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山村浩二
主演: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1
简介:塔林电影节新导演单元 Japan’s Koji Yamamura, already a renowned artist and animator, brings the international premiere of his feature debut, Dozens of Norths, to our 25..详细 >
谢谢你山村监督,一个小时的电影给我提供了未来十年的噩梦素材。
英翻很好 中翻相形见绌
近乎通篇都以纵向平移镜头展示一个个孤立意象的悬挂静止状态,部分场景的末世图景让人想起Sonny Boy(如无尽的修补建造对应Ep7、村庄全身荧光的疾病对应Ep8)。取消BG BOOK层的设计模糊了角色与死物的界限,上妻晋作式的散乱笔触让造物感的书写天然带有纪录属性,美中不足的是镜头逻辑有些许凌乱、因此加上的解说词又太冗长从而抹杀了留白空间
一些不理解的元素应用
动态插画,但本身不构成动画电影的语法和逻辑
苦雨凄风看的第二场苦雨凄风的电影。导演可能受达利影响蛮深,没音乐这部就不太成立。后面比前面好看。
宣传画让我以为是《回忆的积木小屋》那挂,但是实际上却与之风格截然相反。从头到尾散发着阴暗、怪诞、恐惑、压抑的气息,就像你写文章到凌晨两点好容易躺下睡觉但头脑因为过于兴奋拒绝关闭时会做的那种梦——腐败的潜意识垃圾堆积成巨大的建筑结构,单调枯燥又无法命名的要素强迫性地重复。这是那种只需你直观体验,而非去寻求语言层面解释的片子(虽然其中也充斥着一些存在主义思考和后现代批评的痕迹),所以对于analytic mind过于发达的人多少有些煎熬。4K画质清晰到流泪!简直就是把你的噩梦调亮并放大一百倍。
Zzzzzz……
条条大路通罗马,每条罗马都绝望。
和村上监督的作品比起来,我先前做过的所有噩梦还是太肥皂剧了一些,失敬
逼格,实验性,惊喜,也许是真正被忽略的电影节特性,导演之前《萨蒂的“游行”》的惊艳,到这部梦魇般的动画长片,标志着梦魇般的北影节的结束
BJIFF#12。很有趣,很多画面都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充满情绪感染力和可思考性。一个小疑问是,尽管与音乐相辅相成,但大部分时间里“动”的成分并不大,似乎直接用绘本的方式呈现也可以?
220818资料馆北影节13。活保剧!讽刺和想象力就是漫画的一机两翼!
#12th BJIFF# 2022安纳西Contrechamp Award。这个翻译怎么总让我想到宋冬野的《关忆北》……特别美术馆电影,其实不如山村浩二短片好看,而且感觉凑时长的成分比较大。
提供几个关键词大家可以自己感受:默片模式、阴郁的画风、达达主义似的无意义、达利风的超现实、意识流的反思情节。 虽然开始也有点不喜欢,但是越看越有趣。若是仅希望了解叙事,确实不推荐,但是它的哲思作用,让人不得不去反复回味。
期望值很高,看完觉得就那样,尤其是把啰嗦的双语原生字幕打在屏幕正中的形式,太土了吧,土到尴尬。画风像幼儿园受过心理创伤的小朋友,想营造末世暗黑感,但在我看来不太成功。
噩梦素材库。不过还挺喜欢里面说的只要用力呼吸,我与世界可以是一样的宽广。
个人风格化过于严重,有一种在画展的放映厅坐了一个来小时,听导演强迫症的讲述画面意图的感觉。适合想象力丰富,通感能力强的人。抛开过去和未来、总是被彼方和此方的引力拉扯、梦里劳作醒来挣钱,耳朵长在蜗牛壳里的意向还是有点迷人的。
睡着好几次,又好几次被音乐惊醒,还有一次是被喊别人不要拍照的正义妹纸。情景是支离破碎的,情感是令人不安的。仿佛进入了一个精神病人的梦境。音乐很棒,但竟然只识别到了一首。#BJIFF 个人最后一场
