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一个印度背景下的小清新故事。
感到比较意外的是竟然到最后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ending。
整体感觉还不错。
为写paper记录如下:背景:Saajan Fernandes是即将退休的文员,妻子去世独身一人。
一切从送错的午餐盒开始。
他一直顺理成章地吃着家庭主妇ila做的午餐,后者丈夫出轨,只有和女儿相依为命。
两人后来通过送错的午餐盒里的字条交流。
重要配角:ila从未出场的auntie,照顾她瘫痪的叔叔,在ila楼上通过篮子和喊声和ila交流。
Saajan的实习生Shaikh,是个孤儿,开始很讨人嫌,后来挺可爱的。
1.我们先看到ila在准备午餐,和auntie交流,然后送餐,saajan吃到午餐。
这里一个细节是他不太会开午餐盒。
午餐盒送回,干净到“像舔过的那么干净”,ila很开心,梳妆打扮迎接丈夫(可以猜到她跟丈夫关系不好),门开了,丈夫回来,看到的是另一个男人(悬念)。
2.男主孤单一人,在阳台上看对面合家团圆晚饭的场景。
对比。
这个场景后面又出现两次。
3.再次上班,发现字条。
ila说她认为拴住男人的心就要先拴住他的胃。
从字条里看不出ila是否确定送错了。
但saajan回条complain今天菜色时ila确定了送错了。
auntie给她送辣椒要她“教育”一下这人(笑点)。
4.此时saajan和实习生交流,我们得知his wife died(揭示背景)。
5.又一次送餐,saajan看表,表示期待lunck time,特意看了,这次没有字条。
然后回条,评论饭菜说太辣了忍不住吃了香蕉,很多人午餐也就吃香蕉(暗示饥饿、贫困的现状,午餐的意义),镜头此时在两人两个地方来回剪接。
6.第二天ila回复,讲自己和丈夫关系不好及auntie的故事(揭示背景),uncle卧床15年,每天看着头顶的电风扇,那似乎成为他吊着命的东西,电风扇停了心跳也就停了(细节)。
结尾写道“what do we live for”。
7.saajan回复,提了提自己的建议,认为改变带给婚姻新鲜元素。
ila照做,穿了honeymoon的衣服,但丈夫却无动于衷。
此时又一次出现saajan看对面合家团圆的场景。
8.saajan上班堵车,司机说有个女的带着小女孩从最高的楼上跳下来。
saajan担心是那个女人(悬念)。
分发午餐盒的紧张,尘埃落定,释然的表情。
午餐时间看纸条,实习生过来,突然ila的念白就打断了(笑点)。
9.实习生Aslam Shaikh对saajan的轻视表示不满,说自己是孤儿(揭示背景,和之前善谈轻浮的形象对比,欲扬先抑)。
10.在字条交流中他们谈起自杀女人的勇气。
ila念白时镜头照应她的生活举动,说到那女人跳楼前摘下首饰,镜头是ila睡觉前摘下首饰。
(观众自问是否某种暗示?
)11.实习生跟saajan关系拉近,在他买烟时过来说所有同事都讨厌你据说是因为有次你见死不救没有救一只出车祸的猫,saajan淡定说他们说错了,我把一个人推进轮子下面他出了车祸我走开了。
然后saajan走开,实习生惊恐:u gotta be careful.(全场大笑,笑点)12.实习生和saajan一起上班,在火车上用文件夹垫着切菜(伏笔),请他到家里吃饭,表示自己以前做过酒店大厨。
说到talent has no value in this country。
saajan说今晚有事,然后镜头拍他晚上的活动是看电视剧。
(悬念:究竟是不善与人相处还是另有原因才不去的?
