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庆幸我发现了这部电影。
一开始看到暴风雪那一幕,有点恐怖和窒息。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太渺小了,我为他担忧。
后面我越来越能体会Teddy为什么抛弃一切来到荒野,起码在这里他是鲜活而自由的。
我预感到阿列克谢会死,也知道男主终究会回归他的世界。
但该死的,我还是控制不住为他们的友谊泪流满面。
沉入贝加尔湖,就是生命最好的葬礼吧。
人很难与过去决裂,避世和旅行只是旅行中的落脚点,而不是归属。
“小木屋不是收复失地的根据地,而是一个落脚点。
它是遁世的避风港,不是酝酿革命的平民街区。
它是一扇出口的门,而非出发点。
它是船上休息室。
船长在那里喝下沉船前的最后一口朗姆酒。
它是野兽包扎伤口时的坑洞,而非磨尖利爪时所在的巢穴”
《在西伯利亚森林中》又名《贝加尔湖隐居札记》,故事的开头,Teddy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来到贝加尔湖畔。
而小木屋的主人迫切地想要离开,觉得这个地方只适合自我了断。
在无垠的冰天雪地中,他终于感受到了绝对自由与孤独! 像孩子一样滑冰,在空无一人的冰面上吹着小号,在火炉旁喝酒,在昏暗的烛光下写日记,在冰湖上凿洞窟洗澡,遇见受伤的熊,被捕兽器困住.....直到那一天,Teddy在暴风雪里发出绝望的嘶吼,晕了过去。
谎称盗猎者的俄罗斯人X,把命悬一线的他扛回了家,并且教他使用猎枪射击。
在满是白桦和冷杉的森林里,他们再次相遇,逐渐打开心扉。
X一击即中,不远处的鹿踉跄了几步,便倒了下去。
他熟练地割下鹿皮,完整的取出鹿肉。
两人回到小木屋。
一杯酒下肚,距离稍近了一些。
我老家在乌兰乌德,在贝加尔湖的另一头。
你呢?
你怎么会想来这里?
想让时间暂停,寻求一点心灵上的...平静。
镜头再次回到Teddy,此刻的他似乎没有之前那么享受孤独了。
一个人下棋,几杯酒下肚,有些无聊,也有一些心不在焉。
次日,森林上空盘旋了一辆直升机。
Teddy以为是来抓X的,跑去找他。
还好不是他想的那样。
两个人一起寻找受伤的熊。
谁知道,暴风雪又来了。
终于!
两人在冰天雪地中挖出一个冰窟。
千万不要睡着,不要睡着。
你理解吗?
...我对全世界怀抱恨意,他刚好出现在眼前,没完没了地自吹自擂...你杀了一个人,也救了一个人。
我的命是被你救下来的。
我的名字是阿列克西 · 奥西波维奇。
天亮了,两个人活下来了。
回小木屋的路上,森林里久违地出现了暖黄的光晕。
阿列克西拿出保存完好的照片,阿金和拉娜,他们是我的宝贝。
你呢,你有孩子吗?
