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几乎每周都要进一次影院。
看完《听风者》后,听到周围都是批评的声音。
但在看了《消失》后,我开始感叹,在暑期能有一部听风者观看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儿。
起码那画面就那么的美。
消失的子弹是我这段时间看得最无厘头,最想不通,最不知所谓的电影,片中的几个与案件有关的人物,甚至都没有进行过什么描写,以至于后来破案时说凶手就是某某某时,我绞尽脑汁在回想这个某某某到底是谁???
回忆案发过程时,甲到了乙那,乙发现了这个丁,丁又杀了丙,我的天,这甲乙丙丁我全记不住,是我记性不好还是真的很费脑细胞?
出了影院之后一边随着人流走动一边发了半天呆以至于女友狠拍了我一掌才把我拍醒。
在此告诉各位豆友请谨慎观片。
首先要说明一下,我是谢霆锋的粉丝,就冲着有谢霆锋而去看这片子的,所以我的包容性是很大的··果断就五颗星了。
注:以下纯属个人看完电影后对故事情节里一些空白做出比较合理的脑补1、关于鸵鸟与医生和小五:医生之所以养那只鸵鸟,是因为她的性格和鸵鸟的性格一样(遇到麻烦或者困难就逃避,或者掩耳盗铃自我安慰,而不去努力解决困难的人。
)在感情上和小五都是有默契但不敢表明出来的意思。
看两个人埋头在很仔细的观察尸体的样子,就像两只不敢表达的鸵鸟。
2、关于一燕与青云:个人让为青云和一燕应该是对方旧情人,因为某些原因一燕嫁给别人,青云从而一直没有成家而且进入了神探状态,接下来自然就发展到妻杀夫的情节了。
3、关于油菜花与雪:很明显,雪是专门为一燕的角色而下的,想要以雪的性质来代表这个角色的属性,当然天南地北的感觉确实很怪,但是我们不能排除监狱不会建在长年积雪的雪山上啊。
4、关于锋幂的追杀与船戏:本来两个人是认识的,算是锋的线人,因为从算命先生的身份能拿到很多信息。
幂先爱上锋但没机会表达出来,默默的帮忙他,直至幽灵子弹出现后,帮工厂的人算命(套情报太明显)被厂长局长系的人追杀,锋终于被她感动了,然后就有了船戏。
5、关于自杀:锋与云的基情那是肯定有的,从锋救云的那时候就开始。
但云同样是个偏执的人,一直喜欢对好人坏人进行定义,到最后还是不放过锋,而锋基情以生无法对云下得了手,无奈之下选择了自杀。
故事内容有许多亮点可言,可能是拍摄上用的时间太少赶工之类(或者说这个是删节版的)?
我觉得至少要加十几二十分钟来对情节进行润色和铺垫才对得起这剧本啊。
这天两在豆瓣看评论后还是决定写点东西出来,虽然比较主观也无法面面俱到而且我很少写这东西不是很能说会道,但我觉得鼓励总比批评效果要好吧。
我们不能强求一下子就能赶欧超美,只要每天都能进步一点还怕达不到国际标准吗?
