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丑女就算是活儿好,也不能几个人都瞎吧?
2.查人腐败的与腐败的都是一身屎,本来是个看点,然后就没有然后了……3.微波炉真是室内战最NB的道具,没有之一!
啥啥啥片子都有嘞?
4.三星手机在这里是挡子弹的,赶上莱卡相机了,但今年的三星是被中国民航封杀滴5.这片子据说是每两年一次的主旋律吖?!
《反贪风暴》由古天乐、林家栋领衔主演,是依据港岛真实重大贪腐案件改编的电影作品,是云集卢海鹏、廖启智、王敏德、张兆辉、曾国祥、张松枝、盛君等“老中青”三代港星的反贪犯罪大片。
作品斥资六千万港币制作,预计以两亿票房收官,可我个人却保守认为影片收入很难达到投资方预期。
“紧张刺激的犯罪过程”、“逼真的警匪打斗”、“斗智斗勇斗演技”••••••当层出不穷的香港警匪片已然让人审美疲劳之后,《反贪风暴》带着“警匪大片”的名头粉墨登场,讲述了一个廉政公署与黑恶势力做斗争的故事,但就成片而言,电影靠着古天乐及大批二三线香港明星苦苦支撑,作品表现中规中矩,类似的故事线索、平庸的动作特效、反复出现的人物面孔••••••这样一部概念先行、毫无诚意的作品,在我看来至多也只能配得上及格。
“反贪”是一个较深刻、复杂的主题,贪污不仅影响领导干部的整体形象,还导致公众利益的受损,《反贪风暴》结构有点像是一部压缩版的TVB连续剧,故事以六天的破案时间为线索,由廉政公署牵头调查一宗金融商业罪案,反贪方在144个小时的时间抽丝剥茧,根据所掌握的破案线索步步推进,与黑方势力斗智斗勇。
就主题而言,《反贪风暴》 讨巧地贴合了国内的政治氛围,在这样特殊的时期获得了推广上的支持,但就作品的具体情况而言,电影剧情拖沓,故事简单,层次混乱,人物性格不够鲜明,“枪战特效”酷似真人CS,“电梯事故”也被拍成了动画效果,实在不能算是一部高质量电影。
此外,片方宣传的多场汽车追逐及爆破的大场面,紧张刺激拳拳到肉的真人格斗场面其实也都是其他港片中多次出现的画面,并无太多新意、诚意。
影片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在于故事线索的单一,故事背景定位于一个庞大的贪污集团:当中包括了退休高官、警队高层、商界富豪、资深律师、会计师等,廉署调查员也由此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可是编剧首先就自己理清了人物善恶关系,人物背景刻画过于单薄,让案件一开始就失去了悬念,所谓故事节奏快慢的反复变化,却也只是一次又一次地虚惊一场。
最后我谈谈电影出彩的部分。
作为香港警匪片界的大佬,古天乐、林家辉以及女演员陈静算得上是一流的实力派演员,他们一个正直坚毅的廉政公署执行处首席调查主任,一个是圆滑腐败的商业罪案调查科警司,还有一个神秘的抗癌少女;几位明星的演技逼真到位,多次出演警匪片的经历让他们在理解角色时十分轻松,表现更是游刃有余,达到了受众观影的预期。
此外,电影的剪辑相当娴熟,剧情串联流畅,摄影师也将该要表现的画面角度体现得十分充分,拿廉政公署调查黄文彬的那场戏来说,画面使用360度全景式的移动拍摄,在黄文彬、调查员、总控室三个场景中来回切换,体现了敌我双方的斗智斗勇,突出了案件的复杂性。
《反贪风暴》作为2014年度唯一一部社会犯罪大片,大胆剖析“性、命、钱、权、欲”的人性五宗罪,触碰了高层政要的贪腐问题,而最大的卖点是剧情由真实案件改编,加之古天乐等人的捧场演出。
作为一条明星代言的廉政公署宣传片,如果你不是学习法律出身,也不是古天乐的忠实粉丝,我以为观影时慎选此片。
这部电影是在特殊时期,因为特殊指示,而特殊提档的电影,不能过多去探求背后的真相。
笔者虽然爱在文章中夹杂私货,但是为了安全起见,本文也选择闭嘴。
本片原名“Z风暴”,在大陆上映的版本更名为“反贪风暴”,显然是有所指,联系到当下国内的政治氛围,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本片同《寒战》有着非常类似的结构,以案件开头,文戏推进,武戏收尾。
