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白发上星发现了这部宝藏剧,用了三天三夜一口气追完的。
其实去年网上热播的时候就有所耳闻,只不过我对古装剧实在不感冒,上一部追的古装怕是要追溯到步步惊心了。
时隔一年多在湖南卫视白天档播出(现在已经播完了),没能同步追剧的悲哀就是只能自嗨,网友评论大多也是一年前的,有点时差。
中间被虐的受不了了就去翻他们的花絮(指路-耀客传媒的dy号),片场还是很欢乐搞笑的。
印象很深的几场戏,无忧第一次碰漫夭;刺杀镇北王时无忧握剑救漫夭;悬崖边两人冰释前嫌;红帐之辱青丝变白发;和孩子们玩耍…男女主的戏刷了好多次,玻璃渣里找糖吃。
是的,很明显我站乐忧cp。
看到好多人磕男二男三,但我实在太喜欢无忧这个角色了。
都说容齐爱的最深,是成全,一边伤害一边保护,上帝视角的我们很容易对温润如玉的容齐产生偏爱,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他确实对容乐造成了伤害,逼她嫁给傅筹,将她带到天仇门受尽红帐之辱...这段初恋因为被容乐忘记,所以理所当然的觉得容齐付出的更多,但别忘了当初容乐是为了救他,才服下天命之毒,即便醒来后失忆还是无条件的相信容齐并答应到北临寻找山河志,他们并没有谁亏欠谁。
乱世浮沉,身不由己可以是爱而不得的理由,有时也能成为伤害他人的借口。
而傅筹,唉悲情男二,他的成长环境将他塑造成一个阴暗之人,忍辱负重,一心报仇,容乐是他黑暗生活里突然出现的一束光。
他的爱是拥有,他可以放弃江山,放过无忧,但他提的条件是要容乐永远的呆在他身边。
过分的深情适得其反。
容乐不爱他,就像他不爱痕香一样。
有没有想过,容乐也想要找到另一束能照亮她的光,所以无论最初遇到的人是谁,无论中间经历了多少磨难,被欺骗利用,她自从遇上宗政无忧后,就从未停止过对他的爱。
后来她和傅筹、容齐都分别生活过一段时间,但都没有爱上对方,这里其实也可以看出她“君心似我心,磐石无转移”。
无忧是在爱里长大的孩子,纵然成长中受过伤害,但内心的善良正义从未改变。
面对漫夭,他一直都是义无反顾的,不管众人的诽议一定要娶她,得知她是西启公主后的后悔、愤怒、冲动。
这个人物是有成长和蜕变的,他对漫夭的爱情从无所顾忌到深刻隐忍,但无论何时,处于什么样的立场,每当漫夭有危险时,他都能立刻放下一切去找她。
他为了漫夭,可以不要江山,舍弃自尊,甚至冒着牺牲性命的风险,投降于傅筹。
面对白发质疑,他服下逆雪誓与漫夭共进退。
她是他的软肋,全世界都知道。
容齐说得对,无忧是唯一能给漫夭带来幸福的人。
他们是互相能给对方幸福的人。
结尾处漫夭为容齐守陵五年,并非因回忆起往昔的爱恋而无法忘怀,她只是需要时间消化这几年的爱恨情仇,她知道自己爱的是无忧,但也正因此才更无法面对他。
相爱相知,把对方的性命看得比自己的还重要。
互相扶持,彼此信任,这不就是爱情最好的样子吗?
接下来是演员向~弹幕说男主的脸长真是从第一集吐槽到最后一集,虽然是事实吧,但人还是帅的呀。
主要是脸窄不是脸长,古装披散下来头发的时候会比较明显,但出军打仗时盘起头发的造型就不会觉得了。
纠着这一点不放实在没必要。
关于李治廷,虽然了解不多,但我很多年前看过他演的《岁月神偷》(顺便推下这部戏),在我心中算是top级的讲述亲情家庭成长类的电影,很感人。
他演唱的主题曲echoes of the rainbow,当年也是单曲循环无数次,现在听来依旧很好听。
印象中他是个很有才气很有想法的艺人,不过在内地好像一直没有大火。
女主张雪迎,我真的好喜欢这个小姑娘,给人感觉很有灵气,我对笑起来好看的人毫无抵抗力。
第一次知道她是因为中戏第一,然后又看了《十五年等待候鸟》,其实她在里面的角色并不讨喜,但她一笑我就觉得说啥我都原谅了。
《白发》确实颠覆了我对她以往的印象,和大她10多岁的人演感情戏,丝毫不显稚嫩,cp感都很强。
不过就是到最后,成为王妃后的几个扮相略显老气。
经超的演技就不用说了,相信玲珑殿“捉奸”那场戏很多人都吹爆四龙的演技了。
他本人就是个活宝,花絮里也贼搞笑,和苦大仇深的傅将军判若两人。
还有罗云熙,他的气质太适合古装了,查了下他是学舞蹈出身的,难怪,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就是为他而写的吧。
总之,向大家隆重安利这部剧,并温馨提示先备好纸巾哦。
我艹,这男主前后的智商是不是有问题?
容齐:他是天下第一才子临皇:我很看好他其余人:黎王殿下很聪明。
女主没结婚前:智商超标女主结婚时:智商脑残,你tmd跟女主睡昏头了吧?
在女主跟别人结婚的时候还把这事晾出来炫耀。
还带着女主跑到你妈的面前去把她关了三天三夜,什么都不干。
不是你智商是不是脑残?
你是怕女主没被你害死吗?
男二:在女主变白发那一集的时候居然分辨不出来是替身还是女主。
你眼睛瞎了才分辨不出来吧?
男三:容齐到底是想干嘛?
前面很关爱女主,后面利用女主,到最后还为了女主去送死,你tmd到底想干嘛?
女主:无缘无故失忆,后来才发现自己原来是自己丈夫老师的女儿,这就很奇怪了。
秦相不应该是在男主小的时候教过他读书吗?
难道男主真的没有见过自己老实的女儿吗?
临皇:前面——太子屡次让朕失望。
后面——陈王被太子陷害,难道你堂堂一个皇帝都分辨不出来吗?
你前面不是说了太子屡次让朕失望吗?
那你为什么还相信他?
更过分的还是陈王第2次被太子陷害的时候。
之前对黎王的态度——任何事情都由着他,黎王不叫父皇,对自己的父亲没有礼貌——没事。
黎王不肯娶和亲公主,大闹知鉴殿——没事。
和亲公主睡了黎王,还勾引本朝大将军,来到临国明摆着图谋不轨。
本朝大将军求情:朕还是要杀了他。
黎王求情:那好吧,不杀了。
这临皇对黎王这么宠溺。
到后面为陈王求情,居然没有用?
女二:之前因为女主帮助了女二,所以才喜欢上了他 。
服装问题:容乐堂堂一个公主,居然只有两件衣服?
