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一部几乎对每个角色都比较有感觉和印象的剧,除了八哥略悲惨的人设外其他角色都还挺好的。
可惜良玉和兰妹子后期戏份就没有多少了,好玩的巨伯后期简直成了山伯的护法😂……以至于弄得观众天天就只能看梁祝这对官配cp花样发狗粮……😓以及圣贤化的山伯,和陶潜不约而同地想到网开一面的典故也是够了😂,虽然一直比较喜欢史记上(好像是我那本史记书的插图上?
)讲到的商汤网开一面的故事……还有被黑化以后显得略微做作的马文才,简直和他那超强的自尊心不符啊……总之,还是比较喜欢八哥配菱花镜BGM的戏,虽然被虐得很心疼😔最后再次回味一下它的词:一杯伤心酒 两滴相思泪到如今 菱花镜里空憔悴莫问当年朱颜带绿翠只怨谁 错把鸳鸯配芳华任谁贪 凭君枝头占不承望 花飞粉谢珠落散待得来日霜鬓垂肩乱回头看 不见来时伴
07年五一期间的4号及5号,在一连串泪水的陪伴下,看了由董洁、何润东主演的07版《梁山伯与祝英台》:祝英台-董洁饰演 清新、可爱的董洁将一位才貌双全、胆识过人又异常坚毅、勇敢追求真爱的家户喻晓的古代传奇女子-祝英台诠释得相当到位,表演也不落俗套,很是清新自然,让人耳目一新。
片中的男装打扮也颇有英气。
梁山伯-何润东饰演 刚开始看何润东饰演的梁山伯时,心理很有排斥感的,后来随着剧情的发展,就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他。
扮相有点怪,怎么看都不觉得像一位文弱书生的样子。
虽然装扮确实有些差强人意,不过表演还算蛮到位的:梁山伯的大智若愚、大勇若拙及温文尔雅、善良质朴的形象表现得合情合理,一点也不唐突或者夸张。
所以总体上,还是不错的。
马文才-陈冠霖饰演 该片的另一亮点,就是帅气、霸气的男二号。
该片塑造了一位有血有泪的有别于以往版本的让人又恨又怜的马文才,陈冠霖也将这位霸气十足、时而深情,时而自私、暴戾的反面人物演得有模有样,现在仍能清晰记得他含泪的眼眶及悲戚的神情. 此外,还有万弘杰饰演的宽宏大量且对妹妹疼爱有加的八哥祝英齐、岳跃利饰演的把女儿当做生命来疼惜的祝员外、邬倩倩则饰演严肃但其实爱女心切的女强人般的祝夫人、寇振海饰演的明辨是非曲直、正直公平的尼山书院山长王世玉、詹小楠饰演的绝色才女谢道蕴、姜鸿饰演的由大家闺秀沦为青楼歌妓的黄良玉.......在我看来,该剧对人物的塑造,总体来说是较为完整和到位的。
每一位剧中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都不是可以用绝对的好人或者坏人来评判的......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的主题曲《远方》及片尾曲《双飞》,都是很好听、很感动人的音乐。
每次听都有想哭的冲动。
远方 演唱:红布条 李悦君 怎奈黎明不懂哀伤 双人成单。
谁能忘记那段时光 离别容易再见难。
风 吹不动沧桑。
雨 轻弹在眼眶。
这世界 还有谁温暖。
我在远方 盼到心慌 山海苍茫 触景情伤 我在远方 相思更漏短 泪湿白衣裳 我在远方 花落心残 生亦何欢 死也难安 我在远方 伤心倚栏杆 等到人断肠 你在远方 我在远方 想起过往 心薄裘寒 泪眼凝霜 我在远方 最是情难忘 忍不住惆怅 我在远方 惜君如常 天上人间 蝶舞成双 我在远方 魂与梦为伴 千古共向晚 你在远方
现代的女性都喜欢马文才,没人会选梁山伯,这才是真正的悲哀。
这是我在优酷热评上看到的一句话。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马文才?仅仅是因为他帅吗?是的,仅仅只是因为他帅。
但这未免也太肤浅了吧。
