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夏天的种种情结地处西欧的德国在夏天享受着温带海洋气候,湿润凉爽。
这样盛夏的时光,在《阳台前的夏天》里听不到冷气机的呼吸,甚至ronald被女友nike故意锁在阳台上睡了一晚上还裹了一条大毛毯,这样的夏季时光是生活在武汉的人们永远无法体会到的。
凉爽的概念并不属于我们所熟悉的夏季,幸好我们有《阳台前的夏天》,有机会把酷暑干燥炎热等一切关于夏季的传统概念暂时抛到一边,由不太热的夏天主宰不一样的暑期生活。
截然不同的两种夏季,体会起来却并未因为地域和文化的差异显得疏远,恰恰相反,在这个过程里惊奇的发现,关于夏季,他们和我们都是有着如此相同的深厚情结,关于夏季,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夏天的种种情结来源于其他季节不曾拥有的随意和洒脱,各种情绪允许人们在最少包裹自己的状态下充分展示。
柏林凉爽的夏季不会因为炎热使情绪发泄的那样无药可救,但哪怕恰好的释放也足以震动平静的生活。
关于夏天的故事是那么性感和引人入胜,生活的点滴和琐碎恰好在这个时间区域变得浪漫而不失原色。
《阳台前的夏天》保持了情绪放纵的克制,就如同凉爽抑制了酷暑,曾经发生的轰轰烈烈在它需要结束的时候绝不会缠绵悱恻;不应该结束的关系短暂破裂不久又完好如初。
在当时看似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很快转变为漫长生活中的插曲,这些插曲甚至不足以改变多少往后的生活轨迹。
然而它们确实发生了,回想起来还能温习当时的刻骨铭心,领悟到那段时光的收获。
有关电影里的种种德国人的影像虽流淌感情,却不像法国人那样柔软和甜美。
《阳台前的夏天》的影像体现了德国人给人一贯给人感觉的方和正,很少有刻意的曲线渲染。
镜头节奏简洁明快,和电影的气氛十分搭调,这样的风格和节奏使得katin和nike的暧昧延伸出的种种关系多而不乱,酸甜苦辣的生活滋味百尝不厌。
说起生活,自然联想到不久前的大热影片《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两部电影里都有幽默的成分,《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的幽默和影片后半部分的悲情形成了对比,《阳台前的夏天》的幽默和轻快则贯穿了始终,即便是难以承受的生活突变在不久之后也会响起轻松的民谣旋律化解一切,预示生活的另一个起点。
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漫长的冬季让姨妈肩负起本来就是属于她的重担,开放式的结尾让这个没有结束的冬天延续着,新的起点也许永远不会到来。
夏天结束了,生活还在继续和夏天一起,关于夏天的情节也一一落下帷幕。
katin找到满意工作的努力在夏天结束的时候彻底宣告失败,儿子max也结束了初恋;nike甩掉了本性不改的ronald,照顾已久的老奶奶也就此离世……只要生活在继续,就会有新的希望。
这正是这部电影所传达出来的理念和气氛。
发生在夏天的故事是一个梦境,它允许你短暂浸淫其中,裸露情感与灵魂,裸露崩溃与无助,一切想要的似乎唾手可得。
而其中必定出现的挫折与失败一次次敲打着幻想,直到梦醒时分。
我们应该是乐观的,如同凉爽之夏赋予的洒脱与克制。
欣然接受过去种种,享受获得的成长。
一部我一开始觉得应该叫做女性电影的电影。
那年的特罗姆瑟国际电影节在极夜还没结束的时候我们看着德国的夏日阳光和几个女人在阳光里的日子。
突然我有一种很想去柏林的感觉,就在那个夏天,我去了柏林,拜访了一个同样做理疗师的女性,同样住在一个有阳台的房间。
同样的柏林阳光下,我才懂了这部电影。
其实这并不是女性电影。
是一个民族的电影,一个历史的电影,一个背负了太多太多的城市,柏林的电影。
看着影片最后那个孩子的失恋,我心里起伏一片,悲的是成长中间的心酸,喜的是他开始长大了。
至于药剂师会不会爱上她,卡车司机又能长久多少天,酒吧的生意好还是不好,一切就这样在柏林的阳台下生活着。
小事情,其实也可以带来大震撼的。
这个影片,是一个小小小小的小感动,但是它很真实因此它很强大,不需要枪林弹雨和豪言壮语。