)13.saajan和ila纸条交流,说昨晚在家看死去妻子爱看的电视。
(猜到也许昨晚是妻子祭日)他说他看了全部,终于在最后“i knew what i was looking for”。
他怀念的是当年妻子看电视,他在院子里做工,然后电视屏幕上面映出妻子的影子。
他说“i wish i looked back then”(泪点)14.ila回条说自己哥哥吸烟得肺癌死了(揭示背景)。
母亲来拜访ila,说儿子还在就还好了,要用钱给父亲买药(解释背景)。
此处显示出ila的窘迫,不好跟感情破裂的丈夫要钱。
15.小女孩的视角看母亲打开字条。
saajan说昨天的奇遇,发现街上画画的人的画里有自己作为行人出现。
(画者的镜头之前有出现,照应)saajan重游故地,而ila和女儿一起玩玩具,找回过去。
16.ila通过丈夫衬衣的味道判断出丈夫外遇。
字条中她说了这件事,也说想带女儿搬到Bruton去。
回条就一句:what if i came to bruton with you。
这次没有读出来。
17.通过实习生之口说出sometimes wrong train takes you to the right station. saajan在家的孤独画面(frame within frame)18.实习生来跟saajan一起蹭午饭,坐下时煽情BGM停(笑点)。
又一次没有读出字条内容。
19.ila听saajan建议让auntie放一首歌。
火车上小孩唱的跟ila在家听的是同一首。
20.约见面,saajan立刻看表。
boss问话,saajan替实习生的错误遮掩。
揭示原来垫着切蔬菜的文件很重要。
实习生再邀saajan吃饭,saajan赴约,和实习生的未婚妻一起。
saajan说出了我有个女友,她的名字是ila。
21.实习生在阳台上和saajan聊天,说自己女友是从家里逃出来和他在一起,但她父亲现在终于同意了,就要结婚。
邀请他来婚礼当自己的“父亲”。
说岳父送给自己一辆摩托,因为他要升职了(saajan要退休)。
saajan说自己可能没那么快退呢,想延迟(暗示ila让他觉得自己年轻),实习生沉默,然后:那可千万别让我岳父知道呀。
(笑点)22.saajan即将去ila的约会,紧张的整理,在一个dusty mirror前面看着自己。
火车上面被让座(暗示别人觉得他老了)。
火车的声音在下一幕场景里延续(暗示剧烈的心理震动),又跟boss表示想退休了。
然后ila在咖啡馆等着他,落空,然后第二天给他送了空午餐盒。
(悬念:为何没去?
)23.揭示:saajan写字条说因为在浴室闻到了smell of old man,他祖父就在这个浴室。
他说他去了,但看到她young and beautiful自惭形秽,觉得自己太老了。
24.实习生的婚礼。
对比妻子家是大家族,实习生这边只有saajan。
和实习生的告别戏,实习生说第一次和他坐火车还逃票了,后来买了通票。
对话中揭示saajan要去nasik(暗示不是bruton,不和ila在一起了)。
25.电话响,ila知道父亲去世了(她原本在洗衣服,起身接电话后镜头没动,空荡荡地拍着凳子和洗衣盆),到医院和母亲交谈。
母亲说feel hungry。
因为光给父亲做早餐了,自己还没吃。
说,你看他死了,而我只是feel hungry。
(泪点,揭示eat=love的某种symbolism)26.父亲的死显然让ila想到了什么,从送午餐的人那里要了saajan的地址,带着女儿去了只看到实习生。
27.saajan在火车上和老人的对白,表示要退休,永远住在nasik,但老人的手抖,暗示saajan的后悔。
实习生用摩托送ila和女儿回去,说抱歉。
28.saajan回来了,小孩问他为什么他没有回答。
第三次在阳台看对面的合家欢场景。
29.ila又一次摘首饰(悬念,照应之前谈论自杀的女人)然后字条念白,她写了封信给nasik的saajan,说她变卖了首饰,要带女儿去bruton。
又一次说wrong train takes u to the right station。
两个人两个场景又是同一首歌。
30.最后一个镜头saajan在火车上,不知是否去bruton了。
应该是去找ila了。
今天广州下雨了,在潮湿的梅雨天里,从消毒柜里拿出干净的让人安心的餐具,潮湿的天气惹人烦躁,木制的干燥且仍带有余温的筷子又隐隐在手心里传来让人安心的幸福感,质朴又平实。
电影里的孤独的会计师费尔南达,那份用心制作的午餐盒对他而言无疑就像雨天里的干燥的木筷于我那样,带给人细微又平实的幸福感,渐渐地点亮生活的其他角落。
