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超级快递

超级快递,Super Express

主演:陈赫,宋智孝,大卫·贝利,肖央,李媛,李淳,邰智源,何赛飞,阚清子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韩国,法国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6

《超级快递》剧照

超级快递 剧照 NO.1超级快递 剧照 NO.2超级快递 剧照 NO.3超级快递 剧照 NO.4超级快递 剧照 NO.5超级快递 剧照 NO.6超级快递 剧照 NO.13超级快递 剧照 NO.14超级快递 剧照 NO.15超级快递 剧照 NO.16超级快递 剧照 NO.17超级快递 剧照 NO.18超级快递 剧照 NO.19超级快递 剧照 NO.20

《超级快递》剧情介绍

超级快递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超级快递员马力(陈赫 饰)在一次派件途中,偶然卷入一起神像争夺事件。他做梦都没想到,遇见了一位神秘性感女郎(宋智孝 饰)却反遭对方胁迫,共同对付国际大盗加里(大卫·贝利 David Belle 饰)。小马凭借平时送快递对路线的熟悉,和使命必达的轴劲,终于成功获得神像,不料事件却突然变得扑朔迷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穷友记第四季毛驴县令之大事小情空气人偶玩转全家福魅醒时分银河英雄传说外传第三次提亚马特会战怒火保镖当天真遇见爱情再造战士4:清算之日叛逆女流地球最末日金真情迷我在东北做白事的那些年勇者无敌致命弯道5:血族太行骄子歌舞青春少林杀手:血钱小魔女学园:魔法游行魔神创造传夫妻时差我是杀人犯重返猛鬼屋天才不能承受之重真探第四季脑震荡省港大营救中年女性超能失控

《超级快递》长篇影评

 1 ) 斯巴达300壮士

经过同学强烈推荐,还是看了这部本不属于我观看范围的战争片。

刚开始看会很不适应里面的用色,大片的古典黄加黑。

油墨浓重,象极了一幅年代久远的油画。

血液就好像是流动的色彩,导演也毫不吝啬。

镜头经常快慢转切,极富有节奏感。

看了下来,觉得这部电影是很富有美学意义的电影,它是一件极为珍贵的艺术品。

电影本身探讨的东西好像在大场面里不复存在了。

看着看着,你就会研究一下下小细节。

勇士们都不怕冷么,穿那么少。

照别人的概念,那几乎等于没穿。

不过这样一来,身材成了艺术品。

由于年代的原因,很容易让人想起希腊雅典那些现在还存在的雕像,肌肉的分布和人体的协调。

时而我会觉得好像是大卫拿着铁枪和盾牌在战斗,又好像是活跃在奥林匹克赛场上的格斗高手。

我不得不说,西方对身体的裸露和崇拜其实是高尚而美丽的。

电影里善于发挥对身体的描写,粗糙的感觉和细腻的描写交错。

无论如何,你都不会想到色情。

连最色情的性爱场面也成了蒙太奇式的截取,更加让人有回味的空间和想象的余地。

巫师占卜那一段,简直把女人的身体描绘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似舞非舞,美呆了。

印象最深的,是在与波斯军队第一次交锋的时候,也是电影里的第一场战争场面。

国王说,他们是一个集体作战的团体,所有人除了自己战斗以外,还要保护旁边的兄弟家人。

因此他拒绝了身材畸形的斯巴达人,这个人也因此而叛变。

他们的阵型和战斗方式有节有制,你看到的是一支精良的部队,整齐划一的动作,铿锵有力的抵挡,这是一种力量的美。

大场面让我想起了指环王。

人就像是一台杀人机器,面对超呼想象多的敌人,最后剩下的就只是机械动作了。

好在导演为了不让我们疲倦,把各式各样的杀人方式变换着来,而且把镜头调得时而快时而慢,有时又是从高处俯瞰,有时又是从背后追踪。

视角多样化,非常精彩。

让我有所思考的是片子快要结尾时的议会大会。

终于让我感性地体会了一下柏拉图、苏格拉底时代参政议政的场面。

凡是战争片必然会涉及战争前方和后方的对比。

前方厮杀猛烈,后方政治斗争激烈。

这之间的冲突延续了下来,如今还看得到。

如果只是休闲,就看看吧。

如果不想那么轻松,就看看吧!

 2 ) 宣扬美国式民主的科教片

首先,我们都是网络共享或是盗版产业的受益者。

终于在尽可能早的时间段看见了这季的美国大片,还好没被全世界的大多数人落下太多。

撑死有半个身位?

再加把劲儿,下次出《黄金甲后传》的时候,估计还能超他们一个车身。

直接说片子本身吧,估计之前骂名听多了,所以期望值摆的不高,感觉片子可看的地方还挺多的。

从漫画改过来的电影有点夸张还是可以允许的。

人家《龙虎门》不是打斗也挺过吗。

有些镜头还是颇精彩的。

当然,那些飞溅鲜血的场面搞得太漫画感了,不刺激,更残酷些才能体现冷兵器时代肉搏的真谛。

关于那个核心的“温泉关”战役,导演感觉太对了。

真的,麻烦有心的仔细读读王朔《我的千岁寒》。

不用多,13页最后一段开始到15页第二段结束就行。

分析的太精辟了。

古代那会儿动不动几十万人查架,那里面混子多了去了。

绝对头一排都嘬上了,后面还30里外聊天呢。

压根就没那么大的接触面积!

真要是双方各50万人,都排成一字长蛇阵对冲,那大家有可能一对一的干上,可这能吗?

连马谡之流都没犯过这种低级失误。

想当年淝水之战,前秦苻坚人家就掉过百万号称还雄师。

他前锋都到淝水北岸了,中军还在长安打包呢。

而且这队伍里水的成份太多。

那会儿全国才多少户人啊,中国在哪个朝代都绝对是人口大国。

这号称几十万军队里面老弱病惨是肯定有啦,被不准还有女眷呢(当然像木兰姐那么猛的我们按男兵算)。

所以看史书里讲的都是谁谁谁带精兵3000大破敌军20万,不夸张。

片子里人家Leodinas不是问了他的友军了吗。

你们都是干吗的?