绿情终极盘点,到底谁绿了谁?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IzMDQzMjk0MA==.html
白发的每集都在上演大型互绿现场,不追到最后一刻都无法断定三个男主到底是谁先绿了谁。
无忧,傅筹,容齐三个男主的人设在任何偶像剧都足够独挑大梁,奈何贪心的编剧让三个极品聚到了一起绿出了创意。
1. 伪骨科:容齐荣乐热恋中的兄妹 罗云熙演的西启皇帝容齐,跟妹妹荣乐每一次同框都是眉目传情。
然而,容齐刚出场就抢先自绿了一把,把妹妹送到北临跟男主和亲去了。
容齐宁愿突然变得冷酷无情跟荣乐决裂,还亲手把荣乐送先后送给了男一号和男二号,自己则默默的拖着病体忍着心痛走向死亡。
听是绿的声音2. 假结婚:今日份的傅筹该怎么被绿?
跟容齐心甘情愿献出所爱不同的是,傅筹跟荣乐有夫妻名分,却没有得到夫妻的情分。
两人结婚的时候被宗政无忧当众抢婚,还公开宣布女主已经跟他睡过了。
下一秒宗政无忧带着女主去亲妈的墓地里共处了三天三夜,而一众王公大臣包括新郎傅筹在内,都在墓地门口坐等“事后”小剧场。
忍者烤鸭,火需要再旺一点才能烤焦浴室play中,傅筹气的颤抖的小手恨不得掐死男主。
但女主可怜巴巴的求傅筹,傅筹这口气还是忍了下去。
傅筹不是忍者神龟,是忍者烤鸭,每年被变态公公像吊炉烤鸭一样穿过琵琶骨,加上女主天天跟男主私奔幽会玩火,傅筹像是每天都像架在火上烤一样。
戏里被完虐,戏外还被无忧容乐粉丝拉出来PK三观,讲道理人生不在同一起跑线,一个是开卷一个是裸考难度系数差太多了。
3. 误拒婚:自己作出来的hard模式宗政无忧被绿纯粹是自找的,一切都源于他拒绝和亲。
但站在无忧的角度看,他才是被傅筹绿的那一个。
明明跟女主在一起都打算结婚了,结果三天后女主就转头嫁给了傅筹。
看着女主跟傅筹出双入对,拉拉小手四目相对,无忧的内心也同样是崩溃的。
无忧多次约好跟女主私奔,结果都被女主以各种理由放鸽子, 再加上看到好几次女主男二牵手手,男主也不确定女主是个啥心理。
问题来了,你觉得男一二三到底谁绿了谁?
白发影评每日更新→ 关注公举号:肥鸟语娱
仿佛为虐而虐一般,这部剧几乎每一个配角,都过上了“惨绝人寰”的人生。
傅筹其实作为一个男二能和女主成亲我还挺意外的,但是经超的演技真的很快就把我拉进了坑。
如果傅筹是男主的话,这就是一个先婚后爱的美好故事了,惨就惨在,傅筹只是个男二啊。
所以男二和女主的婚礼,就只配被男主抢婚,还要听男主在大庭广众之下宣告女主已经和他睡过了?
这种被绿的方式也太惨了吧?
😧
“复错了仇”的傅筹容齐容齐应该是这部剧里最惨的角色了吧?
明明是女主的初恋,结果初恋突然变成了自己的妹妹,然后自己还要亲自帮初恋拉红线?
最后还要为了救女主牺牲自己?
雷锋都没有这么贯彻“雷锋精神”的啊😶
“有情人成兄妹”的容齐宁千易本来以为昭芸和无郁是一对的,没想到昭芸和宁千易结婚后倒是相亲相爱了,而无郁也找到了一个几乎是昭芸翻版的萧可。
看着“易芸”CP婚后很恩爱,我也看得很高兴啊,但本着这部剧为虐而虐的剧情走向,我在听见昭芸怀孕两个月的时候还很担心她会不会流产什么的,结果紧接着宁千易就被那个看上去就脑子不好使的小屁孩皇帝和主角光环超亮的男主打倒了??
你不是堂堂镇北王吗啊喂!?
😳
“宠妻狂魔”宁千易泠月在我刚刚打算磕泠月和萧煞的CP的时候,泠月死了,萧煞杀的。
原来泠月和女主一样,最初都是林申的天仇门中人,那么,泠月会看不惯女主不是很正常吗?
但为什么泠月死前什么都不说呢?
与其跟萧煞简简单单说一句“只要杀掉容乐就跟他一起好好生活”的废话,还不如把她知道的真相都说出来以搏萧煞同情更靠谱吧?
行吧,我知道了,小配角不配说那么多话再死☹️
“最强卧底”泠月痕香/秦湘对于痕香,我最想不通的就是:明明她和女主是亲姐妹,又都在林申门下,为什么不能是她做公主?
为什么她和女主的人生轨迹会差那么大?
到后面和女主相认,竟然还可以为了女主和女主儿子的安危不顾自己和自己的女儿?
这是什么姐妹情深啊?
至少在女主身上是完全没看到这种情深。
结果痕香还要为了救女主的儿子死了??
🤨
“姐姐至上”的痕香配角这么惨了,主角的光环倒是亮的很。
容乐/秦漫/漫夭女主开挂开到什么程度呢?
会的三种技能就给她招来“三朵桃花”,而且“三朵桃花”全都对她死心塌地,赶都赶不走的那种。
会泡茶:爬个墙,泡个茶,容齐的心都给你,命也给你。
会弹琴:听完琴记得说点什么,这样傅筹比较容易对你一见钟情。
会下棋:把围棋下成“我可以碰”的样子,就能让无忧从此只想着你啦。
“技多不压身”的秦漫宗政无忧“云贵妃的儿子”这一身份的加持,让男主被皇帝宠得嚣张跋扈到了极点。
不想上朝?
没事,无郁你去把你七哥叫来,他不愿意你就去守皇陵。
不想和亲?
没事,咱们先定个时间,到时候实在不愿意就算了。
喜欢人妇?
