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下评论,这是一部被严重低估的电影,虽然有些情节很俗套,比如卖肉佬被一枪打中后背击毙,而古天乐和另一个凶手最后对射多枪躺在地上还能说出一句"这个世界不是这样的。
"鹦鹉吐真言我是不信的,毕竟是动物,然后再来说说这部电影的几个细节:1.汪新龙潜入叶警官时墙上的报道写着汪新龙被无罪释放的新闻,说明他是有案底的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他的身边会被安插卧底然后被叶警官一口道破身份.2.主要配角警察小哥面对汪新龙和卖肉佬的态度不同之处:面对卖肉佬: 小哥勇敢自信,明知对方有杀人嫌疑,无视体型差距在没有配枪的情况下敢于勇闯虎穴,当面拆穿卖肉佬的罪行。
面对汪新龙:三释汪新龙,面对汪新龙腰间的配枪完全无法带给他勇气,总是处于弱势和恐惧之中,更加丰满了汪新龙冷血、残暴的形象,当然后两次释放汪新龙都是有原因。
3.大胆的情节,这是一部悬疑电影,而不是推理电影,所以对于案件的线索都不会直接展示在面前,需要跟着故事情节发展而缓缓呈现;然后就是嫌疑人:每个嫌疑人都给了镜头特写,珠宝店女职员、男保安、卖肉佬、叶警官,他们每个人都有着作案的动机;我曾经苦苦思索,但是根本想不出来,因为没有线索,我想着第二次作案的炸药应该很难搞到吧?
说不定可以从这方面猜想,但是转念一想那是香港,搞到炸药也不难吧。。。
于是线索就断了;到了最后,每个嫌犯都是凶手…这个结果确实超出了我的预料,因为这个思路我一开始就排除了,警察和别人商量犯罪什么的,想都不敢想,在大陆应该是很难拍出这种电影吧…毕竟有着抹黑人民警察的嫌疑。
但是这个立意毫无疑问十分新颖,对我来说(也许是我不常看港片)。
其他的就没什么可说的了,什么不是警察找线索,而是线索主动找警察,还有一些小彩蛋汪新龙将角膜捐赠给了他的女房东,警察小伙的猫救了他的债主然后不用还债了什么的,说实话我本来以为铺垫了那么多次的主角产生的幻觉,会带我走到'主角精神分裂然后所有的事件都是主角做的',这一个分支里面…结果这个幻觉只是为主角的人设服务的…总体来说电影的逻辑还算紧凑,就是所有角色都是为情节服务这点让人不太舒服,哦对还有些狗血情节,除去这些让我个人来评分,我给他7.5分!
影名虽然叫《犯罪现场》,但全剧没多少让人回味的地方,就最后提了一句:“最可怕的犯罪现场在人的脑海里。
”还有点深度。
或许是想突出人心的重要性,男主还“垃圾地”在凶案现场摔了一跤。
全队最垃圾的警员,最后抵住了财富的诱惑,这是在说,人性光辉的一面,要远比业务能力重要。
只是我不明白的是,天乐的病和整部电影有什么关联?
这个世界又应该是什么样的?
