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

ハーモニー,Harmony,Harmony: Project Itoh

主演:泽城美雪,上田丽奈,洲崎绫,榊原良子,三木真一郎,森田顺平,长岛雄一,渡边明乃,斧笃,森千晃,藤田宗久,佐佐木敏,竹本纯平,田原正治,石井未纱,花田光,藤井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5

《和谐》剧照

和谐 剧照 NO.1和谐 剧照 NO.2和谐 剧照 NO.3和谐 剧照 NO.4和谐 剧照 NO.5和谐 剧照 NO.6和谐 剧照 NO.13和谐 剧照 NO.14和谐 剧照 NO.15和谐 剧照 NO.16和谐 剧照 NO.17和谐 剧照 NO.18和谐 剧照 NO.19和谐 剧照 NO.20

《和谐》剧情介绍

和谐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二十一世纪初年,一场浩大的灾难让“生府”取代了原有政府,成为了国家最高领导组织。经过死亡的洗礼,人们开始格外重视生命的重要性,于是,政务在居民们体内植入了“WatchMe”设备,以检测和介入他们的健康状况,这也就意味着,身体不再是属于个人的所有物,而是被列入了国家管理的范畴,自杀更是无可饶恕的重罪。 雾慧图安(泽城美雪 配音)、御冷弥迦(上田丽奈 配音)和零下堂吉安(洲崎绫 配音)是三位对现存制度产生了疑虑的少女,在弥迦的带领下,她们准备自杀以挑战制度,可是最终弥迦死了,计划失败。一晃眼多年过去,雾慧和吉安重逢,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发生了数千起集体自杀的案件,而这背后的真相和弥迦当年的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任性秦岭镇天棺苍穹浩瀚第五季查莉成长日记第二季爆笑女警第一季星星少年爱在哈佛家政夫三田园4极速营救零号嫌疑犯九克拉战栗在溪边亲,别怕陶之恋妈妈的礼物变种女狼归来反贪风暴3北欧人我的另一面山鹰我的亿万面包馋上你Kamikaze记忆奇旅女人永远是对的海狼行动移魂之家衰小王子爱上海军蓝激情之罪

《和谐》长篇影评

 1 ) 远不止看到的那么多,至少比满满都是套路的脑残片好。

直接说评价吧,虽然没有能够直观的体现出原著小说的精髓思想,就动画本身而言,画面,制作,表现张力还是很有诚意。

对于直接打一星的,只能说还是不要看这一类的片子了。

伊藤计划的三部曲中这一部《和谐》是最有社会思想元素的,本来看这动画的时候,也不是很能够理解一个和谐的社会形态为什么会让人憎恶呢?

我们不是都在努力往和谐社会的方向发展吗?

后来在看了以前的一些动画评论之后,稍微有点理解了。

这里提一下另外一部神作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这部作品里面的哲学思想太多太深,不做多议。

提一下里面提到的一个社会现象,就是没有原版的拷贝,这种现象。

就是在某种社会形态中,群体会趋向于同一性,个体的个性将会逐渐消失,是否这种现象也可以理解为个体意识的逐渐消失?

我觉得和和谐里面出现的那种社会形态和价值惊人的相似。

举一些现实当中的例子。

仔细想一想,现实社会当中真的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本人在美国留学,工作生活过,也有很多朋友在这个号称自由国度的地方生根了。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美国人也讲政治正确。

什么是政治正确呢?

具体的一个例子就是你不能种族歧视吧,歧视就是恶对吧。

我们肯定也不喜欢被歧视。

可是这种政治正确在社会中变得很奇怪,比如说有个黑人同事,你不能叫别人black,要叫Africa-American。

我们呢,不能叫Chinese,要叫Asian。

有次有个同事,白人,悄悄地问我一个黑人同事的名字,说的时候很小声,因为我名字和脸对不起来,他反复问我说,就是那个谁,你知道的。

我一脸懵逼,最后他很尴尬地憋出一声就是那个Africa-American。。。。

我突然就觉得整个世界都不好了,什么时候black,Chinese等都变成了歧视的代名词了?

而且是几乎整个主流社会每个人都对此非常的忌讳,人人都非常小心不要说错话。

也就是说整个社会都趋同了,你的个性会被抹杀掉,你不能自由表达了。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有个美国总统候选人,叫特朗普吧,满嘴放炮确得到了很多支持,因为在一个很让人窒息的环境中,他说出了很多人憋着不能说的话。

一个没有歧视的社会,不是很和谐吗,这还是自由国度吗?