没事,傅筹你快跟容乐离婚,算了干脆我亲自下旨吧。
“无法无天”宗政无忧
男主到最后应有尽有,情敌死光了,泡到了女主,不费一兵一卒拿下西启,最后还不占一滴血顺利登基当皇帝。
经过那么多的悲剧,男主居然成了是最大的受益者,从这个角度想真是细思极恐,如果这一切是男主一手策划来解释,那是不是比那些狗血的剧情和强行的转折来的更合理些。
分析下人物的在小说中的战略水平,复仇和老皇帝老倒霉蛋了,他们必在第一层,符冤表面策划了复仇她则在第二层,男主是最大受益者,他在第五层。
当然女主则是负一百层。
不是谁的粉丝,但是看过剧后不得不表白下无忧,真的很惊喜,可以说颜值与演技并存,李治廷将无忧对容乐的爱演绎的很深刻,让人心动也让人心疼,相爱的人因误会而错过,但是无忧一直无怨无悔对容乐付出真心,即使是生命也在所不惜,我觉得红账那一段我一定会哭,他最了解容乐,知道容乐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遵从容乐的心意不威逼利用,在危难的时候也只有他有能力护住容乐,但最最重要的是他们是真心相爱啊,他们最终能够执手并肩,白头偕老,虽然过程虐,但是期待无忧容乐的Happy结局,是我追剧的动力
《白发》剧中的献祭,综合了几种模式,但存有相似的内核。
合而言之:以心为祭坛,命为牺牲,祭世间的向往。
分而言之:一祭尊严与自由;二祭恕道与成全;三祭山河志、清平愿。
这本是一个王子与公主终获幸福的故事。
却迸溢出深切的哀痛、悲凉与绝望。
肉眼可见的精心制作、全员富于生命感的演绎,与部分一言难尽的设定、疑似程式的戏码以及令人费解的剧名同时呈现,时常让人产生复杂的感慨。
然而,这毕竟是一个擢颖于千万网络文学之中的存在。
它距离经典很远、却有其独到的价值,亦是带来了真实的感动。
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一种精神。
且妄言之:献祭精神。
献祭,沉淀于原始宗教。
“献”字背后,是主动的牺牲。
先人笃信,鲜活的生命是最受神灵欢迎的祭品;以身为祭,是最为虔诚的方式。
血肉骨殖之湮灭自会唤起一种恐惧,直面这种恐惧的慨然赴死之举,便自带着易水之滨的壮美。
献祭之为精神,实体的祭坛不再是必备之物。
切实的群体利益,亦不再是唯一的献祭对象。
从阿伽门侬祭女,到盘古以死造物、夸父逐日而亡、士子取义成仁献身家国理想,再到王尔德笔下夜莺的绝唱,或许格局不一,却有着同样的义无反顾。
《白发》剧中的献祭,综合了几种模式,但存有相似的内核。
合而言之:以心为祭坛,命为牺牲,祭世间的向往。
分而言之:一祭尊严与自由;二祭恕道与成全;三祭山河志、清平愿。
尊严与自由 符鸢本是宸国公主,为夫弃家国于不顾。
然,一片痴心错付。
宗政允赫利用符鸢复国、得北临,并立她为后,却护挚爱(云贵妃),将符鸢赠予兽性发作的容毅——西启君主。
任她惨遭凌辱。
再以此为故,将她打入冷宫,令她服毒。
毒名天命,可致失忆,进而丧命。
解毒之法是借生育将其转移至婴孩体内,令其终身承受病痛折磨,且寿不及24岁。
符鸢蛰伏于冷宫,生下容毅之子容齐,并成功解毒。
自此,符鸢开始谋划复仇大业,只为多年以后,令仇人亲眼见其子手足相残。
最终,符鸢为尊严而设的“祭坛”,呈上了仇人宗政允赫、其子无筹、无筹之母、以及牵连者无数。
结局中,容齐选择了自行“走”上这祭坛。
符鸢提前失去亲子,亦自焚而死。
符鸢的设定极易令人想起希腊神话中的美狄亚。
同样是公主的她,背井离乡、弃父、叛国、杀弟,只为相助一见钟情的伊阿宋实现复国之志。
伊阿宋却在婚后移情别恋,甚至,欲放逐美狄亚。
美狄亚一怒之下毒杀其新欢、复又杀死自己与伊阿宋的三个孩子,然后乘金车腾空而去。
相较于符鸢,美狄亚至少曾经拥有伊阿宋的真爱,却直接祭去了三个孩子的性命。
复仇之后,更是走向了新的人生。
相较于美狄亚,符鸢之举更添隐忍与筹谋,她最初献上祭坛的只是亲子的健康与寿命,却最终走向彻底的失去与毁灭。
可以说,符鸢的故事更显悲凉意味。
她为尊严而献祭的牺牲也更加无可挽回。
但她们的目的确实是相似的。
她们的行为,皆可称之男权社会下,女性在长久的沉默后最终爆发的呐喊。
她们为了人之尊严,摧毁了人之彝伦。
《白发》结局,符鸢似是达到了目的,回首却见,复仇途中一步步埋葬的亲情,其实是生而为人不可分割的部分。
是故,烈火焚身。
饰演者田海蓉老师以近乎断念的神情诠释了符鸢焚身之际的心死。
符鸢在观众心中留下了哀怜与同情,而不仅仅是罪有应得的慨叹。
这还要归功于之前编剧与演员以各自的方式为符鸢增添的生命力。
影视化后的符鸢,不再是彻底冷情的复仇机器,而是从始至终清醒地挣扎于凌迟骨血之痛。
有时,甚至让观众们看见了瞬间的脆弱。
她停药惩罚逐渐不愿再为母后工具的容齐,令其承受极致的痛楚,但最终携药探视。
母后眼中起初盛有悲悯,却转而扼住容齐咽喉,渐渐用力,却终于颤抖着放下解药。
似是复仇者的狠绝与残存之亲情的斗争; 她与傅筹(自云贵妃处夺来的另一复仇棋子)“相认”,风雨中真实的母子之情几乎溢出屏幕,可观众一回想,却又生出“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感慨; 雪夜埋骨那场,仿若操控命运之人自幕后走向台前,一掀帘、一挥袖,天地为之色变; 近结局,对手容齐(指路:56集4:40开始。
这段实在实在实在精彩。
老实承认,自己笔力不足,无论怎样描述,都显得苍白,只有简单列下几处实在难忘的画面)。
符鸢质问:“你可知错?
”容齐漠然回应,“儿臣不知。
”符鸢控诉仇人之罪,“要不是……我就不会……也不会……”容齐突然接上“更不会生下我。
”原本背着身,错开视线的符鸢猛地回头看向容齐。
容齐又道,“我知道,我就是母后您屈辱的证明。
……”符鸢默默转身,一点点避开容齐视线,留给观众一个眼睫颤动的侧影。
容齐怒道“如果说,宗政无忧要替父母承担罪责,那母后这些年为了报仇,所牵连的那些人命,究竟要让我死多少次才能还得清!
在母后心里,究竟有没有真正将我当成是您的儿子?
