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题材。
这种题材最近出现了很多,但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获得认可。
女性题材剧,一般都是倡导女性要有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经济,这个剧也很模糊,在大英二英那边倡导女性独立,不能做全职太太,在小美那又有点宣导爱情。
既要又要还要,所以现在有点不伦不类。
第二说人设。
大英人设勉强还算能立住。
二英:虽然豪门难嫁,但她的演技说话(可能是配音),包括姿势手势,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保持微笑,这些都让人感觉她是专门学过名媛课程的,说话吐字有点播音腔,一顿一顿,双手大部分时间都是握在一起,太不真实,太不真实。
反而是姜楠这个角色比较讨人喜欢。
小美,作为一个律师,有点不符合实际,为了突出一些爱情的方面而过度美化了工作的方面。
第三说剧情。
大英,如果离就离,没想好就继续考虑。
哪有坚定的要离,但又要先赚钱再离婚?
这样不是增加了离婚成本吗?
没太想明白。
二英,到底是有爱还是没有爱?
一边说当时结婚就是因为爱情,但结了婚之后又全当成一种应酬一种工作,丝毫看不出来有过爱。
如果当初嫁谢长江不是因为爱,那既然知道那么多秘密,就该早点准备后路。
这感情没说明白。
小美,这剧情就更不切实际,做梦一样,看个乐呵。
个人观点。
2023年第一部没有等到豆瓣评分就开始看的剧,果然又错付了。
本来是打算等剧结束再写影评,但是我实在是等不了了。
刚刚开始吸引我的是三位女主,都是我很喜欢的演员——张静初,高露,和张含韵。
首先,我想吐槽一下两位演员,一位是演偶像歌手的leo,另一位是英冲。
这两位演员里,英冲我还可以解释,可能本来就是港台人在加拿大生活,所以有口音也不奇怪。
但是偶像歌手LEO,槽点太深重了,为啥您的母亲能操着一口地道的老北京话,但是您吐字都不清楚呢?
虽然也能理解,投资方插人进来,但是能不能稍稍微微练一练台词,稍稍微微尊重一下我们这些观众。
您的长相,实在是不适合演偶像,但是鉴于现在的娱乐圈里偶像的质量,也行吧,您也能演,稍微练一下普通话。
请。
其次,本剧的噱头是聚焦35+的女性。
编剧起初写的还很合理,但是不知道发生甚么事了,剧情越往后越奇葩。
给我的感觉是编剧是知道什么的,但是她不敢说。
比如给我印象深刻的第一集,李英男的老公徐辛开了一个初创公司,竟然连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还要老婆用信用卡套现,然后喝酒又和代驾司机吵起来。
李英男下跪的那一幕,虽然是夸张了一些,但是我明白中年人的奔溃可能只在一瞬间。
在李英男这条线里,中层干部被领导画大饼,在公司上市之前被踢出局的,我觉得肯定是有的。
所以,李英男创业之前的剧情还算合理。
李英男线开始变得离谱就是参加创业营,认识海龟开始。
李英男和海龟说自己有孩子,结了婚。
海龟先是,我不听我不听,你老公从没接你,你也没戴婚戒。
然后知道李英男结婚了,“大哥”就是她老公,就奔溃大喊,说别人骗了他。
还有一个离谱的点是,我觉得她自己并没有想好,她的城这个网站的定位究竟是啥。
我看来看去,她是都想沾,但是又都弄不明白。
我觉得这条线是高开低走,编剧舍不得把“现实”写得现实。
所以我才用更多的篇幅来写这条线。
本剧最离谱的线是英小美律师和LEO的线。
其中包括,“我妈来了”,“怀孕”等经典剧情,由于过于“接地气”,就不一一展开了。
白瞎张含韵这个人了。
可以说,本剧没有太多槽点的就是艾英这条线。
虽然说也是夸张了些,但是目前为止28集之前,是可以接受的戏剧冲突。
才看了三集,看得心里很不是滋味,真的不吐不快。
剧中怎么每个人说话都阴阳怪气的,还夹杂着台湾腔,听得让人膈应,以为是道明寺上身呢。
真不知道编剧导演想表达啥,剧情胡编乱造,总之就是不伦不类让人看不下去。
我宁愿看十遍甄嬛传也不愿意看这种剧情这种对白的电视剧。
甄嬛传里出场的人物也很多,但每一个角色都演得恰如其分,看完都不觉得多余。
她的城里安排了好多无关紧要的小角色,估计是导演安排的关系户,这种情况其实好多电视剧里都有。
看都市女性情感剧《她的城》有感,张含韵饰演的英小美,聪明的她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不提官鸿饰演的李傲霖是位实力爱豆的身份,单凭李傲霖对她的一往情深就值得好好珍惜。
为了制造偶遇,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细心加耐心的收集整理她会出现的地点,太用心了吧!