在剧中的马文才,遇到一点挫折就知道躲在柜子里哭,不想着解决,只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逃避。
而且他阴险,自私,为了得到一个人不择手段,不知道怎么去爱一个人,他想得到英台只是为了满足他的占有欲。
我真的看不出来他哪里好,就因为颜值大于天吗?而山伯就不一样,他温暖,孝顺,有担当。
遇到事情总是想方设法地去解决。
他继承父亲的遗志,爱民如子,最重要的是他能给英台源源不断的关爱,两人三观相符。
也许他们在一起不会很富裕,但一定会很幸福。
最后来夸一夸。
首先导演的眼光真的是满分。
何润东将梁山伯诠释的很好,他将山伯的温暖,憨厚演绎的淋漓尽致。
他用演技让我觉得,他就是梁山伯。
而且我真的不觉得何润东丑,也许是因为喜欢这部剧,喜欢何润东饰演的梁山伯,所以每次看到何润东就觉得很亲切。
还要夸夸董洁。
她身上有一种特别的气质,英台的俏皮,清纯,美丽她都诠释的很成功。
尤其是和马文才成亲时,她奔跑时褪下的那袭红嫁衣,简直美的不可方物。
因为祝英台,我真的对她讨厌不起来。
这部剧的配乐,插曲,打光,画面都让我觉得很舒服,还在一定程度上抨击了当时的封建思想,等级观念,只是搞不懂为什么豆瓣评分这么低。
最优版唯此。
又见梁祝,又见化蝶。
因为喜欢07新版的扮相,喜欢董洁,去下了第一集来看,触动多少记忆的回弦……月老庙相识,书院里相知,山长水远,阻不断生死相依的情谊,这一切是不是依旧会结束呢?
下一集英台就要去杭州读书了,不愿她去,不愿面临之后的种种轰然阻断,种种生死离情……记得是小的时候看的梁祝,四大民间故事,都是令人难忘的吧。
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还有这梁祝。
其实故事很简单,没有过多的桥段,没有千回百转的纠葛。
有的只是两颗炽热的心,一份感天动地的真情。
有人说,梁祝只是传说,只是艺术创作,也有人说,确有合葬碑出土,证明了这是真的。
其实无论真假,穿过历史的迷雾,走过时光的荏苒,我都清楚地看得见,在古代的年轻男女,为了彼此稀有而珍贵的感情而奋不顾身的勇气……那精神,不是比什么都珍贵么?
他们相爱,他们相离,他们为了彼此可以冲破牢笼,放弃生命,这份真挚,这份感动,让我觉得可以珍视。
凝望梁祝,看到的是一份不可期的宝贵,时至今日,又有多少人能用如此真挚的态度对待感情呢?
时常想,若能轰轰烈烈爱一场,哪怕春水东流,往日已逝,也不仿罔生一场……呵,痴人语。
想到爱人,想到《一公升的眼泪》里的麻生与亚也,那种青春的感情,那种彼此的扶持与相依,一定会在麻生的心里留下珍贵的印象吧。
即使岁月走过了10年,亚也在10年里抗争,10年里衰弱,10年里消逝……当他长大成人,做了医生,当他对着亚也的妈妈说:还想听亚也的声音,还想和她说话时,他心里依旧留有那份真挚的感情吧……令人羡慕,令人感动。
岁月变幻,沧海桑田。
依旧不见的是人间的悲欢离合。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一句俗话,但也是每个人真诚的祝愿吧。
月首乱语,惟愿当我们凝望星空,会看到翩翩起舞的蝴蝶翅膀……梦吟07/08/0713:00
纵世间风情万种,我自情有独钟。
茫茫时光长河里,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电视剧狂,我始终钟情于07版梁祝。
我个人对该剧的整体印象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便是唯美。
无论是背景音乐还是服饰装扮均呈现古典之韵。
扣人心弦的音乐意境幽远,尽显哀愁,服饰设计简约典雅,书生气浓重。
该剧以歌颂爱情为主旨,意在刻画梁祝矢志不渝的凄美绝恋。