”最后二字明显哽咽却极为清晰,于符鸢,几乎利刃。
容齐拉下母后握紧自己衣袖的手,退后,似因脱力而站立不稳、随后转身。
转身前,母子保持了数十秒似有万语千言的对视。
母后最终微微垂下眼睑,容齐身虽转去,却留下一个近乎悲悯的眼神。
容齐离开。
画面外一大束白色、几近圣洁的日光恣意倾泻而入。
容齐,缓缓走进了这束光。
徒留母后立于暗处。
光的方向回顾以上,再观符鸢惊觉容齐已死之后的绝望,更能体会到烈火之中彻骨的寒意。
其实,符鸢心中也许是明白的,自她生下亲子作为复仇工具的那一刻起,便已将他送上不归路。
终点一直在,只是不知何时到来,怎样到来。
她幻想过、努力寻找过,也许甚至已然找到一种温和的方式。
于是,当命运以残酷的手段揭示了最终的结局,鲜血淋漓地提醒着,纵然她亦是受害者,纵然她仍有藕断丝连的亲情,是她亲自决定了起点,并参与书写了这幕悲剧。
这世间最后的留恋终于不复存在,故万念俱灰,以身为祭。
再细想,符鸢与容齐还有一层悲哀。
此二人,皆是了然对方心中所想,却因为各自的“不得已”走向陌路,只得黄泉再见。
此时恐怕许多人要想起春秋时的武姜与寤生了。
《左传》:“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他们的故事以耐人寻味的“遂为母子如初”收场。
我们虽不知符鸢与容齐泉下之事,却见两位饰演者微博上一番有趣的互动: 田海蓉老师几次发博,皆提及符鸢的母爱。
观众是有不解的。
后来饰演容齐的罗云熙回复道:“母后的爱齐儿懂。
”田海蓉回以:“夫复何求。
” 回到戏中,其实这个“懂”字,承载了此二人太多千回百转的无奈。
符鸢懂得容齐所承受的身心之痛和他所有的付出,质问容乐时将一切和盘托出; 容齐懂得母亲的对复仇的渴望、懂得母亲并未断绝的亲情、懂得孝道所要求的遵从。
却还懂得,久困于地府忽见生命之光闪烁,是怎样的斑斓色彩;捕梦见青蛾却无力相守,是怎样永无出路的爱;自降生之日便囚于宿命之囹圄,却早已萌生对解脱的期待,又是怎样一种悲哀。
也许,即使是容齐的这些懂得,符鸢亦是明白的。
毕竟,她也曾爱过,也曾经历过失去,也曾被囚禁。
他们的不得已,便是心中那些愿为之献祭生命的向往,甚至类似于信仰。
看容齐之牺牲,会本能地联想起安徒生的小人鱼。
《海的女儿》能被称作安徒生的心曲、成人视角的爱情童话,也许并不仅仅因为人鱼的为爱献祭。
故事里,当女巫问小人鱼能否承受化为人身的痛苦代价,她用颤抖的声音回应了笃定的答案,心里想的是王子和不死的灵魂。
而后者,是人鱼所没有,仅能通过人类之爱而获得的。
故事的最后,小人鱼化为泡沫,却也成为了天空的孩子,她不再需要王子的施舍,而是获得了通过自身努力,为自己赢得灵魂的自由。
(如有读者思绪自美人鱼飘至《香蜜》某鱼,还请暂且回来) 曾经一度以为,《白发》只是一个爱情至上的故事。
小人鱼尚有别的追求,容齐竟将爱情作为全部。
叫人颇为不满。
但随着剧集上线、情节发展,我渐渐明白,容齐绝非如此。
这一点,在54集他借內侍小荀子之口对符鸢说出的话中得到了确认。
那几乎是一段宣言。
“父母仇怨,不宜偏执。
无惧身死,唯求自由。
” “陛下绝不允许太后再制造一个像陛下一样半死不活的人。
” 全剧之中,小荀子作为男三內侍,多半是作为虚化背景板的存在,饰演者却总有让我们注意到他的能力。
他几乎一直卑微而尊重地躬身垂首而侍,便是众多打动观众的细节之一。
但此处不同。
他直视着前方,虽是跪姿却努力挺直脊背,眼神认真到仿佛在发光。
他一字一句缓慢而郑重地传着话,说到“半死不活”之前,似是因哽咽与不忍而停顿。
但目光愈加自信、坚决。
话毕,用力拜倒。
这份宣言,仿佛不仅属于他的陛下,亦是作为离陛下最近的人,多年的心声。
至此,心下了然。
容齐选择了“自由”。
甚至不仅是属于自己的自由。
他以最为绝情的方式挣脱宿命的枷锁,自由地成全、自由地解脱。
符鸢与容齐不同的向往,皆为世人心中的执念。
莎翁在《理查二世》中,令Mowbray说出:“Mine honour is my life; ...In that I live and for that will I die.” 裴多菲写下,殷夫译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恕道与成全 《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朱子注《论语》曰:“推己之谓恕。
”“恕”字从心从如,也即将他人之心视作自己之心,所谓“将心比心”。
朱子称,此解“于义亦通”。
若说恕道是一种推己及人的理念。
成全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行为。
这种推己及人与西方的“einfühling(共情;empathy)”,确有异曲同工之处,也有概念上的区分。
具体的分别学界存在争议,便不再赘述。
但由此观之,这个“恕”字,称得上世人心中的向往。
《白发》女主容乐,之所以受到一众角色的喜爱,应是与此有关。
想来,这应是一个具有极强的换位思考与共情能力的女子。
初闻傅筹琴音,便解读出“清越浮于表,沧桑刻于骨。
”傅筹自此对她另眼相待。
初与无忧饮茶对弈,从神色之中读出无忧“心境”。
博得由衷赞叹。
初见少年容齐,惊吓之余不忘提醒“这里可是冷宫,可不是你随便乱来的地方,快走吧。
” 除此之外,容乐对莲心、拢月、雅璃、沉鱼、昭芸、罗植等等角色的态度中,皆能显出恕道的痕迹。
更何况,她也曾选择为挚爱牺牲。
谁知天命无情,造化弄人。
本以为牺牲了性命,失去的却是记忆。
但若非如此,她也无从得到如今圆满的结局。
而容齐为恕道的献祭,则更显悲凉。
通往祭坛之路,更是荆棘遍地。
他以近似朝圣者的姿态,一路尽力突破着人性的挣扎。
结局身死,遗书无忧。
那个随无忧展信而现身,笼着一袭光华的灵魂,竟让人瞥见了一抹神性的崇高。
这祭坛之路,需从“维以不永怀”、“维以不永伤”说起。
这两句在剧中以各种形式反反复复地出现,简直像是良心教授们时时处处不忘暗示期末重点的架势。
原句出自诗经名篇《卷耳》,原文如下: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关于此诗题旨,各家解读不一。
但诗中的“怀人”心绪、首章的女性视角、诗中男子的贵族身份,几无异议。
开篇描绘一女子采摘苍耳,却迟迟不能盈筐,只因心中盛满了思念。
后两句,她将筐儿放在路旁,静静怀想。
第二、三、四章,一般认为是怀人者对所怀之人的想象。
其中,“虺隤”形容疲极致病貌。
“金罍”、“兕觥”皆是酒器。
“痡”亦是疲倦、劳累的状态。
“永怀”释为长相思。
整体来看,便是想他行路难,山高路险、人困马乏、仆从疲惫,又煎熬于思念之苦。
唯以酒自遣离忧。
如此解读,这一写法便类似《诗经》另一名篇《陟岵》。
《管锥编》认为《陟岵》篇是“分身以自省,推己以忖他”,也可算作金圣叹评《西厢》谈及老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时说到的“倩女离魂法”。
白居易的“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亦是此法(抛开此诗背景,单论这两句,与《白发》剧情莫名相应)。
但《管锥编》却说《卷耳》不同。
钱先生写道:思婦一章而勞人三章者,重言以明征夫況瘁,非女手拮据可比,夫爲一篇之主而婦爲賓也。
男女兩人處兩地而情事一時,批尾家謂之“雙管齊下”,章回小説謂之“話分兩頭”,《紅樓夢》第五四回王鳳姐仿“説書”所謂:“一張口難説兩家話,‘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这是说,之前那些“想象”也许并非想象,而是征夫视角的实情。
个人理解,就像诗中的蒙太奇。
怀人的女子其实不知此时的对方是怎样的辛酸、劳顿,只是沉湎于一己怀思之苦。
唐人陈陶《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与此机杼相同,但悲哀更胜。
有趣的是,带着关于《卷耳》的两种想象再观《白发》,都会发现惊人的契合。
按第一种解读,容齐与容乐,皆曾为遥想对方的“怀人者”。
按第二种解读,失忆的容乐无法理解容齐之苦。
恰似《卷耳》中的女子不知对方实情。
但容齐甚至说服自己,不需要容乐理解这份辛苦。
尽管,他依旧本能地渴望曾经的幸福。
内心的冲突与矛盾由此而生。
挣扎之苦由此而来。
