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托弗•诺兰从不掩饰007铁杆影迷的身份,坦言若非受到占士邦的影响,便没有气质出众的蝙蝠侠三部曲。
亲自执导一部007电影是诺兰多年来的心愿,而萨姆•门德斯用一部《天幕杀机》替他完成了心愿。
这位对前者充满崇敬的金像奖最佳导演,转而从汲取过007养料的蝙蝠侠电影中再度搜寻灵感,将堪称史上最长寿的超级英雄片凡人化、阴暗化、悲情化,英雄头顶夺目的光环被深邃的黑影遮蔽,除了继续与强大到不可思议的敌人作战,他更要挣扎在信心的退逝、忠诚的考验和信仰的抉择中,《天幕杀机》还打破惯例,允许我们向这个男人的身世投以深情的一瞥,深埋多年的阴暗秘密汹涌的钻出水面,默默诉说着令他心如刀割的惨痛记忆。
如果你是诺兰的粉丝,为蝙蝠侠三部曲终告完结而余兴未尽,应当能在《天幕》中找回尚未远去的心潮澎湃。
007电影一贯有个神采飞扬的开局,即便在追求突破的《皇家赌场》和《量子危机》,也是邦德力克强敌的意气风发,因此《天幕》开篇他中枪落水的黯然低潮,格外使人惊诧。
受到致命伤害的不只是邦德的身体,还有他对行动力的自尊,以及对情报局的忠诚,正如《黑暗骑士》结尾的布鲁斯•韦恩,挨了双面人一颗子弹不算,还要背负杀害光明骑士的骂名,为千夫所指,遭警察通缉,如此身心双方面的沉重打击,足以使邦德和韦恩这样受过最严苛训练的精英战士一蹶不振。
两人的选择是相同的,投身隐姓埋名、落寞而颓废的生活,直到另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唤醒斗志。
而这心理上自我流放、期待自然康复的消极疗养,一旦被强烈的写实性笼罩,必然伴随着生理机能的退化,于是邦德通不过体能测试,蝙蝠侠初战不敌贝恩。
时刻愁云惨雾环绕的英雄,自然要配上一个不按理出牌的反派。
《天幕》里疯狂又迷人的席尔瓦在前半段似是一个脸谱化的恶棍,热衷于早期阴谋家那套抓了不杀、自吹自擂的把戏,被邦德轻易擒获几乎叫人鄙夷他的外强中干。
直到被关进插翅难飞的牢笼,方显出卓绝的智谋和手段,露着狰狞笑容讲述锥心刺骨的往事,字字勾起邦德内心旧伤——对职业的迷惘,被动摇的忠诚——掩埋已久的心魔重又袭上心头,随后又从容脱狱,复仇计划闪电般连环展开,一面武力占优,一面瓦解心智,排上倒海的攻势使邦德疲于奔命,通篇看来简直与小丑师出同门,后者操控犯罪王国兴风作浪,故意被抓捕后大显神通,几乎将蝙蝠侠逼入绝境,且这两位都喜欢在政府高官集会的场合刺杀要人,嘴部都有骇人的永久性创伤。
如果怀念小丑,完全可以在席尔瓦身上找寻他的遗产。
当邦德抒发对故乡的感慨时,M说,孤儿是特工首选。
与蝙蝠侠一样,幼年父母离世在邦德内心刻下无法修复的伤痕,终其一生无法摆脱,但身为强者,他没有被黑暗吞噬,继而从中获得直面黑暗的力量,充满热情的拥抱了黑暗,使之成为坚实的盟友。
蝙蝠侠总在月明星稀中出没,《天幕》的大决战也被放在四合的夜幕中,邦德以弱胜强除了地利人和,也有赖于天时。
夜色迷离撩人的上海和澳门,也与《黑暗骑士》中惊鸿一现的香港一样,视觉作用远大于地理作用。
可一旦与黑夜结盟,英雄就成了独自品尝战利品或舔舐伤口的孤狼,无法摆脱与寂寞相伴的命运,甚至绅士特工和富二代企业家最不缺的女人缘也跌落谷底,两人各自目睹心爱女人香消玉殒的绝望瞬间,无疑加剧了内心深深的孤独感。
当然,孤胆英雄并非孑然一身,邦德除了亦上司亦母亲的M,还能时不时与一位年轻极客Q打情骂俏。
虽然用他的话说,“年轻不能保证创新”,但年轻确实让Q的孩子气结结实实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初见面就和邦德大掐嘴架,紧张的追逐中不让来两句风凉话,叫人愉快的想起,韦恩和那个老顽童董事卢修斯也是这么一对化学反应强烈的好基友。
虽然Q十分不屑“未来”的自己,鄙夷爆炸钢笔般耸人的道具,但邦德却从韦恩少爷处继承了拿装备嘲弄对手的那股倨傲,鳄鱼池里用指纹手枪肆意羞辱迟钝的打手,在澳门小岛反败为胜后得意的亮出无线电大做广告,即使在七八十年代装备鼎盛期他都没这么张扬过,如今倒是和蝙蝠侠用战车、战机调戏警察,用飞镖、钩索戏弄罪犯的作风一脉相承。
《天幕》与诺兰版蝙蝠侠最相似之处在于结构,双方都挂着前传的标签,行重启系列之实,既拥有自成一体的时空架构,也不遗余力的复原观众的记忆。
正如《黑暗骑士崛起》结尾罗宾的横空出世,《天幕》用几乎相同的角色揭晓手法,将缺席十年的钱班霓重新归位,让M回到最初的男性。
对比拍摄时间,门德斯不大可能提前得知《黑暗骑士崛起》的这一精心设置,唯一的解释是他深谙诺兰的创作思路和法则,才有了这水到渠成的殊途同归。
在经过两个多小时与黑暗的搏斗后,007迎来了灿烂的曙光,最终天幕没有坠落,而是开启了一个新的轮回,与之相伴的,是一个经受了黑暗洗礼的绅士特工的崛起。
文/方聿南
除了“007”和“詹姆斯·邦德”,《大破天幕杀机》里最常出现的台词就是“过时”(old fashion)了,看来,从剑桥大学走出、拥有戏剧背景的萨姆·门德斯即使在执导这部传奇的时尚动作间谍片时,也无法抑制他内心洋溢的复古文艺范——用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诗人丁尼生(也是萨姆·门德斯的校友)的诗句来煽情,军情六处从来没这么有文化过。
