,它应该是没有界限的。
但是一张纸是有边界的,因为能力有限,我们只能把线段称为直线。
哪里可以找到一条真正的直线呢?
只有,在这里。
永恒的真理是无形的,不受物质,自然现象或情感的影响。
无形的世界支撑着有形的世界,重要的事情,我们必须用心去看。
●你不必担心,根号代表着坚强,它保护着每一个数字。
●那是一片叶子,那棵雪松有那么多叶子,也是一棵树。
事实上,定义“1”是很有挑战性的事情。
●只有完整的时候,它才是一片叶子,对你来说也是,根号。
一个人整体的和谐是美妙的,这就意味着好。
●我也没什么可以失去的了。
我只能如此,只能接受现状,让一切顺其自然吧,过好我生命中的每一刻。
●Π这个数字代表了无穷尽的宇宙,而虚数i从来都不惹人注意,最会耍花样的,就是e。
e=2.7182818284...就好像Π,它在不停地转啊转,这个数字似乎失去了理性,像无穷无尽的宇宙。
Π来到e的身边,它们握了握手,再加上害羞的“i",它们走到了一起,彼此一同呼吸。
现在它们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但是如果我们加上一点东西(1),这个世界就不一样了,矛盾得到了解决,答案是0,它们所代表的就是虚无的世界。
这个公式是由瑞士数学家18世纪的里奥纳多·欧拉创造的,这就是欧拉公式。
他发现了明显不相关的数字之间的自然关系,就是,一颗星星从黑夜中降落,这是博士最喜欢的方程式。
夜空中一颗星星的美丽,田野中一朵鲜花的美丽,正如这些抽象的描述,一个方程式的美丽是很难去解释的。
我还有太多不知道的东西,但博士教导我,要学会去感受,训练自己的直觉,培养慷慨的感情。
●时间的长短并不重要。
我还在追寻着和他一起编织的梦想。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双手握无限,刹那是永恒。
——威廉·布莱克
“永恒的真理是无形的,不受物质、自然条件和情感的影响,因此,重要的事情,我们要用心去看。
”/“数学是枯燥的,但是当你读出手帕、袜子、价格的时候,我感受到了数字的韵律,就像诗一样美。
”/“定义‘1’是不容易的,一棵雪松那么美,有很多叶子,但依旧是1,一片叶子,将它揉碎,就会变成无穷,所以1是很完美的整体”/每日见面问候语:“你鞋子的尺码是多少?
24。
多么尊贵的数字,正好是4的阶乘”。
你的生日220和我手表的数字284正好是“友爱数”。
喜欢的棒球选手号28,是约数之和等于其自身的完美数。
/春风和煦樱花盛开的日子,我们去散步吧,能促进血液循环。
/弹幕摘抄:为什么我眼里满含泪水?
因为你把辣椒油当眼药水了✖️因为你内心柔软善良✔️/深津绘里治愈的笑容让人如沐春风,难怪石原里美喜欢他。
/喜欢日本电影,可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看上去规整规范,即便是一双吃饭的筷子、一个不起眼的花瓶,也摆放的恰到好处,井然有序,让人内心充满一种视觉上建立起来的秩序和平和。
/看完电影突然爱上数学了,尤其是老师对虚数i解释,有谦卑的性格。
数学蕴藏着宇宙的奥秘呀……【哔哩哔哩】
真的是好久没有看过这么感人的片子了,太感人了片子的名字叫《博士的热爱算式》。
看的时候哭了好几次……并不是因为情节有多么的起伏,也不是人物命运有多么的起伏跌宕,是因为影片中淡淡的情感,淡淡的爱。
就像在寒冷的冬季,站在阳光中的感觉一样。
身体和心里,都被阳光和爱充满着。
舒服极了,眼泪呢,也就情不自禁地流下来了。
不是悲伤的眼泪,而是被爱而感动的眼泪。
没有大起大落,没有跌宕起伏,有的只是真挚而含蓄的爱,暖暖的……整个影片中所洋溢的爱,是那样的纯粹和亲切。
我不是一个轻易感动的人,也不是一个轻易落泪的人,我对煽情没有多大的兴趣,那什么韩国的"悲情几部曲"和什么号称看过的人都哭过的片子没有多大的兴趣,有时候勉强和别人一起看,别人哭得稀里哗啦,可我好像就没有多大的反应。
有时候被人说是冷血,但我觉得不是。
有的片子纯粹是为了煽情而煽情,为了让你哭得稀里糊涂的人写的,没有让人感受到爱,感受到作者的真诚。
所以自然哭不出来。
而这部片子,从头至尾你都可以体会得到,爱的存在。
感谢周湘峻老师,今天推荐的这部大师级电影!