但是相比起文戏异常精彩的《寒战》,这部《反贪风暴》的文戏则相当羸弱,究其原因,还是正反双方的直接对话太少,正反主角缺少针锋相对,甚至电影前半部分二者就没有见面的时候。
这一点《寒战》就做得很好,笔者始终记得梁家辉和郭富城二人几次交锋对话。
只有开场林家栋被廉政公署请去喝茶的戏,林家栋戏弄两个副手还像模像样,然而这场戏却与《寒战》中梁家辉被廉政公署请去喝茶的戏如出一辙,只是林家栋不是梁家辉,无法将那种老辣诠释的淋漓尽致。
电影中程的案件调查过程,虽然通过Z基金上市倒计时来强调和带动电影的节奏,乍一看相当紧凑,但当你细想的时候,你会发现,每一次倒计时跳动后的段落,没有形成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前后关系,段落之间联系松散。
和《寒战》中计算和交赎金的段落一比,相形见绌。
最后,必然会以一场枪战戏收尾,《反贪风暴》未免太小家子气:一个安全屋,敌我双方都只有三五个人,几支手枪,一颗烟雾弹,就能打起来,你可以说他真实,但是绝对不过瘾。
全片大概只有古天乐饰演的主人公被廉政专员约谈的那一场戏还稍微值得把玩,本片这一段落比起《寒战》中郭富城和刘德华的秘密谈话要有趣得多,特别是其中一句台词,其大意是问是不是特首不让查Z基金。
这一桥段充满了“你懂的”式的暗示和隐喻,稍微了解点时事的观众都能瞬间明白。
电影结尾也同《寒战》一样,真正的大反派藏得很深,为续作埋伏笔。
但是掰着大脚趾就能想到,就凭电影中古天乐那六个组员,怎么能玩的过这起案件中的政治黑手,他们也只不过是别人的棋子罢了。
其实本片从标题就摆明了想玩政治题材,但是和结尾潦草有失水准的《寒战》相比,《反贪风暴》就太失败了。
文不文,武不武,调查案件还松散拖沓,电影正片远不如预告片精彩。
从感官上来说,这部影片带有一贯的香港警匪片风格,但事实上或者更能称为“香港廉政公署”的宣传片,刚看完却没有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影片讲诉的是因为电梯安装人员受贿使得妻子死亡的廉政公署主任古天乐正义凌然,带着手下一帮干将追查案件。
本片的案件毫无新意,作为反派的林家栋没有更大的发挥,而大boss王敏德的手段也只是通过美色诱人,最后的抓捕也没有任何惊心动魄。
不仅情节拖沓,连视觉观赏性也大打折扣,可以说本片连警匪片最基本的打斗情节都寥寥无几。
印象中没看过林德禄的电影,但看HK这类题材的,很容易让人与杜琪峰作品比较。
由于整体人马都是那些人,不看介绍很容易理解就是杜SIR作品,但看下来就明显知道,导演的确很重要,在把握节奏和整体布局上,导演之间的差异还是很重的。
比如,扮演古天乐上司的张兆辉,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到片尾的HK一天有犯罪,一天就有ICAC等,虽然体现正能量,难作为电影应该艺术化而不应该照搬,说白那不是你有资格去模仿的。
如果在内地发行,明显内地观众不买账,在HK发行,估计HK观众也不会买账。
说回电影,这边片子题材是很不错,但由于类似好莱坞作品的限定日期破案或者找出真相的题材,本身就需要过程很紧凑,这样就需要剧情很具有逻辑性和紧密性,但很明显,HK电影最珍贵的就是对白,只有好莱坞动作片才能做到精彩和简短对白,林德禄在这方面在这里太过于想保留对白,但又想模仿好莱坞犯罪片的紧凑,结果两边不讨好。
相比起另一个类似题材《窃听风云》,真是差太远,这远远不是因为没有刘青云坐镇的缘故。
我以前一直认为,只要有好的演员,电影肯定卖座,现在发现,是否卖座,与当时观众的情绪,社会经济和关注点,有很大关系,真正豆瓣评分,才是一部作品比较客观的参考标准,发现原来我的评分和豆瓣的都一样的。
可见,真正关注电影本身的观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
这么多大咖云集的电影拍成这样,的确不应该。
结果,就出现了后半段,王敏德救了无知少女一命,就操纵对方陪侍两位关键人物作为性贿赂,而女的本身是绝症几年后,就转头变成美艳少女,原来绝症这么过瘾,谁信啊?