虽对原著作了一些改编,但基本保留了原有故事情节,剧初设计了梁祝在月老庙中的浪漫邂逅,剧尾则通过玄幻的艺术手法以表现化蝶的凄美动人,而梁祝间冷暖相随、悲欢同泪的点滴温情细节始终贯穿全剧。
该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晋时期的社会文化和精神风貌,剧中融入了东晋时期人们耳熟能详的角色如才女谢道韫、名士谢安、五柳先生陶渊明等,个个皆是文采风流,让人不禁折服于中国历史上曾大放异彩的吴越文化之生机。
剧中常有士族子弟的嚣张跋扈与平民百姓的弱势无助形成鲜明对比,令人唏嘘,展现出那个时代所固有的无法逾越的世俗礼教门阀鸿沟。
在人物形象上,该剧遵循传统,塑造正义宽厚的梁山伯。
剧中何润东饰演的梁山伯心系百姓、忠孝善良、谦逊敬贤,看到王蓝田仗势欺人便出手阻拦,还不计前嫌地帮助百般刁难自己的王卓然和陷害自己的苏安,对待结拜的义弟祝英台关怀呵护备至,在得知祝英台是女子之后更是对其倾心挂心。
剧中我很欣赏梁山伯的两个场景:一是梁山伯直言不讳喜欢庙中身着嫁衣女子(祝英台)的情景,二是祝英台初次拜访梁山伯时梁山伯给祝英台夹菜时的情景,足见其坦荡和豁达。
虽然该剧塑造的梁山伯亦不可避免地有着许多人所讨厌的滥好人特点,但更多的是智慧型滥好人,总有办法化解各种难事。
我不明白为何会有人说他软弱无能,他可以为了祝英台义无反顾地挡住各种刁难和打击,只是他心中牵挂的人太多,过多的宽厚仁慈不该被视为软弱,只是不够适合于那个纷乱的年代。
至于祝英台,董洁饰演的祝英台在剧中几近完美,非常符合我心目中祝英台的形象气质。
剧中祝英台美丽聪慧、勇敢洒脱、充满才情却又不失灵巧,敢于抗争男尊女卑的世俗礼教观而女扮男装求学,屡次巧妙地躲过书院众人对其女子身份的猜疑,对倾慕的梁山伯更是情深似海、矢志不渝。
我觉得祝英台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在那个年代有着不一样的视野。
我觉得该剧很好的一点是对祝英台的细节刻画很细腻到位,虽偶有任性的小女生脾气,但在整个剧情中祝英台始终以优雅姿态呈现,美中不足的是有几个情节设置的梁祝手足之情深略有些过。
再看马文才,这也是该剧争议最多的一个角色。
很多人认为该剧美化了马文才,但事实是并未有历史资料记载马文才品行不端,只是之前的影视作品多为衬托梁祝之间的爱情才将其描述为品行不良的恶徒。
剧中陈冠霖饰演的马文才一表人才、能文能武善骑射,虽外表高傲冷酷却内心孤独而渴望友情,虽心狠手辣却对祝英台专情痴心。
从一开始的勇猛霸气出场震慑王蓝田到发现祝英台是女子后对其心生爱慕、用情至深让很多人对马文才又恨不起来甚至转而喜欢他。
马文才虽出生名门,但从小父亲对其求全责备,童年的灰暗造成了其争强好胜、自负冷酷,而他对祝英台的痴情也注定了他的悲剧性,机关算尽终未得所愿。
有人说祝英台若真嫁给马文才或许更幸福,因为马文才可以给她全身心的爱,乱世中可以保护她的是马文才而非梁山伯,但我觉得尚未可知。
机会已给了蝴蝶风筝要如何再给苍鹰风筝?
或许马文才更适合生存于乱世,他对祝英台的痴情亦不输梁山伯,但相濡以沫的默契或许他给不了,心性迥异的的两个人勉强在一起或许更累。
该剧虽然于其中穿插些许趣事,却还是抵挡不住悲剧的主旋律,故事中期情节已现浓郁的荒凉。
还念旧时情,再见人已非。
旧时温文尔雅的大家闺秀黄良玉成了枕霞楼艳压群芳的玉无瑕,冒尽风险的私奔逃婚并未换得的她和意中人的携手美满,反而使她沦落红尘,芳华任谁贪,是造化弄人还是人无情?
回头看,已然不见来时伴,痴心错付,回头向谁?
而剧情后期更是浓郁的荒凉。
相思愁肠,昔日活泼俏皮的祝英台已不再,思念成灰,昔日健壮硬朗的梁山伯亦不再,历经了千难万阻小心翼翼守护的爱情却还是抵不过难测的变化。
世事浮沉,真情归何处?