让我们恍然大悟,为什么电影《你好!
李焕英》犹如神附体一般,一路飙升,冲到了中国票房第3名,还有望打破第1名的中国记录——是因为“善良”催人感动的密码,是推动票房的“汽油”
我王阳刚刚突然领悟《博士的爱情方程式》——“欧拉公式”的奥妙,如果用在人生中,那就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是一个人的“爱情幸福公式与答案”:“人一生有无数的波澜,艰难困苦,紧紧围绕着你, 当你身边有了1个真正欣赏你的人出现的时候,你就能进入“无我的状态、最幸福的状态、圆满的状态”
——不管看日本的《博士的爱情方程式》,还是看中国电影《你好!
李焕英》,当你看到男女主角“善于欣赏的目光”那一刻,人生哪怕记忆力只有80分钟,此刻也会感到很温暖!
很幸福!
(人就应该活成这样!
)
王阳歪解“欧拉公式”:e=2.718128182…自然对数,代表了“人一生由无数的偶然组成”π=3.1415926535…圆周率,代表了“人一生从失败到成功,不断的轮回”i=√-1,虚数单位,代表了“人类对爱的向往”1=数字1,代表了“有1位真正欣赏你的人出现的时候”0=数字零,代表了“无我的状态、最幸福的状态、圆满的状态”
(本评同时存在对动画、游戏作品CLANNAD的剧透)作为小说改编的作品,并且是改编一本超多旁白的电影,想要100%还原原作自然会晦涩了一些。
博士只有80分钟的记忆,但身边的人约定好不说“你已经说过了”来保护他的心灵。
不断重复故事,由于博士的善良和睿智,大家对他的细腻和温情,平凡还是有不少感动。
让我想起CLANNAD中朋也陷入自我谴责的时候渚的父母以及汐对冈崎的温柔包容。
虽然朋也不像博士那样在生活中也充满数学教给的睿智,但他和博士一样风趣幽默,一样对他人充满了热情和爱,一样受了伤还喜欢打棒球(篮球)。
但比起朋也自己无法振作,博士的失忆更容易被原谅。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威廉·布莱克关于失忆 失去记忆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我不知道,但是这种现象真实存在。
如果浪漫一点思考这个现象的话,失忆就好象在人世间突然喝到了孟婆汤一样,你的人生又归零了,你可以从新开始。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是否会有那种象真的喝了所谓的孟婆汤一样,完全丧失记忆,变得像婴儿一样单纯无知的情况呢?
医疗上也许有吧,不过我看文艺作品里面恐怕就不会采纳这种案例了吧?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伴随着失忆,一个人的性格是否会改变?
