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到《别叫我“赌神”》的片名时,我以为这是一部关于数字化时代赌神新技巧的电影。
至少应当是和赌神相关的电影,抑或是戒赌的电影。
内心还在想这不是很符合主旋律的电影么。
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年轻了。
这电影不能说和赌神毫无关系,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
如果硬要说,电影完全可以改成《爸爸再爱我一次》《我当爸爸的那些日子》《我和儿子在一起的30天》《我凭空冒出的儿子》《被儿子拯救的人生》《我和我的自闭症儿子》《吹牛辉喜当爹二三事》《今天,赌鬼决定回家洗手做汤羹》等等的名字,可能更贴合剧情。
整部电影主打温情以及煽情。
从我列出的新名字大约可以推断出电影的主要情节。
烂赌又暴躁的吹牛辉经营着一家理发店。
这么多年以来,他一直陷在赌钱-借钱赌钱/还钱又借钱的死循环中。
所以这么多年他依然生活的很简单很朴素。
但是吹牛辉有三两好友,体育老师方中信,以及已经去世的黄金绿叶廖启智、看起来有点像小岳岳的白只。
他们的日常就是插科打诨以及赌博。
平静的生活被突然开门进来的一对母子打破了。
原来是吹牛辉的前女友李夕。
李夕打算雇佣吹牛辉照顾她的儿子阿阳一个月,酬劳是10万元。
当然,李夕也直截了当地告诉吹牛辉,这就是你的儿子。
于是,吹牛辉屈服于金钱的无边魅力,决定和自己的便宜儿子一起生活一个月。
这一个月,他们之间从冷漠以对到逐渐熟悉,从毫无感情到互相舍不得。
一月结束,吹牛辉送回儿子时发现了李夕得癌症的真相。
两父子在李夕去世后决意完成她未竟的愿望,去一趟沙漠。
最后,电影在一片金黄开阔的沙漠中结束。
老实说,这部电影剧情过于悬浮,如果不是想看完剧情有多么扯白,我可能根本不会坚持到电影结束。
整部电影只是强行将煽情点糅合在一起。
最后的结果便是哪哪哪都不沾边。
白瞎了袁咏仪和方中信的演技了。
首先,吹牛辉的性格很别扭,编剧强行挽尊。
他的人设是不负责任的烂赌鬼,面对上门来的儿子一丝情感也没;而且性格暴躁,会将有自闭症的孩子一人丢在家里,也会因为家里一团乱而选择不分青红皂白直接用皮带抽打他。
这样的人,你告诉我他会自我反省,会因为孩子要保护他就自我感动么。
极端的恶和极端的良善能轻而易举地糅合在一起么。
答案是不能。
现实世界中的烂赌鬼比吹牛辉的形象糟糕一万倍,恶劣一万倍,更不会有女人愿意让自己的后代来和他接触。
烂赌鬼也不会因为别人帮他还钱或者其他就觉得感动,决定要像个人一样回报他。
并不是,烂赌鬼没人性。
黄赌毒沾了哪一个都完蛋了,彻底完蛋了。
他没有人性,不会感动,亦不会爱人。
其次,其他人没有自己的故事线,简直毫无记忆点。
吹牛辉的故事线相对清晰,因为儿子而找回人性,回归好父亲形象。
可是其他人,方中信、廖启智、白只等人则像NPC一样全部围绕着主角,主角之外他们的故事是空白的。
本来,方中信和女老师之间可以穿插一段故事。
两人因为共同的兴趣,譬如体育,譬如同情弱小等等爱好走到一起。
但很可惜,他们两人除了讨论阿阳之外似乎也没其他可说的了。
甚至体育老师和社工这两个身份都是为了服务于父子俩的沙漠计划。
妥妥工具人无疑。
以及就不要纠结于,为什么吹牛辉没钱还赌债,却有钱去沙漠旅行。
也没看到他的理发店如何经营。
这些关于钱财的问题可能从来都不是重点吧。
悬浮的剧情完全不能理会这些东西。
当然,剧里还出现一些不合时宜的恶俗桥段。
当方中信带着社工老师进来理发店安慰阿阳时,白只饰演的表弟直接对着女老师美丽的背影吸溜了一口舌头,说到,好马,一匹好马。
看到这段时真的感觉极度不适。
我明白导演是想要侧面论证方老师眼光好,社工老师真的很美丽。
但这种表现真的极其不尊重女性,真的太过于男凝。
至于其他槽点,譬如配音过于出戏;譬如发哥扎着头发别着发卡的样子过于姨化,造型不匹配等等甚至都不值得专门大书特书了。
我想导演对喜剧温情电影可能有误会,并不是说无厘头就可以漫无边际地发散。
整部电影从赌场开始,到沙漠结束。
中间穿插了不及时还钱得罪黑老大,自闭症儿子勇敢护父;重逢故人,回忆年轻时代;逃跑时意外发现儿子的长跑天赋,有意加强锻炼等等情节。
但偏偏哪一个都是蜻蜓止水,刚带入一点情绪就被拉回到其他情境中!
