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去哪儿了

时间去哪儿了,Where Has the Time Gone,Magnificent 5

主演:梅芙·金琴丝,赵涛,曼迪萨·恩杜纳,爱丽莎·克拉夫索娃,康斯坦丁·埃土恩,梁景东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语言:汉语普通话,葡萄牙语,俄语,印地语,英语年份:2017

《时间去哪儿了》剧照

时间去哪儿了 剧照 NO.1时间去哪儿了 剧照 NO.2时间去哪儿了 剧照 NO.3时间去哪儿了 剧照 NO.4时间去哪儿了 剧照 NO.5时间去哪儿了 剧照 NO.6时间去哪儿了 剧照 NO.13时间去哪儿了 剧照 NO.14时间去哪儿了 剧照 NO.15时间去哪儿了 剧照 NO.16时间去哪儿了 剧照 NO.17时间去哪儿了 剧照 NO.18时间去哪儿了 剧照 NO.19时间去哪儿了 剧照 NO.20

《时间去哪儿了》剧情介绍

时间去哪儿了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金砖国家首部合作影片《时间去哪儿了》由贾樟柯监制,汇聚五位来自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的电影导演,以“不忘初心”的态度,分别以“时间去哪儿了”为主题拍摄一部电影短片,以自己的独特视角,讲述出自己对时间和情感的不同理解。五部短片依次为:巴西导演沃尔特·塞勒斯《颤抖的大地》、俄罗斯导演阿历斯基·费朵奇科《呼吸》、印度导演马德哈尔·班达卡《孟买迷雾》、南非导演贾梅尔·奎比卡《重生》以及中国导演贾樟柯《逢春》。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隔窗恋爱:飘洋过海某大叔的VRMMO活动记终有一天要喝杯咖啡吗?搞鬼小筑边桥谜案第一季不眠第二季抗倭英雄戚继光大人们不懂想星的大天使MythofEmotions超级人生太太是魔法少女亡灵艺术睡衣派对乔尔火山高校文森佐荒野巨兽二十面相少女黑夜之后那一天,我学会了做咖喱饭重装机甲4巨兽来袭请回答1997戏王之王卢克·凯奇第二季伤心往事和全世界一起爱你我是龙群雄夺宝爸爸的木房子

《时间去哪儿了》长篇影评

 1 ) 呼吸

最喜欢俄罗斯的《呼吸》,两个在冰天雪地里与世隔绝生活的男人和女人,两个如患精神病一样暴躁的人,在旷野如醉鬼和暴力狂般追逐。

男人从高处跌倒在冰面上,难以呼吸,将死,女人刺穿他的喉,用被男人砸坏的手风琴为他鼓入氧气,男人问,“我还能活多长的时间”,女人一边推着手风琴,说“从今以后,我就是你的时间”。

房屋上空回响沉重的呼吸声…无比地俄罗斯,冬天的命运,旷野的命运,白夜的命运,漫长单调而悲凉的命运。

 2 ) 时间本有无限可能 [猫]

本文发表于《上海电视》10月某期,如需转载,请一定联系本人、一定注明、一定附上豆瓣链接!

《时间都去哪儿了》是一个关于时间的命题作文,由金砖五国的五位导演完成,这主题有着无限可能,本应激起发散性想象力,可五个短片都是非常刻意地提到“时间”二字,没有曾大受欢迎的命题短片集《巴黎,我爱你》那么自然。

放在一起难免比较,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部分。

巴西导演沃尔特·塞勒斯延续他的现实主义题材,《颤抖的大地》讲泥石流灾后人们的生活状态,他以一名帮灾民们做饭、席地而教书的女老师为代表讲述他们积极向前看的一面,又以她那个不肯接受父亲已亡故的儿子代表那些沉溺于过去与伤痛的灾民。

印度导演马德哈尔·班达卡的《孟买迷雾》讲中产阶级老人与街头流浪儿的跨阶级友情,折射都市人以高科技支撑的高效生活背后的孤独,故事没有明讲失去联络的孩子是被车撞死,还是被掳走割器官,总之凶多吉少,除了老人,也没人关心他的死活。

电影从配乐到人设,都有致敬印度经典老片《流浪者》。

我最喜欢俄罗斯导演阿历斯基·费朵奇科的《呼吸》和南非导演贾梅尔·奎比卡的《重生》,前者讲一对在西伯利亚冰雪天地里相爱相杀的夫妻,后者是反乌托邦赛博朋克科幻。

俄罗斯片似有得天独厚的美景优势,但这美景并非适于生存,开头妻子搭车回家部分已暗示很长一段时间不会有人出现在该区域,所以后来丈夫追杀她时不幸跌至病危,妻子用风琴当呼吸器抢救丈夫,她说的那句“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你的时间”就变成非常现实,只要她停止拉琴,他就得死。

