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我又回到了校园,躺在了宿舍的床 上,听着熟悉的鼾声,看着熟悉的睡脸才知道于老师又回来了……大家好,又到了我的电影推荐的时候了,这一次带给大家这一部《致亲爱的你》,也有一个名字是《只为了你》。
由我喜欢高仓健老师主演,无意中最近看到了关于他的文章才使得我又重新想要看这部电影。
天气转暖,温柔的阳光照射在我的脸庞,很想能出去春游一次,光阴荏苒,却不曾忘记过去季节的回忆,室友们一如既往的忙着各自的世界,就好像时光老人从来没有来过一样,听着电影里的插曲,更有种好久不见的静谧感觉。
影片的开始,阳光明媚的阳台中回响着风铃的声音。
高仓健饰演的仓田是曾经是一个狱警,在 偶然的演出中,结识了妻子洋子。
照同事的话就是:我还以为你终生都不会结婚。
单身主义的他被妻子的歌声所吸引,他在远处默默注视着洋子,洋子告诉他,自己不会再做歌手,她一直在为一个人唱歌,那个人已经走了。
两个人幸福的在餐厅吃饭,在海摊坐着看海, 两个人 约定一起坐着自己的改装的房车去旅行。
洋子恳求仓田告诉自己关于那个人的事,我理解的跟很多评论一样,了解了过去,才能放手未来,未来就托付给了你,妻子却在不久的一天离开了人世。
妻子留给了自己了一个遗愿和一封信,仓田开着自己改装的房车和对妻子的思念,踏上了前往九州的旅程,偶遇一个同样旅行的国文老师、便当推销两人组、海边的一家人,让仓田体会到了人生的五味俱全。
妻子就给自己的信只有三个字——永别了,仓田无法理解妻子的用意,把妻子的骨灰撒在了这片她最爱的海中,映衬着海水的湛蓝就像有雪花飘落一般,却仿佛听到了风铃和妻子的话:你可要把这声音记住啊,没有什么比错过风铃的声音更悲伤的事了。
仓田终于知道了妻子留给自己的信的意义,仓田在海边走远……漫漫人生路,行路复行行,今日吾亦往,重走此间路。
看这部电影,不得不提的就是高仓健老师,在我初中时代的一天在吃饭的时候,老爸调到了电影频道,那部正在播放的电影就是《追捕》,老爸边看着边陶醉着重复电影的台词:杜丘,你看这天多么蓝啊,往前走你就能融化在里面,往前走吧,别往两边看。
我惊呆的看着他也忍不住嘲笑他,却再也没能忘记那张坚毅的面孔,也看了很多他的电影。
高仓健本不想做一个演员,他一直想成为一个商人,演员在他的那个年代地位跟乞丐差不多,但恰逢日本经济萧条期的他无奈走上了演员的道路,他也曾提到过在第一次出演的化妆期间他落下了眼泪,因为他无法接受自己成为演员的事实。
而与此同时,有一个女孩的事业却突飞猛进的发展,靠着一首《田纳西的华尔兹》而一举成名的那个女孩就是江利智惠美。
高仓健被她歌声所吸引,两个人也喜结连理,幸福的生活没有很久,一次意外让他们没法在拥有自己的孩子,处于生涯低谷的高仓健无法承受这种痛苦,终于,一场火灾烧毁了他们的家,也将他们的婚姻付之一炬。
从此我们看到了一个演技风格完全不同的高仓健,他的星路越走越宽,我却很少在看到他笑,也想模仿他竖起的衣领,忧郁的表情,他说过自己演过200多部电影,一半以上都在演自己。
妻子在偶然的一天,因为酗酒过量离开了人世,高仓健没有出席她的葬礼,世人都在想他真是如此绝情,却不知3天后他们结婚纪念日也是高仓健的生日那天,一个男人手里拿着花默默的看着那张碑前的照片,《铁道员》主演的这部电影的片尾曲,也是他喜欢的那一首《田纳西的华尔兹》,他哭着默默的听完,离开了拍摄现场。
他终其一生都没有再娶,留给我们的只有他坚毅的表情,也许,他的高大的身影背后,是一颗脆弱的心,他坚强的形象也只是表面而已,我想起了那句歌词,想说却没能说的还有很多,一个男人就应该默默承受很多的苦楚,电影中也提到过:你知道流浪与旅行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吗?