同样一份午餐盒,对费尔南达而言是一份渐渐点亮生活的幸福,对伊拉的丈夫而言却什么都不是,被幸福始终包围着的人是无法体会到那样的快乐的,伊拉带给费尔南达的快乐被导演用细腻镜头一点点地传染给了我,没有华丽的场景和夸张的描写,生活里糟乱的琐碎的事情折磨着人的神经,男女主人公互动的温情又如河流带着生活里那琐碎的细节缓缓的不紧不慢地在心中流淌,抚平紧张的神经…当我思考完这段文字时,抬头看见母亲正开心地和她心爱的兰花说话,希望她的兰花能够好好地生长…干净的餐桌上放有鲜花,旁边摆着我喜欢的油画,茶几上精致的茶器,这些都是我喜欢的玩意儿,妈妈精心地布置它们…平凡的生活因为妈妈而变得生动起来,这些美好如星光般在我的生命长河里熠熠发光,如炉子里炸着火星的柴火时时温暖着我…
印度電影《美味情書》(The Luchbox)為印度新晉導演Ritesh Batra 的處女作,這一部電影特別在於它並不是寶萊塢電影的制式,沒有長篇幅,也沒有又唱又跳的歌舞形式。
而是淡淡地交出了兩個不相識的都市人透過一個餐盒而連繫的故事。
在城市的角落裡,我們都因生活而變得沒有希望、沒有情感,孤獨散落在四周。
一個餐盒、一個錯誤、一段觸不到的感情、兩個陌生人開始日常的交談,名乎其實的「用味覺帶動情感」。
在歐美國家有很多以美食為題材的電影,透過美食講述主人公的故事、利用美食結緣,又或者是利用美食作為媒介講述女性主義,但大多數都是傾向用美食談情說愛,愛到天昏地暗。
比如《美味關係》(Reservation)就是講述一對情侶的結緣與競爭,真是愛你愛到入廚房。
同樣,愛也有很多個面向,在已故導演Nora Ephron的作品《茱莉與茱莉亞-隔代廚神》(Julie and Julia)中,主人公的愛就放在美食主持身上,以美食作為生活的嘗試。
而在《美味情書》裡的劇情離不開愛情,離不開孤獨,劇情看起來是相當普遍,就是一個誤會把兩個陌生人連繫在一起,把他們各自的孤獨細訴。
不敢輕易武斷認同這是愛情,畢竟兩個人從未碰面,又如何講到餘生。
有趣的是劇本雖然是普通,但片裡充滿濃濃的咖哩香,那種東方色彩既是貼近我們,且讓我們看到印度的風貌。
擠迫的火車、疏離的家人、獨自的生活,其實說穿了就是我們都想下班、下課一回家就嘗到摰愛煮的東西。
小時候有爸爸媽媽的照料,還淘氣地偏食。
長大後,就想找一個伴侶共渡餘生,感受幸福的味道。
即使對方煮得亂七八糟也會全盤接收。
閒時你們會聊聊天,聊起什麼時候吃過什麼,還有那一些紀念日,搞了什麼新意思。
有時會贊美對方,有時會挖苦對方。
生活就是這樣,我們用五官感受著對方的存在,看見對方、嗅到對方、聽見對方、觸到對方。
感情不是絕對的長久,於是愛就崩裂。
久而久之,會不再視對方為重要的人,久而久之連話也不談多一句,久而久之連那種本該是對方的氣味也不想擁有。
這是一個男人與女人相識的故事,而餐盒是他們之間的媒人。
就我們看來片中那種運送餐盒的方式是誇張一點的,為了讓心愛的男人吃得到午餐,速遞員到每家把餐盒收集,再經過火車運送到城裡的辦公室。
這種方式大費周章,就我們看來為何辦公室沒有微波爐讓員工翻熱食物?
這或者也實際反映了當地的情況,女主內,男主外。
為了讓心愛的男人愛上自己,必要俘虜他的胃,他的早午晚。
簡單的故事帶出濃厚的人情味,男人每天都把餐盒吃得乾淨,想起了他久違的妻子。
而女人也感受到她很久未嘗過的尊重。
故事就這麼發生,她的餐盒裡有著她的感情、她的投入,她只是一個婦孺,待在家裡照顧女兒是她的責任。
她沒有什麼大理想,只是希望伴侶看她一眼。
而男人的妻子已逝世,工作也快達退休之時,他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回家,而他也只是想有人關心他一下。
都市故事何其的引起共鳴,吃一頓飯只是個小小的心願,他們開始天南地北的書寫,生活、感情都寄望在文字身上。
是的,他們都很無聊,很傻,以為對方是靠岸,到底這是天注定還是天作弄?
作為一個新導演的作品,故事寫得普通,類近一些歐美電影的格局,對於愛好文藝愛情片的觀眾來說是老土極了。
但片中流露著小清新,乾淨的柏拉圖戀愛,讓我們明白看不見也是一種愛、單純也是一種愛、發情也是一種愛。
即使不是愛情,也是友情的表現。
電影裡交出了一個開放的結局,兩位人兄是否有情人終成眷屬就交給觀眾自行想像。
而本片最主要是直叫人飽餐,黃咖哩、紅咖哩,印度料理的味道從銀幕直撲到坐位上,真正讓觀眾感到色.香.味。
在電影中寫得比較優秀的是男女主角寫給對方的信,那種的黑色幽默讓人會心微笑,或者這稱不上是一部什麼驚世的作品,但在亞洲電影來說,讓我們看到印度電影也可以「不寶萊塢」,也可以走輕鬆、文藝的路線。