若不是影像,只是短篇小说,也非常耐人寻味。

《重生》优在它能在这么段的时间内构建一个人类未来世界——直到最终的镜头,你才能完全得知这个世界到底发展到何种程度,也就能明白手表消亡、电影珍稀所代表的历史长度,懂得女主角一定要穿越到过去哪怕是非洲土著阶段重生的那种对“感受”、“体验”的渴求。

连配乐都是精心制作的适合科幻题材的电子乐。

最后说贾樟柯的《逢春》。

他基本浪费了“时间”主题的想象力优势,平淡讲述平遥旅游区两个表演者决定生二胎的过程,暗示计划生育时代彼此的牺牲。

时间就是生命长度,就是我们都老了,并无特殊内涵。

这对夫妻像谈恋爱的男女,生分羞涩,不似默契融合的老夫老妻,这让我非常诧异。

二胎政策让两个很久没有肢体接触的夫妻突然有了亲热的理由和热情,刷新我对夫妻关系和二胎政策的认知。

 3 ) 时节如流,故乡击撞时代所不能承受之轻

时节如流,故乡击撞时代所不能承受之轻 ——以电影《时间去哪儿了》为基点追溯贾导的前世今生 作为首部金砖五国合作影片,电影《时间去哪儿了》在十月十九号在银屏上与广大观众见了面。

这是一部文化交流意义大于经济效益的影片,由贾樟柯监制完成,尽管票房惨淡一般,但仍然不抵柯粉们对此片的关注与期待。

贾樟柯在中国影史的地位被众人所熟知,他不仅代表着中国现第六代导演,从他的影像里,更展现着中国社会时代与平民生活图景,极具现实意义和价值。

从故乡三部曲、三峡好人,又到近年上映的山河故人以及最近的这部作品逢春,在长达22年的导演生涯中,贾樟柯始终坚持对故乡的深切追求,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常看到大时代背景于之小人物冲击的主题塑造。

作为一个时代的记录者,贾樟柯一直秉持纪实的影像风格,对当代中国电影产生持续深远的影响。

关于时间,每个人根据自己不同的亲历经历,都会作出不同的解读。

在巴西导演眼中,颤抖的大地是承载时间的载体,他通过写灾后小男孩找爸爸的故事,向观众传达了一种土地仍在,斯人已逝的遗憾情感;而对于俄罗斯导演来说,他选择用雪山这样能封锁时间的地方,以一段简单依存的恋人表达爱使时间延续的情感;印度导演则着手于孟买的快节奏发展对人情感的不重视,通过一位老父亲与陌生男孩的情谊传输了期许真情不在快时代中被流逝、人们因珍惜身边人的美好愿望;而南非导演则巧妙地利用了软科幻的表达方式,从未来到过去,从重视生命本体的角度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源起。

不同于大地、雪山、城市、飞船,贾樟柯导演的逢春是一个在现都市化的平遥古城发生的一对临近中年的夫妻面临现实节点重拾逝去情感的故事。

平遥古城作为一个高仿古时建筑还原历史的旅游景点,与现代高速发展的都市生活形成一种微妙的契合,在里头的人们身着古装,却在思索着在现二胎政策出台下的现实问题。

片中,赵涛无奈的对丈夫梁景东说,我感觉时间快把我仅有的一点东西拿走了,对于她来说,丈夫对自己的那一点点在乎,正是她对自己这份终身托付情感的信任与延续,这是她存活的价值。

因为只有爱,才能让时间留下来,在爱面前,再年老的赵涛也焉然是18岁的羞涩姑娘,她无需担心岁月带走她美丽容颜,一份相濡以沫的爱情不会随时光似水而飞逝,而是带着深厚的情感积淀所保留与温存下来。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片中两人的爱情最终没有被现世的生活所抛弃,他们相拥在乡间大道骑行摩托的姿态,正如片中爱大爷时间相对论那句话,他们好像真的在把时间带走他们的东西一点点追回来。

38岁也仍然算年轻导演,而那对于爱情来说,83岁也不足为迟到吧。

其实对于贾樟柯来说,正式以时间作为创作课题,在逢春里大概还是头一遭。

很多观众诟病逢春拍的像是一部政策宣传片,甚至还带有重男轻女的意思,而且台词还显得极其造作,某些场面给人非常僵硬直白,相比起贾樟柯先前的其他作品来说,柯粉们一定是有落差感的失望情绪在。

