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爱我吗?
那还用说?
真的,那我是你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吗?
你说呢?
我不知道所以才问你呢。
嗯,嗯,我是你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吗?
当然是啊。
不然的话,我怎么会和你好啊。
那我也是。
是什么?
是—— 说出来。
是我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
真的?
那,咱们结婚吧。
电影的开头,便是这段对白,两个阴影。
十几分钟之后,还是这段对白,依旧两个阴影。
只是,男主角有着不同的侧面。
莫名其妙的被这段话感动。
原来女人要的不是男人,而是爱情。
被一个男人深深爱着的,爱情。
这个男人,可以是王学兵,也可以是佟大为。
现在才明白,那年的我,不是爱上他,而是爱上爱情!
漆黑的夜晚,镜头只有王学兵急促而沉重的步伐跑上跳台。
我知道,他会死!
果然,他跳下的,是干涸的游泳池。
那意味深长的一滩鲜血,同时,印证了佟大为闪烁的眼神。
你爱我吗?
也许每个女人都曾问过同样的问题。
而男人们究竟认真回答过吗?
也许敷衍,也许厌烦,也许不在乎。
究竟有多少女人一生都在寻找那个虚无的答案啊?
妈妈常对我抱怨,说爸爸在家什么事都不做,也没有从前那么关心她。
她说,其实并不是真想让他做什么家务,只是想听他说一句:“放那儿吧,呆会儿我来!
”多么简单的满足啊,爸爸却始终不明白。
徐静蕾不厌其烦的问着“你爱我吗?
”本想撒撒娇,换来的却是伤害。
直到,刀架在脖子上,才听到了那三个无力的字,而那一刻,又有谁会相信那是真话!
是和妈妈一起看这部片的,从头到尾我都流着泪,妈妈没跟我说一句话,我知道,她也在哭。
争吵,无休止的争吵,直到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为一句话,为一个动作,甚至为一个眼神。
看起来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而生活中又有谁敢说没遇到过!
着实为片中那个倔强的小女人心疼。
她像一把刀子,锋利,却又单薄得要命。
吵闹、撒泼、哭泣、出走、委屈、愤怒……爱吃醋、爱找茬儿、爱撒娇、蛮横无理又极度缺乏安全感,时时刻刻感到威胁和恐惧的存在……在她身上,我渐渐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在又一次的争吵后,佟大为说,你在外面不是挺能忍的嘛,在单位上人缘儿那么好,怎么在我这儿就不能忍了呢?
说这句话的男人真的是大笨蛋!
不能在你面前忍,那还不是因为爱你吗?
那还不是你也爱她吗?
那还不是相爱的人之间的特权吗?
张小娴写过——任何人做同一件事,都不会使我受伤,假如是你做,我会受伤的。
所有人都可以对我不好,但你对我不好,我才会失望。
我肯被任何人欺负,但不肯被你欺负。
别人可以冷落我,但你可以吗?
我以为是不用说得一清二楚的。
原来你从未理解,是我一相情愿。
很高兴影片的最后他们还是在一起了,只是她已经神志不清了吧。
你爱我吗?
我想她会一直问下去。
他应该会知道怎么回答了吧!
本文摘自我的BLOG:http://blog.sina.com.cn/u/4ae8d14d010007jk
徐静蕾演的女主,我相信只有亲身体验过,全身心投入过爱情的女人,完全没有安全感的女人,极度渴望爱的女人,才会懂。
仿佛只有通过去伤害对方,通过吵架,通过极端的方式,才能从种种表象下证明对方也如自己一般爱着。
仿佛如此得到的,才是最真的爱。
但通过这样方式证明的爱,只能维持短短时间。
一段日子过后,不安全感会再度袭来。
自己就会变的像一只嗜血的野兽,再次扑向对方,索求证明,制造伤害,只有这样,像过山车一样,才能证明爱情存在着。
佟大为演的男主,代表了大部分在爱情里面的男人。
在得到女人之后,面对无理取闹逐渐失去耐心,试图通过理智的分析与探讨,唤醒女人的“正常”,告诉她这么做很可笑很无聊很不可理喻。
他或许在女人哭泣的某个晚上,心理也曾有一些困惑,但自私的那一面不允许让他深入探究。
这不是一个男人能懂的事情,女人心海底针,都是小家子气,没有必要去试图破解,因为本来就无解,要是有解,自己还是顶天立地的男人吗。
他因此更加笃定,女人天生就是这样,不如在心里给对方设一个耐心的限度,如果对方超出了,自己就会以“忍受够了”、“我也给过你机会了”之类话语,潇洒离开,结束一切。
总之,不为难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最近总是痴迷于各种有关七年之痒 婚姻的电影。。。
看完六年之痒 你最美的时候遇到谁 听了王菲的我爱你 引起我想看这部电影的念头转而一看 王朔的书。。
过把瘾就死。。。
依稀记得小学看过他的那个空中小姐现实的让我有些受不了 毕竟那个时候还是在做着王子与公主的故事又怎么能接收王子变成长了小肚子的中年男人了呢有些跑题。。
问起姐夫姐姐这部电影他说好看 现实 当初就这么跟姐姐吵架的她说不好看我却觉得现实 似乎适合我这个年龄看的。。。
憧憬着进入围城 却又在探头探脑 心里有些好奇 又有些恐慌。。。
小桔应该 有大部分女生的影子吧我总是喜欢问小白你爱我吗?
