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科瑞.芬莱这部《坏教育》前面大部分时间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一所完美的学校和完美的老师,然后逐步反转带我们撕开这些人虚伪的假面。
在片中狼叔饰演的学区负责人弗兰克 正面在帮助学校走向更好但是背地里却和同事贪污纳税人的钱。
《坏教育》改变自美国史上最大的校园贪污案,罗斯林学区共被盗取1100万美元主犯弗兰克和帕梅拉都被判处有期徒刑。
不同于同类教育问题电影《超脱》那种绝望悲观,《坏教育》还算蛮“正能量“的最后坏人受到惩罚,揭漏这件事的女孩瑞秋也当上了报社主编。
影片为我们展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场景然而背后虚伪不堪,领导为了提高房价办学校,学生家长拿孩子攀比,学生舔老师 他们做的社团活动也只是为了大学能有个好简历。
导演没有只向我们展现弗兰克是个单纯利己主义,他虽然偷公款喷古龙水穿精致西装整容享受但他真的在对学生好,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是他想要事业成功的必须条件,但我觉得从他鼓励瑞秋报导真事等多次对话里显露出他是真的很看重孩子们的教育。
还必须要夸奖一下狼叔把这个精致的同性恋塑造的太好了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们去的餐厅啊 和狼叔的行为尤其是走路(好像后面中枪一样) 符合我们对男同性群体的认知。
《坏教育》节奏快 反转多 故事有趣,还可以看不一样的狼叔,更重要的是不管你是什么身份 学生还是老师 还是家长都能从中学到点东西。
真的很羡慕他们可以把这些事情拍出来,一部《少年的你》学生霸凌远远不够的 我们的学校丑闻什么时候没断过,教书育人最伟大的工作被搞成这个样子 ,槽!
)
很多问题我们一直在探讨,但是至今都没有答案,比如和平,比如发展。
思考的结果,就是我们距离问题本身的答案越来越近,但这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旅程,古往今来好几千年,没有一种完美的方式是可以贯穿古今的。
不仅仅上述问题,妄图为任何一个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解决答案,本身就是不切实际的。
因为每一个被认为是完美的答案,毕竟只是人们在一个时间范畴内的结果的结晶,而这种结果的结晶有着很强的时效性。
当你追求一种目的的时候,这个解决办法是可以发挥出来它的功效的,一旦过了这个时间限制,一切就又会重新洗牌。
这就是答案与问题的困局。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说的也是这个困局,这个困局很尴尬,同时也是很多人都很容易搞混的。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们一直在做排除法。
甚至于一直在反对错误的选项,但是问题至今还是不能很好的解决,是不是我们反思的方向出了问题呢?
这一点没有人知道。
《坏教育》是一部反思教育问题的电影,该电影聚焦美国的关键教育领域,高中教育的发展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
将美国全国排名第四的高中发生的教育腐败搬到台前。
让更多的人对于发生的这起事故进行反思。
一个衣冠楚楚的学校负责人,如何在自己任职上发生重大的教育腐败案。
本片为我们揭示了这一个过程,以及该主人公内心之中的真实变化。
同时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现状,如何看待这些人的腐败,以及这些人腐败背后的现实问题。
该片的主人公法兰克,对外是一个在教育界享有盛名的学区负责人。
他负责的罗斯林学区在全美公立高中排名第四,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成绩斐然的他深得学区董事会的信赖,而且所有的同事和学生都对于他尊敬有加。
一时之间,法兰克风头无两。
但是问题很快的就浮出水面了,由于学校的校报要出一片观点独特的新闻稿,这个任务落在了一个女学生瑞秋的身上,瑞秋是一个做事情非常认真负责的人。
由于这篇新闻稿,瑞秋发现了学校的账目存在问题,于是一系列的抽丝剥茧之后,法兰克的副手腐败问题浮出水面,在被法兰克顺利解决之后,他自己的问题也被揪了出来。
一时之间,整个学区的所有人一片哗然。
原来外表道貌岸然的法兰克,背后竟然有着如此不堪的形象。
而他也因此最终获狱。
抛开本片的核心,教育,从形式上来看,本片是一部非常工整的现实主义电影,片中通过营造瑞秋这一个非常正直的角色来反衬出法兰克等一帮人非常丑恶的嘴脸,然后用一个开放式的,魔幻现实的结局,来让本片得以升华。
这是一部非常工整的美国类型电影,与以往揭示别的行业的丑闻的电影没有什么不同。
人物的设计上很工整,角色的完成度上也不错。
没什么太大的亮点。
但是就本片的核心来说,这样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想要的教育,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教育呢?