《大破天幕杀机》的怀旧气息随处可见,虽然有伊斯坦布尔、上海、澳门,以及热带海岛的美景,但主要场景还是发生在伦敦和苏格兰,以往的007电影,总是充满着酷炫特效和高科技小物件,但在《大破天幕杀机》里,一切都被萨姆·门德斯扭过来了——打斗变得充满硬桥硬马的钢铁气息,高科技发明也退居次席:虽然片中有一个极客范十足的史上最年轻Q博士,但这位小兄弟完全是打酱油的戏份,他本人和他的小发明都极度缺乏幽默感和新鲜度。
古老的伦敦被恐怖分子玩弄于股掌之中,邦德的单位军情六处被当头一爆后不得不迁入二战时的丘吉尔指挥所,在厚重的水泥地下室里,即使装上了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扑面而来的还是浓厚的复古味;而大反派栖身的海岛基地,更是一个残破的市镇,被恐怖谎言吓走的居民们,让这里变成了玛雅遗迹式的当代废墟;至于最后的决斗战场,邦德更是回到了自己的苏格兰祖屋,一栋叫“天幕”的山谷别墅,这里没有一个网络时代的先进物件,只剩下老旧的双管猎枪、雷管炸药,和一个老态龙钟的猎场看守。
这倒也符合剧情逻辑,反派正是因为掌握了先进的网络科技,可以任意侵入军情六处的电脑系统,才让这个特供机构狼狈不堪,而这次邦德选定了一个前网络时代的“过时”战场,反派的科技手段再发达,也徒呼奈何,只能真刀实枪的硬拼——而这正是邦德想要的。
整部《大破天幕杀机》,核心矛盾都集中在邦德的顶头上司M女士身上,反派Boss席尔瓦正是她当年的老部下,随着时代的进展,特工这东西似乎越来越不吃香了,甚至连军情六处本身的存在也成了一个待商榷的问题,M女士在听证会上慷慨激昂的引用丁尼生诗句,正有着唤回昔日辉煌和血性的用意,而在全世界绕了一大圈之后,萨姆·门德斯最终还是让邦德进入到一场古典式的角斗中:以那栋祖屋为战场,邦德带着M女士和老猎场看守,用双管猎枪和自制的土炸弹,与反派火并到底。
而祖屋外正是邦德父母的墓地,邦德回到这里作战,有着捍卫家族荣誉的鲜明意趣(跟“轻飘飘”的美国特工比起来,这显然是门德斯给邦德注入的厚重英式血脉)。
席尔瓦是一个被M抛弃的前邦德同事,为了事业大局,M常常不得不丢车保帅,就像《大破天幕杀机》开头她强令狙击手对与敌人缠斗的邦德开枪那样,不过,深明大义的邦德回到了工作岗位,脆弱的席尔瓦内心却饱受创伤,从此以后开始与M和整个军情六处为敌——席尔瓦对M有严重的恋母情结,他想与M同归于尽的做法亦透射出浓厚的弑母意味。
《大破天幕杀机》中最大的危机,并不是席尔瓦,而是英国社会对军情六处和特工组织的质疑——就此而言,席尔瓦倒是反证了他敌人存在的必要性。
由此,我们看到了一场古色苍然的热兵器厮杀,跑车、名表、美女,被戏称为“Kiss Bang”的詹姆斯·邦德在《大破天幕杀机》里还是一样都不能少,但在最后的大决战里,不再有时髦的新派战法(与《碟中谍4》形成了鲜明对比),萨姆·门德斯让他的英国“同事”用苏格兰人特有的韧劲,展开了一场“过时”的贵族决斗。
年过五旬的007已经“过时”了么?
从年龄设定上来说,邦德本来就是一个大叔,在这个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横行的世界里,他那些威风凛凛的做派似乎有些过时,但萨姆·门德斯成功的召唤出了邦德大叔“过时”但依旧豪迈的血性和帅气。
这种“过时”意味既是对007系列自身的致敬,也深刻的联系着对日不落帝国的怀旧:当年的那个全球霸主早已威风不再,但萨姆·门德斯绝不会让CIA抢了军情六处的风头,也不让硅谷式的高科技凌驾于邦德之上,而是用英国贵族的方式,了结了一段家族秘史般的恩怨——M妈妈带着她的好孩子教训那个“弑母”的坏孩子。
同时,“母亲”意象也与old fashion之间有某种心理同源性,对“母亲”的捍卫亦即对“传统”的守护,在此意味下,M妈妈最后的牺牲和祖屋的付之一炬更带有贵族落寞的悲剧感。
日不落帝国“过时”了,但日不落的贵族精神一直贯穿在英国文化的血脉里,军情六处重启丘吉尔的战时指挥所,就可以被看作是对昔日胜利的潜意识召唤。
而邦德大叔、老妈妈M和老猎场看守人,则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当年独力对抗纳粹侵略,承受着巨大损失而始终不言媾和的日不落帝国。
萨姆·门德斯用《大破天幕杀机》凭吊了自己心目中的日不落,殖民地没了,但精气神还在。
姜还是老的辣,God gave old fashion。
(删节版刊载于《京华时报》2013年1月21日)
我从没看过007系列影片,只因为它太过著名,我常常在各种节目为其制作的专题中瞥过几段片花,觉得大概是一部在执行正义的任务中炫特技炫香车美女的英雄主义好莱坞长寿大片。
这次我对007的评价只能基于《大破天幕危机》,如果称它为谍战片,Tom Cruise系列作品早已抢占我心中的地位,所以我只能使它屈居在大范畴的动作片之列。
我对于007的故事结构和节奏的细节安排一概不知,于是坐在影院的我等待着灯光暗下后第一个冲突出现,从此一场斗争被揭开序幕,高潮后再结局。
如我所愿,第一场戏出现了肉搏,结尾处,邦德竟然被击中掉进了水里,顺着瀑布跌进了——跌进了我从不曾想到的灵魂歌声中,一首完整的Adele“skyfall”!