他稍微不理我也就开始嚷嚷 你都不爱我了。。。
爱情在女生眼里应该一直浪漫吧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害怕太早沾染了那些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味道害怕一不小就没了那个浪漫的味道 而是只有油烟 黄脸婆害怕七年之痒会被我遇到。。。
所以想 晚一些 晚一些 再晚一些吧但是看看其实人家日子也不那么过的吗?
爱情也不过那么一回儿事儿。。。
过到底也是两个人靠着 依着 变成习惯有个人可以关心 有个人可以被关心?
我爱你 不过也就三个字说多了腻说少了慌。。。
不过如此。。。
爱是要通过行动表现的 不是通过整天的海誓山盟如果自己都不确定是爱还是不爱不如不要纠缠。。。
给对方个自由才好。。。
“你爱我吗?”她不厌其烦的问着,向身边与她温情相视的每个男人。
每一次的询问,只是为了要一些些让自己安心的证明。
年幼时父亲的弑母让她丧失了对于爱的信任。
于是,她需要不断去求证,自己是否被爱?
是那样一个极度害怕失去与缺乏安全感的女子。
找茬儿、猜忌、闹腾、挑衅、耍性子…… 负气离家、哭泣、用打火机点燃被单、骑车在深夜的马路上穿梭、神情恍惚…… 婚姻生活里两个人筋疲力尽的艰难对峙、无休止的争吵、不加思索时脱口而出的言语刺伤,再多的感情也终会一点一点消失殆尽。
为什么两个相爱的人就一定要以彼此伤害的方式去表达爱呢?
为什么女人一定要固执地得到言语上的承诺而男人则习惯放在心里而执意以行动示意?
…… 离婚后冬天的那场戏让人觉得温暖,他们互相对坐着,穿着厚厚的羽绒衣,第一次心平气和地彼此检讨着自己,相拥时她脆弱流泪的样子让人心生疼痛…… 爱情制造了伤痛,伤痛铭刻了记忆,而记忆又见证了爱情。
有时候,两个人的关系就像是一场拔河赛,一方先松开了手,另一方就必然会猝然跌倒,谁伤了身谁伤了心,只有自己知道。
每一段爱情其实都是有尽头的,无论我们是否愿意去提前面对,生命到最后都是抵达同一个虚无,而在这一段漫长的旅途当中,惟一的甜就是我们生命里那为数不多的爱吧,那些乏善可陈的温暖,乃是我们活着最重要的理由……
王学兵出场5分钟就跳水身亡了(确切的说是跳池)。
这个离奇的死法让我觉得:这应该是部我爱看的电影。
——你爱我吗?
——那还用说?
——真的,那我是你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吗?
——你说呢?
——我不知道所以才问你呢。
——嗯,嗯,我是你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吗?
——当然是啊。
不然的话,我怎么会和你好啊。
——那我也是。
——是什么?
说出来。
——是我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
——真的?
咱们结婚吧。
女人一旦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就决定结婚。
杜小桔是个挺可爱的小女人,我就说她可爱。
什么叫选我所爱爱我所选,就她那样儿!
甭管平时怎么会闹,怎么耍小贱性子,老公给个甜枣儿就缺了心眼儿一样的掏心掏肺敬着爱着。
人杜小桔为什么半夜闹腾,诚心找茬儿?
因为缺爱!