就是你有没有目的地,你有没有家可以回。
在某种的意义上,我们也是在流浪着,没有目的,没有能让我们休憩的咖啡馆,很想忘掉所有的东西,睡一觉,但是却不能逃避,还知道自己有很多事情没能完成。
也在挂念着某个事情,也在挂念着某个人。
只要能有个目标,我们就能够去旅行,带着思念,带着未完成的事业,离开家乡,记住那最初的回忆。
我们生活在一个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国度,每天晚上我去湖边散步,不知要与多少人擦肩接踵而过,在闷热、汗水的夏天,肢体的接触是一件让人非常讨厌的事情。
在这样缺乏距离的世界里,让人有一种没有自我、没有尊严在生活的一种错觉。
洋子最后的明信片上写道:永别了。
仓岛从困惑到释然,想明白的大概就是人与人之间,是并不能做到完全了解的。
否则,自我又怎么会是自我。
我喜欢这电影里,大家和气并因保有各自尊严而有距离谈话、生活,这距离不显得冷漠,反而让人觉得舒适、被尊重。
生活中,本就是很多话不必细说,但总有人,什么事都要问一句为什么,我十分不欣赏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这部电影总让我想到法国电影爱,它们都是在诠释爱与尊严,与人而言,两者都是不能缺失的。
记得以前还看过台湾一部电影,叫练习曲。
都是男主人公出于某种原因踏上旅途,然而我却觉得“致亲爱的你”要有味道得多。
大概是出于年龄差距,高仓健饰演的仓岛更有沉淀岁月的味道,因而很多的话语都更打动人心。
特别喜欢的一段,就是仓岛与那位窃贼老师在讨论绯句,电影从画面到台词,真的精美得如诗句一般。
1、仓岛是日本富山监狱一位退休返聘的狱警,这一天,刚刚经历丧妻之痛的他意外收到妻子委托一家遗嘱代理机构送来的两封信,一封当场交给他,另一封则请他10天之内到妻子的故乡长崎的邮政所领取。
第一封信是一张明信片,妻子就写了一句话:请把我的骨灰撒到故乡的海面上。
仓岛有些困惑,他不明白妻子为什么没有生前跟他交代这些,而要在去世之后才让人转交给他信件。
仓岛的妻子叫洋子,曾是一名歌手。
两人相识于洋子有一次到监狱慰问演出,仓岛被洋子深情的演唱打动,他主动向洋子致意并送她到车站。
洋子在一番犹豫后向仓岛表达了歉意,她说她的歌只为一个人而唱,可是那个人两年前在监狱服役时去世了,她一直无法从心上人离去的伤痛中走出来。
她对仓岛说:“重要的东西,总是在失去之后才知道它的价值。
”此时的仓岛已经50岁,一直信奉独身主义的他被洋子的真诚打动,在两个人的交往中,他开导洋子要忘记过去,他说:“监狱里的人,时间是停留在过去的,忘记过去有什么不好?