于是,他会冷笑着告诉无忧“不要后悔才好”、会在容乐面前不自觉地流露出超过兄妹之情的神色,再努力收住、会要求容乐给予最后的相伴、亦会在容乐毒发,神志不再清醒之后,痴痴地说起曾经的爱。
又如那日灯会。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容乐与无忧共同许下白首承诺。
而镜头一切换,便是容齐看着无忧赠予容乐的礼物,愤然拿起,直欲摔碎,却又最终放下,借酒消愁的景象。
一镜温暖、一镜黯然。
(略提一笔,看容齐饮酒,饮下的似是暂解情殇的良药;后来观容齐喝药,竟像是喝着毒酒一般。
或是视药良久,愤然咽下;或是攥紧拳头,再漠然举杯;或是一饮而尽,带着赴死的决然。
很有看头。
) 再如,容齐抱着容乐,准备“以命换命”那一幕。
“既然,我不能给你幸福,倒不如索性成全了你的幸福。
你千万不要原谅我,就这么恨着我,因为只有你恨的人离开你,你才不会那么悲伤。
” 此句说完,容齐任泪水肆意流下。
此前,他的泪水几乎皆是刻意收住的。
或因傲骨不愿屈服、或因身份需显威仪、又或者,只是不愿再让对方徒增烦恼。
于是这部剧上线之初,网友对容齐之泪的形容是刘禹锡的“丛兰裛露”。
(原博链接) 但此时,室中只有二人,而容乐,已然昏迷。
久久紧绷的心弦一朝放松,便有了诗仙曾经写下,却鲜少得见的“今作流泪泉”。
这是不舍之泪,亦是遗憾之泪。
纵然“甘愿”带着容乐的爱恨离世,但仇恨毕竟曾在心间留下伤痕。
之前容乐说出,“我都已经知道了。
你的母后,就是符鸢。
”他眼中瞬间多了一种神采,急切地问道,“你都想起来了吗?
那,那你可曾记得我们……”容乐迅速的打断向他昭示了答案。
于是,他开始真真假假地谈起“天命”,谈起“雄心”,不再萌生由她亲手抚平伤痕的幻梦。
这泪水中另有一层悲哀。
符鸢解毒的先例让他清楚地知道,容乐必然想起一切。
因此,“你千万不要原谅我,就这么恨着我”,也只能作为奢望存在。
再提一笔容齐独白之时反复穿插着的风铃。
是钟形的风铃。
不断地发出清脆却悠远的声音。
像极了生命倒计时。
容齐的成全,会让我想到王尔德那篇著名的《夜莺与玫瑰》。
青年学生需要一支红色的玫瑰换来与心上人相拥起舞的机会。
因遍寻无果而心碎。
又在泪水与思念中陷入沉睡。
夜莺为了成全他们的爱情,以胸膛抵住尖刺,整夜唱着动人的歌。
她用鲜血和生命染就了一朵旷世卓绝的玫瑰。
青年醒来,欣喜地发现了这朵玫瑰。
忙忙地献给心上人,却被弃若敝屣。
他随后轻巧地否定了爱情。
又把玫瑰掷到街心。
有车轮碾过,世间再无夜莺的玫瑰。
王尔德文字极美。
林徽因的译文亦是极美。
下面的选段描述了夜莺的绝唱。
Then she gave one last burst of music. The white Moon heard it, and she forgot the dawn, and lingered on in the sky. The red rose heard it, and it trembled all over with ecstasy, and opened its petals to the cold morning air. Echo bore it to her purple cavern in the hills, and woke the sleeping shepherds from their dreams. It floated through the reeds of the river, and they carried its message to the sea. "Look, look!" cried the Tree, "the rose is finished now;" but the Nightingale made no answer, for she was lying dead in the long grass, with the thorn in her heart. 但她还是唱出最后的歌声,白色的残月听见后,似乎忘记了黎明,在天空踌躇着。
那玫瑰花凝神战栗着,在清冷的晓风里瓣瓣开放。
回音将歌声领入山坡上的暗紫色洞穴,将牧童从梦里惊醒过来。
歌声流入河边的芦苇丛中,苇叶将信息传与大海。
那玫瑰树叫道:“看呀,看呀,这朵红玫瑰生成了!
” 然而夜莺再也不能回答,她已躺在乱草丛中死去,那尖刺还插在她的心头。
容齐的选择,更似《双城记》中,为成全心上人露西的爱情,最终替她的丈夫走上断头台的卡顿。
狄更斯这样描述临刑前的卡顿:那天晚上,全城到处都在谈论他,说他是所有上吉萝亭的人中脸色最为宁静安详的一个。
许多人甚至认为他神态庄严得有如先知。
(孙法理 译)1935版电影中,饰演卡顿的Ronald Colman,准确地诠释了这样的神情。
影片中还有一段极其令人难忘的对话。
You're not afraid. The others are only pretending, but you... It's almost as if you welcomed it.Perhaps I do. Perhaps in death I receive something I never had in life. I hold a sanctuary in the hearts of those I care for.演员当时甚至勾起了一抹极为清浅的微笑。
失焦的目光、游离的神情,几乎令人感到灵与肉的分离。
卡顿的最后一句话是:It's a far, far better thing I do than I have ever done. It's a far, far better rest I go to... ...than I have ever known. “我现在做的,是我一生中做过的最好、最最好的事情;我即将得到的,是我一生中得到过的最安宁、最最安宁的休息。
”(宋兆霖 译)最后的卡顿与最后的容齐,拥有极为相似的神情。
那种神情,会让人脑海中不自觉地浮现达芬奇那幅《最后的晚餐》。
山河志、清平愿 若说山河壮志蕴含着“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式的俯瞰,有上位者的雄心;清平之愿则体现了“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这般着眼苍生的悲悯。
此两者于剧中皆有显现。
又通过众人之口一再强调。
是为共同的向往。
几乎每个角色,都为之献出了属于自己的,不凡的牺牲。
此两者,更像是全剧的底色。
但却隐隐让人觉得,剧中故事与这底色,并未丝丝入扣地融合。
又或者说,山河志、清平愿好似《千里江山图》那般尺幅的整绢,却只绘上了松雪道人的疏林秀石。
绢与画皆是上佳的。
但合而观之,并不协调。
对了,《山河志》又是贯穿全剧的一条线索,收笔之处,颇有意味。
曾与人玩笑,若是以此为剧名,情节上再作调整,也许会是另一种风貌。
主要参考文献:[1] 钱钟书. 管锥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116-119,193.[2] 张之薇. 献祭——中国古典戏剧悲剧精神论[J]. 文艺研究.2012. (9): 51.[3] 杨明月. 人格、共情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D].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17.[4] 李娜. 论古希腊神话中的“杀子”母题[D]. 湘潭: 湘潭大学. 2008. 下面是一些观剧中产生的困惑。
关于剧情 原著是穿越小说。
无忧的母亲与容乐皆是现代普通家庭穿越而来。
因此无忧也深受影响。
故而小说中对君王“一心人白首不离”的要求、不顾君父地位的各类表现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
改编需要剥离穿越设定,观众能够理解。
但这些穿越而生的新时代思想却仿佛无源之水,突兀地悬置于剧中,令人不解。
若说以上的困惑来源于穿越设定的剥离,以下这些则更令人费解。
诸如地下工作者莫名转变、主仆尊卑时有时无、还有谜团一般的外交礼仪、君王责任与皇家尊严。
简单举几个例子:拢月作为资深地下工作者,突然“转变”;泠月在孙家被抄之前便几次直呼“雅璃”;傅筹欲亲自快递“血乌”至南境,国事交由贴身侍卫全权负责。
同理,符鸢肩挑“流动太后”大任,容齐身为傀儡且时常重病,空档期的西启国事,莫非交给贴身宫女?