就像美国电影《全面回忆》里面,主人公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好人,直到最后他才知道,他曾经是一个坏人。
当然,这个例子举的不恰当,因为主人公并不是失忆,而是被串改了记忆。
如果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更相信“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老话。
在各种失忆的症状中,最可怕的恐怕就是间歇性失忆了。
就是那种只能维持一段时间的记忆,然后马上记忆就会归零,一切从新开始,就好象每隔一段时间就喝一口孟婆汤一样,实在是可怕之极。
可是文艺作品却非常欢迎这种古怪的失忆症,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人类的苦难就是文艺创作的源泉,这次自然也不例外。
现在有很多电影作品都是这种症状为背景创作的,比如《记忆碎片》,比如《初恋五十次》,比如这部《博士的爱的方程式》。
关于数学素数,是最孤高的数字,自尊,独立。
亲和数,在无数的数字里,只有这两个,是一对,这是独一无二的关系。
完全数,这是上帝的杰作,完美无缺。
在博士的眼里,数学是如此的神奇美丽,不论你说出哪一个数字,博士都会告诉你,啊,这个数字太高贵了。
因为每一个数字,都有他美丽的秘密。
你要用心灵去感受,找到它的韵律。
电影里讲到了关于直线,现实中,你永远看不见直线,它只存在于你的心灵中,延伸到永远。
还有根号,它的含义是坚强,保护着每一个数字,还有那个博士的爱的方程式:e(π*i)+1=0 ,把一切纷繁复杂都归于虚无,归于平静。
这就是数学,如此瑰丽的东西,它不是人类发明的,在有人类以前,它就存在了,就像诗。
斯卡采尔说:“诗人没有创造出诗,诗在那后面的某个地方。
很久以来它就在那里,诗人只是将它发现。
” 关于爱失去的记忆就像一个枷锁,记忆的主人总是在不断痛苦的寻找,而对于间歇性失忆的人来讲,这痛苦是在不断的叠加的,记忆对于他们来说就好象熊手里的玉米,最终发现只剩下一支。
博士的记忆只能维持八十分钟,然后他就必须重新认识自己的现状,依赖于别在衣服上的几张字条。
和这样的人打交道,你必须要有耐心,以及爱心。
你要不断的重新介绍自己,你要忍耐他重复讲过很多次的故事,最重要的就是你必须清楚你所付出的情感都是徒劳的,很快他就会忘记这一切,你必须重新来过。
有一个描写爱情的过程的句子,叫做“从相识,到相知,到相爱”,尽管这个句子已经烂俗到让人观之欲呕的地步,但是却清楚的说明情感是一个叠加的过程这样的道理(所谓的一见钟情,起作用的不是情感,是欲望)。
而当你知道你的情感无法叠加的时候,你就患上了间歇性情感失去症。
和失去记忆的人不同,失去情感的人可以选择放弃这段情感,而恰恰由于有了选择,那些选择继续无怨无悔的付出感情的人,就越发的令人敬佩,他们付出的感情就越发的弥足珍贵。
总有人说,最伟大的爱是那种只是付出而不所求回报的爱。
那么现在考验的时刻到了,面对就连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样渺茫的希望都没有的对象,你要有“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的决心。
可能你要初恋五十次,可能你要相识二十年。
好象说得有些骇人了,实际上这样一个奇怪的情感对象会让人执着的或爱恋或景仰,必然有他的价值之所在。
或许,他象素数一样独立,自尊;或许,他象亲和数一样亲切,不可替代;又或许他象完全数一样完美无暇,谁知道呢?
就象电影里面的台词一样:“他爱的对象可能有点怪,但爱本身并不奇怪。
”
原文:http://www.coletree.cn/weblog/?p=34 大多以数学或者数字为卖点的电影,都是试图与观者比拼智力,成功者,会让你觉得像经历了一场淋漓尽致的IQ测试,从而体会到数学的无限趣味。
对于数字本身不太敏感的我,一直以来对于数学或者数字主题电影的认识也仅限于此,直到《博士爱的方程式》,才让我真正感知了数学的美丽,一种在平凡生活中孕育神奇的美丽。
根据日本女作家小川洋子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位只有80分钟记忆的数学博士和他的钟点工以及钟点工儿子“根号”的故事。
关于记忆这部分,我想本片大概借用了《记忆碎片》中的概念。
看到浑身贴满备忘小纸片的博士,总是会想到《记忆碎片》里的Lenny。
不过博士的失忆在这里只是一个小小的象征,80分钟循环的生活,只是在概念上浓缩了我们日复一日的平淡。