其实李傲霖一直想公开他跟英小美的恋人关系,结果不是被公司所禁止,就是被母亲阻碍。
就连最普通的采访,也会被有心的人剪辑成另外一个样子。
背后的人就是想让英小美误会。
王琳饰演的王敏,自己年轻的时候,没留得住丈夫,让李傲霖缺少父爱,她过得很不幸福。
如今老了,还没想明白。
开始干涉儿子的感情问题,恶心的说出,孩子可以认,要钱没门。
殊不知,这样不是在保护李傲霖,反而是将李傲霖推向那个彻底迷失自己痛不欲生的深渊。
王敏不懂得儿子因为从小缺失家庭的爱,所造成的心理创伤和心理需求,只能由小美疗愈。
英小美也不知晓李傲霖在背后默默为她所作的抗争,都到了拿陈年往事扎王敏心的地步了!
幸亏李傲霖及时刹车认错,否则他跟王敏的母子关系都会破裂,足见李傲霖多么的爱小美。
实话实说,论相貌、身材、职业、收入和在感情中的付出,李傲霖都要比英小美强出很多。
人家还是主动追求的她,为了她,三番五次的被狗仔爆料,这些都是拿李傲霖前程作代价。
咱就是说,英小美在现在的律所不想继续工作了,她完全可以跳槽到其他律所换个项目做。
李傲霖就不行,他有唱作实力,但是目前还没有被完全展示出来,吃的还是流量爱豆的饭。
粉男爱豆的大多是女粉丝,大多是女友粉,她们拿男爱豆当男朋友追随,容不得他谈恋爱。
按理说像李傲霖这样,被曝光好多实锤恋情的男爱豆,早就踏入塌房行列,没塌就是万幸。
可李傲霖仍然没有放手英小美的意思,在得知小美怀孕后的反应,不是惊慌,反而是高兴。
这么真挚的李傲霖实在难得,尤其在以“玩”为主,以薄情寡义著称的娱乐圈简直是“大熊猫”。
一边有王敏用母亲和老板的双重身份压制,一边有菲比暗搓搓的喜欢和崇拜,李傲霖很难。
也不是说英小美付出的少,毕竟多次被拍到照片,被网暴,生活和工作也多少受到了干扰。
但是她作为一个素人,一个律师,只要她不触犯道德上和职业上的错误,她随时从头再来。
李傲霖作为出现在大众视野的明星,再糊也有很多人认识他,他一旦塌房,再翻红会很难。
那么聪明的英小美,见惯了打离婚官司的夫妻,看人应该很准,她看得出李傲霖值得托付。
为啥不给李傲霖一个机会,人家都快要为了她,跟王敏断绝母子关系,为了她退娱乐圈了。
这份真心还不够吗?
要开直播来求婚吗?
要当众断送前程吗?
英小美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明知道电视剧是虚构的现实,为了让你共情而制造的戏剧冲突,但你还是期待看到欣慰的转折点。
当你在黑暗中隐约看到一点曙光,开始欣喜,开始期待,甚至想好了曾经不屑的结局,逐渐明朗的光线中却伸出一只手,把你推向更深的深渊。
你失望,但又迅速产生希望,不相信虚构的也这么残酷,期待着无聊而又完美的结局。
然而却没有,每一句都是更尖锐的刀子,扎向脆弱不堪一击的心脏。
生活已经够残酷了,电视剧别这么残忍了好吗?