法兰克给我们的答案很明显,为了一定的目的,然后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让这个目的有效的达成,最终促成双赢甚至是多赢的局面,这就是法兰克给予我们的意义。
看上去这种对待教育的方式是值得商榷的,法兰克精心烹制的教育蛋糕,表面上并没有什么营养,但是实际上却有着让很多既得利益者都觉得非常舒服的结果。
他通过不断的营销来使得该学区的价值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在全美的排名也得到了上升,而这样上升的效果价值是看得见的。
学校因此获得了更多的经费,而学区旁边的经济也得到了回升,这一点在房价的攀升上就能看出来。
而更多的家长也更愿意将孩子送到了这个学区的公立院校,同时也是在给这些公立院校打下坚实的名誉基础。
法兰克这样做的结果很不错,不对吗?
是的,这样确实没问题,但是反对者同样是可以用透支了学校未来的生命力作为论点来完全否定法兰克的做法。
这样也似乎没什么问题,因为法兰克的做法确实违背了法律。
但是反对者却不能制定出来一个完美的可以规避这种做法,但同时却能提升该学区内的教育品质的方式。
这就是本片的矛盾点。
善于揭露问题,善于提出问题这本身没有什么错误,但是提出问题后,相关人员的反思点应该是如何规避此类问题的坏处,同时提升此类问题的有利点,并尽可能在有利的前提下,让此类问题不再发生。
这是一个难题。
至今没有答案。
而本片开放的结尾也在告诉我们,处理问题就是处理问题,但是处理了这个问题后,就能杜绝类似的下一个问题吗?
好像并不能吧,这或许应该是急需我们解决的痛点,可惜却没有答案。
……你好,再见
我发现老师都有一个很厉害的特长,那就是对每一个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都会留有印象,好比是片中的休叔,哪怕是过了这么多年,也可以一眼就认出现在在Bar当Dancer的男学生(没错,就是后来变成基友的那个),还有影片后半段那个女孩子的妈妈,甚至还可以把他们当年的所作所为都描述地一清二楚。
也许对他们来说,他们是真心地为这些孩子们做付出,老师们每天努力地备课,努力地批改学生的作业,是真的希望这些孩子可以在他们的帮助之下,变得更好。
当学生们成为社会中各行各业的顶梁柱或是翘楚的时候,他们也会为这些孩子而感到骄傲,在别人面前,也可以很自豪地说,这个孩子当年是我教的。
每一个真心为学生和教育事业付出的老师,都值得人们的赞美。
这部就是典型的探讨“如果一个人的成就很高,是否可以准许他有道德瑕疵?