首先呢,我觉得我是会给这部电影打满分的,虽然觉得只是介于4星到5星之间,甚至偏4星多一点,但是因为对华语片,多数人都比较严苛,造成华语片分向来偏低,所以能打动我的华语片,我都会倾向于往略高一点打分。
感觉上比较公道的打分是4星和3星。。。
那些1星的。。。
至于这部片子的影评呢,说实话,我只能说是试着写,因为悬疑片,最怕剧透了,跟我平时对故事逻辑性和情节性各种谈论的文章相差会比较大,这一次我就努力写好一篇不剧透的吧。
首先从故事性来说,我觉得军火厂闹事,消失子弹,密室杀人,确实可以说是构思的不错。
尤其是被听风者一衬托,觉得故事的节奏感也把握得很好,层层悬念,一环扣一环,每当你想通一个悬念,觉得没有什么意思,当他的解答确认了你的想法的时候,你觉得要无聊了,结果就发现一个新的悬念出现了。
关于造型很多人吐槽说像《大侦探福尔摩斯》,我觉得是有一些,特别是豆瓣上给出的那种绿背景的宣传海报。。。
但是就推理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这部电影不输《福尔摩斯》那个电影,甚至从解谜的角度上来说,也给了很多暗示,喜欢动脑子的观众,应该早就能推出结果。
霆锋和刘青云的演技都很赞。
杨幂和江一燕有点花瓶,作为线索性人物,推动了故事发展,但导演给她们的表演空间确实很少,没有什么发挥,也就谈不上好坏。
所以如果因为黑杨幂而黑这部影片的人,大概要失望了,除非你就想黑那仅有的一场情欲戏。
井柏然的感觉有点像《男儿本色》里的房祖名,有点呆有点木,被“锋云”一对比就显得嫩了点,角色设定上也是如此。
廖启智的军火厂老板演的也不错,哈哈。
最后补上一句,关于结尾,也许很多人觉得很突兀,但仔细想,前面的暗示挺多的。
而最后结尾的人物选择,我是从霆锋那一笑后确定的。
只有这么一种可能,而不会其他三种的任何一种。
在弱智电影观众充斥的时候,有制作人花巨资认真制作推理电影《消失的子弹》,促使观众思考,驱赶观众弱智思想,可说功德无量,实在有心。
监制尔冬升与编剧、导演罗志良在宣传此片时说构思这个故事用了五年时间。
创作人反复研究桥段,花费长时间,目的无他,是创造难以破解的杀人凶案,令该「犯罪」完美。
创作人相信如此制作完美犯罪的电影,才会好看、引人入胜。
实情是否如此呢?
网上有侦探小说写作指南,而坊间也有东野圭吾名作《名侦探的守则》,边讲完美犯罪故事又边分析评论。
创作者和受众都追求完美犯罪故事,皆因大家都认为完美犯罪是智力游戏。
受众在追故事的过程中,思想得到很大启发,思考方法和角度会转变,甚至智慧也会增加,因此会看到津津有味,有满足感。
换句话说,完美犯罪故事,就算是气氛严肃,也会是大众喜爱的娱乐。
可是,小说桥段、电影剧情,尽管精心设计,漏洞其实依旧难免。
完美犯罪故事毕竟罕有。
我不争论《消失的子弹》的故事是否完美犯罪。
只看该故事破案玄机,竟来自杨幂所饰演的“盲女”算命师小云雀,她又是情报收集员,由她来解释小鸟抽签的骗局勾当,来启发剧中侦探去破案,便实在不高明。
我也不争论看过《消失的子弹》後,受众会得到甚么?
他们思想得到启发吗?
会有新角度来思考吗?
而他们智慧可大幅增加吗?
我想讨论的是,看这部电影,如果感觉趣味并不盎然,也不津津有味,原因在哪里?
我最近在香港看到两出侦探话剧《玻璃侦探 An Inspector Calls》(1921年)、《坷庐谋杀案The Hollow》(小说1946、剧本1951),找到了答案。
推理故事要受众看得津津有味,原来除了剧情丰富紧凑而又有出奇不意的爆炸性结局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受众在看故事期间,会学到从新角度来思考,智慧提高,甚至人生思想也得到启发。
这样他们才会看得入迷。
上述两出侦探话剧核心是探讨人性,并讲出人性的特征。
受众看过之后,会对人生、爱情有多些了解。
提出英国名作《玻璃侦探》、《坷庐谋杀案》来,并非要《消失的子弹》制作人在John Priestley和Agathe Christie的作品面前尴尬,而是想讲出,创作要受众陶醉的推理侦探故事,并不能只一味追求完美杀人。
相反,你肯大篇幅描写、分析人性、爱情,让受众对人性、爱情方面有所启悟,并令他们在思考方面有新角度,智慧有增加,也一样会令他们看到入迷。
《消失的子弹》拍得认真,兴建一间子弹制造厂来,在中国电影而言,是大制作格局。
大牌演员与临时演员服装、造型和化妆都尽量模仿民初时候味道,风格化表现颇为统一,而且摄影运镜、角度都花过心思。
此外,故事铺排有悬疑气氛,又有精心埋下的伏笔,而结局真相亦有震撼效果。
然而我觉得,花巨资拍摄大制作电影,只为解释一个小谜:子弹如何消失,而没有描写人性、爱情、人生等等,无疑轻重错乱,是个缺陷。
解释谁是凶手、杀人过程怎样、谁是阴谋主脑,那些小智慧只能叫观众痴迷一会,离开电影院便忘记。
归根究底,创造大制作电影,不变硬道理是要令观众对人性、人生、思想有所启悟,思考角度有所转变,又能增加智慧,他们看後几年後都会记得某些画面和情节。
至於那些叫人痴醉的有趣内容,离不开人性爱情的描写。
(完)
丁老板说是女工偷了子弹,就可以杀了女工?