整部剧还是一贯的国产low剧风格,还是俗不可耐的女性话题,用脚趾头看都知道主题了,又是女性婚姻问题女性职场问题,婚姻上反正甭管你是谁,就是现任男的没一个好东西的,要么不求上进要么红杏出墙,职场上要么事业受阻要么被算计的low到不能再low的一贯作风,一套组合拳下来,开始讲女性多么多么不容易,多么多么独立,靠自己奋斗一步一步事业爱情双丰收的呕吐路线,这剧本用写么?
直接gpt的吧,弄明奇妙的弄俩尬出翔的蛙蛙口音男演员,真就是比呕吐物还恶心的剧。
好难看真的……看到25集看不下去了,替别人尴尬的毛病犯了。
一、演技只有张静初和王耀庆有演技。
高露的演技令我瞠目结舌,我的评价是不如《刁蛮公主》。
该生气的点不爆发,该隐忍的地方没表现出隐忍,像个二百五。
她老公大街上暴打司机她给人下跪,她轻飘飘捶老公几下第二天无事发生。
老板跑路让她背锅,她跟老公哭唧唧几句,第二天无事发生。
这么大的事她演得跟今天不小心掉了二十块钱一样。
张含韵,没有演技。
演得完全不像有能力的大律师,连律师助理都不像。
徐辛,或许有点演技,反正把一个令人厌恶的中年男人演得倒是挺活灵活现的。
二、配音配音超级奇怪。
有非常多的喘息声,啊呃嗯哦语气词,甚至高露和别人的对话大多数是以她瞪眼诧异的表情配上语气词推动的,仿佛她不倒吸一口凉气就不会说话。
而且高露的声音太黏糊了,中年的设定,跟小姑娘撒娇一样的声音,显得剧情更难看了几分。
明星男友的妈妈,雪姨,的配音超级轻浮,听起来像个陪酒女的声音。
咱就是说,说不好普通话用不了原声,可以换个演员。
她的造型也很轻浮,一缕头发乱糟糟地飘着,真的很像雪姨作为陪酒女老了的样子,完全没有“妈妈”这个身份的样子。
不知道为什么还要用很多港台演员,一部剧大家天南海北啥口音都有,关键是官鸿那个声音太出戏了。
三、人物关系人物关系黏黏糊糊拎不清。
李英男跟老公该生气的地方爆发不出来,于是当断不断,关系跟坨了的面条一样,拖泥带水的,不知道他们想干什么。
小明星跟他妈也是,上一秒跟女朋友抱怨他妈干涉生活,下一秒对着妈妈唯唯诺诺道歉感动,然后关系回到原点。
让人感觉二十来集了关系都没有任何进展 ,一直原地打转。
该反抗的二十几集还不反抗,该离婚的还在那儿叽叽歪歪,真让人厌烦。
李英男跳楼时我就想让她赶紧跳别叽叽歪歪的。
张含韵跟男友闹矛盾我都想说赶紧分分分分分。
唯一让人觉得有智慧的角色是张静初。
显然,这也只是她自己演技的功劳。
哦,稍微有点新意的也就是姜楠和姜小白这俩角色,不要脸脸皮厚还很聪明,有种市井气的特别,说实在的比李英男跟英小美显得聪明多了。
四、运镜有很多迷之运镜。
包括追李英男的许总困在电梯里,被迫对着塑料袋撒尿,追李英男的李云帆在大街上做操,有很多迷之特写镜头,带着彩色色块,镜头晃来晃去跟喝醉了似的。
想表达什么啊?????
谁能看懂啊???
为什么要拍得这么恶心啊????
想表达导演有病???
