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艾晨友情提醒:本文纯属个人观感,不会复述具体剧情,也没有涉及关键剧透。
在我看来,《发财日记》的不足之处有两个:一是片名,“发财日记”这四个字太朴素也太普通了,从宣发角度来说,不够吸引人。
我觉得可以改成《一个孩子两个爹》、《弃婴养成记》,或者《东北人在深圳》,走写实路线,将剧情冲突和悬念直接挂上;如果要往虚的走,可以改成《天意》,既呼应片中弃婴之名,又暗示角色心理,说不定还能蹭下最近刘德华的热度,一举多得;一定要和“日记”挂钩的话,那干脆改成《打工人日记》,也还能蹭点“打工人”的话题。
二是剧情展开,《发财日记》的桥段设计略微有些中规中矩,不管是“难兄难弟”的基本设定,还是“苦中作乐”的情感基调,以及“聚散离合”的剧情发展,基本都能预料得到。
当然,这点一直也是多数电影的通病,保守,但是安全。
基于上述两点,我的判断是,宋小宝作为新转导演是没有太多野心的,甚至我都觉得他有点卑微了。
他放弃了自己的“喜剧人”身份,连带着放弃了其他“喜剧人”演员的优势,没有用尴尬的段子或者浮夸的表演去拼命逗你笑,而是回归“普通人”身份,讲了一个普通人应有的故事;他也放弃了一个悲情题材本可以理直气壮煽情的机会,没有使劲给你塞情绪,强行让你哭,就老实本分地把这个故事说完了,个中情绪,全凭观众自己感受。
也因此,反而更让人感受到宋小宝的真诚。
上世纪90年代,一个弃婴,两个乡下人进城,三个东北人在深圳,一群挣扎求生的打工人……这些元素聚合在《发财日记》里,既有情怀导向、冲突矛盾,或许也是宋小宝在努力展现的一种“反差”。
因为这样的反差,你看着他们经历各种意外,倒霉而又凄惨,然后开始笑;你看着他们一天到晚就知道做梦,却一次次被现实揍得灰头土脸、想哭而不能,然后开始笑;你看着他们在悲苦中自娱自乐,拍拍泥尘又站起来,由此产生一种不以为然的优越感,然后开始笑。
在一群想哭的人旁边发笑,这种反差,或许就是所谓的“喜剧的悲剧内核”,也是宋小宝作为新转导演的一次努力和发力。
李诞在《脱口秀大会》里也说过类似的话:把你经历的事情说出来,不管是意外的、倒霉的、还是可笑的,都是最好笑、也最容易打动人的段子。
因为它们是最真实、也最能让人咀嚼的。
你看房东张大爷,孤寡老人一个,从头到尾没见过子女出现,他之前经历了什么?
你看离异的邻居马露,被前夫纠缠殴打拿钱,她之前的故事是怎样的?
你再看弃婴“天意”,他的亲生父母又有着什么样的遭遇?
是不是也是那个年代里大城市的另一批悲剧者?
这些都是宋小宝有意无意埋下的故事,点到即止,不动声色。
一群自带笑点的喜剧人,放下积累已久的优势,在《发财日记》里跟着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不断淹没其中,又一次次用力探出头来深吸一口气,再一头扎进去。
这也正是电影戳到我的地方,之前和孙老师聊天,问我贺岁档有没有推荐的电影。
我说这取决于你是想看哭的,看笑的,还是看闹的。
所谓观影,归根到底不就是各看所需,各找所戳。
戳,就是电影击中你的那一下。
如宝琳•凯尔所言,“电影不一定都是杰作,电影可以愚蠢空洞,而你仍然可以从好的表演,或者哪怕仅仅是一句好的台词里找到乐趣……因为电影是最包罗万象的艺术门类,因此对它所做的反应似乎也是最个人化的,可能也是最重要和最可想象的。
”
在优酷上奔着评分高看的,以为是一部喜剧片,看完发现喜剧的核心原来是悲剧。
来豆瓣看到评分和评论,是大家对电影的要求太高了么?要在这里说出那么多这部电影的缺点,以前没有仔细研究过网络上的糟糕😰,最近慢慢发现,处在这么一个大漩涡里面,我实在是不知所措,像是迷了路找不到家的孩子,大家说这个好看评分高哇,就跟着看这个,大家说那个演技好看那个,于是又跟着看那个,可是看完这部电影,动情之处和震撼有很多,眼泪也欺骗不了内心的自己。
看一部电影,不能看弹幕,更不能看评论。
因为屏幕后面的吸血鬼正在死死地盯着屏幕里面的每一点瑕疵。
无论如何,在小宝向二哥伸出手的那一刻、小宝跳进泥浆里面和小宝为了二哥挡住那一棍击打定格的时候,心里的委屈以为为了孩子拼搏在外不顾一切和为了兄弟宁愿自己受伤兄弟不受伤的真实情感是我真真实实体会到了的。
小宝也是经历过种种才决定拿出自己的诚意来拍出这部电影的吧。
可是大家恶意这么多,电影究其根本作为时间的代名词,又为何与其相比?都是付出了诚意和感情精力的,难道在这人间受的苦难还不够多么?还是就是因为受尽这苦难也要让别人整天在语言文字的网络时代遭受无辜的谩骂与指责。
那这样的世界不是只会越来越扭曲么?以前是我迷失在了这世界,听不到自己的心声与感受,如今也要睁开眼睛好好看这五彩缤纷的世界,至少这里的心是热腾腾的。
小宝很棒了,也很用心加油😊
初次了解宋小宝是在《欢乐喜剧人》上的表演,不对,应该是在辽宁卫视和本山老师表演的小品《相亲》上,那句:“海燕你可长点心吧!