不忘记的话,你的时间也同样停留在过去。
”于是洋子打开了心扉,向仓岛倾诉了她的情感经历。
后来,洋子曾这样对仓岛表白道:“是你点亮了我心中的明灯。
”
两个人慢慢走到了一起,他们都已经有岁月划痕的心灵,在尘世深情地互相珍惜彼此的后半段生命。
可惜相爱的时光很短,15年之后,洋子确诊患了急性淋巴癌,不久之后就告别了人世。
带着对妻子为什么这样交代后事的困惑,仓岛开着被他改造成小房车,原来准备用来和妻子一起驾车游遍全国的旅行车踏上前往长崎的路途。
这是一趟完成妻子遗愿的旅程,也是和妻子15年美好时光的回放,一路上,两个人相依相守的过往一幕一幕地在仓岛的脑海里闪现。
这让仓岛一个人的旅程显得孤独和落寞,岁月匆匆,知心的话还没说够,知心的人已经不在身边。
2、在路上,仓岛遇到了一个自称是退休语文教师的旅者,他和仓岛一样刚经历了妻子的离世,他一个人开着房车,用四处游走减轻妻子去世带给他的悲伤。
在一处汽车露营地的夕阳下,两个人喝着咖啡,退休语文教师絮絮叨叨地和仓岛读俳(pái)句(日本一种古典短诗)聊人生,他说起自己对旅行和流浪的理解,他说旅行和流浪的区别在于:旅行是有可以回得去的地方,流浪没有。
仓岛深以为然,只是他没想到这位退休语文教师原来是个开着房车到处行窃的惯犯。
当他们又一次相遇时警察追上了他,在被警察带上警车前,他告诉仓岛:“我在流浪中陷入了迷途。
”
这是个小意外,按警察的定性,这位退休语文教师是窃贼。
但仓岛显然理解他,一个失去妻子,找不到可以回得去地方的流浪者,他在用行窃排遣心中的苦闷。
田宫和南原是仓岛在路上遇到的另两个人,他们是一家食品公司的职员,专门在各地展销会上售卖一种叫乌贼饭便当的食品。
田宫热情又大大咧咧,他因为汽车故障请仓岛带他一段,又因为同事南原有事请假让仓岛帮他一起准备食材。
由于长年在外,田宫的家庭出了问题,一天晚上借着酒劲,他向仓岛和南原吐露了自己的伤心事,他的妻子有了外遇,可是他不敢说破,他不知道如何面对说破后的局面。
南原和南宫不同,他内敛寡言,已经7年没有回家了。
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只不过他们的故事有些压抑而沉重。
在告别的前一天晚上,南原写给仓岛一张纸条,告诉他如果租不到船出海撒他妻子的骨灰可以找纸条上那个叫“大蒲吾郎”的老人帮忙,他曾去那里钓过鱼,受过这位老人的照顾。
3、仓岛到达了妻子的故乡,他先去邮政局取了妻子的第二封信,里面还是只有一张明信片,就写着三个字:永别了。
仓岛更加困惑起来,他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妻子要用这样的方式和他告别。
不过他只能暂时放下困惑去找船出海撒骨灰,不巧台风正在登陆,没有人愿意出海。
仓岛只好想别的办法,他走进一家小饭馆吃饭,拿出南原的纸条向店员奈绪子打听大蒲吾郎这个人,没想到那是奈绪子未婚夫的爷爷。
小饭馆的老板,奈绪子的母亲也看了仓岛的纸条,她惊呆了,那是她曾经熟悉的字迹。
让仓岛失望的是,大蒲吾郎和别的渔民一样拒绝了他,他说并不认识南原,面对孙子出面说情,他不客气地说我的船要不要出海我自己说了算。
仓岛只能告辞,狂风暴雨的夜晚,奈绪子的母亲请仓岛小酌聊天,她向仓岛打听那个给他纸条的人,然后说起自己的丈夫。
他的丈夫曾经也是渔民,后来为了赚更多的钱上岸做生意,结果欠下一屁股债。
7年前,重新出海捕鱼的丈夫遭遇台风葬身大海,连尸首都没找到,她用他的保险金还了债,开了这家小饭馆。
第二天天气有所好转,仓岛饶有兴致逛起这个海边小渔村,当走到一处已经闲废的写真馆时,他意外发现妻子童年演唱时的照片被放在橱窗中展示。
仓岛伫立了很久,然后很庄重地说了声:“谢谢你!