这和动画中所描述的很像啊。

再说一个和国内有关的例子。

G20峰会好像是准备在杭州举行吧,看网上有段子说各国领导人都很高兴啊,很期待到杭州啊,为什么呢?

因为有路边小摊可以随便吃,晚上还有夜啤酒什么的,还有带小姐的KTV啊,真的好期待。

结果来了之后很失望,什么都被管制了,小摊没有了,KTV也不营业了,为了表现出我们的城市治理。

各国领导人吐槽到:“这和欧美有什么区别?

一点意思都没有。

”这虽然是个段子,可是细思极恐啊,这不是城市的趋同化吗?

还有社会越发展,越多的规则,越多的管理,但是逐渐失去了活力。

这是真实发生在我们社会当中的。

所以这部动画还是很值得肯定的,当然当做娱乐大片来看的话确实就没有必要了。

有没有学社会学的能侃一侃,社会发展趋同化问题怎么破?

还是说发展的终极就是动画中的一个和谐社会,无法避免?

 2 ) 一些要素和吐槽

一些要素和吐槽:醫療經濟為基礎的烏托邦,數據共享。

曾經的攻殼是個黑盒子,有無數種方向,黑客帝國摘取了幾個設定拍了部數碼神棍,心理測量者截取了其中比較獵奇的幾個要素拍了部偶像片,本片格局更小,截取了心理測量者世界觀的幾個發展方向,拍了部百合片。

完全利他主義的社會價值觀,把自身當作公共資源。

對立白毛反社會人格與醫療健康挂鈎的數據共享(共享生命?

),高度同一化的社會形態以健康爲名剝奪個人自主意識的充分支配連自殺都被視爲非法和褻瀆倫理的生命主義“對人意識進行約束的生命主義”與“以死亡證明自我意識”則成了對立面在活著的桎梏中,只有死亡才是解脫 白毛策動對意識的大規模恐襲通過調整大腦的獎勵機制將人還原成便於統合的空殼,以促成整體和諧。

監視資本主義的極緻——對人意識的引導控制(但事實上監視資本主義不可能讓你變成空殼,沒有欲望還消費個毛綫?

)抑制情感的社會和大規模的區域性情緒實驗(影射 FaceBook)大規模的情緒實驗已經不是科幻,而是現實了。

情緒/意識操縱恐怖主義,强制復蘇利己主義(但是這點沒有好好發散,結尾真¥#¥……@#%)這一點PP都比你做得好。

將意識優先等級等同於意識本質的構解太過幼稚。

犯罪手法主要利用系統的“單點故障”將人類意識從野蠻中解放出來即對人的家畜化(當然片子的基調是建立在“人擁有自由意志”,并且不對其進行任何質疑的前提下)(這點本身就已經很不唯物主義了)繞開以野蠻的技術/方式維持文明的怪圈,對技術普及簡單地以大洪水般的災後恐懼來解釋太粗糙。

若要單純寫廢土重建后的文明吧,又不如 BLAME!

依然是各種權限狗統治的世界...權限狗怎麽會不利用特權去搞事情呢?

所以一般動畫千萬不要沾政治要素,漏洞太多啦。

特定民族擁有特殊的劣質基因,這非常政治不正確。

(但...似乎大家都懂)女主要模仿素子可能還差得遠,那已經是聖人級別了,要跟慎也比,也差了一點領袖/偶像氣質。

全片基調:當個人隱私被侵犯到極緻,也許就是失去身體的支配和自由的意志。

(這裏借腦科學又加了一層唯物主義的假定)對意識的探討太幼稚,廢土和文明重建缺乏鋪墊,張口閉口就是人類,這很糟糕。

對白毛作案動機的描寫也很狹隘,PP裏的白毛則是很中二,感覺後繼者們寫作案動機都不行啊。

結尾:世界因女同而毀滅但是這類片子,有總比沒有好。

以上只是吐槽,不是很嚴肅。

反烏托邦的片子本身就需要非常嚴謹的社會,經濟,政治,科學,人文素養,這些都應當反映在儘管不起眼的細枝末節之處。

但是能具備這種水準的劇本實在太少,倒不如老老實實把小格局做好,不要貪心,特別是不要去碰宗教和政治這兩塊。

其次是不要去深究某些科學概念,如果全篇需要臺詞反復向觀衆解釋某些名詞或概念的,那就已經很失敗了。

再次就是要保證語言的高度凝練,少説話你才能不露餡的嘛!