扛大包的,秘书,雕刻家。。。

我靠,忒不专业了,我们来的人少,可都是职业杀手。

平时你们早上胳肢窝夹一皮包上班的时候,我们就跟家练剑呢。

不会别的,就是体育生,一水儿的大牲。

其实这300人真要是在温泉关那个小缝里堵好了,我估计还能再挺一阵子。

那种刺猬式的步兵阵堵个角,勾个芡什么的应该绰绰有余。

当然前面还要加防护工事。

女儿墙至少应该有吧,要不就影片刚开头那个回合就挡不住。

毕竟对方人多啊,光排成队,就举盾牌跟推土机似的,推也把他们300人推出涵洞了。

另外Xerxes的人也是被写的太孬了,赶着犀牛,大象的居然踩不过去。

显然导演对波斯人有意见。

一看就是打911之后心里就没转过弯来。

人家波斯帝国的兵可猛着呢。

当年成吉思汗往西边攻的时候就属打花腊子模费劲。

可电影里面都哪儿跟哪儿啊,把人家中亚的搞成一帮牛头马面的怪物,都不是人类了,全改半兽人了。

几个传令官还给变成了黑人。

人家波斯帝国是什么概念,最早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第一个带头大哥居鲁士灭了米底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在小亚细亚站稳了脚跟,他儿子冈比西斯二世更是征服了埃及。

再后来,他们国内乱过一阵子,有个祭司带头闹过好几年分裂,结果大流士一世横空出世。

成了波斯的中兴之主(跟咱们的汉光武帝一个意思)。

片子里面的Xerxes就是大流士一世的继承者史书上一般叫薛西斯一世(或是大流士二世?

)。

这会儿波斯帝国东起印度河,西至小亚细亚沿岸,并曾一度占有了欧洲的色雷斯部分地区,南有埃及,形成包括整个中近东地区的领土空前广阔的奴隶制大帝国,比咱们200多年后的秦国可大多了,世界第一个横跨三大洲的国家(下一个是亚历山大帝国,即马其顿帝国了)。

你要看地图就知道了,人家波斯帝国基本上都是白皮肤为主,当然也有黑的啦。

不过我认为传令官,大使这类显示国威的活儿历朝历代都是挑精神的主儿去。

而且找人家希腊那边的敌人聊天,怎么也要找口语和听力靠谱的吧,我个人觉得那会儿搞西方外交的波斯人还应该是白人。

你再看看薛西斯一世,给人家身材整的倒是挺个儿的,得有2米1吧,可翻来覆去看着像个小同。

影片中后来的那些抒情聊天我都快进了,莫名的有点看不下去。

总觉得导演又开始灌那套美式的自由,民主。。。

的迷魂汤。

其实美国的主旋律电影在结尾点题上手法也没新意了。

 3 ) 300:true epic

要关电视的时候,有个台演《斯巴达300勇士》,应该不是盗版,但是颜色整个加了层厚厚的黄,轮廓也柔化了,画面人工弄成古旧的油画。

这个处理后来发现不错,血变成黑色,不那么刺激感官了,虽然人头还动不动飞起来,毕竟比溅血的画面少太多了。

是完完全全的暴力片,r级不用说了,还该声明女士不宜,就这我还存疑而问那位:你觉得美么?

这种就叫暴力美吧?

我还能看是因为台词很棒,不是一般的史诗感,根本就是直接用史诗的原文,古希腊那个时代是英雄的时代,英雄与史诗从来就是相依为命。

再欣赏一下:Spartan King Leonidas: This is where we hold them! This is where we fight! This is where they die! (恶战前)---Spartan King Leonidas: My children, gather round! No retreat, no surrender; that is Spartan law and by Spartan law we will stand and fight... and die. A new age has begun. An age of freedom, and will know, that 300 Spartans gave their last breaths to defend it! ---Spartan King Leonidas: The world will know that free men stood against a tyrant. That few stood against many. And before this battle was over, that even a god-king can bleed. (波斯王威胁说,你若不下跪投降我就灭了你们国家,烧掉一切,甚至没人记得你们存在过,斯巴达王如此回答)-Spartan King Leonidas: Spartans! Prepare for glory! ---Dilios: We did what we were trained to do, what we were bred to do, what we were born to do! ---Narrator: "Goodbye my love" - He doesn't say it... there's no room for softness... not in Sparta. No place for weakness. Only the hard and strong may call themselves Spartans. Only the hard... only the strong. 旁白还有几句很精彩,没找到,好像是“we march ,for freedom's sake, for glory's sake, for victory's sake, we march”---斯巴达国王遇见另一伙军队,对方头领愿意加盟,但看他们人少很不屑,斯巴达王问他军队里的几个人:你的职业是什么,分别回答:陶匠,铁匠,雕刻匠。

斯巴达王笑,回头问自己的军队:告诉他们,你们的职业是什么?

