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午睡浑浑噩噩的,头脑里突然闪现昨天看的这部电影的情节,断断续续的。
结尾部分的情节引起了我的注意,导致我似乎推测出续集的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结尾部分说了什么:1.这个实验不止在这个国家,很多国家都有,因为监控上有上百个全世界不同肤色的幸存者;2.毁容脸说了,是联合国层面的一个组织;3.这些建筑都是2年前就规划好了,能完全屏蔽内外部各种信号;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联合国旗下的某个组织在2年前就开始策划在全世界范围做一次以上万人(平民,非犯人)性命为代价的实验。
为啥会出现这么极端的实验,还是全世界范围内有预谋的?
很明显,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告诉了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
只有当一个稳定的团体的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时,这个团体才会有革命性的改变。
历史也是这么告诉我们的,没有甲午战争,我们现在可能还生活在封建社会。
没有环境的改变,地球上也不会有人类,恐龙也不会灭绝。
没有一个环境的刺激,个人也不会突然奋发图强。
简单的说,就是出现了一股整个人类无法抗衡的力量,导致人类必须做出改变和选择。
清朝无法抗衡各国列强,所以垮了,所以有了辛亥革命,有了五四运动,有了新中国。
那么,我们再来分析下是什么力量呢。
无非是两种,要么这股力量出自地球内部,要么出自外部。
先说出自内部,地球内部有什么力量可以导致影响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1.全球环境的问题,那就是全球范围的地址灾害(地震、海啸、火山喷发);2.人类出现问题,全球范围的恶性病毒。
但是,以上两点,我始终觉得并不能完全解答我之前的提问( 为啥会出现这么极端的实验,还是全世界范围内有预谋的?
)。
如果是地址灾害,在2年前就应该把重心放在各项准备工作上,比如拆除危旧楼,积极建设新型的抗震的建筑,储备能源和粮食。
如果是烈性的病毒或者细菌,都扩散2年了,为啥还大规模爆发?
2年前肯定也没大规模爆发,为啥当时就认定人类要死亡大部分,而做出这么丧心病狂的实验(丧心病狂不是我说的,而是电影里的主角告诉我们的)?
再说出自外部,那就很简单,人类无法抵抗的有很多。
比如,天体的碰撞,暗物质的侵袭,外来文明的入侵,都是人类无法抵抗的。
而让人类两年前就放弃自救(至少是表面上放弃),开展这种类似奥斯维辛集中营和731生化部队的实验。
只有外来文明的入侵,逻辑上才比较合理。
在2年前或者更早的时候,人类就和外星高级文明有了接触,2年前外星文明因某种原因对人类高层下了通牒,要求地球居住人员削减,或者,也许这个实验就是外星文明要求做的。
原因就是他们想看看人类文明在黑暗森林法则下,是否有更多的解决办法,为外星文明提供思路。
看似这个推论很荒谬,但是,某人说过:“排除所有的可能性,剩下那个原因再怎么不可思议也是真正的原因。
” 但是,这和之前的情节确实又差异太大,估计不会这么演。
估计导演还是会按我第一点的想法来演,就是2年前就预测现在会有一场突如其来的全球范围的灾害,人类无法抵抗,食物和能源有限,只能小部分的人类存活,所以,人类有必要研究在这种无法抵抗的情况下,人类的思维是怎样的。
欢迎各位理性探讨。
西少推送,冲着办公室解压进来。
看完不知所云,结尾像生化危机,游戏待续…在单位再大的不爽,我也不想杀人。
明智的是组织大家,把脑袋里面的东西都排队集中取出来并缝合伤口。
顶楼没有手机信号牛逼了,完全有组织陷害。
唯一“电车难题”是,主动凑杀一个,还是被动被爆头30个,爆头那一刻,有灭霸打响指的感觉,不知道怎么我是不是被消灭的宇宙那一半人!
《贝尔科实验》个人观影随笔,非正经影评这部电影脑残程度5颗星,浪费时间指数4颗星,精彩程度3颗星,最后得分2颗星,不应该叫贝尔科实验,应该叫SB实验,这种实验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
纯粹为了发展剧情,故弄玄虚编出来的闹剧而已,没有前因后果,没有时代背景,看似考验人性,实则是导演自编自导的独角戏,为什么会觉得这部电影就是在瞎扯淡?