没有,我总以为时间还很多,随时能组建家庭,找到归属,过得幸福快乐。
直到某一天,我赫然惊醒,发现自己被困在空洞无趣的生活中,对世界毫无建树,一无所有。
除了满满的空虚。
那一刻,我迷失了。
于是我提出辞呈,抛弃曾经对生活的信仰,彻底离开过去的一切,舒适的生活、安定的工作、我的家人、朋友,试着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
来到这里,像是重获新生,无比自由。
在这里,我切切实实的感觉自己活着。
他去滑冰,他在帐篷里冰钓。
阿列克西笑着说,这些小鱼你可以带回去吃。
酒桌上,阿列克西向Teddy打探着外面的世界,两人的对话像极了“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说世事难料,我真的该离开森林了。
冰蓝的湖面,开始融化。
深蓝的夜空,悬挂着满月。
两人围着篝火,泰迪燃起烟花。
春天要到了,可是阿列克西生病了。
我不想被埋进土里。
麻烦你将我沉进贝加尔湖底。
阿列克西像是预知了自己的死期一样,站在木屋前,喊了一声又一声,泰迪。
Teddy回应他。
他们深切地看见了彼此。
Teddy去伊尔库茨克帮他送信。
最紧急的事情是买处方药。
可之后怎么也找不到信上的地址,辗转多日后,托人翻译——…Don't be afraid, you are free.他终于明白,这封信是写给自己的。
搭着顺车,借来摩托, Teddy飞速赶回湖边的木屋。
摇摇晃晃的煤油灯映着阿列克西的脸庞,他已经离开了。
湖面有一大半都融化了。
Teddy划着船,一圈又一圈。
阿列克西随着石头一起沉入湖底。
寂静的世界里,又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Teddy开始打包行李,修剪胡子。
走之前,他又一次来到湖心,来和阿列克西告别。
隐居在西伯利亚森林的这一年,像一生那么长......这一次, Teddy应该做好了准备,不再逃避,好好活着。
地球是监狱,世人爱越狱。
逃离是对既有生活轨迹的反抗,亦是给自己生命中被挥霍的活力与爱的补偿。
赶上了逃离北上广巴的时代热潮,巴黎媒介经理Teddy从大厂裸辞,充分利用地理套利,巴黎赚钱黎巴嫩花,谁不这样谁傻瓜,就租下了欧洲冷冻版洱海贝加尔湖旁边一套冬凉夏暖的房子。
房东为了带着家人去大城市看病决定租转售,房子只要加多9万卢布(约1000欧元)就可以买下。
也就是说,只需要两个伍佰就能写出《挪威的森林》透心凉版《西伯利亚的森林》。
Teddy欣然接受。
临走前,房东说:“这里很适合自杀。
”后来Teddy遇到了藏匿森林12年的逃犯Aleksei,想逃离和被迫逃离,两种人生产生交集。
不过,这么些年,Aleksei独自生活都没事,遇上巴黎人Teddy后竟然因为感冒发烧死掉了,难怪法国人不喜欢巴黎人。
再后来,Teddy找人翻译Aleksei留下的纸条时,我哭了,是真的,我当时就在现场。
从桎梏中感受自由,在死亡面前你才真正活着。
水葬Aleksei之后,Teddy从西伯利亚森林的一场深度冬眠中苏醒过来。
北上广或者巴黎,你可以逃离生活的囚笼,但永远无法逃脱,生命的枷锁。
逃离是深陷生活泥潭的人给生命力取的别名,类似于周迅,鲁树人。
逃离不在距离,而在心境。
此地逍遥不了,别处也是妄想。
但,逃离或许有时候是答案,却无法一直解决你的困惑。
藏匿西伯利亚森林的逃犯,12年于他是一个人漫长一生的审判与煎熬,而在一个民族的生存中不过弹指之间。
逃离巴黎的都市青年,以旅居为名寻找生命体验,围城罢了。
旅游和旅行都是为了在生活中找到一个出口,但本质是不一样的。
旅游满足浅层的吃喝玩乐的感官需求,而旅行是更深层次的探索,身在外,向内求索:离开原本的生活,独自面对陌生的一切,找自由、谋成长、求疗愈。
当然两者无高低之分。
在昨日的茨威格的世界,巴黎只知道对立的事物可以并存,不知道什么是上等和下等。
我成长的年代,时间计量单位是80后、90后、00后。
如今,疫情把时间切割成令人不安惊恐的前中后,活在2019年的人与活在2023年的人已经有了代沟。
1919年,四年战争终于结束。
人们从僵化与顺服中归来,在变了样的、穷了的、被轰成碎片的世界里重新寻找曾经向往又恐惧的自由。
成长中不复清醒敏锐的感官和神经,磨平了年少的无边法力,包括创造力、生命力和活力,四时欲振乏力,四处无能为力。
年轻的凯鲁亚克在路上泼洒了还没喝的酒,把年少时璀璨的极乐夏梦,悄悄换成,买一套房子,和一辆凯迪拉克。
生命或是温水煮青蛙,有人随波逐流,有人坐井观天,生活这口锅,你背着蹉跎,以热情燃烧的生命,煮着煮着就熟了。
在每个人的西伯利亚森林中,莎士比亚讲,这么恶劣的天气,没有一场暴风雨是不会放晴的。
莎士比亚又讲,我们命该遇到这样的时代。
克林索尔最后的夏天,黑塞不再将飞驰的车轮推回,默认血液中安宁的死亡。
不再索求荒唐,亦是你我如今的智慧和善良。
三月,去了一次卢浮宫,又见到了阅人无数看见的手机更多的蒙娜丽莎,高高在上但给人有台阶下的胜利女神,因为断臂而无法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维纳斯。
哦,还匆匆路过了《自由引导人民》,六年滚滚东逝去,霎眼二十八,Viva La Vida。
我理解这是一部讨论自由、生活本质和人生意义的电影。
人物除了男主角特迪,还有两个重要角色,一个是原木屋主人,另一个是在西伯利亚森林中躲了12年的阿列克谢。
电影一开始就通过原木屋主人展示一种割裂,主角特迪奔往西伯利亚,有人却想要逃离。
对迷失在城市的人来说,直面西伯利亚的凛冽寒风是他们的追求;而一辈子困在西伯利亚的人们,繁华的城市才是他们心之所向。
这里面,哪一种生活方式更接近生活本质?