回答声音震天:战士,战士,战士。

Spartan King Leonidas: You there! What is your profession? [points to Arkadian soldier behind Daxos] Arkadian soldier #1: A potter, sir. Spartan King Leonidas: Hm... and you, Arkadian - what is your profession? [points to another soldier] Arkadian soldier #2: I'm a blacksmith, sir. Spartan King Leonidas: [turns to his soldiers] Spartans! What is your profession? Spartans: Harooh! Harooh! Harooh! (电影好像是齐声喊:soldier,soldier,soldier)[simultaneous, followed and preceded by immediate silence] Spartan King Leonidas: [turning to Daxos] You see, old friend? I brought more soldiers than you did. 画面就不真实,语言也是,情节也是,还有大犀牛和指环王里那种巨象,斯巴达勇士的腹肌都漂亮得不真实,怀疑穿了肌肉装。

但是史诗就可以这样,也许还非得这样,壮美不是在人间烟火里容易看到的。

所以,虽然暴力不美,这个片子整个是一种壮丽,还是很过瘾的。

 4 ) 《300》:希波战争中的希腊精神与反希腊精神

  一、300中的希波战争史  对于薛西斯出征希腊的原因众说纷纭,不过,被大多数人认同的还是希罗多德笔下的历史:他认为希波战争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众神时代对那些神一样美丽女子的争夺,其中包括了伊娥、美狄亚和海伦,以及由此而来的无尽仇恨。

  战无不胜的叙司塔司佩斯的儿子大流士(也就是薛西斯之父),在马拉松一役中败给了雅典人。

虽然在电影中,斯巴达之王列奥尼达司嘲笑雅典人都是非职业的士兵,但是在马拉松之役中,雅典人只身作战,在马拉松平原上凭借着重步兵打败了波斯的轻骑兵。

这也是波斯人第一次吃到了重步兵的苦头,这对于骄傲的波斯人来说只是失败的一个开始。

  继承王位的薛西斯为了向雅典人复仇,也向当年刚比西斯征服的埃及人的叛变复仇。

在大流士死后的第二年,薛西斯纠集兵力,先是征服了埃及,并让埃及人受到重奴役,再来就是盘算如何征服富饶壮丽的欧罗巴,他们要从希腊和它的邻邦下手。

  被扔入深井的使者。

  电影中描述引起战争的原因是波斯派来使者,带着征服的各国国王的头骨,要求斯巴达人献上水和土作为祭品,表示臣服。

而斯巴达之王列奥尼达司不愿遭此屈辱,将使者扔入深井中以示反抗。

实际上,薛西斯并没有派出使者到雅典和斯巴达要求水和土,因为当初大流士就曾经派出使者到这两个城市要求臣服,但是一个城市把使者投入地坑中(希腊名称:巴拉特隆),另一个城市则把使者扔进深井。

导演将大流士时期的事件挪用到薛西斯的时代,也从一个侧面很好的证明了斯巴达人的自由意志。

这样的手法在电影中还有很多处,对历史稍作时间上的改编,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列奥尼达司和波斯使者的谈判中,列奥尼达司谈到雅典人,他用轻蔑的口气说,如果那些哲学家和同性恋(原文中用的词汇是boylovers)都拒绝你们……)也许这句话并不是真的出自列奥尼达司之口,甚至查不出具体的出处,但是这句话出自斯巴达人之口是绝对顺理成章的。

从这里充分体现了斯巴达人轻视哲学和对雅典人的嘲笑态度,认为他们都不是男人,是软骨头,只会风花雪月,舞文弄字。

在斯巴达人的字典里,只有“战斗”二字。

  波斯的奴役军队。

  在影片的一开始,整个故事的讲述者独眼的迪里奥斯,在篝火前慷慨陈词,来自波斯的由奴隶组成的军队正在扑向希腊。

在希罗多德记录的历史中,全部波斯大军是集合了全部亚细亚中和欧洲被征服的军队,其中有美地亚人、撒卡伊人、派欧尼亚人、马其顿人、色雷斯人等,甚至还有阿拉伯的骆驼兵和利比亚的战车兵,总计两百六十万人,加上随军出征的杂役多达五百多万人,因为人数太多,以至于他们所需的用水把一些河流都抽干了。

在电影中给薛西斯抬王座的人就是上文中所述的杂役中的一种人,这些杂役甚至比士兵还要多,波斯人几乎搬运了整个城池,让战争变成了一种享受,当然这只是对那些挥动鞭子的奴隶主而言。

  电影进行到后半段,当斯巴达300士兵打败了波斯的不死之士后,波斯王只得派遣出大批的奴隶大军。

画面中面目狰狞的监军在黎明的晨曦中疯狂地挥舞着长鞭,大喊着“向前!

向前!

”这个画面忠实再现了希罗多德的描述,“异邦军的官长们拿着鞭子走在部队的后面,抽打军队使之前进。

”(《希腊波斯战争史》第七卷第224节)至于影片中出现的犀牛、大象、魔法师等兵种,希罗多德倒是没有提及,但是他写到了异邦军当中的许多人掉入海中淹死,这倒是和影片中大象踩到了波斯士兵的死尸划入大海的镜头不谋而合。

  不死之士。

  给很多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战争中那些让人不寒而栗的不死之士。

电影把不死之士描绘成了一些青面獠牙的怪物:眼睛如深夜般漆黑,牙齿像野兽一样尖利,戴着钢铁制成的面具,力大无穷,没有灵魂,狂妄自大。

在希罗多德写的历史中,这些“不死队”更加真实,那些传奇和恐怖的色彩都是人为制造的,而不是什么非人的力量。

“不死队”是一万人的波斯精锐部队,他们是最勇敢的军人,有最先进的装束和最多的黄金。

如果其中一个人战死,便会立刻有另一个人代替他,以此保证了军队人数的永远不变。

波斯人极其迷信一万这样庞大不变的数字,它代表了巨大而牢固的力量。

这一万人还可以排成一百行一百列的方阵,战无不克,功无不胜。

导演用了神化和夸大的手法展现了这样强大的兵力。

  战争中幸存战士遭受的待遇。

  在电影中,三百个斯巴达战士中只有迪里奥斯一人生还,因为列奥尼达司需要迪里奥斯凭着生动的口才,传达他最后的命令给议院,让所有希腊人都知道这次为捍卫家园、捍卫自由而战的悲壮战歌。