这本来可以花钱找位风尘女子就办到,却找身边纯情少女去做,而且还很老套地骗对方将来结婚,环游世界等黑白片时代的渣男套路,真把观众当傻子了。
杜sir肯定不会这么拍。
所以,在案情最后两天,搞这种垃圾感情冲突的180度大反转,的确有点让人作呕。
看在杜琪峰和周润发都说HK电影已死,这部2014年,也就是说10年前,估计还没死的HK本土电影,还是这么多明星阵容,给两颗星有点对不起他们,就给三颗星吧。
黄文斌警司:罗德勇会计楼会计举报罗德勇公司洗黑钱,黄文斌出警帮助了罗德勇,将保存证据的电脑扔进垃圾桶。
(黄文斌犯罪第一步)警察商业罪案调查科取证过程(额外话题):封锁大楼不让进出,双手离开电脑,搜查令,录像,取走所有电脑。
廉政公署案件来源:黄文斌警司的老婆因为黄文斌当上警司后玩女人贪钱变心、家暴,到廉政公署举报黄文斌。
证据:一千万现金照片及黄文斌的警官证。
调查:廉政公署调查了黄文斌的账户、海外账户,黄文斌的行动轨迹,调取监控录像,黄文斌接过黑色拎包,怀疑里面是贪污款。
查到黄文斌帮罗德勇的视频,找到扔进垃圾桶的电脑。
且黄文斌与罗德勇没有经济往来。
没有直接证据无法定罪。
找黄文斌的老婆在再次取证,黄文斌的老婆及家人被殴打威胁不敢作证出国回多伦多,黄文斌的老婆透露曾找过司机侦探跟踪黄文斌。
找私家侦探取证,因欠高利贷数据被毁,线索中断。
找举报人会计取证,会计后山遛狗被灭口,线索中断。
至此,会计、黄文斌老婆、私家侦探线索全部中断,廉政公署分析,怀疑黄文斌收了钱,帮了罗德勇。
此时,突然新闻播报,Z基金将要上市,政府将投入关怀基金150亿,同时,股民还会大量买入资金。
Z基金通过罗德勇会计楼成功获审批。
重要线索:这么一大笔钱,罗德勇涉及Z基金,Z基金的背后老板很可能是关键!
廉政公署首席调查员陆志廉向上级报告,特别行政区首长担忧,Z基金一旦上市,调查会影响社会动荡,股民赔钱,股市暴跌,经济瘫痪,人心不稳。
不调查担心Z基金有问题。
廉政公署只能用6天时间上市之前进行调查。
廉政公署时间紧迫,用歪路破局:廉政公署推着罗德勇有病的老婆从医院下楼做检查,罗德勇以为老婆被胡志勇威胁,立刻给胡志勇打电话,胡志勇称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并挂了电话,可惜,没有窃听到线索。
陆志廉以会坐牢劝说罗德勇做污点证人并保证不会有事,劝说失败。
罗德勇需要钱救自己老婆病。
胡志勇将罗德勇接回家进行威胁。
廉政公署情急进入胡志勇家,胡志勇报警称他们是小偷送到警局,黄文斌要拘留两人,好在胡志勇家门附近是违建,土地局打电话送来地图,黄文斌执意调查地图真伪,要拘留48小时,依法拘留,实则拖延廉政公署调查时间。
但迫于上级打来电话,只能放人。
罗德勇老婆病逝。
陆志廉以自己妻子电梯坠楼,因电梯包工贪污才导致隐患,立志调查贪腐,劝说罗德勇,罗德勇同意,但电话被坏人监听,被灭口。
政府担心Z基金,想要暂缓,胡志勇及徐前司长(前政府官员,记者发布会露脸宣传Z基金)不同意,胡志勇用徐前司长的床照威胁。