看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如果是我处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我可能会做的几件事,第一,写遗书,这是必做的事情,比死都重要,有太多的事情我得交代给孩子了,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
绝对不是在剩下的几个小时里去杀人,第二,尝试着对抗这种反人类的指令(比如集体装死,试着联系外面,切断电源,其实可以做的事情很多),第三,如果真的会死,我应该还会打个飞机,另外,我的原则和底线,是绝对不可能主动杀人,除非别人要来杀我,在正确和善良面前,我记得永远选择善良,如果在每个人的脑子里都有这样一个芯片,可以想象死的一瞬间,突如其来,甚至来不及感受痛苦,而如果互相厮杀,那种心理折磨和肉体的疼痛是双倍的,即使再不理性,也应该能够作出选择!
电影中很多暴力血浆屠杀,而且拍得很真实,但是就是没有性?
这不符合套路,我不是在向导演祈求这些画面,而是一部重口的电影,没有性,就像做菜没有调料,索然无味.其实电影的题材还可以,这种密室电影,德国拍过浪潮和死亡实验,还有史蒂芬金改编的迷雾,都是不错的电影,值得借鉴,我翻开了一下导演的作品几乎没有超过7分的,可能这不是题材的原因,是能力的问题,加油吧,...(* ̄0 ̄)ノ
第一个问题:在最开始的时候有三个保安(在2:30左右出现第三个保安在阻挡当地员工)在检查车辆,还拉了狗子去一起。
我的问题是“检查什么”,如果只是排除当地员工的话,完全不需要检查车底跟后备箱,如果是检查武器好像又不是很严格,毕竟车内没有进行检查。
第二个问题:在5:00左右出现旧机库控制台,里面有三个人,大概二十个监控屏幕。
我的问题是“这如何能监控近十层楼的大楼”,从后面的剧情可以知道摄影机的密集程度,光是一个卫生间就有三个,旧机库控制台是如何通过这区区三个人跟踪八十个人的?
特别在中间剧情杀人计数开始,是如何准确的监控每个人的杀人数?
说实话,我当时看到这里的时候,脑海里想的是背后有个人员较多的监控团队,亦或者有个摄像数据AI系统,可以自动判断在乱战尤其无灯光情况下的杀人计数,当然如果监控方并不关心太具体数据的话就是另说了。
第三个问题:在20:00的时候,死了一个哈草的妹子(第一个),旁边的黄毛还在装逼的时候,妹子开始有头痛反应,紧接着三秒左右爆头身亡。
我的问题是“为何在最后主角反杀控制台的时候,并没有一点延迟直接爆炸呢?
”难道是因为距离近无延迟?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在楼顶跟一楼的延迟时间也会不一样啊?
第四个问题(不太算是个问题,算是对导演的吐槽吧):维修工的死亡安排有点故意了,年轻维修工貌似有点精神问题,外界稍微一刺激便能失手杀人,有强烈的暴力倾向,但是之前并没有铺垫这点,总感觉有点突兀。
我的槽点是“维修工为何必须最先死”,试想下如果维修工不死,会对实验稳定性有什么影响?
个人觉得导演一开始安排维修工死亡是为了消除观众对于维修工的期待,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到真正的杀人实验中。
第五个不是问题,是槽点(这个我很想吐槽啊!
):在34:00左右,经历了爆头测试之后的巴里(也就是领导)竟然直接开始打算杀三十个人了,而且是开诚布公的告诉其他人(兄弟啊,我要是有这种打算直接就去强拆武器库了,你这样无所谓的说要杀三十个人,谁都害怕啊),特别是后面还有一句坐下来好好谈谈,谈尼玛嗨啊,三十个人谁先死吗?
我们会替你们好好活着的?