五、立意看不出来有什么立意。
综上所述,一无是处。
《她的城》仨女主,分别是高露饰演的李英男,张静初饰演的艾英,张韶涵饰演的英小美。
表面看,李英男非常适合做老婆。
出去打工能做到高管的位置,差点就成为创业公司股东。
接盘徐辛的烂尾公司,相当于第二次创业,既能将优秀的前部下集合起来,又能破釜沉舟。
面对吸血鬼的娘家,做到能忍则忍。
面对王泷正饰演的徐辛,能给面子的事情绝对不拆台。
包括那个为了免除徐辛犯罪的当众下跪,包括徐辛用李英男的钱去讨好李英男家人的反噬。
都要离婚了,还要顾及到徐辛的面子,想攒够给徐辛买套小户型房子的钱,想体面的离婚。
平时为家庭花钱,为徐辛和孩子花钱,为徐辛的面子买单,为徐辛那半死不活的公司买单。
就是对自己很苛刻。
在大众眼里李英男简直就是大公无私的好妻子代表,我并不这么觉得。
这是碰上窝囊的徐辛了,所以衬托得李英男很高大,但是她这样卑微又自负的人,会很累。
感觉上,英小美不适合做老婆。
因为她最初连恋爱都懒得谈,她眼里工作和金钱比恋爱好。
官鸿饰演的李傲霖,那么优秀的条件,死乞白赖追她,她都没想过结婚,连孩子也不想要。
我要是官鸿的妈妈,也不会看好她做儿媳。
首先耽误人家儿子的前程,其次也缺少了诚心。
人家李傲霖为了跟她在一起,差点跟相依为命的母亲闹掰了,也赌上了不算红的演艺人生。
英小美呢?
一边挑剔李傲霖不当众承认她的女友身份,一边不接受李傲霖精心准备的求婚。
怀孕这么大的事情,单方面瞒着李英男和艾英,还要骗李傲霖说孩子打掉了,这是何苦呢?
不想要孩子,就做好预防工作,三十岁的人了,不会不懂得避孕吧?
既然有了孩子要珍惜。
王敏这个母亲确实不合格,但英小美这个未来的儿媳妇也确实不靠谱,不想结婚就别招惹。
实际上,看似最冷静的艾英,很多人觉得她从嫁入谢家的那一天起,好像就防备着被抛弃。
我觉得她反而是最有人情味的人,在能力范围内,对所有人好,包括对谢长江的前妻姜楠。
她不怕你对她冷嘲热讽,只要你没有实质上对她艾英造成过伤害,她都会原谅甚至帮助你。
婆婆被勒索其实是自作自受。
姜小白被“恐吓”其实是自导自演。
但最终都要艾英出面摆平。
当我看到王耀庆饰演的谢长江出轨的那一刻,就开始替艾英担心,果然后面他拿艾英顶雷。
可我低估了艾英的高智商,没想到她早就知道谢长江全别墅安装窃听器的事,并加以利用。
从未跟姜楠成为敌人,能让姜楠心甘情愿的帮助自己,当然也不是白帮,帮其敲诈了一笔。
看到那样的谢长江令人胆颤心寒,看到这样的艾英让人不寒而栗,可艾英真的适合做老婆。
假如艾英遇到了李傲霖,她不会让李傲霖跟自己有交集,她不会做出“害人又害己”的事情。
如果设定里她必须嫁给李傲霖,那艾英会拿捏住王敏,亲自做李傲霖的经纪人,规划人生。
假如当初艾英嫁给的是徐辛,其实艾英是不会看上徐辛的,不幸嫁了也不会惯着徐辛败家。
把娘家人收拾妥帖,断了他们对徐辛的感情绑架。
不给徐辛当老板的机会,自己当一把手。
卑微的李英男只会断掉自己的后路,英小美看不清自己的前路,只有艾英能做清醒的自己。
都市女性情感剧《她的城》正在热播。
高露饰演的李英男,她从出场就给到人一种卑微感。
无论是面对同甘共苦过的薛总,还是被强塞进公司的关系户罗芊芊,李英男掩饰不住卑微。
她看错了薛总,当初他能多么的讨好李英男,如今他就能多么的讨厌李英男,真·卸磨杀驴。