无论哪种类型的电影,主题都很重要。
尤其是对于没有宏大叙事的喜剧电影而言,立意和主题都更重要。
因为喜剧太过于轻快,所以格外需要一个主题来进行升华,而且所有的情节都应围绕主题而进行。
但结合了黑帮的大哥教我做人、韩剧主角得癌症等等情节,整部电影浑然成了一个四不像。
大乱炖的结果就是,这顿大杂烩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个演员的眼睛总让我想起葛民辉,就是《赌圣2:街头赌圣》的主演)对于发哥的粉丝来说尤其如此!
毕竟,斯人风采依旧,却在片中成了过于姨化且毫无人格魅力的烂赌鬼。
可惜了一众颇有演技的老明星,总有种晚节不保的感觉。
其实,我对八十年代的港台明星一直都有浓浓的滤镜。
周润发塑造的赌神高进、《英雄本色》中的小马哥、《纵横四海》中的阿祖、《上海滩》中的许文强,无一不是人物与角色合一的典型。
尤其是赌神系列,更是引领了一个时代。
发哥那输得一丝不苟的大背头,以及及膝的风衣简直是竞相模仿的潮流。
后续还有高进的徒弟《赌侠》系列。
你看,即使到了2023年,发哥主演的电影还要强行碰瓷[赌神]!
这足以说明,人人都知晓“赌神”高进的魅力。
而袁咏仪可咸可甜,在《少年赌神》《金枝玉叶》等电影中都有精彩的表演,一双灵动的大眼睛扑闪扑闪就走进你的心里。
方中信、廖启智也都是常见的绿叶演员。
他们几人身形也都保持的很不错,演技也都在线。
几人站在一起,哪怕什么都不说也能演绎出一场精彩绝伦的戏。
只可惜了,碰到不走心的剧本,再有演技的演员也无能为力。
难为袁咏仪还要表演深情款款,手术台上将落未落的泪水真是让人产生一秒钟的触动。
但仅仅只有一秒钟。
更多感情可能都遗落在古早的八十年代了。
可能也不可惜!
演戏和上班一样,不过是一份工作。
工作是为了获得报酬,而不是为了实现自我。
有人选择勇攀高峰,超越自我;就有人愿意呆在舒适区,躺着把钱挣了。
两种想法都没什么错,但观众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如此而已。
以上。
延伸阅读||《消失的她》||杀妻吃绝户,赌瘾上来的男人究竟有多狠《余命十年》,我只想好好生活,好好爱《不止不休》过于单薄的剧情,以及浪费的张颂文
像《别叫我赌神》这样一部导人向善、注重亲情、励志向上,同时又不乏幽默诙谐的电影,本应成为一部值得向大家推荐的片子哈!