哪一种选择,才更贴近人生的意义?
或者,在杳无人烟的西伯利亚森林,冰天雪地的孤独,和在喧闹繁华大都市里的孤独并没有什么两样;但每个人想要的自由,想追寻的意义,都不会相同。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没有惟一,没有定式,人穷尽一生都在追寻生命意义的路上,直至走到生命的尽头。
所以,去经历一切吧,去看你没有看过的风景,去体验你没体验过的生活。
后半部分,通过阿列克谢和特迪的相处,探讨了在西伯利亚的广阔天地里,独自一人不是自由,真正的自由和意义,你需要在人和人之间的链接中获取。
有牵绊的人,才有意义。
昨天看到朋友圈有人po出电影原著,晚上就在短视频平台刷到了电影解读,没有看原片,但是自媒体的影评就足以撼动人心。
影片大体讲述了一个男青年离开城市,来到贝加尔湖旁的木屋独自生活居住的故事。
没有宏大的制作,只有冰天雪地里冬的凛冽;没有过多的台词,只有简单的自我审视。
真正的自由并非是身体上的,而是思想上的自由,是那种即使你被生活束缚着,而你仍然明白你是自由的。
自从准备考研以来,我常觉得我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前的我每周要看一部电影,读各式各样的书,也常自诩文艺青年。
现在我变了,我没有耐心看完一整部电影,我担心距离考研所剩时间的紧迫,以致于我时常郁郁不欢,可最后这些时间也流向了碎片化的流媒体和社交软件。
这何尝不是一种思想的束缚呢。
今天我自律,我可以选择只看一部电影,然后好好投入到高效率的工作中;今天我自律,我可以选择不看电影,全心投入到学习中。
不要把自己的生活束缚在给自己定的某个目标上,冲破思想的束缚,生活会过的不一样。
以上,就是我对本片产生的思考,这种思考已经离我很久远,所以记录下来。
另外,从剧本设计的角度,我可以大胆猜测,其实那片森林里根本没有阿列克谢,更多的是泰迪一个人的思考,在得知暴风雪来临的时候、在面对野外生存的时候、在每个寒冷的冬夜一个人面对烛火的时候。
片子最让人震撼的不是西伯利亚那被冰封的绝世之境的景象,而是逃亡者阿列克谢 关于自己为什么杀人和犯罪过程的讲述。
那个被杀的军官绝对没想自己会因为滔滔不绝炫耀自己的幸福生活就招来了杀身之祸,且死得特别惨。
听完他的讲述后,每次看到他跟Teddy在一起,我总怕他酒喝多了就会对Teddy来上一枪,但Teddy 一直在吐槽他那空洞迷茫的生活,反倒让友谊越发牢固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当人在忙乱当中确实是不想看到别人岁月静好的。
本文原发于微信公众号:电影通判俄罗斯总统普京每年至少去西伯利亚两次,在人迹罕至的西柏利亚森林狩猎,在贝加尔湖中野钓。
电影通判今天介绍的《在西伯利亚森林中》是一部书,也是一部电影。
贝加尔湖法国记者西尔万•泰松在西伯利亚雪松北岬,贝加湖畔生活了6个月。
后来写了一本书叫《在西伯利亚森林中》,2016年法国电影《在西伯利亚森林中》就是据此改编。
电影里就是海子想要的生活: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在西伯利亚生活6个月的记者在贝加尔湖畔,一个雪松搭的木屋,背后是西伯利亚寒带针叶林,有雪松,云杉,冷彬和西伯利亚松,木屋房周围是三毛草和鸢尾花。
白天清净而明亮,松鼠、雪兔、狐、貂、麋、猞猁在森林中活动,你甚至可以听得到他们的声音,眼前是蓝的幽深的贝加尔湖。
西伯利亚森林白天在世界最清洁的贝加尔湖里,捕一些凹目白鲑或奥木尔鱼等。