影片里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不幸:失忆的数学博士,失去一条腿也“失去”爱人的博士“嫂嫂”,失去丈夫的钟点工杏子,以及失去爸爸的“根号”。
但在杏子眼里“重要的不是记得什么,而是现在”,在她的悉心照料和阳光般心情的渗透下,博士每个80分钟的生活都是那样美好。
同时,博士对于数学的那一份美好感情也反过来影响着杏子和“根号”:素数,是最孤高的数字,自尊,独立;亲和数,在无数的数字里,只有这两个,是一对,这是独一无二的关系;完全数,是上帝的杰作,完美无缺;直线,是看不见的,它只存在于你的心灵,延伸到永远;根号,是坚强,保护着每一个数字;最后还有博士的爱的方程式:e(π*i)+1=0 ,一切纷繁复杂最终都归于虚无,归于平静。
影片是平淡缓慢的,有着日本影片特有的步调和明快的色彩。
这样一个简单美好的故事里,数学的美融进了生活,此刻的你就像徜徉在封面上樱花盛开的花园小道,感受的只有舒适和温馨。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威廉·布莱克是今年的电影,根据日本女作家小川洋子的同名小说改编。
电影以我的人称来叙述故事。
………… 我是阿根,根号的根,所以我的头也是平平的。
我名字的由来……我的母亲是一个管家,那年她被雇用到一个新的家庭。
她的工作是照顾一个因为车祸而只有八十分钟记忆的数学博士。
第一次见面,博士问我妈妈的鞋子有几码。
我妈妈说:24博士说,那是非常尊贵的数字,是4的阶乘。
博士的西装上夹着很多的小纸条记着各种算式和内容。
第二次见面,我的母亲主动说,我是您的新管家,我的鞋码是24,是4的阶乘。
……就这样,我母亲以无比热忱的耐心和热心照顾着博士的起居。
后来她知道我的母亲有一个儿子,就是我,于是为了让我放学后不必等到8点妈妈回来才给我做饭,叫我去他家吃饭。
第一次见面,他摸着我的脑袋说,真是个好孩子,长了一个很聪明的脑袋。
你就叫阿根吧!
因为根号对每个数字都很包容,能容纳所有人和事。
第二次见面,我主动说,我是阿根。
……我跟妈妈约定,无论怎样,我们都不会对博士说“你已经说过了”这样的话。
博士喜欢野球,他喜欢老虎队28号夏江选手,可是夏江已经退役了,只是博士不知道。
我在那次学校的棒球比赛中穿的球衣没有号码,而是一个根号。
我叫博士教我打棒球,因为博士大学时是球队的投手。
我跟伙伴都约好了,无论博士说什么,我们都不会说他已经教过了。
……博士有一个爱的算式:e(π*i)+1=0 当失去爱的时候,就变成e(π*i)-1=-1。
我母亲的生日是220,博士是获得荣誉表彰的第284个人。
博士说,220和284是友爱数(相亲数),这个世界上友爱数是很少的,至今被发现的只有48对。
博士说数字是美丽而光辉的。
博士开启了我对数学的热爱。
于是,我成了现在,你们的数学老师。
……下课后,我走向海边,博士穿着我母亲和我送给他的28号球衣在投球,看我走过来,微笑的摸我的头。
那边坐着我的母亲和博士的爱情算式。
……==============================真的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
只要你能埃过开始的5分钟,接下来的故事即使平淡你也会很安静的看下去。
初看介绍的时候,我想到了《初恋50次》,里面的芭比摩尔只有一天的记忆。
而博士的记忆周期更短,只有80分钟。
影片没有去刻画深津绘里如何让一遍遍提醒博士以前发生的事情,只是非常自然的相处,以无比的耐心和细心照料他的生活。
影片有两条线索,一明一暗。
明的线索就是我的母亲与我和博士发生的故事。
暗的线索就是博士爱情算式的由来。
博士的扮演者是寺尾聪(Akira Terao),两届蓝丝绸的影帝。
女主角就是深津绘里。
我对于她最近的印象就是《西游记》里面的唐僧。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SLOW DANCE》里的角色,还有就事《从天而降的一亿颗星星》里面的优子。
记得影片里的母亲说过这样的话,“就算只记得80分钟又怎样,重要的不是记得什么,而是现在”。
人生,有一辈子那么长。
有的人一辈子可能就是60年,80年。
80年的记忆,当尽头的时候,什么都想带走,但是什么又都带不走。
对博士来说,一辈子就是80分钟。
不断重蹈却又决不一样的一辈子。
小川洋子说,正是因为博士的记忆只有80分钟,所以他们三个人相处的时间格外的珍贵。
每一次的交谈和交流都是绝版的。
而人一辈子最珍贵的就是这个了吧。
……友爱数(相亲数)即:220的约数除去本身有11个,把他们相加:1+2+4+5+10+11+20+22+44+55+110=284 同样的把284除去本身的约数相加就等于220。
因为很少,所以很珍贵。
数学原来如此美妙
表现形式新颖,剧情太理想化!不是我喜欢的型!