”是仓岛在这里读懂了妻子两封信的深意:妻子的人生,他并没有全部参与,包括后事的安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每个人都该放下过去,好好走自己人生的路。
一句简单的“谢谢你”,是仓岛豁然开朗了他一直试图破解的困惑。
于是,在一处灯塔附近,望着深蓝的大海,仓岛抛飞了妻子写给他的两张明信片。
仓岛再次去请求大蒲吾郎,这回大蒲吾郎改变了主意,答应他隔天天气更好的时候载他出海。
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一切都云开雾散起来。
临出海前的晚上,奈绪子的母亲拿了一张奈绪子和未婚夫的定婚照,请他出海撒骨灰时一起把它抛到大海,让长眠的丈夫看一看女儿。
仓岛默默收下了照片,一切尽在不言中。
4、回程的路上,仓岛去找了南原,他把奈绪子和未婚夫的定婚照给了他。
一切昭然若揭,南原就是奈绪子的父亲,他制造自己海难而死的假象,隐姓埋名流落他乡。
他的行为是犯罪,可背后,是他的牺牲和对妻儿的成全。
仓岛也跟南原分享了他从妻子两张明信片上得到的领悟:“我有属于我自己的人生。
”抛飞的明信片,就是仓岛和过去的诀别,余生的日子,他要遵从妻子的心愿,好好走完人生的路。
15年前,他开导妻子忘记过去重新生活,妻子用“是你点亮了我心中的明灯”感激他;15年后,妻子用她的方式把当年他的开导还给了他。
仓岛在路上遇到的三个人,此时有了更深的寓意,他们一个用行窃排遣丧妻的苦闷,一个用逃避压抑妻子出轨的痛苦,一个用隐姓埋名成全妻儿不用过背债的苦日子。
他们都陷在过去的漩涡里,没有活出自己的人生。
上面所写的,是一部日本电影讲述的故事,叫《致亲爱的你》,著名导演北野武的作品,领衔主演的是高仓健。
电影拍得内敛而安静,是一部充满东方生死哲学的电影。
影片的最后,字幕上打出日本著名俳句诗人种田山头火的一首诗:漫漫人生路,行行复行行,今日吾亦往,重走此间路。
意思不难理解,同样意境的诗词,早几百年前苏轼的《临江仙·送钱穆父》就写过,最后两句是: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世间,每个人都是过客,每个人都在走前人走过的路。
每年的清明,是我们和逝去的亲友最近距离的重逢,对他们的祭思,不是为了沉缅于伤痛,是为了活着的人更好地走人间的路,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生命,不过是逝者在教我们放下过去的轮回。
【裂光,喜爱解读电影和红楼。
好好活着,慢慢向上,个人公号:裂光(lieguang2026)】
高仓健有那样一种魅力,成熟而内敛,坚毅而谦逊。
第一次听到高仓健的名字,是在2014年的报纸上,高仓健离世。
我问父亲他是谁,爸爸说那是刚改革开放时,曾经家喻户晓的杜丘,“向前走吧,不要向两边看,然后你就会融化在这蓝天里”。
十四岁的我被这般“浪漫”吸引,但真正看了《追捕》后,才发现这台词并不如想象般“美好”。
然而杜丘——高仓健的男子汉形象,给我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
他的脸庞方正而有棱角,面庞冷峻而黝黑,是海风的痕迹,充满故事和沧桑。
他的动作干净利落,面对追捕冷静而勇敢,骑着骏马英姿飒爽。
他与众不同。
不同于陈道明,高仓健缺少英气和霸气;不同于史泰龙,高仓健并不靠力量和肌肉吸引别人。
高仓健所展现的只是一个普通人的形象,一位检察官,一个逃犯,一位监狱技官,或者一位铁道员。
他的深沉,是一个个普通的人的升华,他赋予了这些角色新的灵魂。
在这部电影里,作为一位为了完成妻子遗愿而独自驱车,从富山县南下至长崎的薄香的丈夫,他带给我们关于家庭和死亡的思考。
洋子为什么要把明信片寄到长崎呢?
仓岛最初并不理解。
他希望在长崎的信中找到答案。
而在另一张明信片上写着的“请将我的骨灰洒向大海”更是让仓岛疑惑,如此决绝的做法,仓岛自身在洋子的信中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而当他看到长期的明信片上只有的五个字“さようなら”(再见),仓岛内心可能更加动摇了。