国庆档的主旋律赞歌唱罢,动作、悬疑等商业类型片再次上演,可惜亮点不足,即使是最受期待的《双子杀手》也不尽如人意。
港味浓郁的《犯罪现场》没有引起过多水花,但剥去“劳模”古天乐的光环和“古宣”CP的情怀,它或许也是今年目前为止,港片离《无双》最近的一次。
简洁工整的铺陈叙事影片的开篇非常抓人,一只黑色蜘蛛被蚂蚁围困致死,一只鹦鹉安静地立在一旁,一起重大抢劫案的疑犯徐糠倒在血泊中,蚂蚁爬上了他的脸庞。
低吟的背景音乐中,一种麻木又冷静的惊悚气质缓缓而出。
出现在案发现场的汪新元阴沉着脸,“谁杀了徐糠”,第一个悬疑点就此拉开了故事的序幕。
接着便放出相关人物,交代人物性格,经由照片转换时空,回溯案件背景。
汪新元、徐糠曾与另外两人组成的犯罪团伙曾实施了一起严重的珠宝抢劫案,造成多人伤亡,就在警察追查他们的过程中,徐糠却遭遇他杀,珠宝丢失。
由此,以汪新元为代表的匪徒,以林法梁为代表的警察,双线交替,寻找真相。
与众多香港刑侦剧的节奏类似,《犯罪现场》的前三分之一人物出场交代案情,中段丰富剧情加深悬疑,最后三分之一揭秘真相人物落幕。
整体故事工整,叙事简洁,尤其是前三分之一的氛围渲染与细节铺陈,营造了足够的紧张感和期待感,笨手笨脚、吊儿郎当的警察林法梁造成喜剧效果,以平衡情绪、缓和节奏。
中段通过汪新元和警官叶守正的“反常”行为推进情节,鹦鹉作为现场唯一的目击者提供线索进行反转,最终戳破最大嫌疑点叶守正,以同归于尽的英雄式救赎落幕。
可惜的是,尽管故事的逻辑较为缜密,没有明显漏洞,但仍缺乏惊喜。
中后段的反转大多中规中矩,一方面,敞开的匪徒线让视角的盲点减少,影片设置的多重障眼法只能在小范围内奏效,如此过早“释疑”,极大削弱了悬疑推理的份量,另一方面,通过改造细节实现的反转,终究难以创造全局式颠覆的震撼,最终的揭秘,相比形式工具的玩耍,或许更多在于人文反思的意义。
但依旧可惜是,这种意义的挖掘力度同样不够,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般,在结尾的升华部分草草收场。
人物势力的隐形三角在警匪片中,黑白两道的均衡对立最为常见,《犯罪现场》也有类似的对抗势力,但更偏向匪徒汪新元的视角,与之对峙的警察势力中,林法梁的弱势设定也反向凸显出匪徒线在权力结构中的优势地位,是一种不对等的显性二元结构。
但与此同时,警官叶守正的狂热气质暗示了后面的结构变动,随着黑暗人性的显像,他所代表的“受害人”群体,作为第三势力逐渐浮现。
最终的反转,即是将隐藏在二元之下的三角结构勾勒出来。
受害人一方的赋权,以及两次案件中的身份轮转,让影片具有了更加复杂的况味。
从单个人物而言,汪新元在影片中的笔墨最多,前后的对比竭力地凸显这种恶人向善的嬗变。
在珠宝抢劫案中,他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但是他又继承了港式警匪片中重视兄弟情谊的优良传统,在徐糠被杀后,为了寻找杀害兄弟的凶手而难以入眠,多次出现的蚂蚁、镜子、时钟和旋转镜头是他内在挣扎的不断外化。
与女房东Joy的交集是推动他变化的重要环节,那所房子是电影中难得的一抹暖色,也是善意与温情增长的摇篮。
他的终结则是一种如期而至的审判与净化,片头被蚂蚁围困致死的蜘蛛早已暗示了他的结局,在警方的枪下主动赴死时,飘落的冷雨,雨中的新绿,都为这个仪式感的瞬间增添了一点诗意。
尽管如此,影片对人物的塑造依旧粗糙。
带有悲剧色彩的人物,往往都是被迫处于抉择的矛盾冲突之中,在情感上经历着从量变到质变的累积过程。
而汪新元身上具有的矛盾张力明显不足,这个精明能干现在却“只想睡个好觉”的匪徒,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纠缠不清的心魔又究竟缘于何事,电影都未曾交代。
更不用说其他角色,个体行为的发生仿佛只是结构性力量对抗的机械化结果,人物的刻画只是一种印象化的浅层表达,基本让位于势力框架内的你来我往。
善恶交替的人性拷问如果“人性”有颜色,那大概是灰色,善与恶的重叠交叉,即是人性最真实的混沌。
而这部电影的可贵之处,就是呈现了这种动态的混沌状态。
一念之间的局中局,因果轮回的案中案,带有一种荒诞的刺痛感。
汪新元在死亡中救赎,而受害者则在复仇中堕落,自以为是地披上“公正”的外衣,在黑暗中实施恶意的“私刑”,这种“罪与罚”的探讨,带有阿加莎作品中的哲思意味。
“被害者”沉浸在“加害者”的角色之时,“路西法效应”的恐怖戏码也随之上演,善恶边界的脆弱性,足以让人背脊发凉。
林法梁与叶守正两个警察角色的立场对比,也是对正义本质的另一种解构,前者虽然能力不足但充满爱心,代表着正义的柔性力量,后者一身正气能力出色,代表着正义的激进一派,最终叶守正教唆犯罪、接受赃款,而林法梁解决了案件,两人的命运即是对正义本质的回答。
这些命题尚有许多可以挖掘的层次,但苍白的人物刻画,肤浅的思考层次,终究让影片的探讨流于表面。
它只是点出问题,而非寻找问题背后的问题,更不用说尝试解题。
如前文所说,影片只提供了行动结果而没有展现行为发生的内在机理,人物只是形式化地发生行为,仍旧缺乏完满的血肉。
尤其是叶守正与其他“受害者”的转向,动机解剖的空白让他们的黑化显得十分突兀,人性堕落的原由更是被抛诸脑后,只留下一句生硬的点题,“真正的犯罪现场,在人的脑海中”。
只是轻飘飘地触摸了一下思考的天花板,浅尝辄止,注定也让结尾索然无味。
《犯罪现场》是一篇及格的命题作文,通过融合喜剧、动作等其他类型元素,填补了悬疑上的短板,但无论是剧情设置、情感铺陈,还是意义挖掘,它都没有做到极致。
而平庸与惊艳之间,或许就差一点“极致”。
香港电影里经常两三个劫匪拿着ak扫的警察抬不起头来,这个更离谱,古天乐拿着微冲就能压制住扇形面的几十个警察,还能谁露头谁中,怕不是mg42改装的?
