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ck其实是前一阵的片子了。
看完的同学朋友都说不错。
我向来对这种讲人生的家庭片青睐有加, 还喜欢懒洋洋的A.S。
于是Netflix第一批上就要了这个。
今天回来躺床上看完了。
看得笑笑哈哈, 哭哭啼啼。
主题很简单:family first. 平淡生活就是人生的意义。
We are born, we live and we die. Morty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突然觉得生命是多么短暂。
谁在乎你是不是活过, 做了什么,没有做什么?
谁在乎你爱过谁, 恨过谁, 曾经和谁在一起, 最后握着谁的手说再见。
我向来就是很自私的人, 对于自己心里的喜好给与最高的尊重。
越大越是固执,我爱的就算是天塌下来也照死抓着。
要出去游山玩水, 就算是得罪老板, 也坚持不懈地照计划进行。
我曾经不止一次的直接对我老板说:死之前你是后悔少做了几个合同, 少拿了一万块bonus, 少了一次promotion的机会, 还是和爸爸妈妈儿子女儿在一起的时间不够长, 对自己爱的人没有去过很多浪漫的地方, 或是滑雪滑翔滑水你一样都不会?
我们总想着等到40岁或者whenver等到我们足够有能力没有工作也可以活的潇洒, 直白点说, 也够钱花。
有了房子车子存款大把, 没有生病的父母, 调皮的孩子,就可以给自己房价, 给自己时间去实现一个一个梦想。
可是现实告诉我们的是, 这一天是等不到的。
因为钱多少都不算够,Title多大都不够吊。
而往往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努力上进, 要勤劳刻苦, 要挣大钱过好日子。
我们从没有被教过, We need a break, to just simply be relax and enjoy the sunshine and blue sky. 我们这样做, 会觉得是浪费时间, 不求上进。
辛苦的人已经太多, 聪明的人更多, 让工作狂们去忙好了。
我只怕看得不够多,玩得不够爽, 爱得不够深, 享受的美好不够丰富。
我要对得起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 生病吃苦从小到老, 我要对自己好, 对家里人, 对我爱的人好。
只有这些,才是我将死的时候真正在乎的。
要去的地方, 要做的事情, 要学的运动音乐艺术以及等等,要实现的理想,都要趁早。
可是在这里要分清楚地还有, 我要享受物质带来的实际的用途, 可是不要享受物质本身。
比如, 我可以看大电视开加速很快的车住舒服的房子, 可是不要LV带来的自我感觉良好, 钻戒带来的虚无的安全感和虚荣,每一季穿当季流行流行带给自己好像很时尚其实很傻B的感觉。
恩, Life or stuff. 某位叔叔的老调调。
现在都被我捧得高高。
Anyway, 大家都从现在,趾高气扬的享受好日子。
这部电影讲某人得到一个神奇的遥控器,可以省略所有不喜欢的东西。
于是陪伴家人吃饭,做爱前冗长的前戏,病痛,奋斗,这些费劲的事全部快进,每一个停顿的镜头都是在庆祝成功——升职,赚钱,成为xxxx。
一辈子真的就只有一场电影那么长,影片的最后,只剩下一个苍老的男人,在大雨里,后悔错过了自己的一生。
有一次看关于赵本山的访谈,他的妻子说:他忙,我倒没什么,只是孩子们这么快就长大了,怕他看不到他们怎么成长。
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
——约翰·列侬在所有描述传统意义的成功后面,加上“那又怎么样”,有时候会让人突然了无生趣。
拥有财富——那又怎么样?
拥有权力——那又怎么样?
拥有众多美女青睐——那又怎么样?
是否每一位成功人士,都已经对自己的人生自圆其说?
或者是常常不敢对这个问题深究?
应当有越来越多的人都在隐隐约约地思量,究竟什么样的生活值得一过?