了解仓岛的洋子自然知道他内心的苦楚和不舍,如果不用这种方式让仓岛来到长崎,也许仓岛真的会守着洋子的骨灰,继续着在监狱的工作,看似与以往没有什么不同,但思念和悲伤会在无形中捆绑住仓岛的心,那种生活便也与监狱无异了。
把信寄到长崎,让仓岛走出第一步,离开熟悉的环境,仓岛才更有可能做出改变。
仓岛确实犹豫了。
他并不希望离开那个深爱的人,心底里都是和洋子一起度过的时光,各种各样的时刻,从相见相识,到相爱相依,洋子已经成为仓岛生活的支柱。
看出仓岛的犹豫的不仅只有大浦先生,还有港口食堂的老板娘。
七年前她的丈夫出海后就下落不明,而她用丈夫的抚恤金将钓鱼店改成了现在的食堂。
生活方式看似变了,但老板娘心里却始终挂念着丈夫,她的思念和悲伤在七年间里没有丝毫减少。
而在电影中,几乎每个人都承受着失去至亲的痛苦,但每个人面对痛苦的姿态各不相同。
新近丧妻的国文教师,自比于俳句浪人山头火,却在寻找“归去之所”的旅途中行窃犯罪;喜欢看到顾客们笑脸的精明便当推销员田宫,却在得知妻子背叛后,靠工作和奔波麻醉自我;热情善良的港口食堂老板娘,在七年的时间里沉浸在丧夫之痛中,虽然生活恢复正轨,但内心依然消沉。
他们虽然担起了生活的痛,却停滞了自己的时间。
洋子不希望仓岛的生活也变成监狱般的枯燥重复和悲伤堆积。
洋子向仓岛的告别,也是仓岛对丧妻之痛的和解,是对新生活的问好。
正如仓岛洒向大海的骨灰,既如记忆中与洋子生活在一起的幸福一样闪耀,也如仓岛未来的生活般充满希望和光芒。
从亡妻的故乡迈出新生活的第一步,我想这才是洋子真正的遗愿。
仓岛向监狱邮递了辞职状,将年轻夫妇的结婚照交到了变成名为南原的老板娘的丈夫手上,好比从监狱中放出的“鸽子”,传递心处囹圄的老板娘的思念。
现在的仓岛孤身一人,收拾起行囊,走向未知的生活。
相濡以沫已属不易,释怀悲痛更是艰难,而让心爱之人“放下”深爱着的自己更需要勇气。
平凡之中蕴藏伟大,简单之处饱含爱意。
这就是普通人的幸福。
写于2023年五月的最后一天及六月第一天之交。
(劇透) 《悲慘世界》是煽情MV音樂特輯,「睇到喊」成了口碑;但淚流之後又怎樣呢?
戲裡的主角很悲慘,但最後上 天堂,觀眾可滿足地離場。
《給親愛的你》的力量,卻在於其哭不出來的哀愁。
人所承受的壓力分級,最高的是喪偶。
年過八十的高倉健在戲裡保持著其硬漢形象, 對亡妻的思念無論多麼強烈,都不會流淚。
橋段看似平淡,但靜心觀看也發現不少轉折,不為扭橋而扭橋。
角色設計和情節都反映出粗中有細的日本文化:高倉健飾 演的倉島英二本是監獄職員,木訥謹慎,卻有一雙做木工的巧手。
他獨身多年(這樣性格的人,不驚訝吧),卻跟常來監獄演唱的洋子(田中裕子飾)譜出中年戀。
洋子後來患癌逝世,之前留下遺言,請丈夫把骨灰撒在她的故鄉長崎的海裡──離倉島工作的監獄很遠。
於是老人便駕著改裝過的七人車上路,沿途碰到各式各樣的旅行者:有徘句詩人種田山頭火的愛好者、厚臉皮的流動便當商販、改名換姓以另一身份生活的漁夫…… 那些角色背後都有愁懷孤寂的故事,他們之間好像有一股不需明言的牽引之力。
就像其他公路電影的角色,他們一見如故,相識不久就趟開內心的陰暗角落。
有異於 其他公路電影的是,汽車在公路行駛的鏡頭不多,更多的是過橋,既有人行的小橋,也有跨岸的大橋。
每個在路上的人都像孤島,倉島有時就像橋,在他們之間聯繫 著;他們也像那輛經過改裝後,能容納客廳、廚房和睡床的七人車,是移動的島。
倉島本像一個孤島,或像監獄,在筆直的監獄通道兩端觀看,都是盡頭──直至他遇上洋子,她就像明信片裡鐵窗旁的小鳥,在死後才帶著倉島真正的告別孤獨,瀟灑上路。
老人的愛情和悲傷深沉而含蓄,你不會哭出來,但你不會那麼快忘記,因為這齣戲並沒有叫人用眼淚來消費。
我想了想有必要发一下,以改自身不足。
几日前我曾说过不喜日本影片,认为其中感情戏太过基本无其它,我想我想我想我是错的(听到我想,我想,被洗下脑)就在刚才我看完高建仓先生的致亲爱的你。
所以发一下短评。
影片中高建仓扮演的仓岛为了完成亡妻洋子(田中裕子)的遗愿把骨灰洒向故乡的海而上路的事。
色调,摄影手法,中心思想以及隐喻等不谈,整部片都弥漫着行云流水般的哀伤写实,人物情感饱满,细腻,所谓大爱无言,大悲无泪。
我想这归功于高建仓先生的肢体语言和摄影推进,很难想像此时高建仓先生已如朽木,在影片最后一个炫技的长影头依昔可见硬朗的步伐,如弹幕的朋友所说全片哀而不伤,是部佳作。
我没有去豆瓣翻影评,因为我明白我是看懂了的。
在途中在一对话尤其深思:你这是旅行呢?
