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嫌我字数多,写下看完的小小感受整体还是挺棒的,特别是纱裙一层层褪下那一场(如果能再诱惑一些,诱惑中又带着恨和疯狂以及绝望)说说那些有缺憾的地方1.纪录片片段放到正片舞蹈后面感觉观感会更好2.其实导演的想法和王尔德莎乐美剧本的想法还是挺像的,但是有些点感觉张力不太够,没有表现出来。
特别是莎乐美和圣胡安的桥段,一开始莎乐美被圣胡安的圣洁所吸引,他的身体,他容貌,他的嘴唇,甚至他的嗓音。
所以莎乐美极尽所能的去勾引他,而这个时候圣胡安应该是抗拒的,而在这个抗拒的过程中,又不断的被吸引和抗拒被吸引,他必然是有沉醉的,差一点掉进去,最后在即将抵达爱情的时刻如梦初醒般的决绝的推开了莎乐美,头也不回,封闭自己朝着圣音传来的方向而去。
我觉得这一点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所以没有给后面爱而不得最终走向悲剧的结局一个交代,全靠故事代入。
3.(并不是针对舞者,舞者非常的棒)感觉饰演莎和母亲的角色年纪都偏大了,在这种电影镜头下,对角色的代入感还是有影响的。
感谢活着,能看到美。
不管是流传的圣经故事,还是人类的现实生活,我们必须承认,两个人的爱情纠葛随时都可能走向两个极致。
世界上也只有两种情感能把人永恒的联系在一起,要么是爱,要么是恨。
如果他不能爱你,那么就让他恨你吧。
这是一种近乎变态的爱情。
3年前随意买时不会想到3年后带来的影响是持续性的.从小对西班牙文化非常酷爱,现在想来根本源于自己比较倔强顽固的性格."践踏"舞,在伊比利亚的文化中如同跳动的心脏,以及剑客手中的剑,具有中坚力量.想要感觉一下什么是顽强,什么是信念,什么是强悍.那么请让你的心伴随着次片进行1个小时左右的践踏,践踏,再践踏.莎乐美的典故很多人都知道,这里不再作介绍.片前的28分钟介绍感觉很重要,好好体会一下会对后面的正式演出有个很好的进入.演出中音乐及舞蹈的相互照应非常到位,通常是由音乐最先引出气氛,然后由肢体,表情,舞蹈相应跟进.舞台布置很简单,光是橙黄,白,蓝之间的变化,同时剧中所反映的艺术表现主要是刚和柔的两种对话,在衔接上除了在莎乐美对约翰的拒绝由爱转恨的转向有些突然以外,其他的过渡还是很流畅的.在柔的表现中莎乐美和约翰的双人舞可以打很高的分数,无论力图在心理上还是艺术肢体的表现上都是极为细致,没有虚的问道,非常真实,而这里音乐的烘托是十分重要的,有一段用到小提琴独奏,霎时感觉同时找不出第二样合适的乐器了.这里可以引用主演Aída Gómez在片头介绍中所说的"每一个人都在演出和排练中感受到了幸福(记不清了,大致是这样)".作为主演,Aída Gómez的演技非常老练,独舞部分的技术含量很高,在舞台上也具有霸气.而相比希律王的演出似乎缺少了一些帝王的内涵,有些流于表面,造成了有些动作过于夸张的感觉,如果这方面在提高一点因该还是很不错的,因为作为帝王,本身具有浮夸的成分在里头,能再将那些切入点做的好一些,就更加真实了.同时其他演员的点缀(点缀有些边缘化他们了)是非常关键的,可以说每个人都是天才,每个人都是高手,在这些人的演出中"践踏"舞及其变体所带来的那种强烈效果已经到了非常完美的地步,而这里所谓的完美不是指"践踏"的力度和激情,而是舞蹈所要传达的精神内涵已经到达了那个点上了.作为一部成功的舞台戏,细腻的表现是重中之重,戏要表现人,而人的表现就是心理的反应,能具体捕捉到那些心理的映射,戏就会出现人的灵气.并集中起来变成了令人震撼的东西.在这里色彩,舞蹈和音乐的结合都很有看点.嗯,不过不能否认有一些剧情中的设计没有看懂,自己也就集中注意了自己喜欢的,从而在心理上也没有深入研究那些边缘的.很长时间没写文章了,深知能力退化......也就是因为几年中每次"饥渴"时拿出来看还是喜欢的不得了,碍于一时冲动写些陋见晾晾...........