人质往外冲,警察不是应该暂行安置甄别救治录口供之后才放人?
劫匪背着装满现金珠宝的包就冲出去了?
看个开头觉得这不是香港的事,非洲小国有这么差的警察吗?
香港世界最安全城市的称号怎么来的?
我个不怎么看悬疑和玩剧本杀的都能速通以及一眼看出诸多漏洞,为什么要把人物设计的这么铸币。
按警察正常办案思路,哪有这么多事。。
(速通方法甚至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这一条)开场是一桩入室杀人案,知晓死者身份,现场有目击者看到凶手,有物证。
→死者为劫匪,推断凶手动机为寻财或寻仇,暂且认为最大受益者为嫌疑人→派一队人全力追查跑了的古天乐,另一队研究鹦鹉或其他物证。
→鹦鹉经全面检查发现肚子里有宝石,会对人照片有反应。
→那么对案件所有相关人员(包括嫌疑人)进行拍照取证。
→鹦鹉对一人有反应,将其列为重点对象并进行24小时便衣跟踪(其他人可关注其他物证)→跟踪后发现这几个相关人员聚在一起,噢肯定有问题,再进行逐个排查,找到关键证据如炸药,蓝宝石戒指。
→组织收网,游戏结束。。
然后你发现了吗?
有古天乐什么事吗??
什么古天乐遇到爆炸毫发无伤,古天乐租房看到蚂蚁,古天乐捐器官,为什么要拍这么久的古天乐啊???
噢,什么?
你设计的警察都做不到以上那些啊。
那没事了。
难怪警察有卧底都没抓住抢珠宝的就更别说还有一队人都一点找不到就住在出租屋里的古天乐呢前面剧情推进不能靠警察办案,得靠大悍匪古天乐。
难怪男主警察设计成这样我真是看都不想看呢!
合理!!
那还得是我古天乐!
没古天乐不彳亍!!!
就你冯导作为这么多年的编剧,跟过这么多大佬。
可以说阅历无数,但哪怕就是作为普通人去上编剧课,让你编个最简单的警察抓小偷的故事,然后让你怎么把他变得精彩都不会吗?
以为有个古天乐还是其他好演员就能把电影拉到什么高度吗?
这剧本你来大陆探店剧本杀,甚至真的,随便去个学校的推理同好会,整出的东西也比你这个漏洞少。
你以为前面给了几个镜头的伏笔,还只留了鹦鹉这个唯一的线索,观众就猜不出凶手了?
你以为做了点反转,加上个悍匪柔情你就能让观众买账了?
都省省吧,脚踏实地一点,单港片都有这么多好的样板,为什么还是没什么编剧学?