也许大家更欣赏山河故人三段式情节的自然与真诚,三角恋、母子距离,父亲离世,故乡遗落,忘年之恋等各种元素的交杂,向我们呈现了一幅现实生活的图景,既撕扯也无奈感伤。

在更长片幅的作品创作中,生活的原貌与真实在导演精心设计的框架中得以更好的呈现,这大概是观众更爱山河故人的原因,相比起逢春,它所建构的时代变迁与羁旅情怀将更加强烈广阔与深切。

但在逢春里,我们依旧看到了一些贾樟柯早年固有插入新鲜事物的发展运用,从而呈现时代发展对现代小人物的影响。

在片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手机自拍杆,游客一日合照,facetime,网络直播等极具现代化的元素,赵涛女儿发出的村里的孩子都走光去城里上学的感慨也是极具引人深思的,传统与之现代的冲撞依旧很强烈的在贾樟柯的电影中体现出来。

先前贾樟柯在刻画小武这样一个边缘人物的时候,同样运用以留声机、大哥大、音乐打火机等现代化元素,用平凡的视角向我们呈现小武因社会现实的变迁接二连三的失去了友情、爱情、亲情,最后沦为一个无自由的囚虏的故事。

电影世界里,贾樟柯更是重塑了一个迷你世界王国,主人公小桃想要和男友成太生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殊不知成太生早已心许他人,但最后两人都不得不回归现实生活。

而在三峡好人中,这种变迁感则更为强烈,作为一部获得过威尼斯金狮节电影奖的影片,它以建坝搬迁作为时代背景,以寻找为主题,甚至有运用到超现实的元素,刻画了时代变迁下被抛弃和遗忘的芸芸边缘底层形象。

快速时代发展在情感上给人带来的巨大改变,一直是贾樟柯电影里不可缺失的主题创作,他的电影有着一系列递进式的情感传情,每一部都比上一部有更深更层累意义上的新东西出现。

他从未停止记录时代,关注小人物,因此他的电影更接底气,更直戳人内心深处善良的柔软。

谈及贾樟柯,真的很难令其与他的故乡山西汾阳分开而论,故乡对于导演本人的影响是持久甚至是永恒的,在一次访谈中,他甚至对镜头羞涩的说着故乡就是他的一切这样煽情的话。

这部在平遥发生的故事,先排除宣传平遥电影展的嫌疑,算是他对先前故乡情结的又一次象征性的延续,只是和早年影片的意味或许发生了一些变化。

对于导演本人来说,汾阳已经不在是一个具体的存在的地方,它更多承载了导演的美学意图,我更愿意称其为贾樟柯的心灵密码。

比如在山河故人中,汾阳其实早已是一个虚构出来的导演心里的故乡,黄河其实距离汾阳仍有三百多公里的距离,但对于作者导演贾樟柯来说,她就存在于自己故乡的面前,像一个母亲一样,见证着人世的离别凄切与哀伤,这是一种山河仍在,故人已逝的怀念与祷告,总归是让人觉得温暖但是抹泪的。

故乡是贾樟柯不断创作的源泉,本片巴西篇导演沃尔特塞勒斯甚至历时三年为贾樟柯拍了一部纪录片《汾阳小子贾樟柯》,可见故乡对导演本人的深远影响。

故乡于之贾樟柯正犹如水与之鱼,两者相生相系,不可脱离,如他自己所说,离开故乡是为了看世界,看了世界后才能更好地理解故乡。

在时间去哪儿了的发布会上,曾有记者这样嬉戏般问贾樟柯,您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这让我想到的一点是,也许我们喜欢贾樟柯,不单单是因为他的影像作品,更多或许是他本人作为导演的一种自我坚持,时间改变了很多东西,当老一辈艺术家如陈凯歌、张艺谋等人已经朝着商业模式发展的如鱼得水的时候,贾樟柯仍旧“固执”地坚持自己早年的影响风格,作一个忠诚的时代记录者,替一些底层人民说着他们所不能传达的辛酸与无奈,力图还原现当代中国社会最真实的图景。

在这件事情上,贾樟柯的不可替代性是异常突出的,中国也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像贾樟柯真正记录时代的导演,这是可喜的,但也是悲哀的。

贾樟柯票房最高的电影山河故人在国内也不过三千万,然而在欧洲艺术国家的一些放映却异常火爆,现当代中国艺术电影的生存状态将怎样发展?

中国的艺术影院将如何普及?

贾樟柯从很早之前就提到有关独立电影的概念,那中国独立电影的现状又如何呢?