”到现在还能时常回忆起,之后的《相亲2》才是奠定了宋小宝出道的起始点,那时是深夜的《本山快乐营》...
近几年随着知名度的提高,本山老师的各个徒弟也都开始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程野,宋晓峰---《槑头槑脑》,文松,杨树林,都是属于宋小宝这一批次,赵四(刘小光)《山炮进城》等一系列网大电影频频产出,恰烂钱此起彼伏,但也没希望这些土生土长的人们能做出像“贾樟柯”一样的作品。
这张还很有氛围感 除了《乡村爱情》系列,我的记忆中还有一部剧是《樱桃》,这样的农村苦情戏如同《暖春》一样,抓住你心里柔软的一方面重复冲击,你的悲伤感觉都是出自一处,苦字足以包含,而且这帮人不是没有演技,但你也感觉不到演技,就像在《隐入尘烟》中一样,武仁林就是那个人,他不需要演,也就没什么演技的定义,演的好只是觉得真实,而又以电影这种艺术化的形式搬上银幕,才有演技好的一说,这就好比让这些人演偶像剧一般,怎么演都是喜剧,越正经演越搞笑。
既然肖央在《误杀》中有股韩国犯罪片的味道,我想看象牙山这些人去演国产犯罪片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试想一下宋小宝像《新世界》《教父》中大佬一样,抽着雪茄,西装革履从转椅上回身,把搞笑成分降到最低,对手戏都是像廖凡,王景春,余铠磊一样的戏骨拼演技,我想不仅是中国电影上的奇迹,也属于象牙山的奇迹...
去年徐峥把《囧妈》的版权以6个亿卖给了字节跳动,美其名曰请大家免费看一场电影,却不想动了电影院的奶酪,遭到了院线联盟的抵制。
但徐峥的这一步却为很多电影的发行趟出了新的路子,今年春节档院线竞争异常激烈,像刘德华主演的《人潮汹涌》因为预售成绩不理想,都拿不到排片率,于是乎很多小成本电影纷纷退避三舍,选择网络上映。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王宝强主演的《少林寺之得宝传奇》,赵文卓导演的《反击》和宋小宝导演的《发财日记》。
这几部电影的口碑都差强人意,但假以时日,网络上线的电影品质一定会水涨船高,这些电影作为试水之作,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上面提到的三部电影里,口碑最好的一部是宋小宝的《发财日记》。
这部电影在网上只卖12元,会员价只有6元,我带着极低的预期看完全片,竟然感觉不错。
这部电影就是典型的“小品电影”,单独拎出任何一个片段来都不错,但是缝合在一起,就割裂感明显,衔接不够自然。
看完本片,我感触很深,我的感触主要来自电影之外,有三个关键词想和大家分享。
第一个关键词是自卑。
宋小宝和贾玲都是现在最顶尖的喜剧小品演员,两人年龄只相差一岁,不约而同地走上了导演之路,两人的第一部作品都选择了笑中带泪的喜剧巧合的是《你好,李焕英》讲述的是母女情,《发财日记》讲述的是父子情。
为啥贾玲选择了院线厮杀,而宋小宝却避其锋芒,选择网络上线呢?