私人侦探恢复数据,拿来重要证据照片,黄文斌和女子(梁安莹)照片。
女子也曾去过发布会,跟徐前司长有关联。
调查梁安莹,是个义工,曾经抗癌被捐赠,善良不坏,陪两男子睡觉。
陆志廉用已死会计举报人和灭口罗德勇等劝说梁安莹,梁安莹找到胡志勇理论,胡志勇屋里正在跟洋妞鬼混,鬼混时电脑还播放着梁安莹陪睡的录像。
梁安莹伤心,胡志勇说出实话:当年花30万捐赠抗癌,既能博得社会好名,又能免费有女人陪。
现在还能让当妓女陪客贿赂。
陆志廉监听录音取证成功。
胡志勇家中反监听设备红灯,发现被监听,要灭口梁安莹和廉政公署。
陆志廉驱车逃离时遇到警察盘问,黄文斌偷装跟踪器在车上。
(黄文斌第二次帮胡志勇犯罪)胡志勇追踪灭口失败。
廉政公署成功阻止Z基金上市。
抓捕徐前司长、胡志勇、黄文斌。
其实调查很难,陆志廉老婆实名举报,被威胁出国;会计举报人被灭口;新闻播报罗德勇和Z基金关联,罗德勇被灭口;好在重要线索,私人侦探提供梁安莹照片,徐前司长床照被威胁照片,找到梁安莹,梁安莹心善配合调查取证录音,不然无法破案,死局。
真实社会中,梁安莹恐怕难配合。
只是不知道,跟踪偷拍徐前司长,录音取证胡志勇说话,算不算合法证据。
短短的6天时间破案,巧合太多,新闻播报Z基金,私人侦探提供梁安莹,巧合都太多了。
而且每一步调查,其实都需要大量的工作,调取监控,摸排行动轨迹,摸排 人物接触监控,这些工作需要背后很多人同时调查。
反贪行动看着爽,背后工作量巨大。
艰难。
剧中梁安莹,本命:陈静,1989年生,好美。
1.如果只从电影的角度来说,会觉得剧情的处理比较粗糙。
律师没有做大事应有的随机应变和淡定从容,反而临时像是被拉到这个位置上的。
因美色而忽略被窃听,面对自己的情妇出尔反尔,丝毫不遵守自己说的承诺。
涉嫌贪污的警察在被调查时用老资格压人,而不是用精心思考的应对证据而反问调查方,没有体现老警察应有的干练。
最后的临时检查点倒是下了一着好棋。
只是有了前面剧情的先入为主,反而带来了人物的割裂感。
2.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倒是有几点的。
知道了马多夫骗案就是庞氏骗局,了解了新名词“塔斯陀陷阱”;看到古天乐剧中家里的卧室设计而耳目一新,简单画了比较满意的户型图;从两股力量之间的对抗看到了团队合作的要点,干净和得力。
3.最后想说的是个人观点,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最终体会,就是,做事不能抱着侥幸心理。
如果没有对无头绪案子的执着追求,只是当成任务做到敷衍的程度,类似的案件就只是案件。
不会成为传奇,被拍成电影,也不会有感染人心的力量。
没有一个奔着电影本身而来的观众,希望看到剧中人乏善可陈的生活。
打铁还需自身硬,共勉。
选择看这电影就是为了古仔去的,相信很多人都是。
虽然以往经常看港剧,但记不住很多人的名字,没想到能在片中看到这么多熟悉的面孔,再加上影院的粤语原声,啊啊啊太赞了!
我亲爱的港片又回来了!