舞剧《莎乐美》一直放在手边,今天才动。
西班牙导演卡洛斯·绍拉把这个从《圣经》故事里款步而出的西班牙公主催生成一束怒放于暗夜,妖冶滴血的曼陀罗花。
深蓝夜幕下她的玉足踮着月光,深红舞裙是燃烧的藤蔓,它要缠绕和攀附那个男人,博得他的爱,绝艳的容姿和深情的泣诉却没能打动这位理性的圣者,美丽的莎乐美那抚弄爱人头颅的纤纤玉臂停搁在空中,终于垂落下来,划下忧伤寂寥的弧线。
在好色的希律王面前,她舞了的最后一场绝命之舞,诡异,绝望,疯魔,沸腾你的血液,用最华丽的姿态极温柔极狠毒的撕咬你的灵魂,七重薄纱渐次褪去,鲜活的酮体是饱满而娇艳的果实,拼掉了希律王最后一丝理智,他大步上前,而她不让他得到,她凛冽的眼神寒光闪烁,爱而不得,征而不服,疯长的心魔唯须以杀戮来平息。
这样的舞剧,除了惊叹,便是相遇恨晚。
舞步,佛朗明戈,充满力量,踩的是爱恨皆入骨髓的极致的步子,透着西班牙浓郁的灼灼明艳,激情,铿锵,舞剧让身体的倾诉拥有一种动人心魄力量,我是无比热爱极致的,极淡然或者极浓烈,让人有着强烈的存在感。
这个故事很激烈,和《卡门》一样,绝世女子,玉石俱焚,将征服不了的人杀死,爱从此有了终结,恨有了归宿,而爱恨抽离的同时,生命于她,也黯然失色。
莎乐美在抱着爱人头颅舞尽最末一场忧伤之后,被希律王处死,只落得失去主人的七重薄纱,从此废苑尘梁。
西班牙是一个梦幻而不可思议的国家,无论人或物,电影或舞剧,永远色彩明艳,像五岁孩子手里的蜡笔画,从不曾有朦胧或黑暗的色调。
美丽的演员,热烈的舞蹈,生活中人们的家居设计和穿着打扮永远色彩缤纷,这与我们东方国家的生活太过不同,所以迷人,透着强烈的吸引,也是本能所驱。
电影中剪辑了一些舞剧前期的排练和演员的情况,舞者们的表现都完美无暇,音乐的节奏和舞步配合得天衣无缝,出彩之处甚多,美得没话说,值得反复观赏!
