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知这是一部文艺电影,但仍然被故事的独特所打动,看罢电影,内心涌起了一股对爱情的深思,眼眶也不禁有些湿润,看了那么多男欢女爱的影片,都不及这一部来得触人心弦,或许,所谓真正的爱情,的确如男女主人公一般,需失去了所有,才凸显其独一无二的珍贵,这份岁月历练的感动直入心底。
这本是一个日暮黄昏的故事,却自始至终洋溢着浓浓的青春气息。
老头子金星七身患老年痴呆症忘记了所有的家人,老伴儿任金妮身患胰腺癌却依然迁就着他,与他上演了一出充满幽默情趣的黄昏恋。
看着他们重新的“相遇”、“相知”、“相恋”、“相离”、“相守”,我一时间全然忘记了他们病魔缠身的事实,完全沉浸在彼此依恋的羁绊之中。
我看见了老头子粗犷暴躁表面下的柔情,也看见了老伴儿温柔体贴背后的坚强,在他们的眼里没有一点点世俗的功利,只有再单纯不过的倾心与爱慕,仿佛回到了青春校园的时代。
我想,这也是电影有意将他们学生时代相识的情节放在开头与结尾的缘故吧。
对于金星七,我充满着同情。
他知道自己老年痴呆症的症状日渐严重,已然成了家人的负担,决然选择的忘却一切,把自己放逐在一个陌生的孤独世界里自身自灭,为的只是让家人不再因他而难过。
这对于一个年迈的老人而言,需要多大的勇气,多强的心脏去承受啊?
虽然,电影中90%的时间都里,他都演绎着一份“无知”的快乐,但恰是这快乐的无知,让真相大白后的我更感沉痛。
对于任金妮,我充满着感动。
她身患绝症,老头子又选择忘却,她却不离不弃,甘愿选择再次同他“重逢”,自编自导着一出动人的邂逅与陪伴。
我忍不住猜想,当她看着自己再熟悉不过的他,努力佯装懂得如何吃西餐,或有意买手机保持联络时,她的内心该是多么快乐啊!
她明知他已忘记了她是谁,但他的举手投足间又无不流露出对她再真挚单纯不过的爱慕了。
我想,她是幸福的,即便这份幸福夹杂着浓浓的苦涩。
其实,若剥去唯美的画面与风趣的情节,这是一部充满现实意味的悲情电影,将城市老龄化社会所将要面对的痛苦精心安排在一个家庭中全然呈现给观众:老人的病痛,子女的伤痛,生活的扭曲。
然而,电影却将这一主题巧妙地推向了幕后,成了一个隐约的背景,取而代之的则是将大量的笔墨用在了勾勒深陷痛苦中的人们是如何“自娱自乐”,需求自我解脱的。
影片没有一味地告诉观众他们在现实中失去了什么,而是几乎把胶片的每一分钟都聚焦在他们是坚守了什么:老头子金星七虽然忘记了一切,但依然对任金妮有一种似曾相识的好感,依然对她的交往“指令”唯民是从;老伴儿任金妮虽然身患病症,但依然体谅着老头子的固执和任性,享受着老头子再单纯不过的爱护;子女们面对这父母的悲惨现状,没有放弃,而是配合着他们表演着那个不是自己的自己。
电影不是老套地去强调一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悲伤,而是试着去感受和触摸这悲伤的源头——那份最纯粹的爱恋——进而让我们明白:无论世界会多么残酷,我们的生活依然能够美好,因为正是爱才让我们在失去时痛彻心扉,也因为爱才让我们甘愿承受这份伤痛,去期待和坚守属于自己的幸福。
正如金星七和任金妮这对老夫妻那样,即使忘记了一切、失去了一切,但终究难以割舍彼此间那份植入骨髓的深深爱恋。
或许,这正是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吧。
好想等到垂死之际看见你的笑眼在残阳中慢慢退去 握着你的手回顾一生的时间 那时候会害怕与你分开 还是会勇敢地相信你与我生生世世不分离 又或者觉得此生已足矣坦然无畏呢 啊 我还真不知道 也许 也许 我会死在孤独的病榻上 回忆起一生经过的朋友 会不会有哪一个应该此刻牵着我的手?