 3 ) 后劲来了忽然串台到莱姆某个设想

如果认为人类通过所谓脑机接口、芯片植入等途径扩展了脑力便能称作高级智慧生物那简直就是格局小了,一个个体配一个大脑是最低级的智慧形态,只有当所有生命体以某种方式将大脑互联,像分工明确的细胞一样协同合作以创造整体的最优解,最终形成一个智慧集群,于是整颗星球本身便具有了自己的智慧,更高一级的智慧形态才就此诞生。

星球智慧再继续升级,成为一片星系、一团黑洞、一块场域…——这是莱姆某本书中某个设想的一部分,我记不清原文同时加上了自己的理解所以表述可能和原意有差距。

总之就是忽然想到“和谐程序”的设定好像能很好地融入这套逻辑,全民意识和谐就是那个形成群体智慧的途径,和谐之后便是地球智慧形态的跃升…… 这么一看还是我格局小了,这波Miach在大气层

 4 )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长的长评...

终于看了全片,是部没有办法进电影院看的电影,因为每句话需要思考的问题和道理太多,需要暂停给自己一点时间。

人类的意识是什么?

所谓的思考究竟是否重要?

设定里说到人类的所为并不是来源于单一的思考和纯粹的行动模式,是在脑里接收了外部资讯后,像召开会议一般进行选择,最后由我们认定的能获得更多报酬,也就是奖励的行动被采用,最终使我们的身体做出行动。

常说若要评价一个人,要透过他的行为举止去评判,那么人的行动可以被视为是表露于外的意识和思考。

每个人在不同情况下采取的行动不同,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生活背景于条件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思维模式,对一部分的人来说,采取某些行动能获得他们认知中更具价值或吸引力的报酬,对另一部分的人来说却不是,这是意识的分歧,是自我的的实现。

然而在观测历史的角度上,我们能够知道的比当时的人更多,我们能够轻易地给予在当时难以理解的题目完美的解答,因为我们是观测者,我们透过庞大的经验和数据分析,可以利用修正当中的许多错误行为达到理想的结果。

行动之于结果而言是拥有解答的,比如想要健康就必须控制饮食和运动,我们理解道理却不一定会选择完美的解答,这将致使我们达不到目标,却会获得其他我们更偏好的报酬。

就自身来说,这是个不坏的结果,我们得到更想要的,但就观测者的角度来说,这是个不好的结果,因为没有采取最好的办法,没有收获目标的结果。

片中的和谐系统便是这个观测者,藉由控制脑内的奖励机制,使达成目标这件事拥有看起来最优渥的报酬,促使我们采取可以达成目标的行动,如此便能制造出完美而理想的世界。

但同时,在无法自由选择更吸引自己的报酬是什么,无法采取为了获得报酬采取的行动时,我们的行动不再与众不同,不再独特,趋于一致,这便是自我的消亡。

回到最初的问题,人类的意识和思考究竟重不重要?

有没有意义?

弥迦的思想贯穿了图安的人生,也贯穿了本片。

弥迦出身体质构造特殊的少数民族,她生来就拥有能够“选择正确解答”的头脑和基因,她的行为生来就符合所有常识和准则,不需要经过脑内会议决定选择什么报酬,也即不需要思考,所以她生来就没有所谓的意识,那个民族的人都按照最正确的方式生活,全员一致,无一例外,没有人拥有所谓的自我。

弥迦的意识诞生于俄军的暴行,她脑里的其他部分模拟出了其他选择的结果,而她也采取了并非最优解的行动,这就是自我,就是意识。

意识和自我也许带领弥迦逃离了那个地狱,却把她带往了另一个地狱,也就是关心着所有人的生命维持与健康的日本。

在这里,所有的人都会为了素未谋面的人的死去而哭泣,虚假的关心与安慰令人失去了思考,失去了自我,弥迦不愿意失去好不容易获得的自我,所以她要反抗,她要自我了结生命。

但经过一连串的反转,弥迦知道了,真正伤害人的是由于无法理解每个人不同的想法而发生的行为,会因为想活下去而杀人?

还是因为不想让他人死亡而选择自杀?

当弥迦在和谐系统的测试中被副作用侵扰时,她再一次回归了最原始的那个没有自我的自我,失去了意识,却能做出最完美的选择和行动,所以她得到了解答,只要所有人的答案一致,就不会再有人受伤了。

即便那需要牺牲的是自我。

人的意识与思考是否重要且需要?