西班牙国家舞蹈团顶尖的水准,集结世界上最优秀的弗拉明哥舞蹈演员和一流的舞美设计是这个舞台剧成功的要素。
三块巨大的活动板形成了简洁却华美的舞台布景。
各种色彩灯光的投射丰富了简洁布景的内涵,橙红色代表了明媚有阳光的白昼,蓝色代表阴柔月光下的夜。
舞台上的日光不仅表现了古代人类对于太阳的崇拜,更是照耀出了舞美设计师令人惊叹的天才和掌控力。
弗拉明戈舞可谓是我最爱的舞种之一。
她热情奔放,是男子踢踏舞的力与女子优美的手腕和肢体扭动的柔的完美结合。
舞蹈演员们身着色彩艳丽的大摆长裙在抬腿时表现出的飘逸和女性姿态美无不让任何女孩艳羡。
莎乐美对爱情的热情也只有弗拉明戈才能够完美表现。
充满力量的舞步,踩的是爱恨皆入骨髓的极致的步子,透着西班牙浓郁的灼灼明艳,激情,铿锵,舞台剧让身体的倾诉拥有一种动人心魄力量,华美的极致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存在感。
而富有表现力的弗拉明戈配上恰到好处的古巴比伦沙漠风情的音乐,让整个舞台剧蒙上了一层隐秘的神话色彩。
服装设计也是这部剧的亮点。
贴身的布料和纱巾的点缀,加上混杂多变的色调,使得莎乐美和女舞蹈演员风情万种。
希律王的罩袍和权杖表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
而王后的头饰设计则蕴含了古典的东方美的元素。
从这些细微处都可以看出一部成功的舞台剧是与周全缜密的细节设计是分不开的。
莎乐美可以说是西方世界传说里最闻名的舞者。
古巴比伦王愿用半壁江山,换莎乐美一舞。
莎乐美对圣约翰产生了爱慕,但圣约翰为了他的信仰拒绝了莎乐美。
这令骄傲的公主恼羞成怒。
她用自己绝伦的舞蹈换来了圣约翰的头颅,终于以如此残忍极端的方式拥有了她的所爱。
导演运用了简单的红蓝两色和充满对立感的元素:男人与女人、太阳与月亮、白昼与黑夜、感情与理智、欲望与绝望,这些元素在舞台上交织融合,成就了一个光影与色彩的盛宴,不仅能让观众享受弗拉明戈夸张有力的美感,更是能在舞蹈推进的戏剧冲突中感受到舞台剧的张力。
戏剧情节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达到极致的爱的激情加上复仇,使得整场悲剧丧失了理性。
莎乐美纵情舞蹈,舞出了她的情与恨,她的决绝。
她非黑即白,爱不到就要毁灭的极致。
所有人围坐着,如众星捧月般托出她骄傲不可一世的舞蹈。
七层纱裙是一个绝佳的设计,这是莎乐美的诱惑,也是她深知自己作为女人为达到自己愿望而可以运用的武器。
当最后一层纱褪去,音乐停顿,舞者令人窒息的美仿佛让空气都停滞了。
莎乐美用颤抖的手比出了杀头的姿势。
一时间,电闪雷鸣,希律王不得不兑现自己的允诺,血腥的一幕上演,永久的黑暗笼罩整个舞台,悲剧达到了高潮。
圣约翰的死用黑色袍子和一个托盘来表现,手法独特而富有创意。
舞蹈演员们用一块巨大的白布来表现葬礼的悲恸与哀愁。
永失所爱的莎乐美此时才清醒过来,悔恨不已。
她用歇斯底里、凄美婉艳的舞蹈来发泄她的伤痛和后悔,最后,她用这块巨大的白布一圈圈缠绕了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她是被挟裹在了自己的情与恨当中。
最后她与圣约翰被葬在了一起,这个爱情故事也终于以向死亡的致敬而成为了绝响。
