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整部电影以后不禁为编剧的脑洞所折服,不仅在原来的故事上进行了较大的变动,还能够将四个故事穿插在一起而不让观众产生一种混乱的感觉,还将整个故事发生的地点集中在黑森林里,可以说是极考验编剧的思维能力的,而整部电影的色彩设定也是比较好的,尤其是在服装上面和黑暗的黑森林产生鲜明的对比,也让观众感觉到它的布景是很华美的,而且剧中的女演员的颜值也是很高的,两个王子在剧中的表现也是让人大跌眼镜,颠覆了王子以往的形象,所以这部剧的亮点还是在四个故事的改动上。
听说Into the Woods电影版在圣诞档期上映之后就一直很想看,毕竟音乐剧版的Into the Woods 绝对是我的all time favorite,在我心中远超歌剧魅影和Jesus Christ Superstar。
尤其是91版, BP的女巫至今无人超越。
终于有了空闲去影院看了之后心中难免有点失落。
虽然电影版有很多了大名鼎鼎的演员和超舞台千百倍的布景,但是电影版相比舞台剧版笑点少了很多。
整场电影下来电影院里唯一的笑声是在俩王子秀胸肌的那段。
不得不说电影版这一段虽然夸张但还是完全抓住了精髓的。
作为一个本身是去看电影版的舞台剧的人我对这电影的评价估计没啥参考性。
此处只是想列一下我能想到的舞台剧和电影版的不同,仅供有考古兴趣的人参考。
==============================1、首先,音乐剧分两场,上半场从开头直到婚礼,开场的旁白说的是“Once upon a time...”就如一切童话故事。
下半场的开头旁白是“Once upon a time .. later...” 一词之差已经暗示了剧情的转折。
个人一直觉得音乐剧上下半场Prologue的这个小小的差别是点睛之笔。
电影里面只是突然的地震,说实话这段让我很失望。
说到旁白,在舞台剧里旁白其实是个很重要的演员。
很多笑点来自于旁白的停顿,表情,以及和观众的眼神互动。
没有了旁白的电影自然也就少了很多笑点。
2、91版的小红帽偷的面包比电影版的要多。
有一段是小红帽从裙子口袋里往外掏之前偷的面包放到篮子里,baker's wife把面包从篮子里捡出来递给baker。
well...这段小小的剧情不到半分钟可有可无,但是舞台剧版小红帽偷面包这段要好笑的多。
3、舞台版cinderella给姐姐边梳头发边唱good cinderella, nice cinderella, 的时候扭得不只是头发而是整个头,这也是很经典的一个笑点。
相比电影版的cinderella而言舞台版的其实有点小小的腹黑来着.....另外舞台版cinderella的爸爸其实没死。
虽然只是露了一小脸。
4、Bernadette Peters在舞台剧版里演绎的witch's rap其实相!
当!
好!
笑!
完全就是一个神经兮兮的的形象。
梅姨版的...well,not so much.另外旁白在女巫提到baker有一个sister的时候说了一句'but the witch refuse to tell the baker anymore about his sister, not even that her name was Rapunzel'. 虽然我觉得大部分人看电影都能猜到Rapunzel和baker的关系但是我还是遇到了几个没意识到他俩关系的人....5、舞台版里的旁白除了旁白之外还有一个角色是Mysterious Man. 这个角色和Jack, baker, witch, Cinderella's Prince都有互动。
这个角色其实就是面包师的爸爸6、我能想到的音乐剧的casting里,Cinderella's Prince和Wolf都是同一个人演的。
电影版是两个演员。
当然舞台剧主要考虑的是可以少顾一个演员电影没这个限制用了俩演员也没什么,不过估计喜欢德普的还是会希望能多看点他的戏份吧...(虽然他的唱功一般,不过对wolf的演绎还是精彩)P.S. 有朋友跟我说选择Wolf和Cinderella's Prince由同一个演员来表演是因为这两个角色在某种意义上讲都有sexual offender的成分。
虽然小红帽那段恋童成分的确是有,但是后面Baker's wife那段我觉得不能完全说是offender...不过这两个角色的确是有相似之处。
P.P.S. 重看了舞台版之后不由得吐糟舞台版狼的化妆比德普剧里的扮相更接近狼好么......7、舞台版在Jack卖掉milky white之后有两段"I Guess This Is Goodbye"和"Maybe They're Magic"都被电影删掉了。
后面一首里面baker's wife的很多词都很现实也对baker's wife的形象刻画很重要。
8、舞台版的baker是意外的救了小红帽和奶奶,他的主要目的其实是斗篷。