这些接二连三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反思与探索。

贾樟柯本人并没有让时间带走他作为一个电影人的赤诚与坚持,相反他一直在助力中国艺术电影的发展,从创建柯首映的短片平台,到开办学校,举行影展,他一直在为其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时间将见证着这一切。

“当这个时代匆匆往前赶路的时候,不能因为自己要往前走,就忽视了那个被你撞到的人。

在缓慢的时光流程中,感受每个生命的喜悦或沉重。

”我想无论是逢春,亦或是贾樟柯此前的艺术作品或是将来即将被创作出来的作品,他一直仅以时代记录者的身份关注变迁下的芸芸众生,极具现实的影像风格也将在他的作品中持续产生深远影响。

我们很难想象中国电影里没有贾樟柯的存在会怎么样,他的不可复制性正印证了他所做的一切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时间都去哪儿了?

贾樟柯当时对于这个问题顽皮的回答道,我回汾阳老家养生啦。

时间没能让他忘记小时候生长的地方,相反,他身上带着故乡的烙印,在自己的创作生涯中,持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章。

 4 ) 时间去哪儿了

趁着十九大召开之际,金砖五国的五位导演以时间去哪儿了为题写了一篇命题作文。

巴西、俄罗斯、南非、印度、中国——五段截然不同,看上去都在传递着时间观与对生命之感受的故事。

第一部是来自巴西的导演沃尔特·塞勒斯的短片《颤抖的大地》,他大概也是我们在其它四国里最熟悉的导演。

他拍摄的《中央车站》获得了1998年第4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而该作品的获奖也标志着巴西电影进入了“新电影十年”。

沃尔特·塞勒斯是当之无愧的旗手。

有人曾说,整个巴西“新电影十年”作品的文化基调就是—“一个男孩,要寻找他的父亲,一个女人要寻找他的皈依,一个国家,要寻找他的根。

”和《越线》、《中央车站》、《异国他乡》如出一辙的是这部短片里父亲依旧是缺位的。

就像导演一直强调的“巴西像一个被父亲遗弃的民族。

”应该支撑起家庭生活的强有力的男性呈现出缺席的状态,是社会的伤疤,孩子心灵的伤痛,是影响巴西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造成社会问题的根源。

为了更彰显巴西社会的这一状态导演拍摄了一个家园遭受泥石流人们变成难民的故事。

故事中的核心家庭中的父亲在灾难中失踪了,孩子寻找父亲,作为母亲的老师有了新的追求者。

显然,对于沃尔特·塞勒斯来说这是一个毫无新意的故事。

直白得像国师张艺谋得作品,恨不能把自己的文化掰开了呈现给世界。

所谓的意象化表达到这种程度也是无趣了,当然国师沃尔特·塞勒斯的视听手法也是和国师张艺谋一样过硬的。

毕竟我们还能记住夜晚床上一家三口紧靠着的脚丫体现出的浓浓亲情还能记住静态的触目惊心的灾难画面呈现的经受泥石流的巴西村落样貌。

如果说第一部片子里巴西的样子是黄色的泥石流,那么第二部片子里所呈现的俄罗斯则是银装素裹的冰雪王国。

俄罗斯导演阿历斯基·费朵奇科所创作的《呼吸》无疑是五部里最有创意的。

一对夫妇长期生活在冰天雪地,本可以是美好的二人世界却被日渐颓废的丈夫破坏,丈夫酗酒、烧妻子的衣服、婚戒、辱骂妻子畜生还怀疑妻子出轨。

丈夫在一次追打妻子的过程中发生意外,妻子用手风琴接住丈夫的气管并不断拉动手风琴来帮丈夫呼吸。

讽刺的是帮他续命的手风琴正是他怀疑妻子出轨的证据。

片尾妻子和丈夫的对话可以说是整部长篇最为精妙的一笔了。

“我还可以活多久?