如果生死可以想像 那么爱情也可以捏造
2015年4月9日在韩国上映在看这片子之前,就知道它是一部摧泪之作,本来不打算看的,但是我又实在是太喜欢这种家庭题材,所以还是看了,结果呢,哭死了。
棒子在拍这种摧泪题材的故事时,果然桥断是用得很特别的。
刚开始看的时候,以为就是一部讲老年人黄昏恋的故事,然而,不是,故事开始后就开始埋伏笔,给观众暗示,这并不是一部简单的老年人的爱情故事。
直到故事过半,整个故事才揭开了它原来的模样。
作为观众开始泪奔。
这是一部讲述老年人患上老年痴呆症的故事。
整个故事意想不到的反转,但是无论怎么反转,故事始终营造着一种浓浓地亲情感,也就是这样,摧泪的效果那真不是一般的强烈。
演员演得实在是太好了,男主是朴根滢,是拿了不少终身成就奖的演技派老演员,他将老爷爷的那种老态饰演得非常好不说,尤其是老人那种遗忘后的茫然失措,那神态真是太逼真了。
女主尹汝贞,演了多少妈妈了?
这里面仍然是一位面目慈祥的老太太,自始自终陪在老伴的身边。
非常好看的一部电影,如果你们想看,请自备好纸巾……
金灿灿的麦田,年轻时候的相遇,询问名字。
没有一开始就把名字放出来留下一个悬念。
中间比较有意思的那段是老奶奶给老爷爷做好饭,然后老爷爷报警说家里进賊了,警察问有没有不见什么东西,老爷爷说没有,只给我做了饭。
后来老爷爷和老奶奶谈恋爱那段很悸动。
最后结尾很感人,原来老奶奶就是老爷爷的妻子,老爷爷生病把她忘记了。
也忘记了自己家人。
前面发生的一切都是家人为了配合老爷爷的生活。
老爷爷在自己失去记忆前完成了老奶奶的心愿,给她开了一家花店。
中间有过误会,最后因为老奶奶的病情加重,家人才把老爷爷失忆的事情告诉他。
老爷爷知道真像后一直说我想记起来可就是想不起来。
他儿子回答说,“爸爸你说过,孩子就是落在父母心里的石头,所以你不用担心想不起我们,因为我们会牢牢的落在你的心里。
”
虽然最后老爷爷还是一直不记得老奶奶的名字,一遍一遍的问,但是他们一起度过了最后的时间。
结尾回到开头年轻的时候,相互告知对方名字。
许下绝对不会忘记对方名字的承诺,一起度过了大半辈子。
老爷爷忘记了老奶奶,然后他们重新相识,再忘记,再相识,一直到生命的结束,其实这样的生活也不能说是一种遗憾。
原本以为是久别重逢,落日余晖的黄昏恋原本以为是被缘分这条线缠绕兜转后的再续前缘可是没想到却是一家人竭力的爱抵不过岁月的流逝和疾病的摧残被迫丢掉一件又一件往事可是,还是会记得在秋天的田埂上拿着一束你最爱的花,初见时,我们互道名字我们一起跳的那首华尔兹,我给你的那枚戒指💍
片头依然能嗅探到野心而且,堵门的设定同《国际市场》如出一辙吧。
布景、化妆、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司马昭之心,反感。
韩影这十数年发展迅猛,生产线丰富且完备,文化传播接韩流之势有增无减,吃到高附加值产业链的甜头,看起来欲望十足胃口十足。
但是,它拿什么称霸一方,拿什么构建自己。
想想前阵子在群内掀起一波来自豆瓣的韩影亚洲第一的话题讨论,真是笑话。
野心催生的,是快速的发展、庞大的堆积,体量的扩张,但很多内里的东西,能量,沉淀,完全虚空。
这不是让人不爽,这是让人反感。
地缘超级差的韩国,必然只是时代大潮下的注脚。
2星预定。
写在前面:一开始看到推荐说这是部喜剧于是决定在心情郁闷之时让自己开怀,可最后却以满脸泪水结束。
所谓爱情亲情在生命轮回面前只能是苍白无力,纵使相伴良久回忆深长。
从很久以前我就盼着自己能够失忆,当在不相称的年纪经历过苦难之后,总迫切的盼望着可以忘掉那些苦难的记忆,然而当我看到有人因为自己最亲最爱之人丝毫记不起自己而嚎啕时,却突然发现所谓忘掉苦难的想法不光是异想天开,更多的是自私,对挂念自己的人来说太不公平。