从没有哪首主题曲能够在电影院内播放的大片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并且可以从内窥探到这部电影定会带有些些人文关怀,至少是文艺氛围。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问话我在影评中碰到很多次,杂志新闻用这个词来质疑成龙、李连杰以及Stallone等动作影星,而这次,我第一次在好莱坞长寿英雄大片中感受到如此赤裸裸的对这句问话的反抗,准确的说是一种挣扎,邦德用一种挣扎去尽全力主导结果,从而证明自己——“Tradition”仍然行得通。
影片中提及和表现了主人公们众多的可能会被淘汰的冲突,都在各种融入配乐的慢镜头的搏斗中,以及保护M夫人的真情结局中,还有那首诗中被证明,邦德需要人们需要他,这就是廉颇一饭斗米的目的。
一部华丽的电影除了情感外还需要视觉冲击,这部电影的视觉画面里出现了几座城市的或繁华或特色的场景,大概我作为中国人,对于自家土地较为熟悉,所以影片运用主观视点、客观视点大篇幅的航拍、仰拍上海,让我觉得冗长,不过对于全球范围上映的大片,别国观众可能正沉浸在一个未到过的国家风光之中。
总的来说,它满足了大片的视觉元素,但是缺乏新意,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热衷的《福尔摩斯探案集》,这部英国电视剧,光影运用令人惊叹,通过对光与人、物之间的把控向观众呈现出的视觉气氛,仿佛赐予你魔法瞬间能触摸到镜头里这个人背后被拖长的黑影掩盖着的地板的温度,迄今很多电影都无法做到这么文艺古典,虽然这部剧剧情有点生硬。
哈维尔·巴登作为最大反派出现,我非常期待,他的影片,我只看过《老无所依》,但已足以,我喜欢这种类型。
我何时何地都能回忆起,这个变态杀手与杂货铺老板玩的硬币游戏,那时我终于知道主观视点是个什么玩意儿了,在脑中在心里,那时,面对的电脑屏幕框突然变得和杂货铺老板的视野一样大,眼前只有这个西瓜盖发型的奇怪男人,他开口要我猜硬币,我开始紧张,我和我的杂货铺都即将被他毁灭。
在《大破天幕危机》中,不知是否因为不能浪费掉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演技,所以导演才给这位男配角添加了很多很多复杂的情绪,由于情感纠葛太过沉重,再加上另一方面导演又忘了给这种情绪做一些铺垫故事的拍摄,导致我忽然被影片以M夫人和哈维尔·巴登的寥寥几句对话被迫要瞬间带到爱与恨的情感悬崖边缘,弄得不知所措,真的无法彻底体会那种爱、恨、痛三者的交织,请原谅我。
如果哈维尔·巴登也和我有一样的疑惑的话,那么他在最后一场戏的表演真的只能依靠自己精湛的演技了。
这么复杂的情绪加上这么挣扎内心的表演,和渊源的故事冲突,是不是该另起炉灶,特地为这种依恋和毁灭的畸形拍一部剧情片呢。
我的电影主页里有很多不同评分的电影,我从不用同一等级去看待同一星级的所有电影,因为我对于每一部电影的期待和要求不一样,所以评分不一样,类型主题、演员导演、故事发展等都不同对待。
作为普通的动作大片,做到了惊险刺激得令人惊叹,简单的剧情交代得很流畅,让人忘了时间,我给五星,但这并不代表《碟中谍4》与《大开眼界》《发条橙子》在同一级别。
这部电影虽然硬伤很多,但是我出于关怀,给4星——推荐。
之所以花時間寫是因為不明白為什麼這麼多給高分的。
給兩顆星,其中一顆是因為當下猜到片頭追逐的場面就在伊斯坦布爾。
簡單來講這次的007講述的是關於新老school到底誰才是老大的,時代變化不能再靠人力肉搏去解決問題,我們新時代用的是腦子等等。。。
所以電影最後大決戰用的是一百年前的獵槍,最後的致命一擊靠的是刀子。
基本上這部電影完全沒有007的影子,重點說說不滿的地方。。。。。。
最最最不滿的。
是整部戲講的都是傳承傳統,回歸本質。
但!!!
事實這集完全看不出007一系列的特色!
how ironic!!!!
基本上,所有系列電影都有其自身劇情套路的,SAW系列,WRONG TURN系列,Final Destination系列還是Mission Impossible系列。
007的套路是啥呢?
全!
没!
了!!!
首先最突出是邦女郎。
歷屆邦女郎基本是這樣的:首先出場必須在惡勢力中但其實是個內有苦衷的良家,中間會和JB一段激情床戲而最後電影是JB抱著邦女郎大團圓結局,背景是壞蛋的大本營各種摧枯拉朽的爆炸場面。
但。。。。。。。。
這集的邦女郎在哪???
在哪???
是誰?!?!?!?!
我怎麼沒看到!!!
哦~有!
不過沒十分鐘就被一槍斃命了。
還是你想說其實那個老大媽才是終極邦女郎???
然後不滿的就是JB的裝備了,不得不說往屆007的不少看點就是那些現實中沒有的武器。
這個也是當年港產片(星爺或是王晶搞笑片)時常借鑑的。
譬如隱形DB車,柯南式的手錶等等。
這集的裝備是啥?
一個十幾年前就出現過的fingerprint功能手槍。
還有一個信號發射器(還無線電!
摔!!
)。
JB專用車復古倒無所謂,不過戲份減少到車頭裝模做樣的彈兩隻機槍就沒了!!
沒了!
最讓我無語倒是那段當007被困在湖底冰面下準備逃脫的時候,游到死掉的壞蛋身上淘口袋時。
我以為會拿出什麼破冰的武器,結果!!!!
居然是個手電筒!!!!!
大爺我要爆粗了!!!!
你媽逼!!!!!!!!
手電筒!!!!!!!
牛逼啊!
這手電筒可真是指明了前方的道路!!!
還他媽防水的!!!
殺人帶手電幹嘛???
回歸到最核心的點上。
這回的敵人是誰?
答:一個變節(或應該說自立門戶)的情報員。
威脅是什麼?
呃。
沒想到。
難道。。。
是老大媽的生命?!
好吧~跟以前動輒全球核危機比起來真是弱掉了。
嗯。。。
其他的槽點就不想說了。
總之這次的007情節是一堆一堆的bug。
不想吐槽。。。
還有那什麼所謂電腦解密屏幕上瞎跑一堆線條,好形象的表現啊艹!
TM當人傻子你不如直接跑一堆亂碼~
skyfall坠落的绝对是邦德啊,故意让神仙007坠入人间,不但做特工不再合格,连做男人都不再合格啊,就做了一场啊,体力真的不行了啊。
但是007作为儿子还是合格的啊。
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啊,执行任务的时候被自家母上在不信任的前提下坚决牺牲掉了啊。
还回去呢,能回去么,搁谁身上心都碎了,结果看到母上有难,还是要拖着毁掉的胳膊回去啊。
年轻的后爸都被007感动了啊,故意激007,想看007对母上的爱到底有多深厚啊,说你咋还颠颠的回来啊,做特工年龄本来也是有上限的啊,到了年纪我们不想给退休金还想昧了你家产就直接在任务中给咔嚓了啊。
007还嘴硬啊,说自己是为了英格兰这个伟大的祖国母亲回来的啊,作为一个电影马上就揭露在苏格兰出生的007,这是多么澎湃的告白啊!