那还要警察局干什么?
而且警察局的侦探(以郭追为代表)侦破水平据说非常之高!
工厂丢了子弹,不用报警?
不用破案?
来一个天意赌局(实为谋杀)就可以结案?!
工厂多人被杀,恐慌情绪漫延,工人要罢工,被工头镇压。
可是要注意,工厂不是监狱!
工人要罢工,何必到工厂里去被工头打?
直接在家睡觉不上班就行了。
注意细节: 一家三口被杀死(明为火灾)的知情人小陶是在家里被杀,不是在工厂里。
小云雀也多次提到有工人去算卦,说明工人没有被关起来,是有人身自由的。
如果一个女工仅凭老板一句话就得死!
工人还敢去上班?
民国也是一个有法律的社会,就可以这样随意杀人?
郭追解释了:这个(天意赌局)是厂里定的规矩!
拜托,有点常识好不好!
一个工厂定的规矩就可以随意杀人!
如果这个工厂早该定个规矩:拒不上班者一律枪毙!
看谁还敢罢工?!
丁老板为何杀了女工?
理由1、是女工真的偷了子弹?
从之后剧情看明显不是,如果真的是女工偷的,找警察破案就行了,说不通。
理由2、是杀一儆百,震摄工人,让工人不敢罢工?
如果工人相信女工是因为偷子弹被杀的,那么工人不会害怕自己被杀,因为自己没偷子弹。
可这与罢工有关系吗?
因为女工偷子弹,被老板杀了,就不敢罢工了?
如果工人不相信女工偷了子弹,想到了是老板随意杀人立威!
天哪,在这个工厂上班别说工钱了,连小命都随时可能保不住!
你还敢去工厂?
老实在家呆着吧,难道你要钱不要命,如果你真那么贪财,你至少该听到老板说了:所有的工人扣三个月工钱!
你去干活喝西北风的?
郭追想干什么?
追求正义,或是当局长?
如果郭追想追求正义,何必杀害三个无辜的工人?
直接做掉丁老板就行了,连王海都买通了,杀丁老板还不是自己挑时候,还完全可以制造一个完美的谋杀案,不完美也没关系,反正破案是郭追自己的事!
如果想当局长?
制造一系列杀人事件,与局长有关系吗?
破不了案局长会被上头责怪,会下台?
难道你同样破案不力的郭追就能顶替局长?
好,你设计的杀人局,你杀了王海,破了天大的案,立功了!
就算这样,局长领导有方,只有功没有过,你如何让局长下台?
如果这样,郭追制造一个连环杀人案,只是为了自己破一个惊天大案?
人性之黑暗,令人不寒而栗!
郭追在设计连环杀人案之初,是否知道丁老板有一本红皮帐本?
如果知道有,何必搞得这么复杂,直接让王海做了丁老板,拿到帐本,就可以整死局长了!
如果不知道,那么,杀了三个人,就算丁老板,金局长都很狼狈不堪,但又能改变什么?
郭追在连环杀人之前,是否知道丁老板杀女工的“天意赌局”是谋杀?