说穿了就是自卑心态。
看过《你好,李焕英》的朋友都知道,贾玲是父母都是工厂的职工,在普遍贫穷的80年代算是标准的中产阶级了,而且年轻时的贾玲还没那么胖,长得也很清秀,所以也造就了他的阳光心态。
而宋小宝出身在吉林省通化市的一个农村,初二就辍学去沈阳打工,瘦小黢黑的他从小自卑,在打工期间见惯了人情冷暖,19岁才有机会学习二人转表演。
后来虽然拜赵本山为师,事业起飞了,但骨子里的那种自卑一直残留着。
我看过几次宋小宝的直播,从日常的谈吐上还能感受到他的谦卑。
而在《发财日记》里,能看到宋小宝创作姿态摆的很低,很多剧情也不是凭空编造,而来源于他年轻时的真实经历,这种骨子里的自卑一旦通过作品展现出来,就特别动人。
第二个关键词是野心。
在我心中,宋小宝一直是个有野心的喜剧演员,别看他在台上挤眉弄眼作践自己,还拿自己的外貌开玩笑,但其实骨子里是有追求的。
印象最深的就是《欢乐喜剧人》,第一季里,沈腾凭借开心麻花的强文本支撑,一路过关斩将,收获了无数掌声。
相比而言,宋小宝的逗笑手段就显得不那么高级,还是传统二人转的那一套。
但是我记得很清楚,决赛的时候,宋小宝自废武功,演了一出默剧《人生》,全程没有一句台词,就是靠肢体表演征服观众,尽管最后输给了风头更劲的沈腾,但那一刻我看到了他的野心,不由对他肃然起敬。
现在像贾玲、宋小宝和常远这样的喜剧演员都转行当导演,许多人吐槽,导演的门槛也太低了吧。
在我看来,这句话说对了一半。
应该是:文艺片导演的门槛很高,商业片导演的门槛本来就很低。
我们熟悉的大神卡梅隆之前是卡车司机,后来转行成导演。
还有昆汀,之前是开音像店了,愣是看了几千部电影,出道成为鬼才导演。
所以商业片的导演门槛几乎为零,理论上说,只要你打开手机摄像头,你也可以成为导演。
商业片选导演,除了导演自身的电影功力,更看重的是导演的名气、票房号召力和营销手段。
英雄不问出处,在这个票房为王,口碑战胜流量的年代,只要你能拿出作品,你就是好的导演。
小品演员贾玲拍出了8.2分的《你好,李焕英》;主持人出身的大鹏拍出了8.0分的《吉祥如意》;赛车手韩寒拍出了7.1分的《后会无期》。
他们就是优秀的导演。
而像宋小宝这样心怀野心的艺人,导演之路就是他们必然会走上的道路,不论成功与否,我都送上自己的敬意。
第三个关键词是抱团。
《发财日记》看着是个小成本电影,可是里面明星不少。
马丽、沙溢、张一山、肖央、艾伦、王祖蓝、魏翔等一帮喜剧人抱团前来支援。
宋小宝的牌面有这么大吗?
当然不是,赵本山投资了这部影片,据报道还在剧组待过几天。
宋小宝在台上唱戏,赵本山在台后压阵。
本山大叔虽然巅峰不在,但余威犹存,这么多明星应该都是看他的面子来参演本片的。
党同伐异,抱团取暖,这是人类社会上演了无数次的戏码,在演艺圈也是屡见不鲜。
好的抱团,能发挥1+1>2的效果,就拿最近的《你好,李焕英》来说。
影片上映前,贾玲被嘲笑为没有代表作的喜剧人,陈赫因为私生活问题演艺事业遭遇重创,张小斐和许君聪参加《我就是演员》比赛,一个被队友穿了小鞋,一个被李诚儒怒怼。
可是这几个人抱团拍了一部电影,贾玲成了中国第一票房女导演,张小斐成了电影大女主角,还树大招风地招惹了不少苍蝇,许君聪也有机会继续展示自己的喜剧才华,陈赫也能从低谷中慢慢走出,重新获得大家认可了。
这样的抱团,我举双手双脚支持。
反过来,坏的抱团,则让观众吃了苍蝇。
远的说就是2012年印小天的“插刀教事件了”,当年印小天和边潇潇在片场起冲突,许多艺人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提前抱团站队,插刀印小天。
后来冲突视频曝光,印小天是无辜的,这帮人却纷纷失声,印小天的事业被毁,直到去年才凭借《烈火英雄》拿到了金鸡奖最佳男配,看到了曙光。
近的来看,要说到2016年《摆渡人》事件了。
这部王家卫监制的影片,豆瓣评分只有4.1,是一部无可争议的烂片。
王家卫在微博上转发了本片,并配文道:“我喜欢”。