在西班牙电影史上,有一个人不能不提,那就是卡洛斯-绍拉。
卡洛斯是一位善于用舞蹈、光影与色彩创造视觉奇迹的导演。
本片《莎乐美》用电影的拍摄技术与西班牙弗拉门戈舞相结合,重新诠释《莎乐美》的影像。
《莎乐美》以纪录片的拍摄手法表现。
影片前三分之一用于对演员、舞台设计师和导演本人的采访,后面记录了弗拉门戈舞蹈诠释莎乐美故事的舞剧。
全片整体看似是高质量转播的舞蹈综艺节目,任何一个镜头都没有错过细微光影的变化和演员的肢体动作,这却是最好的写实主义电影表现。
卡洛斯导演明白,最好的写实主义艺术擅长的便是隐藏其艺术手段。
在19世纪后半叶一批作家、画家、音乐家、剧作家,几乎集体改写了莎乐美的形象。
尤其在王尔德的笔下,《圣经》中的一个关于先知因其直言不讳的道德勇气而遭受迫害致死的故事,变成了一个关于女性的情欲因受到反复的挫折而竭斯底里的复仇故事。
在王尔德笔下,莎乐美呈现出颓废主义色彩,并赋予了平衡肉体与精神的要求的底线寓意。
在导演卡洛斯看来,自己之所以被《莎乐美》吸引,是因为在他眼里“这才是唯一的爱情故事”。
这里的爱极致并且纯粹,再加上一条复仇的主线,使这场悲剧失去了理性。
正因为其浓郁的悲剧色彩,才使得整个故事令人心碎般的震撼。
月亮的意象在舞台上,卡洛斯力求简洁明了。
他用太阳与月亮作为整个舞剧的中心背景:黎明及整个白天都以太阳作主角,夜晚则换成月亮。
太阳的红光与月光的幽蓝,表达了爱情的炽热和死亡的绝望,两种极限欲望。
作为意象,月亮在很多中外文学作品中出现,它经常象征着纯洁、坚贞不渝、美丽,抑或暗示孤独、悲哀、寒冷、渴望不可及之意。
月亮的出现伴随着莎乐美的出场、起舞、眼光流离、死去,并将故事带入高潮。
一缕月光倾斜在莎乐美身上,当月亮照亮她时,死神也找到了她。
月亮找到了莎乐美,那个爱的深恨得切、集纯洁与媚人一身的公主,她最终得到她的爱人约翰,以他的性命为代价,同时毁灭了自己。
先知约翰《莎乐美》 中先知约翰是命运的言人,他预言成真就是对命运的直接表述。
莎乐美对先知的欲望,那一段舞蹈跳的令人心碎。
可是约翰从不曾认真看过莎乐美,她是美丽的公主,她的爱炽热纯粹,却无情的被拒绝轻蔑。
莎乐美得到先知的头颅:你为什么不看看我。
只要你看到我,你一定会爱上我。
莎乐美亲吻着爱人的头颅,死在士兵的兵器下。
这应验了约翰的预言,在我死后的那天灾祸将落在某人的身上。
先知不能预测是爱的神秘比死亡的神秘更伟大。
七层纱舞莎乐美向希律王献舞的那幕最为精彩。
戏中,莎乐美一共脱掉了身上的七层纱衣。
这七层纱衣颜色各不相同,用了很多的暖色调,同时混合了一些冷色调:紫色,淡紫色。
不同质地、不同面料的七层纱衣在女主角身上,为这位美丽的巴比伦公主-莎乐美罩上了一层神秘而具魔幻力量的色彩。
这是莎乐美的最后一舞,她所有的欲望都集中在这一跳上,弗拉门戈本身的魅力,角色本身的魅力。
这一舞,莎乐美对爱的激情近乎病态。
她的欲望满足中散发着血腥。
整个舞剧在镜头前熠熠生辉。
你可以说本片是导演自身形式主义风格电影,也可以看成是现实主义记录片。
导演卡洛斯-绍拉是表现主义者,其内在精神面、心理的现实,都可以经扭曲外在的现实世界的表面达成。
但是本片,又以现实世界中的素材—这个舞蹈团体和这出舞剧排练的过程,这些导演是如何处理的,如何设计经营的,才是决定导演风格的重点。