他在杀狼前说的是:“That Grandmother has a mighty snore.(goes up to the window and looks in)Odd. Where is the little one? Eating no doubt.(turns to walk away WOLF belches. BAKER suddenly stops)Or eaten!(enters the house and timidly goes over to the bed, his knife stretched before him. he lets out a yelp when he sees the WOLF)Grandmother, ha!(BAKER draws the knife back, then stops)What is that red cloth in the corner of your mouth? Looks to me to be a piece of...ah ha! I'll get that cape from within your stomach.”9、舞台版每一个夜晚过去的时候都有一段唱词,分别是First Midnight和Second Midnight。
每个角色都有1,2句台词基本起到“总结段落主旨”的作用,电影版删去了这段。
10、舞台版的Agony这段俩王子要正常的多,电影虽然演绎的有点过于夸张,但是自恋和攀比的形象和舞台剧还是比较一致的。
11、Rapunzel被女巫送到荒野之后生了个双胞胎, 她的prince找到了她,她的眼泪也治好了Prince的盲眼。
但是因为Rapunzel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女巫之外的任何人,她后来变得非常的歇斯底里。
后来被巨人踩死了。
Rapunzel被踩死之后Prince只是摇着头下了舞台,Witch有一段Witch's Lament电影里好像没有删这首曲子,但是舞台版的悲剧性更强,而电影版的感觉失落感更强。
12、Rapunzel的Prince后来又爱上了白雪公主,Cinderella的Prince爱上了睡美人。
两个人有一段Agony (Reprise),也是非常搞笑的一段。
在巨人死后他俩分别和白雪公主以及睡美人有一次亮相,说了一句“The harder to wake, the better to have.”和上半场的The harder to get, the better to have.呼应。
13、Jack的妈妈在舞台剧里是被侍从刻意打到头而死的而不是意外。
14、舞台版Prince和baker's wife出轨的一段要比电影露骨很多。
15、面包师逃避的那段在音乐剧中和Mysterious Man有一段No More, 电影里没有了唱但是背景音乐是No More的Instrument。
16、另外还有很多曲子没在电影中唱出来但是作为配乐出现在背景中。
==============================最后,很多人觉得Into the Woods 不过是学习“童话镇”炒黑童话的冷饭。
其实音乐剧最早是在1986年在San Diego首演,1987年在百老汇首演。
该版里 Bernadette Peters 表演的女巫和 Joanna Gleason 表演的baker's wife可谓经典。
Joanna Gleason 更是因此角色得到了88年的托尼奖。
而该年托尼奖最佳音乐剧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女主演,大名鼎鼎的莎拉布莱曼却根本没有得到提名。
1991版的音乐剧录像除了白雪公主之外完全是88音乐剧的阵容。
虽然Into the Woods音乐剧本身没能击败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拿到最佳音乐剧, 但是Into the woods 还是得到了 Best Book, Best Score和Best Actress in a Musical。
要想到歌剧魅影有名著做剧本而Into the Woods原创性更高,能拿到这三个奖可见Lapine和Sondheim的功力。
==============================很多人觉得虽然电影里的Rapunzel没有死,但是女巫还是一样的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依旧很悲情。
但是电影里的Rapunzel并没有疯掉,个人认为这个改变弱化了原剧里对子女教育讨论的成分。
毕竟,电影中女巫将Rapunzel和社会隔离所造成的结果只是造成了Rapunzel的离开。
而原剧中Rapunzel的疯掉更多强调了过分保护孩子会使他们失去面对社会的能力,最终成为一个废物。
虽然电影版有电影版的优点,但是和舞台版相比还是略逊一筹。
但是在结尾部分James Corden说“..with his wife”的时候的语气和Chip Zien在舞台版中一样感人。
有时候真是佩服好菜乌这些大腕们的游戏精神,一部《魔法黑森林》演的这么欢乐,德普竟在里面客串了一个前后不到十分钟就去领便当的配角,那个野狼让他给演的那个销魂,梅丽尔演一个神叨叨的坏巫婆,比《沉睡魔咒》里的朱丽娅罗伯茨好玩的多。
老美就是这点好,不装。
不象中国人总是一副国事家事事事关心的样子。
看完整整一上午心情愉快,觉得自己都跟着变得萌哒哒的。
海报上,普砸占据了那么大的篇幅,结果戏份却只有短短三分钟……电影将好几个童话故事串联在一起,走的是黑暗童话风格。
然而,这种复杂的叙事结构让我看得一头雾水,完全摸不清头脑。
开头的确很吸引人,几个故事的穿插充满了创意,脑洞也足够大,但随着剧情推进,故事逐渐变得无聊且混乱。
或许是因为我对歌剧本身并不感冒,所以始终提不起太大的兴趣不过,片中还是有一些亮点。
面包师的老婆真的很美,她的存在为电影增添了一抹亮色。
而小红帽……嗯,她让人想快进。
至于那两个王子,他们的表现让我不禁怀疑,童话里的王子是不是都这么“智障”?
