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有朝一日我也会看这种主旋律电视剧。
留洋回国的高级知识分子与退伍女战士兼火车司机的时代爱情故事,和裹着职场皮的爱情偶像剧完全不是一个层次。
蒋欣让我看到了和樊胜美以及华妃娘娘完全不一样的刚强勇敢还有点土的金灿烂。
从无到有,从低速到高速,从动力机车的基础创新到集成创新,再到微机控制系统,走出一条不同于发达国家的机车发展道路,是常汉卿金灿烂这一代人的无悔付出换来的。
常工力排众议不要及早给机车定型,只为国家能有自己的创新机车,哪怕代价是让所有职工在饥荒年代放弃福利。
还有那动荡的十年,因为成分不好被迫搬出小白楼住厕所附近,仍然坚持学习研究,一家人苦中作乐,还用专业知识修沼气池。
即使有冯仕高这样的人屡次阻挠,学术和专业永远应高于政治,理想主义者的执拗值得尊重。
他们一路跌跌撞撞互相扶持,并且对于机车事业“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不是专业人士但觉得这个剧的细节能唬住我这个外行人。
包括图纸还有很多专业名词,以及常家小孩的学习内容,看得出来编剧有心了。
这剧的片头曲和插曲都非常好听,很符合这剧的气质。
“我一直在路上,从年轻奔腾到沧桑,追逐未歇的日子漫长,一生荆棘却柔软了时光。
”
父辈就是铁路职工,家里也有人在铁路部门工作,早期的铁路工人工作 是很辛苦的,我知道的时候火车是蒸气机车,是要烧煤炭产生动力牵引车体前行的,遇到上坡和载重量大的时候烧火的司机是要拼命往里加煤炭把火烧的旺旺的火车才跑的动!
后来发明了烧柴油的内燃机,这时候的火车司机工作强度改善了很多。
我们现在的高铁动车组是完全用电力带动车辆行驶,可以提供更大的牵引力,速度也更快,铁路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中国高铁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是铁路工作付出了很多心血换来的,感谢一代又一代的铁路工作的辛苦付出!
前两集,蒋欣的演技让我觉得非常尴尬,本来是一部很有年代感的电视剧,看了两集后,我被演员的演技打败了,完全浇灭了我看第三集的欲望,还有蒋欣在里边穿的军装是不是有点不合体,怎么穿着跟麻袋一样,那个年代就有三角恋,多角恋吗?
感觉没有写出那个年代应有的淳朴作风。
蒋欣在剧中有点傻白甜的感觉,但有感觉很有心机,总之,这部剧我感觉剧情很好,但感觉很尴尬,演员更尴尬,特别是两位主演。
让我失去了在观看下去的欲望,剧中演员演戏的成分太大。
看了一周多,终于看完了。
好的影视作品给人带来的观感体验是回味无穷的,《奔腾年代》讲述了以常汉卿、金灿烂为代表的老一辈电力机车人的奋斗史,围绕新中国电力机车不断向前发展这一主题,该剧还展现了老一辈人淳朴真挚的情感,家国情、亲情、友情、爱情,各种情感脉络窜连起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奔腾年代。
虽是年代剧,但是《奔腾年代》不落俗套,在展现宏大的时代背景的同时也着墨小人物的喜怒哀乐。
首先是常汉卿与金灿烂这对欢喜冤家、革命伉俪,从互相看不起到相恋相知,再到最后的携手白头,他们在共同人生目标的指引下一路扶持,相互补充,可谓幸运至极。
不知道为何这部剧评分如此低?