为的不就是老公能疼疼抱抱耐耐撒撒娇么王毅这个臭男人怎么就偏不给人机会,死气白咧硬把人家推开?
因为已经不爱了。
所以嘛,结婚可不能草率,起码得摸清对方好哪口儿,爱出什么牌,想清楚了投不投脾气,同不同路儿。
郭德纲说了,男人忽悠女人那叫调戏,女人忽悠男人那叫勾引,男女互相忽悠那叫——爱情!
一旦结了婚,爱就是两个人的事儿。
自私的人最好别结婚。
故事挺好,讲的是咱们普通小人物,有聚有散。
杜小桔和王毅领了小绿本的那天,对饮,促膝长谈。
王毅说:“我能做你最好的朋友吗?
”杜小桔说:“不能!
”坚决,现实,不错,爱情嘛,分手即陌路。
在豆瓣网上看见一网友评论,觉得不错:大家都说感情是两个人的,互相相爱才能在一起。
可是分手呢? 是不是也应该是两个人都不爱了才分手? 应该没有那么巧的事情。
总是一个人先撤了。
另一个人就伤了。
就像谁说的:爱情象拔河,一方松手了,另一方就摔倒了。
你爱我吗?
那还用说?
真的,那我是你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吗?
你说呢?
我不知道所以才问你呢。
嗯,嗯,我是你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吗?
当然是啊。
不然的话,我怎么会和你好啊。
那我也是。
是什么?
是—— 说出来。
是我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
真的?
那, 咱们结婚吧。
这是电影开始就出现的一段对白。
此后又出现一次。
女主角对着不同的对象问了同样的话。
从看完电影到现在还有些说不出的感觉,我觉得电影好,认为很真实,很多道理很多似曾相识但是却有很多很多都不明白,无法释怀。
好像是难过。
电影总是在不断的吵架,各种形式的折磨:吃醋、找茬、争吵、反目、出走、癫狂。
女主角说再吵下去她都要疯了。
一直观看的我,也要疯了。
这就是婚姻?
很压抑。
如果告诉我童话里王子和公主突破一切障碍相爱在一起后,就是这样的生活,那我现在不再向往,是觉得害怕。
长大了,要面对很多。
书本上没讲怎么谈恋爱怎么样维持婚姻,而这一切都需要靠自己去探究。
男女主角也是在分手的时候才知道反思自己怎么错了。
如果想得到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就要经历很多的失败,在爱情中失败在婚姻中失败?
no,这是谁也不想要的。
害怕。
虽然我现在很压抑,甚至恐惧,但我还是庆幸我看了这部电影。
徐静蕾总是在流眼泪,很疼,为对方流泪,这是很伤人的事。
她自己也在抱怨:你让我哭过多少回了,我一辈子为谁流过这么多泪了?
为一个说爱她又让她爱的人。
电影里的场景有的看起来很像爸爸妈妈,很像身边的情侣,很像自己。
我爱你,女主角希望天天听到 女主角不断地吵闹、撒泼、哭泣、出走、委屈、愤怒……爱吃醋、爱找茬儿、爱撒娇、蛮横无理又极度缺乏安全感,时时刻刻感到威胁和恐惧的存在…… 男主角的冷漠、不理解和无奈。
一个很孤独一个很累。
两个人都很痛苦,直到最后精疲力尽伤痕累累。
但是他是爱她的。
最后分手时,想起过去的种种,他的眼泪,他的愧疚,他说我总觉得心里愧疚你,对不起你。
很想哭。
女主角不断的一遍一遍的追问,你爱我吗?
直到最后疯狂的甚至病态的把刀子架在男主角的脖子上--你爱我吗?
说你爱我!
我爱你!
男主角被逼无奈的一句。
这是她要的,她真的得到了吗?
这一刻的这句话毫无真实可言,令人心寒。
她并不是想要这句话,却因为得不到需要的,疯狂的逼他说出口。
为她感到难过。
作为同性感到心疼。
为什么女主角总是这么没有安全感?
为什么所有爱情里的女主角总是这么没有安全感?
