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绑架案,开头就制造紧张气氛,让人比较难以一下子掌握剧情。
一心想理解剧情,居然没发现变换了造型的林嘉欣。
导演用痛失亲人来铺垫三年后的绑架,但还是让人决定说服力不大。
也许人性善恶的天平只需一点力就能偏转。
但林嘉欣做恶事不像恶人却得恶终,让人的思维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刘若英一开始就表现的过于难以接近,而且性格过于偏激。
独立不是坏事,但独立到偏执就不好了。
这也让她在得知儿子被绑架后表现出更甚于林嘉欣的歇斯底里。
林嘉欣如老手般的绑架来的没有根据,只是因为三年前弟弟被绑架就练就了一身绑架好手的功夫有些说不过去,而绑架的起因究竟是因为对警察的不满,还是只是求财交代的不够明白,也许二者兼而有之,但从她的表现上二者都很模糊。
刘若英更是一开始就是怨妇嘴脸,即使在得知被绑的是自己的儿子之前,也是一个丝毫看不出专业的警察。
而最后她的种种行为更是令人发指,只能说完全丧失了理智。
最后林嘉欣被撞死的电脑合成痕迹明显,除此之外剧情的硬伤不断,就不一一赘述了。
林嘉欣改变形象后变得和以往大不相同,的确有了绑匪的味道,但我想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她的清纯模样。
刘若英一直是知性形象,这次也是很有突破,两人的演技都还不错,只可惜剧本不济。
不管怎样,让我看到了香港电影的,一点希望。
更希望以及期待《男儿本色》。
关于林和刘,对了,他们正是希望之所在。
故事情节经不起细细推敲,比如林晓阳,突然之间被车撞死还真是够“意外”,像个蓄谋已久的谋杀。
而何婉真她儿子也够蹊跷,那机器人玩具早不动晚不动偏偏就在何婉真绝望到要自杀的关键时刻动起来。
不过,两大女主演的表演也足以弥补剧情上的不足了。
林嘉欣的身份由初始的受害人转变为之后的绑架者,我本以为她的绑架是出于对警察的报复,结果却只是怀着单纯的目的为给老公筹钱治病。
那她弟弟先前被绑架的那件事,也许就是提醒了她如何筹到钱的唯一方式。
一头银发代表艺术家的气质,当然也暗示这女子内心的非同一般。
只是在身为绑架者的过程中,内心竟仍保持着女子温婉的善良。
只要钱,不许伤到人。
智叔被“请君入瓮”到绑架窝点,被尼泊尔人杀害,她竟会那样的痛哭流涕甚至冲动的反过来杀死尼泊尔人。
她眼中的那一点绝望,已经应了电影里的话:回不去了。
其实她早就回不去了。
当她在冷静理智充满智慧的着手准备绑架时,那种眼神表情,已经预示了这个结果。
林嘉欣潜在的爆发力早有所见,之前的《救命》、《怪物》等等电影里她所塑造起来的角色,都足够令人惊叹。
看她的笑容甜美得如花似玉般灿烂,人物角色却个个有着很不一般的心理性格,赋予她一句话:“天使笑容,魔鬼心肠”应不为过了。
我一直都很欣赏林嘉欣的表演,倒不是她饰演的那些外表和内心反差极大的女人令人觉得畅快淋漓,而是在和众多同样出色的女演员,如李心洁、舒淇、刘若英飙戏的过程中,她显得一点都不逊色,甚至是大放异彩。
她总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神采,不一样的惊喜。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正适合她。
奶茶的表演,也一向可圈可点。
之前她文艺片演的多,饰演的角色大多是内心敏感细腻才华横溢的女子,这次扮演了一个果敢独立的警察,倒也算是突破。
最后的二十分钟,奶茶让我惊讶。
一个几乎已经失去儿子的母亲,会发生怎样巨大的转变,爆发出怎样巨大的能量,看刘若英,一应皆晓。