在真正的历史中,有两个患了眼疾的人得到了许可离开阵营,一个是埃乌律托斯,另一个是阿里司托戴莫斯。

前者不愿离开军队,让别人把他引到波斯军队面前,冲到人群中战死了。

另一个阿里司托戴莫斯则是电影中的迪里奥斯,他回到了斯巴达,却遭到了蔑视和排挤。

没有人愿意理他,他们还称他为懦夫阿里司托戴莫斯。

他忍受着耻辱,在之后的普拉塔伊阿战役中一洗前耻,为自己征得了荣耀。

  从这里不难看出,在斯巴达人眼里要不就赢得战争,要不就不就战死,凡是从失败的战役中回来的士兵都会遭到非议,曾经就有人不堪遭受侮辱而上吊自杀。

  电影并非精确再现了希腊历史,但是很多精神经过导演的诠释还是很符合希罗多德笔下的希腊。

[斯巴达人是大力神的后代,宙斯也会保佑他们]  二、300中的希腊精神与反希腊精神  人们总说,战争让女人远离,但是在“300”中女人的地位远远超过了那些古老时代的偏见。

  反希腊精神。

  列奥尼达司教给自己的儿子用脑子去战斗,克列欧美涅斯的女儿斯巴达的皇后戈尔歌教儿子用心去战斗;当波斯使节刚刚表明来意,列奥尼达司还没来得及说话时,皇后戈尔歌就开口嘲笑波斯人的天真,表示斯巴达人不会奉上自己的自由,波斯使节非常气愤且不解的指责女人没有说话的权利,戈尔歌高傲的回答,只有斯巴达女人孕育了真正的男人;戈尔歌面对心事重重的丈夫也可以自信满满的说,只有自己的话才能影响国王的心情。

  这正是电影表现出的反希腊精神,斯巴达的女人有和男人平起平坐的权利。

但是在希腊众多城池中诸如雅典这样的国家,女人没有任何公民的权利。

古代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希腊最重要的祭祀盛典,但是一个女人如果被发现参加奥林匹克,会被扔下悬崖摔死,以此惩戒她们的不安分行为。

斯巴达人在这一点上绝对是希腊精神中的异类,他们尊重女性,认为她们孕育了力量与勇气。

在斯巴达,生孩子越多的女人越会得到尊重和荣誉,她们也会受到职业士兵一样的训练,拥有上场作战的能力,而她们的战斗力绝对不逊于很多男人。

所以,在众议会上,愤怒的皇后戈尔歌可以轻易且敏捷地用刀刺穿叛徒议员的身体,没有一丝犹豫和怜悯。

这也是在斯巴达女性受到尊崇的原因之一。

  斯巴达三百勇士出征之前,戈尔歌直接唤列奥尼达司作斯巴达人,眼中掺杂了妻子对丈夫的依恋,而更多的则是出征前为维护荣誉的坚毅,“带着你的盾牌回来,或者躺在上面回来。

”这是一句寡言的斯巴达人鲜少流传下来的名言,本来是一位母亲叮嘱自己即将上战场的儿子的话语,被用在了这里,换成了妻子来说。

这也是斯巴达女人与其他女人不同的地方,如果不能赢得胜利,她们宁愿丈夫或者儿子战死沙场,也不希望他们做逃兵,苟且偷生。

  看过“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的人都会有印象,雅典人都是能言善辩的人,他们靠雄辩来取得尊重和他人的崇敬。

每次出征之前,亚历山大都要在众士兵前慷慨激昂的来一段讲演,鼓舞士气。

在雅典,带军打仗的将军要文武兼备,不仅骁勇善战,也要饱读诗书。

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450年前后,在希腊意欲称霸爱琴海的战役前夕,舰队的总指挥官伯里克利和一旁年轻的将军就形容一位俊美少年的诗句产生了争论,他们每人都引用一句古人玄妙的诗句来支持自己观点。