”“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你的时间。

”这部作品的影像风格也是我最为喜欢的,很有昆汀的《八恶人》的味道。

血腥残暴的画面也让我们真正见识了战斗民族。

印度导演马德哈尔·班达卡拍摄的《孟买迷雾》是五部片子里最为平庸保守的。

讲述了失去与家人共处时间的老人与乞丐男孩的往年交。

两个孤独的人在时光中温暖了彼此,走的是温情路线,故事是打动人的但也过于平整标准。

片中出现了代表时间变化的蓝牙打电话、智能手机、留声机、电视机,标准的八股文。

最后老人给家人的遗书里还要点明“城市给了你们很多,却独给不了你时间。

来自南非的短片则是一部非常有人类学视角的科幻片。

《重生》里的未来女孩逃离了死气沉沉的未来世界穿越回到了欣欣向荣的地球原始部落。

但很可惜短片未来科幻的部分比较多对我而言更有趣味性的原始部落部分篇幅极短。

而本片的科幻制作也是我看过的科幻里最为粗糙简陋的,1902年梅里爱拍摄的《月球旅行记》都更有科幻感,咱南非导演这样拍科幻片,还是非常有勇气的。

咱们有农业背景贾樟柯导演,总是能轻而易举的呈现我国最广大却最在主流语境下失语的中国人的生存境况。

《逢春》讲的是在景区以扮古装为生的中年夫妇赶上二胎政策迎来第二春的故事。

人物生活环境的设定便利了贾导演呈现中国历史与现代元素。

从《山河故人》起贾导就开始尝试用镜头语言来表达不同时代,这一次不同时代调性的展现能力是优于过去的。

只是,总能把握住中国脉搏的贾樟柯这次故事的内核显然是为了响应党的号召以展现其荣光。

俩字,别扭。

总体来说整部长片没有什么艺术上的闪光点,作为一部特殊时期上映的金砖五国电影很好的向我们展现了五国的风土人情。

让我们更好的把传统印象植根于脑海中,算得上是一部值得观看但不值得细细品味的电影。

 5 ) 五个故事相比较,第四个胜出

躺着的时候半睁眼看完的,困意绵绵,感觉吧,第一个故事有头无尾,第二个故事善始善终,第三个故事有去无回,第四个故事有始有终,第五个故事无始无终……论艺术性,第四个最棒,论观赏性,第三个最棒,论真实性,第五个最棒,论人性,第二个最棒,唯独没有第一个,拍的不好,结尾感差,而且画面连续性差,人物表现的还有点假,看的也没什么意思,既然是有头无尾的感觉,估计也是放在片子前面的缘由吧,既然第五个故事是无始无终的感觉,那理应放到结尾了,不得不说,贾导对片子的排列顺序把握的非常到位,个人很是佩服,单个故事最低我给6分,最高8分,由于第一个实在拖后腿,只能给6.8分的样子了……

 6 ) 五味杂陈

巴西篇取材于真实事件,利用的是真相的力量,没有经历过这类灾难的人,恐怕没想象过它的可怕(两人到小学时,从墙壁上看出泥石流最高到什么位置)俄罗斯篇题目漂亮,呼吸,一开场就感叹画面美极了。

茫茫雪原上一节孤独的机车跑在单线铁路上,原始得甚至要靠人力来让列车转向掉头(应该是铁轨末端有转盘、千斤顶之类装置吧)故事由一男一女之间的一场突发事故构成,情节十分聚焦,有创意。

很像一位特立独行的小说家会写出的短篇小说。

印度篇符合预期。

其实仅仅印度的社会背景就是一道迷人的风景,一道我们想要远窥,但不太想亲近的风景。

孟买的一户中产家庭,三代同堂,但老人却挺孤独,就像中国的同龄老人们一样,他们用不来高科技产品,还是用惯旧东西。

(是不是全世界的老人在使用智能手机上都会面临难题?

厂商看来应该站在老人的立场上,设计出更适合老人观念的手机。

)老人和一个街头流浪儿童机缘巧合而认识,产生了挺深的情感纽带,但在老人为流浪儿庆祝生日的那天晚上,流浪儿就突然失踪,他的手机再也打不通。

(导演没有交代流浪儿的下落,是被货车撞死了,还是被绑架成为器官收割的对象?

)老人去寻找流浪儿,贴告示,找警察,但一无所获,后来老人也突然过世,他的后事看来是在恒河边举行的……南非篇是个科幻故事,许多异域元素和末世元素的运用使得这部分很炫,很精彩。

故事部分也交待得挺完整。

其实按照BRICS的顺序,南非本该放在最后一位,但我相信如果那么做的话,贾樟柯导演的那段会被进一步比下去中国篇就是个鸡肋。

假如没有审查要考虑,以“时间”为题能构思出许多有冲击力和批判力的小短片,比如此一时彼一时的生育政策,比如中华几千年历史中的种种循环……《逢春》是美好的期许,我们当然希望未来真如春天,希望能有那种机会

 7 ) 更像是一部纪录片

这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生活的纪录片,记录天灾人祸,爱情在时间中褪去激情,城市在时间中的迷失,时间去哪了,都被一点一点消磨了。