此处或有隐形摄政大臣;容齐,是帝王之尊。
可他亲临别国参加正式会盟,猎场之上面对别国皇子的无礼行为,仅有表情上的不满,甚至对其自称“在下”?
宸国摄政王便可不顾阻拦私闯其居所只为“探病”?
以上或可解释为“弱国无外交”。
却令人不禁想起,渑池之会尚有蔺相如维护主君尊严。
巴黎和会尚有顾维钧愤然拒签。
后来,容齐在自家寝殿发病倒下,小荀子大呼“来人”,数声皆无回应。
镜头一转,小荀子作为陛下唯一的贴身內侍出门求药去了。
(忽然想起润玉那声“来人!
焚香!
洒扫!
”也是没人理的。
)结局一集,傅筹、痕香尚有正经陵墓,容齐却是独留青冢向黄昏。
又,这人遗书无忧,复以“在下”自称。
大约是生为傀儡,死后献国的缘故?
嗯。。
尽力理解为剧方为增进人物悲剧性所做的设定吧。
关于“程式” 傅筹几处情绪爆发,演员都是眼一转,头一偏,再搭上扶额抑或其他类似动作呈现的。
生活中歪头杀似乎也不是特别常见啊。
傅筹的人设似乎也不需要什么招牌动作?
此处一直不解。
另外,类似表现愤怒就要捏小拳拳配合流血或是骨节响;表现一见钟情/情深意浓就要强行让女角站立不稳,以便双方舞一曲爱的魔力华尔兹;表现含蓄的爱便让小生轻轻拂去女孩肩上的花瓣;表现病弱必是咳血;欲解奇毒必要以血还血、以命换命(见过网友吐槽,也不怕血型不配的)……这是类似戏曲中走边、上马、下楼之类的程式吗?
看剧着实不多,如若这些确实是作为行规的存在,那。。
还请见谅关于病弱设定的影视化表现 剧中,容乐、容齐皆有命不久矣的设定。
理论上,两人还是相同的病种(皆为天命之毒)。
还都有停药的剧情。
但令人惊奇的是,容乐除了每个晕倒刹那,其余时刻,大略与常人无异。
容齐不同,外交场合似是“为国上妆”,强作健康颜色,其余时候妆面似以蜡黄/惨白为主,再配合每个情绪激动时出现的咳嗽、发病时的明显的无力感呈现将死设定。
然而,剧中一次母后面前由跪姿手不撑地直直站起,一次镇北王探病,容齐象征性地扶着侍者之手,便仅凭核心力量自床上弹起,实在叫人怀疑“天命”之毒的威力。
尝试强行理解:“天命”是一种仅在发作之时产生影响的毒物,平时没有痛苦。
类似“定时炸弹”,定期小发作,到规定时刻自动将人送入黄泉。
或因不同的注入方式产生症状上的显著区分。
嗯。。
如此一想,“天命”大约难上古偶界的奇毒榜前三甲了。
榜子里的“火寒之毒”没准真不负奇毒之首的盛名。
真不知道如何评论这部剧,看到大家都可怜男二男三,男女主被人骂。
我都不知道是谁的三观不对了。
很多人说男女主绿了男二,拜托你们认真看剧了吗?
什么叫绿?
漫夭是被容齐威胁,用那么多人命逼迫嫁给傅筹的。
容齐和傅筹的这个阴谋比无忧抢亲更可恶好吧。
容齐口口声声说着要容乐幸福,自由,但当容乐得知兄长只把她当做工具,自己一直活在被欺骗和被利用阴谋中后,她决定和姐妹离开中山,但容齐却以容乐身边曾经亲近的朋友,姐妹的性命要挟,这种手段很卑劣好吗?
(这个场景请不要站在上帝视角,以女主的视角看待这件事情。
)当女主看到痕香的时候,她就知道这已经是容齐和傅筹共同谋划多年的阴谋,以这种阴谋诡计的方式出嫁,试问她还怎么好好对傅筹?!
嫁进府中后,相敬如宾真的是她唯一能做的了。
造成这样局面,无忧、容乐、容齐、傅筹,这四人没一个人是无辜的。
漫夭隐瞒身份和无忧相爱致无忧错过其实是容乐公主的她;无忧曾想过利用漫夭拿到山河志,因此致漫夭心死离开;容齐和傅筹共同筹谋,让容乐嫁给傅筹,居心叵测。
但当在局面已成定局的时候,无忧早已后悔利用漫夭得到山河志一事,因此费尽千辛万苦寻找漫夭,不料想漫夭竟然是容乐,我想没人比他更惋惜和后悔的了。
按照他嚣张跋扈,把谁都不放在眼里的性格去抢亲很合理,这就是他的人设。
你们说无忧绿了傅筹我也很无语,如果无忧得知了漫夭就是容乐,眼睁睁见漫夭嫁给他人还坐视不管,你们又会怎么说他?
