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介绍的是,黄子华自编自导自演的新片。
看片名就知道,黄子华这部片子想要揶揄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连英文片名《The Grand Grandmaster》也就比《一代宗师》的多了“Grand”这个单词,挑衅意味甚浓。
《乜代宗师》
片中,黄子华饰演马家雷拳第十九代传人马飞龙,以“一代宗师”自居,因为马家雷拳已经有800多年历史,到了马飞龙这一代,他在香港开了三家拳馆,还打算开拓北美市场,门徒上千,可谓非常风光。
谁知道大街上,马飞龙因为没给一个蛮不讲理的老爷爷让出的士,被一位路见不平的女拳手陈真(刘心悠 饰)给暴打了一顿,视频还被放到网络上,令马家雷拳的声誉大大受损。
原本给钱来上课的学生都跑了,同门师兄妹想要开拓的北美市场也受到阻碍,而且在质疑是否因状态不好而打输时,马飞龙才发现自家拳法一直在弄虚作假,只要自己的徒弟使出跆拳道、柔道等真功夫,马飞龙也压根不是对手。
但为了挽回声誉,马飞龙还是硬着头皮,接受了电视台提出的与女拳手在台上正式较量的邀请。
但转头就想要花钱去收买陈真,希望她能“打假拳”,在台上放自己一马。
而陈真不仅是一位曾连赢四十场拳赛的“神拳女侠”,而且铁面无私,容不得任何造假,这下子,马飞龙得在拳台上身败名裂了?
不,喜剧的剧情就是能够无厘头地发展下去。
陈真的父亲竟然跑去找马飞龙,说是要给马飞龙这个“废人”作特训,让他足以成为自己女儿的对手,为他这位著名拳击教练争光。
而在训练的过程中,不出意外地,马飞龙和陈真相爱了,他们要如何在拳台上来一场真正的拳赛呢?
整个故事显然非常荒诞,最大特色莫过于男主角马飞龙清晰认知自己就是一个失败者,被打后终日自嘲,不但承认功夫失败,拳馆失败,婚姻失败,做人也失败,越嘲越悲,颇具黄子华栋笃笑骨子里的悲情色彩。
而《乜代宗师》也并没有想象中幽默搞笑,让人感到失望。
黄子华拍这部电影的大命题是要嘲讽“功夫神话”、“门派宗师”,但碍于电影结构所限,明显少了黄子华在做栋笃笑时的机智妙语。
二十多年来在栋笃笑台上妙论政治、经济、情色、家庭、娱乐圈和世道人心,成就了丰富灵敏又有随机应变的黄子华。
但对比起来,他拍电影则不能自由发挥,甚至沦为俗套。
但很多人应该都知道,黄子华一直有电影梦,从小到大他都想当演员。
大学毕业后,黄子华立即报考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却适逢该年训练班取消,当时黄子华就想到,转为幕后能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导演和监制。
所以,黄子华加入编剧训练班,做起了编剧助理。
但他发现,幕后根本没有发挥的空间,又想要争取机会加入幕前,可惜,当时TVB监制以他不够帅气回绝,这番话深深烙在黄子华心中。
随后,黄子华虽然辞职加入了香港话剧团,又辗转到了电台,但打滚7年依然没法完成演员梦。
(黄子华曾在香港商业电台工作,当年的商台星光璀璨。
) 无奈之下,他也只能“认命”,打算告别演艺生涯,转行当地产经纪。
但在正式告别前,他想为自己的演员梦画上一个句号,举行一场另类演出。
所以他去文化中心租了一个场,并公开售票。
而这场另类的演出,黄子华首个栋笃笑《娱乐圈血泪史》,也开启了他的栋笃笑之路。
在《娱乐圈血泪史》中,他大谈自己在娱乐圈的遭遇,自嘲不适合演戏。
这场精彩栋笃笑被影坛“冷面笑匠”许冠文看在眼里,他相当欣赏黄子华的表演。
(黄子华首个栋笃笑《娱乐圈血泪史》。
)在演出结束后,许冠文立马打给黄子华,邀请黄子华一起创作剧本,令黄子华有机会延续他的电影梦。
许冠文不但和黄子华合写剧本《神算》,还安排了他客串一个角色,黄子华突然发现自己可以在片场身兼编剧和演员两职,值此参与更多电影制作。
只可惜,黄子华所参演的电影票房成绩不佳,甚至令他获得了“票房毒药”的称号,但另一方面,黄子华的栋笃笑却做得越来越旺,场场爆满。
2018年最后一次栋笃笑《金盆啷口》,很多人都不希望他就此“啷口”不做栋笃笑。
(黄子华在2018年做了最后一次栋笃笑演出。
) 相信很多人都会认同,黄子华的栋笃笑不仅仅带来了很多欢乐、话题,也陪伴我们渡过了不少难关。
“我必然觉得世界是充满痛苦,才能看见世界是充满好笑事情的。
”而黄子华不再做栋笃笑,其中一个原因很可能是他想专注做电影,毕竟电影梦才是他一直追寻的。
2018年,他与佘诗曼领衔主演的《栋笃特工》,收获超过4400万港币票房,成为票房最高的香港本土电影,令他终于摆脱“票房毒药”的称号。
(黄子华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栋笃特工》。
)但《栋笃特工》真的好看吗?