颤抖的大地 巴西突如其来的泥石流灾害给这个国家带来无法承受的灾难,也带走了一个三口之家的幸福,儿子对父亲难以忘怀,每每涉足河边,丛林便会吹响与父亲约定的口哨。

第一幕总是带着大国的情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这个故事不像一个电影,更像是现场报道,场景融于现实。

呼吸 俄罗斯这个故事最有意思的便是结尾男主随着女主手风琴的推拉来胸腔起伏。

关于爱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战斗民族的爱情更加刚烈一些,只是当爱情延续成生命时,成了施救者和被救者的相互折磨。

只谈以后,也知至死方为休。

孟买迷雾 印度孤独的两颗心城市中互相取暖,却因城市迷雾再一次迷失。

相识于手机,迷失亦于手机。

迟暮的老年人面对被时间洪流挤走的儿女,无法找到晚年的乐趣。

而父母早逝的查理因为手机与老人结缘,在嬉笑怒骂中与老人相交,待到故事高潮,查理突然消失于城市中。

重生 南非''still born''这种末世情节极大的冲击着前几幕的温情。

人类生活的痕迹被一点点清除。

当女主叛逆于现实时,被成功指引到时间穿梭机,穿越即出生,重拾人类灭亡之迷。

逢春 中国目光集中到中国的二胎政策,让两个形似陌生的夫妻重拾生活的热情,影片中一片片盛开的梨花,怕是那枯木又逢春呐。

 8 ) 看来我不会点题,真烦想标题

其实我没看懂什么呢可能是因为手机看的原因,太隐晦又没有强剧情的片子,我都有点恍恍惚惚地看。

所以呀!

以后有钱了我觉得这个人要弄个家庭影院,大屏幕!

高分辨率!

还有3D4DND!

哈哈哈哈五个片子,风格迥异,第一个灾难后的重建,印象比较深的镜头是所有人在空旷的广场上有秩序地铺毯子睡觉;大人脸上没有笑容,几个小孩在旁边玩着游戏;被泥石流冲毁的小镇,一片狼藉第二个短片是《呼吸》吗?

好孤独的片子啊,不是很认真在看,醉酒的丈夫,文艺的妻子,不信任的关系,孤独的手风琴,好孤单,很好奇最后丈夫噗嗤噗嗤呼吸的时候,眼睛瞪的地方,是不是让他对过去产生新的领悟,妻子拉着丈夫曾经让他愤怒的手风琴是觉得讽刺还是窃喜?

我觉得这个小短片是对“时间”非常深奥的解读,很有意思的角度第三个应该是印度的,很温情啊,可能会有点老套,但还是很温暖啊,只是最后这个小人物的男孩你到底被谁带走了?

第四个看到最后还是觉得有意思的,有点像那部英剧,但是我忘记名字了,我不禁总是想,我们会不会也是一个游戏的玩家啊?

所以我们是否更要努力生活,我们努力冲破时间的枷锁,逃过那么多难关,就为了体验生活,还要怠慢吗?

还要犹豫不决吗?

第五个《逢春》,很山河故人啊镜头语言真的是很中国呢

 9 ) 关于时间,贾樟柯想告诉你的五个故事

大象点映·百城首映礼重磅推出的第四部电影文艺电影爱好者和全世界的“科长”粉丝期盼了两年的贾樟柯导演新作。

它就是

导演: 贾樟柯 / 沃尔特·塞勒斯 / 马德哈尔·班达卡 /熟悉科长的影迷都知道,他的电影主题大多和时间有关。

他的上一部作品《山河故人》里,在时间的洪流面前,友情破碎、爱情溃败、亲情之间也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生离,死别,散发出一种悲剧的宿命感……他执着于用镜头去描绘一个巨大的社会转型时期普通人所要承受的代价和命运发生的转变。

这一次,他启用了堪称“史上最高配置”来演绎他所钟情的时间主题。

这“史上最高配置”,到底有多高呢?

一张图告诉你!

他请到了四位来自不同国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著名导演,和他共同演绎“时间”这个主题。

同一个命题,在不同国家的导演镜头下会被如何阐释,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不禁回想起世界电影史上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集锦电影——2002年戛纳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十分钟年华老去》,2007年戛纳电影节60周年纪念作品《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在不同电影大师的镜头下,相同的命题呈现出不同的光影魅力。

但在国内大银幕上,我们一直无缘看到这种类型的电影。

这部由五国导演共同拍摄连缀而成的影片《时间去哪儿了》由此更显可贵。

对于艺术创作者来说,对时间的解读是工作任务之一。

而“时间去哪儿了”,又是一种人类普遍的生存感受。

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这是五个电影创意非常强的国家,都拥有悠久灿烂的历史传承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剧烈变革。

“时间去哪儿了”,它不仅是这个忙碌时代的普遍焦虑,是现代都市人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也是金砖五国的艺术家们在这个极速变动时代里,共同的反思与呐喊。

你一定很好奇,他们到底是如何阐述时间的呢?

