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上的最后时日
The Last Days on Mars,星际禁区(台),火星上最后的日子,在火星上最后的日子
导演:卢埃里·罗宾森
主演:列维·施瑞博尔,萝玛拉·嘉瑞,伊莱亚斯·科泰斯,奥莉维亚·威廉姆斯,约翰尼·哈里斯,戈兰·卡斯蒂克,汤姆·库伦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爱尔兰语言:英语年份:2013
简介:载人火星探险任务即将结束,探险队剩最后一天就要返回。但其中一人却心有不甘,决定留下来,寻找能证明火星生命存在的证物。重大发现出现在眼前,但悲剧也随之发生了,地表塌陷,他掉入了不明深渊。科学家们留下来,拯救他们的同事。然而,又有人消失了,难道他们发现的火星生命真的存在?详细 >
吼吼 为九月的伊丽莎白预习 配乐出奇地协调
一眼就能看出来是女导演的作品,细腻敏感,道服化、色彩都很美。但叙事太弱了。我知道你想表达茜茜公主的脆弱孤独感,但我也不是特别想大片段地跟看mv似的。
传记电影,有一些场景像油画一样,真美,空旷马场内伴着钢琴声骑马,月光下在水中的双人舞,还是很浪漫的。科林的镜头太少了,远远静立在那我就很心动,配乐好听。
Krieps这次戛纳两部主演的片子表现都很出色,很可惜都不在主竞赛。叛逆中年茜茜加上现代化的配乐,同样的题材比Spencer拍得更容易被接受。看完了好想再去一次维也纳啊……
如果不是在大荧幕上看这部片,那还真是少了很多享受啊。
香艳但不致落入科波拉Marie Antoinette的浮浅,感性而没有Pablo的Jackie/Spencer自恋,不羁地古传新说不失淘气的幽默,脆生的现代元素犀利衬托角色的挣扎,虽然色彩截然不同,但洞见之独特、感染力之强,甚至有点索库洛夫权力四部曲的味道。Vicky Krieps的智慧和气场在Phantom Thread之后呈几何式膨胀。top 2022
看预告的时候本来以为会很压抑,这大概本来就是个很压抑的故事,但是女主的灵魂实在太自由了!勒在一个像刑具一样的束腰里,都自由的像一阵风,看的心旷神怡!几次“自杀”都带着一种“老娘不想玩了,再见!”的不羁,完全没有什么苦大仇深的悲惨氛围。对比剧里一个个苦着脸,皱着眉,战战兢兢的角色们,女主从头发丝到脚指头都酷到飞起!另外路德维希住的是什么神仙宫殿啊,清水混泥土的毛坯房配一个巴洛克豪华吊灯什么的也太酷了吧!急需一个这种风格的酒吧或者咖啡馆!
好无聊,比斯宾塞差多了。但是女主演技比小k好。
是谁想出来的当代化这么逆天的点子,不会他们还以为很好吧
这就是茜茜公主的茜茜公主吗 童话是这样被现实击碎的吗 最后一跃好干脆 北京飞意大利的航班电影
所以说,谁来演很重要。相比较于《斯宾塞》,我更喜欢这一部。
内核和主旨都很深刻,但表现形式居然如此浅薄和流于表面,基本全靠演员演技一力支撑,才没让片子垮到地心。
看不懂看不下去
非常喜欢这个叙事角度,以往茜茜公主的形象都是高贵优雅,此片完全颠覆,她终于从一个花瓶符号变成一个活生生的人。
立意不立意,视角不视角的,拍的不好看啊,电影不好看怎么让人共鸣共情,什么女性主义,自由与权力,都谈不上呢。
有点故弄玄虚。故事都没有…
享受王后头衔的一切,却不愿意履行责任,也没见她逃离,只有无休无止的任性,感觉她的悲剧在于没有兴趣,或者她的兴趣无法给她带来快乐,而这样说来是不是公主王后她都不会快乐,看得又累又困,不懂女主到底想要什么。
如果说三部曲电影是童话式包装美化,本片便是以一个空壳投射当代女性的困境和思考,无论哪一种,都不是真正的她,而只是当时代人以此之名的自我表达罢了。我认为这不仅无关历史,也谈不上传记片。
皇后的挣扎。
19世纪低配版Spe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