电影结束后,我立刻去微博搜索了相关视频,正好搜到了普砸在录音室演唱的片段……怎么能有人!!!!!
这么帅这么性感!!!!!
我爱德普,德普使我快乐
我不太满意影片后面让贝克太太在森林里和灰王子有过一段情,最后又让她死掉。
到底是想说,女人若是背叛了丈夫就要遭报应呢,还是暗示,要安于家庭,妻子必须抛弃自己作为感性的女人的一面呢?
灰王子两次称赞贝克太太,好勇敢啊,敢于自己做出决定,一个人呆在这危险的森林里。
贝克太太最后也决定,应该恢复理智,回到丈夫身边,这片刻只是转瞬即逝的虚幻的片刻,不要留恋但也不要忘记它,“只要惦记着你曾经拥有过两个,当你回到其中一个,会比以前更加珍惜这一个。
”也可能是想说,轰轰烈烈与平平淡淡,你要有勇气作出选择,并且坚守。
一部歌剧+童话串烧,汇集了格林童话中“灰姑娘”、“小红帽”、“长发公主”、“杰克与豆茎”四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与角色,并套上讽刺剧的面纱而组成一个“成人童话故事”。
不过后面感觉唱的多了也就有点无聊了!
故事老套而冗长,前半段毫无惊喜,后半段创新也看点有限,歌曲并无亮点,只让人昏昏欲睡,人物太多却没有凝聚再一起,结局更虎头蛇尾,尤其是白马王子的那段,好现实。
记得当初看《魔法黑森林》的各种宣传的时候,被宣传的最多就是里面扮演女巫的那个人—梅丽尔·斯特里普,人们总是说她的演技多么精湛,在表现对拉普索的爱的时候眼神动作是多么到位。
在看过宣传片之后,我对《魔法黑森林》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好感。
人们说,那是一部融合了各种童话故事的新故事,那时候我以为,那个女巫是里面最邪恶的人。
我很想看这部电影。
但是当我真正看过这部电影之后,我却觉得,女巫是整部影片中最无辜的人。
这是一部融合了各种童话的电影,经典的歌舞表现方式,电影一开始,包括小红帽、面包师和他的妻子、灰姑娘以及小男孩杰克就为着各种理由进入了森林。
森林中,还住着被女巫关起来的长发公主拉普索。
面包师和他的妻子在要在三天内找齐四样东西以解除女巫对他们家庭的诅咒,then 他们才能有孩子。
面包师妻子用她的公公从女巫那里偷来的魔法豆跟杰克交换了一头雪白的奶牛,魔法豆被杰克的母亲摔在地上,长成一株通天藤蔓,杰克顺着藤蔓爬上去,与巨人交换了金币,偷了金蛋。
当他把这段经历分享给在森林中偶然遇见的小红帽时,小红帽却嘲笑他是个骗子。
在小红帽的刺激下,杰克顺着魔藤去偷巨人的竖琴,男巨人发现并顺着魔藤追下来,杰克砍断了魔藤,巨人死了。
被偷来的竖琴随意丢在了地上,杰克没有把它拿去给小红帽看。
后来所有的故事都顺着原本的主线发展,面包师夫妇集齐物品解除诅咒,女巫恢复美貌,灰姑娘和拉普索嫁了各自的王子,然后在happy ending 的那一刻,女巨人顺着另一株魔藤下来了。
第二株魔藤是灰姑娘无意中种下的。
女巨人要拿杰克给她丈夫报仇,女巫想把杰克交出去,但其他人拒绝,他们要“保护”这个弱小的男孩纸。
矛盾在面包师的妻子意外坠崖后爆发,所有人都在争吵,最终矛头指向了女巫。
都是女巫的错,如果不是她种了魔法豆,怎么会有后面的事情。
女巫异常冷静地让所有人闭嘴,温柔地抱着面包师出世不久的孩子,冷静温柔地唱:“这是最后的子夜,今夜过后,所有人都将被压扁。
”她所作出的决定,谁都不理解,明明别人犯下的错,她却被当成罪恶之源。
女巫扔下了一把又一把的魔法豆,豆子爆裂张成魔藤,众人纷纷跑去捡,狼狈不堪。
“你们都是一群骗子小偷,而我是女巫;你们是善良的世界,我却是女巫—如果这就是你们想要的,那么长吧,长吧,当另一个巨人从天上下来,你们就可以去找另一个女巫可以怪罪。
