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贤是特别的专业。
拍海上救援的戏,都是烧钱的实景。
这都是巨烧钱的。
但是,林超贤真的是不擅长文戏,而且怙恶不悛。
明明不会,也不服,也不学。
就这么硬干。
演的都很硬,尬演,尬聊。
想靠文戏串联四段大视觉救援戏。
结果真是灾难。
铺垫队员婚纱照,明显想置他于死地,最后真的做到了。
彭于晏依旧金刚不坏之身。
而且还遗传。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幻觉。
还是我对辛芷蕾有刻板偏见?
怎么觉得她演的那么糊弄人,那么水呢?
看她演《绣春刀2》也没那么水啊。
本来跟彭于晏就没什么CP感。
这么硬加感情线真是瞎整。
最后我只能说:“清点糟蹋钱吧,7个亿的制作费用是认真的吗?
”
简评:基本符合预期。
林超贤擅长的部分依旧做得很好(除了开场),几段救援戏的设计都很独特,其中第三场的飞机救援更是超水准的。
而且相比红海行动而言,电影后半段的整体节奏会处理得更加平滑,不会有明显的高低起伏。
但是不擅长的部分这次处理得也更糟糕,最突出的就是并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主线或者主要事件来串起全片,故事上缺乏重心,因此只能将焦点集中在彭于晏这个身上,而这个角色本身塑造得也并没有多好。
故事上另一点依旧是文戏拍得非常粗暴和浅显,和救援戏比起来更显敷衍,同时也有较为严重的割裂感,前半段过多平庸的铺垫极大影响了全片的节奏和观感。
全片总穿插了四段救援戏,而且从份量和质量上来说都很棒。
但是开篇短暂的钻井平台戏却是实实在在的反高潮(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这一段不管是特效还是运镜都显得特别的廉价和粗俗,很难想象会是出自林超贤这样的导演之手,这段放完我甚至都有种直接拍屁股走人的冲动,作为开场戏实在极大拉低了观众对它的第一印象。
当然要说第一印象,电影也确实非常糟糕。
不仅开场就弄了一段极其低劣的营救戏,在负责交代主要人物的第一幕里加入了很多刻意的,不必要的情节与段落,最典型的就是儿子的个人故事实在是没必要单独拎出来。
还有一点就是在进行铺垫的整个前半段,导演都用了喜剧化的方式来进行演绎,而且表现形式上也做得非常烂俗,就像是直接请来了王晶或者刘镇伟一样,文武戏以及前后段叙事风格的差异让电影就像是多个导演拍出来的一样,割裂感非常严重。
但是电影到了第二场救援戏结束进入第二幕以后观感明显就好起来了,当然第二场救援戏拍得也有一定的水准,短暂的紧急时刻出现的多重危机和随机应变都处理得很自然,只是这一段灾难缺乏铺垫,会显得很突兀。
第二幕一直到结局,电影的整体节奏都很平滑,文武戏的穿插更加自然风格也会更统一,看起来会舒服很多。
其中第二幕的飞机救援从铺垫一直到结束都拍得极具水准,单独拎出来我觉得比红海行动的单个段落都更精彩。
这场戏很明显是全片实拍比例最高,而且也是全片唯一一场多小队共同协作的营救戏,整场戏室内外以及多小队之间的视角切换和运镜都极为流畅,观感远比之前两场戏更好。
之后第三幕的油轮营救是典型的密闭空间戏,单独来看并不会比第二幕差,这一段除了营救以外会更像自我求生,动作戏的设计与编排和前面都不大一样,而且大量的火焰和高温特写镜头也进一步提高了电影的沉浸感,让银幕前的观众也能感受到那种炙热和窒息。
然而导演选择了将儿子的事件和这场营救戏做平剪,这种做法虽然是为了突出电影主题并且营造双重悬念,但是两段戏本质上并不对等,而且儿子的故事本身也设计得太过刻意,所以使得这场油轮戏看起来并不如第二幕的飞机戏那么流畅。
整部电影的视觉风格相比林超贤之前的作品会有很大的变化。
第一是非常明显的,就是血腥画面和血腥度有明显的减少,虽然片中依旧有比较露骨和直观的血腥镜头,但是不会有以往那种刻意的,长时间的特写,基本都是在能展示足够信息的情况下尽量简短带过。
林超贤的前两部作品个人认为非常不适合在国内这种无分级制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公映,因为片子实在是太过血腥了,甚至还会有涉及小孩的暴力特写镜头,而这次紧急救援看得出是有所妥协或者改变的。
第二点是画面色彩会更加浓烈和夸张,有很重的油腻感,这点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和特效与大量的火焰场景进行统一。
整部片子非实拍段落的CG痕迹非常严重,而导演可能为了降低这种差异和不适感,所以将整片的色彩都调成一个样了。
当然这种做法并不能掩盖片子特效痕迹过于严重的毛病,一些低劣特效出现的段落实在是很影响观感。