一帮人都是非得逞英雄做大导演。。
《犯罪现场》,古天乐和萱萱还是没能在一起。
1、故事很简单,类似于贼喊捉贼的游戏。
只不过最后把副线扶正为主线,通过男主的GAMEOVER后角膜捐献给女主,调整了主题。
2、片中,古天乐、姜皓文、张继聪、谭耀文、安志杰几个老戏骨之间的戏份不少。
但作为一个相对的警匪片而言,枪战、飙车、打斗之类的偏少,激情不够啊,肾上腺都没法分泌更多。
3、至于女主萱萱,扮演的是近乎失明的房东,和古天乐之间产生了微妙的化学作用,最后受益于男主的眼角膜重见光明。
严格来说,没啥更多的演技展示空间,反而让我们感慨美女的颜值陨落让人唏嘘。
4、不得不说,张继聪作为男2号所表现的韧劲与张力,更值一看。
个人感觉,其很有张家辉的潜质,亦正亦邪,可塑角色的范围很广。
出租房里汪新元敲晕了Joy之后,坐在沙发上挤出了面部抽搐很悲伤的表情,心疼古天乐一会,这确实不是他擅长的戏份汪新元,劫匪,业内数一数二,因不知名的某种精神疾病长期有幻觉并且失眠,治疗药物只有镇静剂,身手不凡,惯用暴力手段:按住人脑袋撞墙,不太换衣服,价值观不清晰,似乎很讲义气,但兄弟们对他不太讲义气,梦想:睡个好觉Joy,眼疾患者女房东,被汪新元救了一次并扁了一次后对其产生了朦胧的情愫,其他信息不详林警官,经常借高利贷用来收养流浪猫,颇富正义感,虽然身手很差但年轻也做过跳山救人的事情,仕途不理想,只愿与动物为伍,因此将破案押宝在一只鸟身上。
叶警官,嗓门大,任何时候均能保持鞋带不松发型不乱脑门无油。
看似无脑实际上也无脑,小气,但在汪新元的屋子里双手同志式的拥抱大雄让人费解。
联手受害者搞破坏的思路让你成为整部片死的最不怨的仔珠宝店女店员,出场机智勇敢,与歹徒斗智斗勇找警报器,残废后性情大变,男友屠杀警官于面前泰山不变,到底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沉沦?
珠宝店女店员男友,因女友残废而杀人,因叶警官要分钱而杀人,因对这个世界看破而去死…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
反正编剧和导演叫我这么去演鹦鹉,本片最佳演员不管这部电影该不该这样,学校已捐!
古仔加油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观想一念(来自豆瓣)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570534/
这片子确实有点烂尾了,开篇还是不错的场景气氛营造的不错,一开始鹦鹉这个桥段也让人有了想象空间什么学语言啊本以为后面会用关键字找到线索,结果没有,然后意外的一个蓝宝石作为非重要线索,一些搞笑的情节还是可以的确实让人笑的出来但是感觉前面铺的太大了,本以为至少两个小时的电影后来一看时长也注定烂尾,演员演技在线,主角警察的铺垫,原本救了那个女警后来颓废,原以为有个合理的转变回复雄风然后双雄线说然而也没有,再后来古天乐的感情线加入时我觉得结尾就要凉凉了。
冲突方面和打斗都非常的不错,很强的打击感,但中后段为了全篇的高潮,莫名的连死几人冲突十分突兀,几个人组成的复仇团体杀人计划什么没有体现,本来可以是亮点,然后见利益杀黑警性格时突然转变,那个黑警本是他们掩盖真相的重要人员,突然就杀了从复仇转向利益没有铺垫也没有解释,然后都死了主要开篇的期待太高了,比如本应双雄对决的警察却成了搞笑和案情的见证人一般,心狠手辣的古天乐,本以为重点是一边找出真凶为兄弟复仇一边与警察对抗,然后在警察的火力下手刃仇人而赴死的枭雄一般,却突然同归于尽。
最后的几幕想升华却失败了这个电影的名字给我的感觉应该是一部在现场抽丝剥茧寻找细微细节推论的电影,结果现场好像没有什么篇幅,在抢劫片段的场面很不错但没有体现人物性格,就好像肉贩子还有薛凯琪老公你都不知道他们复仇的决心有多大,也是没有篇幅就开始组队杀人。