2015年11月5日,处于巴西腹地的米纳斯吉拉斯州遭遇了巴西史上最严重的社会环境灾难。

一家铁矿公司的水库大坝坍塌,汹涌的泥石流冲毁了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的数个小镇,上万人无家可归。

失去家园的居民被送进收容所。

在这里,他们必须重新定义自己的生活、努力找寻出路。

巴西导演沃尔特赛勒斯,将镜头聚焦在了这一真实事件上,他延续了在《中央车站》中一贯的温情动人,没有渲染灾难本身的破坏性,而是通过绵长而克制的镜头探讨:在灾难面前,人们如何度过,又如何找回自我?

随着时间的流逝,绝望和希望不断发生着冲撞。

在俄罗斯导演阿历斯基·费朵奇科的镜头下,时间变成了可视的“呼吸”——这是发生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冰雪世界里的虐恋故事,爱情与憎恨、冷漠与同情、恐惧又与爱情循环相连,惊心动魄、悬念丛生。

这里的时间,是手风琴残破的琴声与呼吸喘息的欲望。

时间就在此时此刻的这里,其他哪里也去不了。

印度导演马德哈尔·班达卡,将镜头对向了最能代表时间的形象:老人与孩子。

在传说中的不夜城孟买,一位孤独的老人遇到了一个流浪街头的男孩,小男孩给了他最珍贵的东西——时间。

他们的忘年情谊,极具治愈效果。

贾科长拍摄的,是一个发生在古老城市里的现代故事。

三十八岁的涛姐和梁子是一对生活在平遥古城里的夫妻,有一个十四岁的女儿。

“二胎”放开了,这对正面临中年感情危机的夫妻在考虑再生一个孩子。

然而,这个决定需要克服诸多困难,当然最重要的是,能否重新找回已经疲惫的爱情,重拾生活的热情。

不同于《山河故人》的悲凉基调,这个爱情故事朴实之中蕴涵深情——只要你愿意,咱们就能把时间拿走的东西再一点点拿回来。

而作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南非,导演贾梅尔·奎比卡则通过对非洲影院的梦幻诠释大胆地建构了一个科幻故事,探讨未来和过去的聚合,它暗黑的科幻背景极具冲击力——一个虚拟的未来世界,每片雪花都有标码,每滴雨点都会说话,每个人的生命都被设定,这程序跟时间一样久远,没人能追溯到起源,也没有人能够控制自己的人生。

一个被设定为清洁组的机器人冒着生命危险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努力走向一条不同的生命之路,找到作为人的温度。

这五个看似彼此独立的故事,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生不同阶段对于“时间去哪儿了”这个问题的探究——面对时间的快速流逝,怎样才是积极的生命态度?

唯真情能抵时光。

五个国家,五个故事,五光十色,一片丹心。

恰如五个顶级大厨分别掌勺,呈现一桌荟萃各方珍馐的盛宴。

作为电影观众的我们,仿佛跟随着电影镜头,完成了一次奇幻的环球旅行。

不管让你触动的是哪个故事,在观影前后,我们都应该问一问自己这几个问题:我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是否因为埋头太久而忘了仰望星空?

我有多久,没有给远在家乡的父母打过一个电话?

我有多久,没有给自己的爱人和亲人一个拥抱?

“我们的时间应该属于我们爱的那些人,属于我们共同分享经历的一切。

 10 ) 各国的“时间”如此不同

标签:Home/2018-3-21我的评分:7.0五个导演,五个国家,五种文化,五种风格。

大杂烩也许并不美味,但尝到了文化的多样性和题材的丰富性。

巴西《颤抖的大地》:一场泥石流,带来几乎毁灭性的打击。

灾难之后,如何在绝望和希望中找回亲人和时光?

俄罗斯《呼吸》:一个远离尘嚣的冰雪世界,你以为这是个童话,却不想那是一头暴力的男人。

不知道他们为何远离人群居于此,不知道女主为什么要忍受暴虐的男主。

而当男人突发生命危机时,女人却沉着冷静地挽救他。

被男人摔坏的手风琴在女人的手中一张一翕之间维系着男人的一呼一吸,她可以不救,她可以要了他的命,然而她并没有。

印度《孟买迷雾》: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印度老人,摆弄不来现代的日常科技,喜欢那些老式的东西。

与捡垃圾的孤儿男孩相遇,度过几日欢乐的美好时光。

意外间,男孩消失了,不知是凶是吉,寻不到找不见,像一团迷雾。

老人过世,交代儿子务必找到男孩。

南非《重生》:末世科幻的场景,如果宇宙中的一切只是一个程序,每片雪花都有标码,每滴雨滴都会说话,每个人的生命都被设定,这程序跟时间一样久远,没人能追溯到起源,那人生的意义在哪里?