豆瓣评分5.4,IMDb评分4.5,应该很能说明情况。
观众进电影院去支持黄子华,某种程度上只是因为他多年来用栋笃笑累积下来的人气,仿佛又是一场“欠黄子华一张门票”的大型补偿,加上春节期间,大家想看些热热闹闹、欢欢喜喜的贺岁片,才会选择他的电影。
虽然这次为了拍摄《乜代宗师》,黄子华变卖房产,亲身上阵制作上显得诚意十足,而故事上也很努力想要做到完整有深度,只是成片依然远不如他的栋笃笑般搞笑、犀利、紧凑、有智慧。
《乜代宗师》中有个片段,陈真父亲在特训时,要求马飞龙搬着一块大石,在一分钟内跑完数百级楼梯登上山顶,马飞龙最后创造奇迹完成任务。
但现实中倒希望黄子华考虑放下电影这块“大石”,去尝试更多类型的创作。
作者:Phoenix 来源:WonderFilm万德影视 公众号
《乜代宗师》是2020年黄子华卖楼自筹资金拍的一部电影。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黄生对于大银幕有着非凡的执念,他曾经在回答观众提问时说,不赚钱也要去做,你话我有几热爱。
黄生自导自演票房只有12万的《一蚊鸡保镖》我慕名看过,正如回顾1998年至2003年低潮期香港电影的《萧条 CULT 爆炸力》一书作者黄晓南在书中评述的那样,是一部并不算差的喜剧电影,但文中亦写到黄生栋笃笑和电视皆大受欢迎,唯独在大银幕虽历年拍了不少高水准作品却不获观众买账的宿命。
我看完《乜代宗师》觉得此片也还算不错,看到豆瓣评分不过4点几,便想起黄晓楠对黄生人生的感叹。
这部电影片名一看便知是化自王家卫的《一代宗师》,既是黄子华执导,其意趣必定与之大相径庭。
故事开场讲述马家雷拳传人马飞龙将祖传拳法发扬得甚是光大,不料一日当街因为一件小事被一名叫做陈真的女拳击手痛打落败,不仅被路人拍下整个过程,更经媒体炒作,势必要与对方进行一场生死较量,然而此时,马飞龙方才发现,自家拳法原来并没有自己认为的那么厉害。
故事到此都是熟悉的武林故事,不外乎门派之争,拳脚高下之争,输赢之争,面子之争,接下来或要悟出本门武功之真谛,或要悟出武术之大德,如《一代宗师》里一块饼亦能见世界之大格局,但是黄生要讲的不是这些烂熟于观众胸中的套路,因为这里第一次出现了“上善若水”的意象,用漏水的方式。
拳馆第一次漏水,马飞龙以为是祖先显灵,要他一雪前耻,然而当他看到陈真击败拳王,发现自己是真的打不过,只得作罢。
第二次漏水,是马飞龙发现无论是师弟师妹还是徒弟都在打假拳欺骗自己,而徒弟留在拳馆的理由竟然是为了温饱和发财,这时天花板不仅漏水,还出现了祖先的声音,上善若水。
而解释上善若水含义的,是马飞龙的徒弟小云,用的还是英文。
这是马飞龙对上善若水的第一次领悟,他听了徒弟的解释,认为做人应当如水一样,随形就势,不必执着,于是连续两次分别用金钱和权力来劝诱陈真打假拳,替他挽回颜面,但都被陈真拒绝了。
紧接着故事情节发生逆转,陈真的父亲陈铁心自愿充当马飞龙的教练,为的是训练他打败女儿,好让人重新认识到他这个亚洲第一的教练的存在。
一般来说,这种的训练徒弟的情节,港片中太多先例,要想翻出花来也并不容易,相信黄生也并非不清楚这一点,因此马飞龙的训练着墨不多,反倒是精心设计了陈真姑姑与小云的恋爱支线,用了个常见的下药却用错对象的色情笑料,将教练从陈铁心换成陈真,制造陈真和马飞龙的相处机会,紧接着用一个电话,让陈真看到马飞龙失败的婚姻和崩塌的自尊心,并借助生日这种特殊时刻,让两人感情迅速升温,因此电影刚进行到一半,就出现了陈真主动提出退赛,两人不必打的结果,再次反转了故事。
此时推动剧情发展的是马飞龙变化无常的前妻。
这位前妻才真的叫做水无常形,善于反复,她对马飞龙召之即来挥之即走,随时把他当备胎,她跑到陈真面前将马飞龙的真心说成利用,使得陈真愤而出走回家。
马飞龙前去求情不成,回到拳馆,才又遇到一次上善若水的漏水。
意识到无论何门何派的功夫,只要能打赢,就是好功夫。
这一层含义并不新鲜,或许也正因为如此,影片里从马飞龙被水浇,听到祖先声音,到去找徒弟拜师之间完全没有“领悟”的段落过渡。
既然大家都很熟,也就没必要说太多,这是黄生电影中十分尊重观众智商的一点。
同前面陈铁心训练一样,两个徒弟训练师父的情节也没有持续多久,马飞龙急于求成受了伤,而这时,陈铁心再次出现,将马家雷拳的真相告诉了马飞龙。