就我个人而言,认认真真看完这部剧,虽然剧中有些地方不尽人意,但不影响这部剧成为一部好剧。
这几年,我看过的国产好剧不多,《琅琊榜》,《芈月传》,《伪装者》,《向东是大海》,《那年花开月正圆》,《潜伏》,《白鹿原》,《我的父亲我的兵》,《父母爱情》,《王贵与安娜》,还有《奔腾年代》。
我负责任地讲,如果中国的那个年代不可避免,那么那个时代的人就注定伟大。
我不属于那个时代,我的爷爷奶奶,爸妈,都曾经历过那个年代。
当时的社会,人人自危,亲人朋友都可以互为假想敌,所有的牢固的关系都经不住“反动派”几个字的冲击。
就更别提能坚定立场,一心为了梦想,为了祖国富强,甘愿牺牲了。
我小时候,就经常听到外公外婆他们回忆,我爷爷的父亲是地主,而且非常土豪的地主,我爷爷一肚子知识,他只想当人民教师,可是他没有机会,只能被抄家,被五花大绑起来游行示众,以至于我父亲16岁就得担负起养活一家26口的重任。
我外公的父亲是当时徐州矿上的主任,因为所谓的“反动思想”,我外公已经当选的村主任被拉掉,全家人不得不流落街头,终日找野菜、扒树皮裹腹。
但是,最珍贵的是,他们并没有放弃生活,也没有放弃生命,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鼓励子女自立自强。
所以,我相信剧中,汉卿坚持自己的理想,从美国回来为电力机车尽一份力,排除万难也要造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电力机车。
那么骄傲的一个人,也开始学会隐忍,就算暂时向现实妥协,也要坚持下去。
当时的中国,确实不够强大,孤立无援,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拉扯一把。
就算是老大哥,也是在最后决定带走所有资料,冷漠决然地离开。
向当时技术最牛的法国购买设备,不仅得不到最核心的技术资料,反而是对方出乎意料的高价。
汉卿多次接到邀请,离开中国他有一份好前程,可是他没有。
剧中,这一家人对常郡博和常郡腾教导,也是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
作为一位母亲,我自认不够。
既要拥有远大的理想,也要不断地求知,更要敬畏先辈。
命运不公,15岁的常郡博必须要被替换下乡当知青,面对愤怒的郡博,母亲说“儿子,你可以愤怒,可以生气,但别对你的家人”,父亲说“再苦再难,不能放弃读书”,终于熬到高考了,父亲又说了“你有作茧自缚的恐惧,没有破茧成蝶的自信,小树要长大少不了阳光和雨露,可没有不顾一切向上的决心,温室里长不成参天大树”。
从欧洲SD回国,儿子劝父亲一起去欧洲造火车,实现梦想。
父亲说“我更愿意你为中国的火车从160-260贡献一份力量”。
贯穿整部剧的灵魂人物——冯仕高,可以说是他“最大的反派”,准确的说,在当时的社会形态下,他应该是“最好的反派”了。
他是有底线的,他爱金灿烂,但并没有扭曲地去、分离去占有,而是一次一次为她着想,默默地付出。
他是有底线有良知的,尤其当他托着残疾的腿,一下子跪在自己母亲面前,并告知了机车图纸和技术资料的位置,且这个是他在图纸面临被烧毁的危险时果断将其埋藏保存好,因为他知道这个是国家在火车发展的关键性资料,他也知道中国的机车要发展,常汉卿等人不能少。
一句“汉坤妈妈”,抚慰了大姐这些年忘我的付出。
就是这样一个女人,错过了自己的爱情,独身挑起养家当家持家的担子。
看剧时,弹幕没少骂她。
可我特别想替她说几句,她真的不容易。
换位思考,我也会跟她一样。
小心呵护着自己的家族,唯恐因自己的过失,弟弟或者家族悔在自己手中。
她对弟弟的庇护可能过激,但不过分。
如果不是这些牵绊,她应该是在塞纳河畔和自己的爱人,喝着咖啡,享受着阳光洒在身上,任微风拂过脸庞,手牵着手,然后静静地老去的吧。
而白曼宁,这颗飘摇的小船,一生都在寻找值得依靠的港湾。
想找常汉卿,也想过找冯仕高。
却无奈被黑化的周铁锤逼婚,所幸周铁锤不是坏透了,他还是希望能给她幸福生活的。
两人最终能相扶相持走下去,人生的结局不算坏。
那么,归根结底,我并不觉得这部剧差在哪里?
如果能替我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选择,我希望他们遇到的是冯仕高,如果能替我父母选择,我希望他们没有生在中国的那个时代。
这样,我母亲不用嫁给贫下中农的邻居,也不用被家暴全身是伤痛,最后离家出走再离婚,多年后才与父亲相遇。
而我的父亲,也不用16岁就辍学,养活一家老小,一腔报国热血付东流。
如果父亲生在我们这个时代,或者是70年代,那一定不是现在这样,这点我深信不疑。
最后,我推荐大家有时间可以去看看这部剧。
或许是因为我自小听到的比较多,所以对这类题材非常感兴趣吧。
其实看完,可以对那个年代稍微了解,因为剧中已经展现得非常隐晦了,现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好了^0^哔哔完了,祝大家天天开心!