第六个也不是问题,是亮点(哈哈哈,我感觉已经离题了):在62:00左右,女主拿刀准备杀男主曾经好友的时候,正好是第一个任务的倒计时,只要杀了他就能多活三十个人,然而女主手下留情了,在前面的铺垫中女主是属于很明白人性自私这个道理的,而且也好几次跟男主讲过,然而出乎意料最后却无私了一回,反而导致了随机三十一个人的死亡,这个随机死亡中很有可能包括女主自己、男主等,无异于自杀,当然像女主这种看过剧本的就无所谓了(反正老娘不会死,老娘男票也不会死,滚蛋去吧),在倒计时的最后时间里给了好几个场景,我当时甚至觉得要是有人自杀多棒啊,这样还可以演长一点,可惜没有>_<!
之所以觉得是亮点,是因为中间的反转让我觉得有起码三种可能性,一是女主杀人,但是时间过去;二是女主不杀人;三是有人自杀,这样才有意思啊第七个问题:巴里在最后一个任务里,杀人计数十一,已经是最高的了,第二名杀人计数七,其他都是一,也就是一开始他是有绝对优势的,首要目标是肯定是先杀第二名,其次再杀掉两个人就可以躲起来等待胜利了,然后我们来看看接下来的演变,巴里首先杀了性感女,杀人计数十二,第二名杀了五个(卧槽,这兄弟好猛,虽然说最后被女主杀了,但是巴里并不知道),杀人计数十二,人事主任把副手杀了(电梯挤死的那个应该算意外死亡)。
我的问题是:“在最后与男主的对峙中,巴里看到了第二名(对,我不记得第二名的名字)的尸体了,为何还要追?
”,拜托,这个时候谁杀的人有你多啊,还去追男主干屁啊,找个地方舒服的坐下来,开瓶红酒稍微庆祝下啊,你是CT啊,等待时间结束就OK了啊,当然导演肯定是不干的,得让你们命运对决啊,结果特种兵出身的巴里被男主干趴了,Orz,导演,你这剧本好烦啊,就不能让巴里躲着,然后男主不想死疯狂找巴里吗?
这样感觉没那么怪了,不过你是导演你说了算。
第八个问题:最后两个保安押送男主的时候,为什么直接这样走进来了,没有麻醉枪先来个半麻吗?
大厦里面是有手枪的哎,这个距离如果男主有枪的话,起码一换一吧,而且你们的目的也不是让男主死吧?
而是要采访他吧?
没有什么限制措施吗?
最后男主杀了库房的五个人,三个监控者,两个保安,记得我在第一个问题里写的三个保安吧?
也就是起码还有一个保安在暗处,而男主一出大门就把枪扔了,后果可想而知,而且从最后一个镜头来看,这个实验起码有近一百八十次,从这个套路来看,一年多的炸弹准备,全套防御的大厦,完全隔离的信号,为啥最后为出现这么不专业的采访?
如果说之前没有类似的电影,那这个应该算是出色了,可问题是诸如此类的影片太多了,讲真,电影中间部分我已经隐约猜到结局了,所以电影最后的那个第二部分开启,丝毫没带给我任何震感。
另外这个所谓的人性测试真的很牵强,感觉就是为了血腥而强凑的实验,电影最后的那个大佬真的很中二,这只会让我觉得这是编剧毫无创新的,毫无灵感的表现,总之,这部电影,没!
意!
思!
首先,有剧透这不是一篇专业影评,我只是说出我观影之后的想法,你可以不同意,但你不能阻止我说话的权利。
57分44秒,主管拿着枪一个个处决那些人的时候,那个妹子说了句:“who the fuck are you to decide who lives and dies?”我就在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我其实是同意主管的做法的:必须有30个人死掉,来避免更多的人死亡。
但是谁来决定或者说凭什么是你决定谁生谁死呢。
后来我得出了结论:因为他妈的他有枪!
突然我想到这和这个世界多么的相像,某些有实权有资源有枪杆子的集体何尝不是在控制人的生死?