映后笔记自留万千北方,情感的展露,对核辐射的恐惧,灾难对人类世界的影响。不用配音:模糊叙述者身份,视角被限定。图像源于杂志,动画绘制过程中场生无意识的隐喻,形象。关于画面中的运动元素:一种无意识的行为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谢谢你山村监督,一个小时的电影给我提供了未来十年的噩梦素材。
英翻很好 中翻相形见绌
近乎通篇都以纵向平移镜头展示一个个孤立意象的悬挂静止状态,部分场景的末世图景让人想起Sonny Boy(如无尽的修补建造对应Ep7、村庄全身荧光的疾病对应Ep8)。取消BG BOOK层的设计模糊了角色与死物的界限,上妻晋作式的散乱笔触让造物感的书写天然带有纪录属性,美中不足的是镜头逻辑有些许凌乱、因此加上的解说词又太冗长从而抹杀了留白空间
一些不理解的元素应用
动态插画,但本身不构成动画电影的语法和逻辑
苦雨凄风看的第二场苦雨凄风的电影。导演可能受达利影响蛮深,没音乐这部就不太成立。后面比前面好看。
宣传画让我以为是《回忆的积木小屋》那挂,但是实际上却与之风格截然相反。从头到尾散发着阴暗、怪诞、恐惑、压抑的气息,就像你写文章到凌晨两点好容易躺下睡觉但头脑因为过于兴奋拒绝关闭时会做的那种梦——腐败的潜意识垃圾堆积成巨大的建筑结构,单调枯燥又无法命名的要素强迫性地重复。这是那种只需你直观体验,而非去寻求语言层面解释的片子(虽然其中也充斥着一些存在主义思考和后现代批评的痕迹),所以对于analytic mind过于发达的人多少有些煎熬。4K画质清晰到流泪!简直就是把你的噩梦调亮并放大一百倍。
Zzzzzz……
条条大路通罗马,每条罗马都绝望。
和村上监督的作品比起来,我先前做过的所有噩梦还是太肥皂剧了一些,失敬
逼格,实验性,惊喜,也许是真正被忽略的电影节特性,导演之前《萨蒂的“游行”》的惊艳,到这部梦魇般的动画长片,标志着梦魇般的北影节的结束
BJIFF#12。很有趣,很多画面都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充满情绪感染力和可思考性。一个小疑问是,尽管与音乐相辅相成,但大部分时间里“动”的成分并不大,似乎直接用绘本的方式呈现也可以?
220818资料馆北影节13。活保剧!讽刺和想象力就是漫画的一机两翼!
#12th BJIFF# 2022安纳西Contrechamp Award。这个翻译怎么总让我想到宋冬野的《关忆北》……特别美术馆电影,其实不如山村浩二短片好看,而且感觉凑时长的成分比较大。
提供几个关键词大家可以自己感受:默片模式、阴郁的画风、达达主义似的无意义、达利风的超现实、意识流的反思情节。 虽然开始也有点不喜欢,但是越看越有趣。若是仅希望了解叙事,确实不推荐,但是它的哲思作用,让人不得不去反复回味。
期望值很高,看完觉得就那样,尤其是把啰嗦的双语原生字幕打在屏幕正中的形式,太土了吧,土到尴尬。画风像幼儿园受过心理创伤的小朋友,想营造末世暗黑感,但在我看来不太成功。
噩梦素材库。不过还挺喜欢里面说的只要用力呼吸,我与世界可以是一样的宽广。
个人风格化过于严重,有一种在画展的放映厅坐了一个来小时,听导演强迫症的讲述画面意图的感觉。适合想象力丰富,通感能力强的人。抛开过去和未来、总是被彼方和此方的引力拉扯、梦里劳作醒来挣钱,耳朵长在蜗牛壳里的意向还是有点迷人的。
睡着好几次,又好几次被音乐惊醒,还有一次是被喊别人不要拍照的正义妹纸。情景是支离破碎的,情感是令人不安的。仿佛进入了一个精神病人的梦境。音乐很棒,但竟然只识别到了一首。#BJIFF 个人最后一场
映后笔记自留万千北方,情感的展露,对核辐射的恐惧,灾难对人类世界的影响。不用配音:模糊叙述者身份,视角被限定。图像源于杂志,动画绘制过程中场生无意识的隐喻,形象。关于画面中的运动元素:一种无意识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