本身也不比歐美的美食電影差,事實上美食的電影還有很多的表述,在2006年英國的一個印度籍的導演Pratibha Parmar就拍過一部圍繞咖哩、愛情與家庭的女同志電影《Nina's Heavenly Delights》(蓮娜的甜美生活)。
不論是什麼性向的電影,都直叫我們從咖哩中發現愛,從咖哩中發現故事。
至於《美味情書》也是一部有可看性的作品,片裡有印式幽默外也有對愛的迷茫,當中還是有一些價值值得我們參詳。
比如說是待人接物的態度、自卑與自尊、其實都需要勇氣與大膽地向前走,要學懂接受而不是虛偽。
幾位主人公也收放自如,做到沉實,的確是一部雅俗共賞的印度作品。
文/Dorothy
把生活揉碎了很大一部分都是关于柴米油盐,吃吃喝喝。
本为凡夫俗子,当然以食为天。
更何况大家都说,抓住男人的胃,也就抓住了男人的心。
于是她潜心专研食谱,做得一手好菜,试图以此换来丈夫的关注和爱。
怎奈丈夫日日要加班,连午餐盒子送错了都毫无知觉。
这世界上最悲哀的事莫过于你一直以为自己对于某人是特殊的,却意外发现他连你做的饭菜都识别不出来。
然而错送的午餐却满足了一位即将退休的会计那颗孤独的胃,还慰籍了一颗寂寞的心。
午餐盒里不仅有美味佳肴,还有短短的文字,关于他过世太太喜欢的肥皂剧音乐,关于楼上多年卧床不起的伯父和乐观坚强的伯母,关于丈夫总是加班的无奈。
她说,不知道我们都是为什么而活着。
他给她了一个笑话。
她闻到了丈夫衣服上别人的香水味。
他没有去约定的餐厅跟她见面。
他老了,即将退休。
她风华正茂,像一朵妖娆的玫瑰花。
一部很有创意的文艺片,平缓,真实。
关于爱情,又不仅仅只是爱情。
同样的东西,有些人食之无味,有的人品如甘醴。
爱情如此,工作亦如此。
有的人无论你怎么努力也入不了他的法眼,有的事无论你怎么用心都会感到力不从心。
世界那么大,观念那么多,很多事情很难评判出个是与非,却关系到对与错。
对的人对的事,吃嘛嘛香,错的人错的位置,就像抱着一大盆仙人掌,越用力越疼。
重要的不是有多疼多委屈,而是有没有勇气放下这盆仙人掌,腾出双手去捧上一把红玫瑰。
父亲去世那天,母亲说,我一直不敢想象你父亲走了我该怎么办,可是我现在只是觉得饿。
她不用再因为父亲生病需要很多钱而忍辱负重继续那段味同嚼蜡的婚姻。
而他,也坐上了开往另外一个城市的火车。
太多时候我们都在蝇营狗苟计算得失,然而认真想想生活哪里有什么得失可言,正正负负,最后一切都归零。
离开错的,才能遇见对的。
放下烦恼,才能装得进快乐。
电影制作真实细腻,摄像头里忙碌拥挤的孟买,地铁上人头攒动,普通百姓形形色色的生活和大大小小的困境,仿佛就发生在你我的身边。
两位演员对细微情感的把握和表达非常到位,不矫情,不做作。
相信这部朴实却精致的电影会给你一个很大的惊喜。
Sent from my iPhone
这是一部我很喜欢的电影,算不上艺术但很清新的画面,恰到好处的配乐,简单的人物关系,缓缓叙述开来的情节,一切都刚刚好,这让这部影片看完以后有一种淡淡驱散孤独的感觉。
故事是由一个送错的的午餐盒开始的,但就像影片中的那句话一样:错误的列车往往能带你到达对的远方。
送错的午餐盒却到达了对的人手上,男女主角借助餐盒开始互通信件,他们漫无目的的谈论着,诉说着:维持生命的风扇,带着女儿跳楼的女子,冷漠的丈夫,死去的妻子,一切琐碎而无序,却是各自所面对生活的真实的模样。
电影在讲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印度的社会风貌,特有的达巴瓦拉,拥堵的交通,竞争激烈的学习与工作,甚至竖着的棺材。
生活在高压下的人们,变得日趋麻木与疲惫,而倾注心意的美食,心意相通的同心人却能使麻木的灵魂重新变得鲜活起来。
影片的细节刻画的很细腻,而最打动我的可能是他们约好见面的那一段情节:我嗅到了自己身上岁月的味道,坐在那里凝望着不敢去触碰的美好。
还有影片的一抹亮色,始终带着笑容可爱活泼的男二,无视压力,真诚待人。
艰难的孤儿人生,高压的社会环境,在他面前都化解开来了。
这部影片向我们传达了人与人之间真实的连接,才是我们重新找回生活意义的方法,就像影片中他们的相遇与相知,拯救了彼此,并赋予了彼此改变的勇气。
在步步计算着的,争夺着的现状面前,希望我们多些乘上一列错误列车的勇气,随遇而安,到达我们能到达的远方。
1。
阿三的公交车太逆天。
那么挤,居然有人在上面拿出菜板菜刀切菜 他说我在车上先切好,回家就可以直接做了。
这种思路,我只能给跪。
少年你狠机智,但是真的不怕戳死人?