公司想裁员和缩减工资,做老板的薛总不出面,却让身为打工人的李英男去出面做“坏人”。
一直用公司上市前购买原始股来忽悠李英男,结果前脚公司上市,薛总后脚套现溜之大吉。
越是看起来老实本分的老板,越有可能变成坑你最惨的老板,卑微的李英男被老板害惨了。
那个罗芊芊更是不可一世,明明什么工作经验都没有,仗着自己背后的靠山,害人又害己。
她就活该被王泷正饰演的徐辛吓唬。
薛总要是不把李英男购买股票的钱还她,我会被气死。
回到家里也不省心,徐辛识人不清还自大,表面看是公司的老板,实则就是一个赔钱机器。
公司雇佣的人不仅没有一个靠谱和称职的,连生意也谈得稀里糊涂,月底全靠老婆发工资。
李英男的工资要养活自己、儿子、老妈、弟弟、老公,还要养活老公徐辛那一公司的员工。
积蓄都被薛总骗着买了所谓的原始股。
就薛总那个投机取巧的做法,独立上市是痴人说梦。
如今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自己创业,虽然只是接手了徐辛那个半死不死的公司,但不敢疏忽。
包括公司人员大换血,还要把之前的潜力股下属都安排好,刚把公司扶上正轨,还得吃土。
想跟徐辛离婚,有那个心思,却只能等待公司上市后,挣到第一桶金后,才可以,太卑微。
回忆一下,李英男从跟徐辛结婚的那天起,就失去了自尊。
尤其在生产后患上产后抑郁症。
在她和儿子最需要月嫂照顾的时候,徐辛为了省钱辞退了月嫂,找来自己母亲来照顾孩子。
孩子发烧差点没得到及时处理。
孩子刚大一点,徐辛就把家里的钱给赔光了,抑郁加卑微。
现在的李英男跟原来的公司彻底划清界限,找回了当初的同事一起创业,只是暂时不离婚。
理解徐辛离不开李英男的心理,那就好好表现啊!
婚姻是不能靠死缠烂打和脸皮厚来维系。
尤其是这种自由恋爱的头婚,徐辛你要做出回心转意的行动来,不要干涉她找投资的步伐。
李英男已经很卑微了,在娘家人面前还不如徐辛的人缘好,在孩子面前也快变成坏妈妈了!
徐辛此刻能做的只有表面圆谎,还圆的不够好。
都不如李云帆这个仅仅见了几次面的外人。
李英男报班学习是为了拉投资和结交天使投资人,徐辛报班大抵是消磨时光,还歪打正着。
其实他们两口子遇到的都是一个问题,对失败的理解和定义,以及如何缓解失败的焦虑。
李英男只想到跟李云帆倾诉,而徐辛只敢在失败师机构的课堂上讲述,都没有想到对方。
李英男如果早点救赎自己,就不会平白卑微那么久。
既然想救赎自己,要正视自己的卑微。
这是一部编剧导演自嗨并高潮的高度悬浮伪职场剧。
三“英”个个气定神闲,她们所谓的底气令人疑窦丛生,哭笑不得。
另外,【隐秘与伟大】里角色冷静睿智的王龙正,竟然不顾人设离奇崩塌,出演油腻到死情智商皆为负值的什么“徐辛”。
槽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就凭这种水平的“水剧”,平台怎么好意思不停推销让大家开会员的!!
再多看一分钟,必砸电视📺
At Montclair film festival, had lots of fun watching a homage to a classic and wanted to watch Breathless again, and the director, he's the one directed before sunrise....