真理听起来都像是废话,例如,在大海里捞针,首先你要找到大海在哪;例如,我之所以长寿,是因为我还没有死;例如,生命如此美好。
再没有比生命更可贵的了。
因为他意味着美和爱的可能。
生活只有一次。
无法因为它不够好重来,也不能使之完美后再过。
所以到最后,你也不知道什么生活值得一过。
请允许我伤感。
我对你们缺德的世故厌烦了。
刚看了电影《人生遥控器》(原名:Click),值得推荐。
一个神奇的遥控器,可以快进略过自己不想经历的那些不愉快的事情:与伴侣吵架、堵车、升职前的努力等等。
是的,有了这个遥控器,很快就可以马上略过过程到达你想要的结果。
电影的上半段充满了喜剧元素,因为这个神奇遥控器不仅给主人公纽曼带来了很多搞笑的剧情,也让观众有了许多超脱现实的想象。
现实是残酷的、无奈的,如果能让我选择性的度过该多好啊!
而后半段,当神奇遥控器根据纽曼的偏好自动执行,而非受主人控制后,剧情越来越陷入悲情。
纽曼的事业蒸蒸日上,但错过了很多很多,父亲的去世、妻子的离开、直到儿子的婚礼。
当走到生命的终点前,纽曼发现即使他都快速的得到了结果,到最后还是一场空。
人生就是一段过程,忽略了过程,人生也就没有了。
也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人都是一天一天走向坟墓的,走那么快干嘛?
"除了对生命就是过程的感想。
我一直在回味的还是这个遥控器,每次纽曼的家庭和工作产生冲突时,工作总是胜出,即使他没有那个遥控器,我相信结局依然如此。
遥控器不过是一个快速实现的工具而已。
所以我想虽然我手上没有这个遥控器,但心中有着这样的一个遥控器,为了实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不断的按选择键,我在过着我自己选择的生活。
那么有没有我所忽略的生活中的重要的东西呢?
需要反思。
此外,纽曼因为工作而失去了家庭最后很后悔。
在疯狂的工作中,他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家庭能有更美好的生活而工作,但不过是借口而已,家庭总是要为他的工作让路。
对于一个承担家庭责任的男人来说,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取得平衡很重要,既不能简单的放弃工作,也不能简单的放弃家庭,这是一门需要不断实践和学习的生活能力。
电影有很多对白都寓意深刻。
我用这一句来结尾:We are born, live and die. 我们出生,活过,然后死去。
2008年7月19日 于广州愉景14楼原文:http://www.freeyu.com/post/%E4%BA%BA%E7%94%9F%E9%81%A5%E6%8E%A7%E5%99%A8click.html
轻松的假期适合看电影,喜剧自然成了很好的选择。
看了一部口碑不错的老片,亚当•桑德勒主演的《人生遥控器》。
在被亚当一贯的耍宝卖萌反而无极限的表演风格逗乐之余,影片有更多让人感动和深思的地方。
纽曼是个事业正蒸蒸日上家庭幸福美满的建筑师,有一个美丽体贴的太太,一双活泼可爱的儿女,一只相伴多年的恶趣味的大狗。
像很多在事业上野心勃勃的壮年男人一样,在芜杂的生活中总是渴望能多一点安静的时间用于工作。
有一天他如愿以偿地获得一个神秘的万能遥控器,可以快进跳转自己的生活,可以返回过去浏览历史,唯一不能做的是退回到过去,跳转快进后的将不可恢复。
有了“上帝之手”的纽曼欣喜若狂,他可以快进琐碎的家庭时光,快进痛苦难耐的感冒,快进与妻子温馨的爱抚时间,快进与妻子的争执,甚至快进到自己升职的那一天——10年后……很快的,他发现生活失控了,遥控器的自动记忆功能记录了他的习惯操作,自动跳转快进除了工作的部分,他像是个机器人一样在一个自动的状态应对他快进的部分,在自己的记忆中完全不留下痕迹。
于是,他完美地错过了儿女的成长过程,错过了与妻子父母的沟通。
他手足无措地看到自己变成一个因加班食用过多快速食品的超级大胖子,而儿子也变成和他一样的懒懒的大胖子,女儿变成自己无法接受的叛逆少女,妻子承受着家庭失衡带来的抑郁症……完全失控,没有后悔药,他追悔他痛惜,却无力挽回,他像一个旁观者看看到自己得癌症又被医好,却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婚姻走到终点,醉心工作连父亲最后一面都没见到,弥留的时候在大风大雨中追赶儿女,无比凄凉地让孩子要以家庭为重……影片是喜剧片,后半段却越来越令人痛心。
就像妻子无比沮丧甚至绝望地说“你只是一次次在家庭和工作中选择了工作”。
曾经那么美满的家庭就这样地被摧毁,曾经温暖的人生变得冰冷,纵然站到了事业的巅峰,拥有无比的财富和声望,但是没有人来分享,自己最重要的人一个个被自己舍弃,最后孤家寡人,也给最深爱自己的人带来无尽的痛苦,甚至影响子女的性格和人生观。
或多或少我们能从纽曼身上看到自己的投影,年轻的我们,无比珍惜事业拼搏的时光,我们疯狂地为了理想而打拼,为了成就一次次将生活将亲情暂且搁置。
你是否试过舍弃节假日家人团圆一心扑在工作和加不完的班上面?