2。
该少年一开始有点让人讨厌,但其实是一个很好玩的人。
他说我妈妈说如何如何,男主问他,你不是孤儿吗,他说,没错,但是当我说,妈妈总是说如何如何,的时候,别人就会认真看待,这种感觉很好。
哈哈哈哈,连一向严厉的男主,也温柔地笑鸟。
少年你真的很机智。
3。
他的妈妈总是说:错误的火车,总可以载你到正确的车站。
4。
那个像Howard他妈一样只有声音的anti,也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
从料理到录影带,她无所不知,无所不有。
5。
大叔去见面纠结半天居然最后没有露面,请给女生一个自己决定的机会可以吗?
万一人家不嫌你老呢,为什么要自作主张呢?
见一面又不会怀孕!
6。
往来的几封书信都很有意思。
想不到大叔还是一枚文艺细腻男中年。
7。
本来一直在纳闷这种神奇的送饭服务是采取什么方式来运转的,看上去比较依赖人工,一团混乱的样子。
居然是有专门的程序系统的!
而且是被哈佛专家研究过,没有发现任何错误的送饭系统!
英国国王亲自来参观过的送!
饭!
系!
统!
阿三的数字化生活程度之高真让人羡慕= =8。
越来越想去印度了。
《午餐盒》这个世界没有表面那么糟糕——错误的火车,总可以载你到正确的车站。
时常从对面楼偷窥一家人热热闹闹吃饭又回到屋子里吃方便食物的鳏夫,错误收到了想尽办法做饭讨丈夫欢心的妻子做的变着花样的午餐盒,他冷酷无礼的态度让她不满开始报复,于是开启了一场将错就错的沟通。
他开始期待每天的午餐盒:用心的菜和写满心里话的纸条。
午餐盒信纸上的感情是坦诚直接的,在身边人就那么难得到的正面情感回馈,在陌生人那里,只是轻而易举而已。
平行世界的两个人,互相传递的是情书,给两个死去的人——他写对亡妻的怀念,她写被爱她的心死去的丈夫的苦难与迷茫。
破裂的感情用生儿育女维系????
——他的破意见。
还好在这之前,她发现了丈夫的出轨。
她发现丈夫有外遇的方式和辨别衣服是否该洗一样,闻每一件衣服的味道。
历经迷茫,见证爸爸死后妈妈的解脱感后,她变卖了家当,带着孩子离开丈夫去了想去的地方。
另一条让冷漠无情的他开始打破僵硬的自己变成有笑容(容光焕发)的“活人”的线路,是热情又坦诚新同事(孤儿),为新同事背锅,去新同事家吃饭,接受新同事的邀请当婚礼见证人。
此外,他已经能接受孩子们在他家门口玩耍,孩子们也感受到他给他们的安全感,开始和他打招呼。
感受到爱,回馈爱,是和这个世界沟通的方式。
最后他选择不再逃离,从封心所爱的自我世界里走出来,在原来的地方继续生活。
——什么都靠自学没人教的孤儿,爱说“我妈妈说”。
因为“但当我说“我妈妈总是说...”,人们便会认真看待,这种感觉很好”,说这段话的时候,失焦的眼睛跟不上心里画面的速度。
得亏这个早已成年的孤儿的无所谓的咧嘴笑,变成不能自控的抿嘴收缩泪腺,因此眼泪没能从红眼眶里出来。
他真的很敏感很在乎别人的看法,也很努力去做好。
——乘火车上下班,还可以在火车里切菜,方便回家做饭[破涕为笑],属实没想到的骚操作。
——被邀请见面时他紧张得胸腔强烈跳动,又期待得有点不知所措的特写让人印象深刻。
——他的眼镜盒好精巧,刚刚好放下眼镜又不臃肿,好想要一个呀。
——她的白色耳钉,她女儿的白色头花,都好美,白色真是可以高贵也可以纯洁。
——她和楼上的阿姨用绳子绑起来的篮子互通食材的有无,从未出面的阿姨,靠着喊话,成了她的最佳场外援助对象。
——错误的火车,总可以载你到正确的车站,也算是一种自洽吧,只要往前走,都是对的。
——结局没完全结,好像又在互相找寻,最好找不到,跟之前的见不到一样的最好。
这种靠着书信的来往,最多算是“网恋”叭,只是一些简单沟通,甚至都不互相了解,怎么还往男女情感去了呢!