电影的CG段落还有一点很明显的处理就是会将人物和场景尽量拆分,在有全景远景展现的特效镜头里都会避免人物出现,而当到了个人视角时镜头又会拉得很近,不会做大幅的拉伸。
当然这种做法其实并不算特别,只是做得太刻意太明显了也容易让人出戏。
虽然电影的一些情节、风格还有特效都会有较为明显的问题,但是电影最大也是最直观的缺陷就是缺乏主线或者主要事件来串联全片。
整部片子更像是由一个单元剧的三集所组成,而非一个连续剧,所以使得电影会缺乏故事重心。
当然电影在各段落之间的粗暴转场,以及明显的情节删减(比如副驾突然间的辞职)也进一步加深了这个问题,林超贤的前两部大制作电影即便再不重叙事和故事,最基本的故事线还是有的。
因此在没有故事重心的情况下,电影就只能以人物为主。
全片可以看成彭于晏角色的生平和个人传记,完完全全将焦点集中在他个人身上,但是这个角色本身的塑造,以及彭于晏的表演都称不上多好。
电影中确实能看到角色的心路历程和各种转变,但是这些塑造都是比较浅显和轻度的,我们常说类型片是简单故事复杂人物,但是这部电影里着重塑造的主角其实也并不复杂。
还有不知道彭于晏是不是不太习惯演这种较为单一正面的角色,感觉他在片中的表演显得有点愣,并不如湄公河或者寒战里那么自然。
当然就动作戏而言彭于晏肯定是没得说的,片中好几场高压环境下的演出我都看得心疼,太折磨人了。
总的来讲,紧急救援符合我对这种类型片,以及林超贤电影的预期,至少在影院看完后是这么想的,虽然片子毛病多总体也谈不少多好,但至少算是个合格的类型片。
凡事都讲究个未雨绸缪,你看这刚过去的双十一,提前半个月几大电商就开始造势,大街小巷都是铺天盖地的广告;你再看看国足,11月14号输给叙利亚,主教练里皮愤然辞职,2022年悬了,已经有球迷开始展望2026年世界杯了;再说到电影,这圣诞节还没到,这春节档的硝烟已经开始弥漫。
几乎每一年的春节档都号称“史上最强春节档”,可在中国电影蓬勃发展的今天,“最强春节档”的答案永远都是“下一年”,2020年春节档也必将延续这一态势,《紧急救援》、《唐人街探案3》、《中国女排》、《囧妈》等一众种子选手已经蓄势待发。
过年嘛没有硬菜成不了席,《紧急救援》无疑是春节档里最硬的一道菜。
林超贤+彭于晏的黄金搭档,奥斯卡最佳摄影+《泰坦尼克号》的美术指导鼎力加盟,这样的顶级制作想不爆观众都不允许!
影片制作费高达7亿,是《红海行动》的近2倍,要知道《红海行动》在2018年春节档上演逆袭好戏,收割36亿票房,跻身内地影史票房前三,那么《紧急救援》的最终票房给人以无限想象力。
近日,《紧急救援》片方发布了“混剪预告”,不到两分钟的片子里回顾了《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的精彩片段,也首次曝光了《紧急救援》的片花,三片混剪毫无违和感,一言不合就是枪战爆炸戏,飞天遁地更是家常便饭,让人血脉喷张欲罢不能。
作为林超贤三部曲,三部电影在风格上是一脉相承的,都取材于真实事件,都是“直来直往不服就干”的硬汉电影,可是在画面和投入上,却是在进行着一次次的升级。
先说《湄公河行动》,这是2016年豆瓣评分最高华语片,也是当年国庆档的惊喜,之前的林超贤已经凭借《逆战》、《激战》等作品被观众熟知,而《湄公河行动》则是他的一次厚积薄发,影片聚焦金三角湄公河,13位中国公民无故被杀,有张涵予和彭于晏饰演的缉毒队队员与泰国的大毒枭展开了生死对决。
影片剧本是公安部直批的,场面火爆,从头打到尾,各种大尺度让人咋舌,许多人第一次意识到主旋律电影也能这样精彩刺激。
《湄公河行动》的成功让人看到了林超贤驾驭主旋律大片的超能力,海军找到了林超贤请他拍一部“海军宣传片”,于是《红海行动》诞生了,本片是国产战争片的里程碑作品,有人批评《湄公河行动》文戏太少,在《红海行动》里林超贤干脆砍掉了文戏,138分钟有100分钟是抢占爆破,叙事,人物,枪战,爆炸都无可挑剔,断肢、断首、割喉、爆头等限制级镜头让人直起鸡皮疙瘩。
就是这样一部无女主的硬核战争片成了当年春节档的黑马,低开高走成为春节档的大赢家。
《红海行动》后,国家各部门都盯上林超贤了,这一次林超贤携手交通运输部带来了《紧急救援》。
一座海上钻井平台发生严重事故,随时可能倾覆沉没,交通海上应急救援队立刻前往救援,火舌肆虐,爆炸迭起,他们潜入绝境,拯救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前段时间同样是“救援题材”的《烈火英雄》引发关注,几个月后林超贤将给陈国辉亲身示范如何拍好一部救援题材的主旋律电影。
《紧急救援》至少有三大看点。
第一看点:林超贤如何虐演员7亿制作,更大的场面也就意味着演员必须接受更严苛的挑战,这一次演员们又将接受怎样的“酷刑”呢?