在木屋前搭一个木头支架,上面吊一个铁锅,采摘些羊肚菌,红菇,将门前水桶里的贝尔加湖水加一勺,放入蘑菇,鱼,炖一锅汤。
或者在门前搭个支架,用彬树或松树枝支起火堆,烤白鲑鱼吃。
雪松森的桌子屋子前有一张雪松木的桌子,呈现出“香料蜜糖面包”般的颜色,靠着木屋是把长椅。
门前的雪堆里埋了数瓶伏特加,雪堆也是冰箱,里面偶尔放些鱼、猎到的雪兔。
杯子里的伏特加清洌迷人,松树影下的光影斑驳迷离,一口伏特加,一块松树烤鲑鱼,西伯利亚的寒冬,没有人,也没有声音,只有远处的贝尔加湖和远山。
午后,在湖边,一本书,躺在湖边的石头上,枕着你的猎枪,在天地间呼吸。
冰封的贝加尔湖夜晚,森林中传来遥远的西伯利亚森林狼的啸月之声,还有西伯利亚虎在深山里的低沉吼声。
极北星空中的星星没有任何云彩遮掩,便如在你的眼前,呼口气似乎就到了星星上去,
冰封的贝加尔湖《在西伯利亚森林中》是电影通判时常看的三本书之一。
西伯利亚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和装得下天空的贝加尔湖,去那里走走吧,也许会遇到普京。
本文所有权归属于微信公众号:电影通判ID: dytp555
这是一个讲述"自由"的电影,故事真实改编。
堪称是现代版的《瓦尔登湖》,充满了惊险、友谊和自我成长的元素,真的超级推荐!
影片讲述了男主角泰迪为了追求自由而离开繁华的城市,独自来到贝加尔湖畔生活了六个月的叙事故事。
在冰天雪地里钓鱼、打猎、滑冰、阅读,这些都是多么美好令人向往的事情,每一件都能治愈人心!
男主角在贝加尔湖呼喊着,在冰上尽情滑行,享受孤独的样子,真的令人“激动”得泪流满面。
电影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我特别喜欢:“你已经走了一段路了,坚强地继续走下去,不要害怕,你是自由的。
”是的,无论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地继续前行,最终我们都会获得爱和自由!
真心推荐给每个困惑和迷茫的姐妹们!
大家一定要去看看!
“我渴望简单,缓慢,而又奇特的生活”巨巨巨合我胃口,曾经我思考有什么能伴我一生,答案是只有我自己,不论我是否组建家庭,我都将不得不面对人生路只我一人独行的孤独,上野所言那种“畅快的孤独”。
看到泰迪在小屋里露出满足的神情时我流泪了,很难说这不是感同身受的幸福泪水。
遇到熊,在夜晚的小木屋里瑟瑟发抖,又让我感受到自然法则,理所当然的无情和冷酷,世界似乎本该如此,作为其中一员,选择了在这,便全盘接受。
暴风雪中发出绝望的嘶吼,与自然界中任何一只濒死的动物没有任何区别。
其实原本我不是很喜欢主要情节变成两位一起,然后再引入直升机杀熊这个点,让我有一种小时候看鲁滨逊漂流记看到后面鲁滨逊殖民的感觉。
但是再往后看到泰迪进入阿列克西家里的对话,让我深刻了解了阿列克西这个角色塑造的意义,他其实并非自主地想远离人世,而是被逼无奈(虽然是自己上头杀人),他的被动用来衬托泰迪的主动远离,一种打从心底对人世的决裂。
另外,阿列克西也作为一个现实意义上的对照组,一个关于泰迪未来的预言。
即:当面对生老病死时,泰迪是否对自己远离人世的理想感到后悔。
人生来自由的理想追求与人生老病死的现实状况的对比在阿列克西病时看来无比惨烈。
病痛能让眼神狠辣的阿列克西依依不舍连喊泰迪三次,让他像个垂垂老矣的人,又或是成了柔弱无比的孩童想要回到妈妈的怀抱。
对泰迪的拷问则是:当视为挚友的阿列克西急需救命抗生素,但居住地离医院太远,湖面又开始融化,在几经波折带着药往回赶的时候,泰迪是否痛恨这遥遥路途催人性命?