有人说,之所以设计女主角和不同的男人把开始的对白进行了两次,是在说明女主角不是想要谁,而是想要一份爱,不论对方是甲还是乙。
这是导演张元的独特设计。
这个设计曾让我疑惑,这个解释,让我觉得精辟,豁然开朗。
是啊,谁都想要一份爱,爱自己,温暖自己。
女主角的需要,男主角所给的不安全感,让疯狂的争吵一直持续。
女主角说我老觉得你变了,刚开始那会儿,你对我可好了,但后来就变了。
有人说说过这句话的人都能体会到其中的痛苦。
男主角喊道放了我吧,我有什么好的。
有人说说过这句话都能体会到其中的无奈。
家里里里外外洗衣做饭都是我做你操什么心了。
女主角的台词让我想到了妈妈。
因为爱他所以爱这个家因为想要被爱所以默默承担琐碎的一切。
有爱的时候所作的一切家务都是幸福,伤心地时候,这一切都成了抱怨的伤痛。
两个人开始算小帐,开始分你的我的。
多伤人。
为什么你在单位人缘好,在别人那里能忍的在我这里就忍不了,就一定要和我吵呢!
男主角抱怨。
有人拿了张小娴的话来解释这一切,更让我觉得精辟,好像就是我不懂又懂得那种感觉,全都点出来了。
张小娴写过—— 任何人做同一件事,都不会使我受伤,假如是你做,我会受伤的。
所有人都可以对我不好,但你对我不好,我才会失望。
我肯被任何人欺负,但不肯被你欺负。
别人可以冷落我,但你可以吗?
我以为是不用说得一清二楚的。
原来你从未理解,是我一相情愿。
看完电影,带着满脑子的不解和迫切的想解答看了一些评论,就理解到这一步。
对于婚姻。
我现在觉得,还没有准备好。
呼,真的松了一口气。
真的感谢这部电影。
希望亲们去看,看过的人一起分享所得。
心理学上说,人们大多数只对有安全度的人发脾气。
因为在那个安全度之内。
你潜意识知道对方不会离开你。
胡闹有时候是一种依赖。
男人通常不喜欢吵架,也不主动吵架,但他们擅长令女人忍无可忍找他们吵架。
其实爱情本身就是一种伤害。
你伤害我,我伤害你,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好像不闹出点声音的爱情就够伟大,不够悲壮,不够轰轰烈烈。
吵架打架上吊吃药割自己砍别人什么的,十八般武艺真是样样俱全。
最后呢,爱情还在,可人呢?
大多死在了折腾的路上。
闹不动了,或者懒得闹了。
这样的爱情也没有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为什么相爱的两个人非要折腾。
我也不知道折腾到最后两个人究竟能得到什么。
大概这种折腾已经成了仪式,成了爱情流程的重要里程碑。
别人折腾我也折腾,或者我不知道为什么折腾只是觉得大概需要折腾。
有折腾着就结婚了的,有折腾散的,有折腾的成了仇人的。
反正折腾着折腾着,谁也不知道最初是为什么要折腾了。
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折腾本身。
分手的时候两个人都依依不舍,却有不约而同等如释重负。
我问他们,什么感觉?
回答,打倒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
分手以后,他们也一直记挂着对方,再谈恋爱,总会拿新人去何旧人比,比来比去,觉得新人不如旧人。
只好放弃。
而且那几年的折腾,估计他们伤了元气,对谈恋爱这件事情彻底失去了希望。
觉得付出大于收获,觉得谈恋爱就像蜕变,觉得自己终究可能脱不了这层皮。
几天前收到男孩的电话,说他要结婚了,和那个女孩。
我问他,你不怕再像以前一样折腾吗?
她说,不怕,孙子才怕,我爱她,离不开她,让她折腾我总强过让思念折腾我,让生活折腾我。
明白其实。
那折腾不是找事儿。
或许是恋爱的某种状态和无可奈何。
两个人都不确定于是开始彼此折磨。
看对方头破血流的模样然后知道噢原来是真的爱着呢于是赶紧打一巴掌揉三揉地道歉认错赔不是。。
然后享受短暂的和平你来我往和风细雨。。
然后再由谁来挑起新的争端。。
然后开始新一轮的折腾。。
总有曲解。
总有误会。
总有解释不清。
于是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虽然大多数折腾的最后结果是我宣称对本次事件负责,那是因为常常我们在对方的火药点的前一瞬间总能找到瓦解敌人坚固堡垒的那一句话。
真的。
我合计了好多次了。
发动折腾的那个在对方快疯了火了的时候总会说句什么,就四两拨千斤大团圆结局了。
那什么玩意儿想必源自想象力,人们总是以为自己看见的美好只是冰山一角。
到最后发现,哪有他妈的冰山啊?