林超贤给每位演员量身打造了专业的救援服,每套造价6位数人民币,穿着这些救援服拍戏如同孙悟空戴上了紧箍咒苦不堪言。
这是林超贤和彭于晏第四次合作,之前在林超贤的严酷调教下,彭于晏生生练出了八块腹肌,可是还不够,在《紧急救援》最新发布会上记者问他合作这么多次是否已经对导演形成了免疫力,彭于晏苦笑着说:“林导每次都会升级,他有自动升级系统。
”为了拍摄激流救援,彭于晏吊着威压被扔进大海,有一次威压缠住了船底出不来,彭于晏在海底以通海吃海喝,被救上来后表示痛并快乐着。
别以为海上救援只有海上戏,他还要出没于山上、火场、天上和泳池,彭于晏上天入地,辛苦得很过瘾。
而另一位演员王彦霖就没那么幸运了,他在拍摄时因为水压问题,耳朵甚至出现了短暂失聪。
而女演员辛芷蕾为了拍摄,每天要花费6小时学习潜泳和各种泳姿。
她也公开“吐槽”:“我也做好了准备才敢来,没想到这么苦,真是切身体会了‘魔鬼导演’的威力了!
”面对演员的叫苦不迭,“魔鬼导演”林超贤亲切地表示:加大力度!
他也有自己的苦衷,“不管他们有什么理由,我就是要他们必须做到,因为《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后观众的期待到那儿了,我不能辜负这个期待。
”第二看点:场景和感情戏如何真实还原。
《红海行动》里对战争的写实程度直逼好莱坞战争大片《黑鹰坠落》,这一次反映海上救援,主创也是煞费苦心,他们在福州长乐机场的拍摄基地里1:1地搭建了一座救援中心,在停有三架直升机的停机坪后面,救援中心外墙上“交通运输部”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另外,《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都是“英雄主义”作品,是英雄砍掉文戏问题不大,观众只需要看英雄拯救世界就可以,而《紧急救援》讲述的是一个个平民英雄,要想拍得真实接地气必须有适度感情戏,文戏是林超贤的短板,但他迎难而上给新作适量加入了感情戏,武戏或许能决定票房,但文戏才能决定导演的上限,林超贤能否真实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救援队员值得期待、第三看点:电影外的“明争暗斗”作为万众瞩目的春节档,电影外的故事往往要比电影本身话题性更高,影片中彭于晏出生入死叫人提心吊胆,影片外林超贤也没闲着卷入了两场“缠斗”。
第一场是他和陈思诚的“恩怨录”,两人在两年前“结下了梁子”,《红海行动》作为黑马后来居上打败了《唐人街探案2》,两年后《紧急救援》再次遭遇了《唐人街探案3》,两部作品间免不了一场“恶斗”。
第二场是林超贤和陈可辛的暗暗较劲,港片落寞后许多香港导演转战内地,但都出现了明显的水土不服,这些导演里转型比较成功的就是陈可辛和林超贤了,林超贤自不必说,而陈可辛也通过《十月围城》、《亲爱的》、《中国合伙人》等作品一步步号准了内地观众的脉,有意思的是两个导演一个风格内敛,情感细腻,一个热情奔放,情感直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次《紧急救援》和《中国女排》正面碰撞,也是两位香港导演一较高下的竞技场。
说了这么多,《紧急救援》绝对是春节档上的一道主菜,在于同类影片的竞争中它已领先了半个身位,我们给《紧急救援》定个“小目标”:30亿保底,超越《流浪地球》算及格,接近《战狼2》甚至超越它也未尝不可?
哈哈,与其在线贷款吹牛,不如春节档我们一探究竟,2020年大年初一,《紧急救援》和你不见不散!
最需要理性的职业 每次出任务都感情用事 跟傻批一样 你以为观众会买账?
别人的命比自己儿子 女朋友的命重要?
救人如果不建立在保护好自己生命的情况下就是傻批还有开颅手术也能拍出来?
导演要恶心死谁?
垃圾!
垃圾!
垃圾!
看到每段开头就知道结局 从来没这么无语过!
还不如看隔壁土味喜剧!!!!
没想到这部电影居然有这么多黑子差评,大家对这种用心拍出来的特效和人物为什么这么苛刻?