还是流浪?
旅行和流浪的区别你知道吗?
前者有目的地,后者没有。
前者有可以回去的地方,后者也没有。
你是旅行还是流浪?
结合片尾的绯句:漫漫人生路,行行复行行。
今日吾亦往,重走此间路。
不难明白人生就是一场不断上路的旅行抑或流浪,不同的是:是否有可以停下或者回去的地方休息一下。
我想了想我,我想我只是在一个个人生与人生之间来回穿梭,所以也谈不上流浪,(你说我该有多绝望)洋子在最后的信中只写了永别了这样一句话来提醒即使是夫妻也不可能全部相知。
同样洋子也经历过痛失爱人的悲苦,不想仓岛沉溺在这样的情绪,通过回到故乡的海撒其骨灰来提醒仓岛一切已失去,不可以再追,你可以记住我,但必须往前走。
漫漫人生路,行行复行行。
今日吾亦往,重走此间路。
这样一部温情片在裕子与高建仓先生演绎下让人不知不觉便失了魂。
值得一提的是:高建仓先生与大泷秀冶(或许是的吧)拍完这部电影不久之后便离世了。
我想我可能会翻一下其它作品。
(毕竟观影少) 不知道为什么我又想到了海子的那句:我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倦。
第一次尝试写影评,请多指教。
用旅程和你郑重地说再见。
旅行和流浪的差别,有无目的地,有没有可以回去的地方。
以为没有了你,我已无处可去。
你却笑着说,“哪里哟,你还有有你自己的人生”。
多喝了点酒,用力拍拍自己的胸脯,指着雪夜里那点灯光,“是你点亮了我心里的灯”,说完了那么开心地笑了。
是好人坏人都不重要。
懂美的人能坏到哪里去呢?
谁都有故事。
谁都又不过平常。
粉末状的骨灰洒进海里,静静地潜入水,伸展成一个个微小优美的花朵。
又像深蓝天空中的星星,亮闪闪的。
我想象你变成了拥有尾巴的美人鱼,欢快地被放归大海,没有悲伤,没有留恋,只是全然地愉悦。
紧咬着覆盖骨灰罐的黑布,一次一次地轻轻地放你入海中。
老渔夫说,今日大海真温柔。
君子成人之美。
不说再见了。
没有什么声音,比错过季节的风铃声更悲伤了。
二十几岁的年纪大概是理解不了那种中老年的困顿。
可是,现在的人生啊,大约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停滞了吧。
也许,有人会说,二十几的年纪不正好在奋斗吗。
那,为的是什么呢?