对得起自己生活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是我非常喜欢的电影,非常之美丽。
类似侯麦的风格,似乎德国人在说:瞧,不只你们法国人能拍文艺片,不是德国人只懂得《罗拉快跑》、《再见列宁》这样的后现代反讽,咱们也会抒情。
不同的是,是啊,法国片《天使艾美丽》还有些天真的戏剧性,更具暖人心的童话色彩。
《阳台前的夏天》不,正像片尾女主人公说的:这就是生活。
没有那么多奇遇,也没有那么多幸运,可我们仍活着,一忽儿快活,一忽儿悲伤。
寒冷地带的德国人与生俱来更理解生活的残酷,更具思维的韧性。
难怪全法国最具德国气质的作家、杰出小说《长夜行》的作者塞利纳二战期间有过亲德的历史,这完全是意识上的不由自主。
很喜欢片中的两个老人,一个一起床就说:我要去上学,一个朗诵爱情小说中的段落。
音乐也非常棒,不亚于《天使艾美丽》。
德国人真幸运,有这么美好的电影。
这也是2005年德国最受欢迎的影片,据报,这部低成本电影在德国放映时,票房超过1亿6千万元台币。
这是台湾的报道,可惜内地的媒体没有心思去关注并绍介如此益于身心健康的好片。
常常不是电影工作者没有才华,而是没有勇气和耐心去展现现实生活的逗人之处。
真的非常喜欢这本片子,在电脑上收藏了,为期一年。
它让我想起了韩国电影《当春天来临》,侯麦《四季故事》,还有《戛纳的柔肤》、《两情世界》、《万福玛利亚》、《敏郎悲歌》。
这都是这几年我看过并喜爱的电影。
中国这面只有贾樟柯和侯孝贤可以在世界舞台上与同行匹敌,前者的《站台》非常之杰出。
也许是2006年最值得一看的一部德国电影。
尤其前半段的情节非常紧凑,人物塑造也很成功。
其中女主角之一MS是〈烽火孪生泪〉中的女主角,演出很到位。
习惯了无数迈克.李式的描述德国底层人民悲苦但又无力改变现状的写实电影,会惊讶〈阳台前的夏天〉这样以一种相对轻松的基调讲述一个严肃话题的非理性表达方式。
这样类型的故事表达我们在西班牙影片〈阳光下的星期一〉中已经有所了解,也许你会说〈光猪六壮士〉多少也有一点。
倘若你对于德国有好感 我可以想象。
中世纪古堡、民族的严谨性、承认自己错误的谦虚态度、德国机械的精准、黑格尔尼采海德格尔马克思以及哲学思潮的旺盛、或者还有Rammstein以及Enigma。。。
是不是一个民族的特色太过鲜明 导致它成为一个抽象的符号 从而招致了误解与误读。
至少我看过这片子以后 才认识到从一道偏门看德国 看不全。
《阳台前的夏天》让我深刻感觉到了德国生活的真实气味德国的老龄化很严重 很多年轻人都靠在福利机构照顾老人为生。
这点在另一部德国片子《害羞的枪》里也有体现。
人人都独立地生活 很少看到所谓的幸福美满的家庭 或者是孤儿 或者是单亲。
这些都是德国的社会现状 很严重的社会问题。
人心的孤独 在社会压力下情感的变异。
普遍的精神压抑。
然而生活 即使是被称为最严谨的德国人 依然有自己的方式让自己的生活跳跃起来。
爱与性。
“马克思失恋了”“那真美好啊”关于东德西德以及柏林墙的历史 还是能在如今的德国找到它们的影子 不显著了。
那么 对于德国的不了解 是否恰恰证明了它是一个小众化的国土。
低调、不自大。
可爱与值得尊重
好电影。
是很久以前在光华木卫县搜精华的时候看过某人对这部电影的评论,还依稀记得些字句。
如“写的几个女人在阳台的闲聊”“给人一个不同的视角看待德国,让人看见一个轻松的德国”便对这部名字中便充满色彩和感情的电影充满期待。
似乎是在德国的某个街道的某个阳台上,几个女人叽叽喳喳,镜头很沉闷,就像阳台上的花草,艳丽但是安静。
然后从它上我的to do list到观看,已是半年后的事情了。
几乎是第一个镜头,就让我觉得惊讶。
因为影片的色彩是略带压抑的灰暗。
也不是一群妇女叽叽喳喳的下午,而是一个模拟的面试场面,女人手足无措,紧张却又毫无办法。
然后影片就这样展开。
的确和我想象的大相径庭。
影片大致是讲的两个女人的生活。
他们是邻居,朋友。
一个是有孩子的单亲母亲,失业,为工作焦虑,为前男友(孩子的父亲)恼怒。
一个叫Nike(读/'nike/-.-),是孤儿,做着老年护理的工作,每天听着一群老年人的抱怨,好不容易交上的男友已有六个孩子,咖啡店的爱传流言的Tina似乎还对这个男人心怀不轨。