这一幕才是第二次悟道的真正目的所在,彻底揭开马飞龙这个男人人生中最虚假的东西,借陈铁心之口揭示马飞龙为何不能学习时新,因为他不敢承认马家雷拳从初代之后都是骗人的事实。
所以,其实马飞龙对上善若水的第二次领悟也以失败告终。
知道了真相的马飞龙跳下天台变“死马”,但在睡梦中得到了陈真的鼓励,于是马飞龙重新振作,改以拳击的训练方式备战。
故事再次变得顺理成章,然而,真正上了赛台的马飞龙却再次显露出他本来懦弱的一面,这似乎在说,一个人并不可能一次实战都没有经历就真正改变。
但改变也最有可能发生。
输了两个回合的马飞龙在恍惚中看到了祖先马家雷。
从不出声只是漏水,到又漏水又出声,从一滴很大的水珠,到如雨痛浇的水,到祖先亲自显灵,仿佛祖先看到不成器的子孙,一次比一次无奈,眼见只是漏水停电都不足以点醒,只能亲自现身,这中间自然是编剧的幽默。
祖先亦由黄生亲自扮演,他不仅坦然承认自己曾经的失败,还告诉马飞龙,重要的是从输里学到东西,并且再次提点马飞龙,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还要他记住,水往低处流。
我个人认为,黄生的电影之所以独特,很重要的一点便在于其中浓厚的哲学思辨气息,情节的每一次反转是说故事的人自己推翻自己的答案,将人物推入绝境,再寻出路。
我们都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但我们又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朝好的地方去,和水往低洼处去一样,是天理。
马飞龙一开始也很困惑,比赛之中,怎么往低处去,因为比赛就是要赢。
但在被连续痛打之后,他终于想到,如果说低,现在就是最低,最糟糕的时候了。
不打也是输,打也是输,就打呗。
所以,在再次被陈真打了一拳之后,他不躲了,连陈真都吓了一跳。
而这自然就是马飞龙这个人物真正转变的时刻。
我想黄生这部片用“水往低处流”来作为“上善若水”的最终注脚,是要打破“人往高处走”的迷局,为何我们既要说“水利万物而不争”,又要用“人往高处走”作为“水往低处流”的对应面,故事一开始其实已经暗示了马家雷拳创始人是一个失败者,但人们看到的却是他留下来的拳脚功夫,马飞龙努力维持祖传拳法的地位,维持家庭完整的美好假象,却没有发现假的东西不堪一击,从遇到陈真开始,他过去人生中的种种虚假便被逐个打破,他的宗师名头,爱情,婚姻,甚至赖以为生的祖传拳法,马飞龙的人生掉入了谷底,他要重新生活,便需要面对过去的虚假,用真的东西去替代假的。
水往低处流,才是天道。
这部电影的姿态亦是很低的。
人物领悟某种大道,通常是故事的高潮,激动人心。
以前看《太极张三丰》,看到张三丰创出太极之后,去把变坏的兄弟教训一顿,认为这就是得饶人处且饶人的大德,只是无奈坏人要作死,后来有一次重看,发现这一情节不过在说“我可以打你但我选择不打”,说的还是必须成为强者,因为我可以不打的前提必须是“我比你强”,标准就是我能打过你,打不过怎么有资格说得饶人处呢。
但马飞龙悟道之后,改变的是整个比赛的氛围,先前滑稽可笑的比赛,变成了一对有情人在认真的对抗中展示对彼此的真心真意。
有时候看黄生演戏,最奇妙的就是会感觉他的人物特别真诚。
马飞龙和陈真的真情让评委忘记了比赛本身,太过投入而忘记了敲钟,导致比赛无果而终,奇妙地达到了两人追求的“不胜不败不和”的目的。
不胜不败好理解,“和”就是中国人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了,但是这里连“和”都不要,因为这亦是结果的一种,电影没有强调马飞龙悟道之后变强,这场比赛本来就只是要赢回一个女人的心,就这么简单。