无忧如果不再进一步,漫夭只会带着埋怨和误解和他永远错过了,所以他带着漫夭去了母亲陵墓,这是他最后能努力的机会了。
但可惜漫夭被至亲之人利用,被挚爱之人欺骗,她现在已经不相信谁了,也对爱情也不抱期待了。
他越靠近,她就只想远离他。
当三天期限已至,容乐要离开这里的时候,无忧做了最后一步的努力,他信誓旦旦地允诺,“我宗政无忧,此生必以真心相待,永不相弃,我不负天下人,也绝不负你。
”但这一切皆已成定局,即使这样情深义重的表白也换不回漫夭的回心转意了。
我真的很厌烦现在一些营销视频号,一而再再而三的胡乱解读剧情,说是傅筹一再被绿,搞得大家都被带偏了,还以为男女主有多么不洁一样。
在女主身为将军夫人的那段期间,男女主即使放不下彼此,也没有做出任何逾越的事情好吧。
浴池那一次,明明是两人被太子陷害了,而且傅筹也知道是太子故意设计的。
所以,这也是男女主的错吗?!
以前没看过这部剧,刚出来的时候因为是张雪迎主演的就没兴趣看。
但前几天无意中看到说是古装剧中令人心疼的男二,有一个我陌生的名字傅筹,我就搜了一下这人,才发现原来是《白发》电视剧里面的,就好奇这个男二有多么令人心疼,忍不住刷了电视剧,结果越看越觉得好看。
我很喜欢女主的性格,聪慧通透,明净温和,不傻白甜,也不怼天怼弟怼空气,能够明辨是非,性格温和不极端;男主刚出场的性格我很不喜欢,对这种唯我独尊,把谁都不放在眼里,不可一世的人设是真的喜欢不起来。
但被之后宗政无忧在他母亲陵墓中对容乐许下的那句承诺打动到了,爱上漫夭他就改变了,他再也没有利用、欺骗过漫夭。
他愿意用山河志交换漫夭,并为救漫夭险些坠崖,以此确认真心;女主别认为是白发妖孽后,他也将自己变成了白发,誓与女主共同进退;男主被傅筹所困,为解救无忧,容乐调动无隐楼夜闯深牢,并孤身前去觅玉玺 ;男主母亲的骨灰飘落一地,女主揽了一夜,为其立碑;男女主感情深厚,愿意为彼此付出,从始至终,两人眼里只有彼此,坚定不移。
看到有网友总结的这部剧,我非常赞同:无忧所做的一点不比别人少,但因为这部剧在卖惨,男二可怜得要死,男三伟大得要死,所以男主的结局好一点,便成为众矢之的。
奈何男二、男三的人物设定太丰满,故事太凄惨,以至于让人觉得宗政无忧的人生过于平坦,没有对比便没有伤害,世人都更加愿意同情于弱者。
说一下本剧的男二吧,我没喜欢上,也没觉得他可怜。
对于傅筹与容乐的感情,自始至终我只看到了四个字,一厢情愿。
你们站在上帝视角带入男二的立场,觉得他可怜。
但是也请站在男女主的视角看待问题吧,逼着男主下跪,让女主变白发难道不是他亲手设计的吗?
无论过程怎么样,结果已经造就了,对人的伤害也已经造成了,难道这一切可以抹去吗?
当他用自己曾经痛苦的方式对待男主,看到男主也遭受穿骨之痛的时候,我是真的对男二这个人设没话说了。
看到还有人说什么女主为男二从来没付出过,你们站在道德的高地上真的不冷吗?
男二锁骨受伤的时候,女主主动请缨替男主弹琴;男二躺在女主床上呢喃细语的时候,女主同情他留他一宿;这不算对他好吗?
你们还要多好,非要女主转变心意爱上他才可以吗?
说女主对男二残忍,那傅筹对痕香、雅璃就不残忍吗?
你们喜欢傅筹是你们自己的事情,你们不能逼着女主也喜欢他,更不能因为同情傅筹就要抹黑男女主的感情,女主善良通达,对他已经仁至义尽了。
我还看到有罗云熙的粉丝因为罗云熙戏份太少,就给这部剧刷了一颗星?!
罗云熙本来就不是男主啊,因为戏份少就恶意打低分,你们去看罗云熙主演的剧不香吗?
最后,盛赞李治廷的演技,在这部戏里,把霸道,自负和深情表现得很好,在摘下帽子露出白发的那几个镜头,帅爆!!!
觉得他有一种道家宗师的感觉。
这部剧真的完全不符合我的审美...古装爱情偶像剧,自从我会走路会跑以后就再也没有陪我妈看过这种类型的片子,现在为了完成作业,我还是看了20多集。
这部剧作为爱情片,也许是一部较为成功的片子,但从我的审美角度出发,我希望能从纯古装剧的角度提出一些感受和见解:首先,写剧本也就是写这部同名小说的人对政治的理解是十分幼稚的。
先来分析一下这部剧的世界观:西启是一个贫穷且军事落后的国家,北临是一个富庶且军力较为强盛的大国,而临王欲伐尉,需要借道西启,也就需要与西启签订合约,取得军事通行权并获得一定的粮草供应。
尉国是北临的宿敌,曾经侵略过北临。
宸国是一个骑兵军力强盛但经济稍显落后的国家,临王的另一选择是借道宸国并与宸国一同出兵伐尉,但最终临王选择的是借道西启,与西启和亲。
可以看出,西启的政治环境是十分不错的,虽然地处四战之地,但却容易通过外交在夹缝之中求生存。
《白发》的一切剧情都从和亲而起,和亲公主去到北临,然后有了各种各样的遭遇,但其实按道理来讲,北临无法与西启和宸国当中任何一个国家取得联盟。
试分析:此时局势是临强,尉、宸弱,一旦北临吞并了尉国,四国之间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北临将会一家独大,凭宸国和西启的力量很难再阻挡北临一统天下的步伐,所以无论是对西启还是宸国,此时最好的破局之策就是与尉国结为同盟,迫使北临退兵以稳住局势。
而西启的玩法就比较多,可以跟宸国结盟,临、尉一战后乘虚而入瓜分领土;可以跟尉国结盟,获得军事庇护,也可以威胁北临后方,对其带来军事压力;可以跟尉、宸组成三国同盟,共同伐临;就算遇到宸、尉结盟欲先灭西启,最终还可以选择与北临联盟。
但无论怎么解释,在这个节骨眼上两个弱国会和老大一起打老二,这是十分不合理的。
不过硬要和北临结盟也可以,我们只看当下不看未来,但君王的脸面在这部剧里是完全不要了。
无论是古代和现代,统治集团的权威和国家的颜面都是不容质疑和侮辱的,看到前面几集就已经引起我非常不适:接亲的队伍将和亲公主拒之门外,和亲对象不愿意出宫迎接,朝堂之上又受拒婚大辱,就算是国家在生死存亡之际迫不得已需要联姻,也不能失了一国威严,该生气的时候必须要生气,向对手摆明应有的态度。
然而,懦弱的西启非但没有过多地表示不满,作为一国脸面的公主反而舔着脸定下半年之约,还说半年之后若北临七皇子还是看不上自己,自己就收拾东西回家,实在是难说有一点尊严...北临的皇帝也是如此,自己的儿子作为臣民不来朝堂议政,给儿子订下的婚约被严词拒绝,儿子还当着外国使者团的面躺在床上被人抬进大殿,出言顶撞自己并大摇大摆地离开,自己还忍了,并且还被迫妥协..这如果是历史情节的话这种没有威严的皇帝早就被篡位了。
