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物的刻画很克制,对一件事,不参与过程的时候可能很坦然,带着目的去参与过程的时候,良心会挣扎。
死刑犯被判死刑,这是法院的裁决。
梅婷饰演的女秘书很想救老板,但当她拿着代理律师函和器官捐赠书一起去找犯人的时候,却觉得自己不人道。
为了要一个人的肾而盼着他去死。
如果倪大红饰演的审判长同意换肾,死刑犯减刑,商人得救,看似也能两全其美。
他在后来选择了救犯人,也为自己挽救一条生命而喜悦,他似乎有了改变。
电影展示的是一段剪影,故事的前后给人物性格留下了很大想象空间。
国家的法规、个人的遭遇、每个人的选择,都在相互影响,有的人叫做命运,只能说都是机缘,和你自己、你所接触的人、所处的时代相关,都含着因果。
影片英文名judge,我们通过法律判定一个人的好坏,而法律在不断被修改,那么在修改前被处以严苛惩罚的人呢。
影片里有警察在执行死刑前说,“这哥们儿真倒霉,可能是最后一个因为偷车被判死刑的人。
”那么之前被执行的人呢,不倒霉吗。
死刑犯在枪决前都要吃顿好的,片里的犯人不吃也不喝,他说“有什么用呢(反正都要死了)”。
没错,行刑前吃顿好的,似乎是出于参与此过程的人们的一种补偿心理。
现代文明都是系统性操作,这系统在时代里颠簸,在人性里动荡。
它所能保证的可能是让大多数人不想的太多,让大多数人可以按部就班的活着。
透析什么?
第一层是治疗肾病,但到最后我们也不知道李总的肾病好了没有。
第二层是透析理性。
院长愤愤嘶吼一句,你业务都做到哪里去了,英文字幕里赫赫然“professionality”,但在此之前没人能否认:倪大红上是片子里最有professionality的。
这货是什么,现代社会里,职业化的倾向越来越重,随之而来的必然慢慢要抹去人情,最大化理性。
守死法律,不得变通。
一变通,法官就是在依照非法律的观念行事,而从来没有人赋予了他这样的权力。
法律当然是这样的怪物,别说人情了,人命也不能改变它。
但最后,倪大红叫停了枪,实际他不需要这么做,枪毙秦武不存在任何问题。
但他还是叫停了,为什么。
他也是个人,看着另一个人死得有点悬,害怕了。
理性有时不像人的属性,太冷漠。
太少人真正嗜血,人们都是为了杀戮之外的事情杀戮。
但他还是以理性为名,讲求完美的程序正当。
若秦武最终死,一部分人终究要怪上法律。
那些死在上一法律与下一法律之间的人到底是为何而死?
为什么瞬间之隔,时针不过走过了普普通通的一秒钟,当当当十月一号了,同样的行为却得到了那么不同的结果?
导演或也在引着人们想这个问题,法律究竟救了多少人,又害了多少人。
为什么有人要去背负法律变更时期不明不白的死亡。
为什么?
是或为现代的祭祀,小记一番。
透析是指医学中对于肾衰病人的一种常规治疗方法,原理就是血液通过体外装置的过滤,将人体中产生的废物毒素排出去,保证人体正常的生命延续,而此片体现了一个社会或体制所产生的各种毒素,以及如何排出:1、城管老张求情法官老田,为自己父亲的死的案情走后门,刚正的老田不予理睬,老张随即动用权力,公报私仇把老田家未上证的狗没收,权力成为官官相护、官官相欺的工具。
2、企业家李总,财富的拥有者,需要换肾,正好盗窃犯邱武配型成功,法律依据是活着人不允许器官买卖只能捐献,邱武家属不同意捐献,但犯人死了官方可以处置犯人尸体(2015年废除这个法律依据)的器官,这时财富动用关系希望尽早执行邱武的死刑以便拿到肾,财富在干预司法程序和公正。
3、老田秉公执法,不知得罪谁,自己的女儿被汽车撞死。
现有法律规定盗窃罪3万元以上可以判死刑,这种法律已明显不符合现代文明社会的要求,但法律在未更改之前,老田按原则办事没错,但新法规定盗窃罪不适用死刑,按送达死刑判决通知书时间正是新法实施开始,所以老田及时终止刑场行刑,虽然被领导批评犯错误,但他及时将旧法的毒素终止并排除,他挽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在良知和原则之间,老田的选择让自己一身轻松。
一个落后的社会跟肾衰的身体是一样的,需要透析,对于那些反人性、反道德的毒素不断代谢排出,向着更文明进步、更人文关怀的方向发展,禁止财富与权力对法律的肆意干涉,这个社会才能符合整个人类的普世价值观。
从普通群众心理来讲,田法官在电影前半部分的行为是让人有些反感的。
电影反复强调,田法官是一个“老法官”了,也因为如此,长年累月的经验让他对律法的行使更加规范化,甚至在群众眼中是刻板、僵硬的,是不讲人性情理的,所以也有了老张嘴里的那句“他们都觉得是你活该”。
刑场叫停这一场可以说是电影最重要的画面,让人惊异,仔细品味却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我想他不会不知道这一声叫停份量有多重,责任有多大。
支撑他的是什么?