对于15岁的白曼宁来说,自由比安全重要,她可以使用剪刀,甚至跳河,与自由比起来,生命甚至都不算什么。
但是进了江南造车厂的白曼宁,感觉罹患了创伤后应激综合症,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认为安全比其他一切都重要,愿意用自己的一切换取安全。
所以她亲手葬送了自己的爱情——陈凯。
但结果怎样呢,常汉卿不要她,冯仕高利用她,甚至周铁锤都可以胁迫她成功,她付出了一切,依然没有得到自己期待的一世安全。
虽然这是编剧的脑洞,但可以看出,健全人格所包含的一切元素都是珍贵的,无价的,随便让渡哪一项都不好。
白曼宁跌到了尘埃里,爱了她一辈子的陈凯,也还是默默的爱着她。
11月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了“奔腾年代”,一开始是因为剧荒,和佟大为老戏骨~虽然我不追星,但还是尊重一些实力派演员的付出。
回归正题,奔腾年代,写出了一代人的奋斗史,以造电力机车为主轴,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工人阶级从碰撞到大融合,铁路人在当时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不断摸索着前进。
说明了成功不是一个人的荣誉,不是一个人的努力;是一群人的梦想,是一群人的奋斗,是团队协作的力量。
前进的道路上总是要有所经历,就像一次一次的电力机车测速,要明确目标,勇敢果断,但也要掌握前进的尺度,不冒进。
(先写这些吧)
题材不错,剧中配演不错,都很到位。
本来是冲着华妃娘娘来看的,看出了不一样的感觉。
总觉得剧中主角光环有点大,事情总是凑巧的刚刚好。
喜欢有爱的吴厂长,是领导更是慈父;喜欢老姚一口纯正的上海话,虽没立场但最后也是有原则;喜欢大姐的刀子嘴豆腐心,长姐如母这心酸可能也只有自己体会了;全局中最心痛的是白曼宁,总想重新开始生活,却被过去束缚着,活得通透,最终没有腹黑。
一直以为会跟陈凯会有个好结局,自己却曲折连连,或许这其中的委屈也只有自己知道,看到周铁锤跟白曼宁在一起的时候,真想给编剧寄刀片。。。
编剧没经历过那个年代 可以回家问问老人啊!
60年又不是现在 别把现在择偶方式和逻辑加到这个写60年代的故事里!
从55年公私合营到57年反右运动 内个时候的有产者那个不是如履薄冰 哪里有佟大为这样的资产阶级后代 言语放弃 大胆 这样的人反右的时候不是蹲牛棚就是流放到西北 夹边沟了!
再说佟大为的姐姐 百般阻挠他和一个又红又专的战斗英雄谈恋爱 这两个能一起的话 至少能帮助这个反动家庭往红色政权这边靠一靠吧 这个姐姐估计是吃了狗屎脑子瓦塔拉!
硬是要把他俩撕开 她是不知道历次运动当中那些资本家死的有多惨!
一句话编剧瞎逼写 演员瞎逼演 你们都不懂历史么?
浩浩荡荡人间世,一花一木一工厂!
颇有医学纪录片《人间世》的哲理!
再写1.部门:政治部,保卫科,工会,技术办,行走部;地点,中国(北京),法国,日本;工厂里的食堂、播音室、夜校、宿舍、保卫处、会议室、谈判。
2.故事线:(一)1960年火车误会,从暗恋男主苏联专家煤气中毒案件事件调查,到核心技术日记本转移,奔腾号机车一期实验成功,自行车改成轮椅进行关于洋拐棍的讲座说明,宝成线与行走部技术共赢,夜校上课,宝成线冒死除特务炸弹,极值实验,宿舍下种桃花矛盾,不定型生产降工资,车台结婚,老军工错误,(二)20集国家经济困难灿烂捉田鼠,放弃干部身份,改花园为菜地(支持汉卿科研粮提议),杨部长前真实试车;灿烂在吴厂长借着培训之名下,借助“风湿膏”母亲的帮助下怀孕;怀孕工作及养子概念和大姐冲突,提前生子;灿烂杀猪多的猪蹄下奶,生姜断奶助秦岭试车;汉卿冒险试车,帮巡道工减少处罚,姚怀民还是正直上报。
(三)冯怀疑金条,将“状元路”换成“大寨路”引来私生子铁匠农民周铁锤;常家助想留在城市的铁锤成为临时工,周认出白曼宁;大姐和灿烂舍弃机会,汉卿出国与SD谈判,重逢痴情冬妮娅;周发现黄金,为当留厂当正式工,逼白曼宁演戏嫁自己;吴厂长和汉卿去北京开会,冯私自试谎称车事故断腿,失去生育能力;试车100项目,冯要去献礼;白曼宁带病大会播音出错被铁锤救后自杀,领养女孩从此安生;客养资料被冯舅舅书收走11976年前。
(四)灿烂成为首席试车员,郡博农产回来高考未被录取,远寻佟丽娅;汉卿出访日本新干线,立项动车组,改革开放后,周铁锤公园摆摊赌博拖累弟弟;引进计算机人才廖一梅,160项目失败,一年后成功,安生考取军校因父母原因改到铁路学院,郡博回顾劝父亲去SD工作不成反被控诉,接棒父亲事业,2010年父母金婚。
3.音乐:《奔腾之路》澎湃带动气氛,时常响起,《年轻的微笑》温柔,后面年份跨越大会选取代表性流行歌曲,好像有《军港之夜》《海阔天空》。
4.场景和服化道及美食也非常有特点,看腾讯总结的吧。
5.人物语言,男女主奉献最多的金句,男主知识底蕴丰厚,女主口语的金句也很出彩,姐姐洞明时事,吴厂长颇有毛主席的风格(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语言风格融合,大气,像爸爸妈妈一样),王胖子的口头禅(我是一个群众,最后得了火车头奖章),姚工的上海话(喜欢做木工,老一代工人知识分子,和妻子为当总工程师打打闹闹一辈子,妇联妻子典型小气跟风),郡博这一代青年下乡、重新高考却被无法被心仪学校专业录取、独自旅欧工作、经过间谍事件长大回国、接棒父亲事业。
彩蛋!