为了向后妈表忠心,亲妈都不管了啊。
同样曾经被牺牲的其它儿子就明显跟007的思想道德水准不在一个层面上啊。
但是!
那不代表黄毛巴登的爱不深沉啊!
其实巴登的爱更深沉啊有木有啊,一个在澳门跟上海都呼风唤雨,把已经破的不能再破的伦敦地铁毁掉,还能迅速追踪到苏格兰的牛人,竟然不直接往后妈家扔个炸弹,非要跟后妈面对面脸贴脸一起共赴黄泉啊。
为啥啊,想知道后妈会不会内疚啊,到底会不会心疼自己啊,这是典型傲娇啊。
我当时都快哭了啊,这可怜见的儿子啊。
终于明白巴登当时对007上下其手摸来摸去的原因了啊,那不是基情啊,是羡慕嫉妒恨啊,是想感受后妈残余在另一个贴心儿子身上的味道啊!
一个再伟大的人,再雄壮的男人,也是个儿子啊!
一部被对伟大的母亲的爱充盈的电影怎么还能有那么多女人呢床戏呢跑车呢奇怪武器呢,那是亵渎啊,妈妈呀,让儿子用已经不再强壮的双臂为你重新撑起一片天啊!
现在都流行转载不署名么,不署我名字也署上豆娘好么!!
观赏完这部天幕危机,我被震撼了,这是一部具有革命意义的007,超越了以往任何一部。
该剧在剧情上做了史无前例的创新,让我们看到了作为史上第一特工的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所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将此片命名为007之飞越疯人院。
以下是我对剧情的解读。
在现实中,007已经因为年岁过高,在一次机密任务中不幸失手,在反动派的残酷折磨之下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虽然他被救了回来,但已经无法再继续工作,只好被关进了精神病疗养院。
但007不甘心,他不能接受自己被击垮的事实。
他想尽一切办法想继续精忠报国,但摆在他面前最大的敌人,就是他自己——那个因被折磨而产生的另外一个人格。
那个人格仇视军情六处,仇视国家,觉得自己只是国家的工具。
并想要疯狂地报复社会。
007知道,自己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如果不能战胜自己那疯狂的另一半,后果将不堪设想……剧情的开头是一场追逐戏,有一个存着所有秘密特工名单的硬盘被抢走了,007奉命去追回硬盘。
双方从闹市追到小巷,从房顶又追到火车上,007靠着从蓝翔学到的过硬的挖掘机驾驶技术,追上了犯罪分子,并打成一团。
关键时刻,史上最废柴邦女郎拿着狙击枪赶到,问要不要开枪,M首长为了不让艳照外泄,残酷地下达了发射的命令。
于是007就被打中了掉进了河里。
虽然我们都知道007不可能死,但是为了让悬念再持续3分钟,导演为我们准备了一首片头曲。
片头曲过,我们惊奇地发现007还活着,原来那是死海,里面含有丰富的盐分和微量元素,给007伤口消毒的同时,还让他安全地飘到了一个有大胸裸妹子和酒吧的仙境。
而敌人得到了硬盘,并突破了军情六处的安全系统,入侵了M夫人的电脑,破译了特工名单,开始每天处决5个,并把军情六处炸掉了。
这种“机密硬盘轻易地被一个人夺走”的设定如此之诡异,让人无法去指责陈冠希把电脑送修的不谨慎行为。
而实际上,这都是007大脑中想象的情节,是他向自己的另一重人格发动战争的号角。
在幻想中,007又一次成为了军情六处的中流砥柱,成为了那个解救了无数危机,力挽狂澜的无敌角色。
情节设置如此不科学,军情六处爆炸之后,竟然没有人因此而下台,也没有官员被问责!
M首长也没有多配个保镖。
但如果说这都是邦德的幻想,那一切就说得通了。
007从疯人院中逃了出去,去了M夫人家里,小小的精神病院根本困不住这个骁勇的特工。
自从精神分裂后,他隔三差五都要逃出疯人院去M夫人家找活干。
所以M夫人看到007后一点也没诧异,都习惯了。
对于007的精神分裂,M夫人是十分痛心的,毕竟是自己手下最得力的特工,所以看到007跟她说要继续执行任务的时候,尽管知道007已经精神分裂,但M夫人仍然交给了他一个莫须有的mission impossible。
那就是找到炸毁军情六处的凶手。
看过《禁闭岛》的影迷都知道,陪着精神病演戏也是一种治疗的办法。
这就是M夫人对007的爱。
大家都陪着007演戏,将他带到了一个地下通道里,骗他说这里是新的基地,(007坚信旧的军情六处被炸掉了)并假装给他做了一套测试,让他重新持枪上岗。
007很高兴,就跑到厕所里,从身体里挖出了一些子弹的残骸。
看过《美丽心灵》的影迷都知道,那个精神分裂的数学家约翰纳什就是这样从自己体内挖芯片的。
本片明显是在向《美丽心灵》致敬,同时暗示了007的精神分裂症状。
实验室将007挖出的“子弹残骸”检测了一手,发现世界上有三个人可以使用这种子弹。
这个情节可以这样解释:1、这三个杀手非常诚实,给军情六处发短信说自己要使用这种子弹,欢迎将他们的信息记录在案。
2、007精神分裂了,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很明显第二种解释说得通。
然后007就出发去上海追杀那杀手了(英国精神医生认为中国超高的PM2.5有助于以毒攻毒治疗疾病)。
经过一番跟踪打斗,007把杀手干掉了,杀手没有吐露是谁雇佣了他,但007发现了一枚刻着澳门赌场的赌币。
就又出发去了澳门。
而实际上,这场打斗并不存在,或者说,只存在于007的想象之中。
他可能喝醉了跟保安打了一架,或者闯黄灯被交警揍了。
然后就幻想成了上面的情节。
导演给了我们非常明确的暗示,那就是迷离的上海夜景——中国房地产的虚假繁荣,还有飘渺的水母,都说明007喝大了,想象了一些虚假的事情。
下面就突然又来到了澳门赌场,医院不放心,派了一个小护士跟着007监视他的精神状况。
就是那小黑妹子,这可以解释为啥她用刀用的那么好,因为做手术护士要备皮,刮毛。
而007把她当成了自己的搭档特工。
007虽然精神分裂了但泡妞本领还在,一下子就勾搭到了大反派的女人。
女人说,大反派很可怕,你要来救我。
应该说女人是男人最好的良药,歌德在浮士德里曾提到,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向上。
而在片中,和女人在船上约完炮,007终于有了勇气去面对自己的另一层黑暗的人格。
于是我们看到了以下的情节,007和女人从容地被一群小弟捆住,来到了一个荒芜的小岛去见大反派。
这里的隐喻应该说是很明显的,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座孤岛。
我看到这里情不自禁的鼓起掌为007的勇气喝彩。
这座孤岛是一座废弃的城市,女人说,是大反派散布了毒气泄露的消息,这里人都跑光了,他自己就占领了这座城市。
我们都知道这不可能,按照惯例来讲,出了环境事故要等到很久直到瞒不住了官方才会发布消息,而广大网民会在网上讨论:官方辟谣了,我们信还是不信啊?