但是,一部片子并不能仅凭立意“高大上”、弘扬“真善美”,就会自动成为一部好片,还要看剧情是否真正具有说服力,角色能否真正立得住。
而本片的问题就在于,周润发扮演的主人公,从烂赌鬼到好爸爸的转变,严重缺乏说服力,过于泛泛和儿戏,导致整部影片太像一个童话,从而失去了真实感和人性深度。
周润发扮演的这个烂赌鬼可以前一阵对儿子不理不睬、恶形恶状,拿儿子当逢赌必胜的赚钱工具,而后一阵又可以对儿子关怀备至,悉心照护,甚至决定痛改前非当个好爸爸。
前面还在描写他是一个如何不可救药的烂赌鬼,而后面他就可以毫无压力地戒除赌瘾,重新做人。
这……这些关于性格和人生的巨大转变,都需要提供足够合理、足够有说服力的心理依据和行为动机,而本片在这一点上恰恰是缺失的,是不能用父子亲情、家庭情感随便糊弄过去的,他要是真这么重感情、重家庭,当初也不会随随便便跟袁咏仪扮演的前女友分手啊,对吧?
同样也不能用“大佬出马解决问题”这种“机械降神”的情节来随便糊弄过去的,他这辈子摆脱不了烂赌的臭毛病,就是缺一个大佬跟他坐下来讲道理吗?
本片的致命问题,就是压根没有塑造好周润发扮演的这个烂赌鬼,他性格和行为形成的“来龙”没有讲明白,那么他性格和行为发展转变的“去脉”自然就没有说服力。
他为什么会一辈子烂赌啊?
而且是那种有今天没明天、不惜借高利贷的烂赌,他身边的朋友也赌啊,但并不像他这么烂赌啊,所以他的“烂赌”到底是啥成因呢?
是想靠赌来发家致富?
还是想通过赌来证明自己?
亦或是通过赌解决什么情绪问题?
整部影片似乎根本不愿意去深挖这个角色的心理,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从而使得后面这个烂赌鬼的转变,就缺乏足够的依据。
父子亲情并不是啥必然的答案,从古至今,烂赌鬼连老婆孩子都敢卖,像《消失的她》里面那样,连人都敢杀。
亲情或者说情感对于烂赌鬼来说,真不是啥必然的救赎之路,也不是他一定会在乎的东西。
而这就是《别叫我赌神》立意虽好,但毒舌君却并不推荐的原因所在了。
(文/毒舌君)
也许很多人说这个片在卖情怀即使在普通的家庭也处于鸡飞狗跳的常态更何况作为一个有自闭症患者的家庭多少精神患者的家庭为了省事将患者送进了价格低廉的医院可想而知得到的照顾也见过放弃治疗直接让患者在家里锁着不惹事就算了当然也见过家长为了全心全意照顾孩子而放弃工作人生百态,感谢这种情怀让我看到作为一位社工存在的价值……
海报&基础信息
主观评分:5分剧情概述讲述了发哥饰演的一个中年烂赌鬼做尽一切恶事后,突然当前的女友因为癌症把当年没告诉他存在的自闭症的儿子托付给这个当时放弃的亲生父亲。
在2个月的时间里面从嫌弃,但惊喜,又到默契温暖的父子相互解救释怀过去的故事。
评价概述每一步的剧情都被猜到,是编剧的创意太匮乏了么?
自闭症又被描写成天才,然后又靠重复的运动跑马拉松来进行主题升华,那个母亲一出现我就知道肯定是去治疗不治之症。
确实题材有些老套了,也没有拍出任何新意,还想蹭赌神的热度,结果基本和赌神没半毛钱关系。
唯一意料之外的剧情点是发哥当年古惑仔时候的照顾的小年轻成了大boss级别的古惑仔,然后拯救了发哥和他儿子挑衅高利贷的惩罚。
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一个赌徒,知道儿子能靠记21点,算21点的牌在赌场挣钱后可以控制的住自己收手这种事。
导演也太美化烂赌鬼了,就不允许及格。
印象深刻
中间有一段发哥回忆猜想母子生活,旁边儿子扭曲难受的状态运镜制作确实戳到我了
拍摄地的风景是很不错,发哥里面的跑步形象和他最近在新闻里出现的几乎一毛一样囧
好地地個片名,你班天才為咗賣多兩個錢改到九唔搭八,攪到小弟眼花花差啲睇成「別叫我“啫神”」啊DLGH!
早幾年王三日嘅「賭城風雲」已經消費咗三集賭神,今次可以加多一集,由此可見中國人真係好撚爛賭,就連我今次買飛入場都好似喺度買緊大細咁啊!