能挑战这种主题并且拍成尽量克制的煽情和尽量加入的自然轻松幽默,已经非常难得了。
这难道不是现在电影市场的一股清流???
没有装疯卖傻,也没有强行煽情卖惨,不该鼓励吗?
四段情节没有拖泥带水,开头又贡献了非常精彩的一段救援,同时呼吁了我们在浮躁的今天关注一些英雄,这不是很好吗?
用生命对抗天灾人祸的英雄们,忘我工作的另一面是怎样的呢?
在《紧急救援》里,可以看到救援队员们英勇背后,也有身为普通人的那面。
他们可能精神压力大到普通人难以想象,会哭、会恐惧、会担心那些担心着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但还是要认真训练、做好准备,甚至是任务中随时牺牲的准备。
高谦和赵呈之间的战友情让人感动,兄弟生死与共。
赵呈和文珊之间的感情线同样能引起共鸣,这条线的剧情也是全片里最细腻的一部分。
他们就像从死神手里抢人,不可预料的爆炸,危险重重的急流,还有很可能下一秒沉入海底的坠毁客机,一个不小心就是死无葬身之地,而高谦带领的交通海上应急反应特勤队虽然被赞誉为“英雄”,可他们也是实实在在的普通人,只不过他们心里有一个足够坚定的信念,支撑着自己向前冲,就像高谦对方宇凌说的,“所有的成功都需要有人勇敢的往前走才能完成”。
他们这伙人必须勇敢,因为他们一旦退缩,就可能出现救援失误,造成人员伤亡。
海上钻井平台救人的戏里,就出现了特别惊险的情况,经验老道的丁一受伤,年轻的霍达临危受命,高谦已经进入平台救援,如果机长、绞车手、救援队员配合不默契,别说成功救出伤员了,全军覆没也说不定。
大量的海上戏份,既让人感觉人类的渺小,又不得不感叹自然的阴晴不定。
没有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也不难理解为什么饰演文珊的蓝盈莹坦言自己最大的感触是,“一定要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爱想爱的人”,希望英雄们要保重身体,平安归来。
电影中的文珊从侧面表现出救捞队员和家属之间聚少离多。
这个人物很重要,代表的是救捞队家属群体,她们是站在英雄背后的人,每当救捞队出任务,对文珊而言都要经受一次精神上的高压,心理压力很大,焦灼的等待,时时刻刻的牵挂,想为奔赴险地的爱人做些什么,却发现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付出,安静祈祷。
所以,现实中救捞家属看完影片后表示,“文珊和赵呈的故事就是我生活的缩影,这是影片最感动我的地方”。
这对小情侣,平时相处有多甜蜜,最后结局就有多遗憾,格外让人心疼。
恋人之间专属的期望,特有的甜蜜瞬间,在这条带有悲剧意味的故事线里,反倒有种苦中作乐的心痛感。
有个细节让人难忘,文珊制作着拉花咖啡,沉静的等待恋人归来。
“咖啡”用味道暗喻着救援队员与恋人之间聚少离多的苦涩常态,蓝盈莹本人的形象也比较贴合角色,一个因等待而焦急的眼神,就让文珊的沉静中暗含的坚强与苦涩感更有说服力。
另外一个细节,就是终于拍上了婚纱照,却不想赵呈在之后的一次任务中牺牲了,婚纱照竟成了两人最后一次合照。
看到赵呈牺牲以后,文珊还站在人群里等他回来的那个画面,我的心都要碎了。
电影中有几个特别虐的镜头,一个是高谦和赵呈因为飞机坠海,两个人在水里无法呼吸,只能交替吸一瓶氧气,而赵呈在看到兄弟因为水压鼻子耳朵流血后,决定把生的希望留给对方。
他手臂被压住,无法逃生,不想连累对方。
濒临死亡时无声的推让,特别虐心。
还有一个是赵呈牺牲后,文珊穿一身黑色连衣裙跟大家站在一起,向爱人、兄弟、英雄致敬的那幕,庄重肃穆,无以复加的心痛,太戳了。
蓝盈莹的表达也细腻有层次,她在戏里有三种哭,第一次是赵呈死里逃生,和文珊见面时,她看到恋人受伤时心疼和释然的落泪。
后面两次落泪都是在赵呈牺牲的时候,呈现方式却各有不同,其一是刚得知恋人死去时,睹物思人的撕心裂肺,另一是平静之后淡然的落泪,表面上看起来已经风平浪静,可是眼神中依旧是灰败和绝望。
就我个人的感受来说,这条线虽然不是主线,但是却是让我触动最深的一段,人人都知道救援队员出生入死的救人,是舍小家救大家的英雄之举,可做英雄背后的代价,和每一个英雄之家那些看似微小实则沉痛无比的付出,却在这里让我感动身受。
电影真的很震撼,救捞队是在用血肉之躯,不顾个人安危,救援他人,守护大家。
如同结尾时,出现的字幕他们这群人“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人啊,是因为害怕才懂得选择勇敢,每一个勇敢无畏的人都值得我们鼓掌和尊重。
同样的,愿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战场,为珍惜的人竭尽全力,赴汤蹈火。
从台词到剧情到人物,无一不透露着无聊和浮夸,林超贤你怎么了林超贤。
“如果不放过我,我就要斗下去”“还剩一口气,那就是勇气”2020年了,小升初作文都不会这么写。
牺牲的预告就是来一场情感告白,生存的希望就是孩子化成天使伴着极光唱一首莫名其妙的歌....看之前大概在网上了解了一下评分和影评,以为这电影起码像机长、烈火英雄这类,能看还挺好看(对的,这么宽容的我,只要情节流畅我都能接受)但是!!