从之后剧情看,杀第一人时,枪里有一粒子弹,杀第二人时,枪里有两粒子弹,刘青去说这是为了告诉人们“天意赌局”的真相,那么,郭追是事先知道了真相的。
那么,以他的本领,有两条路可走:1、正途,正常调查,找到证人,查明直相,拘捕丁老板。
郭追没这样做,说明他已经知道金局长是丁老板一伙的,调查一定会被阻止。
此路不通。
2、设计完美谋杀案,杀掉丁老板,制造局长与丁老板因利益争斗的假相,嫁祸他人(比如是局长或其的亲信),由自己来破案,一举为民除二害!
可他没有,杀掉几个工人又有什么用?
小陶工人一家三口被杀案,居然没有尸检?
一千多年前(宋朝)的法医就知道检查火灾案中死者的口腔以判断其是否死于火灾,已经民国了,警察居然不知道吗?
以郭追心思之缜密,居然把重要证据放在家里,让刘青云一查全找到了,拜托,郭追是个神探呀!
连普通人都知道作了案要销毁证据的!
比如红本帐本,是用于对付金局长的,金局长都死了,你留着它干什么,用于睹物思人吗?
丁老板最后时刻知道了王海才是连环杀人案的凶手,他是怎么发现王海是杀手的?
想不通。
杀死设计师(第三个被杀者)后被灭口的杀手是谁?
谁派他去的?
他后来是被局长的亲信灭口的,这个杀手是局长派去的?
应该是,局长派了杀手去杀人,之后将其灭口,将前两起杀人案全推到他头上,以此宣布结案。
连环杀人案走的是鬼魂复仇的路线,幽灵子弹,无人作案,死者被枪杀,却没有子弹。
可是,这个设计漏洞很多,首先,关于第一起杀人案(工头被杀案):1、人骨打磨的子弹能够射穿人的头骨(前后头骨都被射穿),并打到墙上留下一个洞吗?
2、就算能,那这粒打到墙上的骨头弹头呢?
蒸发了?
有人说是杀手捡走了。
太搞笑了!
如果杀手有能捡走人骨子弹,何必费这么多事打磨人骨子弹,直接用标准子弹再捡走不就行了。
其次,关于密室杀人案,也有三个明显的破绽:1、死者先被杀,后当刘青云经过时有人制造枪声,引他们到现场,时间差如何计算,刘青云等人听到枪声后赶到现场3分钟不到,此时死者血正在流,身体与正常体温基本一致,甚至人可能还没马上死。
可死者是先被杀的,如果时间久一点,刘青云等人赶到时,血都凝固了,身体都凉了怎么办?
2、死者生前是被绳子捆绑的,这样的痕迹藏不了的,这一来,所有人都知道死者是被人绑起来后杀的,幽灵子弹不会先把人绑起来再杀!
那么,幽灵子弹的诅咒还有什么意义?
还有工人会相信吗?
玩穿帮了!
3、用人骨子弹是为了让法医将弹头与碎骨混合在一起找不到?
太愚蠢了!
在密室里,直接用标准子弹击穿头骨杀人,再将子弹捡走不就行了。
什么?
是为了不传出枪声?
能麻烦杀手搞个消声器吗?
不是很贵的?
明摆着是人干的,还搞什么人骨子弹?
吃多了撑的!
追杀小云雀的人是谁?
只能是局长或丁老板,他们怎么知道小云雀在搞鬼?
如果都知道小云雀搞鬼了,难道还不知道是郭追在后面?
直接灭了郭追不就完事了?
郭追等人抓到了局长的亲信,私刑逼供,令他招了受命局长杀小陶一家的事。
立即有杀手追踪而至?
这批杀手谁派来的?
局长吗?
如果是局长,早该把郭追灭口了。
非等到郭追抓了亲信才动手?
另外,如果杀手不来,郭追要怎么办?
以亲信的口供为证据,抓捕局长吗?
那不是找死?
或者,向更高级的部门举报?
如果这样能行的话,郭追早就可以用几个知情人证的证词为证据向更高级的部门举报丁老板谋杀女工的事了,又何必设计连环杀人案?