講返齣戲,都係啲鹹豐年前嘅老土苦情戲碼,成個故事走向直頭連99歲嘅阿婆都估到,發哥今次唔做賭神做食神,亂9咁食嘢食撚到個ex有咗,生咗個有自閉症嘅仔都不單止,仲要剋9死埋個老婆,最後搞到兩仔爺相依為命,你話係咪衰到貼地啊!
再埋幾場嘅煽情大戲最後直頭變撚咗「阿郎的故事」,如果大家想睇演技回晒塘嘅發哥再做多次阿郎嘅話,都不妨一睇,如果係想睇發哥做賭神嘅話,就可以慳返你嘅時間,好好利用你寶貴嘅時間過大海賭多兩手啦~綜合評分:6.5/10
我今晚看了,还是做的不错,有点轻松,有点感人,有点情怀,有点剧情,综合来讲去电影院看看。
就是片名,真的和“赌神”没关系。
票房不好,主要是电影院主力消费群体已经是95后-00后,他们很多人都很少看90年代的港片,对周润发也缺少情怀,也不喜欢看怀旧类电影。
还有就是,周润发和那些配角演员,表演还是很可以的,那几个老戏骨,都那个年纪了,也能演得入骨三分,该有的都有,违和感只是,一个60多的可以称呼大爷的人,还要勉强去表演30-40岁出头的小混混,的确“气质”不符合。
就算现在周星驰出来做主角拍电影,票房也不会很好,毕竟,现在95后00后很少人真的看周星驰电影长大,80后,90后很多人虽然还是有情怀,但他们已经不是电影院最主要的消费群体。
总的来说,真不是烂片,还是可以买票进去看看。
至于票房差,口碑差,很多电影评分都低于4分3分,票房也有几个亿,而且还有大牌明星,例如最近的超能一家人,那又怎么说呢。。。
完全唔理观众有几咁难受,你老味,佢老母死左之后,长达二十分钟嘅哭戏,系二十分钟呀!
系连续呀!!
屌你卤味试问,有边一部戏可以有连续二十分钟嘅煽情,哭?
你知唔知我睇到几撚尴尬?
我完全可以feel到戏院入边每个人个表情,系好似食左自己最憎嗰个人嘅鼻屎一样咁难受。
呢个moment,我只系想有几个仆街小朋友可以系戏院度傻笑同埋哭,嚟到缓解下咁尴尬嘅气氛呀仆街。
前面铺垫太生硬,突然就掟个靓仔嚟话同发哥生活一个月,我就知道濑嘢,d情节不上不下,个靓仔又演到好似小儿麻痹咁,想同个朋友话不如走啦,去饮酒啦。
但见佢好似入左神咁,于是算数。
另一个点,就系廖启智,首先尊重过左身嘅艺人,佢所有其它戏,我都觉得十分之好。
但系呢次扮乸型,真系顶唔顺。
冰火红唇+两撇须,化妆师你同我出嚟,点解唔可以剃须,一系就扮一个完整嘅乸型,留两撇须系度,真系十分违和,睇到我生理不适。
(个人)其次就系个靓仔,我唔知佢叫咩名啦反正,就一个字,柒。
每一次同发哥搭戏,佢嘅每一声“爸爸”“妈妈”,都好似俾人用紧塑料刀插我咁,唔会死,有d痛,同时又有d想笑、最后发哥同个靓仔返去佢老母住嗰间屋,唉屌你老母真系,好似死人走马观花咁,导演认为一幕幕回忆涌上心头,会令我地啲观众好感动,我真系想打鸠你个柒头呀仆街。
硬到啊,硬煽情呀明唔明啊,好老尴啊,呢d嘢,你浓缩到几分钟咩都煽够啦,竟然长达数十分钟。
仲有屌你老母个死人BGM,大声到,配合埋发哥d眼泪鼻涕,同埋个靓仔嘅哭声,炒炒埋一碟,屌你老母导演我真系想去你屋企质你食屎先解到恨。
诸多老尴镜头,例如发哥同个靓仔碰头,系真系碰头;同埋去沙漠洒骨灰,系真系洒;同埋发哥讲嗰句“我一直冇勇气同你讲句对唔住”,导演,你有冇勇气同我地班观众讲句对唔住呀仆街?