”的电影。
但同时又是一部关于信任危机的电影,虚构的幻象太过完美,当被打破时,人们甚至不愿意相信现实。
#Hugh Jackman# 出演的私立学校校长Frank是一个非常有魅力又有成就的人,电影前半部分,他基本上是人家人爱的风光人物。
但随着一个学校的报社记者对学校支出的调查,及他手下一个员工受贿被揭发,Frank及手下长久以来挪用公款的事终于被揭露。
甚至,随着事件的发酵,我们才发现这个人的很多信息都是谎言。
只是在故事展示他的事业因此受损的过程中,我们依然看到他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成就,魅力,权力去试图掩饰一切。
而且最奇妙的是,他看起来一点也不紧张或抓狂,仿佛依然是那个胜券在握的胜者,又或者,因为撒谎太久,他自己也分不清楚哪个是现实,宁愿继续生活谎言中。
休叔不是第一次出演这类有着魅力但却有缺点的人,而且被证明他很适合此类角色,让人看到他,会立刻被他的魅力所折服,就算后面出现了道德瑕疵,也根本恨不起来。
比如《The Front Runner》里的总统竞选人,或《The Greatest Showman》里的马戏团经理。
本片中的校长更具迷惑性一些,基本上在影片出现转折之前,完全没办法让人相信他的本质居然与看上去的如此不同。
特别是他在学生、家长面前,可以说从未露出马脚。
觉得休叔日后继续这条路线可以演出更多有丑闻的政客或领导人。
虽然这个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但不少细节依然令人很吃惊。
如此多大笔支出几乎多年来没人查过,地址和电话很多都是假的,这些教育工作者过着如此奢华的生活也没人质疑。
甚至休叔的角色一直说自己有个死去的妻子,甚至都没人怀疑。
如果不是自己人意外“泄露”,一切可能还会被瞒很久。
所有Frank认识的人都认为对他很了解,结果,却是没有一个人知道关于他的真相。
真的是人生如戏,而他自己在戏中活得太久,可能都忘记了自己的真实身份,更别提其他人了。
虽然看似拍得平凡、低调,却是很神奇的一个故事,值得一看。
如不是去年的影帝竞争太激烈,原本Hugh Jackman的表演是值得更多嘉奖的。
在一个看上去啥啥啥都好的学校光鲜外表下隐藏的腐败案件。
没有绝对的好和绝对的坏,Frank那么彬彬有礼,对学生也是循循善诱,鼓励自信鼓励发散思维,多好的师者啊,可惜纵容了自己的贪念做了违法的事情。
狼叔的演绎很棒,前半部分的形象完美好感飙升,被描述成暴露贪欲的情节在我看来也只是一个光鲜自律的普通人在面对亲近的人的时候暂时的放松罢了,我们不都是这样的么。
但在正经场合frank表现出极强的能力,对学生的引导,对同事的领导,这种人格魅力难怪学校里的人从来不怀疑他。
Rachel也是受他影响才开始深入调查这件事情的呀。
Frank引导Rachel深入报道可是事情被发现之后,从对pam的“公正”处理,到威胁Rachel不要牺牲自己和同学的前途,还有被审计发现自己和小情人坐头等舱的机票的时候的威胁,看得我是真难受,慢慢这个形象就变得立体了,位居高位,慈祥的外表下也是有阴险的手段。
等到报道发出,Frank对学生家长的爆发,在同事面前对自己的辩解,似乎也为他这么贪污找到了一个合理的理由。
从第一次的一个披萨到后面越老越收不住手,犯错和家暴一样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哎,没有坚守住法律和道德底线不能怨别人啊。
好惋惜Frank的才能,还是败给了贪欲。
电影中除了展示主角的贪污,捎带着表现的其他问题也值得关注。
比如校报的学长告诉Rachel,我们的报纸也是有套路的。
(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事情也是形式主义吧)比如在Rachel拿着证据来找他的时候一边难以置信破口大骂一边又纠结自己的大学推荐信。