一开始觉得一群人为了让一个孤寂的老人同意社区重建而使用所谓的"美人计",一群人围着一个人演戏实在可耻又可悲,但慢慢却发现虽然的确也是一群人对着一个人演戏,但是这场戏却出于一个"情"字,对陪伴了几十年的伴侣的爱情,对被守护了几十年的父亲的亲情,对相识了许多年的邻里的真情。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刻期盼自己丢失一些记忆以更快乐幸福的活下去,至少我曾经不止一次的想过,但是对于几十年的人生而言,所难得的就是在垂垂暮年依然可以对当年谈笑风生,如果在累过哭过笑过痛过之后却在某一天突然记不起了你的名字与过往该是很让人心碎的吧。
就是这样一个无数次渴望失忆的我竟然开始怕,怕有一天记不起了站在我面前的人,甚至记不起了镜子里的那张熟悉的面孔,人这一辈子不都在积攒着回忆吗?好在白发日益爬上发梢的时候可以想起当年的我们。
愿你我永远记得最亲最爱之人的名字,愿你我永远铭记属于你跟他或她的美好回忆。
只愿岁月夺不去你我的记忆。
“阿兹海默 海也沉默记忆舰队温柔迷航我的行李一件一件甚至没有告别就安静的离去”刚刚看完,平复了好一会儿,总算是止住了眼泪。
前些天已经看了前三十几分钟就没有继续看下去了,说实话我对黄昏恋并不感兴趣,想着今天继续看下去就当是看看朴灿烈有几分钟的戏份儿吧。
星七性格倔强不太讨喜,金妮又总像藏着掖着些什么。
再看下去我甚至在怀疑金妮对星七的好也是出于某种目的。
职员鲶鱼、社长的小女朋友、北极熊情侣都是很好的调味剂,让有些冗长的剧情有些鲜明起来了。
已经忘了我看到哪处突然有了星七和金妮原本就是夫妻的想法,或许是在两个人去教堂的时候,或许是金妮看到星七的便签心疼的泣不成声,或许是长寿在星七房间翻到了那些日记本。
西餐厅,游乐场,公交车,古稀宴,一起躲雨的屋檐。
第一次约会要给金妮留下好印象,努力记住签单和五分熟。
带着兔子头箍,严肃的星七看着也非常可爱。
因为金妮说害怕,在女厕所门口唱歌也没关系。
因为司机对待金妮态度怠慢,大发雷霆。
以为出现情敌而愤怒。
被金妮发现的小小的嫉妒心,被说出来又觉得好害羞。
看到剧情最反转的那一瞬间,真是无意识突然的情绪爆发起来。
因为突然想起来我奶奶,早前她已经就不认识我和我爸爸了,以为我是她的女儿,爸爸是她的弟弟。
每次见面,我的第一句话一定是:我是谁呀?
有时候我是小娟儿,有时候我是小梅,有时候我是小纷儿。
还有很多时候我的名字变成了哥哥姐姐的名字。
她常常笑着说:我知道,我说不清楚。
哎呀,记不住了。
我都糊涂啦。
一遍又一遍的自我介绍,我有时候真的会很腻烦。
为什么单单就是记不住我了呢,我常常怀疑奶奶在晚辈这些孩子里最不喜欢我。
选择让我做着别人的“替身”愚钝如我,今天才认真的来正视这个问题,其实她也不想忘记我,不是吗。
电影的最后和我们家的境况出奇的相似,现在爷爷奶奶也是在疗养院生活,也是同一个房间。
奶奶虽然还是不知道我的名字,但是却知道我是孙女,爸爸是儿子,但愿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趁着现在我还记得您,便已经足够。
强烈建议在未看任何剧情介绍+完全没被被剧透下观影,推荐给关心老人照护的朋友们。
本来以为是部纯爱搞笑剧,结果最后发现是悬疑推理温馨剧,而且内有洋葱,破梗之后再回头看第二次,就会发现从片头开始,有超多小线索,在告诉你背后的真相。
长寿(右上)的每个台词、小动作跟表情,除了表面的意思之外,知道了真相再回头看,都变得非常有意思。
前面觉得不太流畅,有点疑惑的对白跟剧情,会让观影者在最后破梗之后,恍然大悟。
为了不记得一切的「他」,搬到对面,以便就近照顾;还每天当家养小精灵,偷偷进去打扫家里。
为了不记得的「他」,在「他」住的附近开店,照顾他,每天跟不记得的「他」打招呼。
除了结尾过份温馨之外,剧本写得蛮不洒狗血,小心翼翼地铺陈一个很温柔的故事,有关家人之间的爱。
根本就是失智老人照护的最高境界。
“昨晚睡得好吗?
”“你好,你住这里?
