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斯蒂芬妮·科尔克
主演:弗里达·伯恩哈德,阿诺德·博斯,杰尔默·哈尔基奥普洛斯,朱尔斯·埃尔廷,莫妮克·海因克-维赫曼,马伦·耶宾克,佩品·科法杰,多洛雷斯·雷温,汉斯·莱格特
类型:电影地区:荷兰语言:荷兰语年份:2023
简介:在孩子死产几天后,罗宾的乳房开始分泌乳汁,她无法将乳汁扔掉,于是决定捐赠,但寻找捐赠场所比她预想的要困难得多,于是越来越多的乳汁开始挤满了她的冰箱和她的生活。详细 >
喜欢克制的表达 全片很多时候没人说话 很舒适
导演挺酷
没有大喜大悲,只有沉默的告白。中规中矩,值得三星。
整部片子对白太少了,好像默片。不理解女主既然不符合母乳捐赠条件,她为啥执著于捐赠呢?
#2024BJIFF-第7部是否影片的某一瞬间,带给你的某一种情绪远远大于我们所注重的“story”
这是一个个被误解忽略却又想要证明自己的人。女主这个角色演起来好难。
2027.4.24 BJIFF
@Filmhallen,很荷兰,除了最后一幕都是这个死天气。从生育流产到泵奶捐献,每一步都是对女性的检查和审判,但女主Robin很强大。老公就是那种冷漠自私,美美隐身,最后还面子上装模作样要cuddle你问候你的那种荷兰男的。
非常女性的文艺片,应该只有女性才能懂得!未出世的孩子夭折,产生的乳汁成为心灵寄托,静音徒步找寻心灵的慰藉!想通过捐赠以抚平内心,可健康原因成为阻力!结局还不错,乡村宁静小屋,两位女性之间的交接,完成了母爱的传递!看完电影对捐赠乳汁,没有太多想法!林中徒步很有意境,阳光点点洒下,微微落叶吹起,座在树桩上吃全麦三明治,旁边放着冒热气的咖啡壶!
静默的哀伤
4.24北影节英皇映后,不理解主办方为什么不安排荷兰语翻译,连北外学生都可以用荷兰语提问,却一定要用英语造成语言隔阂…很喜欢Stephanie的对于沉默和悲伤的表述,男主演员“richness in sadness”也让我印象深刻。以及上台的男主演员真的是i人地狱啊哈哈哈哈哈
#14th BJIFF# 5.5。 题材新颖,内容表现模式化太重,比较无聊,人物心理状态表现得不太深刻,像是大学生毕设作品。
角度找得特别好这点恐怕不是男性创作者能办到的可惜难掩匠气
北欧才是人文主义的圣地
grief is a personal thing that we can only deal with it alone
剧情和我期待的完全不同,可能因为没有婚孕的经历无法共情吧。困 平 但灯光很不错
流产后产生的乳汁,就像小说中老人拥有却没有使用的超能力,失去价值,也意味着流产的女人(罗宾)在牺牲正常生活多月后一无所获,陷入价值空虚。罗宾竭力使这些乳汁产生价值,其背后是未能成为母亲的女人对自我付出寻求肯定的过程。片中展现出失落,失望,而后坚定的乳汁捐献之旅,伴随这一过程的是罗宾本人在自我哀悼中寻求内心自愈。不过这一自愈的完成不仅仅靠内在的愈合,同时也有同一境况之人无声的同情。两条线索,一方面主线寻找乳汁的接纳者,一面在无声徒步中mourning。两条线索同时进行,当哀悼被重新发生的人与人的交流化解时,意志也重新建立,并在最后得到的接纳中获得肯定。乳汁重新拥有价值,罗宾完成了其追寻的认同。
入围北影节的天坛奖之后,趁着EFM的最后一天找出这部电影。全片台词量比较少,文本气质也符合我的口味,最后女主趴着一堆奶瓶上的样子,就像倾听篇幅之外那个孩子的心跳。稍微疑惑的部分是,外出徒步的情节帮助并不大,是并非无可替代的那种段落。
北影节第一个五星,只有女性导演能拍出来的电影
3.5,题外话:女主所处的真是非常i人友好的社会呀,羡慕……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喜欢克制的表达 全片很多时候没人说话 很舒适
导演挺酷
没有大喜大悲,只有沉默的告白。中规中矩,值得三星。
整部片子对白太少了,好像默片。不理解女主既然不符合母乳捐赠条件,她为啥执著于捐赠呢?
#2024BJIFF-第7部是否影片的某一瞬间,带给你的某一种情绪远远大于我们所注重的“story”
这是一个个被误解忽略却又想要证明自己的人。女主这个角色演起来好难。
2027.4.24 BJIFF
@Filmhallen,很荷兰,除了最后一幕都是这个死天气。从生育流产到泵奶捐献,每一步都是对女性的检查和审判,但女主Robin很强大。老公就是那种冷漠自私,美美隐身,最后还面子上装模作样要cuddle你问候你的那种荷兰男的。
非常女性的文艺片,应该只有女性才能懂得!未出世的孩子夭折,产生的乳汁成为心灵寄托,静音徒步找寻心灵的慰藉!想通过捐赠以抚平内心,可健康原因成为阻力!结局还不错,乡村宁静小屋,两位女性之间的交接,完成了母爱的传递!看完电影对捐赠乳汁,没有太多想法!林中徒步很有意境,阳光点点洒下,微微落叶吹起,座在树桩上吃全麦三明治,旁边放着冒热气的咖啡壶!
静默的哀伤
4.24北影节英皇映后,不理解主办方为什么不安排荷兰语翻译,连北外学生都可以用荷兰语提问,却一定要用英语造成语言隔阂…很喜欢Stephanie的对于沉默和悲伤的表述,男主演员“richness in sadness”也让我印象深刻。以及上台的男主演员真的是i人地狱啊哈哈哈哈哈
#14th BJIFF# 5.5。 题材新颖,内容表现模式化太重,比较无聊,人物心理状态表现得不太深刻,像是大学生毕设作品。
角度找得特别好这点恐怕不是男性创作者能办到的可惜难掩匠气
北欧才是人文主义的圣地
grief is a personal thing that we can only deal with it alone
剧情和我期待的完全不同,可能因为没有婚孕的经历无法共情吧。困 平 但灯光很不错
流产后产生的乳汁,就像小说中老人拥有却没有使用的超能力,失去价值,也意味着流产的女人(罗宾)在牺牲正常生活多月后一无所获,陷入价值空虚。罗宾竭力使这些乳汁产生价值,其背后是未能成为母亲的女人对自我付出寻求肯定的过程。片中展现出失落,失望,而后坚定的乳汁捐献之旅,伴随这一过程的是罗宾本人在自我哀悼中寻求内心自愈。不过这一自愈的完成不仅仅靠内在的愈合,同时也有同一境况之人无声的同情。两条线索,一方面主线寻找乳汁的接纳者,一面在无声徒步中mourning。两条线索同时进行,当哀悼被重新发生的人与人的交流化解时,意志也重新建立,并在最后得到的接纳中获得肯定。乳汁重新拥有价值,罗宾完成了其追寻的认同。
入围北影节的天坛奖之后,趁着EFM的最后一天找出这部电影。全片台词量比较少,文本气质也符合我的口味,最后女主趴着一堆奶瓶上的样子,就像倾听篇幅之外那个孩子的心跳。稍微疑惑的部分是,外出徒步的情节帮助并不大,是并非无可替代的那种段落。
北影节第一个五星,只有女性导演能拍出来的电影
3.5,题外话:女主所处的真是非常i人友好的社会呀,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