总结,我知会系烂,点知烂成咁,发哥都系咁话,老左就抖抖啦,或者跑多d马拉松,唔好再出现系幕前,拉低晒我地对你以前d戏嘅分数。
唔该。
未睇嘅,听我一句劝,唔好去,宁愿去波波池睇d小朋友仆街,都唔好去,真心。
这么多年看电影,第一次看半截跑出来了,真的是烂片,看是发哥给一星,关爱自闭症儿童再给一星,两星是我能打的最高分了,真的受不了。
实际就是一星的片子,建议别看,看了后悔。
剧情前言不搭后语,乱七八糟,镜头也是醉了,完全没有电影的节奏感,剧本是初中生水平,毫无逻辑可言。
真是谢了,这个电影完全是多余,广告都比影片精彩。
---我后来把这个电影项目的人都看了看,全是大咖,从演员到导演到编剧,咋能拍成这样?
恕我直言,这样的团队很难把片子拍成这样。
结果真的不好看,那我大胆猜测一下,我估计是该片的电影剪辑师是个新手,把片子剪乱了,把电影的逻辑和节奏剪没了,导致观众观影非常不适
事先看过电影风评不好了,不过为了看看发哥新电影还是点开看了。
在电视上。
这部戏男主换谁演都不行,剧本是硬伤。
另外标题诈骗。
虽然我看下去了,但主要是电影做的节奏还行,每当想弃影时,大家的演技和剧情转折又把我拉回来看了。
是赌徒家还是病残家,buff满满的,一离我生活真的很远难有共鸣,二是剧情交代的人物变化真的不够细腻。
看完我没被感动到一点,心里想的全是“剧情需要”四个字。
把“自闭症”理解成等于“白痴”的,真的是我奶奶辈的人会这么想了,把“抑郁症”理解成“精神病”。
虽然能刻画出发哥演的父亲不关心儿子和知识了解少造成的误解,但我想说这桥段和我真的有年龄代沟啊。
庄文强你的作文素材是不是太老了些。
还是说是为了服务于发哥本身年龄的设计。
分数是给演员打的。
一给袁永仪(演的母亲真的好坚强好可怜,我仿佛看到了我母亲的样子,本分普通,贤惠瘦弱,为孩子操劳心血,父亲经常不在她一人照顾我们……真的是一位好母亲的典范,或者是所有母亲。
即使生活不易但爱孩子永远大于爱自己!
),二给发哥(看发哥的电影看的一是演技,二是信仰。
发哥演技非常让人入戏,有些话的语调让我想起他小马哥等角色。
可发哥毕竟老了,而我尚年轻于是吹毛求疵到了他老态的细节上了。
如果说《无双》发哥尚且帅出了气场,那么这部之片则无帅之高光。
没能发掘出发哥身上的个人魅力来。
想看他具有自传性质的电影,不是《无双》。
不过这很难了)。
最后一分给方中信吧(好人一生平安)。
《澳门风云》三部曲的确是在卖情怀,香港某位导演,你懂的,此人一旦看好一个题材,就能拍到彻底卖不动为止。
“别叫我赌神”固然有“急功近利”的打情怀牌之嫌,但我觉得这个片名比原片名“骄阳岁月”好得多。
从字面意思看,貌似“骄阳岁月”有一种文艺范和历史的厚重感,但作为片名,必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明确的指向性,请问你从“骄阳岁月”能得到什么信息?恐怕什么都得不到。
而“别叫我赌神”的指向性是很明确的,一看就是赌鬼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故事,与电影主题的贴合性是很高的。
尤其周润发作为香港赌片的代表人物,对其本人来说,是对其赌片生涯的总结,但更是“反其道而动之”,赌神陨落,神话破产。
如果说《赌神》是浪漫主义的超现实片,主角高进是高高在上运筹帷幄掌控一切的“神”,那么《别叫我赌神》则是回归人间的现实主义电影,主角是被欲望支配但最终战胜欲望的市井烟火中的人。
现实生活中根本就没有“赌神”,却处处都是“吴光辉”。