古天乐的感情线感觉就是为了煽情和最后升华的铺垫还有搞笑,除了搞笑好像都失败了,我看的时候也猜想会不会这个枭雄过上了一段平静的生活后在赴死前有了留恋,然而还是毅然决然的赴死这电影还是时间太短,然而人像又多,关系也多,每个人的性格和转变来不及塑造,线路也多,黑警线,枭雄线,双雄对决线,复仇团队,劫匪团推,老人团队还有女警和萱萱等等,然后铺垫了很多东西,结果都好像没起什么作用的过度了,然后结局,开篇到中期无数的猜想,告诉你都是猜不到的,我不会按套路出牌,一会死一个,每死一个人好像无所谓似的,劫匪死了,线人死了,警察死了,没有去分析线索厉害关系,然后说你们都是凶手,出乎意料古天乐时常出现的幻觉起应和剧情发展的结果似乎没有太大的影响,就是加入的惊悚元素,这片子涉及了很多的元素,犯罪警匪,暴力血腥,惊悚悬疑,搞笑温情等等,单方面看都具备了佳片的情节和潜质,但整体就好像只是为了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加入了特别多的元素一般,虽然故事性比较完整最后说一下,总体来说还是值得看的,打斗场景,一些画面电影语言似乎都不错,就是开篇到中期时给人的期望太高了,篇幅短要素多野心大,架构不错但转折生硬,几乎所有演员演技都很不错,就是很可惜的一部片子
可能是近年港片势微,作为观众,心里期待并不高,看完之后甚至还觉得有那么一点点好看(瞧我这不挑的口味)。
总的来说这并不是一部消耗港片情怀、全体创作人员一心恰烂钱的作品、至少平平无奇的古校长用他用力过猛的表演证明他是认真的。
不拘于港片,把对比样本放大点看,这其实是一部可以吊打19年至少二分之一国产上映影片的作品,所以及格分是有的。
好看的程度大概就是去电影院花了三十块钱,看完出来不好说是搞了慈善事业,但又绝对不会觉得物超所值的那种中规中矩的普通好看。
先谈谈值回票价的部分,影片拍摄手法很有质地,这种质地感和这两年比较出圈的港片《无双》、《神探》一脉相承。
镜头、配乐和基调色彩能明显感到导演的用心。
尤其是基调色彩的运用,犯罪现场、警官林法栋及几个犯罪份子的服饰选择多为压抑青和冷酷蓝,而代表温暖人性的出租屋和救赎者丁喜悦(宣萱饰)的服饰则多为厚重的暖黄,砖红。
这种多个场景间的色彩冲突,泾渭分明,一丝不乱,处处透出本片导演是个有心的讲究人。
再来就是打斗场面不少,但是镜头切换流畅,视觉效果舒适,不像某些国产电影(此处不点名)一到大场面,镜头就天旋地转,不知道是不是为了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赶脚,镜头抖的好像被砍的是摄影师本师。
这部电影的镜头运用就很好,火拼,打斗都在及格线上,当然这的确也是香港导演很擅长的部分。
演员用的基本是tvb熟脸的实力派,没有流量加持的好处很明显,一个半小时基本很流畅,没有因为个别演员让人有突兀不适的观影感。
尬点也有,主要体现在影片立意上的企图和表达方式,立意力求深刻,表达方式过于直白,希望通过影片表达出人性的多面性,用爱猫人士林警官片尾说法就是:这就是人,会做好事,也可能会犯罪。
当然这里有个槽点,电影内涵难道不应该是观众自己体会来的更好么,这种男主角的点题台词像极了应试作文最后一句的全文总结,听上去尴尬又上头,这种把观众放在小学生角度的点题作文台词,我看实在是duck不必。
片子的观赏性尚可,不能位列优秀作品的主要问题在于剧情实在老套,虽然故事结构和某些不知所谓的洗钱流量电影相比完整流畅,但是基本没有什么新意,一直以为剧中那只鹦鹉会反转剧情结果却雷声大雨点小,想不通编剧戏份给那么足,结果就给观众看这个,到底心里在想什么🤔。
而且作为一个老套的集体作案类悬疑片,破案过程没有一丢丢抽丝剥茧、疑点重重的观感,作为柯南十级学者、tvb刑侦剧迷、福尔摩斯终身迷妹的我表示完全没有烧脑,平铺直述毫无惊喜。
作为悬疑剧本身并没有爽到我,最后一阵枪战并肉搏(并不十分精彩)后,大反派竟然还要来一句:这个世界本不应该这样。
誓要升华主题,给无辜观众来个硬煽情。
这一刻我心中暗骂悬疑惊悚个头,明明是精美流水账级别的警匪犯罪教育类型片。
如果你要问我值不值得,那么我会说:这就是中规中矩的电影,会有亮点,但有时候又平平无奇。
你想看维港夜景,于是注定横死的我在走之前签定了器官捐赠,我会送你一对眼睛。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爱情,但是临死前我仿佛在星空中看到了你,我很开心。
她眼睛不好,但装作自己看得见,守着套房子收租为生,和自己的房客-八十多的八妹,九十多的九哥,以及马上要过百岁生日的百有,不管外界生活变迁,一屋子的岁月静好,其乐融融。
他是匪,抢劫,杀人,阴差阳错之下成了她的房客。
略老套的相遇,没有人知道随着故事的发展,李先生租房生活的这段生活,成了他生命浓墨底色中的难得的一抹亮色。
如同屋子里各处的灯,昏黄,却温暖。
是什么时候情绪暗生?