我想有一部分,就是群众眼中的刻板、僵硬。
因为新的刑法在十月一日执行,因为他是十月一日早上給死刑犯看的判决书,所以他认为这是他程序中的失职。
其实我到最后,也没有明白,田法官最后这一决定,是出于规范化多些,还是人性化多些。
电影在拍摄牢狱画面时,两次给到了相同的镜头。
牢狱廊中,墙面左边写的是人性化,右边是规范化,中间是严格执法。
法官是什么?
我想,法官是天秤,左右就如牢狱廊中的黑底白字那样,不该过度偏向。
法官要维护的,更不是单单只眼下那一条人命,而是整个法律体系。
程序之内,有法可依;程序之外,在体系未完善前,也只能无奈。
因为我不是专业人员,所以我不对新旧刑法作出评论。
我一直都很想看的片,因为倪大红十年前凭此片在金马得了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因为题材、剧情等一系列你懂的原因无法上映,今天偶然发现网上已经可以在线看了,看下来是我非常喜欢的片,不急不赶的节奏,写实并很难触碰的剧情,老戏骨倪大红和梅婷的精湛演技。
听说是删除了很多片段才能播出,但我觉得也不影响本片的故事主心骨和流畅性。
如果要用一句话点评此片,我觉得应该是:在这样的时候,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人只能活得这样的难。
去年湖南卫视曾经放了连续剧《底线》,被群嘲为没有底线偏说自己有底线!
这片子下载放硬盘有几天了,一直没看,上次拖了看了一下,刑场叫停的场景。
这刑场是很真实的,虽然我没有现场看过,但我看过集中执行死刑的视频,应该是在片中的1997年之后。
1980年代,严打的时候,确实有盗窃1万多元被判处死刑的。
我对这个涉案金额印象非常深刻,应该是小学的时候,看到一连串七八张大布告,其他可能都是杀人,唯有一张是盗窃,当时的金额我如果到现在没记错,就是1万多元。
不过那时候1万多元确实是个非常大的数字了。
那时候一个月工资可能在百元以下,现在工资万元以上也不稀奇。
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跟现在的法院肯定区别很大了。
我因为最近几年接触了几个民事法官,也去过法院好几次,我相信现在到法院找法官随便聊的情形应该很少了,法官也要避嫌。
片中民营企业家97年的装修真让人惊叹,25年之后的我们也不过如此,甚至还不如呢。
那时候法官制服还是挺土气的,死刑复核也没有全部收到最高人民法院。
当然观影中我又提了一次赖小民从一审到最高法复核再执行,总计20多天,这个记录估计空前绝后!
不管如何,我觉得法官判决每一个案子,都应该尊重事实,更要严格按照法律来。
刑法如果出修正案,肯定提前很久就发布了到期执行,不应该如片中法官、副院长、院长都不知道。
我也希望,每一个枉法裁判的法官,都应该被追究。
死刑犯器官移植这个,一直被禁止谈论,也是西方多年来指责TC的一个靶子。
死刑犯的器官被私下拿去移植,这个其实在今天官方某些口径都曾经间接承认过,在收紧死刑和对死刑犯遗体处理更透明化后,今天这种私下的移植应该收敛了很多。
刘杰这个电影,巧妙地既提到了死刑犯器官被移植的事,又不指向潜规则,而是以死刑犯主动提出捐献器官(为了减刑),来探讨一个有关道德伦理以及法律的问题。
我记得台湾曾经有死刑犯(OR重犯)在狱中给大陆患者捐献骨髓移植的。
关于器官移植,中国人因为传统文化思想影响,认为要完整地离开这个世界(可是火葬的最后还不是灰飞烟灭?
),所以很多人过不了这一关。
连香港这种开放教育宣传程度,每年都欠缺大量的供体,很多人在排队等候器官中死去。
而内地的宣传力度太弱了,应该提倡死后捐献器官。
想起霍金说过,当人类的科技达到一定水平,基因重组、器官克隆等出现,这些改变命运的手段将被有钱人优先享用,新的不公平再次出现。
这牢房,也太简陋了点。
难道重犯都这样关一起?
就不怕互相伤害?
就不怕有人自残自杀?
刑场也略随意。
警车旁边的救护车及医护人员亮了,当死刑暂缓,一名医护马上拨打手机,暗示了死刑犯器官被移植这一事实。
电影对死刑有一定的反思,不过中国真不能废除死刑现阶段。
如果没有死刑的震慑力,更多的暴力案件就可能出现。
80年代严打延续到87、88的样子,那时候乡下也是游街示众还有公开行刑,镇民们曾经几次围观枪毙现场,颇有鲁迅笔下“血馒头”的味道。
被判处死刑的有一个是神棍,主要罪名是利用封建迷信诱奸妇女,另一个是照相馆的个体户,罪名是给妇女拍摄裸照(放今天就是人体艺术、写真)。
不知道编剧有没有被改笔,但是我觉得细节,每一次的转折,细节非常的强,高群书的他死了便有了法律可依据,签字可以母亲签一张,第二张不签没关系、可以换人签,而且还能给你看.我明天就去办狗证,我是法院的.法院的,法院的你也不能知法犯法!