那007幻想中的这座空城是哪里来的呢。
据推测,英美间谍卫星曾在中国发现大量不明建筑物,007奉命去来侦察,结果发现是房地产畸形发展资金链断裂后留下的大片大片的鬼城。
007在鬼城中饿了三天三夜,又睡在马路上被城管打,从此落下精神分裂的病根,此为前话不表。
大反终于出来了,背景是一大排机房,大反派当着007的面熟练地进行了盗Q币,翻墙,google earth等高端操作。
很明显007没有被震撼。
大反派——007的黑暗面人格,说:国家就把我们当工具,干脆我们自立门户吧,QQ秀一天换几套都行。
007的光明人格说,滚粗,上新闻联播才是正经事。
这时候好多直升飞机飞到了,大反派束手就擒。
007从兜里掏出一枚阿笠博士发明的徽章说:真相只有一个!
哦操写错了那是名侦探柯南,007说,这是跟踪器——制作by Mr Q。
很明显,看上去乳臭未干Mr Q 只是军情六处临时工,暑假期间来实习打工的,但用来忽悠精神分裂的007也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请问各位朋友,在一个核弹神九满天飞的年代,作为最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尖端特工,身上的装备只有名侦探柯南的水准,还没有柯南的强力球鞋和蝴蝶结变声器,这科学吗?
所以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007精神分裂了,在和自己的邪恶人格做斗争。
大反派被抓了,但很明显剧情还没有结束。
在检测大反派电脑的时候,因为没有装360安全卫士和免费杀毒软件,整个军情六处的系统又被黑了,大反派又逃之夭夭。
其实现实中是这样的。
007在幻想中抓住了大反派之后,精神分裂的症状好转,医生放松了警惕就减少了艾司西酞普兰片的用量,于是症状又反复了。
然后007又去追大反派——自己的另一重人格。
挤了一号线又挤法院,大反派还是逃走了。
这时候!
情节终于向标题靠拢了!
天幕杀机!
天幕!
不是臭氧层要爆炸,反导弹系统失效,陨石坠落那么严重!!
而是007小时候家的名字。
幸好007不住大城市铁岭莲花村赤水沟子。
不然这部片就叫007大破莲花村赤水沟子危机。
因为精神科医生说精神分裂症状来自于童年创伤,要从娃娃开始治。
医生又说情景再现是治疗精神分裂妄想的有效途径之一。
所以我们明白了为啥007开始用上了十几年前的战车和工具。
一切都是军情六处为了治疗他的精神分裂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M夫人陪着007就回到了家乡,007用煤气罐炸掉了自己家,和大反派又一次进行了殊死搏斗并且赢了。
这场战斗虽然没啥悬念,但是作为007心理斗争的写实化描述,还是合格了的。
我们无法解释大反派带了一个直升机的人也没干掉007,不明白他和007之间浓浓的基情,也无法理解为啥在杀人之前总要很多废话以至于让007一次又一次地原地满血复活。
除了007精神分裂在做治疗之外,再没有别的原因了。
所以,本片讲述了英国著名特工007与精神分裂症不懈斗争并最终获胜的故事,体现了英国人浓浓的人文关怀和沉重的历史积淀。
分割线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在片头曲中也出现了暗示精神分裂的镜头,赞一个,导演果然和李安一样深谙被解读的乐趣,留下了很多伏笔和彩蛋
所有的007我最喜欢丹尼尔克雷格 是不是品味很独特……他表情上少些玩味 更多认真 更真实(这个确实扯淡 电影本来就不是真实的) 更让人相信 他可以做到一切 保持风度 却不做作他从火车上跳下来 面对满车厢乘客惊慌的表情 第一个动作是整理了一下袖扣通篇都是传统的那个曲子 噔的楞噔 噔噔 噔的楞噔 噔噔 等噔噔!
等噔噔!
新发明是无线电跟指纹识别的手枪 那个会弹出去的车子 Q每次都说设备得收回来 但从未再见过……还有失踪已久的money penny有人说丹尼尔看起来很老 这难道不就是目的么?
007已经不再年轻 特工已经失去了原来的作用 时代变化了 演员死掉了……以后的007要怎么拍?
既然这不是结尾 那么如何把他作为另一个开头?
皇家赌场相当于第一部007 邦德刚晋升00特工 遇到了真爱 高智商 大胸 美女 并乐意主动背黑锅 这样女的谁会不喜欢 喜欢到想不做特工了一起过平淡小日子 找个正常工作 女人知道 生命早已经倒计时了 电影里的潜规则已经开始了:当主角开始畅想未来 他们就要死了 于是她死了 于是有了后来游戏人间的邦德很想知道007的结尾到底什么样 有一天007跑不动跳不动了 是不是就跟money penny过小日子了哦!