感谢导演给这个神秘而血腥的古老故事最诗意和华丽的表达。
依旧是Carlos Saura, 舞台的中-左-右三段式布置,在他的其他电影中也出现过。
舞蹈的编导何塞·安东尼奥和阿伊达高美斯起着控制全片叙事脉络的作用。
佛拉门戈舞的肢体语言善于表现挣扎的内心或高贵的尊严,而这正是莎乐美舞剧中的主题。
不谈论作品本身的文学内涵,单就舞蹈编排和舞台效果来看,借助电影特有的拍摄特点,突破了静态视角的局限,把flam舞蹈的抒情叙事做到了最好。
舞蹈中结合了芭蕾,埃及舞,现代舞等诸多方式,能唤起观众熟悉的共鸣。
那段被约翰拒绝后莎乐美独自一人的红裙舞,是我认为最打动我的片段。
扭曲的肢体配合背景喘息的节奏,是来自凝固时间中痛苦失声的呐喊。
这是一个悲剧,一个爱而不得便毁灭的悲剧。
故事中的少女莎乐美是一个美丽性感的姑娘,她的母亲杀死了她的父亲并嫁给了她的叔叔希律王,这一段不伦婚姻遭到了先知约翰的反对,为此母亲怨恨这个先知。
莎乐美正处于情窦初开的年纪,她为约翰所着迷,于是大胆表达自己的爱,但是遭到了拒绝,爱变成了怨怼。
母亲利用女儿对约翰的爱而不得,怂恿女儿去求希律王杀死约翰。
年少无知的女儿答应了母亲,在希律王面前跳了一只美艳无比的七层纱之舞,希律王被莎乐美的少女胴体与绰约舞姿迷的神魂颠倒,答应了莎乐美的一切要求,包括杀死约翰。
最终,约翰的头颅被放到盘子端了上来,莎乐美亲吻这个头颅的嘴唇,以这种血腥的方式占有了约翰。
在这个故事里,爱是占有,爱是极端,爱是毁灭。
回到电影,电影并不是一开始就呈现这只舞蹈,电影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这只舞蹈的创作过程,一部分是舞蹈的呈现。
先说创作的过程,从电影中可以看出,每一个舞者都参与了创作,每个人各抒己见,包括自己对角色的理解以及与这部剧的渊源。
毫无疑问,片头加上的这部分幕后创作过程,是有必要的,至少在我看来,通过先导片,我知道它是如何表达爱慕,它是如何表现至高无上的权威。
然而与后半部分绝美的舞蹈相比,它挖掘探讨的东西又略显乏力,没有过多的深度探讨,更多是简单的陈述记录。
第二部分就是舞蹈了,不得不说,这样一个爱的如此疯狂的故事由热情奔放的西班牙舞蹈来演绎是多么的合适,铿锵有力的踢踏舞,既可以表达占有爱欲的坚定,又可以表达国王权威的不可置疑。
舞蹈演员的选角个人最喜欢的就是莎乐美与希律王了。
莎乐美的扮演者身材真的是凹凸有致,特别是她那傲人的美胸,作为一个女子我都能目不转睛的盯着,她的舞蹈也是完美无瑕的,仿佛舞蹈就是她的人生;国王的扮演者,套用第一部分导演对他的话,先天的优秀身材是很重要的,这个国王明显就是国王本王,健硕的身材,不可侵犯的神情,将国王的尊严表现的淋漓尽致,然而面对美色时表现的又是那么猥琐贪婪。
如果要说整只舞蹈最精彩的部分那非得那段七层纱之舞莫属,然而个人最钟爱的还是那段莎乐美求爱失败后的羞愧与愤怒之舞。
鲜艳的大红长裙,宛如她那炽热的爱火之心,是那么的张扬与强势,然而却得不到心爱之人的认可,被拒之后的怒不可遏又与大红色相映衬。
爱慕,是红色的张扬;愤怒,是红色的宣言。
有人说,喜欢是占有,爱是付出,喜欢一个人是想让自己开心,爱一个人是想让ta幸福,然而在这个故事里都不成立,在这个故事里爱是占有,爱是毁灭。
母亲为了爱希律王杀死了自己的丈夫,甚至是赔上自己女儿;莎乐美为了获得爱人的心,不惜出卖色相去蛊惑权利并以此杀死了爱人。