《乜代宗师》在调侃功夫之余,更应拓展到两性议题之前三年五月的评述链接https://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reviews 以及相关“电影人”评述豆列(应该需要登录豆瓣)https://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doulists/all还有香港电影魔鬼辞典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52095448/(计算机页面 可点击“香港电影魔鬼辞典”各条目开头的“李翼的广播”链接 进入比较“人性化”的排版:(“练家子”中的“败家仔”“子华神”自编自导自己投资的《乜代宗师》,曾是2020年香港地区的华语片票房冠军,时隔四年,终于在内地上映,片名当然是调侃《一代宗师》,而马家雷拳,没准也容易让人联想起2017年和“雷公太极”有关的那场武林闹剧。
其实就算在过往的电影故事里,一开始自认功夫了得的“练家子”也很多,比如《败家仔》中元彪饰演的梁赞,因是九代单传的独子,于是他爹虽然给这个武痴儿子找来了不少师父,但都被买通,练武时假装被打败,于是梁赞得意忘形,自认“打通街”,直到遇上林正英饰演的梁二娣,才被打出了“原形”……不过接下来的故事发展,也很套路,无非是“浪子回头”,拜师学艺,习得真传,终成一代宗师。
而黄子华的《乜代宗师》从整体结构上,也不脱这个套路,于是与其说接近周星驰那部小人物逆袭的《破坏之王》,还不如说更像是“堕落天使下凡”的《食神》。
不过,《败家仔》中元彪的角色一开始是因为年少无知,再加上九代单传,老爹呵护有加,于是让师父作假,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乜代宗师》中黄子华饰演的马飞龙,当掌门这么多年还不自知,门下俩徒弟也跟着一起“作假”,就有点太过“无厘头”。
而之所以有这样的问题,应该都在于子华神的创作思路,通常是从真实的社会新闻中找灵感,既而撰写栋笃笑的段子,以及电影故事。
但真实事件虽然鲜活,却未必系统,常常是没有鲜明的来龙去脉,只是一个现象本身,就好比雷公太极的创始人雷雷,好象来头也不小,还扬言可以单手破解搏击术的裸绞,在真上场后却是不堪一击,那他为什么如此缺乏自知之明呢?
这背后涉及到的,可能就不只是他自己,以及身边一圈人的问题……而这些看起来复杂的因素,很难在电影里,只用一个人设来搞定。
反观《破坏之王》中吴孟达饰演的“魔鬼筋肉人”,初看也是个开小卖部的骗子,唯一的特长就是切蛋来假扮“咸蛋超人”,但只要后面给他一个曾是高手,后被踢断了腿,于是自暴自弃的“出厂设定”,这个人物就又立住了,还能在后来的《少林足球》中反复使用……之所以那么好用,主要还是因为这种“虎落平阳”的设置,只局限于个人,怎么编都可以,而不像没有自知之明的雷公太极,是一个可以不断延伸和放大的社会事件,很难简化,归纳与演绎。
功夫“神化”中的两性问题《乜代宗师》和《败家仔》的共通点,不只是整体结构与主角人设,甚至还包括林正英扮演的梁二娣一角,他原本是在戏班里演旦角的,将六点半棍法融入到了咏春拳器械中,而到了《乜代宗师》里,干脆就真成了一个女角,那便是由刘心悠饰演的陈真,一个职业生涯里只输过一次假拳赛的拳后。
《乜》中有一些将传统武术商业化,泛社会化的桥段,比如开发了马家雷指甲钳,卫生巾等等衍生品,但这显然也不算独特,因为在《食神》中早就有过这样的商业包装思路,而《乜代宗师》恰恰忽视,或者回避了一个最应该演变成电影情节的社会议题,那就是两性问题。
周星驰在《食神》中是败给了谷德昭扮演的唐牛,而不是莫文蔚所演的火鸡,而在《破坏之王》里也是同理,他的对手是林国斌扮演的断水流大师兄,而不会是同样练武,由钟丽缇扮演的阿丽……但《乜代宗师》不同,据说原本黄子华是打算开拍一部文艺片,片中也有一个会打拳的女角,刘心悠为此训练了半年,但临到开拍,突遇变故而取消,他便和监制兼编剧钟继昌商量,如果能在二十天内“度”出一个喜剧剧本,就继续拍,最后在第十九天,想出了《乜代宗师》的故事,还保留了女拳手这个人设。
不过刘心悠这个女角,多少还是被浪费了,因为她充其量只是子华神身边一个欢喜爱情冤家,没费多少周折,便成了“打是疼,骂是爱”,而且和历史上,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武侠小说里那种“比武招亲”里的女角,也没有太大的分别,但今时今日,一个“金刚芭比”式的港女主角,难道就只能局限于此,而无法拓展出更多的外延吗?