一个体内还有冒险精神的人冲破重重危险,穿越时空,只为寻找一条不同的生命之路。

结束亦是开始,终点也是起点,轮回、循环,时间是什么?

中国《逢春》:一如贾樟柯其他的作品气质,御用女主刘涛。

貌似说的是生与不生二胎的事儿,但想告诉你我的是:当夫妻间的温情随时光慢慢消失,该如何找回昨日时光,该如何寻回你对我的一点点在意,也仅仅只是需要你对我的一点点在意就已足够。

《时间去哪儿了》短评

原来有深度的片都不好看懂。。

6分钟前
  • 少废话
  • 还行

2017.10.14宁波百老汇印象城店

8分钟前
  • 红烧草莓熊
  • 推荐

大概最大的意义就是在探索短片集锦上院线的可能性

11分钟前
  • 奶奶徐
  • 较差

俄罗斯的《呼吸》最佳

16分钟前
  • 曾于里
  • 还行

巴西迷,印度呆,南非二,中国拖,只有俄罗斯一骑绝尘👍

17分钟前
  • 派瓦罗蒂
  • 还行

命题作文肯定没那么精彩了,五国故事都中规中矩,南非那个科幻片倒是让我很意外,贾樟柯导演的关于二胎的电影我还挺喜欢的,赵涛太好看了,标致,她认认真真看着你的时候,感觉很舒服。从计划生育到计算生育,要二胎还是不要二胎,永远都是个问题🙃

22分钟前
  • Raven
  • 还行

8.0不同的导演不同的情怀时间都去哪了?我们是不是被束缚得太久了?

24分钟前
  • 回首不再是少年
  • 推荐

五段命题作文 水平参差不齐 拍手称快与不堪卒读交叠.第二段俄国最棒 cult又温柔 解题精妙.科长老师偷懒了 拍了个风光片. #BRICSFF@chengdu2017

29分钟前
  • tankry
  • 还行

《重生》的音乐超级棒。

30分钟前
  • 江南府尔总督
  • 推荐

只有第一个含有一点纪录片,其他并不是了,还有科幻片、魔幻现实呢。五个故事是五个国家的导演作品,全都与时间有关,合起来最好看,单独看第一个第二个有点犯困。最喜欢第五个中国的故事。昨天科长来深圳了,但我隔一天才看到这条新闻。

32分钟前
  • 傲娇凛冽雷大山
  • 推荐

金砖五国比惨

35分钟前
  • 织田信球
  • 力荐

对,就是这种调调儿。

40分钟前
  • 视觉植物
  • 推荐

除了南非和印度的都很不错啊

41分钟前
  • 查理汉纳姆
  • 力荐

文艺不一定就能看。

45分钟前
  • 随风飘散的TA
  • 较差

发展中国家的苦与乐

47分钟前
  • 豆豆雷爱读书
  • 推荐

三分很generous了。俄罗斯那个故事挺有意思,从今以后,我就是你的时间了。印度那个挺温情,但是过于煽情了。巴西那个纪录片感觉,结束得太突然。南非那个……我完全没看懂。贾导自己的……宣传二胎?对了,买票的时候看到一大半都被买了,结果大概就十个人吧。票房出来了也是假的

52分钟前
  • 冬妮娅
  • 还行

18143 文艺片并不适合我,还要在五种文化和对时间的理解中跳跃,为难我了……

53分钟前
  • 最幸运的幸运
  • 较差

时间这个母体,在不同生命中延伸出不同的演绎。巴基斯坦,是灾难过后的重生再建,是倔强儿童的不老执念。俄罗斯,是虐恋爱人的不死欲望,是殴打过后的共同呼吸。印度,是宗教阶级的分化共和,是老人孩童的友谊相伴。南非,是重生信念,是死而复生。中国的,是经典与现代消解建构,是戏谑和一抹微笑。

55分钟前
  • 云水青天上
  • 推荐

南非的调性可以,远古至未来,人类游牧从非洲 向宇宙

59分钟前
  • saiyuki
  • 还行

科长的还有点意思 还有俄罗斯的呼吸片段引人深省

1小时前
  • 时光Serene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