悲剧之所以凄美,是因为明知是注定了的荒凉,却还是忍不住期待逆转的光芒。
战火绵延,书院学子各奔东西,山长举家隐居避世,心高气傲的谷心莲没能躲过士族的欺凌,恨透权贵的苏安落草为寇誓要报复,王谢门当户对的婚姻未得幸福,势利怯懦的夫子却为谢道韫而死,黄良玉没能摆脱笼中鸟的结局,祝英齐至死还在执迷苦等,富可敌国的祝家庄没有兵马的庇护摇摇欲坠,坚不可摧的祝母也会倒下落泪……梁山伯还是抑郁而终,祝英台还是被迫披上嫁衣,马文才费尽心机还是孤身一人……半城烟沙,空余痴念。
乱世纷扰,未若蝶舞成双。
最近看教育台热播的梁祝改编的电视剧,改编了很多。
看的越多疑问越多。
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的感情到底是兄弟之情还是同性之恋。
如果是兄弟,怎么可能出现两人一起手拉手放风筝;互相喂饭吃;最后居然还在一个船家过起了洞房花烛夜,两个男的做这样的事情,你能想象吗? 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三种可能:如果不是传说有问题,就是梁山伯这个人有问题,或编剧有问题?
我们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在民间流传了一千四百多年了,事见《梁山伯宝卷》、《华山畿》乐府及《访友记》、《同窗记》传奇,又名《双蝴蝶》,诸多的戏曲剧种都搬演过这一经典爱情名剧,多次改编后故事情节已经烂熟于心,家喻户晓,无人不为梁祝的感天动地,海枯石烂的爱情而动容,但传说毕竟含有杜撰的成分,比如根据考证, “梁祝”的故事在宁波与汝南就有着不同的版本 汝南版:“梁祝”传说符合现代爱情故事 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玉水河边的祝家庄,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
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
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
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
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
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
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
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3年,却未能看出祝英台是女儿身,后来祝英台被许配马家。
梁山伯求婚不成,一病不起,临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轿经过的路边,让自己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得知后,身穿孝服出嫁,轿子经过梁山伯坟时,下轿拜祭撞死在柳树前。
宁波版:山伯清廉爱民,英台侠女劫富济贫,两人因被纪念合婚。
梁山伯是晋代鄞州县令,是个清廉的好官,由于得罪了权贵,被残害致死,老百姓为他修了一座大墓。
而祝英台是明代来自上虞的侠女,劫富济贫,后来被权贵杀害。
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们,就把两个人合葬在一起,结“阴婚”。
两个传说分别在两地找到了考古证据。
在汝南县,至今留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墓,分列于马庄乡古官道两侧,出土的墓墙证明两座均为晋代墓。
梁山伯与祝英台并没有订婚,二人不可能合葬,这种分葬墓符合当时的风俗习惯。
而在宁波,至今留有梁祝二人合葬墓。
不管是那个版本,梁山伯开始对祝英台的那份“情”都是兄弟“情”而不是爱情的“情”。
梁山伯对祝应台产生好感是在她女扮男装的时候,完全把他当成男人而喜欢的,当成兄弟去照顾,并没有特别的感受。
但英台则从始至终深爱山伯,这就造成了两人之间的第一个矛盾。
电视剧里,对这一矛盾是这样化解的。
当梁山伯知道祝英台居然是个女的后,先是震惊——怀疑——接受——爱慕。
他的兄弟之情到男女之情的转变十分顺畅自然。
并面对英台时说出了“其实自己第一次见到她就喜欢她了”。
这就很奇怪了。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两个男的,A和B,认识很多年,关系很好很好,惺惺相惜,A某一天突然变成女的了,B会因为A变成女的就爱上A吗,除非一开始对B对A就不是纯粹的兄弟之情?
关于这个矛盾,英台想到的化解办法是先暗示梁自己其实是女儿身,并编造出一个与自己长的一模一样的“九妹”,要许配给梁,电视剧中,梁山伯终于知道“九妹”就是应台后,表现的是欣喜若狂,欣然接受。
可是,其实传说中恰恰是梁山伯断然拒绝了英台的暗示,因为梁坚持说自己喜欢的是祝应台而不是和她长成一样的“九妹”。
于是,我在想会不会一开始这个传说就是关于一对同性恋苦恋不成,最终徇情变蝴蝶的故事?