站在阿列克西门前,提灯走进屋内,泰迪是否怀着幽微的朋友已经去世的预感?
烛光里流下的眼泪又是由多少遗憾,悲伤又或是不甘组成?
人有情天却无情,生老病死不过人间常事,阿列克西之死与那头雄鹿之死并无区别,却给泰迪带来了极大悲怆。
或许西伯利亚森林对泰迪不薄,真的给了他一段真挚的感情和此生难忘的经历,这是在高度反自然的城市中难以遇到的。
将阿列克西沉湖,泰迪又回归了那种畅快的孤独,渺渺天地唯他一人,融化的浮冰上他独自漂流,只是比起之前刚来贝加尔湖时的畅快,此时电影基调变得怅然。
就像人的一生,独自来独自走,中间迎来送往许多人,终归从孤独到更深的孤独,眼神从天真到混浊,心态从欢快到忧郁,承受自己做出的任何决定带来的后果。
泰迪刮掉胡须,选择了离开。
窗外是永恒流动的贝加尔湖,永恒的孤独和永恒的死亡,在湖面上永恒上演。
teddy~~aleksei~~
追过《荒野独居》系列的,这片不咋地。
景美,人矫情
无感
三星全给景色。主人公说服自己是来寻找内心的自由和宁静,却没有基本的野外生存能力,然后被杀人者教育打猎知识和人生羁绊。故事一般,靠几句台词煽情,也是离谱。
3+当风光片看的,没有特别的出彩,但意境不错。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就这么俩人真好看,一个对未来无望的青年被杀人犯治愈的故事,但是西伯利亚再壮美我也不想去。
为了成为孤岛反而相连。
中规中矩的文艺男的中年危机。
孤独和自由哪个都没沾到边…看完就像电子游了一遍西伯利亚,别无它感……
二星给美丽的贝加尔湖。剧本太烂,是从没有过独自生活经历的人的意淫。
像是贝加尔湖户外宣传片,叙事和配乐不尽人意,为了逃避城市喧嚣来西伯利亚隐居一年
感觉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有些干
忙完一个大活后infp理想地
这部影片的好,大致就在于,那些内心对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开始质疑,并对生命的本质开启追问的人才会有所共鸣,一种无以言说,难于用答案式的概括来叩击对人生的探求。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人类只是一个弱小的生物。人与自然的平等,并不应该来自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俯视般的口号,而应是看到了上天造物主并没有特别青睐于人类,大自然的缄默从不表示它已被人类所控制,而只是它的深沉,以及人类自身的狭隘和自大。倘若人类谦卑,人于自然便是虔诚的孩子。倘若人类继续狂妄,人便是加速自身的灭亡,令大自然加快对恶细胞的吞噬与代谢。就像有评论说,这部片子只有对到了一定年纪,经历过些事情之后,才会体悟到背后的那种深沉和震动。
“你已经走了一段路了,坚持走下去,别害怕,你是自由的。”
以为会看到孤独,以为会看到孤独,你听到没有,以为会看到真正的孤独,你小子隐居之后针对文艺青年开辟美景向爽文是吧!
在西伯利亚的森林中,人类如何在野外生存下去,除了猎取食物,抵御风雪,还要无尽的寂寞空虚。
跟一个年老的逃犯结下友谊,很平淡,拍的没什么内容。/住的地方开阔近水,在西伯利亚也能享受黑海别墅的体验啊。他一个发鸡,怎么定居到那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