弥迦在不同时期有了不同的答案,但最终选择了不需要,选择和谐。

至于女主角图安,她的一辈子都活在15岁的弥迦的阴影里,当时的弥迦推崇着自我,推崇着死亡,长大后的图安虽然成为了螺旋监视官,负责全人类的健康发展及维持督导,但她却一直念恋着旧时未能成功的自杀,她不像其他人,不像成长为一般良好居民的希安那般在意健康,很显然地,对图安而言更重要的是拥有思考的能力和选择的自由,是自我的意识,这也是15岁的弥迦所重视的,她试图要成为另一个弥迦,因为在她心中的弥迦便等同于正确。

然而长大后得知弥迦没死,她的思想与选择却与15岁的时候完全不同了,这另图安受到了打击,但她还是不得不承认弥迦的做法是对的,和谐系统确实是人类目前发展的终极目标,终有一天会被启用。

最后一问了,人类的意识与思考究竟重不重要,本片并没有给予观众一个明确的解答,而是用了一个说明诠释了女主图安的答案,也就是爱。

图安知道和谐系统终有一天会被启动,但她不愿意让弥迦被和谐,不愿意让她失去意识和自我。

弥迦痛恨让她产生了自我的世界,宁愿回归虚无的太初,但她管这叫爱,确实我们信仰的救世主也提倡人人平等且没有悲喜的世界,但图安至始至终深爱着的永远都只有那个聪明又寂寞的弥迦,她不能忍受那个拥有丰富知识和思想的弥迦被和谐吞噬,即使意识令弥迦痛苦,她爱的永远也是那个拥有自我并不愿让人剥夺的弥迦,所以图安最终扣下了扳机。

发人深省又美丽的电影,还好我过了这么多年才看了,小时候的我一定看不懂,虽然现在的我也不一定看懂了,毕竟这里的问题是人类思考了几世纪也得不到答案的问题,真的是非常经典的反乌托邦作品啊。

明天就去入小说来看!

 5 ) 有仇报仇 别动不动扯上世界

反派看似看透一切 对人性 社会了如指掌 想革新世界但她犯了最基本的错误 就是没有深入群众 她一直把自己当作受害者 孤独的受害者 在坑了自己的两个小伙伴后也把她们的痛苦当作自己是受害者错的是世界的证据拜托 小孩子被诱导紫砂 还经历了好朋友死亡 留下心理阴影 一直痛苦是正常的好吧你咋不想想如果社会家庭对她们不好的话 她们怎么能活到这么大怎么平时能过的挺好 后来一个紫砂了还不是你挑唆诱导的 明明就相当于是你谋杀了她 还拿这当证据说紫砂是对的这 他 马 的 不 是 自 沙!

你小时候被慰安的经历是很糟糕 但麻烦你报仇也找对人啊 就因为自己痛苦 又害的身边小伙伴痛苦 就以为全世界都痛苦了?

这不是典型的中二患者吗你不能捅了别人一刀子 然后说看他很痛苦 果然人类的本质就是痛苦

 6 ) 图安和弥伽必须接吻

刚看的时候觉得电影版里女同性恋被消费得有点刻意(原著还是擦边球,电影就是大方搞姬人人夸了)反刍了几天又觉得回味无穷,甚至觉得是电影版唯一改得比较好的地方……原著里图安的男性特质比较明显,冷静、理智、对弥伽的感情近似于对领袖的仰慕,而将这种感情转变为恋慕之情之后内涵刷新了,图安追求的愈发不是“人类的结局”,而是“自身的恩怨”,因为她无论怎样努力还是爱上了“残缺的人类”也就是弥伽而不是理想的幸福。

如果说当初的努力都是为了追逐弥伽的幻影,终于重逢时却发现弥伽也不是理想本身——耶稣还没有死而复生、经过天堂之门,她爱上的是肉体凡胎的人,但她依然选择爱这样的耶稣,甚至憎恨、嫉妒即将为所有人带来幸福、被所有人所爱的耶稣……这是何等的直面真相的勇气啊,太典型而极端的人类的情欲,以此来做Harmony的反衬太合适不过了。

至于为什么这个故事是且仅能是女同性恋故事,因为男性本身就作为异化符号出现,无论在战场的地狱(用暴力阻碍harmony)还是生府社会温柔的论理性的地狱(让“这对乳房这个子宫”无法被弥伽自由处置,而必须被Watchme监控,好比当代女性受到父权社会的“男性凝视”——不同的是生府社会所有人都处在“他者凝视”之中,这种对个体的压抑,也就是让人面临选择的痛苦,同样是对harmony的阻碍)弥伽所想要达到的是一种宗教性的全善,借用《卡拉马佐夫兄弟》宗教大法官里的一句话:“你希望人自由地爱,希望被你吸引,成为你的奴隶的人自由地追随你”,当意识不复存在、善没有了对比的概念,自然就不存在恶,人没有抉择之痛,自然就不会因压抑而痛苦。