故事的真实度难以考量,但是依迪丝•汉密尔顿的一句话倒是说出了其中的深意,“除了在希腊,没有任何其他国家的将领们有这样的故事流传下来”。

希腊给人们的印象就是充满了精妙深邃的文学理论和技压群雄的雄辩技巧。

  单从这点看,斯巴达人也绝对是个异数,他们惜字如金,把很多话深埋在心里,更不要说什么温存软语了。

他们从小也没有受过正统的文学教育,对他们来说那都是多余的事情,只要能认识有限的字让他们读得懂上级下达的命令就够了。

出征之前,斯巴达的亲人之间也没有任何温存的空隙,这里容不下软弱和哭泣。

就像电影中所说的,只有刚强的勇敢。

  那个丑陋的畸形人叛徒厄菲阿尔特是“斯巴达300勇士”中温泉关一役失败的罪魁祸首。

在实际中,斯巴达人的叛徒并不是一个畸形人,是一个发育正常的士兵。

不过,斯巴达人讨厌身体孱弱的人,遗弃那些刚出生的畸形儿是确有其事的。

这样做倒不是由于什么复杂的原因,他们只是认为这样的人无法作战。

就像电影中列奥尼达司顾虑的那样,他们出兵作战的时候都是整齐的阵型,坚不可摧,任何一个角落的不和谐或者力量薄弱都是致命的。

  对于很多希腊人来说,他们不像斯巴达人如此看重战斗力,他们也不歧视畸形人,他们只是更喜欢和欣赏俊美的人。

  在电影中受到很多人诟病的是波斯王薛西斯的形象。

电影把他描绘成一个高大黝黑,描眉画眼,浑身穿满金属环的人,混合了两性的双重特质,这是十分不符合史实的。

首先,波斯人是白种人,其次,薛西斯肯定是高大俊美,男人味儿十足,而非不男不女的双性人。

希罗多德有一段对他的描述,很是传神,“在这数百万人当中,就容貌和身材而论,没有一个人是比克谢尔克谢斯(即薛西斯)本人更有资格来统率全军的。

”(《希腊波斯战争史》第七卷第187节)弗兰克•米勒在设计薛西斯形象的时候,许是参考了波斯人征战希腊之前的一个征兆:一匹马生了一只兔子。

希罗多德对此的理解是波斯人出征时是神奇的,但是当他们回到同一地点时却是在逃命了。

这是一个不祥的预兆。

但是,由于很多人用矫健的马匹来形容大流士,那么一匹马生下了一只弱小的兔子,也是暗示着薛西斯远不如大流士。

希罗多德还写了当时的一个征兆:一匹骡子生了一只两性的骡子,男性的生殖器位于上方。

这样的兆头让人们很容易理解成薛西斯兼具两性的特点且男性特征显著了。

  希腊精神的体现。

  吕底亚的国王克洛伊索斯曾经问雅典来的梭伦,谁是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梭伦毫不谄媚的说,“我看是雅典的泰洛斯”,因为他英勇奋战,击溃了敌人,战死疆场,这样的人才是无比幸福的人。

从这个典故就能看出,在希腊人眼中,争得荣誉和捍卫自由是多么崇高伟大的理想。

  斯巴达人在战斗中表现的宁死不屈的精神,便是希腊精神的完美体现。

他们认为,能为了国家死在战场是至高的荣耀,斯巴达人为此争先赴死。

就为了赢得那壮丽的死亡。

  电影中,一些斯巴达人在温泉关修筑工事时,一个波斯的将军曾经来此恐吓,上百万的波斯人即将到此,他们的箭将会遮天蔽日。

斯巴达人轻蔑的嘲笑说,那我们就在荫凉处战斗。

这句话重现了希罗多德对于英雄迪耶涅凯斯事迹的赞扬,“他听了这话之后毫不惊慌,却完全不把美地亚人(即波斯人)放在眼里。

他说他们的特拉奇司朋友给他们带来了十分吉利的消息,因为假如美地亚人把天日都给遮住的话,那他们便可以在日荫之下,而不是在太阳之下和他们交战了。

”(《希腊波斯战争史》第七卷第226节)这样英雄般的豪言壮语和气魄,不仅让斯巴达人为此争相传颂,也让他的敌人敬畏胆寒。

电影中,波斯人遮天蔽日的弓箭便再现了书中描写的场景,堪称震撼人心,而斯巴达人在盾牌后嘲笑波斯人没胆量也让大家更佳深刻体会了其中勇敢无畏的希腊精神。

  希腊精神中最重要的就是崇尚“自由”。

迪里奥斯在故事的最后说到,列奥尼索司和三百斯巴达勇士战死的地方,是任何灵魂自由的人都该去的那个地方。

我相信,只要看过“勇敢的心”(Braveheart),每个人的心灵都会因为最后华莱士躺在断头台上仍然让“自由”的呼喊响彻云霄而振颤不已。

在希腊,自由的声音渗透进每个灵魂,每座房屋,甚至路边的石头,这是这个国家的法律和信守的承诺,传达给后世的千千万万代子孙。

[斯巴达女性拥有很高的地位]  三、300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  “300”重现了希波战争刀枪剑戟的强大视觉冲击力,同时,其中的价值观也让很多观众迷惑不解和不认同。

  电影把斯巴达人塑造成了英雄,浑身结实的肌肉,具有不死之身,勇敢坚毅,具有一个军人所有的优点。

不仅这样,他们还身披红斗篷,只着内裤,就差在身前写上大大的“S”,昭告天下自己如超人般的意志和体格了。

而波斯人的形象大多是被抽打的奴隶和丑恶的嘴脸,正如电影画面呈现的那个把刀缝在臂膀上的人,缺少双臂的双性人等。

波斯士兵在斯巴达人的长枪下死尸如麻,堆积成山,似乎他们的命就不是命,死不足惜。

  虽然战争很难分辨对错或者正义和邪恶,但是斯巴达人代表的是自由,他们为自己而战。

波斯人大多是为奴隶主而战,这些奴隶很多也曾经是自由人,面对强大的势力,毫无反抗的放弃了自由,委身为奴。

导演有意地夸大了双方的实力和形象的差距,也是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的支持和对奴役制度的抗议。

  不光是“300”,美国大多数动画片和电影中,都宣扬了自由的重要性。

不会因为战争中有死伤而抹煞其中正义的因素,即可以自行选择对自由的追求,而非由他人的意志操控为转移。

  现代人已经不受过去的那种奴隶主的压榨,渐渐不再把自由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也许正因为此,斯巴达人为此做出的努力才会有一定程度上得不到理解。

在希波战争时代,奴隶没有自由生存的权利,哪怕拥有再多的钱财也买不来一条命。

  一个吕底亚人、阿杜斯的儿子披提欧斯拥有千万黄金,富可敌国,面对薛西斯征战希腊,他贡献出所有的财富和五个儿子中的四个,只想留下长子照料他和他的财产。

薛西斯听闻此要求后勃然大怒,认为自己亲征希腊,军队中有他的亲生儿子和亲人,而一个奴隶没有权利要求特殊待遇逃避出征。

随即,薛西斯命人将披提欧斯的大儿子劈成两半,分别放在道路两旁,让波斯士兵在这尸体中间的路上行进。

  对于斯巴达人,乃至希腊人来说,失去自由就如同失去性命,随时都会被奴隶主吆来喝去,与其如此不如血战到底。

他们从小就被训练得向死而生,被扔到狼群中寻求生存,他们不能有丝毫对敌人的怜悯之心,否则将死无葬身之地。

这样背水一战的残忍也是环境所造。

  不过,斯巴达人的自由也是相对的,虽然他们如此推崇自由,他们也蓄养奴隶,让他们为斯巴达人耕地种田。

这也说明在自由的希腊,阶级仍旧存在,只是长年的生活让人们没有意识。

虽然斯巴达人对奴隶没有苛责和拷打,只是分配给他们一个工种。

即便如此,自由还是没有出现在每个人的身上,奴役的形式没有彻底根除。

  薛西斯的母亲波斯的王太后阿托莎曾经问波斯人的信使,“谁人王统他们,谁是兵士的牧者?