连那一角都是自己一厢情愿的遐想。
以前人们反应迟钝,发现这一点已经时为时太晚,证都领了,效率高的孩子都有了,得!
将就将就,和谁过不是一辈子。
现在,人们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当那什么玩意儿刚给了一点脸色看人们就不答应了,一蹦多高,同林鸟化作分飞燕。
人们总说最好的结局莫过于好聚好散。
但是我这儿却有更加积极地解决办法,激情没有了,使之化为柔情。
爱情没有了,使之化为亲情。
想法总是乌托邦的,但是,不经意抬头看,满目怆然,不免灰心丧气。
蜚短流长,光怪陆离。
没有爱,只有唉声叹气。
与其说我爱你,还不如现实点儿,我,唉!
你
2003年,张元导演还在嚼着王爷爷朔的遗产,搅拌出一部《我不爱你》2006年,张元导演还在啃着王爷爷朔的遗产,捣鼓出一部《看上去不美》。
半老徐静蕾,造作糟蹋了《过把瘾》中的杜梅,根本不对小说原著的味道,没必要拍电影,有连续剧的珠玉在前。
只不过导演有改编的自由和权利,所以对不对小说味道也是萝卜青菜。
但是看了不爽就歪了脖子朝地上啜两口,也是lz和各位的自由和权利。
正如吃了饭还是会饿,可是这顿饭并不是白吃;吃了第三个烧饼才会感觉饱,可是前两个也不是白吃。
《我爱你》权且当作勇于尝试的张导演又一次test。
恰好cetv(中国教育电视台,非华娱电视)重播,4月15日播出最后两集:【22:00 国视剧场 8集电视剧:过把隐7 22:57 国视剧场 8集电视剧:过把隐8】。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今晚收看。
可能时过境迁,2003的电影拍不出80年代末90年初的感觉了,当时人物的发型、言行举止跟小说才是一对,王志文、江珊、刘蓓、史可哪个不是角,都靠谱而不会离谱。
刘欢荡气回肠高歌的主题曲《糊涂的爱》,方言(王志文)、杜梅(江珊)犀利的嘴皮子,王志文开的标致505旅行车,他和江珊写在教室改装成的家中满黑板五颜六色的粉笔字“爱”。。
反观电影,人物都使出吃奶的劲头去耍贫来劲,但是佟大为没有刀子嘴表情木讷,徐半老静蕾在糟蹋杜梅的同时也被糟蹋了,突兀的吃干醋满地打滚式的哭闹发脾气,使人疑心编剧们是否安排这位提前20年过更年期,她哭了笑了哭怎么让人起鸡皮疙瘩怎么来,还是去做导演这一比较有前途的行当吧,幸好这娇是撒在2003年,不然如今还不一边看着徐博客一边反胃。
周末深夜,偶然在电影频道看了这张元同学的《我爱你》。
有兴趣看的原因是他拍的《看起来很美》还不错。
看的过程太有感怀了,徐静蕾同学和佟大为同学两个人一吵架,简直就是个人史的历史回放。
可惜了,没在一年前,或是两年前看,那个时候看简直就是纪实片。
时过境迁,成历史片了。
不过,对徐静蕾同学颇有好感原来还是基于同一类型。
她演得很到位。
OVER。
没看电影之前已经知道了剧情,因为它改编自王朔那篇著名的小说《过把瘾就死》;也在电视上看见过徐静蕾和那个男主角硬着脖子瞪着眼吵架的镜头,但一直没有什么想法。
直到那天不知从哪个电视节目里又看见这片子的片段,徐静蕾说:“你以为我愿意这么三天两头的吵架啊”,突然想看一看。
这样的一篇著名小说,又曾经成功改编成流行的电视剧,我想开拍前导演在心里肯定已经有了清晰的思路,不至于边想边拍,像《卡萨布兰卡》一样,英格丽•褒曼在谈起《卡》时说:拍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总是拿不准该用什么样的眼光看两位男演员,因为我并不知道结局,不知道他们中的谁最后得到了女主角的心。
但是全片并不成功,关键不在思路,而在对这个思路的表达。
我想。
我觉得全片最大的失败在于对男主角的塑造上,从头到尾我看不出王毅对杜桔有一点点爱,也搞不清他们为什么会结婚。
片子的主要内容是吵架,我们都知道,但这种争吵应该是建立在两个人深爱对方的基础上的,但两人处理不好心理上的距离,处理不好“爱自己”和“爱对方”之间的关系,像每一对恋人一样。
但电影里,争吵是有,但是爱是单方面的,看得出杜桔是爱王毅的,即使是带有独占欲,带有撒娇,要求被宠爱的成分,但是还是有爱的。
但是在男主角身上,我一点都看不出来他哪里爱这个女人,从刚结婚开始就没有,看着每次吵架时他眼里真真切切表现出来的厌恶,我真觉得可怕。
两人刚结婚不久逛商场,杜桔在化妆品促销员的推荐下化了个妆,之后男主角硬邦邦的说出的话:“也不看看自己什么底版,化的跟个鸡似的。
”这不就是找吵架嘛,别说相爱,他连基本的相处之道都不懂。
每次看他们吵架,我都很害怕男主角开口,一开口必定很伤人。
两个人的状态太不一样了,一个人有爱,一个人没有,那受伤的肯定是爱着的那个人啊。
男主角对她说:你在你们单位那么能忍,怎么对我就不行呢。
哦,他不明白啊,男人是不明白的。
从我对徐静蕾演技的要求上来说,这部片子她演的不错,我对一个镜头印象很深,就是她做恶梦醒来,喘着气,抱着头喃喃的讲述,之后忽然幽幽的问:“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爱我的?