原来真正的答案在这里 我一直想错了
邦德五十周年的身份认同:“迟暮”而后“新生”文/独孤树《007之天降杀机》在香港已经上映十天了,然而邦德的号召力丝毫未减,即使是早场电影,上座率仍旧有八九成。
观众里年轻人与中年人的比例几乎是1:1,这么看来,邦德似乎从未过时。
总的来说,电影用五个叙事段落讨论关于“身份认同”的问题。
《天降杀机》打破了关于英雄的“不老神话”,将邦德、M与军情六处还原为普通人,他们不得不面对身体素质下降、“被退休”,甚至被裁撤的危机,处处透着“英雄迟暮”的悲凉气氛。
然而,电影通过邦德证明了一件事: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只要还怀有一颗雄心,还被世人期待,即使是壮士暮年,也能重获新生。
现在让我们来梳理一下电影的五个叙事段落。
1、序幕电影开篇就是一场让观众屏住呼吸的追逐戏,二十几分钟里大秀邦德的车技与身手。
只可惜“英雄迟暮”,邦德迟迟未能拿下敌人。
担心卧底名单外泄的局长M下令开枪,不料打中邦德,序幕就这样伴随着邦德从山间大桥坠下而结束。
在这一段其实埋下了一个伏笔:M对特工们的“无情”,又或者,是既定制度对特工们的“无情”。
而这种无情,造就了一个扭曲的“堕天使”,也就是电影里的大反派席尔瓦,前军情六处的优秀特工。
2、从伦敦到上海在军情六处有难,M有危险的时候,“死而复生”的邦德及时回到了M身边。
看邦德气喘吁吁地做各种复工测试,不言而明,他的身体素质早已今时不同往日。
然而M为他掩饰了他不及格的测试结果,只因为她对他的信任:“只要他(邦德)说没问题,那么她就一定没问题。
”邦德带着新人卷毛Q给他的装备来到上海,敏捷的身手与冷静的头脑弥补了体力的衰减,最终完成了任务得到了新的线索。
3、从澳门到孤岛在赌场的打斗多多少少是为了展现邦德“状态回归”,那句“circle of life”不仅仅指代了“弱肉强食”,更代表了他体内重新燃起的“生生不息”的小宇宙。
反派席尔瓦出现,身着白衣,与邦德的黑衣形成详强烈对比。
席尔瓦在讲了一个“老鼠幸存者”的故事后,要邦德与他并肩毁掉M。
紧要关头,邦德瞬间撂倒了席尔瓦的所有跟班,用Q给他的无线电叫来了援军,生擒席尔瓦。
4、从军情六处到Skyfall被囚禁起来的席尔瓦见到M后,说出了自己认为M有罪的原因:当年,还是特工的他被俘虏,接着收受到了五个月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虐待,最后咬碎预埋在牙龈中的毒药求死。
然后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只是脸被严重毁容。
后来他得知,“出卖”他的人就是亲手培养他的人,特工们的妈妈,M。
如同不愿给耶和华下跪而“坠天”的路西法,曾经优秀的特工席尔瓦带着对M的恨成为“堕天使”的一员,站到了军情六处的对立面。
而后席尔瓦逃走, Q意识到自己判断失误,席尔瓦是自投罗网甘愿被抓,目的就是接近M下杀手。
邦德第一时间赶到救下M,带着M来到了自己的家,真正的“Skyfall”猎场庄园,打算在这里结束这段“孽缘”。
5、大决战因为缺装备,邦德、老看守和M一起发挥“小鬼当家”的技能在庄园里布满陷阱。
打头阵的一大波小卒被消灭后,席尔瓦乘坐直升机出现。
M负伤,与老看守先逃走,被席尔瓦发现尾随。
邦德炸毁庄园后也随即出逃,终于在最后一刻赶到,飞刀解决了差点与M同归于尽的席尔瓦。
最终,M还是因伤势过重离开人世,她的离开换来了邦德彻底的回归与军情六处的继续存在。
电影最后在新的M对邦德下达命令的时候戛然而止,随着复古风格的007系列五十周年纪念LOGO渐渐淡去,电影行至尾声,留在脑海中的是LOGO上那短短的一句宣言:邦德还会回来,我们下次再见。
五个叙事段落衔接非常紧密,环环相扣,没有一个多余的情节或镜头。
叙事节奏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再加上几乎完美的配乐和来自Adele的主题曲,给观众带来了一场非常棒的视听体验。
某种程度上,《天降杀机》既是007系列之一,又游离于系列之外,它其实完全可以独立成篇。
《天降杀机》多了“人气儿”,少了“俗气”:特工不再是神一般的存在,而是如你我一般有各种危机的普通人之一。
邦德的五十周年“身份认同”由四个人一同建构完成,分别是席尔瓦(正邪对立)、卷毛Q(新旧对立)、M妈妈(旧的时代)、新M(新的时代)。
时代在变化,时间在飞奔,荧幕上的“不老神话”走下神坛,成为了有血有肉的人;新与旧碰撞后,两者达到了一个共生共荣的状态;终于,旧的时代过去,新的时代开启,特工的故事也将在下一个五十年开始新的篇章。
最后,不得不单独说一下老M局长。
她是一个太有魄力的女人,这种魄力能为她扫除一切阻碍,成他人所不能。
另一方面,她是备受煎熬的,因为她在不断地送自己的“孩子们”去死,而在责任在军令面前,她无能为力。
所以当她面对席尔瓦时,她无法呼唤他的名字,她只能和往常一样,决绝的走开。
回想起她在听证会上那番话以及她的遗言,只想感慨这女人承受了太多,但幸好她身边一直有007陪伴。
至于席尔瓦,“堕落天使”什么的和007来了一段路西法与拉斐尔式的基友对话,其实这一集的邦女郎是他才对。
他是体制的牺牲品,而最后他想毁灭的体制却因为他的举动得到了另一形式的加强,这使得这个角色更为可悲。
而新的M是我们亲爱的伏地魔大人,您会像打造食死徒一样打造军情六处吗?
让我们拭目以待。
【Copyright © 2012 独孤树(AKIRASTAR)All rights reserved.】(首发于奇谈)
短評字數太少只好打在這。
就爆破和美女來說,跟以往相比略遜一籌,但Sam還是想了很多方式去滿足觀眾想看精采豐富畫面的渴望,大量外景、動作場面、超遠景深.超焦距空照等,如此美妙的攝影、剪輯、運動及場面調度絕對是以往系列沒有的。
正因為這樣反而有種回到80.90年代老派動作片的感動啊!