”如果你心中有珍视的人,有曾经让你发下誓言永不会忘记的人。
那么在看完《长寿商会》后,除伴随涌出的泪水记住“金星七”和“任金琳”发生的故事外。
更多感受到的,是明白对于爱来说,遗忘与淡泊才是真正毁灭性的存在。
失忆题材对于创作者和观众来说,其实已不陌生。
随着时代发展,连失忆的称谓都已经变成“阿尔茨海默病”这种看上去十分文艺的名字。
而《长寿商会》通过韩国影视作品特有的故事走向与情感把控,让观众在观影时对孤独有了更深入的认知。
影片以独居老人金星七的生活为主要线索,一开始在邻居搬家时,边吵边走完全随后不肯为汽车让路等行为,“一意孤行又不顾及别人感受”的形象跃然纸上。
不过金星七虽嘴上不饶人且做事独断独行,但身边的人又并没有孤立这位老人,反而用一点一滴的行动不断让老人融入身边的大群体。
对于独居老人来说,内心的孤独让其与社会逐渐拉开越来越大的距离,当其开始尝试接触社会后,又一定会因不适应发生种种矛盾。
影片中,为了详尽阐释孤独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为不断推进影片故事发展,金星七与社会发生的几次矛盾也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孤独的含义。
第一次矛盾是全片主线的开始,当金星七发现自己家的电饭煲总是莫名其妙的煮好饭后,第一反应不是幸福的猜想是哪位天使如此善良,而选择了立刻报警。
当然,这样的投诉在警察看来也显有些无厘头。
在终于知道是谁为其陌陌无私地做饭后,面对一位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妇人,金星七居然二话不说将任金琳扭送派出送。
在警局,其内心的OS也很快出现,原来,金星七认为任金琳来自己家里煮饭,其实只是想偷自己的东西。
可以说在开篇时,金星七所表现出的孤独,是类似于比较常见的“自闭症”。
这类人群因无法与人正常地沟通,导致了自己内心的封闭。
这样下来一意孤行的结果,一是会将别人的美意想象成欲陷害自己的恶意,另一个则是会让周围的人无法理解。
这样的孤独者,更多会被看成是社会异类,与社会形成很大的隔阂。
但严格来说,这种人除了无法得到理解外,在现实生活中其他人只要选择远离,大家基本就处于互不干扰的阶段。
因为影片一小时四十分钟的片长,这部电影在很多细节及支线处理上,都显得有始有终。
虽然任金琳为何能够进到金星七家做饭,让不少观众在初期产生了很大的疑惑。
但影片中为新建街道,与老板串通好取得印章的设定,还算合理的设定也很快抚平了观众疑惑。
影片中金星七忘记休息日、忘记同事名字,任金琳在医院等候看病,这些都为最后的高潮剧情进行了十分到位的暗示与铺垫。
此外,与金星七一起上过战场,如今已老年痴呆的战友,在影片前期与金星七的孤独形成了非常好的补充与呼应,而这位老战友的死也成为金星七开始溶解孤独的一把钥匙,这些都为影片的精致度加分不少。
当金星七与任金琳开始约会后,主角的孤独开始进入第二阶段。
这个阶段的矛盾爆发点就是当任金琳的女儿让金星七不要再与自己母亲来往后,金星七与任金琳再见面时,金星七所展示出的焦躁,直至后来与饭馆服务员、公车司机以及任金琳发生的正面冲突。
这一次,同样是孤独,但却代表了当下不少存活于城市的群体。
之所以金星七会如此焦躁,正是因为其一直封闭的心突然开始向一个人敞开,当他开始信任甚至依赖某一个人时。
对于这个人身边的一些事,便会变得异常敏感。
当看到一些不能马上理解的现象时,又因不愿与对方及时沟通,内心便开始因自卑唤起防御,让整个人开始具有攻击性,从而伤害到周围的人们。
可以说,金星七在这个阶段,代表的正是很多生活在城市的群体。
百度百科中,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都市孤独症”,里面的解释中有一句说,“在拥挤不堪的都市、无处不在的生存和竞争压力,以及人际关系日渐淡漠中煎熬着的人们,都面临被‘孤独综合症’席卷的危险”。
这一阶段的孤独,更能引起大部分人的共鸣。
不过因承前启后的作用,这段剧情除冲突以及一些铺垫外,基本采取的是欢快明亮的叙事方式。
而发生的冲突,再后来也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似乎创作者在这一阶段也想给观众们更多正面的力量去克服孤独。
影片最后的高潮部分,剧情完全反转,影片主题正式揭晓。
这一部分最大的矛盾来自医院中女儿的告白。
此时,无论是剧中人物还是观众,都会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大冲击,击碎此前的美好。
这个阶段的孤独,更多是人生与命运之间的冲突。
可以说,这种孤独感才是真正悲观与无法接受的,也会成为人们内心巨大的黑洞。
现实中,并没有多少人会真正得上“阿尔茨海默病”。
但又有多少人,其实正在每天去忘掉一点点曾经的自己?