如果说两性话题在今年贺岁片《热辣滚烫》的电影之外,太被放大,甚至有点“误导”的话,那这一社会议题在四年前的香港贺岁档票房冠军中,恰恰相反,就有点被忽视,或者回避了。
黄子华和刘心悠的角色,不应只是代表自己,而是该延伸出去,涵盖到各自的性别,从而由简单的拳坛,或者门派之争,变成更多元而立体的“性别之战”。
邵氏老片中的男女比拼和《月亮上的男人》其实这样的主题呈现,在过往的港片中也不是毫无端倪……比如,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邵氏出品,由刘家良导演,倪匡编剧的《洪熙官》《中华丈夫》中便有男女比拼的桥段,不过都局限于夫妻之间,比如洪熙官和方咏春在洞房花烛夜的“二字钳字马”较量,以及何滔和弓子之间有关中日功夫与兵器的比拼。
只不过此二者都只是点到为止,很快故事又回到再传统不过的朝野报仇,和中日对抗上,武侠和战争一样,也“让女人走开”,最后的决战便又落到了洪文定的虎鹤双形,以及和仓田保昭扮演的日本武者对决上。
而在西片中,男女对决的桥段,让我个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倒是1999年由《飞越疯人院》导演米洛斯·福尔曼执导,金·凯瑞主演的传记片《月亮上的男人》,讲述美国喜剧怪才安迪·考夫曼不按常理出牌的一生。
老实说,喜剧演员原本的职业要求,就是得剑走偏锋,而安迪则偏得更厉害,甚至有点邪门,打破一切常规框架,超越套路,出人意表。
其中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公开在电视节目中叫板女性观众,表示愿意放下身段,和她们在摔跤台上一决雌雄,安迪故意表现得比平常还要嚣张,完全触怒了整个女性群体,于是一个个巾帼英雌上台来,不惜一切代价都要痛殴他……虽然最后真正教训他的,还是一位男性职业摔跤手,但安迪对抗的毕竟不只是一个女性对手,而几乎是整个女性群体。
子华神和星爷的喜剧异同黄子华先生职业生涯里最大的关键词,当然还是栋笃笑,在此之余,参与的影视剧,不管成败,都和这一关键词,脱不了干系。
《乜代宗师》是他继2002年的《一蚊鸡保镖》,十八年后再次自编自导,虽然和再之后的电影《还是觉得你最好(饭戏攻心)》和《毒舌律师(大状)》的大获成功相比,尚有一些距离,但不管如何都称得上是一场翻身仗,而子华神自己不管在采访,或者栋笃笑演出中,也从不讳言当年《一》上映时的窘迫,特别是跟同行间的差距。
身为港式喜剧绕不过去的代表人物,他的电影代表作虽然算不上多,但也不可避免要跟“喜剧之王”周星驰加以比较。
星爷的电影比较天马行空,在日漫和粤语长片里不断寻找灵感,虽然在一些小细节上,也会从侧面关联到现实,但整体来说,不会直接去表现社会矛盾与议题,而是自成一个电影世界和宇宙。
同时戏仿也是他最常用的手段与技法,比如《破坏之王》一开始便戏仿《终结者》系列,赤身裸体的星爷完全模仿阿诺·舒华辛力加,不但是整个环境氛围,以及环视的机械眼神也是如出一辙,但这么用心营造的科幻氛围,在下一秒就被自己打破,变成了虽然荒诞,却也能自圆其说的“好人做到底(裤)”的慈善动人故事。
电影最典型的应该就是氛围感,而星爷的电影擅长前一秒营造特定类型的氛围,然后在下一少突然打破,两者间的反差便产生了效果,虽然那常常只是一个桥段,而不是在整部电影中一以贯之。
但这样的处理,在黄子华的喜剧电影中是不常见到的,包括《乜代宗师》中也是如此,而且这通常不是因为成本预算的问题,而是决定于创作思维本身。
因为一般栋笃笑的舞台口头艺术,是不需要这种电影感氛围的破与立,而只关乎包袱的埋设与抖响。
而且虽然子华神是学哲学的,但他的哲学思维更多是运用在一些金句的思辨上,而不常真正表现在“电影语言”中。
反观星爷的电影,除了刘镇伟擅长的一些哲学思辨外,就连王晶《九品芝麻官》这样的电影里,也有达叔把老鼠放到禁锢豹子头的石像里,然后周星驰出场,不是把老鼠弄出来,而是把蛇放进去,要把老鼠吃掉,从而表面上解豹子头之困……这样的“脑筋急转弯”未必有多高明,笑果却非常明显,也不会太过低俗。
刚才提到《月亮上的男人》里安迪在摔跤台上挑战整个女性群体,而最后被一个男性职业选手痛扁的场面,其耍无赖的样子,也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乜代宗师》和《破坏之王》里的相关桥段,就是不理会比赛规则,一再消极回避,甚至大玩心理战术的做法。
但要是具体到安迪·考夫曼本人,他在子华神和星爷之间,还是更接近前者,因为《月》虽然是一部传记电影,但安迪本人更多从事的还是电视综艺,以及俱乐部的现场表演,也就是和观众面对面,会实时得到现场反应的那种,而这与电影那种隔着一层“银幕”的演出,是有着不小的区别,甚至是“隔行如隔山”的。
而子华神整体说来,还是更擅长在舞台上,和观众面对面,即时收到现场的反应……电影银幕虽然只是薄薄的一层,而其中蕴藏着的能量和技巧,是需要太多创作者穷其一生去参悟和领会的,不管是乜代,或者一代宗师。
李翼。
始终无法入戏,故事的发展很唐突,没有f铺垫,很无厘头,不知道想表达什么。
但i以子华的才华不至于讲不好一个故事的吧?