图安爱弥伽,但她没有像尤大爱耶稣一样爱弥伽。

图安没有阻止全人类达到和谐,她阻止的仅仅是弥伽一个人——唉,倘若不是到达“无法解释的狂热的爱”这个层面的话,图安的形象就是难以理解的。

图安和弥伽必须接吻。

停留在“战友情”的层次,反而会阻碍主旨的表达。

 7 ) 反乌托邦的恐怖

反乌托邦作品所描写的恐怖之处就在于当体制通过高度发达的科技完全渗透到社会系统的每一面之后,个体就几乎完全丧失了反抗体制的能力与立场。

任何对于改变体制改革努力和尝试一方面被体制牢牢控制住,几乎不可能会发生;而另一方面是,即使这种改变得以发生乃至成功,其代价则是要彻底颠覆毁灭由体制本身所构建的社会系统,引发灾难性的社会瘫痪。

而这种结果同样是不可接受的——换句话说,等于是体制完全绑架了社会个体,毁灭意味着同归于尽。

于是激进的反抗者会成为恐怖分子,通过足以引起社会恐慌的恐怖活动来向体制和系统宣战,然而这种宣战本身是徒劳的,其既不可能直接改变体制,亦难以胁迫体制自身作出改变;而温和的反抗者则会在改革者和体制帮凶这两种角色间徘徊反复,他们不满于接受体制所安排的社会生活,却也无法接受由反体制派的恐怖分子的激进理念。

他们一边努力逃离体制的监视,一边又努力帮助体制排除那些过激的不安定因素,防止体制崩溃。

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难有尽头,最终他们自己会被体制所吞没,完全成为体制的一部分。

 8 ) 想要众生都平和安稳,何其傲慢?

虐杀器官:约翰大boss成功影响了克拉维斯,作为后继者继续传播屠杀文法,然而不同人境遇不同,传播效果和结果也会不同,克拉维斯传播范围更广,同时揭露了美帝让外人自相残杀保全自己的真相,让人民看到他想让其看到的现实。

人们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无论他们各自解读出了什么信息,震撼的印象会持续多久,屠杀从来不会终止。

和谐:雾慧图安迷上了聪明伶俐、学识渊博、厌恶社会的御冷弥迦,追随她、喜爱她。

幼年的弥迦试图自杀逃避她所经历的一切和伴随的意识,图安以为她是想要没有watchme的自由自在、不受监视的生活,就像图安去见父亲路过的自由小镇。

成年后的弥迦诱导大规模集体杀人事件,图安以为她在报复社会,解开误会之后,原来弥迦还是那个她深爱的弥迦,她爱的就是这样的弥迦,如果弥迦想要放弃这样的自己,图安选择亲手定格这一时刻,让弥迦永远不再失去自我。

尸者帝国:剧中尼古拉说过,追寻的结果不同,过程也会不同。

旅程赋予了Friday新生的灵魂,为哈达莉注入了“新娘”的情感,伯纳比得以完成他的护送使命,卡拉马佐夫兄弟为自己的实验献身,华生背负罪责与希望踏上继续追寻挚友的道路。

语言、意识、灵魂,与三者紧密相连的是情感,是构成人类社会的必要因素,至于是自己产生独属于自己的情感,还是被约翰诱导产生、经调和过的无意识状态、获得“新娘”的记忆,大概是不同的。

至于伊藤想寻找的问题和答案,尚未参透(///ˊㅿˋ///)有人选择真理,有人选择幸福,控制别人不会反噬自己吗,生活在自己想要的完美世界里是梦想还是太过幼稚?

果然我还是不知道,思考这些问题是为了什么,预测人类文明走向吗?

 9 ) 在乌托邦社会中追求自由的抗争

本作一开始就向我们描绘了一个颇具特色的乌托邦社会,背景设定是经历过大灾祸后的世界,由于人类大量伤亡让人们意识到生命的至高无上,因此战后的世界将生命高举为最高价值,不再有所谓的「政府」,取而代之的是「生府」——以生命主义为宗旨,以增进人体健康与延长人类寿命为主要执政目标。

就如我们透过图安的视角看到的一样,由于人们在出生之后都会被植入叫WatchMe的纳米机器,并且在成年后自动启动。

通过佩戴在左眼的「扩现隐形眼镜」(其实就是AR现实增强技术),终端的健康管理服务器会全天候管理着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甚至是人们的胖瘦和女性乳房的生长,随时都能提醒人们注意各种危害健康的行为。

另外,「个人用医药精炼系统」这一系统,也使人们能够随时快速生产针对自己的药物,随时能治愈各种身体状况,疾病和衰老仿佛已经从人类社会中消失。

不仅仅是如此,在这样的社会中,隐私也仿佛消失了一般,透过「扩现隐形眼镜」,就能看到路上遇到的陌生人的名字,生日,职业,社会评价等等。

是不是觉得很美好?