这是我在电影院看过最难看的电影了,彭于晏脱光了都救不过来,上一部这么难看的还是《急先锋》。
即使这样也还是有人夸好看,夸场面宏大,夸感人,那就求求这些人,快来骂醒我吧。
不然我就全赖你们这帮辣鸡水军买评分买评论,让我看了这么一场融合爱情亲情、涉及天上人间的、辣鸡救援恐怖片。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公号ID:ttyingtan作者:钱老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部片子是担得上"万众期待"这一说法的。
原因很简单——导演是林超贤。
林超贤近年来,他的名字几乎已经成了票房和口碑的保证。
2016年的《湄公河行动》,凭借口碑以黑马身份拿下国庆档票房冠军。
2018年的《红海行动》,又是出人意料地凭借口碑拿下了春节档票房冠军。
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网友们看完《紧急救援》后都义愤填膺。
其实并不是这部片子有多烂,而是很多观众的期望落了空。
平心而论,这部片子是有优点的。
只是这些优点,基本都属于"行动"系列延续下来的特点。
首先,这是中国首部海上救援题材的电影。
中国救捞队,一群默默坚守在中国18000公里海岸线上的战士们。
从1951年中国人民打捞公司(中国救捞前身)在上海成立开始,他们已经救助过无数遭遇海难的人们。
2004年,救助失火客滚轮"辽海轮",船上330人全部获救。
2006年,台风"珍珠"国际大救援,330多名越南渔民获救。
2007年,广西洪水救援......几十年来,他们一直默默保护着中国人民的海上安全。
他们的故事值得被拍出来。
其次,导演并不是把"海上救援题材"仅仅当成一个噱头。
而是真正愿意去花时间,花精力去了解,去还原救捞队员的工作状态和细节。
前两年的《红海行动》,演员们被要求接受军事化的专业训练。
这次演员们也依然要去救捞基地进行集体特训。
既要学习各种专业术语和知识,也要进行各种高强度的体能训练。
不说别的,林超贤一以贯之的这份认真态度,至少是值得点赞的。
这是对观众,对作品的负责,更是对救捞这一职业的尊重。
最后一个优点,救援戏份够硬核。
不管是在实景拍摄还是特效制作方面,电影都下了重本。
因为救援戏大部分都要在水下进行拍摄,剧组专门来到墨西哥的baja Studio影棚。
这是当年为了拍摄《泰坦尼克号》而专门搭建的无边水池摄影棚。
水池的水由海里直接抽过来,演员们可以说是真正在海里进行救援。
而且,为了求真实,剧组甚至直接买了一架真飞机来协助搭景。
最后呈现在影片中的效果证明,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片中一共有四场救援戏。
油井倾塌,山体滑坡,飞机坠海,油轮爆炸。
天上飞的,海里游的,开放式的,封闭式的,灾难场景逐层升级且各有特色。
爆炸、水流冲击、飞机断裂等各种奇观场面轮番轰炸,场面十分震撼。
另外,每次救援戏的紧张感,导演也塑造得比较好。
要么是时间紧迫,要么是遇到突发状况,合情合理,且有效。
惊险、刺激的爽感绝对是有的。
就这么看,《紧急救援》是不是好像还挺不错的?