然后半个娱乐圈的人出动了,包括杨洋、李易峰、杨颖、刘亦菲、范冰冰、黄晓明、梁朝伟、李晨、陈坤、冯绍峰等在内的几十位明星纷纷转发微博,配文“我也喜欢。
”只有王传君转发了微博,配了一句“我不喜欢。
”,他因为不站队,不报团,一下子成为众矢之的。
有人说王传君情商太低,但我倒觉得,他像《皇帝的新衣》里那个说真话的小孩儿。
我们再回到《发财日记》上,同样是明星抱团,这部电影里抱团的明星也都发挥了不错的水平。
比如宋小宝,本片中几乎没有展现喜剧的一面,饰演的完全是个小人物,那场和儿子吵架的戏,他眼含热泪,真的戳中我的心了。
比如马丽,饰演的角色和《夏洛特烦恼》里类似,但更增加了几分魅力。
比如沙溢,饰演了一个让人讨厌不起来的二大爷,最后一场1V8的打斗戏,让人热血沸腾。
还有张一山,电视剧《鹿鼎记》里他的演技短板暴露无遗,但是本片中他表演的可圈可点,特别是看父亲的日记一秒落泪的场面,很触动人心。
以上三点,就是《发财日记》给我的思考。
希望像《发财日记》这样的网络电影越来越多,能逐步和院线电影形成分庭抗礼之势,这样观众足不出户也能在家欣赏大片了。
这部电影确实有点出乎意料。
确实,这部电影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比如剧情的不合理,比如节奏把控不好。
但这依旧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电影,如果放在网大的范围内,甚至可以称之为优秀。
整部电影,作为导演的宋小宝主要就是做了两件事:第一件就是诚意,他确实是用拍电影的态度和努力去拍这部电影。
电影选的演员,除了张一山略微容易出戏外,马丽和沙溢的气质都非常符合这部电影的特点,更不用说那些出彩的配角了。
马丽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演员,特别是从《夏洛特烦恼》开始她在大荧幕上打造的刀子嘴豆腐心的女性角色特别能打动观众,用一种表面看似搞笑但实质上透露出的温柔和贤惠,让人物非常的饱满。
至于沙溢,他从来就是一个好演员,只不过现在的环境能适合他的角色不一会太多,但这部电影中,二哥无论是贪小便宜耍小聪明的劲头,还是在危难时的担当,沙溢演绎的都非常完美,好像我们的身边确实就会有这样的一个大哥。
至于第二件事,就是宋小宝真的非常善于“藏拙”。
本山一系出来的,无论是作品还是演员,通常会有一个通病,就是容易满足于自己擅长的环境,而一旦跳脱出不熟悉的领域,还是想用原来的方式去执行。
这其实也是导致无论是综艺节目还是电影,这一团队很难有好作品的原因。
假如在东北的农村,他们这一套非常的吃香,但同样的内容搬到了综艺节目,就会显得非常尴尬。
宋小宝无疑是知道这一点的,在此前的宋小宝,最为成果的角色无外乎两类,一类就是小品舞台上那个其实很年轻却显老的小黑孩,这个宋小宝带着小聪明和大智慧,会有“瞧你那损出”和挤眉弄眼逗笑大家;另外一个是装扮为老头,特别是以苦情老人的角色尤为出彩,比如之前的电视剧《爹妈满院》最为典型。
这个宋小宝,并不是一个搞笑的角色,而是在心中有着无数的委屈求全和无奈。
这部电影里,在前面的部分,在东北农村的环境下,出现的是第一个宋小宝,而伴随着剧情的推进,特别是父亲角色的转换,则是第二个宋小宝。
并非说宋小宝作为导演不愿意尝试,而是他知道这两个角色对于自己最擅长,他选择了是抛开自己不熟悉的内容,而是用熟悉的节奏去将一个人物尽量做到饱满。
当然,对于电影本身,还是要是有着很多有待提高的地方。
但如果以一个新兴导演的水平来衡量宋小宝,他做的并不差,甚至要比很多从演员转为导演的作品还要好。
最后想说的一点,是在一部以90年代为背景的电影里,看到了自己熟悉的惠州。
不得不感慨,确实惠州比起深圳,真的就停留在了90年代。
人在深圳,刚看完发财日记。
挺好一部片子评分居然这么低哦。
没经历过底层人生活的理解不了吧,尤其是九十年代的深圳。
透过电影能看到宋小宝成名前生存的状态。