” 于情于理,这时做丈夫的人都该抱抱她,或者哪怕是安慰一下,可这个男人,就是坐在那里,保持一定的距离,面无表情的看着她。
说到这里我忽然觉得也许这不是导演的败笔,也许导演的本意就是塑造一个并不爱女主角的男主角,他只爱自己;而杜桔的爱也就成了她一个人的事。
让我想起在《红玫瑰白玫瑰》里,当娇蕊告诉振保她给丈夫写了信:“我要他给我自由”时,振保摁了电梯就走,直到娇蕊跌跌撞撞的追上来,他才愤恨的说:你怎么能这样。
我当时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无微不至的男人的自私啊。
振保的自私是明明白白的写在脸上的,而王毅的自私连他自己也不大清楚。
这部电影不算太好看,但是它仍然给我置身感,像《一声叹息》,像很多国产的,反映现在的城市生活的电影一样,这一点是无论多么经典的国外片子也不能代替的。
从这一点上,我觉得中国的电影还是有希望的。
前面还好,最后实在做作
个人觉得比电视剧版的《过把瘾》差远了
床单上扑满花瓣拥抱让它成长/太拥挤就开到了别的土壤——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他怎么就一线了……
他爱我吗?他是不是更爱别人?他比我爱他爱得更多吗?
不过如此
谁爱谁爱谁爱谁
现在的女人已经不这样了 不会这么神经质 没男的活不了
相爱非要折腾么 不折腾就不能体现出两人之间的感情么 一定得每天吵吵架打打架才成么 非得相互伤害成这个样子才能好好体会到真爱么
某些人就是喜欢不起来
人物性格是硬伤
情侣必看片。婚恋心理学课上老师给我们看的片子,很有感触。
《过把瘾就死》原著的第一句是这样写的:杜梅就像一件兵器,一柄关羽老爷手中的那种极为华丽锋利无比的大刀。所以她的爱情里永远带着伤害,她要劈,她要砍,她要剁,她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她要听心里话,她要一再确认对方是真的,因为她觉得什么都是假的。男女之间最可怕的一件事,莫过于爱而不信。所以我希望你把我剩下的方便面汤都喝了,我希望你能接受我一遍又一遍问你爱不爱我,我希望你去做一件旁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只有这样我才能确信你是爱我的。可是王毅对爱的理解是一锤子买卖,爱就应该是过把瘾就死,只要两个人过够了爱情的瘾,爱就已经死了,就应该尘归尘土归土,谁也别提了。就像王菲歌在片尾曲里唱的那样:散散落,那些抓也抓不住的才是真的。痴男怨女们不断追问对方的时候,热烈的爱就变成了苍白的浮冰,渐渐融化,渐渐消失,无影无踪。
1.再看一遍,我似乎看到某人的故事,爱到死是一种一无所有,一无所有才会让你爱到死。2.如果还有彼此伤害的力气,何不好好的爱。
看后会对爱情失望
爱能多久?
爱
嘴除了用来打倍儿还可以吵架~Love U So What~
这女的扯。。。
如今这么单纯讲两个人状态的中国电影也不多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