在没有了隐私之后,人们还是能和善相处,每个人都是那么礼貌,并且为人着想。

然而回忆中米亚哈引用福柯的一段话,却揭下了这虚伪的仁爱社会的假面。

「权力所能掌握的,正是活着这件事。

以及活着所引发的一切结果。

死是权力的界限,是摆脱权力的瞬间。

死是所有存在中最神秘的点。

最隐私的点。

」在过去的君主专制时代,权力的体现是「使死」,是统治者让你死你就必须死,没办法活。

而现在的民主主义时代,权力的体现却是「使生」,让你活着就必须活着,想死都死不了。

仔细想想,虽然人们害怕死亡,但死亡的主动权却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而在作品中的坚持生命主义的社会,为了健康和长寿却要牺牲掉自由,连死亡的权力都被剥夺了,你被灌输着这样的思想,你的身体不再仅仅属于自己,而是更多的属于社会,是一种公共资源。

也就是说,人们不仅要为了自己而活,更要为了别人,为了社会而活。

听起来确实是一种值得肯定和弘扬的,挺政治正确的价值观,但其实现却是靠强迫每个人。

强迫与人的善意与恶意并无区别,所以这样的善无疑是虚伪的善。

于是,这部作品反乌托邦的基调由此奠定下来。

另外,作品中另一个探讨的就是人类的意识。

人的意识的具体体现是什么?

作品认为是对于统一脑内各种欲望诉求的斗争而纠结并做出选择。

欲望的斗争必定伴随着痛苦,因为你只能满足其中一个欲望诉求,而放弃其他的,这是在做舍弃,也恰恰是痛苦之源。

但是,正以为有选择的痛苦,我们才拥有意识,才是一个真正的人。

舍弃了意识,虽然不会再感觉到痛苦,但这仅仅是在逃避而已。

永远能够自明的做出最佳选择而无需思考,就像是机器人一样,这真的有意思吗?

正是因为有痛苦,我们才能体会到快乐。

逃避了痛苦,便失去了快乐。

米亚哈无疑是痛苦的,因为从出生开始的无意识,到在俄军基地遭受虐待,了解到了人类丑陋的欲望,产生憎恨的意识,便感受到了痛苦。

之后虽然被解救,被带到「生府」圈内抚养,但已经产生的意识痛苦使她想求死,但社会却要在她成年后剥夺她的这一权利。

而在自杀失败被带去做实验之后,在药物的作用下她重新体会到了出生之后的那种无意识状态,那种没有痛苦的状态。

而小时候邻居家男孩和现在越来越多的未成年自杀案,使她认为与其寻死,不如放弃意识,放弃自我。

所以当全人类都处于无意识状态时,也将达到所谓的「和谐」。

然而对于图安来说,世界变得怎样,别人变得怎样都无所谓,使图安憧憬的那个米亚哈是那个敢于反抗社会体制,勇敢赴死的米亚哈,而不是现在这个逃避痛苦的米亚哈。

图安之前以为米亚哈变了,后来再次遇到她后才明白,她从未变过,只是自己从未真正了解她。

图安一直追求的是自由,是真实,而不是虚伪的仁爱,给予她这一追求的无疑是米亚哈,而在了解到真实的米亚哈后,她内心的精神支柱崩毁了,所以在说出“唯有你不能去那个世界,请始终做我喜欢的那个米亚哈”之后,扣动了扳机,随后「和谐」程序发动,世界全灭。。。

其实,如果不是生活在「生府」圈内,生活在WatchMe的监视管理之下,强迫着为了别人而活,也许有一天她会发现快乐也说不定,追求无意识状态只是一种无奈之举,如果她没被植入WatchMe,能够生活在「生府」圈外,也许能克服过去的痛苦,成为一个快乐的女孩子也说不定。。。

所以结局无疑还是在控诉这虚伪的乌托邦社会,就算「和谐」程序没有发动,这种剥夺了人类基本权利,使人们都处在监管之中,并且个人意志都被统一服务于社会意志,甚至可能是统治者的意志的社会,而不再重视个人意志,这与失去了个人意志有何区别?