二十几岁的时候,离开了学校,周围的人会告诉你,嗨,接下来的路,你该是这般走:有一份稳定的薪水不错的拿得出手的工作,有一辆配置不错的款式挺好的开得出去的车子,有一套遮风挡雨的装修还行的房子。
这些都有了,那么你就该找一个与之相配的女子或者男子,然后孕育一个新的生命,重复你们来时的路。
二十几岁的时候,斗志也好,激情也罢,正在一点一点的被时间吞噬。
就好像那监狱里的岁月,本该流动的时间却是停止的。
我们以同样的节奏重复同样的动作,连表情都是嘴角微扬15°一般的标准。
不管是预备进来抑或将要出去,我们都是在围城里徘徊迂回。
区别大概在于,从一个围城进了另一个围城。
不幸一点的,进的是一个中国式的房子,一进又一进院落。
拔草行行复行行,此身犹在青山中。
感情也是如此。
年少的时候,大抵都是相信永恒的。
也愿意说些关于永远的话。
那些感情其实很纯粹,喜欢你,所以要和你在一起。
一起看书,一起吃饭,一起逛街。
看你看过的风景,走你走过的路。
只是,这样纯粹的感情十之八九不得善终。
因为太纯粹了。
看得都叫人心碎。
那之后的感情,是痛定思痛之后的考量。
爱不爱在这个时候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适不适合生活才是最关键的。
此时,若是遇见一个你爱他(她),正好他(她)也恋着你的人,并且你们身后的家庭,事业,生活都合适,那么真是上天厚爱了。
这样的厚爱,让人心甘情愿的收起微张的羽翼。
人这一生,就是想要在哪里安定下来过悠闲的生活,找一个人生的归宿地。
只不过,有些人很幸运,在最初的最初就到达了那个地方。
而有些人,却是穷其一生也未曾找到那个地方。
未曾找到那个人,那个点亮你心灯的人。
十几岁之前,从未考虑过从哪来往哪去,因为,心里那盏灯是父母细心呵护着,长明长亮。
十几岁之后,有风有雨有雾,那盏灯摇曳不定忽明忽暗,却也开始拒绝父母的庇佑。
遇见过此男彼女,灯亦是亮了又灭。
此后长长的岁月,那盏灯终是未曾亮起。
时光停止。
一只误入的小鸟,一首误会的《星之歌》,一个孤寂的灵魂。
她告诉你,是你点亮了她心里的灯。
之于你,又何尝不是呢。
没遇到之前,所有人都以为你会单身一辈子。
你的生活里除了木工就是技术指导,就连作品完成之后的试用都必须保持沉默,欢呼雀跃只能埋放在心中。
一道又一道的铁门,一个又一个的枷锁,将你困在时间的原处。
即使遇见那个点灯的人,你还是不懂吧。
所以你会说,你用这个太奢侈了。
人啊,都是在失去以后,才会意识到它的价值。
困惑是理所当然。
撒入海中的骨灰,好似纷飞的蝶,好似指引的星。
你知道流浪和旅行的区别吗?
区别在于有没有目的地。
你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流浪。
你的时间是停止的,即使是不停的工作调动,你也只是重复一样的日子。
她为你开了一扇窗,风过处有清脆的铃声。
她与你的别离,让你踏上了旅行。
一次有目的地的旅行。
1200公里的路程,从富山到长崎县平户市的薄香。
同样丧偶的退休教师,全国跑的乌贼饭销售员,开着小餐馆的母女。
遇见那么多人,看过那么多风景,你却一直孤独。
一小时三十分,你独自站在监狱的长廊里,回首处是紧锁的门。
前方是微光。
旅行的另一个意义,在于有能回去的地方。
而那个能回去的地方,从现在开始找不就好了。
このみちやいくたりゆきしねれはけふゆく種田山頭火岁月那么长,困在时间里你,何时才能遇见完整的自己。
从此刻出发,流浪也好,旅行也好,人生的意义不就在于寻找吗?
走那么远的路,见那么多的人,只为与你相遇。
而你,却是另一个自己。
这样的电影,有什么人能够陪伴着一起看呢?
应该没有吧。
想到你喜欢高仓健(我也喜欢,忘不了电视机里面,他在《追捕》里的背影)他还是这么沉默又深情。
只是这个电影的题材成了禁忌。
恋人啊,朋友啊。
没有人可以一起看这部电影。
因为有的情绪,就是无处可诉,无法可解。
最终,都是孤独的。
这是最真实又宝贵的。
等我考试回来,一个安静的夜晚。
一个人。
喜欢日本电影,对感情的刻画比较细腻。
或者说也和国家所在的环境有关,日本早已在精细化发展,弹丸之地,倡导物用其极致,匠心精神,对感情的关注点也有了更多的人文情怀,这对我们国家来说,在某种程度上说还是奢侈的,还在求温饱求小康的路上狂奔,还来不及没有精力多审视下自己的内心。