还是再回顾一下故事。
作为马家雷拳法的第十九代传人,马飞龙打拳是假,做生意是真。
这个设定显而易见就是对社会虚假成风的隐喻,这一点还是很不错的,也道出了影片的主题:探讨真假问题。
一个名叫陈真的拳手,因路见不平当众将马飞龙打翻,视频被上传到网络,马飞龙的生意泡汤了。
马飞龙接着被记者追访,无意中说出了不怕迎战的拳击比赛,媒体随之为他们举办了一场拳击赛。
故事发展到这里,虽然人物刻板的毛病已经开始,但还能接受。
但之后的故事就彻底崩塌了。
马飞龙开始慌了,想着如何逃避拳击赛。
然后莫名其妙地出现了陈真的父亲,他再莫名奇妙地要教马飞龙打败自己的女儿,接着再加入了马飞龙的离异妻子和不见面的儿子,这一段悲惨过去却又莫名其妙地让陈真爱上了这个一直鄙视的老男人。
过程中的无厘头训练直接跳过了。
陈真的父亲也不教他了。
马飞龙又去求回了被自己轰走的徒弟。
再一段无厘头训练过程。
此时马飞龙算是想要告别过去的假,迎接未来的真。
最为高潮的拳击赛终于开始了。
三回合也足够狗血的,最后陈真和马飞龙成了一对。
作为影片的结尾,马飞龙的生意也好了起来,他们il两人则像神仙般到处寻宝享受生活了。
如果影片是为了隐喻化假为真,那最后的马飞龙和陈真也依然还是假的。
诶!
再次为子华神叹息!
本人是子华神粉 术业有专攻 子华你还是回去栋笃笑吧~~~ 看了四十分钟忍不住删了 看不下去 尴尬 全程尬演~哎 一蚊鸡保镖都比这更好 真的!
刘心悠演得很落力 支持~农夫和my盛lady班底 都浪费了 不会用演员~ 那几个舞台剧演员都很牛的 跟了詹瑞文很久 。
总体 1星不能再多!!
黄子华饰演的马飞龙是马家雷拳第十九代传人,开馆收徒生意兴旺,有一次在路上他被一个老人碰瓷,引发刘心悠饰演的女拳手陈真见义勇为。
结果一番过招,马飞龙惨败又出洋相,名声臭掉了,事业也受重创,陈真则成为网红“神拳女侠”,她的绝招是古巴劈蔗手。
黄子华的这部影片主要还是走港式喜剧路线,他的造型和演法都有点周星驰的影子。
“乜代”是很港味的词,观影选择粤语版,无论台词还是文化特,作为一部纯正的港片。
一场甚至不够大型的栋笃笑。
然而我笑得很开心整部电影都为了喜而服务,剧呢就轻轻带过,全片最“be water”的就是剧情。
大概黄生给自己的标准是合逻辑就可以,又或者他是一个善良的编剧,因为不愿得罪除了他自己之外的任何人,所以只能写出这种完全没有反派的故事。
(也许他有受《饭戏攻心》影响,但《饭戏攻心》至少敢于塑造令观众不满的人物)讲真的,我觉得黄子华写故事的水平不应该只是如此。
作为一部电影来讲,剧本一般;丑衣服丑设计就不多说了,反正都是剧情需要而已;有几个镜头不错,音乐不错(黄生你是真的很喜欢rap啊),意境和思考也不错。
但是不够。
这部作品作为电影的优势不够突出,又失去了栋笃笑最大的优势。
这导致安排得太刻意的笑点我都没笑,但每次抒情都让我笑得很开心。
非常喜欢那场关刀的戏,的前半部分。
也就是还没见到老婆之前。
司机说“香港确实多疯子”的时候我笑得很开心。
所有人都避开他,让我觉得很安心。
这是一个正常的世界。
想必黄生也非常爽,毕竟他会享受痴情,以及特立独行。
从感情戏码来看,首先,黄子华对这个世界的爱情好像有着很浪漫的误解。
(又或者说他的确会对一些看起来很伤心的人一见钟情,比如他自己。
)其次,他对自己的影视形象有着非常到位的概括:loser,死心眼,情痴。
对男人来讲,这样的角色设定只能说是很讨巧。
但黄子华把那位出轨的女士拍得也很有魅力,这点很好。
以下有嬷言嬷语。
能看出来女主刘心悠是确确实实身体素质很好。
练了。
而黄生嘞,只拍跑步,上山还要靠剪辑。
哥,我非常理解你的懒惰,那么我请问,你这么瘦是纯饿的吗。
你看起来就是不肯放过自己。
还非要安排人喊“回水”,实在像一种执念——这么钟意受虐真的好么?