”  信使回答,“他们不是奴隶,不是谁个的臣民。

”(埃斯库罗斯《波斯人》)  也曾有两个斯巴达人,自愿为斯巴达人杀死的波斯信使偿命,来到薛西斯王庭,告诉全他们投降的波斯人,“你从来没有体验过自由,不知道它的味道是不是好的。

如果你尝过自由的味道的话,那你就会劝我们不单单是用枪,而且是用斧头来为自由而战了”(《希腊波斯战争史》第七卷第135节)  这种对自由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也是这个电影最为成功的地方,它很好的传达了这个信念,并告知人们有无数人曾甘愿为此奉献生命,自由比生命更加崇高。

  “过客啊,去告诉拉凯戴孟人  我们是遵从着他们的命令长眠在这里的。

”——斯巴达300勇士的墓志铭  后记:  虽然电影在表现一些希腊精神方面有所建树,但是不断出现的慢镜头,停格画面,过于接近漫画形式,而非镜头语言。

这就当是不辞辛劳画故事板并参与导演的弗兰克•米勒的一点点私心吧。

转载请注明作者:九尾黑猫 http://www.mtime.com/my/LadyInSatin/blog/508568/

 5 ) 端起碗吃饭 放下碗骂娘

看这个片子,我想没人会不觉得爽。

可以说,这片子的镜头渲染达到的惊人的效果。

我没看过原作漫画。

听说网上有个帖子,就是把片中的镜头截图和漫画作比较,结论是非常像——连演员选得也像。

印象最深的就是王后目送部队出征的麦田——屹立的战士,古铜色的皮肤,不算漂亮不算帅气的男女主角,金黄的麦浪,远处不安的天空与山崖……如同油画般的质感让人大叹。

武打——这场战争本身就是神化了的,所以这300个老爷们儿牛逼成什么样子也不算过。

片子还算设计得很优秀,起码不像我看matrix2的时候那几万个smith那样让我恶心。

片子中大场面不少,但真刀真枪的打还是占了大多数的部分。

几段刺刀见红的部分充分展现了人体美——尤其印象深刻的就是第一个帅哥年轻战士被砍头前的那段部分——就是他和他的老爹一段二人舞。

盾挡剑出鞘,十步杀五人。

豆瓣上发现,影片评价普遍不高。

这让我挺不解的——大家都觉得爽,为什么又不给高分呢。

自然,又是些个小小的虚伪在作祟。

这部影片情节和人物自然是无比的单薄,所有人不过都是动作的符号而已。

可能这样的电影会让人觉得浅薄无聊。

但是美漫从来不认为这样就是浅薄无聊。

你能说早期的超人哪里又不浅薄了?

这又不是长篇情节漫画,它存在的理由就是让你爽一下。

如果你爽过之后又开始在片子本来无心深化的剧情方向鸡蛋里挑骨头,那就是典型的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了。

对于别人对某事物单纯的喜爱不屑一顾,撇撇嘴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然后拿出一堆东西引证自己学富五车,此行为即装逼。

鲁迅先生教育我们,莫装逼,装逼遭雷劈。

这片子就是一大型MV,鉴定完毕。

 6 ) 垃圾

明显丑化波斯人和亚洲人。

拿些光怪陆离的东西来造票房,用一群鬼哭狼嚎的卖肉的贴脸面,真是既想做婊子又想立牌坊。

 7 ) 关于《300/300勇士》

1、“斯巴达人是天生的战士”当300勇士在中途遇上底比斯的援军时。

国王莱奥尼达斯嘲笑援军尽管人多却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而斯巴达的300勇士确实骁勇善战的职业战士。

可能观众会在这个情节感到震撼。

但实际上,正如片头所说的,斯巴达人把整个国家组织的像一个军营,体弱多病的婴孩被遗弃在荒野等死,只有体制好的婴孩才能得到抚养,男孩从七岁就住到军营训练,不满60岁的男子都得接受军纪的约束。

用这样方式训练出来的斯巴达人又怎么可能不是天生的战士?

2、“新的时代来到了...自由的时代。

所有的人都会知道300斯巴达人为了保卫自由而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影片中我们似乎在斯巴达看到了雅典的光辉,但实际上这不过是一种杜撰。

实际上的斯巴达是个独裁的国家,斯巴达人穷兵黩武骁勇善战,与雅典的民主相比实际上是两位一种极端。

恰恰成为讽刺的是,斯巴达的存在正是因为公元前1000年前后,斯巴达人的祖先多利安人入侵了欧罗塔斯河流域,把原本的土著人全部变成了奴隶。

因此在本质上来说,斯巴达人本身就是奴役他人的自由的民族,并且斯巴达人的军事化组织正是为了控制大批受压迫的当地居民而建立。

3、波斯人《300》中的波斯人简直是魔戒中索荣大军的翻版,难怪伊朗国人都对影片对历史上的波斯人的“妖魔化”而感到不满甚至愤怒。

当然,作为普通的观众自然可以看作是忠于原著或者是美式文化对于异域文化的陌生和挑战,但这种意识形态对立极为尖锐的时间拍摄这种电影,还是给人有很多的遐想。

甚至有人说,这是给小布什的新年礼物。

但是,对于伊朗而言,这是不是也可以将角色对换一下,现在的伊朗不正是两千多年前的斯巴达?