致亲爱的你,一开始看,以为这是一个妻子对丈夫最大的爱的表达,在离世之后,为了使丈夫更快的缓解失去爱人的悲痛,让丈夫“上路”,开车送自己回家乡。
一路上走走停停,终于赶到了约定时间,拿到了妻子最终的告别信,“再见了”。
但再往下看,路遇的种种,夫妻之间相处的方式,面对生活的压力人们如何去处理,停顿下来,糊涂的生活,甚至逃避,才是导演要告诉我们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不像其他电影一味要我们去励志,去迎战,去正能量,但深入思考,这也才是真正的小人物的生活。
中学大叔教师。
和主人公类似,为忘掉亡妻四处旅行或者流浪,却一直在絮絮叨叨着“她一直抱怨我只会说不会听”,为了忘掉却一直在思念。
“旅行和流浪的区别是有没有目的地。
”失去了爱人是没有心灵的家了吧,从此不再旅行而是流浪。
最终在路上迷失了自己,入车盗窃,终入囹圄。
天天出差忙于生意的小老板。
“天天出差适应么,适应啊。
”在人面前,强颜欢笑,一副小有成功人士的模样。
可是在喝了酒的时刻,将心底打开,却是如此的悲伤。
老婆出轨了,不知如何去面对,要装作不知道,住在酒店,每天醒来都是彻底的孤独。
小老板的下属。
对于老板酒后吐真言失意表示歉意,却也对他能吐露心扉表示了“嫉妒”。
由于不能忍受日复一日海上的生活,在一次海难中“自我遇难”逃离,改名换姓后活到了第七年。
是的,他的故事,喝了酒也不能讲,只能深埋心底,日复一日的拷问折磨着心灵。
相濡以沫的妻子,利用丈夫“遇难”的保险金还了债,开了小饭店,日复一日的思念着自己的丈夫;女儿日日望着大海,眼睛放着光,希望老爸能从海上归来;女儿要出嫁,即将成为别人的妻子,作为父亲却不能送她一程。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与人言者一二”,南原君就是这样吧。
生活就是这样,需要一级一级的升级打怪,好让自己成长为无坚不摧的圣斗士。
可是我就想停一停,就想逃避,就想糊涂一些,这也是活生生的生活。
“漫漫人生路,行行复行行。今日吾亦往,从走此间路”
童话般的强行感人。
2.5 忒大路货了点吧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故事简单纯粹,余音绕梁。高仓健定海神针般压住了整个片子的核心情绪,一众名演员们轮番登场,让这个淡然的故事变得活络起来。因为本片追求的就是淡然,在剧情和细节上也不好苛责其过于简单的问题。静水深流,跟着高仓健走完这段旅程就好了。片名也可以叫《鳏夫的故事》或者《没有女人的男人们》。
懂得告别
333333333333
致亲爱的你,是你点亮我心中的明灯。
旅行和流浪的区别你知道吗?前者有目的地,后者没有。前者有可以回去的地方,后者也没有。
一段注定要以告别作为结局的旅程,蕴含了道不尽的人生况味,日本的公路片也都是这种人淡如菊的味道,高仓健饰演的丈夫平淡间透着真诚,在和妻子的相处中又会像个孩子一样露出天真的一面,一众明星配角像草剪刚,北野武,佐藤浩市等也都各自有各自的故事,各自诉各自的心事。
生活根本没有电影这么美好,但看的时候总觉得,高仓健会开着他的面包车,从电脑屏幕里飞出来,摸摸我的头说,没关系的。
“漫漫人生路,行行复行行,今日吾亦往,重走此间路。”
该忘记的就忘了吧,不然你的时间也会停止……很治愈的片子,讨论了很多问题
with ひろあき。忘れられない人がいると自分の時間も止まってしまう、刑務所にいる犯人と同じように。しかし、季節外れの風鈴の音より寂しいものはない。逝った人を忘れよう。そして、時間はもう一度動き出す。
可以看,远不是杰作。打两分是因为太浪费了。
惊闻高仓健爷爷因恶性淋巴癌逝世,于我追忆他最佳的方式是,欣赏他人生最后一部作品。私以为,这最后一出戏,他挑的不是剧本,而是角色。对应他人生的轨迹,他的初恋和婚姻,回忆与现实两条线交叉叙述,由他来演绎再合适不过。漫漫人生路,行行复行行,今日吾亦往,重走此间路。
抱歉没好好看 乱七八糟的看完 最后还睡着 只记得画的明信片都好好看
日本治愈系调子@好久没有去的蒙自路
什锦饭般过于夸张的情节组合使得念妻的主题显得单薄,但到处流露着的对人生泰然处之的淡淡的而不积极的乐观主义才是本色所在。
总感觉高仓健大叔没灵气
節奏很日本、製作很用心的類型片。p.s.北野武好萌么么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