”女巫选择了自杀,她宁愿变得驼背佝偻丑陋不堪,也要远离这些伪善的人。
人们依旧为保护杰克而奋斗,于是他们杀死了女巨人,并且“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
这是一部黑化了的童话。
在最后一切重归平静众人欢笑开心时,我却感受不到温暖。
我只想着女巫,那个被所有人抛弃却让真正善良而真实的人。
或许她某些时候的报复有些过分,但相对于众人逼死他的行为,我也不觉得她的做法有什么不对。
虽然从邻居那里抢来了普拉索,但她从未亏待她,真心爱护她,把她当成自己的女儿,就算后来刺瞎王子驱逐普拉索,她也只是想惩罚她…他的行为过激,是一种爱过了的表现,但如她所言,她一直在试图当一个好母亲。
这部童话被黑化了。
小红帽是一个爱占便宜的姑娘,利用面包师夫妇对孩子的喜爱,免费占走了一篮子面包,杰克是个爱偷东西的孩子,灰姑娘是个心机girl,水晶鞋是她故意留的(这点我可以理解,但不喜欢),说好的真诚友善善良呢?
如果这部片不是在讽刺,那就真的没有什么分析的必要了,我只是去为了看斯特里普,那个真诚善良可爱的女巫。
摸鱼时间,把《魔法黑森林》看完了,如你所见,我浪费了宝贵的两个小时。
迪士尼经典风格童话改编和真人演绎的碰撞,好像也没有生出特别的火花,表现寡淡。
电影改编自百老汇音乐剧Into The Woods,如其中文名“魔法‘黑’森林”,我看下来发现它以《格林童话》中的《幸运儿汉斯》为故事基调,把《小红帽》、《莴苣姑娘》(长发公主)、《灰姑娘》、《杰克与豌豆》等经典故事串联起来改编成了“暗黑”童话。
前半个小时和最后半小时充满音乐剧元素的部分还是很有意思的,音乐和剧情结合得很有趣味。
只是中间部分太空了,很忙,但不知道在忙些什么。
而且,它的受众标签是儿童,让我觉得有点不伦不类。
因为整部电影看下来,它更像是为大人们准备的寓言故事:“人生黑白交织,童话不一定美好,你要慎重走好每一步,且不要轻易向孩子们许下太完美的诺言。
” 这样的改编和长达两个小时持续的故事输出让儿童理解起来很困难,甚至说让没有看过《格林童话》的人理解起来都很困难,几乎没有给人留下思考的空间,就算思考了也思考不出什么东西,因为它确实就没交代出什么东西。
另外,布景总有种简陋且浮夸的质感,纯靠演员夸张的表现形式托底。
如果喜欢音乐剧,原版百老汇音乐剧Into the Woods内容就很丰富;如果喜欢童话故事,大可以去看迪士尼的其他动画作品,或者直接阅读原著。
我的评价是,这部电影就是个大杂烩,辜负了童话故事,也辜负了原版音乐剧。
图源: 百度
圣诞节的夜晚高高兴兴的和约了很久的男神去看这部电影,看之前啥不知道,觉得迪士尼的童话嘛,肯定很欢脱。
看完感觉瞬间就醉了,三观也被刷新了。
为了更好说话,先把剧中角色列一下:1.女巫:梅姨扮演的女巫因为没有保护好哥哥的魔法豌豆,让它们被偷,被哥哥变成丑陋的样子。
2.想要孩子的夫妻:他们的爱情以一条围巾为羁绊,我们就叫他们围巾男和围巾女好了。
正是围巾男的爸爸偷了女巫的豌豆,女巫为了报复,施魔法让他的家庭不能有孩子。
但是女巫突然出现和他们说可以解除诅咒,条件是集齐小红帽的帽子,金色的发,豌豆杰克的奶牛和灰姑娘的鞋子来解除她自己的诅咒,围巾男女的诅咒也会被解除。
3.小红帽4.豌豆杰克和他妈5.灰姑娘一家6.长发公主,梅姨扮演的女巫是养大她的人。
我发现的道理:1.人们更容易把最不熟悉的人当成坏人在剧中因为杰克偷了款待他的巨人的竖琴还杀了巨人,巨人的妻子到地上找豌豆杰克报仇。
梅姨想把杰克给巨人,挽救村庄和长发公主,但是众童话角色要保护杰克,因为他还是个孩子啊。