郭追最后的死法无法解释!
郭追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惜制造连环杀人案,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最后却因为刘青去揭露了真相,就愧而自杀?
为什么?
他认为自己是做法是对的,就应该直接杀了刘青云,继续他的理想!
以他的枪法,杀刘青云不就是踩死个蚂蚁那么简单吗?
是他突然良心发现?
愧而自杀?
如果内心如此脆弱,如何一步步设计这个惊天大阴谋?
要注意:此时知道真相仅刘青去一人而矣!
杀了他,不会有任何后患。
细究起来,本案逻辑不通,从犯罪动机,到实施手段,看似缜密精巧,实则破绽百出,种种细节无法自圆其说,全案无法成立,最后的结局更是扯淡!
对于国产侦破片,我只能一声叹息!
民国时期,国内最大的兵工厂发生离奇命案,死者被“幽灵子弹”所杀——犯罪现场找不到弹头。
一时之间,疑云密布,人心惶惶,此案堪称民国第一奇案。
此案交由警局内负责管理档案的政务警察松东路调查(刘青云 饰),担任文职的松东路既不会拳脚功夫也不懂如何开枪,却思想缜密,对破疑难杂 案有独特方法。
一心为民除害的热血警探郭追(谢霆锋 饰)不容于警局贪污腐败氛围,联手松东路调查此离奇命案。
如何开枪不用子弹?
如何让子弹在穿入肉体的时候消失?
松东路和郭追在枪和子弹上做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包括向猪身体发射盐子弹、冰子弹等等,却没有任何满意的结果。
随着案情调查深入,两位警探抽丝剥茧地发现恐怖阴森的杀人密室和离奇的造弹装置,其诡异程度让经验丰富的松东路也瞠目结舌。
就在“幽灵子弹杀人”真相揭开之际,松东路、郭追却接二连三遭人追杀,警察小五(井柏然 饰)在开枪掩护松东路、郭追逃亡
寒假的时候看了消失的子弹,完全是冲着锋仔和青云大叔去的。
看了之后呢,觉得本子推理力度不够,拍摄呢,张力也有小小欠缺,但是在接连看了几部话都说不明白的电影之后,觉得这年头逻辑能捋顺的电影已然是凤毛麟角了,其他的要求就不要太高了。
在刷完了柯南道尔,希区柯克,阿加莎,奎恩,东野圭吾之后,我总觉得敢管自己叫悬疑的最起码要反转两次。
然后消失的子弹就有点令人失望了。
霆锋从开始就隐隐有boss的嫌疑,到最后竟然真的是boss。
然后‘消失’的子弹作为一个卖点其实也蛮好猜到的。
比较出乎意料的是锋仔千算万算杀了一票人,连累若干人,搞出好大的动静终于当上了局长,结果跟青云叔play了几局游戏就自杀了。
所以同志们猜测小云雀其实才是大boss,锋仔自杀什么的即可以顺利继承财产,然后和真爱——青云叔远走高飞了。
前一句当然是在搞笑。
不过总体来说还具观赏性,尤其是锋仔的胸肌,姐妹们不要错过了。
还有法医妹子和小五互动也很有爱。
希望国产推理悬疑什么的还要再接再厉。
一周前的《听风者》看得我意犹未尽,今天急匆匆地去看这部《消失的子弹》,同样的冷色调,同样的制作精良,海报与《大侦探福尔摩斯》相类似,我猜测,剧情的迂回曲折,应当也颇有相同,满怀期待。
影片类型应属刑侦悬疑动作片,全片看下来,倒也当得起这个名头;不算失望,只是仍留有遗憾。
观影是个关乎心境的行为,因此多少有期许或是揣测,《四大》留下满场哗然,《听风者》的中规中矩,都让人对这部冷色调对极胃口的《消失的子弹》充满期待。
开场就是冤屈女工撕心裂肺的呐喊,果然是民国时期悬疑剧的固有格调,冤屈、警探、故弄玄虚的人群……这时候,刘青云粉墨登场。
松东路睿智机敏,临危不惧,从开片便树立公道正义的良好形象,坐着火车,穿过油菜花田,来到新的镇子,破解议案,一切都很顺理成章。
火车、油菜花田,难免让人想起《让子弹飞》的经典场面,黑色幽默,充满期待。
刘青云这个人,值得说一说,没有惊艳的外表,他能打出的旗号,不过是憨厚老实,但他胜在演技,武戏靠身手,文戏靠演技;一颦一笑,几个卖萌的表情,足以让你相信他每个举动都出自真诚,而认真时的严肃,没人会怀疑他的智谋。