如果说之前何婉真他老公说她如何独立不需要男人依靠我还没有深刻感悟,那这最后二十分钟的戏我可以看到她是多么淋漓尽致的诠释了一个母亲的坚强、果断、独立、绝望和希望。
只是,这些充满褒义的词语,在这部电影里,何婉真的行动中,毫无办法的被蒙上了略显灰暗的色彩。
孩子被绑架,正常的司法程序对此无可奈何,只有靠自己不顾一切甚至不择手段的采取行动。
母亲对孩子的舐犊情深,在刘若英的表演中散发出极大的光辉。
她可以歇斯底里的近乎发狂,可以完全不在意自己做的事极端到会有怎样的结果,她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回孩子,无论用怎样的方法。
人都是自私的,尤其在面对自己的所爱时。
其实,最后如果何婉真真的开枪自杀,而同时孩子救了出来的话,充满悲剧的结局应会显得更为震撼,也会使电影升华的高度更高一些。
如现在这般的happu ending,在有点免不了的生搬硬造之嫌外,也有些委屈了死的有点莫明其妙的林晓阳和她将病死的老公。
电影整个节奏很快,尤其是到最后与其说情节紧张不如说两位主角演的到位刘最后的爆发,林的冷静,都让这部电影增添了更多的亮色电影的很多情节存在漏洞,但是快节奏和高明的演技让人们起码在电影院时是不会想那么多的走出影院,想到得是张一白的《好奇害死猫》还有《公主复仇记》都属于黑色电影,情节带着观众走但是张一白就是张一白,他的情节设置巧妙,在看似缓慢的进展中其实早已叙述好了结局,只是你我还未意识到而已《公主复仇记〉相对而言更轻松,当然也是因为两个女主角的原因,看上去没有给人太大的压迫感总而言之,在情节滥俗的今天,电影还不错,值得一看。
林嘉欣演的太好了,如果说这是一部两个女人飙戏的电影,那刘若英输的不止是一星半点。
不仅仅是刘一点都不像个能打倒壮汉保镖的督察,最重要的是刘演的太卖力,以至于有些刻意,很多地方表演痕迹过重。
比如她拿起电话就掉眼泪一段,不知为何,我很自然的就想起多年前林嘉欣在《救命》里经典的坐地嚎啕,同样是需要功夫的哭戏,林的那段却让人觉得震撼,你能由衷的感觉到她是真的绝望,即使知道是演戏,也能感觉她在为一段我们不知道的、也许与戏无关的真实经历而伤心。
而刘则只是让你赞叹她真牛,能拿起电话就掉泪,“演”的功夫很棒。
——对,回到林嘉欣。
《救命》那个时候的林也存在这个问题。
如果只拿林嘉欣自己比自己,林在这部里比《救命》也要好太多。
《救命》那时的她已经让我觉得有种微微的毛骨悚然,但与这一部的刘一样,那时的林有些浮躁,除了个别镜头让你叹服之外,整体表演没有流畅性。
这一部就不一样,自始至终沉稳至极,除了舞蹈老师稍有不像之外,其他一切都很好。
你百分之百的相信她会成为一个绑匪,而且会成为一个“好”绑匪。
洗衣房清障碍数人数那段尤为精彩,既有作为一个绑匪的机敏、迅速与冷静,又有初为绑匪当计策成功时的得意。
同时精明的应对随之而来的危险也让人觉得有种拍掌称妙的冲动。
所以,这使得我在看这部电影时,抱着一种不良心态,一直期冀着绑架的成功,我想如果这样看这种类型的电影,导演就达到目的了。
纵是这样,林嘉欣一头阴狠的短发仍然不能掩饰她“林氏招牌”特有的妩媚,这一点上真不知道应该算作角色多面性的成功还是角色完整性的小小瑕疵。
最新港片《连环局》是部讲述两个女人围绕绑架出现的故事。
其中主演为林嘉欣和刘若英,反面角色林嘉欣,正面警察刘若英,一定要选一个演的很好的,那就是林嘉欣。
在这之前,我并没有看过嘉欣和哥哥演的《异度空间》,但是在她早期的作品《恋之风景》中,我就喜欢上了她演的造型师和刘烨演的邮递员之间爱的诉说,这部片子很好看。
嘉欣的演技,我不敢说非常好,但的确能打动人,语调缓慢从容,柔弱的语气却不失坚强。
泣,是真,笑,是真,两真不多,我喜欢。
在周一的晚上抽时间看了这部电影!