这两个女人的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甚至不能说顺心。
她们常聚在nike的阳台上,倾诉倾听抱怨调侃哭泣宿醉。
然后第二天醒来,阳光照着那个阳台。
生活继续。
导演讲的便是这些琐碎的事情,却用的一种豁达乐观的手法。
清晨阳台的花朵,飞驰过街道的自行车,还有随时响起的轻快的小曲。
这些轻快的元素穿插在这部并不算轻快的电影中,导演的意图,便十分明了了。
影片的色彩也便是那样。
底色是压抑的冷色调,偶尔穿插主人公绚丽的衣服,就像那只飞向屋顶的海蓝色气球,有穿破画面的感觉。
影片的节奏非常不错,让观众特别容易切入,并且不会为了影片而改变自己思维的速度。
整部电影中饱含着那种活着的力量又是增加了影片的张力。
影片的结尾,有这样一段台词“孩子失恋了”“真美好啊”。
然后出现字幕“生活在继续”。
虽是意料中的结尾,但还是忍不住一人鼓起掌来。
这可是我近期看过最好的电影了呢。
没看这片子的简介时没认为这片子有这么伟大。
觉得主角们也都长得怎么亮丽。
只是觉得符合德国人一贯的小中取大,平凡中见真实的作风。
没有好莱坞电影的大制作大场面,没有中国大片的华丽空洞,没有所谓的人生哲理警世恒言……只是慢慢流淌着的平淡生活。
还有那些琐碎丰富的小细节,微妙复杂的感情变化,每个人所特有的内心世界。
那些悲伤中孕育的诙谐,无奈中得到的果断。
我们总是在平凡的人身上更容易找到自我。
这部片子看得时候只有德语字幕。
可能是因为比较口语的缘故。
第一次看懂了十之八九。
片子语言的平实性可见一斑。
夏天,是容易躁动的季节,女性可以尽情地展现自我,并且学校放假,炎热导致老年人的死亡率增加。
影片主要有两条线,一条是两位女主角之间的微妙关系,还有就是她们分别接触的上一代与下一代的生活状况,反映了很多普通人的情感困境与社会问题,大背景中也含了政治与历史,总之剧本比较写实。
诙谐与讽刺的对白,较丰富的细节设计(比如nike带的项链,小酒吧洗手间的玻璃镜),加上跳跃的配乐给电影一些积极幽默的因素,结局虽然是从悲喜的交错中恢复到了开始的平静,但还是有些许伤感。
夏天在继续,我们改变不了夏天。
初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还不知道该片的导演是谁,应该是一部欧洲电影(而非美国或加拿大),很喜欢电影中的一些景物,比较生活化并且很有夏天的生机。
导演似乎抓住了这样一个特点。
因此片中的人物的性情也偏夏季,热情如火有时候近乎歇斯底里,疯狂地活着。
在一开始,还以为仅仅是两个女人之间的故事。
因为一个男子的意外出现,她们的关系开始逐渐明朗化。
一个是离婚并且独自抚养一个男孩的单身无业女性,一个是未婚独自过活,工作则是照顾孤寡残疾老人的年轻女子。
她们都年轻美好,有丰满但并不显胖的身体。
并且两人经常相约在那个种满盆栽的阳台上一起喝酒还有可乐。
可是,那天出现的那个男子,把她们的生活从起初很和谐的状态彻底搞乱了。
她们开始出现分歧,开始不快乐,开始相互动怒到歇斯底里。
但是,她们的小举动显示出她们还是彼此十分在乎,感情依然深厚。
虽然曾经大吵貌似闹翻了。
两个女子的夏天,无关其他。
就是两个女子一起相亲相爱的一个夏天,故事的发生地就是那个美丽的阳台。
《阳台的夏天》讲述2个女人的友情,以及她们的爱情、亲情、工作,经历的生活。
友情夏夜妮可家中的那个小阳台长方小木桌2旁经常坐着她和邻居女友凯琳,2个女人喝酒没完没了说着悄悄话,正如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有亲密女友的女人们,是彼此的心头好,心理慰藉良药,却偶尔也会因当时一时冲动翻脸互不理睬,但分开久了却又彼此思念,止不住的挂念关心都是为了回到从前的亲密,遇到烦恼伤心只想着对她倾诉,别人再怎么表示关心都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个。
她们之间有那么一点超越友情但又非爱情的情愫——现实中存在的,你知道。
成人的爱情同妮可交往的坏男人都坐在她家的椅子上,而好男人都坐在她家的沙发上——妮可总结,但是被她归类的好男人在不同的地方有6个孩子,还试探着问妮可是否也要孩子,想遍地开花?