大家关于巨人毁了村庄是谁的错开始争论,红帽,灰姑娘,杰克,和围巾男互相推卸责任,最后大家一起把责任推到了坏角色女巫身上,梅姨捧着睡着的围巾男女的孩子圣母一样的唱到,主角们are not bad, not good, but nice(不算好,不算坏,但是很“和善”),而我not good, not nice, but right(我不好,不和善,但是我是对的)。
她看清了主角们的伪善,主角们的世界观是杰克为了妈妈过上富裕生活所以偷了东西杀了巨人就是对的,女巨人的丈夫被杰克杀死来找杰克报仇却是错的。
女巫的话让主角们也陷入了到底谁对谁错的迷茫之中,但是因为巨人不是人类,和他们更少有交集,所以杀死她是最轻松最人道的解决方式。
在模棱两可的时候,就把责任推卸给最陌生的人,这样就能背负最少的罪恶感了。
2.有些人对你好,其实不是你有多特别,只是因为他们喜欢对别人好而已。
王子谁也不爱,偏爱逃离他三次的灰姑娘,真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
在村庄被毁后,王子见到围巾女在森林里游荡,被她一个人的勇敢精神打动,展开攻势。
围巾女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哪里招架的了。
无数已婚孩子责任感等借口被王子一一抵挡,便难以自持的和王子拥吻。
王子俘获芳心的成就达成,便头也不回的走了。
围巾女也给自己想了很多借口来安慰负罪感。
灰姑娘的鸟儿们看到并告诉她了这件事,她质问王子的时候王子说:I was raised to be charming, not sincere(我作为王子就是要迷人,而不是真诚)。
帅哥暖男婊男神婊把姑娘们暖得春心萌动,姑娘们觉得自己是童话公主这是梦寐以求的真爱。
其实事实是有些男生就是大火炉,来多少姑娘暖多少个,结果偏偏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特别的那一个。
灰姑娘倒是很让人敬佩的姑娘,因为她看清王子的本质就毅然决然的拒绝了他。
做一个饱受欺辱的女佣,和找一个梦幻飘渺的王子,她找的是两者之间的东西。
王子也没有过多的挽留就离开了她,他这么charming也不怕找不到下一个。
但是多少姑娘又能这么大河向东流说走咱就走呢。
3.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尤其是穷人和女人豌豆杰克上了天,巨人好生款待他,他可倒好,偷了金币偷金蛋,偷了金蛋偷金鹅,偷了金鹅偷竖琴,因为前几次巨人都没理他,最后最宝贝的竖琴都拿走果断不能再忍,来找他要还被他砍树摔死了。
来找杰克复仇的女巨人也被他一袋子石子砸死。
用金币救心爱的奶牛曾经是杰克唯一的目的,后来他为了富裕偷了金蛋,又为了向小红帽证明自己偷了金竖琴。
真是向着马斯洛需求理论一级级的往上爬,也说明他所作一切确实是有理有据的人类本性。
围巾女也是,和王子偷情之后一边负罪感爆棚,一边又在想,“有个孩子不孤单,有个老公不怕饿,还有个王子for.....whatever”. 有了心爱的老公并且秀了一整部电影的恩爱,有了梦寐以求的孩子,再加个王子好像...更不错。
4.妈妈爱你,所以妈妈永远是对的梅姨因为不想让长发公主受外界伤害,囚禁高垒十多年。
后来王子出现,她不惜怒剪养女长发,把她囚禁在满是毒蛇的孤岛阻止早恋。
到最后养女和情人私奔她也不明白自己的爱哪里有错。
开始她以为是因为长发公主嫌她长得太丑太丢人才这样(长发也确实承认了这一点),后来女巫解除诅咒了变美丽了很骄傲的对养女说这下你不嫌弃我丢人了吧,但是长发公主还是任性的和王子私奔了。
爱她却不尊重她,青春期少年最怕这一套。