4、真相300 勇士在温泉关抵挡波斯大军三天的历史的确是惊心动魄,并让人热血沸腾,而铭刻在温泉关的纪念碑上的“过路人啊,请告诉希腊人,为了听从他们的嘱托,我们长眠在这里”也毫无疑问的表明他们的那种誓死抵抗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世人数千年。

但历史上最后击败波斯军队的却并非是是1000名捍卫自由的斯巴达战士,而是海上的霸主——雅典的舰队。

但是斯巴达30勇士的浴血奋战争取了三天时间也是毫无疑问关键的一笔。

作为一部漫画改变的电影作品,其他地方确实无懈可击,油画般的画面凝重而深刻、血腥镜头也有另一种与吴不同的“暴力美学”。

原文见:http://www.tianya8.net/2007/04/300300.html

 8 ) 关于斯巴达300勇士的历史

斯巴达面积8000平方公里,略小于目前的武汉市,希波战争时期的人口不过三万多点,不及天通苑的十分之一。

然而它却在人类历史上打上了一个烫手的烙印。

古罗马人喜欢和它扯上点关系;卢梭推崇它政治组织的稳定和秩序;纳粹将自己标榜成它的模仿者;美军用它激励基层官兵的士气;华纳兄弟更是凭借《斯巴达300勇士》全球狂收4.5亿美元。

任劳任怨、勇敢善战、忠心为国等等,是我们熟知的斯巴达精神,它源自于公元前七世纪的吕库古改革,改革中包含了著名的“零岁”方案①, “够格者”训练② ,重甲步兵战术,全新的“公民”概念③等。

这些改革彻底改变了斯巴达的政治制度、心理结构和精神面貌,城邦变成了军营,斯巴达整个社会变成了为战争而存在的巨大方阵。

这些都使得斯巴达人能够领导希腊人成功的抵御外敌。

而公元前480年的温泉关战役,更是将吕库古改革的成果推到极致,斯巴达的精神从此成为了斯巴达的神话。

温泉关战役,也是电影《斯巴达300勇士》讲述的故事。

在公元前480年,由游牧部落组成的30万波斯军队,沿着陆路和海路向西进发,穿过辽阔的波斯帝国,来到希腊境内,向希腊人讨要“土”和“水”。

希腊人忙着过节和开运动会,懒得搭理这个由不同民族组成,数量几十倍于自己的军队(也可能是因为恐惧)。

总共也就拼凑了将近7000人的联军,由列奥尼达为首的300斯巴达勇士带领着,在被称为“炙热之门”的温泉关阻击敌人。

在仅能通过两辆马车的关口,希腊人成功的阻击了数量庞大的波斯军队,波斯国王薛西斯绕到温泉关战士身后,同样受到强烈的反抗,无奈之下,在第三天夜晚,派出了自己的贴身卫队“不死军”。

很多历史学家不同意温泉关战役败在“阿诺佩亚”——那条特殊通道上,而认为是败在了斯巴达人鄙视的称之为“女人才做的事”的弓箭之上。

当有波斯人说,我们的箭可以遮住太阳时,狄耶涅凯斯(300勇士之一)答道:那更好,这样我们就能在凉荫下作战了!

斯巴达人崇尚近距离肉搏(这在电影中有大量体现),把弓箭这种远距离杀伤武器看作软弱的表现。

然而不久之后,他们被这种不屑一顾的飞箭击溃,战斗到最后一人。

温泉关一役对于希腊至关重要,它证明了波斯人并非不可战胜,斯巴达的精神振奋了整个希腊,他们不再犹豫和恐惧。

希腊的陆军在斯巴达指挥官的领导下,低挡住了波斯军队,最终赢得了波希战争。

① 斯巴达人的优生方案,即抛弃掉孱弱的新生儿。

② 斯巴达人特有的教育和训练制度,所有公民都要参加,其中包括偷窃、军事训练、忠诚训练、狩猎、跳舞等社会技能训练。

③ 有别于古希腊传统的“公民”概念,此处的概念是个人将自己无条件的献给所属的群体,首先是国家,然后是家庭或朋友,最后才是自己。

 9 ) 肌肉男大展览

晚饭后看了《300斯巴达勇士》,很不喜欢。

一没脑子的浅薄电影。

唯一的价值也许在于视觉和听觉刺激。

不明白为什么也有那么多人说好。

  我的不喜欢这电影,大概也和我对古希腊雅典和斯巴达两个城邦国家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有关。

现在提起古希腊留下的精神财富,好象基本上都是雅典人的呵斯巴达人都练块儿,打仗去了,看300个勇士,简直是300个肌肉团啊,整个电影就是一肌肉男大展览啊,都从哪儿找来的?

政治什么的,懒得说了。

看来外国大片和中国大片一样,垃圾多多啊

 10 ) 三百斯巴达勇士的勇敢之心

传说斯巴达人是希腊英雄赫拉克勒斯的后代。

也许不是赫拉克勒斯繁衍了他们,而是他们选择了赫拉克勒斯,作为他们血脉的绵延。

1500多年前,列奥尼达斯和他的300斯巴达勇士用赴死来炫耀他们的信仰。

光荣的赴死,自觉的赴死,并非皮鞭下、要挟下的,散发着理性的光。

每个人都明白自己是为何而战,生命的力量就不仅仅是作为工具的力量。

小的时候,一次偶然间听斯巴达三百勇士的故事,讲述者神乎其神,故事中的勇士们大小百余战,抵挡住百万波斯军队数月竟无一阵亡,最后被偷袭背后,包围无路,勇士们用盾牌围成一个倒置的大锅,血战一天,杀敌万千,敌人无计可施,万箭齐发,终于射进缝隙里,一块盾牌倒下了,周围的盾牌相继倒下,三百勇士死于箭海尸山。