你是否试过一次次在与家人的通话中以开会、正忙为理由匆匆挂断电话?
你是否一次次把承诺的家庭活动推掉并用升职加薪拼搏都是为了让家里人生活得更好充当理直气壮的理由?人生苦短,有些东西错过了就错过了,有些遗憾是无法弥补。
纽曼用他的故事给了我们启迪,如果人生可以遥控,我会如何选择?
珍惜家人,珍惜生活,不错过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不错过那些自认为琐碎无意义的片段,不用敷衍的态度拒绝沟通,拉远心与心的距离。
家庭与工作应该有个平衡,当两者发生矛盾时,优先考虑家庭。
写到这里,应该约父母去喝个茶了。
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一架满载乘客的飞机飞越撒哈拉大沙漠上空时,不幸失事。
除了一个健壮的年青小伙外,其他人员全部遇难……这个小伙子是如此幸运,他不仅幸免于难,而且被飞机抛到了传说中的水草丰美的沙漠绿洲上!
那里有清洁的水、有绿色环保无污染的食物,他幸运地活了下来。
但是,光有吃的也不行呀?
孔子还是告子不是在几千年前就说“食色性也”!
很显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他还有其他的基本“需要”。
(这是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尽管生理需求是如此的低级,但是它是其他需求的基础,所以生理需求构成了金字塔坚实的底座)!
不在沉默/忍耐中变态,就在沉默/忍耐中变坏!
某年月日,血气方刚的小伙虽忍无可忍而再再忍,实在忍不住了:一定得想办法解决问题,不然后果很严重!
上帝啊,仁慈的主啊,为什么不给我留个伴啊?
与其这样,不如让我去死吧。
My God!
请赐予我一个伴吧,活的,母的,即可!
他一边虔诚地祈祷,一边饥渴地寻觅。
真个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终于,他,欣喜若狂地发现——不远的地方有骆驼在吃草!
幸亏有骆驼找到了这个绿洲啊。
骆驼,又被称为“全兽”,因为十二生肖里的动物都可以在骆驼身上找到对应的地方,譬如:兔唇鸡腿,羊耳猪肚……年青小伙心底暗道:情况特殊,顾不了那么多了!
凑合着用吧!
于是,一路裸奔(反正已奔出服务区),狂跑到骆驼的后面一比划,不行!
太高了,够不着。
狂晕!
激动不已地小伙当然不死心,赶忙垒了一个小沙土堆,站到上面,正好!
刚要进去,谁知,骆驼吃完这片草,往前走了几步。
小伙子又够不着了……郁闷啦!
他赶紧跑到骆驼的后面又垒了一个沙土堆,刚垒完,骆驼又往前走了!
小伙子热血沸腾、心急如焚……好多天过去了,他一直在垒小沙堆,可是悲剧一再重复,每次都是功亏一篑……真正是屡败屡战!
多么可贵的韧性啊(不好意思,又说到“性”了,我真的不是有意刺激这个年青小伙的)!
终于……有一天,又一架满载乘客的飞机飞越撒哈拉大沙漠上空时,不幸失事……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被飞机抛到了绿洲上……小伙子毫不犹豫地抢救美女,给她治伤,喂她食物……美女伤好之后,十分感激小伙子,诚恳地说:“恩人啊!
谢谢你!
谢谢你救了我的性命!
我也没有什么好报答你的,这样吧,你提一个要求,你无论让我干什么我都会答应你!
我一定会满足你的!
你说吧!
”小伙子听大喜过望,激动地说:“太好了!
太好了!
”,他瞥了一眼正在附近悠闲地啃着草的骆驼,“那么……请你去把骆驼牵住了,别让它再跑了!