自己的前途掌握在这个犯罪的人手上董事会的其他人在听了Frank的分析之后害怕自己的利益受牵连,从义愤填膺到沉默也只有几分钟而已
“我的房地产生意可能会凉凉呢”可惜现实就是这么不如人意,才能再好做了违法的事情也得服从裁决,内心只有一万个惋惜。
如果这个系统没有漏洞,在一开始就发现的,也不会发展成这样无法换回的下场吧。
最后想说的是首尾呼应的处理方法相当好,最后一幕Frank面对镜头听着呼声,表情从疑惑不解难以置信到欣慰微笑,真的绝了。
1100万美元,极大提高了整个学校的教育质量,拉动周围地区经济发展,永远都是鼓励教育,善于开发学生潜力,循循善诱。
连揭发frank的人都是受到了他鼓励的学生…谈吐举止气质…可能这个角色的设定就是完美的吧…很多评论觉得frank败絮其中,但真的睁开眼睛看看周围有几个人能有如此能力魄力毅力并且有远大梦想的人…就连几近崩溃的时候也不粗鲁待人,并且还完成了小任务:accelerate..被抓之前告诉还未清醒的舞者:你要珍惜自己的天赋与能力并善用。
他是天生的教育者或者说导师。
这样的人他就是该浪漫,完美主义,透析事物本质,却仍有热血想让世界变得更好。
这可是教育,而且从结果来看他做得很棒。
所有人都说他是伪君子,可所有人都知道他呈现的完美是有代价的。
如果我是为了钱,我就去华尔街,住着大房子,在乡间🈶️别墅。
我想做出一些改变,我领着教师的薪水,把学校提升到全国第四名,而你也靠学区房赚了几百万美金。
🐺叔这段自圆其说的解释,像极了国产大学校长对其自身边投入教育事业边不停敛财的道德演说。
国产演说,夸夸其谈的背后就是自圆其说。
夸夸其谈忽悠别人,自圆其说欺骗自己。
在这个由人与人分工合作所组成的社会,大多数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各司其职,为了达成大家的共同目标而努力付出奉献,然而在这朝着正面方向前进的体制中,却有少数的人们利用着他人对自己的信任,在台面下以各种手段进行不为人知的违法勾当,并享受着大家花费许多心思才造就的成果,甚至接受人们的赞扬与肯定,而这受人唾弃的行为与嘴脸都在《坏教育》有清楚完整的展现。
教育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一直都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我们很幸运,在很久很久之前有孔子为我们的教育奠定了基础。
他是一个很伟大的教育家,我们至今还在背诵他的文章格言。
但是有多少人认真修读论语,把孔子的教育逻辑理解透彻,据此建立理论体系,并把理论体系付诸实践反复验证并得出自己的理解呢?
我不知道,我只会背“三人行必我师焉。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坏教育》。
还好这是发生在美国的事情,也许,那是只能发生在美国的事情。
我不知道大家看电影有什么偏好,我看电影喜欢总结整部电影,看这部电影讲了什么故事,并据此提出几句我认为导演想要表达的几个信念。
还有另外一个爱好,就是背这部电影里面的几句令我心动的台词,记住几个令我心动的画面。
我现在要剧透了兄弟们,有剧透厌恶症的同学请马上跑去什么地方缴费把电影给看了,然后再来看我的剧透。
当然,你可以选择不看。
《坏教育》这部电影是一个人物传记电影。
人物传记电影,听到这个名字你就应该知道,那个人一定是有一定的历史的价值的,不管是什么方面,一定是某个领域的佼佼者。
这个人一定是与我们普罗大众一样,具有人性的光明与黑暗,具有某种特别的才能,并且会去修炼此项才能并运用,最终获得了某种成就。
就是那些老生长谈的话,他们付诸实践,努力,最后获得了成就。
《坏教育》的主角,是一个坏人?
还是一个好人?
这个问题是问你自己的,你相信什么,他就是什么。
在他没有被揭发之前,他跟所有人声称他是一个好人,在他被揭发了之后,他对家长平静的说道“你就是我的问题。
你们不把我们当人看,因为这对你们来说不够便利,你把我们用完了就把我们丢到脑后,再也想不起来,懂吗?