(还好出戏是在最后几分钟)
食物,可以果腹充饥也可以熨帖人心。
它是人类生存的必须品,有时却也是人们精神沟通的中介物。
这部印度的影片《午餐盒》有一个精妙的视角,以一份午餐勾连起两个陌生人的命运和生活。
这是那种从开头就透露着佳作气质的电影,充满自信的平静叙述,逐步合理推进的情节以及有着自觉节制意识地对于情感的把控。
伊娜作为一名家庭主妇,想用精心烹制的午餐把愈发疏远的丈夫拉回身边。
她坚信那句话,想赢得一个男人的心,就要先赢得他的胃。
丈夫上班后,伊娜就开始烹饪,午餐是通过一个类似快递公司的专门送餐机构递送的。
但从这天开始,送餐公司的系统出了错误,伊娜做出的午饭被送到了另一个男人的办公桌上。
费南迪斯在这家会计事务所工作了35年,兢兢业业,从未犯过错误,一个月后就将退休。
他丧妻无子,生活孤单无聊。
每天的午餐都从一家外卖店预订。
这一天,这份错送的便当的美味让他心情大好。
空饭盒被送回伊娜家。
伊娜以为这是丈夫对自己的嘉许。
但晚上才得知,丈夫的午餐与另外一个人的午餐对调了。
她没声张,只是在第二天的饭盒中放了一个纸条,写明了情况。
费南迪斯看到后,不但又一次吃光了午餐,还给伊娜回了一封信。
就这样,两人开始了通信。
在某种暧昧的情绪下,伊娜变着花样烹饪午饭,伴随着这个餐盒,两个人诉说了自己的生活境况,各自的爱好,对生活的困惑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直到有一天,他们决定见面。
但费南迪斯却退缩了……作为一部导演的处女作,《午餐盒》称得上足够优异。
它没有沾染一丝好莱坞刻意营造卖点的商业风气,也没有故意用偏门和极端的题材标榜自己是一部文艺片,同时彻底杜绝了印度电影中突兀得莫名其妙的歌舞片段。
电影用平缓且诗意的镜头描述了印度社会的面貌,人们的生活与内心,却又有着明显的国际化视野。
它绝不是一部闷片,但也决不喧闹,到处都是精巧的细节和隐喻。
伊娜摆弄食物时透露的希冀与爱意,费南迪斯用餐时的满足和踏实,都透过食物散发着超凡的味道。
伊娜楼上的邻居阿姨一直扮演着她的导师,指导她烹饪也指导她如何与人相处。
但阿姨从未现身,两人只通过喊话的声音交流,她就像一个“神明”,悬在高处,存在却无形。
《午餐盒》虽然发生在印度,但写的却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故事。
它没有刻意强调异域情调或者展现底层的不堪,讲述的其实是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表里。
这种故事最容易讲得无聊,更何况还是通过一餐一饭这样俗常的介质进行叙述。
但《午餐盒》却从饭菜中抖落出许多很难言表的心绪。
比如,婚姻中的冷漠与疏远,人们对于爱的索求,对孤独的抵抗,对于新生活的向往以及随之而来的对变化的恐惧。
在每一次的午餐中,餐盒中盛放的都是人们复杂的情感,欲说还休的关系还有暧昧的分寸。
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说,这份午餐中家常的味道和心思,成为了这个虚拟时代的一种真实的慰藉。
人们的孤独、欲望、勇敢和胆怯都被温热可口的午餐激发和安慰。
食与性其实都是电影中很难处理的主题,相比于具有话题性的“性”,其实“食”更难驾驭。
极少能够见到一位导演能将这个主题演绎到位。
在中国这个每天都谈论“舌尖”的国度,除了一部《双食记》之外,又还能记得哪部此类题材的电影呢?
食物如此重要,它是一切欲望的基础,却似乎一直在像样的电影中尴尬的缺席。
《午餐盒》真是一部难得的作品,用一个戏剧性的错置引出一段唏嘘的故事,并且用食物寄托了惆怅而绵长的情感。
《A Lunch box》是一部印度电影,也常被翻译为《午餐情书》。
这是一个由午餐饭盒被送错引发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印度第二大城市孟买。
这个城市有一个独特的送餐系统。
因为很多人都要到距家40公里左右的地方上班,中午吃饭就成了大问题。
这个送餐系统就是如果你预订了这个服务,类似快递员的工作人员会上门取走你太太准备好的午餐,然后经由一系列的分类,运送,最后在中午前送到你的办公桌上。
孤独太久,我们已经忘了如何表达男主人公费尔南德斯是个还有一个月就要退休的会计师,他在这个单位工作了35年,从来没有出过错。
父母和妻子都已逝去。
在公司里,他也不是个合群的人,在下班后,他常常站在自家阳台,一边抽烟,一边望着对面一家人吃饭。
对新来的即将接替他的新同事,他也漠然以对,不肯花时间教他。
长久的孤独,让他的脸部没有了表情,生活没有了活力。
日复一日的生活,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女主人公依娜是个传统的印度家庭主妇,每天的生活就是围绕女儿和丈夫转。
唯一有交流的是楼上的邻居。