”刚看完这个黄色段子,然后看这部电影,发现他们是如此的异曲同工,如此的富有寓意,而且很浅显,我们做主旋律电影,什么时候能做成这样啊。
居然被亚当桑德勒的喜剧感动(眼泪打转呢),从没有过,从没有过。
凯特。
贝金塞尔真是个温柔的美人。
在主角躺在雨中死去的时候,我真希望片子就此打住,人的一生就这么"快进"着结束了,这该多么出其不意,令观众掩面惋惜阿。
可谁让它是喜剧呢,真正的结局你猜也猜得出来。
但是,人生确实是一条不可回头的单行道。
本来是本着学英语的目的,翻出自己买的一堆没看的盗版光盘。
据说《Click》是个喜剧,我的光盘里80%是喜剧。
结果,看得居然泪流满面。
以前偶然听过CCTV6评过这片子,基本是讲中年问题,家庭和工作的压力。
而还给了我一些其他的感觉。
Mike用遥控器跳过他不喜欢的悲伤的事情的时候,生活确实仅剩下美好的,但是最后他却觉得浪费了一生。
悲伤和欢乐,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少了哪一样生活都显得那么无趣。
最后Mike拖着一身的管子爬出医院,只为了告诉儿子Ben“family is the most important”,希望Ben能够和新婚的妻子去度蜜月,而不要因为工作而放弃了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
看到这我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哭得一塌糊涂。
曾经一直觉得美国人的生活很随性,很自由,孩子18岁后离开家庭,父母自己养老。
有的中国人甚至说美国人的这种行为有点兽性,因为看似不讲孝道不讲人情。
不过再想想,其实美国的片子里所描述的中产阶级家庭都十分的幸福,父母非常地爱孩子,父亲是为了家庭拼命,但却也千方百计地抢时间陪孩子和妻子。
当然,不是所有的美国父母都这样,那些吸毒犯罪的也不少,但是努力爱孩子爱家庭的则是主流。
好象每个美国富翁在谈及自己有空闲的时间会做什么的时候,答案都是清一色的多陪陪家人。
这个答案目前也盛行于中国的富豪之中。
不过从中产阶级家庭比较,中国的家庭还是差了很多。
而且工作也根本没有给人足够的假期。
难得的休息日里,家长也实在没情绪带孩子做点什么,他们则更喜欢用喝酒、打麻将打扑克来缓解自己工作的压力和心中的苦闷。
孩子遇到的教育,将来则会体现在他们对他们的孩子的教育上。
人就是这样一代代地重复着他们的经历,有的人会自省去改变自己的不足,而大多人则却延续着重复着错误。
没有错误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他们遇到了不幸的家庭;没有错误的父母,只有不幸的父母,他们延续了不幸的传统。
在父母努力挣钱维护家庭的时候,请你们想到,孩子需要的是更多的陪伴和关爱,而不仅仅是能吃上昂贵的西餐穿上名牌的衣服。
妻子需要丈夫的陪伴,丈夫需要妻子的关怀和解压,和谐家庭并非说起来这么简单。
在物质生活渐渐富足的时候,人类对精神关爱的需求则显得尤其重要。
而家庭,这个大社会中最让人温暖的小集体,则是人生中最最重要的心灵港湾。
=======================片子里,MIKE跨越了他讨厌的悲伤的经历,再次体验快乐的时光时却从儿子那里得到自己的父亲已经过世的消息。
他悲痛欲绝,他让时间返回他最后一次见到他父亲的情景,而当时的他却因为忙着写自己的邮件而懒得去看儿子BEN的计划,懒得去理来看他的父亲,他用很粗暴的语气让他的父亲离开。
他的父亲摸着他的头,说着"I love you my son",这时的MIKE难过极了,他错过了太多的东西,错过了那些他该关心的该关注的人。
MIKE拿着遥控器,一遍遍的回放着父亲摸着自己的头说着那句话的场面,他象个大孩子一样地哭了,"I love you,too.Dad"。
可是一切都晚了。
=======================电影的最后,MIKE发现这只是一场梦,他依然是那个年轻的他,他高兴地看着这个美丽的世界,他告诉父母他爱他们,告诉妻子他爱他,告诉孩子他们会正常去露营,而不去考虑什么狗屁项目。
此时已是深夜,你是否还在为工作忙碌?