总的来说,受限于动画这一载体和本身剧场版的时间太短,我对这部作品的理解还很浅显,也许应该去啃一下原著小说了。

 10 ) ”无意识”是什么

受友人推荐而观影,未看过完整三部曲,此评论或许带些滤镜,请谨慎阅读。

剧情方面,大概讲述一个女孩花费毕生追逐她年少时几乎为之付出生命的信仰,也即所爱之人。

结局她以杀死即将改变的爱人为代价,保全了信仰,算是得其所求。

哲学方面,也就是本片的内核,依肤浅之见,还是不错的,总比空无一物的影片好,高分正是来自于此。

我不太认可个别差评的观点,事实上,在电影中,所谓“和谐”的状态,显然不同于死亡,即使二者都意味着意识的消弭。

否则弥娅哈自己随便寻死就好,何必追求“和谐”。

没有意识,但身体还在行动,那是什么呢?

只剩下本能的活躯。

弥娅哈所属的种族,即使没有意识,也依然在群山之中延续至今,说明这一族群拥有行动、生存的能力。

“和谐”状态又和这种情况相同,那么“和谐”应该比较接近智慧程度不高的动物的生存状态,即按照本能生存下去,但没有思维和情感,就算有,也很微弱。

没有那么复杂的思想和情绪,只剩下单纯的出于生存的、存在的本能的愉悦感,像人们常说的:要是做只猪吃了睡睡了吃该多好。

这就是弥娅哈向往的状态。

存在主义,就是存在本身。

真正的核心人物,其实是御冷弥娅哈。

弥娅哈意识的诞生自憎恶,这憎恶则来自幼年受折磨的经历以及遭受的关于DNA复制的性的冲击。

其民族的大脑功能本身应该并不弱,因此意识觉醒后表现为高智商,思维方式似乎也异于常人:她既憎恨无恶不作的残暴战争份子,也憎恨管教无微不至的“生府”和健康系统。

其意识虽然被迫产生了,却缺失一切正向情绪,是不完整的。

因此她可以作为旁观者看清所谓文明社会的问题,蛊惑身边人一起以死抵抗,也可以制造大规模杀人事件来逼迫“和谐”程序启动。

她想回到没有意识的状态,想要自然的、自由的、和谐的存在,让所有人都进入那种美好社会。

由于自身缺少共情,加之曾受到有意识的人类的残害,她没有把有意识的人类当成同类,并且采用了相当残忍的方式逼迫他们做出选择,这无疑是对那令人窒息的社会秩序的讽刺与报复。

故事内核可以暗喻许多现象:人类迫害动物引发的报复;战争对儿童的伤害;乃至“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的侵害等。

而女主身居人类社会的高位,却看不到出路,其消极怠工的工作内容,就是无止境地奔赴一场场战争,还要靠酒精来麻痹意识,逃避现实。

再加上“螺旋监察官”这个职位名,暗示得很明显:人类好像身处不断的漩涡中,始终未能跳出。

爱情部分,弥娅哈对女主,多少还是有点感情的,可以嗑。

她在大开杀戒之初,就杀了曾经的铁三角“朋友”(也许她自己并不认可),却没有杀女主,还和她见了面,可见存在特殊的情感。

而女主追逐多年的爱意、因爱而对弥娅哈观念的认可、对弥娅哈的模仿,也显示出情感执念的强大之美。

最后,意识这东西真不好吗?

女主不这么认为,她爱的就是有意识的弥娅哈,爱她的智与恨,为阻止她转变为一具行尸走肉、一个无意识的动物,选择将其杀死。

视听效果方面,差点意思,扣一分就是扣在这里。

人物似乎尽力往美型方向画,但线条比例都不够和谐,看到最后也适应不了。

本片的中二感一定程度上来自服装,物化风格非常典型,只比胯骨长一点的JK制服贯穿全片,实在观感一般,毕竟按照三次元观众眼睛所习惯的物理规律,这种长度的宽松裙子一动必走光,心里难免膈应。

作为一部偏女性向一点的感情线纯爱的电影,真没必要这样,女主的其他衣服就要好很多。

此外,有许多可厌的3D效果 ——除了迪士尼和少数小众动画,绝大部分3D技术还不能做到完全舒适的观感。

构图色调也一般,整部影片看下来没有几次截图的冲动,色调普通,明亮清新,色彩搭配有些偷懒,没有明显感觉到美感。

配乐也是中规中矩,完全没有引起注意。

《和谐》短评

设定呈现得可以

5分钟前
  • 大黑骡子
  • 还行

What a waste of resources and potential... I have lots of respect for Michael Arias for his work in Tekkonkinkreet, and Nakamura has been partaking in the making of great films as early as the 80's... The problem is not the direction, it's the scenario. World-building is quite fine: a utopian & futuristic environment living under the ideology of "lifeism" where people are connected through a centralized system that values safety, self-preservation and empathy above everything else. So far so good... but after the exposition segment, the events start taking a curve that bends away from any reasonable or believable development. The writing is ridiculously bad, the ending both lazy & lousy.