平凡的家庭生活抹去了婚姻了激情。
丈夫每天除了忙还是忙。
依娜听从了邻居的建议,她每天研究美食,变着花样做午餐,希望通过美食抓住丈夫的胃,让丈夫注意到她,但总是失望。
一个送错的午饭盒,让我们不再孤单,找到改变生活的勇气号称高效,从不失误的送餐系统,在依娜这里出了错。
她静心准备的午餐被错误的送到男主这里。
依娜满心期待丈夫的回应,然而丈夫只是敷衍的说还不错。
等到第二次丈夫说花椰菜不错的时候,依娜意识到她做的饭被别人吃了。
依娜在饭盒里放上了一张纸条,表示感谢,同时说明了误解。
男主也在送回去的饭盒了写上了自己的回复:今天的菜太咸了。
依娜又生气又觉得好笑。
她继续着新的菜谱尝试,他也继续享用着她的美食,不变的是每一次饭盒里都会有张小纸条。
通过这张纸条,两人分享着彼此生活的细节,困境,和感悟。
依娜会告诉费尔南德斯她找不到生活的意义,甚至后来老公外遇的事情,费尔南德斯也会给她出主意建议她和丈夫可以再要个孩子,尽管这个计划以失败告终。
他也会告诉依娜他在妻子过世很多年以后,才去重看爱人留下的录影带,原来思念一直都在,只是他一直把它们埋藏在心底,无人可以诉说。
俩人在日常生活中无处倾诉的孤独,思念,迷茫,都落在了一张小小的纸条上。
改变也在两个人的身上悄然发生。
费尔南德斯开始接纳新来的同事,去他家里做客,去参加他的婚礼,脸上也有了笑容。
依娜在多次试图找回亲密的夫妻关系的失败中,主动选择了放弃,决定带孩子去不丹,世界上国民快乐指数最高的国家。
一次美丽的错误,给了不同生活空间里的两人新奇的生命体验,也给各自的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改变。
费尔南德斯撕下了孤独和伪装的面具,而依娜也找到了重新开始的勇气。
就像电影里反复提到的这句话:有时错误的火车会把我们带到正确的车站。
又是一部印度片,万幸它没有歌舞。
就是画面太过暗,看着很费力。
一盒送错的午饭,引出两个人的生活,用页码纸来交流感想。
那些看似平常的话总会让人受触动,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鼓舞,疏离与向往,都无法确定。
因为无法把握,所以,只能用命运来形容了。
我这个人有轻微鼻炎症。
平时嗅觉不太灵敏,别人轻松能闻到的气味,我需要特意去闻。
有时嗅到一点,细弱游丝也值得欣喜;有时用力抽动鼻翼,末端神经也毫无反应,那时心里真不好受,仿佛跟这个世界有了隔阂,它们的欢喜与厌憎,我皆无法参与其中。
前几天,看一个帖子,大家讨论如何抑制食欲。
一个网友分享她的经历:每次端坐桌前,看着食物,就努力想象其中混杂着自己最恶心的东西。
比如,以前她特别爱吃蛋糕和意大利面,自从通过想象,让里面充斥着无数根头发之后,她再也吃不下去这两样东西了。
看完她的经历,真心佩服这位网友,为了减肥对自己下手太狠。
若是我也去发言,我想,只需推荐两个棉球堵住鼻孔就足够了。
美食讲究色香味俱全,若闻不到香气,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食欲的。
人都是哪方面不足,就格外在意哪方面,如我,就是特别喜欢气味浓重的东西。
暮色中的炊烟、潮湿的树木山林、腥咸的海风、烧烤摊和卖烤地瓜的小巷口,在我的脑海里,它们特别迷人,让人觉得幸福与满足。
嗅觉的不灵敏,有时会对生活造成不便,那么嗅觉异常灵敏的人会十分方便吗?
也不尽然。
在德国小说《香水》里,主人公格雷诺耶生活在巴黎的贫民区,那里破败肮脏,环境很恶劣。
木头的腐朽气息、羽绒被里的发霉味、粪便的臭气,对于一个天生对气味有着匪夷所思的辨别能力的人来说,这些气味多么具有杀伤力啊。
为了制造出世界上最迷人的香水,格雷诺耶近乎疯狂地陆续杀害了26位无辜的少女,采其身材制香。
故事看似惊悚,寓意却讽刺深刻。
因为作者对各种气味浓墨重彩的描绘,让该书有着魔幻般的魅力。
无独有偶,印度电影《午餐盒》里也有充斥着各种气味,它们在引领剧情发展上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主妇闻到了男式衬衣上的陌生气味,始知丈夫的出轨;淡淡的煎饼麦香,浓郁的咖喱汁味,总让老男人想起妻子活着时的美好时光;主妇习惯一手捧着咖啡杯,一手读情书,空气里四处弥漫的气味叫做浪漫吧。
老男人走进浴室时,突然闻到里面荡漾着自己的老人味,那股难闻的气味让他觉得异常难堪,促使他在崭新鲜活的恋情面前当了逃兵。
原来,回忆是有气味的、爱情也是有气味的,生活不能缺少气味。
有时候,我们可以让自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却无法阻止自己呼吸,因此,具有隐秘特性的嗅觉变成一种很自我的独特体验。
人的记忆深海里,有一道闸门是由嗅觉掌控的,而具有魔力的气味,用它自己的方式记录着事物本身,偷偷地向我们传递着关于时间和空间的信息,你收到了吗?