你可能会忘记,但我们不会忘,我们永远不会忘。
”别担心我记错了这段台词,我回头再看了一遍。
我本来打算写他对家长怒吼的,结果重看的那遍,我发现他居然是平静的说出来的。
请注意我的用词,“居然”,这证明主角的平静在我眼里是非常不合理的。
因为在我们的观念里,指责一个人应该是属于疯狂的,是非常愤怒的。
这种反常的行为在群体生活中是不应该的,拥有这种行为的人如果没有照顾自己的能力,就会被送入精神病院。
看,你的注意力已经被我转移了。
我的思维跳跃得十分快速,这是我多方面思考的一大优势,但是这是不对的。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我们无法同时处理很多的信息。
所以一个作家应该时时刻刻记住自己写作的主旨,要不然你就会忘掉,你的读者也会无法理解你的文章。
但是,我并没有向任何人收费,这是我自己的文章,这是我自己的写作,我不指望说服任何一个人,我只想表达我自己的感受,我想分享我的所思所想,对你们所有人大喊“我就是我,一个看电影看书会有自己理解的人。
活生生的,有自己思维的,喜欢胡思乱想的人,一个具有人性的黑暗与光明的人。
我与你们每一个人都不一样,你们每一个人也都是各不相同。
”转移你的注意力并不是我的目的,我只不过是思考到了那里,想要分享给你们更多的信息。
也许有助于你们思考,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但是跳跃本身就是在阻碍你的思考。
其实我们刚刚在说坏教育里主角的话,你觉得,那句话,是以教师身份说的,还是以学生身份说的呢?
最后,坏教育的主角进入了监狱。
于此同时这部片子有另外一个结局。
主角在一个单间里生活,看书。
当他走出大厅,他所在的学校成为了第一名,大厅下人群满满,他赢得了满堂喝彩。
人群兴高采烈,他本眉头紧皱,但是看着兴高采烈的人群,他挤出了笑容,笑着眼里流出了眼泪。
我似乎想要指责坏教育的主角,如果你想要追求金钱,为什么要到教育这个不捞金的地方呢?
反正你也有到华尔街捞钱的能力不是吗?
为什么呢?
为什么呢?
“如果你把每一篇社会报告都当作一篇正式报道去做的话,你会获得很多东西的。
”“你是说内幕交易吗?
我没有参与,我向你保证。
他们都有家庭,他们都是一些好人,从时间长远的角度上看,它们都会过去的。
谁在意呢?
我当时什么也没说,我本可以,但是我没有做。
”教育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坏教育,为什么坏?
还有什么叫好?
鼠尾“狼叔”休杰克曼绝对是标杆型的演员。
几十年如一日保持着好身材好状态,如今五十多岁,身材却丝毫不油腻。
演技绝佳、唱跳双优,《悲惨世界》、《马戏之王》两部电影中狼叔用歌喉和舞姿展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实力派”。
休杰克曼塑造的“金刚狼”深入人心,他也凭借这个角色成为饰演漫威超英时间最长的演员。
2019年,休杰克曼的新片《坏教育》登陆多伦多电影节,片中狼叔再一次超越自我。
本片取材自美国教育界的真实丑闻“罗斯林公立学校腐败案”。
2004年,《纽约时报》报道了一起公立高中的腐败案,而这一震惊全美国的腐败案最初是由这个高中的学生通报出来的。
弗兰克塔松,美国长岛罗斯林高中的校长。