他们决定了谁能获得工作谁又会失业在家,因为我们不可能让每个人都获得成功,每个人都有房子住,每个人都能填饱肚子。
必须要有一些人“死去”才能让剩下的人活下去,就如同电影中的规则一样,你不杀掉30个人,更多的人包括你自己都会死去,那么为了生存就去他妈的道德和人性吧。
再想想前几天的高考,大家不都是想着踩着别人的“尸体”往上爬吗,努力“干掉”别人,让自己活下来。
我想这个电影就是放大了这个社会的阴暗面吧。
最后,我想澄清一下,我并不是憎恨这个社会,正是因为有阳光才有阴暗,并且这所谓的阴暗面就是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则,至少现在还无人能更改、违背,我只是想告诉一些人,这个世界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美好。
略略略。
每每说到这种求生(人性、互相残杀、血腥)题材的电影,豆友们总喜欢说抄袭《大逃杀》,这个段抄袭哪里,这个段抄袭哪里,第一个出来的就是原创,之后所有的都是抄袭,没新意等各种......撇开这些,直接来聊聊这部电影吧。
说到关于密室求生,put sb into some place, let them kill each other之类的题材,很多人都会想到《大逃杀》,
大逃杀 (2000)7.92000 / 日本 / 剧情 惊悚 / 深作欣二 / 藤原龙也 前田亚季电影我没看过,所以我也不好评价,看了一下剧情简介,大概就是把故事的初始发生地点是荒岛吧。
这一版的生存游戏中,便是少很多科幻元素,这是最近这十几年的生存游戏里比较多的因素;而多了很多关于人性方面的因素,拍得也很细腻,都是乱扯的,没看过。
我的观影量不算多,也就600+,能列的例子也不多,唯一知道比较受青少年们欢迎的是《饥饿游戏》系列,也是个生存游戏,而这个系列的科幻因素很多,整个世界观也从现实转换到乌托邦方向去。
饥饿游戏 (2012)7.12012 / 美国 / 动作 科幻 冒险 / 盖瑞·罗斯 / 詹妮弗·劳伦斯 乔什·哈切森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 (2013)7.42013 / 美国 / 动作 科幻 冒险 / 弗朗西斯·劳伦斯 / 詹妮弗·劳伦斯 乔什·哈切森
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 (2014)6.32014 / 美国 / 动作 科幻 冒险 / 弗朗西斯·劳伦斯 / 詹妮弗·劳伦斯 乔什·哈切森
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 (2015)6.52015 / 美国 / 动作 科幻 冒险 / 弗朗西斯·劳伦斯 / 詹妮弗·劳伦斯 乔什·哈切森而这一版中的生存地点从荒岛变成了一个高科技人工实验棚还是什么的地方,地方大了很多,也多了很多娱乐因素,什么武器啊,补给箱啊,幕后操作啊之类的,有种玩着真人版的网游一样,RMB玩家和平民玩家的大战。
《贝尔科实验》的地点则发生在一幢哥伦比亚境内的摩天大楼内,从一开始的一些背景描写可以看出应该也是偏僻的some nowhere,一群社会学家,为了研究人的啥啥啥,影片没怎么说,只能从最后格雷格·亨利的嘴里神叨叨的几句“ 也许有天为了让世界更美好 ”之类的话推断。
许多豆友们说影片的BUG很多,而事实上,BUG可以说是很多,但也可以说不多,因为很多所谓的BUG只是影片画面里没有描写出来,或者是根本就是自己脑袋没转过来想不到的,和自己的三观不相符而推论出来的,一部影片要是将所有的细节都全部展现给观众,那该多累啊,导演不得给整个美国的人民全部看完试映再重新补拍镜头?
从最后的镜头来看,显然这个“ 国际组织 ”还在各个国家或各个地区开展所谓的实验,“ 贝尔科 ”也只是其中的一个地点而已,具体整个故事的走向该如何,我们都还不得而知,那些整天开着上帝视角的看着影片说着风凉话的人,要是把你们放进去,也许你们第一个就死了。
还记得影片里第一个死的是哪位仁兄么?
是个妹子,在顶楼和浣熊肖恩·古恩一起抽大麻的龙套,没说过一句话,感觉是不是有点像你?
身边总有一个啥都敢做的人带着你浪?
你就是那个龙套。
如果不是你,恭喜你存活过了第一波。
第二波是谁?
是大卫·达斯马齐连和迈克尔·鲁克,那俩管道工人还是器械工人之类的。
平时你是那种遇到屁大点事情都很容易紧张的人么?