有些人吐槽《别叫我赌神》片名“土”“俗”“劣”,请问《三个傻瓜》片名有没有一种“劣质”感?《阿郎的故事》片名俗不俗?但现在已成为经典名片。
《无极》片名是不是高大上?《富春山居图》片名是不是很有艺术美感?但现在已沦为烂片的代名词。
说到底,片名没有优劣之分,只有贴切不贴切之别,不看电影的主题,单纯讨论片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电影还是内容和质量为王,当然,《别叫我赌神》质量到底怎么样,还有上映后由观众检验。
周润发作为演技派演员,事实上一直尽量避免重复自己。
香港电影最辉煌的八九十年代,周润发就尝试过大量不同类型的电影和角色,警匪片、黑帮片、喜剧片、赌片、监狱片、卧底片、奇幻片、鬼片、文艺片,等等,均取得了不俗的票房和不错的口碑,并且引领了多个类型片的风潮。
新千年后,周润发又演过大侠、海盗、国王、骗子、恶霸、孔圣人、曹丞相等等。
作为开启赌片风潮的演员,在赌片的鼎盛期,周润发其实只演过两部赌片,即1989年的《赌神》和五年之后的《赌神2》,参演赌片的数量远不如香港某些演员。
两部《赌神》均取得了骄人的票房成绩,按照香港某导演的一贯做法,当然是要继续拍下去的,而没有周润发的《赌神》那还叫“赌神”吗?某导演为什么对周润发出走好莱坞颇有微词,原因也正在于此。
在演艺事业上,尽管周润发早已获得了成功和声望,但其成功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也经历过长期的跑龙套、摸爬滚打、票房毒药和大起大落,甚至直到现在网络上都充斥各种质疑甚至是造谣诋毁。
可以说,周润发早已看遍了世间的灯红酒绿和世态炎凉,一个人拿得起很难,但放下更难,现在的周润发已放下往日的辉煌,回归平凡,去追求生活的简单和质朴。
在感情生活中,80年代初周润发在经历了为爱自杀的激情和意气之下失败的婚姻后,对自己的择偶标准有了新的看法,在“今夜不设防”中曾说:“外貌漂亮的女生我见得多了、看得多了,也就觉得平常了。
而我选择女友的条件是心灵美,因为我感到心灵的美更难得、更重要,也更吸引我。
”正如其所说,周润发夫妇将近四十年的婚姻,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激情,却有细水长流的陪伴。
而这种陪伴,也许道出了爱情和婚姻的本质。
银幕中的周润发被誉为“赌神”,但现实中却非常痛恨赌博。
而这一切的背后,其实与他的父亲有着很大的关系,由于其父嗜赌成性,对妻儿不管不问,导致周润发儿时生活的艰辛以及早早缀学担负起家庭的重任,周润发最遗憾的就是读书不多。
可以说,周润发深知赌博的危害。
无疑《别叫我赌神》是周润发主导的电影,那么,为什么周润发要拍《别叫我赌神》?他说:“我在戏里演的是一个赌徒,现实里我知道很多人都好赌,但赌钱的意义真的不大。
我希望更多人知道,生命中有很多事比赌钱更重要。
”编剧庄文强说,“《别叫我赌神》的片名别有深意,吴光辉是为周润发量身打造的角色,大家能从周润发身上看到“赌神”的影子,但与此同时他又是一个全新的角色,“走出失败的赌局,去迎接全新的挑战,这一刻他就是他自己了。
”可见,《别叫我赌神》不是简单的卖情怀,其中有编剧、导演尤其是周润发生活沉淀后的反思和感悟,真正的将自己融入到电影中,与角色共情,同时也是对《赌神》的颠覆,也是周润发对自己的颠覆。
如果说《赌神》是“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别叫我赌神》则是“放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同时也让观众忽略掉那个油头锃亮、意气风发、逢赌必赢的赌神,接受现在回归于平凡追求真实的周润发。