这一段的催泪效果,在更大程度上不是来自于主角们悲惨的经历。
而是来自于突然激发起你内心的,对于这种遗忘的畏惧,以及对珍视之人或多或少的愧疚。
第一阶段的孤独,对很多人来说只要远离或许就没有太多的伤害,因为这更多是一种特殊群体;第二阶段,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主角虽然是在黄昏恋中争风吃醋。
但其实,有太多人跟他们一样,总是因误会和自卑伤害了不该伤害的人;最后阶段的孤独,则会让所有人去反省,我们是不是已经忘掉了太多我们曾经异常珍视的过往?
影片的结尾,还是给出了现实的答案,虽然金星七在对于过往充满着歉意,但依旧难逃接下再次面对生活时,无奈的遗忘。
韩国电影的厉害之处在于,总会把残忍的事情,用冷静或极度耐心的形式让观众更加感同身受。
比如性侵题材中《素媛》和《韩公主》两部影片,虽然剧情走向与侧重点不同,却同样做到了影片的深入人心。
相对来说,美国对于失忆题材可能有更着重于悬疑因素的《别相信任何人》(书籍)、《记忆碎片》;还有打造成浪漫喜剧的《初恋50次》;虽然也有如《电影人生》这样的剧情片,但因主角金凯瑞太想证明自己的演技,反而让整部电影剧情的部分失去了光环。
《长寿商会》从影片开始,就用隐瞒叙事的方式让观众逐渐融入到金星七的内心,在用一个多小时的铺陈,完成了当剧情翻转时,观众感受到的与主角同样的震撼。
虽然很多人都在调侃“绝症”是韩国影视剧的一大杀手锏。
但事实证明,只要用得炉火纯青,往往带来的效果会更让人回味无穷。
或许看完影片的我们,更应该去思考如何让孤独,能够离我们的生活再远一些。
预告片比较好看 正片好吵 爷爷奶奶还挺可爱的
姜帝圭的功力退步了不少,难道说他只适合拍摄史诗级的大片不擅长此类爱情题材的影片?在高潮反转之前,整部影片就是一个灾难,但即便是这个反转也依然救不了这部影片。整体的逻辑混乱,整个故事支离破碎,东拉西扯,没有主次,和同样是讲述黄昏恋的韩国影片《我爱你》比起来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后半段太提分了,各种直击泪点。一个老人做主角,我就想到了一定会有老年痴呆症。但万万没想到,从一开始就是有病的状态,儿女为了他没有愧疚的生活,共同演了一出戏。而他再彻底忘记老伴后又爱上了他,仿佛回来年轻时的感觉,对于双方何尝不都是种幸福……家人从未放弃的照顾与为了家人互相的付出😢
7.5分。前半段真的有些无聊,感觉就是黄昏恋么,而且BUG众多,缺乏亮点。但最后的反转突然煽情到爆啊!一家人为了老年痴呆的父亲演得一出戏,让人深刻感觉家庭的温暖,真是让人击节叫好。大团圆的温馨结尾尽管看得多了,但却总也看不厌啊~~~~
朴灿烈演技好生硬……看来并不是换演技老师了,嘟嘟还是sm十年一遇的……
剧情表演各种打鸡血。全片就凭一个失忆梗从头撑到尾?
韩国电影还真会赚人眼泪。如果有一天你身边的、你爱的人不认识你了,你会这样守护他/她吗
全家人为了患病的老爸将演出进行到底,阿尔兹海默症无法战胜相伴到老不离不弃的爱。
就算是忘记了 我也还会再次爱上你
老人失忆,家人合力隐瞒。这样的故事本应该再催泪一点,但是,本片总觉得还是差强人意。女儿告诫老人不要再靠近她妈妈的时候,怎么都想不到那是她爸爸。
在韩国电影里算很一般的了
令人吃惊的是导演,姜帝奎,《生死蝶变》至今还是我心目中韩国电影的代表作。作品很温情,结局令人惊叹!
健忘症老人
姜帝圭拍的这部温情片实在差点意思,不但一早就猜出来他们原本就是一家。而且设计的各种桥段也都让人看的稀里糊涂。
乍一看老兵夕阳红. 后一看老兵是爱妻.
任是套路也动人。能让人流泪的电影其实挺健康的,相比于那种致郁到无泪可流,无话可说的电影。
逆转非常可爱
无法打动我
韩版恋恋笔记本 尹汝贞老师请保重身体!
慕恋电影加长版,可惜痕迹太重,煽情又不足,总之欠火候,对比老年人的爱情,我爱你甩此片太多,嗯,我又想重温我爱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