虽然我确实笑了。
以及,片尾难得(好像也不难得)听到黄生玩这种非常直接的谐音梗,做冰做气做兵器。
总而言之,四星里有三星是因为他敢拍,敢暴露自己的一部分给观众看。
我很欣赏。
剩下一星给剧情。
至于这单独的三星和一星为什么不用加权平均而用加法,当然是因为我是他粉丝,我会像他恨自己一样恨他❤️最后送他一句劝慰作结。
见标题。
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是你的还是我的,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虽然影片的情节、音乐、场景效果的营造等都不是很好,在我心中也只是一般电影的水平,但影片所表达的观点,结合最近的时事,却值得我们去思考。
对于“马死落地行”“上善若水”“水往低处流”等影片所持的态度,我都更愿意结合中国如何在与世界共发展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中国优势,同时摒弃那些不合时宜的传统与观念这些问题上思考。
而这些对于香港来说,也许还可以有香港层面的理解。
以祖传功夫为信仰的男主角,从饮食穿衣到家居布置,处处都充满着祖传特色。
清一色的中式家具、满墙的列祖列宗训导、穿唐衣、饮中药……从小到大都沉浸在家族殊荣中,相信马家功夫是源远流长无人能敌的一代宗师。
直到有一天遇上了西洋来的西洋拳,一切都变了,或者说谜底是时候解开面纱了。
自称第一的马家拳在西洋拳的进击下,竟然毫无抵挡之力。
究竟是一时失手,学艺不精,抑或是马家拳根本空有其表,所谓宗师只是靠一代代人的吹嘘宣传而来?
事实是,马家拳的权威与力量需要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才能彰显。
马家祖先在那段马背上打天下的日子里创立这套拳,要点是人马合一,才能使拳法的每一招一式都完美发挥,重点是,你要有只马呀。
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马——作为辅助性工具的作用,将人的能动性主观地拔高了。
马家的传人就这样不考虑客观现实的变化,生生地把只有人的部分一代代传承了下来,殊不知,最重要的条件却忽略了。
流传至今,现在的马家拳早已失去了当初的灵魂,难怪经不起挑战。
最后,一心信奉马家拳,深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男主角也喝起了红酒,吃起了法棍。
就如影片的最后,唯有怀抱开放、诚心求问的心态,才能在一番孤独摸索后洞见全新天地。
而片尾曲的rap可以说是对全片内涵的提炼了。
个人认为这部影片在中国文化或者香港认同感方面都有值得一看的价值。
中国文化为底色的香港,有着中西交融的发展史,如何摆正自己的心态,绕过那些复杂的迷雾,看清自己。
最后是一句片尾歌词:无边,无际,无偏见,无芥蒂。
首先 一点,我曾经也认为,武术,是假的。
但是,这部电影也许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毕竟时代不同了,对吧。
时代变了,总有些东西变了味儿,不是么???
就拿黄子华交叉双手握拳,其实是紧握缰绳;空着拳头其实是手握兵权来说。
脱离了那个时代,我们这些个后生晚辈,还能知道多少?
了解多少?
所以说,曾经的武术,当然是“杀人技巧”。
这点毫无疑问。
但是,来来来,你给我牵一匹马来先。
你当你是抽烟喝酒烫头的于谦于老师???
所以,个人认为,我们应该放下成见,公正客观的看待传统武术。
这对你我的祖先,甚至对你我自身,都很公平。
接下来就是,实用性。
脱离实用性的都是扯淡,要不怎么有句玩笑话说得好。
懒惰的人改变了世界。
(怎么你没听说过???
)关键词就是,效率。
武术其实就是一种技巧,仅此而已。
我们不应该过度的吹捧它,当然也不应该彻底的把它踩在脚下。
抱歉,虽然是句废话但是又不得不说。
看看我们亚洲吧。
日本的——空手道合气道韩国/朝鲜————的跆拳道泰国的泰拳。
以及菲律宾的短棍术,更是直接灭了航海家麦哲伦 。
一切的一切都回到了原点。
脱离实际,花架子,打套路。
但问题在于————谁他娘的跟你拆招对招?!
就拿李连杰的《精武英雄》来说。
陈真不就是学习里西洋拳击的步法,日本的侧后踢???
最后就是展望未来了。
我倒是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徐晓东出来打假。
鄙人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是有一条,贼简单。
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
别忘了前面说过的,固步自封。
更别忘了,中国历史上的大清朝。
也许,封锁是为了一时。
但是————开放包容,才是未来。
大家觉得呢???