感觉很平淡,尤其的是剧情,可以用烂字来形容,可惜了两位好演员的演技,当一想到那些漏洞的时候就觉得他们是在演戏,而不是在展示一个故事给观众。
作为一部以剧情环环相扣的电影,感觉上不是很紧凑,没有抓住扣点的连接,而有的地方又很刻意去追求那种效果,使得电影的整体性松散。
当一部电影让人很容易的找出他的漏洞时,这部电影在编剧方面无疑的失败的。
我们不是在刻意追求某种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但是至少不应该欺骗观众的智商。
1、电影刚开始那两个绑匪被摔下楼的场景让我对这部电影大打折扣,一根电话线甩起来的居然可以把另外一个人拉下去,这个巧合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2、电影中警察的树造很失败,刘的表现还勉强,其他手下那班子“兄弟伙”太差强人意,一看就是永远做配角的种!
3、看完后觉得这部电影更多的是在讲“爱”的伟大。
母爱、延伸出夫妻之爱、友爱,但是在用绑架这样严肃而可怕的事情串联起整个事件时总是让人感到相当的好笑。
精心策划的绑架案居然从一开始就出错,这让很多人觉得林嘉欣前前后后都只是个傻子。
4、如果在配乐上在给人以紧张、窒息的音乐我想会对电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部好的电影是需要多方面去衬托的。。。。。。。
片子打出刘若英全裸出镜的噱头,其实明白人都知道,这类演员在这方面是不可能有什么突破的。
成功的电影,宣传和营销手段很关键,但是别用这些下三烂的炒作手段。
个人评价 人们在为了捍卫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时,完全非理性的疯狂行为.绝境中的人们,谁的对错?一个为了儿子,一个为了男友.也许每个人都为自己的错误找了个最好的借口,甚至是神圣性的宣言. 但是你们都被上帝看透了,除此之外失去了那些更宝贵的,也深爱着你们的人.我觉得这样的人某种程度上很失败,为爱而失去了一切. 人的潜力好比冰山下藏着的部分,更加庞大,在绝境面前,我希望你们能告诉自己:希望在前方,胜利在拐角. 还有大伙支持着你们,这会是我们更持久的动力.
应该算是一部比较典型的香港警匪片。
剧情,感觉只能算是一般,感觉又是一部标准量化的产品,品质可以保证,但要想从中得到什么惊喜,也是不容易的。
在我看来,这部片子最大的卖点,也是最吸引我去观看原因,就是片中两个女人之间的较量。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里虽然少了一个女人,但是两个女人之间针尖对麦芒式的针锋相对,再加上一帮男人陪衬,戏还是有些看头的。
两位女主角都是我十分喜欢的,这也是我观看此片最重要的原因。
刘若英在电影中扮演高级督察何宛真,是一个面对绑架案冷静沉稳的女警,而当自己的儿子被绑架时却变得崩溃而疯狂。
林嘉欣扮演舞蹈教师林晓阳,是上一场绑架案的受害者,又是这一场绑架案的施害者,而且又是一位为了筹钱给自己丈夫治病而奋不顾身的妻子。
这是两个女人为爱疯狂。
两个复杂的角色给了这两位演技派的女演员以很大发挥空间。
可谓春兰秋菊,各擅胜场。
这也是我觉得本片不多的看点之一。
警匪片向来以男性为主角,而像这种不但让女性担当主角,而且正反两面都由女性主打,确实不多见,这可以算是本片特色,男女性视角不同,表现出的感觉自然有所不同。
本片处理得也还算可以。
只可惜这样也许可以大有作为的特色,却被整体比较平庸的剧情给拉低分数,实在是这种类型的影片拍得太多了,想拍出特色真的很难了。
刘若英、林嘉欣影片中表现可以打高分。
在我看来一个演员在一部戏中可以表现得如何,有很大程度是要看对手的表现,所谓水涨船高,对手之间互相促进,才可能达到更高的水平,比如《无间道》中的刘德华、梁朝伟,就是很成功的例子。
本片的两位女主演也很不错。
片中其他配角印象不深,只觉得那个智叔和张智霖扮演的刘若英的丈夫给我留下的印象还挺深,也给本片增色了!