5.不是每个故事都有happy ending,就算童话也不是中间有一段故事灰姑娘大大咧咧的说反正咱们童话嘛,最后很定是好结局,梅姨说并没有。
故事的结尾灰姑娘觉得自己其实还是很享受打扫卫生的,就去给小红帽杰克和围巾男组成的新家庭做家政。
围巾女偷情后就出意外死去了不知在暗示什么,王子也是一去不复返。
其他人都死去了,村庄被毁掉了,于是大家在黑森林里拼凑了一个新的家庭,略有种末日片最后主角们在灾难肆虐过的土地上播种新希望的感觉。
评价:这片节奏很快,但是从大团圆结局到后续突然又发生意外感觉节奏还是变得有点不自然。
不同童话的混搭感觉很新鲜,但是各种美好、黑暗、看似美好实则黑暗、看似黑暗实则很有道理的价值观混在一起快速变换还是让人有些难以消化。
感觉导演要说很多东西而且每种东西都包含着很深的意境,不过没有时间把它们都展示出来,只能用饱含情感的歌声来让观众去感觉,但是除了梅姨没有人能把这些感觉演绎的淋漓尽致,一一展现。
这片基调轻松黑暗,各种角色的死亡都被轻轻带过,灰姑娘的姐姐们断脚趾断脚后跟又被她的鸟儿啄瞎双眼啊更是描写的十分欢快。
感觉刚看完还感觉整个人都醉了不过笑的挺开心,过了一会儿醒了回味着才感到越来越沉重。
我打算写个装B的影评---每个装B影评之前的背景知识-下面全部是剧透,因为现在还没有几篇影评有剧透.所以先把背景交代清楚了再装B,不喜欢看剧情简介的或者只想看楼主怎么装B的可在下一个分割线后继续阅读.谢谢A《灰姑娘》 从前在一个镇子里,灰姑娘想去参加舞会,于是她跑进森林,她在母亲的墓前许愿,因为灰姑娘的母亲很有能量,尽管死了还是实现了她的愿望.[灰妈是巫婆的证据: 灰姑娘懂鸟语(第一次帮着捡豆子,第二次用来惩罚把灰姐姐搞瞎了,第三次用来联络人)]对了,灰后妈是 TBBT leonard的亲妈灰姑娘参加了连续三天的舞会,每晚灰王子都拼命找她,希望她留下,最后一晚为了等到她,在城堡的台阶上涂了胶水,希望粘住灰姑娘,灰姑娘思考半天.干了!留了一只鞋作为证物,跑了.最后王子找到了灰姑娘,她成了王子妃.在大典上,女巨人来袭,灰姑娘又进入了森林,参加打怪小分队,最后打败女巨人,离开了灰王子.B《莴苣姑娘》 同一个镇子,里面住了一个巫婆梅姨,她有一对儿坏邻居,媳妇怀孕了,二十四孝老公就去女巫的菜园偷菜,玩过qq农场的我们都知道,偷菜是要被雷劈的,于是他们生出来的女儿就被巫婆抱走了,锁在了高塔上,高塔没门没窗,梅姨只有靠女儿的头发爬上去(别问女儿小时候怎么上去的,不知道是童话么).这对儿夫妻还生了个儿子(面包师),儿子也被诅咒了.这个诅咒恶毒啊:不孕不育!不孕不育的面包师(和他的老婆)为了有个孩子,必须找齐四颗龙珠(小红帽的斗篷,杰克的牛,灰姑娘的鞋和黄玉米一样的头发).于是面包师和老婆进了森林副本找龙珠.(最后他们真的用了玉米的毛代替了头发)找到龙珠换来了他们的儿子,女巫也恢复了容貌,在后来和巨人的战斗中,面包师老婆不幸遇难,他坚强的独自培养儿子(他儿子多么有起点男主的味道啊)C《小红帽》 小红帽是个熊孩子,仗着可爱持靓行凶,到面包师家里骗来了一篮子面包去森林里面看奶奶.在森林里遇到了lolicon(我发誓是真的lolicon怪蜀黍)大灰狼,熊孩子告诉了大灰狼奶奶家的详细地址,等到她到奶奶家的时候,奶奶已经进了狼肚子.因为是disney儿童片的女主角.熊孩子小红帽当然有ulti:海豚音.因为ulti的释放,她得到了宝贵的时间和面包师干掉了大灰狼海盗船长(其实并不)D《杰克和豌豆》 杰克是当之无愧的故事男主角,again,因为这是迪士尼的儿童教育片.所有的麻烦都是杰克找来的.他用牛小白从面包师那换来了五颗魔法豆子,靠着豆子的天梯计划偷了巨人家的金币,金蛋和金竖琴,惹来了巨人.男主杰克砍断(划掉)不周山(划掉)豆苗,摔死了巨人.