或者说祝对梁是纯粹的男女之情,而梁对祝则是一种复杂的带有同性情节的感情。
当梁知道祝是个女人时其实是很失落的,见到了恢复了女本色的祝英台,梁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最可怕的愚弄——这个女人,竟然伪装成男人来欺骗他的感情!
这晴天一霹雳彻底摧毁坏了他的健康,令他在病怒交加中饮恨而亡。
此时出现了一个三角关系——马文才趁虚而入,更加速了她们情感的破裂。
梁山伯死后,对爱人的突然辞世百思不得其解的祝英台出嫁马文才,途经梁的坟冢,停舟祭拜,从乡人口中获知了梁的根本死因。
原来,她所爱的是一个只会爱男人的男人,或者说他爱的不是她而是一个有她相貌的男人。
这深深的羞辱同样使她痛不欲生,于是选择在梁的墓前自尽。
毁灭掉肉体的同时亦毁灭掉自己天然的性别,用这极端的方式向天意作最绝望的抗议。
另一个更大胆的比较搞笑的假设,祝应台就是一个有些女人气的男人或女性特征不明显的女人,他和梁山伯之间就是懵懂中的同性恋。
因为梁祝同窗,同住三年,梁却始终未发现她是女儿身,按照传说记载因为英台总是“和衣而眠”以及梁山伯的愚钝所以未曾察觉,但即便是这样其他人也都从未怀疑此事吗,英台难道三年都不曾沐浴?
故事本身就存在很多疑惑之事。
马文才和梁山伯一起争夺祝应台,却发现他们三人都陷入了没有结果的苦恋,马文才爱女版英台——英台爱山伯——山伯爱男版的英台,结果事情败露,两人为礼俗所不容含羞而死。
关于化蝶一说,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两人要变蝴蝶而不是蜻蜓,喜鹊什么的。
在宁波一代,蝴蝶就被称做粱山伯,如果两人真是男欢女爱,那应台应该变成花。
蝶恋花嘛。
两只蝴蝶的感觉是不是还是有点同性的暧昧意味呢。
不过,话说回来,古代对男女之间的避讳和戒律让这些身处寂寞书院的男人们如何不滋生出同性之情呢。
厚道一点,也为了子孙后代传诵的需要,还是姑且认为梁祝是男女之情吧。
恳请,编剧大师在塑造梁山伯这个人的时候让他多一点男人该有的气质和思维方式,一不小心就会让人联想很多很多。
我已在这里等你许久。
只为你那张纸笺:“生不同衾,死当同穴。
”终于看见,你着美艳的红服,倾情奔跑。
青丝飞扬,脱却身后一世的炎凉。
你我同心。
只缘曾经沧海,便已除却巫山。
此时,我冰冷的身体渗透了你指尖的血色的温度。
于是,即使疼痛。
我心欢喜。
为你的痴情与笃定付我甘愿而隐忍的亡故。
红绫回舞,我只让你看见我的幸福。
对面的你,秋波流转,嘴角含香。
是否,和我一样有平静的心湖?
你既奔我,定是抛却了世间所谓的光明繁华,不惧那彻骨的黄泉和幽寂的永夜。
幸好,我生为山伯。
此时,方能和你,共舞人间绝唱。
天上人间,皆逊于我们如此的眷恋。
清风为飓,流云成墨。
圆墓生满密实的藤蔓。
我们破土萌花,化蝶而舞。
荒芜的时代,终于,开满了夭夭之桃。
盛情的花朵。
一片暗香,千秋岁月。
岁月也不曾遗忘,我们的那番,刻骨的思量。
这的确是一部令人振憾的经典古装爱情片!
虽然梁祝的故事在民间已流传千年,早已是家喻户晓了,本人也看过由其改编的其他版本的电视剧,但当我再次重温这部由董洁和何闰东主演的爱情片时,我还是被故事中主人公的那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所深深地感动了!