听说今年上映《三百斯巴达勇士》,我着实期盼。

每日家都在电驴上找找有无下载。

今天看到了,颇感相见恨晚。

影片是好莱坞的老套路,王后,爱情,议员,阴谋,少不了的添油加料。

但庞杂丝毫掩饰不了自始至终勇气的夺目。

慷慨赴国难,单兵越关山,勇气与智谋,还有血肉之躯,硬生生在百万波斯军队面前筑起铁一般的盾。

翻开整部的世界史,所有英勇的故事都在他面前黯然失色。

他是一座勇敢史丰碑,人们不得不仰望。

正如列奥尼达斯和三百勇士所想,人们永远记住了他们和他们的死,再也没有别人能超越他们。

接着上面谈,赛莫皮莱之战,一次自觉的赴死。

或许追求的是荣誉,因为斯巴达人生来就是为了战斗。

只有在战斗,生命才有意义。

可我老是想象着,他们像1500多年后的我一样懂得,他们为了自由而战。

因为这一战,保存下了民主文明的种子。

他们为家园,为妻儿,为财富,为他们所信仰的,为他们自己,而不是为别人,也许这才是民主的朴素涵义吧。

让每个人都是为自己而战,这才是民主。

单论影片,本片不如《勇敢的心》结构紧凑、情节跌宕、配乐感人、演技出众,三百勇士散发着理性的光,他们抛弃财富、家园,远赴他乡,献出生命,不是保卫自身的基本生活,而是自觉地为了文明战斗。

斯巴达,在我的心中地位高出雅典。

他是西方精神中勇气与理性的结合,纯粹的高贵。

《超级快递》短评

画面很好看,场面很壮观.那个波斯王薛西斯真是又高又帅又有气势,很酷!薛西斯真的是太帅了...

5分钟前
  • 半透明
  • 还行

你说它是史诗片吧太扯了,说它是动作片吧太絮叨吧,说它是剧情片吧太血腥了,就就。。啊当战争片凑合看吧

6分钟前
  • 虚构死亡纪事
  • 还行

补个爪爪印。是的~当下对于希腊城邦的历史,已经被研究的差不多了(估计与史实差距50%,但相比其他文明的历史,比较贴近事实)。讲真,所谓300勇士并不是什么“前驱”…他们只是争取大部队转移的诱敌部队。因为波斯对希腊的“仇恨”,希腊个个城邦在十年前,就有所了解(注意),所以,按照希腊城邦间的共识,照旧是依托地形拖死波斯大军,再依托地形,与波斯大军决战。而波斯这边,是消耗不起的。至此,十年前,马拉松战役,是希腊人依托地形,把饥寒交迫的波斯大军打崩溃了…十年后,也就是300人死了没多久之后,希腊人又在海上,利用海况水文,把急于求胜的波斯人,虐成了狗。列奥尼达,不过是按照斯巴达的“宗教信仰”,去完成人生的最高追求。这与新教的价值观,基本没有关联…

9分钟前
  • 46562002
  • 较差

shability

13分钟前
  • 小蓝
  • 很差

内容本身并不怎么出彩。强健的肌肉秀对我也没啥吸引。之所以四星,还是因为镜头感不错,喜欢渲染的色彩。

14分钟前
  • 八月四日
  • 推荐

恩,是斯巴达300,不是三环上300(话说那天车道沟踢球完毕坐300一刻钟到家,惊为天车啊!)画面绚烂无比,故事老套无新意~其中有一个镜头让我很着迷,叹道:这就是电影迷人之处,如梦似幻,美轮美奂~

15分钟前
  • Aboo
  • 还行

波斯人的扮相抄袭日本漫画,过度的神化了300勇士,300个人经历了大象犀牛各种怪兽都还能不死一兵一卒,我只能说“屁嘞!”

19分钟前
  • 予绯
  • 较差

剧本真的很一般。画面有油画的感觉,但加分的是神域少女太粉了,女主实在太好看太性感了每一个部位都让人血脉膨胀,战争部分倒不是很史诗吧,差点感觉可能是年代原因,一开始想到会不会是欧美的漫画改编,有一段爬到塔上和一群丑八怪算命算战争,但是那些人又没死 不知道漫画是怎么交代的 还是什么原因 总感觉有点不完整吧

22分钟前
  • 好人卡专业户~
  • 较差

勇士的勇气是无敌的。。。千古流芳。。

25分钟前
  • 韦恩斯坦_李
  • 还行

场面不够血腥,不够暴力。

28分钟前
  • 张无情
  • 推荐

各种槽点 旁白各种破坏气氛

30分钟前
  • 洱凍
  • 较差

三星全给了那油画般凝重的色调

35分钟前
  • 西凉虫
  • 还行

骗小孩儿的弱智片,这年头,莫非弱智是大片的必要前提吗?

40分钟前
  • whig
  • 较差

很明显~女祭祀跳舞那段实在太短~~不过瘾不过瘾!!>0<

43分钟前
  • 还行

这一部在我眼中更应该被称为漫画电影。在我看来这应该是扎克对视觉追求的一个巅峰吧,说每一帧截下来都能独立成画完全不夸张。我发现他的电影有一个问题是绵延的高潮,情绪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迸发点。他真是个英雄情结很重的人,但他的那种情结并非一种单纯的崇拜和仰望

45分钟前
  • 鲸多酚
  • 推荐

I'v seen 300 @ Odeon Kingston Upon Thames.

47分钟前
  • 👀
  • 较差

吹吧,好看个屁啊

52分钟前
  • 糕41
  • 较差

全片就像一颗雄壮却疲软着的阳具,没硬起来,就无所谓高潮了。

53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应该是推荐偏下的水平的电影,毕竟故事情节就是那么些,并没有什么跌宕起伏之类的,所以也就是图一个大场面而去看。商业片嘛,看看大场面也不错,看的时候就觉得后面的背景好多象布景一样,景色不像世间所有,^_^,不幸被我言中,背景都是电脑技术制作出来的,嘿嘿~,也不枉我看这么多电影了,能看出点门道了^_^

58分钟前
  • Wayne
  • 推荐

太穿越了。。。我勒个去从日本武士到印度象兵。。。波斯已经征服了世界

60分钟前
  • 本さん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