引来失婚妇女巨人老婆.巨人老婆毁了镇子,进入森林,最后成功的完成了boss的任务,明年回老家准备买房(被男主的小石子正中眉心,小石子必须是暗物质的).E 面包师的妹妹,巫婆梅姨的养女长发姑娘遇到了白王子(灰王子的哥哥);白王子和灰王子一样,不求有能力只求有魅力(剧中灰王子语: We are raised to be charming,not sincere).于是长发姑娘就沦陷啦.跟白王子私奔成功.梅姨显然是个control freak,她"不好不善,但是正确",非常爱长发姑娘但是因为自己的模样自卑,养女离开她之后,活着也没啥意思.在面临事故时,大家不停的推卸责任,找出谁引来了女巨人(一共有6颗豆子,杰克砍掉了5棵藤,第六颗豆子在面包师妻子手里,是灰姑娘种下的),为了做好一个好助攻,面对寡妇巨人来袭,梅姨化身池塘.--我没看过原歌剧或者其他什么背景材料-----所以很多都是我在胡说八道--所以把科研圈换成娱乐圈,政治圈,财经圈,物流圈,甜甜圈都适用----片子中所有人都喊两句话,一句是进圈(into the woods),一句是"我有一个梦想"( I wish,aka I have a dream by M.L.King) 科研圈的森林里,人们因为各种各样的理想进去了. 小红帽的奶奶是圈中大牛,一直住在传说中的林子里,小红帽年轻又有才华,靠着背景抢了资源(面包),去投靠奶奶,奶奶的竞争对手甚至试图潜规则她(大灰狼,一个有钱的科学爱好者,俗称民科).在科研的道路上被花花草草迷惑,体会到了圈内和圈外(镇子上)的不同.她的理想是紧随家长脚步,发文章,等奖,卖专利.面包师开着科研夫妻店,虽然撑不死饿不着,但是一直没有文章(孩子),后来发现,艾玛,历史原因啊.在"永远正确"的巫婆的指引下,一旦找到了关键,于是文章很快就发出来了(剧中孩子一秒钟变7个月).巫婆是个难以形容的老板,其他老板"not good, not bad ,but nice",巫婆同志则是" not good, not nice, but right" .认为学生应该只做她的课题思路(高塔),因为高塔没有伤害.因为高塔永远正确.灰姑娘在糟糕的组呆的郁闷(继母家),在好组呆着惶恐(王子家),最后她退圈了.不再从事科研工作做了小学老师(在和王子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之后,和男女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灰王子是明星科学家,不需要多有本事,但是要有好脸好口才好人气,圈子里的人都爱他,他能提升格调;圈子里的人都恨他,因为他本来就不是圈子里面的.他的家在城堡里.在圈子里,他只能用经费吸引人(卖脸勾搭面包师老婆)面包师老婆有好人品好能力(给小红帽面包,帮灰姑娘出主意,对面包师也不错),在圈子里一直很励志姐,因为一不小心被明星科学家吸引,上了电视,最终为科研献身了.巨人夫妇成了被拍在沙滩上的前辈,完全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谁让他们名气大又跟不上潮流了呢.为了竖起新人,老人的理论成了踏脚石.--越写越没状态,不写了,反正就是这个意思,怎么胡编都行--这个故事算是"他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之后发生的故事,一些丝丝线线导致了幸福生活背后的灾难和现实.这个片子本不值五颗星,[强尼德普唱的特别差特别难听,不,是特别特别难听;小红帽长得太丑;梅姨表演的震撼但是不打动人心;王子耍帅耍宝很够,但是明显白王子更好看一些;特写镜头太多,以致特效化妆看得清清楚楚,一秒钟出戏.....我认为演的最好的(非常主观的)是小红帽,杰克他妈,梅姨和大灰狼强尼德普。