是男人存在的证明?
这男人说:我想念我的儿子,但是与妻子相处不好,妮可听完将他关在阳台,最后关在家门外。
交往的过程中,他始终没有她的钥匙,是啊,为什么轻易给别人钥匙呢?
如果这个人你不能信任。
凯琳40,离异,失业,单亲母亲,正遭遇中年危机,借酒精麻痹自己短暂逃避现实,看着她,难免会间歇性心慌,40岁到底会面对怎样的自己,怎样的生活。
孩子的爱情凯琳的儿子max希望能有一双跑鞋,因暗恋漂亮女同学喜欢跑步。
就在Max以为女孩喜欢自己才单独留下却听到女孩说:我想同他在一起,但是你能告诉他少吸烟吗?
当max看到讨厌吸烟的女孩与那个吸烟少年一起吞云吐雾,他失望以流泪结束美丽初恋。
年老以及死亡身为孤儿的妮可认真照顾老人,盯着屏幕看她细致熟练的为瘫痪在床的老年男人洗脸擦澡涂爽身粉换尿不湿喂食,为干瘦的老阿姨读书,听他们唠唠叨叨说从前的人生经历......妮可艳丽暴露服装与满脸皱纹行动迟缓甚至失忆老人的鲜明对照,让人看到生命有限随时可能结束,还有什么可抱怨?
什么值得耿耿于怀一直去计较?
max的失恋挽回妮可与凯琳的友情,2个人坐在小阳台上如从前喝酒说话。
这就是生活,酸涩痛楚期间也会点缀一些幸福快乐,平静。
写实片
男权有些严重,很多女性情感过于从男性眼光出发,总之看的很不爽
全都走了。
没啥好说的。。。呃。。倒是一直抓着我看完了。没走神。女人间的友谊,真奥妙。
这样的就叫文艺片?只是讲生活中的两个人,连恋人都不算的两个女人。。淡如水。。。好小众啊
看着特舒服一部电影⋯⋯ 而且把德国姑娘那朴实劲儿渲染的很到位!
配乐和镜头的运用恰到好处。Life continus...
偶只记得里面一个很漂亮的小loli~
只是因为这个男人还顺眼,就把他带回家,好吃好喝;那些老的动不利索的人,固执而难伺候;因为别人随便的一个动作而有所期待;明知道这个男人有家有室有孩子,还是舍不得下决心离开他,这些都是因为寂寞。好在片中的两个女人最终还可以互相安慰,互相照顾,还有勇气继续生活!
只是有点没看懂
钉子,我觉得我们俩的友谊可能比她们还要美好点。
如每天每天重复的平凡生活,这不是电影。这就是人生~~
平平淡淡
真实,平淡,无奈,但还是有变化。
Sweet old people.
这片真德国。
好看的电影 不过大概女人不把找男人当生活重心的故事没意思或者男导演还是缺点想象力吧 隐隐的男性视角下的女性故事
生活最美..生活却辛苦,但,生活在继续...是这样的
不是特别科学。
这种是写实的生活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