但其实影片的剧情非常的中规中矩。
虽然是反腐题材ICAC在“打老虎”,号称“Z风暴”,有公路追击,有枪战,有野外大逃亡,还有所谓的“激情戏”,但电影给人的整体感觉就像一杯温开水,就算再怎么虚张声势,也没办法让它沸腾起来。
电影讲述的这个惊天腐败案件,这个可以让香港倒退五十年的“金融风暴”,其实成败只在一个女人身上——对于反方来说,她是无往不利的诱饵,也是紧握在手的合作伙伴的把柄;对于正方ICAC来说,她成为破案的唯一关键。
这个女人倒向哪边,哪边就赢了,所以破案并没有太大的逻辑难度。
要我说,腐败这边人的脑子也太笨了点,胡志勇利用女人,使用这么没有技术性的方法也就罢了,竟然还在最后关头刺激人家。
而且证人呢是出来一个杀一个,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不过不杀好像很容易就暴露了,前期干活太不谨慎了啊)。
黄文彬跟徐怀景就更笨了,竟然轻易地让自己的把柄握在人家手上,虽然说是同一条船的,但翻船的时候肯定翻脸啊。
唉,一个女人引发的血案。
在这我就不吐槽陈静的演技了,无力。
作为一部宣传片,《反贪风暴》不仅仅是ICAC的反腐宣传片,更是片中各种广告的宣传片。
手工剪裁、做工精良的西装,是某个知名品牌的吧,廉政公署的这班人穿上去是很帅,但会不会太浮夸了,完全是黑社会的即视感。
这么名贵的西装,后面只能吃泡面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吧,即使是安全屋,也应该有点存粮啊。
而且安全屋的反侵能力这么差,估计很少有人敢做污点证人吧。
不知道片方是收了WECHAT多少钱,这么卖力这么明显地帮人家宣传,真的是很少见。
按理说这样的片子应该不缺钱哇。
在大陆这边反腐轰轰烈烈的时候,香港是很有必要表明自己决心的。
口号喊得很响亮,ICAC是钱、权、欲的最后一道关口。
公正廉洁以及严格的制度保障是很多人向往香港的一个原因,但大陆并不是滋生腐败的唯一土壤。
这样的片子能在大陆上映,多亏了当局呀。
僵尸脸黑西装扮酷基本成了潮流,我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只是一直面无表情,这样真的好吗?
ICAC带黑框眼镜的妹妹,你这样会没有男朋友的。
还有那位小哥,要多笑笑,这样才会惹人怜爱。
古天乐的大黑脸,唉,当年的年轻小生杨过哪里去了。
首发:http://review.51oscar.com/detail/3432
影片中无论是廉政公署还是警司的成员在工作时间都以相当干练的制服形象出场。
影片结尾古天乐带领廉政公署的下属身着西装制服登场逮捕胡志勇等人时,熟悉的画面让观众仿佛短暂回到了港片曾经的辉煌时期。
同样的西装制服,陆志廉穿着,穿出了一种正直干练的感觉,但黄文彬穿着,配合林家栋的演技,配合他的那些或狡猾或残忍或贪婪的神情,反而会显出一种衣服和人的不匹配,因此,衣服是严肃的,更显得人的邪的,很有趣。
开场还是很不错的:罗德永无缘无故地受到黄警司的帮助,罗德永一头雾水。
因为黄警司接受了胡志勇的权钱色交易,从而受其指使。
胡志勇利用黄警司的权力免除了罗志勇因为洗黑钱而将要造成的罪名。
罗志勇这时欠了胡志勇的一个人情债。
罗志勇当然知恩图报,而胡志勇想要的报答是罗志勇没有预料到的。
胡志勇想要推动政府的关怀基金投入到Z基金里,而Z基金通过高额的回报吸收资金,但其背后并没有真正投资实体产业来保证这些高额的回报,目的昭然若揭。
罗德永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了,而且他心中所恋只有他的中风老伴,他已经没有胡志勇的勃勃野心。
胡志勇让罗德永做核算师其实是没有选对人。
廉政公署介入调查,为了不使政府的关怀基金石沉大海,必须在Z基金上市之前(政府关怀基金投到Z基金之前)查到胡志勇行贿的证据......剧情到了这里已经吊足了胃口,在加上陆志廉的老婆的死,古天乐的演技得到的充分的发挥。
剧情在往后就不大合胃口了,确切的说没有我想象的反贪风暴那么残酷,影片的名字叫风暴,后边的剧情和这个名字完全不配。
首先,整体部分的逻辑模糊。
梁安莹带着窃听器去胡志勇家收集证据,当她看到胡志勇和另外一个女人在乱搞时,一开始还在犹豫是不是协助廉署的心决定下来了。
但胡志勇家的反窃听器为啥放在座位后边?
放在座位后边的后果是:带着窃听器的人能看到在窃听,而胡志勇自己却看不到。
这么聪明的胡志勇没有想到?
看这一段时,我就为胡志勇使劲使眼色啊。
结果他真没看见,非等到梁安颖跑了才发现。
紧接着是一段不如人意的汽车追击。
其次,老套的情节,而且与常理违背。
陆志廉被古惑仔拿着削铅笔的刀戳中了的放在胸部口袋中的手机。
戳中的怎么不是一枚港币呢?