還有,非常喜歡裡面英國文學式的鋪陳。
"You cannot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龐德雖然是old dog但他顯然可以有new tricks,儘管這樣的新「把戲」看似老舊,但也如台詞所說:"sometimes the old ways are the best."龐德象徵的「舊」和西法象徵的「新」,是最有趣的衝突。
但是也會發現,他們同根生,既相連又斷裂。
他們就是最好的double。
龐德身上的槍傷,配合的就是西法口中的灼傷。
同樣都感受到被M夫人「背叛」的感覺。
龐德保持忠誠,而西法受傷。
M是個很重要的字,之所以叫M是因為,M可以是Madam(夫人),可以是Mother(母親),也可以是Mother Country(母國),三位一體。
M夫人所象徵的也同時是國家。
這也是為何龐德說他是個patriot,而他對英國的愛,也就是對M夫人的愛;這也是西法為何稱他自己是「被拋棄的小孩」。
Yep, mommy is bad,M是bitch。
Silva乖,大家看完都愛你。
--以下引用:http://hypesphere.com/?p=7341根據導演山姆曼德斯在The Playist的訪談內容,他也明確的指出這部片確實受到了《黑暗騎士》的許多影響與啓發。
來看一下訪談內容:「諾蘭在《黑暗騎士》的成就,的的確確將這類型的電影,帶入了一個非常不一樣的境界,對我們來說,他更改了所有既有的遊戲規則;他也證明了,就算你是拍一部充滿娛樂、動作、驚悚的商業電影,也可以傳遞出現實世界中存在的諸多議題,縱使《黑暗騎士》的背景是一個虛構的城市。
因為有了《黑暗騎士》,讓我可以放手的往這方向去執行,所以簡單的來說,如果沒有諾蘭的《黑暗騎士》,就不會有《007空降危機》。
」究竟有哪些地方很相像?
● 詹姆士龐德如同布魯斯韋恩一樣,在電影一開始都在身理上受了傷,因而退隱、隱藏自己的行蹤,一直到原處的世界發生了嚴重的反派事件,因而復出。
● 和魯修斯一樣,有一位Q提供裝備以及強力的科技後備力量。
● 反派Silva如同小丑一般擁有極盡瘋狂的犯罪計畫。
● 反派都故意被抓,然後在計畫性的進行更大的破壞。
● 強調「孤兒」,最後甚至拍到了龐德雙親的墳墓。
● 毫不畏懼的讓大角色死亡。
● 上海的場景與香港的場景概念如出一轍● 詹姆士與布魯斯面對的孤獨以及寂寞● 埋了一個重要副手的梗(Moneypenny以及Robin)《007空降危機》雖然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厲害,但也精準的表達了「後諾蘭時代」商業電影的玩法,在帥氣、動作、場面之餘,依舊夾帶了許多情緒、符號以及文本。
《黑暗騎士》給予觀眾正義與邪惡的的天平問題,《007空降危機》則賦予了最貼近血肉的超級探員,在新科技與舊觀念之中如何取得平衡?
在人心險惡的國家機器底下要如何義無返顧的信任一個人?
當然不管我們如何延伸Sam想要在《007空降危機》說得故事,那一句 不管是有心亦或無心的「暴風即將來襲」(The Storm is Coming)、電影的許多元素、橋段、安排以及他自己的說法,都佐證了山姆迷戀「黑暗騎士」電影的心態。
《007空降危機》並沒有辦法完美的塑造出驚喜連連的全新龐德,但依舊是一個非常優秀的007系列電影。
old fashion.vintage.classic.只能说,50周年纪念版不是随便拍的。
严格的来说我不算是个标准意义上的007 fan.看过的007电影数量也比较有限,但这应该是我最喜欢的一部。
那辆1963年阿斯顿马丁DB5出来的时候,感觉身上的汗毛孔都颤了一下。
部分归功于少年时代看《金手指》的回忆,部分归功于这部007性感到爆炸的摄影。
尤其是相当一部分漂亮而大胆的自然光(既包括magic time也包括夜景),我相信看过《毁灭之路》的人对山姆·门德斯的这次尝试不会太惊讶。
向经典英国电影致敬。
看到新MI6搬到地下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the third man,而果不其然之后的追逐戏中各种即视。
此外,the 39 steps、 rebecca、the lady vanishes等等等等(呃主要是希胖的),当然也少不了一干007的传统杰作。
山姆·门德斯算是把自己在戏剧舞台上的硬货带到银幕上来了,关键几场戏的台词精致的要飞起来了。
说是莎剧范儿可能有点夸张,因为自身对戏剧的了解有限就不分析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是整体戏剧性的构思上绝对甩出大部分(在我看过的范围内)传统007电影一大截儿,别的不说首先巴登的反派是我见过塑造的最好的007反派人物,充满了内在的性格矛盾,又极度的危险,绝非弄个核弹炸掉地球那种傻不拉唧的危险可比,也不缺乏魅力。
围绕M女士构建核心冲突是个非常棒的设置,既回归传统,又有新意。
这是我见过形象最饱满的一个M,有血有肉,年迈的朱迪·丹奇是这部007电影中真正的邦女郎,甚至可能是最出彩的一个。
拉尔夫·费因斯在片子里打了个酱油,戏份略少但该出来的东西基本都出来了。
本·卫肖的Q先生基本就是一个小受的存在,不过演绎的还是很精彩。
说实话这么一群戏精里头表现最弱的就是丹尼尔·克雷格先生的占士邦了,好在邦先生还有肌肉。
“弑母”和“后安全”的主题。。。
一部娱乐至上的老牌动作电影这么玩真的大丈夫么。
坦白的说,skyfall是个大杂烩,充满了最正儿八经的007桥段和各种信手拈来之间产生的反差。
到了庄园保卫战那段,脑子里全是hellsing总部保卫战段子的乱入。。。
(毕竟silva和M的关系,也让人想起管家和因特古拉)。
而到了最后的教堂一场,影片瞬间化成了一个临时的小剧场,这种奇妙的混合感难以形容。
大概现如今一部好的007电影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观众摆脱那些007式的情节思维套路。
就像skyfall里一面是眼花缭乱的高科技黑客攻防战,另一面是老式短猎枪的火并,skyfall给出的新奇感、不落窠臼,同时能保留传统的气质,正是它令人印象如此深刻的原因。
还有就是山姆·门德斯的节奏控制相当出彩,在没有任何动作电影拍摄经验的前提下难能可贵,并且融合了自己的风格。
顺便一提,虽然仅是一小段,但把魔都应有之美拍的极其到位。
最后吐槽一下译名,基本和剧情八竿子打不着。
影院上映时应该会去再看一遍。