孤勇警探,直捣黄龙,向来是极拉风的桥段,加上一个帅气干探郭追,天衣无缝的搭配。
不得不说,《消失的子弹》是很用心的,比之《四大名捕》无悬念无打斗无探寻这种三无电影,《子弹》将大量篇幅用于探案,这里设下了几个极好的伏笔。
完美犯罪的传说贯穿整部电影,而兵工厂里“天意杀人”的设定,尽管明眼人能一眼看穿,但仍是个很好的噱头,血字一次次出现,带出人性的恐慌,尽管未曾干扰视线,但是至少气氛是有了。
本片题目就叫《消失的子弹》,从头到尾,独独就少了那一颗致命的子弹,我原以为那是一颗冰子弹,随剧情发展,真相也慢慢浮出水面。
能一眼看穿幕后黑手的悬疑不叫悬疑,直到最后都不愿意相信最后黑手就是他的悬疑,才应该叫高明的悬疑。
我承认,最后的大Boss确实隐藏得很深,一连串的凶杀之后,我仍将目光锁定王海,不过显然这个伪Boss不够分量。
而片末,事实告诉我们,郭追就是幕后黑手,一为铲除邪恶势力,二为自己的功名利禄;没错,悬疑确实做到了,我们可以高呼“没想到”!
但是铺垫呢?
郭追与松东路的惺惺相惜,两人大半戏份都用于跟随蛛丝马迹追查真凶,以身犯险、抽丝剥茧,难道只为掩人耳目?
如若真是这样,兵工厂一众大哥为何一再容忍郭追?
这处着实让人难以想通,也许郭追的初衷能够让人理解,但一面是面慈心善以身犯险的正义干探,一面是推波助澜赶尽杀绝的伪君子,说他是双面人吧,也实在牵强。
这必定是一处败笔,才会带来结局逆转的突兀,并不合理,悬疑为的是烘托真相,而杀人并不一定需要悬疑,单纯地为了悬疑而悬疑,实有不妥之处。
说到这里,也不能否定全片,尽管最大的旨意上出了偏差,但不妨碍整部戏的名头——悬疑动作,伏笔不少,多数的疑窦还是可以圆上的,这里提个小细节,开头松东路试验上吊得出解脱之法,在片中类似场景中派上用场,并可佐证他为了查案不惜性命,实乃妙笔。
而这样的巧合和伏笔,不胜枚举,尽管有些颇牵强,但有细节总比空壳做戏来得好。
再来说说演员,谢刘的组合是我在电影中第一次见,一动一静,一酷一憨,该逗趣时逗趣,该斗志时斗志;有肌肉,有机谋,着实有看头。
值得一提的是小五和女法医,演技精湛,井柏然演的这个小跟班,恰到好处的冲动灵活,不抢戏,但该是他的镜头,认真得让人感动,他的死是我没料想到的,死前依然是那副懵懂样儿,怎能不动容。
郑希怡演的女法医,干练、幽默,霸气十足,让人意犹未尽;廖启智的兵工厂老板形象,乖张暴戾,绝对是实力派的演绎。
本片一些绿叶,可圈可点,小到不起眼的女工,也值得玩味。
感情戏并不是本片重点,但哪部剧又离得开感情戏。
两对情人,一对朦胧,一对痴缠,个人偏向松东路那一种朦胧之中心有灵犀的调调。
江一燕基本素颜出镜,配合“完美犯罪”的悬念出场,略有变态,但她与松的情意,行动之中自有流露,我猜测是旧识,当然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条围巾、两封书信,彼此便是毫无疑问的知音人。
听说有下部,我期待这两人更多的发展。
另一对,俗称“锋幂恋”,并不来电,尽管小云雀这一角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作为郭追擢升之路的开辟者,但她的一些行为和遭遇,并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吐槽在此处也许是必要的,两人并不来电,一段床戏只为商业炒作,一段感情无始无终,或许真的情深意重,只是电影为此着墨甚少,观众无从得知,只觉牵强。
一部分是演技的问题,当然角色空间有限,无法妥善处理也只好作罢。
当然,最大的感情对立,还是所谓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如若兵工厂兴风作浪的人群叫邪恶,而松东路代表了正义,那郭追呢,他错在包藏祸心?