高中时候老师在课堂上放的。题材比较让人记忆深刻
原来数学可以如此美丽,但显然要依赖文科生的思维才能完美诠释。矫情拖沓得丝豪不让人反感,这样的片大概也只有日本人能拍得出了。
前半段不错,后半段煽情硬拉,故事就显得有些离谱,不得不去考虑人物动机。
除了数学意外,你会发现日本男人对于棒球是多么热爱和执着。《蓝色青春》里面的雪男,《垫底辣妹》中沙耶加的弟弟,《夏日时光机》里面瑛太一群小基友……棒球在日本电影出镜率之高,让人感到好奇。
女主长得有点儿像江一燕。我自己本身最讨厌的学科就是数学,看完这部电影,才觉得数学,数字还是挺有意思的。能遇到一个好的数学老师,不容易。如果所有学校的数学老师都能像博士那样循循善诱的引导你去学习数学,那该有多好。电影很温暖,治愈。
220=284
数学讲求着简洁与漂亮,在一个用数字构建起来的世界中,人应该如何生活呢?从中倒是了解了许多数学知识。如果我们的数学教学能像电影中那样,恐怕不会培养出那么多讨厌数学的人了吧?
日本的温情派电影,不过为什么看着那个嫂子总有种说不出的惊悚感。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威廉·布莱克
如果我早一点看到这个电影 可能会喜欢数学吧,至少不这样讨厌。
如果早些年看到这电影,也许我会爱上数学也不定
看劇情還是有點新意,但邏輯閉環不夠,所以顯得博士的80分鐘記憶這個前提很bug。看到最後很確信原來是個叔嫂間的不倫故事而引發的悲劇以及後續故事,事故以後的叔嫂關係依然畸形得可以,實在感覺有點變態。而看著善良實則悲催的管家母子的出現原本挺驚喜的,但直到叔嫂二人看戲然後彼此雙手相握,最後博士又陪著母子二人一塊過生日,中途無奈的嫂子出現還欲言又止半抱琵琶半遮面地說了那麼三兩句話,真是感覺三觀都毀了⋯⋯所以,管家母子最後到底圖啥?叔嫂仍舊畸戀,管家母子還要明知暗湧的波瀾卻插足這樣的生活中到底圖啥?為了兒子?呵呵,莫名感覺楚楚可憐的外表下真是隱藏了一顆綠茶的心啊⋯⋯
温情,可惜没有太大的共鸣。他们都遇到了合适的人。。。
取景不错,公式的选取编排也很有巧思,然而内容还是太日式煽情拖沓(而且有个情节:小男孩说妈妈长得还漂亮不自知,不怕找不到工作,这话听着总觉得怪怪的),并且个人也不太喜欢这种给学科知识增加过多感性联想的表达,是一部可看可不看的轻狗血(乱伦)电影
细腻含蓄的感情下,流动着汹涌的激情;虽欲求而不得,九死未悔。日本电影看多了,便觉其实都一个套路。
听说还不错 可是我看不进
看完原作再看电影,电影删减很多内容,包括博士和根号与棒球之间的数学关系,被删掉我觉得很可惜。短短两小时,其实叔嫂恋这部分没必要摊开拍,还不如原作的含蓄。一部改编不如原作的电影。
以数学来解答所有问题的创意很棒,寺尾聪和深津绘里气场极合,搭配得十分亮眼。但温情戏来得有点过于刻意,情节拖沓得分了四次才看完,不知道是原著本来就这样还是被改编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