雷
黑白影迷电影 闪过很多新浪潮的人物 手法可能是故意的古板 小有趣
令人愉悦的观看体验,决战mansplaining之巅。
5.5。
@Landmark Theatres Midtown Art Cinema. 流水账情书。
写给新浪潮电影的又又又一封情书,报菜名影迷大概会喜欢。电影内容的有趣主要来自熟悉的影史人物和电影,伪记录导演电影的过程本应具备解构性,却仅仅止步于各种意义上的迷恋,因此除了选角神似、形式复古和顺利讲完故事以外并无任何可说之处。不禁觉得影片结尾《精疲力尽》的成功只是再次反衬本作全方位的平庸。#LFF
導演還是太忠於史實,像是在簡單呈現整個新浪潮的脈絡、逐一歷史的扼要提及;反而令觀眾期待的新浪潮批判、甚至是老美怎麼看法國新浪潮(可能也是導演怕爭議吧)讓人期待的點沒有任何體現,唯一看到的是客觀地呈現了高達做了什麼、想著什麼,其餘的什麼都沒有。
文艺批的主旋律电影。建议中译名:《新浪潮大业》
新浪潮,戈达尔,精疲力尽,梦的开始
CANNES25-主竞赛|如今再歌颂新浪潮的意义是什么?很显然林克莱特没有给出答案,重复经典本身并不产生新的革命性意义。像报菜名一样出现的法国新浪潮名导的名字与正面肖像,起到一个迪士尼游花车的效果,一种集体狂欢。若说得直白一些林克莱顿对新浪潮的呈现更多依赖的是“法国新浪潮”已然变成电影文化产品与现象的再次包装与消费,通过颅内重复话语共同体而实践语言游戏获得的部落化快感。好在影片很有腔调、制作精良且极为真诚。但看的过程很开心,想来是因为我们都还热爱电影,并深深怀念法国新浪潮象征的自由与创造力。但每每看到戈达尔充满自信地宣读无数电影学生期末作业最爱用的引用语时,仍然觉得这是所有电影导演死前的最终幻想。如果不给出新的理解与更时代性的解读,盲目狂热地宣扬我甚至认为是有些危险的。
做开幕片很完美。观影乐趣基本源自“内部梗”和“新浪潮宇宙”彩蛋,不知道戈达尔偷钱以及和制片人打架的观众也可以从中找到反差感。但轻松愉悦的同时又感到寡淡无味,基本上是以违背其展示出的原作精神的方法照本宣科地复刻了幕后花絮和戈达尔的话语。
Cannes 78 挺有教育意义,是一个给电影拍记录片的电影。和主竞赛的其他相比倒是没有太过沉重的议题,更多还是记录哲学思考,以及那个年代电影人的热情。比较轻松但是仍会给人一些创作方面的启发。
Canne2025-1 戈达尔究竟是如何拍电影的?他的天才不过也是流动在与朋友们的交谈与玩闹,和制片人的抗争与妥协之中。既有灵感枯竭的瞎xx拍,同样有规律性地写作和准确无误的台词,最终如期在20 天之内完成。拍的很戈达尔,演员们也都形身具备,那种轻松写意或许是理想的巴黎,又或许是美国人心中的法国人。
应该没有人会不爱这一部吧!轻松幽默,从头贯穿到尾的Cinéphile情结,瓦尔达、特吕弗、侯麦……众多法国新浪潮人物一一登场,数星星、看化妆效果和真人之间的对比也是一大乐趣,对新浪潮历史的搬演与再造,今昔对比也是唏嘘
诙谐的 迷影的 / 唯一的不满就是电影最后对新浪潮这一代人的文字介绍 这就是给美国人看的东西是吧
卡通片和模仿秀的本质决定了林克莱特的关注点,正如那早已被八卦报纸预告的新浪潮,迷影被简化为其最初级形态,即一群无名小孩的cosplay(所有的口号几乎都是无用的),既然如此就简评一下诸人物的表演:戈达尔:演得很开心;苏珊·席夫曼:good representation;珍·茜宝:表层好看;贝尔蒙多:太稚气;特吕弗、包瑞德:刻板;库塔尔:可爱;皮埃尔·里斯安:十分可爱;布列松:传神;马丁·拉萨尔:简直本人;侯麦:口音还原不错;里维特:完全错了!
画虎不成反类犬,导演大概也只敢在戈达尔死后玩这出cosplay,不然会被本人喷成merde(观众为何愈发远离戈达尔和新浪潮?因为有一群自作聪明实则一无所知的电影人试图充当中介让他们看懂)
电影好恶心我好喜欢。《新浪潮》是拍给热爱法国电影的影迷的,每一帧都充满了献给影史的炽热情感。当那些熟悉的导演、演员、制片人逐一登场,这部属于我们的《复仇者联盟》也缓缓展开。但这不是超级英雄的狂欢,而是电影灵魂的重聚,是一场影迷梦中才敢想象的盛宴。
一开场的人物群像让我以为这是一个全景式展现新浪潮的电影。没想到最后是一个breathless的某后纪录片。不怎么需要创造力的电影。除了膜拜大师,没看到导演有什么自己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