并不是不可原谅,松东路眼里容不得沙子,观众却有一颗宽容之心,能够用语言解决的问题,便不至于真的动刀动枪伤及性命。
但毕竟是一条条认命的债,我爱极最后一场戏。
一枪一个问题,每一问都关乎良心与情谊,最后一枪,惯常思维来说,应该有子弹,松没有开枪,我们不知道到底那一枪会否致命,但庆幸那一枪没开,松东路至始至终是个心存余地的良善之人,不留遗憾。
而郭追拔枪自尽,于最后一刻成全了电影要表现的公平正义,做了最后一刻的悲情英雄,对错在生死前如此渺小,我们不予置评。
非常喜欢的一个情景,片始,松东路坐着火车,穿过油菜花田,离开自己的家乡,坚定着那句“没有完美的犯罪,只有变坏了的好人”;而片末,他反方向行驶,风景依稀似旧年,但是他撕碎了那张纸,他的信念经此一事,已不再坚定如初。
正如走出影院的我们,心思百转,畅意或茫然,随着冷色调的布景,在人情中转淡。
已无需计较太多。
适合人群:刘青云粉、民国粉、旧上海粉,轻微有点重口味亮点:笑点跳脱(小鸵鸟、钱嘉乐“卓别林式”杀妻篇)、配角不错(井柏然、廖启智、江一燕)吐槽点:影帝加盟,有实力却没突破;剧情紧凑,有爆点却不顺畅;感情线明显,有结果却没过程。
看这部戏是冲着刘青云去的,影帝还是影帝,仍带着他拍《七月十四》的那股傻傻侦探劲。
这似乎的刘青云惯有的风格,思维一直跳跃其实心细如尘,无需演得一身正气却也博有眼缘。
谢霆锋方面,因为剧中早已设定他的枪技入神,百步穿杨。
所以,少了生死搏斗的场面,也没有感情戏的发挥,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杨幂方面,简直就是这部戏的败笔,镜头留在她身上的特写太多,却没什么内容剧情最后回归一个“能否用不公义换取公义”这个千古不变的话题,其实剧情已经有了提升。
再加上对终极大Boss的猜想,所以内容还是有的,可以小琢磨一番。
可惜剧情的连接,就像司机狂飙车一样,虽然最后终点不错,可惜司机一路大拐弯,跳了一点,过度不够顺滑。
像是霆锋跟杨幂的感情铺垫,前前后后就用一场床戏串联,少了还有,别对床戏抱任何期待,杨幂自《志明与春娇》后,似乎跳不出新套路,每每总是精灵机警,长腿大胸,真是单调了点。
总得来说,剧情还是可以,不妨一看,不过,要想跟上一颗子弹比,那可就少了点功力了。
今天晚上刚看完这片子,心中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我!
x!
x!
x!
”(脏话不雅,还是屏蔽掉吧。
)。
什么玩意啊??!!!