是否同样因为工作而忽视了家人?
学着让自己放轻松一点,给自己一点空间,给家人多一点关怀。
Family is the most important.
偶尔,人们会在旧书桌后面找到些杂物,比如一枝铅笔、两个二分硬币,几张散乱涂鸦过的旧信纸;幸运的话,或许一本定价两元两角的漫画书会从容的显现出来,一边拂拭着它那久已蒙尘的夹膜封面,一边亲热地和你打招呼。
通常情况下,你会随手把它从桌子后面捡起来,和几件儿时的破玩具一起,装进盛有固体垃圾的黑色塑料袋里;极少的时候,如果幸运的话,它会被有些踌躇的翻开,里面是一些边角已然泛黄的纸,恬静地等待注视。
这时,没准儿一些人还会透过灯光端详它,用脸颊上的皮肤摩挲几下,恍然道:“十年不见,可安好?
”这是一个有关记忆的故事。
一个心想事成的遥控器——事实上并不那么被需要——用来粉饰舞台上戏剧性的残酷。
遥控器是一个对现实生活合法实施蒙太奇的噱头,那诸多华而不实的功能,并不比垂死之际对一生片断的闪回更荒谬。
即使导演换一个讲述方式,比如倒叙,比如对已逝去光阴的追忆,故事仍旧诠释了一条完整的逻辑主线。
只是,电影在庸俗程度上仅仅稍逊于真实生活。
导演明智的拒绝了所有比一张电影票更诱人的选项,所以他得到一千张电影票,观众得到一部恶俗商业片。
作为电影,《神奇遥控器》是一簇炸得过了头的薯条,装在俗艳的麦当劳纸杯里待价而沽;所幸故事还没讲完,还在重蹈覆辙,还有被剖开来看看的必要。
一份好工作,漂亮老婆,乖巧的子女,加上永不满足的上进心——Mike是个少年得志的小白,一个前途光明的有志青年。
时刻经受欲求不满的折腾,他似乎从不知道自己已经是何等幸运,反而不断抱怨生活的琐碎、老板的苛刻;甚至面前太多的遥控器也令他无所适从,急于给自己找一个“万能”遥控器来简化复杂的生活。
诡异的店员赠给他一个来路不明的遥控器,Mike开始了野比康夫玩剩下的游戏,没有了机器猫和全部关于童真的假设,对遥控器的讹用让Mike为不再年轻付出了代价:遥控器照例失控了,按照Mike对生活的价值判断,自动掠过了疾病/争吵/乏味的工作,一条坦途指向他认为的“成功”。
每当从“快进”中醒来,Mike都需要别人来提醒他掠过的部分——他的整个生活。
纵然充满了挫败和失意,Mike仍旧成为了预想中的“成功人士”,代价是成为自己的旁观者。
演到这里,大半生填满空白的他悔之已晚,唯有用最后一口气告诫儿子“家庭为重”。
显然,关于主角在谢幕时死去的构想是票房不能承受之重,梦中惊醒的Mike获得了一次Loading的机会,他恶俗地回到遥控器介入他生活之前,为自己尚未犯下的错误沾沾自喜,发誓从此做一个负责的丈夫和父亲。
这无疑是个令人不齿的Happy Ending,观众又一次从死亡的焦虑中被解救,帷幕在狷狂的嬉笑中骤然降下,赞助商对着尚未散尽的人群布道:我们的遥控器保修终生。
或者Adam Sandler是后工业社会理想生存状态的最好注脚,站在挂着圣像的工厂墙壁前小解,专注地对冷酷邻人竖起中指,流露出做作的无知和满不在乎。
无意义的生活呼唤白痴,因为它同时培养了太多哲学家,排队领取供不应求的精神满足。
活在精心修饰过的记忆里,专家教导人们把眼光放低,在线性的时间旅程里做一个瞎了眼的乘客。
Mike面前有两条路,再次为物质满足无限透支生命,然后空虚的等死;或重新寻找所谓“高质量的时间”,塌实地活在当下每一秒,然后——是的——帷幕降下,等待人群散尽,出演另一场戏剧。
第二条路违背了线性生命的原则,它对不可避免的死亡视而不见,它相信每一段美好追忆都能安慰不得不死的人——使之死得体面一些。
当大雨中垂死的Mike被家人环绕,他说完了该说的话,做完了活人对世界最后一次瞻仰,死了。
那弥留的脑袋里究竟是空白还是美好记忆,不再对任何人有意义——没有save/load,没有闪回和蒙太奇。
影片的关键不是“他找到了正确的生活”,而仅仅是提醒太过入戏的观众“你们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
即使最悲观的人也很难对这样的结尾寻根究底:知道“还有机会”难道不是最好的结局吗?