爱,是内心的一种感受,有些人炽烈,有些人含蓄,没有一致的标准,只有因人而异的表达。
在无意中,看了Moreau的《Salome》,才发现这张沉睡在原声盘中。
从王尔德起,这个《新约·马太福音》中的小段落,突然像是蕴涵“力量”的源泉-一种唯美扭曲的力量。
现个西班牙人演绎的作品,扭曲完全在炙热的感情中,被熔化的所剩无几,老实说,有点丧失Moreau作品给我的震撼感,不过还是非常值得收藏的。
宽容和不怕伤害是因为不够爱。
曾经的爱人投他人之怀,倘若你发自真心的祝福,你并不是欣慰于旧爱的幸福,而是因为他们在一起,你反而会落得比较轻松幸福。
爱情是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东西,圣经中上帝创造的莎乐美不曾有;如今看到的莎乐美是另外一个女人,浓烈得像从地下喷薄而出的火焰,这一个,是人类的产物。
“你为什么不看看我。
只要你看到我,你一定会爱上我……爱的神秘比死亡的神秘更伟大。
”绍拉选择了阿依达•戈麦斯做他的莎乐美,彼时她已年有三十,但当她舞动,旋转,跳跃,用眼神倾诉时,对年龄不符是否会产生违和感的疑惑快速地消散,莎乐美变成了一个符号,一个热爱中的女人的符号:不是少女,不是妇人,不是老妪。
她激烈地表达:看我,望着我,爱我。
眼神中的渴求一刻都不曾停下。
对于剧情的理解因人而异:约翰是否爱她,而她又为什么要杀掉他。
舞剧中的施洗者从开始不敢向莎乐美投去目光,后来挣扎地与其共舞,到最后再也不瞧她,一系列的动作显然也是表达了一种炽烈和情感。
虽然最后约翰又返回了那个高高在上的地方,但却也无法掩盖他曾为她从圣坛上走下的事实。
“你若无法看着我,不如就让你坠入地狱,我再随你一起到那不会再桎梏你的地方。
”这样的爱,谁说又没有理由升入天堂。
当下正流行轻松的喜欢,确实爱情让人感到过于沉重,生死相随变成某个久远时代的神话,相比之下还不如苟且偷生。
生比爱是一件更好的事情,人们似乎用了太多力气活,已经没有力气再爱了。
于是人们编造了一种善良的爱情做借口:“我包容你,成全你,站得远远祝福你,因为我实在太爱你。
爱不是占有,爱是放手,我因此成就了一份纯粹而至高无朋的爱情。
”对不起,爱就是占有,爱不是放开而是索取,索取你的一切拥在我的怀里,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一切的一切乃至性命。
纯粹的爱情不是看着你把戒指套在别人手上接受上帝的祝福,而是怀抱着你的头颅依然能发自内心的微笑,笑之甜美足以令黑暗深处的撒旦都感到窒息和满足。
莎乐美就是爱情本身,爱情就是一个美到极致的女人,女人就是残忍的美和自私。
人的本性别无其他,自私而已。
爱上爱情,情人,就是爱上自己。
不是很感冒古典剧的现代演绎
爱比死亡更神秘。
对王尔德戏剧版本的绝美改编,弗拉明戈力量与柔美兼具,绍拉对光影的运用令它愈发美不胜收。所谓言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人物的爱欲纠葛被肢体通感传达。哈哈哈七层纱舞被具象化成脱衣舞,绝杀竟在于最后那一裸。
肢体语言的表现力,很好看,看了向舞,弗拉门戈,最喜欢的是莎乐美
分不清是电影还是舞剧。3.5
舞蹈是绝美的