确实。
上面所说的这些优点组合在一起,的确可以拍一部十分精彩的片子——一部海上救捞队的宣传片。
然而《紧急救援》并不是宣传片,它是电影。
电影需要精彩的故事,需要丰满的人物。
而在这两方面,《紧急救援》的表现几乎可以说是不及格。
彭于晏 饰 高谦其一,救援戏和文戏的观感断裂。
整部电影的剧情分布非常简单明了。
救援事件+救捞队员的日常生活,交叉着叙述。
然而这两部分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画风和节奏。
结果最后就成了——看救援戏的时候各种紧张刺激,确实是在看灾难片。
看文戏的时候各种搞笑耍宝,像是在看浪漫喜剧片。
而且最重要的是,动作戏,或者说灾难戏并不服务于剧情。
因为除了队员的训练桥段以外,救援戏和文戏在逻辑上并没有任何联系。
队员们接到任务了就拍救援,没接任务就拍生活。
就好像是两个导演联合执导,你拍你的,我拍我的。
最后,两部电影被硬生生拼成了一部电影。
此外,每场救援戏的场面算是逐步升级。
可是互相之间也并无关联。
虽然救援戏本身拍得很好,场景也都不同。
但还是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如果要举一个正面例子的话,可以想想《环太平洋》。
虽然是机器人打怪兽的故事,但也是分几场,难度依次递增地打。
但《环太平洋》打的每一场,都有助于人物和故事的发展。
难度的递增也有其逻辑和原因。
看起来就自然流畅得多。
《环太平洋》:男主哥哥战死,随后男主跌入低谷其实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出来,正是为了弥补几场救援戏的毫无关联。
编剧试图在文戏中梳理出一条完整的故事线。
可惜的是,梳理得一塌糊涂。
这也正是本片的第二大缺点——文戏本身的观感也十分混乱,完全不知道影片到底想表达什么。
咱们就拿故事的核心矛盾来说。
彭于晏饰演的救捞队队长敢于冒险,对自己在现场的判断十分自信。
辛芷蕾饰演的机长则更倾向于考虑飞机上所有人的安全,求稳为主。
这明显就是影片的核心矛盾。
其实这个矛盾还不错,男女主一开始也就此争论过。
我本以为,这个矛盾会持续下去,贯穿全片。
然而两人不仅在执行救援行动的时候却从未发生过分歧。
还抽空谈起了恋爱。
辛芷蕾 饰 方宇凌这矛盾就这么搁置下来了。
在此期间,不仅穿插着讲了父子之间的日常互动。
还穿插着讲了许多我至今也没想明白意义何在的剧情。
比如男主儿子来到新学校,因为怯场,不敢在台上一展歌喉的情节。
比如男主儿子和学校里的人交朋友的情节。
比如副机长突然就辞了职的情节......儿子的生活、父子的关系、男女主的爱情,男主男二的战友情。
编剧似乎想展示救捞队队员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最终只能是走马观花,流于表面。
再后来。
男主的战友男二开始疯狂立flag,和女友说要不留遗憾,说要先把婚纱照拍了。
男主也对受伤的男二说,"你下次就没这么好运了。
"(具体记不清了,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就差没让男二直接说"我马上就要去死了"。
而果不其然,男二在下一场救援戏里就因为信奉男主的"敢于冒险"原则,领了盒饭。
这也成为了男主这个角色的至暗时刻。
他变得一蹶不振,停职在家(尽管连停职的过程都没交代,看到后面我才知道他停职了)。
他每次下水都会想起自己看着男二死去,无能为力的场景,担心自己会在现场判断失误。
矛盾终于又重新捡了起来。
然后男主儿子就得了癌症。
然后男主站在窗前,突然斜角45°望着天空,目光坚定地对老天说道:你要跟我斗,那我就跟你斗下去。
紧接着男主便重新振作了起来,奔赴战场。
这句突如其来的正能量台词,让此前角色的至暗时刻,让所有矛盾冲突,瞬间变成了一个笑话。
其三,角色的塑造太过苍白,没有"人"味儿。
这是主旋律电影常常容易的一个毛病。
也本是此前林超贤一直规避得很好的一个方面。
却没想到,他竟然也会在这方面栽了跟头。
限于篇幅,我只举两个例子。
男主儿子要做一个危险系数极高的手术。
而此时第四场救援也开始了,队里人手短缺,情况危急。
我本以为,这时编剧会让男主面临一个到底是陪孩子还是去帮助队友的困境。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啊。
一个年纪大概只有五六岁的小孩,毅然决然地对男主说道:"爸爸,不用担心我,你去吧!
"(具体记不清了,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这觉悟,绝了。
而男主竟然也真的就急匆匆地去了,甚至都没有怎么纠结。
这还是你亲儿子吗?
这分明就是一个没有童真的工具人。
到队里后,领导替观众吐了槽:你咋回事啊,你怎么不陪着儿子在医院?
镜头陡然推前,调度风格突然梦回80年代。
只见仰拍角度下,气势巍峨的男主目光慷慨陈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我是一个特勤员!