或者对自己很没信心,畏头畏尾的人么?
如果是,你也许不会第一个死,但你有可能会直接误杀曾经想要劝导你让你冷静的你的好麻吉。
你说,我可能是龙套,但运气不会差到这个地步吧,肯定可以存活很久吧.....你有18岁以下的孩子嘛?
你是60岁以上的老人嘛?
是的话,那极有可能,你在老总掌控一切清场的时候,你就死掉了。
因为现实生活中,像男主一样的人设还真不一定存在,多的是逞强英雄主义泛滥想要单挑一群拿枪的特种部队退役兵哥最后被乱枪爆头的结局。
如果你说你觉得你自己内心还是有邪恶因子在里面的,你可能会加入那群试图敲开保安武器室拿武器的人,但我想很多觉得自己能做得到为了自己的家人而杀人的人,实际上都会是欧文·约曼一类的人物,特种部队出身,老婆儿子,看似为了家人什么都做得出来,但因为看到别人被杀而反胃到吐。
如果你是十恶不赦的罪人,打游戏打多了,对人毫无情感,烧杀抢掠在那个情况下都可以做得出来,那么很有可能,你是能够最后存活下来的那个人,前提是你的心得恨,第二你得有实力,没个特种部队出身你还打不过一个200斤的大胖子。
你不服,你再说你可能会很聪明,很能够分清时势,随机应变能力强,主角未满路人之上,那么也能暂时地恭喜你一下,你可能会是那个新人梅罗妮·迪亚兹。
死里逃生了很多次,觉得自己可能自带一点主角光环,其实存粹是运气好;有点小聪明,会关大楼的灯制造混乱拯救乱世,你也有那么一部分几率会成为所谓“ 捡漏王 ”存活到最后一批,能够捡点武器什么的还能够和最后的罪人一拼。
如果这些你都不是,那你会是存活到最后的主角么?
不会的,你没有女朋友。
这又是一部所谓测试人性的电影,总觉得这种电影我已经看过好几部了。
虽然没什么新意,但是电影整个节奏剧情还不错吧。
该电影的设定是将一群人封闭起来让其互相残杀,以测试人性。
但是我想说的是,测试个毛线人性啊,有什么好测试的,明明知道会有什么结果。
有些人自私残忍,有些人无私善良甘愿牺牲,有些人畏畏缩缩只求自保,不就是这样子吗?
人性进化到现在,不就是这样子吗?
要测试就该等未来所有人的人性看上去都十分善良(犯罪率也很低很低的时候),但并不知道人性的恶是否真的消失了,是否真的进化到了真正的善,这时候再测试才有必要嘛。
当然那个时候的科技已经足够发达,测试也不需要真的牺牲人命,可以利用各种技术达到使人身临其境的地步,嗯……似乎想的有点远了。
回到这电影上来,我认为就算这电影有第二部,它的主题和立意也不会比这一部有什么更深的层次。
就像人类清除计划系列一样,每一部的表达的中心思想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换了故事而已。
一个多小时塑造了这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也是很厉害了。
忠于职守的可爱保安,自作聪明的丧病餐厅员工,理智天真的倒霉理工男,充满矛盾的懦弱顾家男,自私冷血的猥琐老头,体贴淡定的维修大叔,说实在话配角的设定反而要比主角出彩,男女主的主角光环简直要闪瞎双眼,那么多下都不死,作死都不死,要是老板最后赢了就好了,可是那样好像有些三观不正?
boss其实人也没那么坏,听到还要杀31人的时候崩溃有一部分也是因为还是没能救下自己的员工吧,分拨其实挺理智的,后面瞎凑数就有点……但是干过特种居然被男主搞定,唉,光环要你三更死,不会留你到五更啊。
好喜欢眼镜理工男,死之前还那么天真,心疼嘤嘤嘤。
看最后的设定,难道是人类要灭亡了才选这些人出来执行特殊任务?
期待续作。
爽点全是反派给的,光环却是主角的,男主最后就非得活着呗?