小人物的挣扎起伏描述的都很好啊,居然只是一部网络电影,应该被更多人看见的。
(看之前没报啥希望,就像有些人评论的那样“什么人都能导电影”。
但是看了电影会发现,用了心的电影,它就是值得。
)
用了豆瓣很久了,大概四五年了吧,一直都是看别人的评论,但自己从没注册过,这是第一次,不为别的。
和此电影关系不大,是真的观后有感。
我早已跨过不惑之年,现在是单独抚养儿子,前妻早已离开这个家庭,寻找她所谓的幸福去了。
电影中讲述的是捡来的孩子被抚养长大,嗯,捡来的。
我来说说我这亲生的。
……对不起,我不想说了。
我告诉大家,我不是标榜自己,真的,父爱如山,父爱艰辛,怕孩子缺失母爱,还要经常尽量模仿他的妈妈的口吻和习惯。
也许是我泪点低,一个男人,嗯,看哭了。
对不起,很是杂乱。
不好意思,观影《发财日记》,酒后留,2022年1月24日。
一人。
跟主流偶像颜神比起来,剧中的小黑确实让颜控难以接受。
就像歌里唱的“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小黑的颜值不代表他的高度。
这是一个来普渡众生的角色,天桥下捡到的儿子,房东那找到的媳妇,这些确实像天意,又有点玩笑的意味。
可是我们不能忽略掉他身上的宝贵品质“真诚,善良,勤劳,勇敢”,那些礼物都是他应得的。
为了一个捡来的孩子坐月子,不舍得给别人。
路上碰到昏倒的老人主动呼喊求救。
看到被欺负的女邻居英勇出手。
后边的救火有些玄乎,暂且不说。
这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生活在你我身边的普通人,细节感动中国。
为了挣钱养家疏于对孩子的照顾,这是每个家庭都会遇到的问题,这问题可大可小,剧中的儿子天意,似乎是走上了一条歪路,叛逆,离家出走。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有些替小黑惋惜,拼了命想保护的孩子却翻脸就走。
如果天意已经误入歧途,看到日记也无感,真的难以想象小黑会怎样在孤独中老去,死去,也许他会失落,可是他应该不会后悔吧。
没有血缘关系都能做的如此,真实的人物我确实没有见到听到过,可是我相信他们的存在,这也是世界之光。
很平淡,但却很温暖,很真诚,很棒。
马丽的角色一出场,正在大街上摆地摊卖内衣内裤。
与宋小宝不打不相识,成了邻居。
后来,马丽有了自己的服装店,刚刚从工地领了工资的宋小宝在店前路过,被马丽叫进来寒暄。
宋小宝知道自己的一身臭汗,熏走了原本店里的顾客。
马丽却执意拉着他不让走,让他坐到椅子上。
看到这我才意识到,好像很久没有在国产影视作品里见到这么真实的打工人。
蹲马路边举牌抢活儿、在地盘上铲沙子、吊在大厦外擦玻璃、下泥浆当"水鬼"。
片子里,只有小学学历的宋小宝就这样拿自己的命为捡来的儿子挣学费。
一开始,宋小宝死缠烂打跟着满嘴跑火车的二哥来深圳,只想发财。
火车上有小偷,二哥装睡、他发声;捡到孩子,二哥要送人、他扛起责任;见老头晕倒,二哥不愿理、他去救。
人善天不欺、好人有好报。
所以二哥瞎折腾一顿最后什么也没落着,宋小宝最后却真的发了财。
当然这个财不仅是钱。
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收获了一个真正的家。
这份亲情甚至不需要用血缘来维系。
这是男主角最终获得的最大财富。
人物都是小人物,电影的主题却很大,亲情爱情兄弟情,枪战爆炸动作也一样不落。
整体是好看的,有种八九十年代老港产片的气息。
剧情其实挺浮夸,也不算有什么新意,但处处又透出来真诚。
今年小品演员转行做导演的标杆,比起李焕英,反倒觉得更应该是这部。
我觉得挺好笑的一部电影 但评分有点低我觉得像是宋小宝的传记 讲述农村小黑去深圳打拼的故事北上广深是多少人的梦想 以为去了那边可以发财 但一路非常坎坷从捡到孩子到被孩子误会 二哥遇到他就倒霉看着电影里的宋小宝不知道为什么 想到了我的朋友JOHN他也是这样的 皮肤黑黑 个子不好 颜值也欠佳 但是人非常好他对朋友非常好 虽然会嫌麻烦但是一边嫌弃一边帮忙生活给他带来很多不如意 但是他还是挺乐观的感激在异国的日子里 他对我的帮助电影最后有点草率 以至于我有点不记得结局了