我......终于明白了。
这确实是一部披着电影外壳的海上救捞队宣传片。
否则结尾为何男主莫名其妙地奔跑在极光中,念了一段正能量独白呢:为生命拼搏到最后一口气,那口气就是勇气。
其实,如果这是一部普通导演的普通商业片,我是愿意为它鼓掌的。
因为它拍出了媲美好莱坞商业大片的救援戏。
而且有最基本的故事,尽管这故事讲得并不好。
但很可惜,他是林超贤。
文/钱老板
影片的题材很新颖——海上救援队的救援故事。
然而,对比同一导演的前作《红海行动》,感觉少了刺激和紧张的感觉,更倾向于突出人物和彼此之间的感情,但的确没什么看点。
前半部分的内容太碎片化了,就是在秀动作戏和特技;后半部分又变成强行煽情,主角光环不死,就是看到最后只想问什么时候结束。
不过,就冲演员们基本都是自己完成高难度系数危险动作,还是值得点赞。
蓝莹盈可能真的适合演女配。
这种不起眼的小角色,她演着不费劲,甚至不怎么用力,反而能给人觉得挺舒服。
赵呈的台词设计,让人怀疑他会领盒饭,结果他真的就领了盒饭。
辛芷蕾很用力地演,感觉很好,但是又有点和其他人格格不入。
永远少不了的是主旋律,有点尴尬的煽情,有点破坏氛围。
亲情线和爱情线,外加奇奇怪怪的陌生人偶尔来一下的莫名感动反悔,反正就觉得有点怪……总之,比恶俗烂片要好一点,但是绝对算不上能值回票价的华语大片。
优点大家都看得到,钱烧出来的特效不是吹的,你说比肩好莱坞,赶得上《深海浩劫》《萨利机长》,我都不否认。
但如果没有特效加成,《紧急救援》却仅仅是一部很普通的院线电影而已,大概是低配版《中国机长》+《烈火英雄》的合体。
它的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以至于许多观众不知道该爱它还是恨它。
最大的问题在于高谦这个主要人物的塑造上。
《紧急救援》标榜的是“改编自真人真事”,而彭于晏饰演的高谦,太有主角光环了。
这主角光环不是他能开挂,有不死之身,而是他实在太惨,惨到不像是真正现实世界的人。
高谦,本是一个救援经验极其丰富的富帅,住着海景大house,妻子却因为癌症离世。
好不容易迎来了爱人兼机长方宇凌,并肩战斗过几十载的副队长赵呈却又牺牲了。
还没从赵呈牺牲的阴影里走出来,儿子又检查出脑瘤,得做一个成功率不到30%的开颅手术。
这种设定,简直不让彭帅活着了,我相信真实世界里,这么惨的救援队长也是极少的。
虽然是电影剧本,但高谦这个人物经历和过往的虚假感和浮夸感,带来的是整部电影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崩塌。
因为彭于晏实在戏份太重,他就是《紧急救援》的主心骨,主心骨虚了,电影本身就很难挺起腰杆。
其次,《紧急救援》文戏太弱。
仿佛是大场面耗去了导演和演员的过多精力,导致他们在文戏的表演上都有失水准。
彭于晏的父子情因小男孩过于幼稚的表演完全垮塌,赵呈和文珊(蓝盈莹饰)的感情戏更显多余,文珊这个角色似乎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她唯一的功能,似乎就是催着王彦霖赶快去领盒饭,因为电影开头只要出现拍婚纱的镜头,男二的命运就已经在暗处立好了flag。
同样的桥段大家应该不陌生吧,参考《烈火英雄》里的欧豪和杨紫。
演员之间没有任何化学反应,台词都是读出来的,没有起码的情感投入和情绪渲染,想哭就是哭不出来,想感动但找不到感动的点。
亲情爱情都没有立住,兄弟情也并不丰富。
赵呈和高谦的情感没有足够细腻的文戏支撑,唯有直升机故障后两位直男相拥取暖的桥段,能留给影迷一丝丝记忆。
最后的问题出在主旋律。
《紧急救援》太为了主旋律而主旋律,难掩刻意。
两场大型的救援,飞机和油轮,救出的都是外国人,这让人感觉有点奇怪。
也许为了彰显救捞特勤队的国际属性,但如此安排确实不妥,因为大量篇幅都被英文和外国友人占据,反而降低了本片对国内观众的银幕亲和力。
甚至为了表现救援队的英雄属性,影片中还特意安排了一位断腿寻死五年,前来感谢高谦救命之恩的英国女性。
当那句“Your father is a true hero”出来的时候,我真的差点跳戏到美国超英片。
我们本土化的英雄并不需要这种桥段来烘托,相反,把他们真正的事迹体现出来就已经很真实很感人了,比如《湄公河行动》。
说到底,对《紧急救援》,我或许爱之深责之切,但这些问题,也是中国电影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
重特效轻表演,重武戏轻文戏,割裂影片剧情,拖沓影片节奏的同时,那些精致的特效也被白白浪费掉了。
作为2020年贺岁档的首部大制作,这些缺点不妨碍我喜欢《紧急救援》,我更希望在以后的作品中,林超贤导演能克服自己文戏偏弱的特点。
因为他,确实能一次次给我们无限期待啊!