《澳门风云》三部曲这种烂片卖了30亿票房,虽然一部比一部烂,观众却趋之若鹜,票房一部比一部高,这才叫卖情怀。
周润发如果追求票房,何不接着拍这种光怪陆离眼花缭乱的娱乐片,却反其道而行之,投资并主演这种注定票房失败的偏文艺的电影?我想,发哥是想借这部电影来浇胸中块垒。
所以,《别叫我赌神》票房多少已经不重要了,只要有人能认同支持发哥的生活理念,这就足够成功了。
2024-02-25:感觉曾经《赌神》的影迷看到这部电影会气吐血吧?一切都很莫名其妙,不懂女主爱上且放不下男主哪一点,不懂为什么能放心把儿子交给如此一个玩命赌徒,不懂男主怎么就戒赌了,不懂儿子如此才能男主为什么没有利欲熏心拉着儿子赌?一切都是莫名其妙乱七八糟的,感觉AI写得都会比这个好。
说得好听是煽情 说的难听就是PUA
儿子版《雨人》
泪点高的我也被发哥感动到
被片名拖累的温情教育片
有不合理的地方,但我真的吃香港这一套,吃他们的表演
其实剧本很扎实,整体完成度也不错,发哥和靓靓的组合满是情怀,年轻演员也很亮眼出圈,要说不足就是结尾有些冗长可以简短些。放在90、00年代,分不会这么低,可2023年的今天大家的观影喜好和关于浪子和女性的价值观早就变了,香港电影的时代真的过去了!
啊衰理发的桥段真不错
庄文强编剧是缝合怪。柯炜林是个好演员。
出乎意料的好,很真挚,很单纯,很好看,感觉像是80年代香港的小市民情景片,故事虽小,但能看出呼吸感,这明明也是香港电影的一大特质,如今却在渐渐消退,被无节制的商业野心侵蚀,完全是被宣发坑了,原名更好。ps.在性别对立大环境下,通过牺牲女人让男人成长的剧情,就是原罪,编剧还是太老啦。
一个病态赌徒怎么可能一夜之间就改变,而且为了还是素未谋面的儿子。还有吹水辉明明收集阿阳的头发丝,这个也没交代下文。音乐太满,听得我耳膜嗡嗡叫。整个叙事节奏好差。另外,片名还不如原来的《骄阳岁月》更加点题,现在的片名就是欺骗观众。
比起“赌神”,更像父子版《雨人》。比起港产片,更像澳门风光展。发哥近年淡出银幕,我们更多地是从各种野生路跑照看到他的身影,于是跑步的情节也融进了剧情里,所以本片也像是一部运动宣传片。
【0】苍天啊大地,在影院的每分钟都被老土和尴尬暴击120次。用上世纪布景,老梗,剧情拍温情剧,赌鬼爹,癌症母,问题儿buff叠满,浪子回头,拥抱家庭,共同谱写新生活,观众抱头痛哭真感人。所有的情感,表演,色调,剧本都无比廉价可笑。用上世纪的电影割本世纪的韭菜。成龙一部《龙马精神》我不是龙马,周润发一部《别叫我赌神》我不是赌神,龙马和赌神回归家庭,追忆卖情怀,未来定是一片光明灿烂。
看了十五分钟就已经要疯了,土到像是30年前的故事,如今对于一切老钟爹浪子回头的故事都感到生理性厌恶。认真讲,我如果是周润发我应该会直接退休了,没事跑跑步喝喝茶跳跳广场舞,然后就等着拿华语三金的终身成就奖就行了。真没必要接这么个烂戏,耽误几年上不了不说,还把自己搞受伤,也不知道图啥。
周润发版本的烂赌鬼爸爸的“神奇小子”,和赌的关系其实不大,更接近于赌侠人定胜天中的转运和一个烂赌小人物的暖视角。作为港片影迷,廖启智反差出场。
看到这么低的分,真的是难过,5星拉分
剧情和片名有什么关系啊,大无语,剧情老套就算了,拿着赌神搞噱头
带孩子们看过,他们说挺好看的,孩子讲真话,其他说烂片啥啥的,我很不能理解
跑起来吧
周润发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