惊喜!
没想到还有我的初感吧!
初觉得,男女对话很精辟犀利,故事设定不错,一个资产阶级留美归国男科学家设计电力机车,抗美援朝回来女战斗英雄一起建设,接时代地气,苏联停止援助,大跃进时代。
还有特色鲜明的配角,爱弟未婚聪明姐姐,智慧的吴厂长,政治阶级立场鲜明的冯主任,拜金的厂花,受家人气的技术姚主任,奋斗青年陈凯,圆滑保卫科王胖子,痴情的冬妮娅,铁汉丑陋周铁锤,骄傲孤独的廖一梅,现代青年常郡博和领养女孩周安生,无处不在的牛医生。
火车抓特务误会,煤气中毒事件,共同揭秘日记本,合作实验奔腾一号,辩论。
预告看着感觉挺好,真看了真是……
还可以
那种带有年代感的电视剧,导演能不套上现在一些剧的套路吗
在木兰闲的没事看了浙江卫视的奔腾年代24集25集 ,看的我浑身难受。这电视剧把所谓传统文化里的糟粕和情感中的死皮赖脸讲的伟大无比,尤其常家一个霸道大姐一个窝囊废弟弟看的我生理不适,70年优秀作品展真的讽刺,倒是把畸形的传统中国家庭和那个年代演绎的淋漓尽致。
从小对国营厂矿生活环境的情怀让我追了这部剧,一切都是那么熟悉。
总体来说还可以吧
几个主演年代感极低,故事同质化严重,过节剧荒凑合看一下吧
1汉卿的姐姐为何如此阴阳怪气,受到他人恩惠不说谢谢也不用倒打一耙吧?2金灿烂虽然剪刀嘴豆腐心,但是三观好正啊~3汉卿有时候真是个愣头青啊。4花园里种菜,这下我们再也不会挨饿了。5大小姐变成了农妇,我不觉得爽,只觉得可惜。农妇可以做的人那么多,大小姐能做的并不多。
来我们学校取景咯,蒋欣真人超美的!!安利起来!
这年头,没掺水的剧都是好剧了!尤其是还有文革的戏。
因为是母校南华拍的片子才找来看,中规中矩,虽然是有点披着年代戏的霸总爱村姑的感觉,但毕竟还有个主题主线,演员表演也都不错,特别是姚怀民,冯仕高演的很好。结尾白冰出来是真的美,秒杀厂花了,不过这剧里感觉最有气质的是大姐
不忍看冯仕高变坏,弃!
中国电视的导演和编剧自己是傻子可总是当观众也是傻子
好好拍成大江大河那种有质感的不好么,感觉是两个穿越回去专为谈恋爱的。
没经历过那个年代,有些事情光听长辈们讲也许还是会很难理解。通过看表演的形式了解过去的那段历史,也了解中国动车是怎么研发出来的,很有意义。主演们有些表演虽然有些夸张了些,但总体演的还是特别有真实感的,从中还学到了一些知识和看到了到了一些人性差异方面的内容,很赞,不愧是70周年推荐剧。和爸妈一起看的,值得津津乐道。
看了第一集,有个挺不舒服的点,作为新中国电力机车产业骨干,高级知识分子,却会说战斗英雄是没进化完的猴子………编剧挺天马行空的,把现在的玛丽苏霸总人设搬过来套上…希望后面不要越来越脱节。
本来还不错的片儿,删的不成人形,壮哉~ 已烂尾
还不错。有些地方强硬说教略尴尬。但关于那个时代的风情描写还不错。铁路知识看着不尴尬下功夫了。男女主感情挺真挚的,越看越有cp感。大姐可真美!!!
开始不错,后面就落入俗套,男主光环就是凡是个女人都爱上男主,好好的年代剧.变成了三角恋!拍年代剧还得正午阳光来拍!
說實話演員沒錯,是編劇,這種時代劇,不知道特別凹台詞,蔣欣動不動整點文字或者豪言壯語或者心靈雞湯,這不符合她的身份。每個人都會整點心靈雞湯台詞。難得給一星。其實生活是一地雞毛,朋友的爸爸媽媽就是高级知识分子和弄堂工人結婚,吵鬧一輩子。老爸後悔的要命。就這樣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