很无聊
队员的性格区别不大,故事代入感比较弱,小孩的表现很尬,女主角色有些套路刻板,并不讨喜,整体感觉更像一部救援队伍的宣传片,且影片过长,刚过一个钟时就感觉是不是快放完了,结果每半个小时看一次表。感觉林超贤真的不擅长文戏。不过彭于晏是真的帅啊,三颗星全是他的!PS;戴眼镜的卷毛小胖有点像一只小王晶。
场面火爆,小戏多,比黄晓明救火强不少。但终究只能忽悠外行群众。
两星半。这个时长,看的也真是累
海上救援主题一出,觉得林超贤似乎想把全部的国家部门合作一遍,不知道下一部选择什么题材。救援队的勇气才是最触动人心的部分,蕴藏在真实生活里英雄主义浓郁又热烈,让人不禁泪流满面。很希望国产电影能多一点这类题材,让观众认识到更多可敬可爱的中国英雄。
糟糕的台词 开头节奏快却不精 后面又拖拖拉拉 中间还要扯一堆感情线
费力不讨好,文戏太多太差
三星半,救援戏紧凑,感情戏不拖后腿,还算好看,可惜整体没有特别出彩的角色,全员工具人。副驾莫名其妙离队了后面剧情就没有了?儿子医院手术当爹的跑执行任务的剧情也主旋律过了头。
林超贤就是个没有感情的场面调度员
等了整整一年。救援场面非常硬,专业度非常高,场景还原的非常真实。眼见的全是绝路,看不到希望,只能靠自己双手去开辟一道希望。这个职业真的是太艰难,所有的操练100遍都抵不上现场的一个突变。能在这个地方坚守住的人真的都很伟大。和平年代的英雄的PTSD,希望都能被安抚~文戏平庸,孩子出戏,最动情处应该是王彦霖和辛芷蕾~各自战场倒也双线辉映,略显精巧。Ps:诸位(包括我)的老公,有背面全果镜头,不要眨眼~🌝
“为什么你要夺走我最爱的人,是因为我从你手上抢回了这么多人吗”这句让人心疼
不管是在电影题材亦或是电影产业上都是一个全新的升级。上天入地的实拍确实很震撼,选择海上救援题材也颇具胆气。救援场面拍的很炸,荷尔蒙力爆棚的彭于晏大秀了一把身材,荷尔蒙爆炸啊,苏!第一次看他出演父亲的身份,略有惊喜。
隔壁小彭饰演的孙悟空不满命运安排与天斗法,殊不知被佛祖打入轮回成为救援队员与命运再次大战五百回合
海上救援题材非常可,基本上是首次看到国产电影拍这个群体。和其他前面两部一样,动作戏都挺好的,这次场面依然燃炸天,彭于晏饰演的高谦就是我心中最完美的中国英雄!同时,情绪给的也挺足的,还是会有关于牺牲和奉献的泪点。最佳就是水下实拍场景,真心震撼到了。
从影院出来,内心连连感叹“太难了!太难了!太难了!”海上应急反应特勤这个职业太令人敬畏了。虽是主旋律电影,也是合家欢结局,但节奏紧凑,场面宏大,特效逼真,四段营救故事让人从头紧张到尾。彭于晏首次出演父亲,也有不错的父子情感呈现。看到彭于晏全裸洗澡把屁股对向观众的长镜头时,我后座两个女生惊呼:“值了!值了!”
等了一年的电影 没有让人失望 剧情其实很简单或者可以说是老套 但胜在节奏快 全程非常紧张 特效配乐和演员的演技相得益彰 观者随着主角的视角进入剧情 有IMAX和特效加持 犹如身临其境
如果不是在类型方面做得还算到位只有一星,但也不知道把这么好的题材拍得稀烂算不算对广大一线救援人员的侮辱
哇求求林超贤不要再拍文戏了。在我觉得男女主角可以kiss和hug的时候,她像政委一样语重心长。两个小孩纸,像背诵课文。彭于晏,还没到适合演爹的时候。最后折服我的不是火焰,是巨物恐惧症,大屏幕海底沉船坠落爽的一批。// 林超贤不拍好莱坞大团圆结局,总有人要死,不回避残酷,那就别煽情全放大场面好了,像红海行动上映版删掉了好多感情戏和BE之后风格就很浑然一体,但这部由于救援队员是普通职业不是军人,不留文戏不合逻辑,于是被迫观看综艺式文戏+酷炫吊炸天特效史诗级别混搭,现场升天😇,前20分钟就觉得不太好果然不是错觉。另外彭于晏是小清新浪漫个英主义,破风痕迹很重,湄公河就把握的很准,这部人设完全不适合他,女主角又是非常克制稳重的军人形象,强行按头毫无CP感,尤其发现了士兵突击的高连长之后,风格崩塌。
如《红海行动》那般,《紧急救援》的开场也来个紧张刺激的动作戏,然而,如此救援还是没有激烈枪战来得精彩,后续亦是如此,于我而言略显无聊无趣。
三颗星星吧,不太喜欢,尬的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