这一高中被《华尔街日报》评为美国第六好的公立高中,每年有很多学生被美国的名校录取。
被名校录取的学生越多,高中在全美的排名就会越高;同时,高中在全美排名越高,校长的推荐信就更有价值,也会使得更多的学生获得名校的录取。
弗兰克有个愿望,就是帮助学校成为全美第一的高中。
和中国一样,美国的好学区同样也会催生学区房效应,学校周边的房产价格逐年升高,学校董事会的成员随着学校排名上赚了越来越多的钱。
弗兰克作为校长、作为一个教育界的一份子,他是个绝对优秀的人。
面对学生,弗兰克充满耐心,永远把鼓励的话挂在嘴边。
学校校报的记者瑞秋前来采访弗兰克,因为瑞秋觉得自己写的不过是一篇”马屁文章“,弗兰克尽心尽责的鼓励她:“一个新闻有没有价值,要看记者怎么报道。
”一句鼓励,让原本懈怠的瑞秋双眼发亮,也给弗兰克自己挖了一个大坑。
为了让罗斯林高中的排名上升,弗兰克和自己的好搭档主管助理潘一起打算给学校修建一个“天空步道”。
瑞秋在调查天空步道的工程款项时发现,学校账目支出存在很多问题,明明每年投入很多工程支出,可是学校档案室的天花板却总是在漏水。
在瑞秋尚未查出猫腻的时候,潘这边却率先爆出了丑闻。
潘的儿子拿着潘的公务卡购买私人装修用的材料。
潘盗窃学校公共财产的问题就这样暴露在了校董事会的面前。
丑闻爆发,校董事会要开会处理潘,可是潘居然信心十足的向自己的侄女保证:“弗兰克会处理好一切的。
”
果然,弗兰克面对群情激愤的董事会成员非常冷静,他要求大家不要报警,因为如果报警这件事将成为学校的丑闻,将会导致学校排名下滑!
这一后果让校董事会感到担忧,他们同意了弗兰克的建议,辞退了潘但是没有报警。
就在潘被辞退之后,瑞秋调查工程款账簿的事情却有了眉目。
学校的账单上多笔大额支出都存在问题。
明明登记给科技公司的支出款,打过去对方却说自己是个汽车行。
还有一笔每年的固定支出,指向的是纽约的一间高档私人公寓。
执着刨根问题的瑞秋赶赴纽约,在高档私人公寓的门口遇到了校长弗兰克。
原来一直声称自己无法忘记亡妻的“深情鳏夫”弗兰克,其实是个GAY。
他在纽约有个长期的情人,还在拉斯维加斯与一个男舞者保持同居情侣关系。
罗斯林高中的丑闻最终查证,校长弗兰克塔松和主观助理潘共贪污了罗斯林高中1100万美元。
片中,狼叔为了更贴近事件人物,特意增肥20斤,举手投足的做派也处处流露出深柜的特点。
比如一眼就能看出珠宝首饰的来历、对自己的外貌格外在意、香水和服饰非常讲究等等。
尤其是片中狼叔与舞者的一吻,看过了狼叔饰演的那么多深情直男,这一幕居然毫无违和感!
《坏教育》和很多电影类似,有一种为恶人立传的感觉。
狼叔在本片上映后接受采访表示,自己饰演弗兰克塔松这个人物,是希望每个人看过了这部电影能够明白,一个人的本质绝不是他表现出来的样子。
弗兰克塔松从外表上是个精致讲究的体面人,他作为一个教育者更是尽职尽责,经他鼓励最终进入名校有了美好未来的学生不计其数。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弗兰克塔松堪称桃李满天下。
但是从私德的角度,弗兰克塔松是个败坏堕落的人。
片中借狼叔的口,讲述了弗兰克走向堕落的旅程。
一开始是不小心用了公务卡吃了一顿免费的午餐;后来不小心用公务卡买了甜甜圈;当弗兰克发现自己用公务卡消费并没有人来催他还款的时候,堤坝崩溃了。
他开始觉得不平衡,自己作为一个成功的校长,学校和学区能有今天的成就全靠他的努力,而他居然没有那些房地产商的收入高?