开头就巨拖沓无比,什么打鸟啦,烟花巷抓贼啦,试验上吊啦,女子杀夫啦,讲了半个小时才到正题。
而正题呢,貌似复杂无比,可是几乎没有一个情节是不可以从同类型片或小说里找到的。
杨幂的存在就是花瓶,几乎一点意义也没有,还来了段疑似床戏。
一会悬疑一会言情的。
电影院里哈欠声此起彼伏,还有观众嘟囔“无聊”。
里面还有很多漏洞:刘青云做上吊试验的时候,绳子那么粗,脖子上的痕迹却很细;导演一定没去过兵工厂,兵工厂尤其是做弹药的,最忌讳的就是碰撞,怎么可能出现电影里一开始就在车间打架还把弹药掀翻了?!
太多了,此处不一一赘述。
观影过程已经难受无比,结果结局更是来个火上浇油。
谢霆锋苦心经营爬上局长的位子,但是,他,居然,在可以打死刘青云的情况下,自杀了!!!
杀你妹啊!!!
良心发现了??!!!
做人可不可以不要这么纠结,做都做了,你死个屁啊!!!!
或者,刘青云把谢霆锋扳倒,自己上位,我觉得也可以接受。
这他妈是个什么破结局。
另外,豆瓣的水军果然很多,这种烂片居然还可以打3星半。
只能说,中国电影已经连起码的职业道德都没有了,可以死了。
囧。。
影片的前半个小时(尤其是“完美犯罪”老电影重放那段)令我心生敬畏:难道英皇开始拍好电影了?!最后半个小时,英皇又恢复到人类智商的平均水平,以下。
莫名其妙的床戏一出现就忍不住一直翻白眼了= =
如果结局改一下,再把杨幂的激情戏去掉,就会紧凑很多。当然,喜欢东路哥的江姐部分也要稍微改动一下,就完美。
本来想给三星 那场莫名其妙的激情戏实在让我瞎了眼...爆炸那里 我跟我同学说 两个人都不会死 同学问你怎么知道 我说因为福尔摩斯跟华生都没有死...从爆炸开始 后面一段简直慢到令人发指...
翻版的福尔摩斯,没看到期待的基情,却看到硬塞进去的杨幂的激情戏像,生硬又牵强,大减分
原本以为反转的会是刘青云,通过跟女红颜知己的通信来揭开黄雀在后的伎俩,玩一次欧美悬疑片惯用的“叙述性诡计”。结果是个鸡肋一样的包袱。如何逃离上吊这个梗一开始就给我泼了场冷水。也称不上烂,就是遗憾花这么长时间整了这么个剧本。
7.0/10推理部分的漏洞不能掩盖本片的整体质量
港片北上的又一地雷 英皇制造 毫无诚意 两位影帝表演也很一般 香港电影人如果觉得大陆观众很好骗的话迟早有天会后悔
这部电影我可不能忘!不是因为电影本身的意义,而是第一次的意义。不过,当时我说,这部电影作为教育片
先不说推理设计得是否合理,单是贿赂局长 买那么多杀手去做杀人 就为了少给三个月工厂工人的工资,两件事分别花的钱不少 估计前者还要搭上好多风险,我就感觉不太值了 所以这剧情太荒诞了
还在想结尾怎么收的那么快,原来是还有层结尾,其实个人觉得老谢被戳穿的时候可以暴跳如雷啥像个坏人么。这样挂了也开心点,装酷这个,,,还有杨幂就是不露不舒服司机。。
开始很有悬疑气氛,后面就low掉了.最后的反转真是怪怪怪...
港片还是回归屎尿屁更好,严肃题材就交给老人家吧
根本经不起推敲的剧情. 为什么可以只听到回声而听不到真的枪响
真是够莫名其妙的。贯穿主题一个变坏的好人。把谢影帝变坏变得如此莫名其妙,床戏更莫名其妙。。。谢影帝胸好大。
没什么好评论的,反正就是在及格线上来回徘徊的商业片。三颗星其实多了。
完全无林到谢霆锋才是最后的凶手,不过好恐怖。感觉。杨幂真系呢个角色感觉没什么用处,除了显示出谢霆锋还有善良的一面。但是正义用伤害一些人的生命来换取,值得吗 真的不知道
随后后面的部分情节追求离奇曲折而显得很无力,但整体上仍可以说是不错的国产片了
我觉得你很可笑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