怀旧情怀,M女王变更。上代特工来复仇,最终在bond家skyfall被收拾了。土耳其邦德在追逐反派要夺回硬盘,女特工狙击误中邦德,坠落瀑布失踪。即将退休的M女士收到勒索信,威胁公布所有MI6特工,在桥上目睹了总部爆炸。大难不死的邦德去临时总部做复职测试,到上海调查盗硬盘的Patrice,坠落而亡只留下一枚澳门赌币。金龙赌场邦德用赌币换取到钱,遇到了上海的私人画拍卖女,告知去游艇赴约,一起去反派的老窝端岛见到了Silva。拍卖女被打死,增援赶到抓住了Silva。M任职香港时他是手下,抛弃他导致监禁5个月,服用氰化物自杀没死,故意被抓住用硬盘的黑客程序炸毁地下铁。邦德就走质询会上的M去了天幕庄园,庄园炸毁,反派非要自己干掉M,被邦德杀了,已中枪的M遗言认可邦德。新上任的M与邦德在新总部相见,一个
不太喜欢丹尼尔克雷格版本的007,而且邦女郎在哪里?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M夫人是本集的邦女郎?片头的动作+汽车追逐戏,毁了那么可爱的甲壳虫啊!上海的夜景、大厦的荧光背景、澳门赌场的场景觉得很棒。
剧情硬伤很多,对于这类量产的动作片已经无力追究了。不过第一次看到如此落寞的邦德着实眼前一亮,“你是否是旧时代的残党,新时代能否有载你的船“。另外妖艳的巴登版邦女郎真是越看越惹人喜爱~【大雾。。
LP说,最新的007里边有她们单位的场景,问我要不要看。作为没有看过007的重度强迫症患者说:“当然要看”。于是12月初起,从1962年的诺博士开始,顺带两部外传一并,一直看到量子危机,怎么也没有找到LP单位。后来才发现原来在即将上映的天幕杀机里,那么就期待一下吧。只不过硬盘又被占去70G。
1)應該是直到今天bond movie最出色的片頭了 2)M,第7次做M 我不想轉新M 3)007由gentleman轉型到fighter 我由反感到喜歡 Daniel Craig一直很出色 4)50年了50年了 期待下一個50年 I love James Bond
典型的虎头蛇尾……片头+主题曲好喜欢…… Javier Bardem怎么会来演这个,他真的是“邦女郎”。不能接受女人不是看点的007片好吗!!!其后也就看看Whishaw和Craig的互动了~ 以及,D.C.穿西装真是各种有型!身材好的确是王道!另,Ralph Fiennes的承接还让我有点想要跟下去的冲动……
被Adele的歌声打动。人到中年,就该去寻根,去所来之处……THIS IS THE END,HOLD YOUR BREATH AND COUNT TO TEN,FEEL THE EARTH MOVE AND THEN,HEAR MY HEART BURST AGAIN,FOR THIS IS THE END。I'VE DROWNED AND DREAMT THIS MOMENT……LET THE SKY FALL
片头片尾很好看。中间靠后的时候在电影院睡着了╮(╯▽╰)╭不过没有高科技也没有美女剧情还很老套看点在哪里
新邦德3部.只有皇家赌场让人眼前一亮.后两部在剧情叙事上太让人失望,复杂的太复杂,弱智的太弱智.简单的一回想,M本不该死,是被邦德逼死的。全硬国人民以及他自己都把他当超人了,这年代,蝙蝠侠都需要伙伴呢.邦德好不容易来个搭档,还开枪秒他自己...btw:这集我真的没有看到邦女郎,硬要说有,就是巴登了.
新欢旧爱老树人,原来是个三角恋故事。开场的清真寺尖塔和列车戏,From Russia with Love,片头的MV衔接的真赞,场景转移到岛上,Dr. No……致敬的细节设定真是不胜枚举,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式氛围,推向间谍史诗风格。Q脑补MOSS,反派脑补David Walliams。
当邦德充满一身感情债站在你面前的时候,你知道他老了,走不动了... ... James Bond 50 Annual
导演名一出,竟然是门德斯拍的?都傻了……片头是Skyfall的MV吧?是吧?太好看了,光看个片头差点没把我看死
邦德电影面临的难题一直是如何在保持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所以现在放弃了以前的轻佻不屑转向了暗黑的基调。Sam Mendes作为最爱导演之一总是能发挥摄影师的潜质。反派的设计非常薄弱,尤其后两起袭击让人怀疑他的智商,除了对邦德进行一下性骚扰毫无亮点。邦女郎继续弱化,期待邦男郎的出现。
Aston Martin的回归只是用来调戏M和被砸烂;中间的卖的那点腐谁稀罕啊!剧情走向看不出逻辑;恋母癖要及早治;结尾不能抑止得穿越去了小鬼当家对不起....(另,我党隐约又中枪?
80/100,单看剧情还是挺一般,却制造出一种焦虑的情绪笼罩始终。门德斯+迪金斯组合的摄制水平确实高出其他作品一等,光影细腻变化自如。也终于为本系列设计出一个值得回味的超强第三幕,从Blue Hour进入火与光的视听盛宴。对不同城市空间的风貌展现各具特色,老派的伦敦、光怪陆离的上海,包括正反派间的矛盾、Q登场时与邦德的对话、科技智斗转向原始的搏杀,都有意地在强调新与旧的对立。
全片都是槽点,唯一的亮点就是哈维尔·巴登,他每次扮演反派都那么迷人,可惜戏份太少
tmd影评人,谁告诉我这是《黑暗骑士2》的?!谁告诉我这重启50年精华的?!谁告诉我这重塑了邦德的?!谁告诉我M是邦德他妈的!你以为我分不清楚致敬和山寨《黑暗骑士》的不同吗?除了片头设计还不错啦··
最大的遗憾是巴登死得太莫名太没劲,最绚丽的是片头和上海,但我觉得渲染过头。女主一开始是巴登,巴登死后邦德移情M, 很多片段满是TDK的影子,不过也犯了TDKR节奏慢的毛病。没有想像的、吹捧的那么好,复古和致敬气息比较浓罢了。不管是诺兰蝙蝠侠还是007, 我总是偏向反派,这三观。。
【A】如果说《皇家赌场》是最具娱乐性的007,那么《天幕杀机》就毫无疑问是最具艺术气质的007了。而门德斯与狄金斯的功劳自然不必多说,复古、优雅,在极高的影像质感之下散发着这个系列独有的魅力,更别提那个惊世骇俗的片头了。动作和叙事的平衡也是系列最佳(算得上是目前为止故事最完整的一部007吧)。回头再看,这一部《天幕杀机》的视觉效果,仿佛就是狄金斯为五年后的《银翼杀手2049》所做的一次美学预演,简直一脉相承。
真心觉得还好啊:没觉得有豆友们批的那么烂,也没老外影评得那么佳。这种片儿本来就不是看剧情,总喜欢贴身肉搏的007,也不能太指望特效,所以就看人:朱迪·丹奇成为我第二爱的邦女郎,哦,不,她可是邦德的boss!本肖恩的英伦小受范儿,好可爱~上海的夜景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