小红帽把小红帽的“熊气”演的很好,唱的也不错,就是长得真心不好看,怎么着都有一股呆气,和杰克一比特别明显。
杰克妈台词唱腔动作都很赞,就是造型化妆惨不忍睹。
梅姨没有比其他片子好(当然比一般人还是强太多了)。
她跟养女说别离开我那段应该是准备煽情的,但是根本擅不出任何观众的眼泪,shocking but not moving,一看就不是燃烧自己全力去演那种状态,而大灰狼则是太过creepy (最后一个狼嚎pose巨赞)。
灰姑娘灰后妈白王子小红帽和面包师老婆都是专业舞台剧演员出身,百老汇领衔,tony捧奖那种水平;杰克妈是真正的影视歌三栖明星,不是票友那种;梅姨就不用说了,一串的格莱美和tony提名啊(虽然她奏是个票友)。。。。
so,大灰狼混在这群人里面只能靠狼叫也没啥了。
]但是在一堆堆年尾的文艺片中度过这两个小时真是太好了,因为基本上没有一句对白听不懂(要知道这片是唱的啊,要知道没有lyrics,大部分外国歌我第n次听,都是不懂它在唱啥啊)我爱disney,它是那么爆米花,但是我爱它.
欢乐大结局后就不知所云了。
其实我觉得这个就是拍给小朋友看的~~教育意义很重~201507
阵容很好啊,最后剧情崩了
除了歌难听,梅丽尔斯特里普越来越惹人烦以外,其余部分都算不错,安娜的灰姑娘太可爱了。
迪士尼童话宇宙KUSO大电影
歌儿还不错,音乐撕逼群戏太赞。奶牛君真是酷哈哈哈哈!!Rapunzel太酱油了。。不太喜欢最后。三星半。
中国估计没有办法上映
挺有意思的。没有看过音乐剧,看过音乐剧电影也不错。最后的高潮很有意思啊,互相指责,但拒不交出Jack。两个小孩不知道这样做对错与否,想挽回,但依然要了女巨人的命。and,妻子的亡魂回来,教丈夫成长,做个好爸爸。
为什么。会有。这么。难听。的。音乐剧。
..........so weird.
这歌词真的……令人毛骨悚然
有点烂。
没想到这个歌改成电影还挺流畅的。ending有点小deep,marshall真的快成下一个luc besson,非常不知趣的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收手。拍的思路不清,没有毁八部半的那个节奏不过也没有chicago的on beat
个人喜好上来讲我是真心无法欣赏这种舞台剧几乎是直接搬上银幕的作品。不是说不能有歌舞片,但是只有10%不到的念白台词真的很难让我把它当作一部电影来欣赏。另:Chris Pine贡献了本片近乎所有WTF点和笑点。
太百老汇了~~~
想用解构玩深沉,改编基础却没打牢;搞笑又太少,时间一长便无聊…距离《芝加哥》要多远有多远…嗯,艾米莉·布朗特可以做一个谐星…小红帽声音不错,但太不萌…呃,Chris Pine 和 Billy Magnussen 唱 Agony 那段是什么鬼…
犹豫好久我还是下了打算看,结果不出意外开头就看不下去了。音乐剧改编好歹歌总能听吧,关键就是歌太难听了以至于我看到梅姨出场以后快进都懒得快进了。
不能更无聊
Dion Beebe 还是挺有存在感的 而且这样的杂糅形式开始新鲜感不错 后半段转变风格导致整体观感割裂
两星半。几个故事的杂糅在一起,牵强且不和谐,许多人物没有交待清楚就草草收场了。最后打巨人那段简直鸡肋,打完以后原以为会有个大反转之类的结果就放片尾字幕了...卡司还是很棒,演得也很是带劲,故事就不那么出彩了,王子激情对唱接而出轨什么的实在让人无法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