每一次台词都很扎入人心!
厉害,厉害.彼此之间相互轮换责任谁来承担
影片从头到尾都是白描,近乎平视的镜头,拒绝音乐的介入,就像导演本人说的,他找了一个拍纪录片出身的摄影师,希望展现没有经过任何雕琢的真实。
从故事到场景,这部电影留下了多得几乎快让人看不明白的细节留白,每一段剧情似乎都有背后的故事,都有不一样的诠释。
但不知道为什么,看完电影,就觉得虽然深刻,但缺少震撼;虽然白描,却蒙着一层虚伪的白纱。
据说,影片中的三条主线故事都真有其事,但它们交错到一起的时候,却显得如此不真实。
看完电影,我忍不住会想,在当今中国,真的会有一个法官需要亲自去找民警挂失,而那位民警又头也不抬、公事公办地扔给他一张挂失单吗?
如果给一个家徒四壁的老妇10万元买她犯死刑的儿子的肾,她和家人真的会毫不犹豫地拒绝吗?
如果真有一位身价不菲的企业家看上了一个死刑犯的肾脏,那死刑犯还能像影片里那样在最后关头逃脱死刑的枪口吗?
虽然这些不真实里多少能感受到导演的无奈,但还是希望中国电影能出现一些更有力量的作品,而不仅仅是躲在镜头后面的安全地带里做一个旁观者,而后沾沾自喜于浮光掠影地触摸底线的快乐。
刘杰这部获奖社会题材的作品,不是没有道理的。
果真是部好片子虽然全篇没有配乐,只有近乎沉闷的镜头,却呈现了一个情与法这样最为现实却也最为残酷的话题全片因为没有配乐的原因,给人感觉特别压抑,但却把社会现实凸显特别明朗及时是现在,也依然如此但的确是部值得去看的老片子 一定要去看看,另外两部社会题材电影也要去刷刷
这剧本有点弔(曾几何时M1905还能光腚,啧啧)
丢车报警那段真的是
肾还在,富商何必生气?
干瘪冷酷的风格在影片开始时便预示着结局,更糟的是,风格内部没有丝毫扰动。“呐喊”电影。
结尾是那句砍掉比较好。故事核很好,拍的不行,拖沓,人物面目模糊。
7.8 聚焦法治灰色地带,严打、人情、贿赂、看守所、买卖器官等,缺点在于可以为了配合现实主义苦逼感,似乎故意拖节奏,人物表演太闷蛋刻意。不过这么个题材搞了个一分钟营救式刑场叫停,太刺激,看得我精神一振。真心寒啊,影片都快结束了,才有电影角色想起来“怎么说也是条人命啊。”
这片子竟然能过审
倪大红演技炸裂!20多年 我作为一个法律工作者 只想说 很多状况都没有改善 各种似曾相识
阳光只播撒给死囚和麻痹者。(那个竖着抹眼泪的老太太让我一下子入戏)
三星半,差一点就合法合规地被体制内外联合生吞活剥了
褒揚中國的法治。
通过法律的角度讨论人情世故,有两分意思。梅婷真好看。
这个社会无法通过透析续命,它早已经病入膏肓。/ 理解导演的意图,然而成品实在过于粗糙。 / 为了片名而看的,透析,8.15。
浓浓的基斯洛夫斯基调调。应该是部高清,能看出噪点……表演普遍过火,另外摄影很讲究,但是几个运动镜头着实跟影片极静的风格不搭。想想基斯洛夫斯基的《No End》吧,这部戏对中国法庭、监狱的呈现和对“新刑法”卡点的讨论无疑是十分勇猛且重要的。
闷闷的主旋律。对于死亡、城管、公安局、法院等官僚体系的刻画都很真实。
是一块酥脆的饼干,一口咬开发现里面夹了块粘牙的夹心。
不猎奇、不刻板,但是那个舞台剧一样的走位实在有些问题,大多是静止状态下的自然光,一以贯之就挺好,最后又有特别割裂的地方,总是有些难受,总是有些不协调。可以和《等候董建华发落》对标,都是一个时代更迭的夹缝中漏下去的人。倪大红饰演的法官看似法大于人实质上是人大于法,暂时没有解释就是任其解释,在一个新旧交接的时刻尤其如此
有些意思的剧本 估计某些内容在现在是暂时没法呈现出来 尽管如此 导演的手法也不太喜欢 干到血肉全无只剩骨头了 沉闷的最高级。
怎么还有人在那里说尺度大怎么过审的,这要是真现实尺度,那么大的老板等着肾,邱武必须死……懂的都懂。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