在下能力有限,书读少没文化。
随便扯淡一点儿仅此而己。
大神们非要上纲上线杠精附体的话,那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就这样吧。
当支撑你整个人生的基石被证明是子虚乌有,当包裹住你的梦幻泡泡被戳破,当信仰的大厦崩塌,身处瓦砾之中,你应该点。
是自行了断,是试图维持虚假的繁荣,抑或是直面惨淡的人生,在绝望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子华的答案是上善若水,不输不赢不平。
片中上善若水有哪些层次的隐喻,子华似乎只亮出部分明牌,比如不必在乎一时输赢结果,重在吸收经验教训不断进步,既要立足自我,又要兼容并蓄取百家之长,不固步自封。
水这个意象带有很明显的东方智慧的印记,一些埋藏更深的隐喻也给了观众一些遐想的空间。
放在近几年香港社会甚至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电影的内核显然是子华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内核外的喜剧包装和电影节奏虽然有失手的地方,但整体观影体验比一蚊鸡好很多,最好笑的是小哥在小巴上扶住青龙偃月刀把。
从艺术表达来讲,电影比栋笃笑能给创作者提供更丰富的表达维度和立面,这也许是子华执着于拍电影的目的。
期待他在不远的将来触到拍电影的新高度。
哈哈哈哈哈哈哈原来19日度出来救火剧本
终于看到了传统港片的无厘头!港片就应该是这样的!
一路对子华的电影都无乜信心,当你对一部电影未看之前就定义为烂片,看后居然也没想的太差。老实讲,栋笃特工我是没看完,我就说这部比栋笃特工好睇吹啊。好多梗都是出自子华原本的show,再加一些星爷破坏王的味道。剧本简单,又踩中传统武术不及综合格斗的话题,尚且是可以。
故事稀烂,有个别好的点,比如揶揄一些武术造假、媒体暴力之类的点,却都实现得非常差,有种自己也没搞清楚立场的感觉。周星驰塑造的小人物总会让人心疼,而且都有善良的底色,黄子华的富二代怎么让人感觉像个没三观的老色狼呢。那套动作倒是深得我意,配合表情很贱。另:女主角居然40了,显得很年轻。但没练过拳的演打拳通常这样,速度和力度用镜头怎么遮都不行。
一个站在舞台上30年的人,道尽千言万语,逗得众宾客仰头大笑,偏不懂电影语言。假作真时乜都假。
太失望了,对不起“黄子华”这三个字,真的很渣。剧作完全没有章法,想到什么就拍什么,虽然之前的《栋笃特工》是商业流的电影,但起码故事是有结构、有章法的,现在感觉黄子华在过渡消耗他栋笃笑后的才华,这一部又显得他在滥拍,而这次他又是“死”在自己手上,我觉得《一蚊鸡保镖》还有趣一点。因为“拳击”这个题材本来就不好发挥,就像这个一样,拍了一场拳击流水账,而且还不吸引,喜剧包袱都是加插在剧情主线之外的,像插科打诨一样,甚为可惜。
故事挺应景,表演较粗糙。
真得蛮烂的。听说是资金临时被抽了,最后拍出了这个样子。我比较好奇原来的剧本是啥样
刘心悠仲係咁靓 剧情就比较空白
好看
呃⋯⋯⋯⋯⋯⋯⋯⋯⋯⋯⋯⋯⋯⋯⋯⋯⋯⋯
唉。。其實子華神可以拍些社會題材吧。
特工专门去hk睇,但系比较失望。上善若水网上睇,意外惊喜,离开个井先睇到外面世界嘅广阔,水往低流先可以摆正个心态,特别适合浮躁嘅现在去细细品味。主题系好好,但其实故事本身唔够贴合主题,放开上善若水一样系一部爱情喜剧,同特工一样问题,古仔系古仔,主题系主题,古仔不为主题服务,格硬摆埋一齐。
千年难得一见的烂片,认真这剧需要卖楼来拍吗?对得起刘心悠苦练三个月拳吗?虽然是脑残粉,也是真心看不下去。
黄子华你真的没有做导演的天份,2020年还在用这种老套的拍摄手法拍老套的剧本。同样的导演梦功夫梦,却没有周星驰的才华。栋笃笑带来的爆笑感,融入不了大荧幕的喜剧,就如同小沈阳,岳云鹏,宋小宝之流的电影。严重怀疑剧本是为马保国写的,神预见。刘心悠倒是很拼,就是眉毛很出戏。演技最佳的竟然是最后比赛的裁判。真的烂,也不好笑,为了黄子华和港产片,三星鼓励。
劇情尷尬= =
刘心悠真好看!!!!!!!
刘心悠这么像张柏芝以前怎么没看出来呢
当作一部普通搞笑电影,还是可以一看。
老土的剧本。 一个乜都假嘅人遇上打假嘅人。 上台打拳那看得我暗骂。 而意外滚落下山时,居然是用一个黄黑相间的皮球代替,有点意想不到。 但黄子华,五分。
不好看,但是黄子华我就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