片断化的美好记忆往往被赋予太沉重的使命,片刻的满足给人以永生的错觉,“此刻即永恒”实在令人心驰神往,不论是拥抱梦寐以求的异性,抑或只是在旧书桌后面静静等待良久的一本小书——人们为物质富足付出了高昂代价,再难承受一张没有过去的,空白桌子。
西西弗斯停止喘息,又一次推动沉重的巨石。
如果石头永远无法到达山顶,还有什么比推动它更有价值呢?
很早以前,一位好友推荐了这部电影,也就是刚上映的时候吧,大约一年前,前天去碟店,看到这张,随手拿起来,买了回家。
不知道是宿命还是缘分,昨天这位好友的父亲刚刚去世,今天刚刚从她家回来,随手放了这张dvd,开始还是当成轻松的喜剧来看,看到后来,被Michael Newman的人生所感动,很少的看电影留下了眼泪。
觉得一定要在这里,留下这些文字。
这种片子,以前看过尼古拉斯凯奇的The Family man。
当时也深受感动,觉得好莱坞的明显的套路为什么能一次一次的感动我,现在发现,其实这样的片子,虽然戏谑,但是,它们都抓住了人性的点,它们知道人的最脆弱的地方在哪里,虽然是轻松的家庭剧,但是最后往往给人以很深的震动。
今天和朋友去殡仪馆,和他的亲友们再看她父亲一眼,明天才是出殡的日子,但是她趴在玻璃棺上不肯离去,是我和亲人们把她架走的,很难说那时候她想到什么,但是,这个一生中最爱自己的人离开自己,我们外人都是很难以想象那样的感觉的。
今天晚上,我又无意的看到这篇电影,当我看到Michael的父亲拍拍他的头,说:“I love you son"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到了下午的那种气氛,回想起自己的父母,他们又何尝不是像Michael的父亲一样的关爱自己,无私的,不计任何回报的爱着我们,我们没有注意到是因为我们都太自私的只爱自己,说起来我们都知道,当然,父母是最爱我们的,因为他们最爱你,他们可以容忍你所有的错误和任性,你不会觉得自己做的太少,而当某一天,他们离开你的时候,你才发现他们的爱是多么的伟大和可贵,所以,就像标题一样,看完这部电影,一定要拥抱一下你的父母,如果你在外地,一定要打一个电话给他们,如果他们已经仙逝,请你一定在脑海中多多回想他们的音容笑貌,因为,他们这么爱你,一定还围绕在你周围。
还有就是男人事业和家庭的问题,其实某些时候,不是男人只注重事业,是他们不知道如果放弃了一些家庭的东西会失去多少,往往这也是自私的表现,某些时候,我为了面子问题,放弃的东西,其实都是很珍贵的,是什么让我们太被动呢,其实都是自私在作怪,所以,从现在开始,把握一切可以把握的机会吧,人生就是这样,当一个遥控器可以缩短它到你能看清楚的时候,你才知道什么是最值得珍惜的。
所以,在你试过之前,不要轻易的放弃吧当一切都过去了之后,没有人会在意什么东西,你会发现,人生的一切只有家人是最可以宝贵的,所以当我们在事业金钱上失意的时候,你回头看看,有一个爱你的妻子,有健康的父母,将是多大的幸福啊,在这个世界上,有三个人会用尽他们的一切来关心你,不要等失去的时候才发现,你曾经那么幸福。
作这篇文章,献给这位朋友和他已经仙逝的父亲,还有世界上所有的父母们,是这一天教会了我如何去不自怨自艾,踏实的过好每一天,实现真正的梦想和幸福
Morty:I'm an angel, Michael.Michael:An angel? I thought an angel was supposed to protect people.Morty:I'm the angel of death.又过了十年,Michael那身肥肉似曾相识。
Donna,漂亮,特别是印第安公主Pocahontas的扮相……your wife's rockin'body still drives me crazy.邻居家呱噪的满脸雀斑的总是刺激别人的小孩Kevin O'Doyle,BTW, 这彻底打消了我用这个名字的意向。
最后雨中赶去告诉儿子family come first 的时候,果然又被感动到,盈眶。
现在不知道是怎么了,很容易这样,MD。
bed bath& beyond 店里那个店员倒是很可爱游泳的那个华裔小孩Ping woo那句what?太出彩了,is he really my dad?还有后面的那句I hate that man.返回去才发现,后来Donna改嫁的那个Bill就是Ben的游泳教练,想到《钢琴师》。
以后改行当教练比较有前途,:).年轻母亲最容易跟孩子的家庭教师来电,特别是钢琴教师,还得改行学钢琴,不知道有没有口琴爱好的。
想要他老爸那个那个魔术铜板最近的片子里好多狗狗跟布娃娃那什么的,流行么Michael&Donna的歌是Linger by the Cranberries 小红莓的逗留but what the hell is the song that is playing during my first kiss? Will you still love me in the morning?Forever & ever , baby.