自负、自恋、自我放纵。
x弗兰克塔松对学生的教育和鼓励,只是他的表象,是他经年累月擅长扮演的角色。
而他的本质,是个自私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本片没有特效、没有复杂的人物谱系,堪称有大咖保底的小制作。
狼叔在本片中演技爆发,情绪变化的层次感分明,并且风险了令人眼界大开的“亲密镜头”。
这样又坏又诱惑的狼叔,真是第一次见。
看着一般般,个人觉得不怎么好看
今天是一个爱化妆的狼叔。原来做手术是拉皮,太隐晦了…我这种医美绝缘体完全一脸懵逼,后面才看懂。
激励采访,漏水屋顶,裙带关系,“大家都是好人”,愈是光鲜愈是堕落,由二十元开始的腐败;金刚狼把如此讨厌的角色演得那么值得同情也是有点厉害
片子本身节奏不够好,但最重要的也不在于财务事件而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里的人们也许自愿也许歪打正着踏入这个领域,送孩子们去追梦,做着最重要的事情,却没有得到尊重。
平铺直叙,两个犯案人的戏份游离于主旨,没有探讨、没有反思,用片尾字幕一句话来交待,不知道前面的戏份拿来干嘛。没有高潮,不过收尾很加分。看点大概是休叔的基吻。
狼叔居然也演这种片😂😂
戏剧冲突可以更强些
这种事屡见不鲜,本质是教育行业从业者价值被压榨只能靠一些违规操作来弥补物质待遇上的不足,如果是私立学校,大学,根本就不会出现这种严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公立学校开展这种精英教育和与私立商业化竞争本身就是漏洞重重,教育是稀缺资源,就像我国一样即使普遍公立化也频繁爆出学校乱收钱卷公款跑路的事,同时,学校间差异不断增大到夸张的地步。片子似乎立场所限不敢动教育界,只能搞搞个人品德价值观有问题,实际上深层次的原因一点没挖掘,整体故事那么苍白和粗浅,一个女生随便调查就扳倒了学校高层,不是说这有问题,而是光拍这就有问题,大量的利益交换暗箱操作只拍出了那一点高层会议言论
尼妈的下错了,看完才发现不对,这类题材不感冒,拍的太无聊了
流水账看的有点恍惚,类纪实片的拍法其实珠玉在前可以总结的地方很多,感觉篇幅太过集中在狼叔本身,缺乏对比和贪腐本身的描写,主角光环太耀眼
叔下海了……
影片依据真实事件改编。有可能是美国史上最大的教育贪腐案。教育口一直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世界。里面有资源、有特权,也有其特有的内部法则。外人可能一辈子都无从知晓。休叔扮演的法兰克既是一位“能臣”,但同时也是一个“贪官”。所谓人无完人。人大概都有两面性吧。庸碌之辈若是贪财肯定更可恶!
好歹人家做出成绩了不是 比起拿钱不办事保证“道德底线”的还算是有点良心 人物塑造的不错 故事总体整的平庸了
这是根据美国教育界一桩大丑闻改编的。电影中的学区督学有着双面人生,一方面是个出色的老师与教育管理者,待人彬彬有礼且善解人意,让学校成为全美优校。另一方面却又贪婪无度,挪用大量公款,维持豪华生活,私生活亦混乱不堪。
内嵌简体中字@可与以下实例共同服用: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同事口中的暗示给老师送礼。四大名校学生的家庭背景。复旦大学校友会联络册,整页整页的海外地址。
也就还好。最可笑的是反而是他自己启发了女学生把拍马屁转化为揭示真相的大胆文章。他和新男友跳了舞开车回家看着他刚醒时的迷朦听见警笛,就在这刻开始告诉他我不是什么好人柜子上给你留了钱你要善用自己的天才。可能一生就只有对待这一个人他的确是真实的,那我觉得这份爱是值得的。
休叔大概是真的厌倦了演/当好人,演了这么一个内心扭曲的角色,一次要把坏事做尽,可惜用力过猛。当然片子不烂,但也不算出色。整部片子看下来,能推测出它想达到的目标,但很可惜每个方面都差一口气。
油腻,不好看
老狼怎么演这么个傻操的片儿
无惊无喜,有些地方还蛮逗趣的。狼叔也开始演gay了,最近几年的他真的是一直在尝试,真是怪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