反派都不为美色所诱惑,说着不浪费子弹直接把人头翻转过去,真的太帅了。
还有反派召集大家年龄超过60岁以及有18岁以上孩子的就去死,最后人没满就上前随机挑选,这种纯恶人,真给我看爽了。
甚至没有丝毫犹豫地一枪一个,要不是剧情需要让他就不补刀男主他真能活到最后啊。
谁能想到男主从楼梯上滚下去头都磕墙壁上了还能活,甚至在即将处决男主时还能突然停电。
本以为电梯井攀岩的健身达人女能是匹黑马呢,结果刚出来就被反派一个开门杀下线了。
死得这么随便,真对不起她在电梯井爬双杠的辛苦啊。
还有女主的顶级恋爱脑操作真挺迷惑的,你是离开男主就会死吗?
用广播都要和男主见面,然后恋爱脑男主还真去了,见证女主死亡后小宇宙爆发干掉反派,合着女主活着影响你输出了是吧?
还有女主在120秒倒计时,快要干死一个的时候,圣母属性大爆发,放走1个死了31个,合着在你面前的这个是人命,其他31个就活该炮灰咯?
她怎么就不认为自己也在这31个之内呢?
关键搞笑的是,放走的这个也在31个之内,然后女主成功拿到了他的枪,合着女主就不能动手杀这个?
只能杀骚扰她的变态,不骚扰她的就不能杀?
影片最后好多个其他实验者的监控录像,大逃杀胜利者的mvp结算画面给我看爽了。
当然如果活下来的不是男主这个光环仔可能会更爽一点。
新入职的妞儿连跑带颠加爬电梯井都没舍得脱掉高跟鞋,最后刚把鞋脱了站在电梯里就挂了~~这是一双带属性的高跟鞋~~
自作聪明的花样秀,满满的套路,结尾直接扔雷。编剧请问新来的妹子暗示没装追踪器,过程蜜汁主角光环,最后一出电梯给崩了???那么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是?寄刀片
如果有隐喻的话,那么男主起初是有济世情怀的理想主义者,然而最后为了生存也流向杀戮一族的合污。最后结局没有升华,而是将人性黑暗化,把全剧套入杀人游戏的恐怖电影俗套。很可惜,也为编剧有这种血泪一样的悲惨觉悟感到惋惜。
James Gunn这编剧太不走心了!上世纪的超俗烂套路还在玩。
一般,给个四星吧
挺好玩的题材,但还不够刺激
6.0/10 分。看了《大骚乱》Mayhem (2017) 后,来看的本片,明显不如那部片子。本片的结局明显是故弄悬疑,过火了。。。同样是办公室大乱斗题材,《大骚乱》的逻辑明显强多了,从病毒到法律,都解释得清清楚楚,人物也是特色鲜明,明显要比本片强多了,推荐下。。。看到了好多电视演员。。。
太多同类型电影 比起大逃杀什么的还是欠了点火候
设定接近大逃杀 但是也没说完全搞这个意义是什么 影片完美诠释了送人头的标准 一个我以为会活到最后的角色居然就那么挂了 只是为了让人感到意料之外的话实在是大败笔 因为我并没有觉得情理之中 其次不要说饥饿游戏了 我虽然不喜欢饥饿游戏好歹别人一开始也说明白了意义
细节太仓促了
7.0/10,办公室大狂杀。
没头没脑的来了一场血浆盛宴~然后冠名experiment! what the fuck ? 关键这种程度的视觉冲击完全没有满足到我,好吗!!!
故事太直白了,和里面的杀戮场景一样。
nice humanity test. - Singapore
我就想问问冰柜大叔自己把自己作死了么?
哥伦比亚地区说英语违和了点,但还可一看的小猎奇片子
这种片子比较容易让人不爽的是,早该死的家伙一直命大
办公室版大逃杀,没什么新花样,全是套路和血浆。
TIFF2016 今年最佳midnight madness已出!!james gunn的戏剧化斯坦福监狱实验,堪比银河护卫队的优质配乐,充满讽刺的故事情节,随着一次次爆头,气氛从紧张转变到欢乐, 有着对人性的探讨又高级黑社会学家, 比hunger game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完全没深度只是一股脑爆人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