发现真假公主在朝堂上戏弄自己,很明显可以推断西启一定有阴谋,却因为自己儿子一句求情就放过了西启和西启公主,这么昏庸的皇帝手下的大臣将军们居然愿意辛苦卖命,不搞党争,可以说是乌托邦式国家了。
接下来要说的是角色,这里面有几个角色是十分令人不适的。
首先就是太子,表现太子昏庸不成大器的方法有很多,但此剧偏偏选择了最傻的方法——直接表演出来。
演员把这个角色演得好像完全没有一点脑子一样。
如果演员再正常一点,不要把傻气外露,甚至偶尔智商在线一下,可以使这部剧的剧情更加精彩。
然而这就是大部分国产电视剧的通病,角色非黑即白,严重缺乏丰满度。
第二就是男一宗政无忧,一口一个“难道国家的强大需要用一个女人的一生幸福来换取吗”,十分幼稚。
在古代国家要想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联姻是必要手段之一,皇帝如果听到自己的儿子说出这样的话,只会觉得自己的儿子是个浪漫主义者,完全没救了。
况且宗政无忧还一副冷若冰霜谁都不理的人设,在现实中这样的人是没有人搭理的,不过在古装偶像爱情片中这样的人设可能比较合理。
第三就是无郁。
我是有点无语的,在任何场合都奶声奶气地讲话,甚至在朝堂上这种庄严的大殿里还跟父皇撒娇,真是太幼稚了。
如果所有的角色都成熟稳重一点,这部剧应该可以更加好看。
总的来说,虽然不符合我个人的审美,但《白发》获得了无数的好评,作为古装偶像爱情片它是十分成功的。
不过我还是希望能够看到更合理、更烧脑、人设更丰满的古装爱情片。
一开始吸引我看这部剧的是罗云熙啊,罗云熙的古装是真没话说的,盘点古装美男的时候肯定少不了他的,不过他是男三号,戏份太少了。
张雪迎以前觉得她长得一般,但这部剧服化道挺不错的,让我第一次看到了她的颜值,演技也还看得过去,不过剧情太拖沓了,都是快进看的,男一号也一般,演技演技颜值一样没有,就男二男三有些看头。
3.2星还是值的。 反转太多,看得出来作者把自己虐得很爽,不过里面的爱恨情仇逻辑线又混乱,剧情又有点老套狗血。总之多看两本言情小说这种剧情重复的几率还是很高的… 结尾死一片也太low了啊,感觉是为了安排人家死而死一样,牵强得很啊
容齐戏份不多,但是很经典
真的被罗云熙的演技给迷到了,每个表情每个动作给吸引到我了
罗云熙好好看(●◡●)ノ为哥哥疯狂打电话 妈鸭演技超级在线!!!
这部剧我真的要鸣不平了,发了全网播出,各平台几乎没有推荐位资源,宣传也没有看到,感觉被埋没了,服化道置景很讲究,公主府的屋内置景有点苏州园林的感觉,演员演技也很到位,对张雪迎和经超路转粉,一口气追了16集,很期待后面的剧情,58集追起来真是漫漫长路了,觉得泠月是个狼,容乐真是危机重重,感觉后面会很虐!
男主去女主男二的婚礼抢亲, 还当众爆出和女主睡过, 尬出天际的修罗场让我浑身起鸡皮疙瘩。
从男主在女主大婚上说我和你睡了之后我就觉得……这男主不行 这编剧思想上男女不平等
很差很差的剧本,小白的表演,张雪迎造型丑出天际!
张雪迎古装很漂亮啊,长相也很有辨识度,罗云熙古装扮相还是一如既往的很仙,就是男主有些吃藕,剧情目前来说也还不错
大玛丽苏剧,剧情很一般又经不起推敲,原著云贵妃是穿越而来的,故这剧把绝代双骄的桥段光明正大的用在此来"致敬"了,没什么惊喜。但这是少见的希望女主跟男三在一起的剧。男三罗云熙是这剧最大的亮点,非常适合他的角色,天帝下凡历劫一样的孤独命运。赚到我大把眼泪。女主跟男主主角光环太过无敌了,没有神马办法跟他们产生情感共鸣,因为他们的幸福生活就是构筑在所有人的牺牲之上的,其他人都快死绝了,而且两主演的演技也有待加强~男二经超的演技真是ok的,明显高出一截。女二陈欣予,演技也可以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觉得看到她的脸有点出戏~也不知道女几的沉鱼,原来是之前的网红黄灿灿,总体比泡沫之夏时候有进步!但是不说我认不出来~另外男四宁千易和昭芸的支线值得一看,还有这剧的服化道、置景等赏心悦目,好评
我主要是因为罗云熙来看的这部剧,演员的演技都很不错,剧情有点牵强……不太喜欢看恋爱脑,事业脑的镇北王就这么be了???
剧情不错,服化道不错,雪迎妹子不错,男二男三也不错,就男主拉,这部剧像我们证明了我们一个深刻的民间俗语——一粒老鼠屎坏一锅粥。
在你大婚当天,当着你夫君和一众人的面,说你早就被他上过了的这种渣男?女主角是脑子进屎了吗还喜欢他??
这又是一个男女主不适合角色的剧啊~整体的表演太端着了,还是脸谱化严重,剧情都能猜得到,撒糖桥段也并不新颖,但还是能看出是用了些心的,为了罗云熙加一颗星吧
不喜欢张雪迎
容齐哭得我😭😭
导演不行。速食狗血雷剧的导演,需要与之匹配的演员和气氛。狗血剧的核心在于脸,在于所谓的苏感。主要演员的颜值不稳定。服化问题暴露演员颜值缺陷。剧本太粗糙。打磨剧本的说法,肯定是忽悠。剧本明显抄梗黏贴,没有动过脑子。梗用得无比粗糙,台词写得不用心。文字功底不存在。编剧团队人品不行,主创团队没有能力把关。剧本为王,剧本粗糙无脑影响太大。如果主角团够美够苏够无脑,三观奇葩自信爆婊完美契合雷剧的气质。配角团全科班配置,能做到自带戏感,剧本问题也过。这年头,更不讲道理逻辑奇葩的剧情都常见,而且上星。这部剧的剧本只是让人黑人问号,至少三观智商不怎么受摧残。现在的组合,互相拖后腿浪费布景和演员。演员想要细腻表演传递信息,想要整体塑造保持人物合理性的努力,反而影响了观众无脑看剧。理性同情,支持个卡线合格分。
李治廷的脸长到我以为开了特效
太虐了,经超演技挺好的
看了30多集,喜欢男二,后来发现女主不可能喜欢男二了,再加上男主的脸越看越长,人设也极其讨厌,就弃剧了,第一次喜欢男二不喜欢男主也是第一次因为男主脸太长而弃剧。加一句这部剧的三观真的不太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