结尾太贪心了,错误的人生怎么可能只是大梦一场。
男主的嘴脸很讨厌。跟小孩计较,让别人出丑,只为满足自己的恶趣味。听到了linger。影片有一两个想法还行,或许有时候也该让自己尝试一下自己以前不会喜欢做的事情
2007.4.21 星美国际影城
人生没有什么是应该被快进的,细细体验一切才是生活~ 邻居家的小孩竟然是shameless里的ian???小时候好有破小孩气质!
Familly always comes first!
回到过往,人都会有些失意吧,可是真能回到过往吗?还是好好的过现在吧。少点后悔的事。
ben stiller和亚当有点傻傻分不清楚…1完全主角一人的戏其余全配角2新瓶装旧酒还是家庭题材换了个科幻的噱头包装3有点模仿冒牌天神的赶脚4最后太煽情啦简直偶像剧就是要把观众眼泪哭出来么5给我的一点启示是生活再无聊都不要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做才是最浪费的
《making love out of nothing at all》!! air supply赛高!!!/哟 这不是SPN里的Ruby么~~
珍惜家庭,不要等到后悔莫及
亚当桑德勒很适合这种高概念喜剧。遥控器的设定还是很有趣的,生命是一个过程,跳过了就不能重新来过,遥控器还会大数据学习,自动跳过曾经跳过的过程。影片在贡献不少喜剧名场面的同时,还是讲述了一些简单的生命哲理,永远家庭优先,人生不应过于功利,沿途的风景同样吸引人,毕竟人生的终点只有坟墓。缺点是喜剧演员来说教,总是很容易出戏。
逝者如斯,尽管没有那样的遥控器,我们还是在快进着浪费自己的好时光,还好我向来不是乐观者,向来不会自欺欺人的认为当下的吃苦是为了日后的所谓人上人……所以“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其实还不如悲剧结尾...
生活需要慢点,生活需要家庭,生活需要珍惜
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奋力挣脱家庭,历尽沧桑的中年人渴望回归家庭,工作与家庭的平衡从来就不是yes or no这种选择题。影片的设定虽然奇幻有趣,但本质还是老一套,停留在简单的一刀切
开始还以为是那种无聊的电影,但是看到最后深深体会到一个人生的道理:我们的生命不应该只浪费在自己的空间里,最重要的还是家庭。在忙工作时 别忘回家告诉家人 我有多爱你们 抓住身边的美好!!! PS 凯特·贝金赛尔实在太美了
☆,沒tm後退鍵還算tm遙控器麼!這麼大個bug消費不到爺的揪心感!
一向擅长演性格不稳定角色的Christopher Walken原来在喜剧方面也很有天赋。本片以看似搞笑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人生的真谛。
这个电影的有趣在于:小时候,我真的一直幻想着拥有这样一部可以控制时间的人生遥控器。中枪的举手!
剧本漏洞不少,但是足够好玩。
不喜欢。现在我超级讨厌这种直男癌电影。好刻板印象。男的成功是功成名就,女的要求是身材火辣,面容姣好。对职业女性的刻画也很过分。对爸爸好是关心他的心理情绪,对妈妈的好就是谢谢她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