这样可以更狗血的。
在生死的关头,哪有那样使刀子的?
不到七厘米的刀子,戳一下?
你得往脖子上使劲地划啊哥哥!
刀子没戳穿手机但刀子还能立起来?
怎么没隔断你手呢哥哥?
再次,梁安莹这个角色完全可以死了。
内心阴影无限的她还要装成清纯小姑娘,去做义工为无家可归的人们分发食物,这样累不累啊。
其他的就不说了,这部电影刚开始让我有一种无间道的味道,但结尾太狗血了。
超过无间道的片子还得让我们等多少年?
请问港片这是要完蛋了吗……简直像是小学生拍的,神马玩意。亏我那么喜欢林家栋。
林德禄在ICAC工作过很多年啊,拍个ICAC的宣传片其实也能理解,但是完全搞成了流水账这就不太对了.......
林德祿是活躍於香港九十年代的導演之一,擅長拍寫實類型的警匪動作片,因為其曾於廉政公署擔任職務,所以也拍過不少關於貪污腐敗的警匪片,如《四大探長》,《廉政第一擊》等,本片就是他復出多年的作品。可惜此片的風格手法和林德錄九十年代的舊作差別不大,戲劇張力薄弱之余,囂張反派的角色行為更反映編導對商業犯罪的無知,可見編導對廉政公署打擊貪污腐敗犯罪認識膚淺,僅僅用几句動聽式的口號來指出反貪工作的重要性,故事卻是二流的犯罪橋段,加上一些煞有其事的飛車和槍戰來彌補,最後因為反派的低級錯誤才把他繩之以法,更顯得編導的思維沒有與時俱進。
还行的片子~感觉后面两部更精彩点
确定wechat有植入。。。
看在古天樂的份上多給一星。太過於驚險了...以及符合港劇定律的好多,比如跳樓掉到當事人車頂、安全屋坐標必泄露、......
阵容不错,剧情也很紧凑,不过查案的过程有点枯燥平淡,好在配乐挺有感觉,最后得到的证据也就几句录音,结尾的幕后黑手还又吊了一下观众胃口
天乐男神依旧是那么帅!反贪污剧情设定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香港电影人的思维保守得厉害,再新的故事,也难免让人有老套的感觉,黄金时代的叙事方式本就不好,但偏偏割舍不掉,更严重的是,那些大数据,只针对臆想中的观众。在个意义上,郭敬明韩寒再差,也是强过这些作品的,虽无知者无畏,但毕竟是自己的东西。
看在古天乐面子上,多给一星。实际这是部2星电影。强烈不推荐,配音简直亵渎耳朵。#反贪风暴#
中规中矩了。
中规中矩,扎实,没有期待的精彩,但是演技确实细腻不出格,不出戏,作为厨房片够格了,想给6.5,看评分偏低就四舍五入给个四星吧
剧情太弱了,也就古仔的演技能看看,那个女主一副扑克脸,林家栋一出来就知道是反派,可以说是毫无悬念的悬疑片!
当时看了忘了评分,现在忘了讲的什么……
较差较差较差较差较差较差较差较差较差较差
除了感觉是为了捧那个女的,,其实还不错。。。主要古天乐在里面顿时有演技起来。。。自己调侃自己是廉署宣传片
讨厌这种最后三分钟还要弄一个我一定会拍第二部的梗,直接拉低档次!我蛮喜欢陈静的,也知道她微博上说毁约是因为不太喜欢一直被安排很性感的角色和穿特别少的衣服!ICAC里面的女演员也蛮有味道的,眼镜娘,叫什么名字呀!
越来越没有辨识度的港片光靠主角魅力撑起来,可以脸谱化的人设给主角们的发挥空间也很少。最后那段说教也是够了,看着结局还会有第二部,希望比第一部好,看完特别想复习一遍《夺命金》。
虽然有一些桥段比较老,但整体节奏顺畅明朗 不是为今年同类型难得的好作品,比寒战 盲探那些好看多了
Z风暴。那本小笔记本电脑扔进去以后,故事就发生了变化了,白的人贪起来比黑的人更可怕,所以纪检委廉政公署就很重要了,内部还得自己也搞一个部门,以免一家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