不适合上院线,线上也不错,很认真,渐入佳境,苦中带笑,我喜欢这个故事。沙溢自然非常优秀,希望下一次在电影院看到他,张一山并不违和,和小时候的天意有一股一脉相承的倔气,看得我非常心酸。缺点当然也有,而且十分明显,后面煽情过多,好的电影应该知道收一点,不过看优点吧
宋小宝是认真的。他对这个故事倾注的厚重感情,和所选择的并非烂俗恶搞的幽默方式,是值得鼓励的。但毕竟是跨界执导,最终的呈现还是平庸,走网络上线模式还是合适的。
宋小宝导演处女座,虽然青涩到情真意切。四星鼓励祝好
比较诚恳的作品
我的天啊,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其实不拍也可以的
强行煽情最为致敬,排的也很流水线,配乐乱七八糟
没剧情没演技全是老套张一山还不错
挺意外,没有刻意搞什么年代情怀,也没有恶俗的笑点。和沙溢的难兄难弟也是很经典的设置,最可贵的是宋小宝给电影里真实的底层人扮相很写实,甚至电影叫发财日记也没有灌输什么奋斗论、暴富啥的酸臭鸡汤。这可能是春节档最接地气以及受众最接近大众群体的合家欢电影了。
宋小宝自编自导自演,这个水平可想而知。他想努力拍好一部电影,但电影跟小品确实不一样,不走院线也是对的。其实主要讲的是宋小宝捡的孩子跟自己之间的父子亲情,基本上和标题的“发财日记”没有什么关系。电影太长,节奏太慢。还有价值观已经顶到头了,就是贱命一条,有什么事儿都能牺牲贱命。沙溢演的二哥最后通过在电视上当骗子卖生发水赚了钱,马丽也嫁了他,但是他啥都没有还是贱命一条。不是因为主角光环,那就啥都没有。
虽然分数不高,但是不能算烂片,很久没拍过的难兄难弟式大城市打拼电影,加上扶养孤儿的亲情戏,有搞笑,有辛酸,有温情,完成度还是比较高的。
2022.2.5中午,必须五星,小宝与沙溢两人搭档特幽默,全片从《发财日记》的第一天开始回忆,两人闯荡深圳时的心酸苦楚,实在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电影。至于那些给评分低的只能说没有这种经历,和妈一起看的,这片让她惊叹👏🏻
难看
第一次见到宋小宝导演的电影,感觉还不错,最少把故事说明白了!笑点也有一些!给个4星奖励一下吧!
故事稀松平常,笑点几乎没有。宝哥还是别当导演了,好好去演喜剧吧
虽然是一个格调不高的电影,但是拍得意外的真诚,宋小宝相比小沈阳有一个更低的创作姿态,整部电影甚至都不是一个喜剧,而是一段小人物在大城市的打拼史,借用了香港电影经典的“难兄难弟”模式和欧美电影经典的“意外之子”的情节设置。在这个电影市场,确实没有啥主流的商业电影愿意以外来务工的人员作为主角,讲述他们的喜怒哀乐,有些时候我们看不起网大,但是其实网大可能反而展现多一点我们生活中被忽略的角落。宋小宝作为导演来说确实挺稚嫩,但是作为演员来说,片中有这么几段的表演确实很打动人,片子要是精简一点,去掉一些奇奇怪怪又不好笑的笑点,反而会是一部口碑很稳的作品。
多打一星鼓励下
小品级别的网大,比想象中的要好。应该是第一次做导演的缘故,时间和节奏的把控上都有点问题。要是只抓重点(打工),再把时长控制控制,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这愿意出演的各个都是真朋友,其实一直到捡到婴儿节奏都还行,后面全线崩坏,竟然还有人说这是很完整的电影?还什么电影语言都出来了?后半段完全就是宋小宝想起一出是一出好吧,到最后连转场都省了,直接啪就进下一趴了。唯一给两星的理由是没上院线圈钱,至少还给自己留下最后一点脸面。难能可贵的是这群演员竟然还演的有模有样的,信念感够强。
没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