喜欢董洁饰演的祝英台,她聪明灵慧、正直任性;喜欢何闰东饰演的梁山伯,他憨厚善良、忠贞不渝。
他们从结缘到结拜,再到相知、相爱,直至最后相殉、化蝶,其间历经磨难无数,出生入死,其爱情已超越了生死,可谓是感人至深。
陈冠霖简直将马文才给演活了,他那样一个气概不凡,文韬武略的男子,我一度怀疑他拿的才是男主剧本吧。
不可否认,他属于剧中的反派,对于反抗自己,背叛自己的人不可忍受,这同时也是基于封建时代他作为优越士族阶层的影响吧,尊卑贵贱分的太清了,才导致他不能平等的对待身边的人,也无法得到女主的倾心。
不能说女主不选择马文才就是眼瞎吧(但实在是三观跟着五官跑)不选择马文才完全是因为两人的三观实在是不相同,在刷剧的时候我也很想找出女主的错,为什么不能给马文才一个机会,但他们之间不是没有共处的时候,看见过他们两个人单独相处的样子,马文才在英台面前留下的好感实在是寥寥,再与梁山伯这样一个温暖的人相比,祝英台的选择也无可厚非,而且也是一再的向马文才明示拒绝,告诉马文才他是没有机会的,如果祝英台对其欲拒还迎那恐怕剧情就完全崩塌了。
我只是遗憾,为什么没有人去救赎马文才,我不相信这样一个人没有人去温暖他,反倒成为了梁祝结局的工具人,这对他而言又何尝不是一个悲剧,只是世上女子千千万,他却只心系一个只有梁山伯的祝英台。
不知道平行世界里,文才有没有找到他的意中人,照亮他来自家庭的阴影,如果真有这样一个人,那这个女子一定很幸福,马文才虽然不是多么高尚的好人,甚至有一些腹黑,但对自己喜欢的人却是真心真意相待,或许在那里他会有一个大大咧咧,旗鼓相当的妻子,在嬉笑打闹中生活着,却又处处让着自己的夫人,爱护她。
那个女子大约明媚动人,扫去了他的阴霾,点亮了他的世界。
之前看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有点奇怪,为什么寒门书生就一定无用的,软弱的,只能依靠别人的,而家室好的马文才就一定是能呼风唤雨,坚强狠辣无所不能的,这部剧打破了这样的怪圈。
虽然很多人说这版的梁山伯不符合寒门书生的样子,可是寒门书生应该是什么样呢,就一定是软弱的,只能依靠别人什么都做不了,瘦弱憔悴的吗?
为什么会有这种固化思维,寒门书生就不能也是坚强自信,聪慧,能自己处理问题,不需要别人一再救助的。
古代也有很多这样的成功人士,为什么电视剧里就不能出现呢,如果寒门书生可以是这样,那为什么梁山伯不行?
没有人见过真正梁山伯是什么样,那为什么梁山伯不能是这样的呢?
为了马文才重温的。何润东和董洁的演技都很好,就是何的外形不行啊,演技也算是弥补了点吧。长大了看马文才还是被帅哭啊,不过更多的是心疼了,超想给他配个阳光女孩多爱爱他,躲柜子真的是巨心疼的点了。家庭的锅啊,不然他会成长为阳光大男孩的。最后实名diss谷心莲个碧池害死我八哥😭
董洁很美,还有这版的马文才真的很帅,要我是英台,就喜欢马文才。
我就是觉得马文才帅!!!
唯一能看的是马文才……敢问演员都怎么选的……
倭风服化道。
再见。董洁其实并没有祝英台那种感觉。何润东就更奇怪了。
当时一直固执的认为其实英台童鞋和人家小马在一起也挺好的。。。
梁山伯怎么能有一张硬汉脸!
梁山伯的那张脸还有那双香肠啊哈哈哈
都不复古
为了马文才重新温习了一遍这部戏,我真是闲的
何润东真的不适合梁山伯,好吗?亏我还看哭了。。。。。。。
男主选个好看些的,评分应该能涨点。
感觉最好的一版梁祝 魏晋风骨名士风流可见一斑。
坚定站梁祝啊虽然剧里马文才老帅了,山伯实在不好看,可是怎么可能不站梁祝
就凭男二这颜值,女主依旧选男一是我不能理解的
我觉得英台应该爱上马文才。
唯一能看的是马文才……敢问演员都怎么选的……- -lll
小时候看就很喜欢这个版本的马文才,这就是对照韩剧的男二来写的叭
马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