影片导演罗志良曾执导过的电影《枪王》我十分喜欢,尤其里面紧张激烈的枪战,还有那清脆激越的枪声,至今回忆起来,还让人感觉到痛快淋漓。
可是本片没有任何枪战场面,着力点都在对峙双方的斗智斗勇之上,可能这样比较真实,毕竟火光四溅的枪战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经常上演的。
不过对于我这样比较热衷于枪战片的观众来说,这不得不算是一个遗憾。
綁架之最原初意識形態本來在於:施害者與受害者(包括當時人及其家屬)的對立關係,但這種對立關係很明顯不能有力地闡述綁架實質所盛載的權力關係運作。
如果綁架所表示的是純粹的操控與被操控,則我們可以發現電影的基本設置,實是有意解構這種純粹的強弱關係:受害者林曉陽性林嘉欣飾)變成綁架者,最後又顛倒成為了受害者。
除了敵我分明的轉換,我以為更重要的一點在於「欺騙」。
讓何婉真(劉若英飾)由一個受害者(被綁架兒子的母親),變成一個時而癲狂時而冷靜的反綁架者的力量,是來自欺騙:欺騙警方、欺騙自己兒子已經死了。
綁架這個行為除了演繹施與受的權力關係以外,欺騙明顯是另一重心。
欺騙的意義並不在於,我應否相信交了贖款後肉心安全?
我如何相信你的錢是真的?
這類的機械式疑問;而是在於如果我的愛較少,我的欺騙便顯得更有力量,我可以操控你,因為我不會輸掉甚麼。
然而前段誤綁架的一段戲標示了林曉陽的一個獨特處境:她的愛的重量不遜於何婉真。
那麼綁架所衍生的權力機制便起了變化,這也是林曉陽變成輸家的伏線。
而這個位置的逆轉,則不難解讀出一個復仇脈落:以愛「控」愛。
在此金錢的「魔力」變得次要,局中人慢慢走向癲狂:為了成為這個機制中較強的一方,放棄一切,也就是要拿到操控這場失控遊戲的主權,更重要的是我要你失去摯愛的滋味。
這時甚麼身分都會甩掉,我們彷彿看到人類癲狂的本質,壓倒所有理性感性的認知。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綁架的意義實際上是由兩組的概念築成:「愛」與「放棄」;「信任」與「欺騙」。
然而電影如何從兩位女主角之間,穿起這兩組重要概念,濃縮在個多小時的螢幕之上?
無疑在這個層面的考慮上,電影是薄弱的。
林曉陽與何婉真所標示的,不外乎是幸運與絕望的差別,而不在於人與人、人與綁架之間千絲萬縷,互為拉扯的緊張關係。
則我們不禁要問:何以林曉陽命運如此悲慘,而何婉真雖在短時間內承受了痛失手足、丈夫和兒子的感覺,然而為何編劇便對她有一絲憐憫?
這顯示了一個缺失: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係過於簡單化,而作為一部電影,這種粗疏令整個綁架結構的營造停留於一個欠缺力量的層面。
你知道我刚才在干嘛?说得文艺点叫交欢,说得粗俗点叫做事
看的时候电影名字叫《连环局》…香港警匪…精心策划的绑架案…为了爱情…同时女主和孩子之间的母女之间亲情…
确实挺差的。。。
两个女人一出戏
林嘉欣的发型满好看的
看睡着了
冲着张智霖看的。嘿嘿嘿。还不错,其实是两个女人的戏。
虽然教育告诉我们:要做好人。可我们总是发现:坏人当道。做坏人当然比做好人有趣得多。但如果做好人也能做得很有趣的话,那么这个好人一定戴着坏人的面具,他在演绎人生的黑色幽默。
刘若英演的不错,只是发型有点难看~
不要招惹女人
又见张智成。
弛弛不说我就完全忘了这部片子的存在= =…… 林嘉欣被车撞飞的那下我惊得下巴都要脱臼了。这特技实在他妈的太……有……趣……了
人心与复仇。刘若英真的不能作警察啊,丫太神经质女人了
为了刘若英的卖力演出也要打四颗星,情节设计得很吸引人。
演技!
HBT-TV~~~ 喜欢林嘉欣的头发!
没诚意。
非常需要编剧的一部电影,编剧不给力。
林嘉欣靚
两个女主角都有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