其实很好看,配乐音效摄影都很到位,也很好笑。
就怕印度片装深沉
结局不圆满,怒了。
有点像查令街84号 最后的结尾留足了想象空间 女主角很好看 @ugc ciné cité les halles
蛮好,男主尤其好。但,结尾那个处理什么鬼啦???
清新简约,润物细无声。
1. 令人舒适的节奏和火候,结构类似于我们的一日三餐,重复复沓,却充满着情节剧的变化,有令人会心一笑的魔力。2. 从人们如何吃饭如何出行来表现孟买大都市的城市景观,让一个远方的观众有一种深入肌理的感受。3. 在亲情关系上,对传统的形式某种程度上做了负面的回应,例如失败的婚姻,疏远的亲子;同时细致描述了两条新的亲情关系,楼上的阿姨似朋友(闺蜜)似母亲,新来的年轻人似儿子似伙伴。这种不明确但清晰的表现生动充满活力。4. 电影的文学功底很强,几句普通的台词意味深远;男主的表演很精彩。5. 印度商业电影某种程度上跟好莱坞相似,明快的节奏、清晰的叙事,相对乐观的情绪。
百味人生 苦中有甜
印度出品的标准好莱坞电影
阴差阳错的美食情缘,最后还是无法互相治愈。
《午餐盒》也以印地语片名“达巴”而闻名,这部电影捕捉了日益孤立的城市环境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孟买繁华的城市景观为背景,讲述了即将退休的孤独鳏夫萨扬·费尔南德斯(伊尔凡·汗饰)和不幸的家庭主妇伊拉·辛格(尼姆拉特·考尔饰)的故事,他们通过错误送达的午餐盒中交换的纸条联系在一起。这个简单的前提绽放出对孤独、陪伴和两个陌生人之间微妙的感情激荡
意外的还不错,略小清新。阿三的午餐体系真神奇。。。
神秘的送餐系统充当了一种古老的沟通媒介,是否有效则取决于同两端的人。真诚和细腻,与“错误的火车却带你到正确的车站”主题紧密相连。这种大费周折的午餐方式用我们的惯常思维想想是会觉得很可怕的,影片也算是没有把故事局限在餐盒里。
笔友奔现那段设计极佳,马上就要见心上人了,男主突然意识到自己老了,记忆力下降,有人主动让座,身上有了老年人的气味。把残酷的衰老拍得哀而不伤,可见剧作确实很棒。结尾开放式,真心希望两人能再续前缘。我们并非因为衰老而不再爱了,而是因为不再爱而衰老。
挺遗憾的 电影最后只展现了一场愿望
浪漫的开头,现实的结尾。“谢谢你也给我做梦的勇气”。结尾留白就也留一星吧
在我眼里要比西雅图更好看,第一次见印度有这么纯正的爱情电影,情感细腻到位!绝望主妇送错意外送错饭盒给了被亡妻阴影笼罩着的男人手里,一次错误却让两人产生了联系,爱情也悄然发生,虽然始终没有相见,但情深意浓。人设套路类似于(金三顺 乌云背后幸福线)
这个奇葩的“午餐盒递送系统”是不是也就只在印度这么奇葩的国度才有
4月的最后一部片子了,明天就要开始强制放开了。昨天惊闻伊尔凡·可汗去世消息(还以为新冠)看这部纪念一下,还真有点难受,很不错的演员!回溯了一下看过的他的片子《起跑线2》今年3月刚上映啊不过中国不可能有了。网上度盘怎么全是100分钟的??豆瓣IMBD都是104分钟呀!也没来得及搜磁力。2020.5.6看完补记:之前没看完一直惦记着,在这个暮春初夏小风儿吹拂的下午看完,温情脉脉,一种不内敛却隐忍的情感。看着片子想着男主去世前后各种细节还是有些难受。尽管片中他感叹自己老了,其实人群中还是很帅气瞩目。不太明白印度这种带饭的习惯。结尾没太明白,有些戛然而止不痛快给不出5星。看豆友评论惊觉这真是难得没有歌舞和开挂的印度片子啊怪不得气质不同,与那年实地去过的印度很相似尽管未去孟买。比国产片好看。硬盘接TV
昏昏欲睡,太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