7分钟前
  • Svolta!
  • 较差

类eva的碎碎念,仿佛直击灵魂其实什么也没说。只是沉醉于精美的画面。结尾的百合让人恶心

9分钟前
  • High Five
  • 较差

...这个世界人人的思想都被生府专zhi是不合理的,乌托邦是虚伪的,犬儒是负面的,我要消灭这种不合理的专zhi,虚伪的乌托邦,消极的犬儒,如何是好呢?把人类的自我意识消灭不就能做到了嘛~!我中二所以要让全世界和我一起中二,——所以说不能让文艺青年掌握世界,太瘠薄滑稽了[/手动滑稽]

14分钟前
  • 大王乌贼
  • 较差

当乌托邦遇上反人类思想冲突的时候,能解救一切的就只有处于中间的人,然而平民还是躺枪……

18分钟前
  • 海星·碳
  • 还行

【补】歌挺好听的,故事设定挺有意思,只是剧情还是中二,开展部分没能跳出那个圈子,偏中规中矩,三星半

20分钟前
  • owlNbee
  • 还行

令人昏昏欲睡的梦呓

23分钟前
  • Q.Henry
  • 较差

Psycho-Pass跟这个比真的小巫见大巫...问题是...看不懂啊!伊藤计划的2部曲都没戏了...虐杀器官的小说就等着积灰吧...

27分钟前
  • 蒸鱼爱装13
  • 还行

岛国人民玩这种末世乌托邦已经玩烂了,押井守大友克洋大神在此,其他人就不要造次了。啰嗦

30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还行

希望不是作者写的就是这个x样…剧场版的大世界观其实蛮有意思的,基本是美丽新世界的plus版,植入体跟客定药物能实时监控城市里的人。但是如同剧场版第一幕,高墙外的人没有植入体也控制不了生老病死。ps.剧中的俄罗斯跟中国可真是坏事做尽:中国成了每次皇权更替旧焚书的人;俄罗斯更惨,车臣内战那个完,还建了个慰安妇集中营“培育”出了大boss(剧里8岁不到就被绑架了)。日本的历史教的都是些什么啊。要幻想世界就纯幻想,搭上现实世界就好好认清自己,别整天中二了

32分钟前
  • 似慕
  • 较差

因为伊藤计划的前作没看过,同时也读过小说,所以大概看了30min左右就看不下去了。抛开故事本身没讲好(或者说核心向过度)这一点后,卖相也不好看。可也说是S4工作室制作的作品中我比较不喜欢的了。

37分钟前
  • 偽電波廚
  • 较差

制作精良,简单的讨论了反乌托邦与意识,引发人们去思考关于意识的更深层问题,以及什么是幸福、在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对生活的感受也不同的情况下如何去构建一个让大多数人感到幸福的社会?这是本片最大的意义,另外如此深刻的话题和百合放在了一起有点奇怪,不过看的过程中的确也有种特殊的美感。

38分钟前
  • angus x
  • 推荐

没啥创新,反乌托邦作品思想真特么思想贫乏。这个故事肯定没有经历过后现代思潮的洗礼

43分钟前
  • jim钱静
  • 较差

白毛童年被中出了白毛发誓报复涩会于是白毛mind fυck了全人类 这次的故事至少是个完整的 能用3D的地方就绝不用2D画 大家都在努力理解剧情作画反倒是浮云了 黑毛子强暴当地妇女确定不是自黑?

47分钟前
  • [已注销]
  • 还行

还是挺中二的,但是不算难看。

51分钟前
  • 風來
  • 推荐

没看完,实在太磨人了,看的心累

54分钟前
  • 皮卡丘触电了
  • 较差

首先这种未来设定其实已经厌烦了,然后被附加上的这个故事也完全没有感觉到新鲜或者深入的地方,只能说是完成了叙述而已。倒是CG和2D动画的结合出人意料的舒服,可能是anime中与CG结合的观感最好的几部之一了。 6.0分★★★

55分钟前
  • qw0aszx
  • 还行

片之烂,短评放不下,长评见吧

60分钟前
  • 十三幺
  • 很差

故事内核过于哲学了,好好讲一个末世乌托邦的故事就好了

1小时前
  • 十夜
  • 还行

是反乌托邦吗?是追求绝对自由吗?不是,就是中二到不行!!!

1小时前
  • 巴别塔的光芒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