喜欢探戈,释放着内心炽热的隐秘的渴望。喜欢莎乐美,她有忠于自我的浓烈的毁灭性的爱情。整个世界都在燃烧一般。
今日才得知,原来莎乐美的故事来自于圣经中马太福音“施洗约翰的死”。当年导戏时看过很多版本的影像资料,这个版本是尤为出色的,无论音乐还是舞蹈本身,都体现出剧本的极尽热烈和悲壮。
视觉盛宴。满屏都是窈窕高瘦的大身段+绝美的容貌。1小时后的七重纱舞简直无法形容。西方舞台艺术真的能勾起灵魂之欲火。
尽显人类的肉体之美,不过故事的逻辑真的让我觉得很奇怪……
下载时,不知为舞剧,本想找个片子找找西语语感的。看时,不懂背景知识下点都不明白。中途停下,学习。再看时,被撤底震撼。太美,太残的故事。
三星半
无法接受黑皮肤的约翰,约翰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白雪似的皮肤。莎乐美应该和月光一样,不适合弗朗明哥。
弗朗明戈真美。在许多版本里,七重纱舞都被诠释为脱衣舞。这么一想,Salome这个故事其实很悲哀。年轻貌美的公主,在她一直厌恶的、觊觎她肉体的国王继父面前跳脱衣舞,是为了杀死所爱的人,亲吻他冰冷的唇。
令人伏地抬头仰望的女体美。不过前段的后台戏实在有些草率随意,舞台上很多硬切的人物半身中景不如直给全景来的更对。还有狗鹅删你丫呢删删删!!!!!!!看一看三点是能立马受刺激脑死亡还是会心率过高自撸暴毙?天一案判的挺起劲,儿媳妇小姨子亲妹妹乖女儿の网页不见管一管?滚吧,呵。
还是《血婚》更胜一筹
又纪实又虚幻,又邪恶又美好
遮住我的双眼 我依然能看见你 捂住我的双耳 我依然能听见你 没有了双脚 我依然能走向你 没有了嘴巴 我依然能呼唤你 折断我的手臂 我依然能用我的心代替双手拥抱你的影子 摘去我的心脏 我的大脑依然在跳动 即使我的大脑被烧毁 我依然能用全身的血
王尔德的天才之作被绍拉改的像母猪上树,先来段30分钟的幕后花絮重点介绍了几位演员几岁开始学舞蹈等一堆毫无价值的废话。然后就进入绍拉最爱的排练室录像带,我一直觉得这种粗糙的永远上不了台面的排练场景最令人作呕,看着绍拉的舞台布景我还以为是在映射西班牙经济不景气。国王坐着轮椅手拿2根棒棒出场像是一个摔断了腿的体操运动员。绍拉那么喜欢弗拉明戈舞就不能找个年轻貌美的舞者吗?这莎乐美看起来和她母亲也差不了几岁,30多岁已经年老色衰满脸皱纹还在演18岁左右的少女公主也太尴尬了,对比下觉得刘晓庆奶奶真是童颜啊!可能是绍拉喜欢上围丰满的,建议严查绍拉的作风问题。头被砍下来还在那眨眼,王尔德早就告诉你们应该闭眼防止出现这类问题的发生,偏偏我们的绍拉导演非要让演员睁着眼睛,还要让砍断的头在地下转一圈,医学奇迹啊!
每一分每一秒皆美轮美奂。布景,音乐,灯光,舞美,影像天衣无缝。尤其最后的白布,可以看作士兵的逮捕也可以看作情感的纠缠,非常智慧。隐约觉得国王的猥琐好色表现的有点过份了。王后与莎乐美倒是拿捏准确,恰到好处。脑子空白一片,实在无语。不过,若之前的排练策划更多些就更好了。也有一些疑问1,约翰的扮相为何不用袍子?或者灯笼裤?古罗马男人穿裙子?2,国王的两根权杖感觉太奇怪。3,希罗底被杀(谋杀亲夫)与约翰预言中任何一个换倒幕后做成投影,大概都很震撼吧?4,莎乐美在月光下目送约翰离去后,独舞时候为何用男声衬托?5,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