深夜的端来的一碗糖水?
一口气喝下去,应该从嘴里甜到了心里吧。
神经永远绷得如钢丝般的他,脸上表情岩石般冷硬的他,在喝下这碗糖水后,岩石也有了裂缝,松动了。
又或是英雄救美后,糖水,买药都是有偿服务的她,第二天早上主动帮李先生煮了一碗米粉,说到免费时,脸上不经意流露的那一丝羞怯?
李先生也难得温情,笑了:“我打那个人,只是因为他挡了我的路。
”哦,可是这一切还是远远不够。
现实的残酷就在于,他是匪,他会抢劫,会在自己感到危险时,毫不犹豫地伤害对方。
于是误会产生了。
上一秒温情过后,下一秒他因为误会差点杀了她。
现实中的腥风血雨衬得这短暂的温情就像一个不切实际的梦……百有的百岁生日party终于快到了,在大家的簇拥下,她不好意思地敲开他的房门,邀请他参加。
到时候大家要交换礼物。
“年轻人,不要小气。
来参加我们,一起交换礼物吧,你也活了大半辈子了,如果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九哥说如是。
百有笑嘻嘻地凑过来说悄悄话:“你要是不想买礼物,也可以带她去看维多利亚港的夜景哦。
她以前最想去看这个了。
”……百有的生日party他最终没能参加。
仔细地给枪里装上足够的子弹,环顾四周,带走该带的东西,最后,拿出维港夜景的名信片,写上李先生,轻轻放在桌上。
这么快,就到了该告别的时候了吗?
那么,不要说再见,让李先生留在你朦胧的记忆中,好么?
在一部警匪片里,作为匪的我,最终结局早已注定。
可是,不要遗憾呵,party上要交换的礼物,其实我早已给你准备好了。
从此以后,你可以一直一直一直看到维多利亚港的夜景,看到这世上的一切,美好的,又或者不那么美好的……全剧终。
《犯罪现场》一个不是影评的影评。
从配角皆是熟面孔就能看出这个搵凶手的故事不简单,以张继聪和古天乐两条线索去推动剧情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悬疑度,而且一警一匪两个角色都是游走在灰色地带,这种人物的复杂性是加分的,尤其古仔的失眠症引发的幻象本可以往心理路线去挖,但最后还是没能深入地讲,叙事节奏也控制得不好,显得有些乱。
不太好。整个犯罪形式的故事最大的亮点本应在于那只目击现场的鹦鹉 但是动物实在是太难拍了所以这个线索基本废了。把古天乐塑造成精神失常其实也没什么必要,把他弄成亦正亦邪的角色设定去查并且在最最重要的案件追踪上下功夫那可以更好。整个故事到揭开真相都太平庸没甚冲击力,再者杀了叶Sir其实动机也不太足。但张继聪借大耳窿来建个猫窝真的太搞笑了哈哈哈 还有颜卓灵真的好好看 坊间传闻一直都说她和薛凯琪像 当两个人真的同框了我却觉得 颜卓灵的颜更胜一筹 果然青春才是最好吃的饭。
到最后,徐飞和武俏君还是没有在一起。宣萱这个有眼疾的角色,满满都是武俏君的影子啊。
喜欢这种寓言 但是要是细节再经得起推敲点就好了
剧本是真好,不过导演差点功夫,换成杜琪峰会很完美;角色也是真好,有亮点的古仔才不会视觉疲劳,可惜人物塑造还是差点意思,古仔其实还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啊好喜欢,卡司好喜欢,张继聪吴肇轩李灿森薛凯琪刘心悠还有鹦鹉🦜我爱你们!
古老师真劳模
模糊了正义和邪恶的界限,挺有趣的。宣萱和古天乐太配了,分分钟想起武俏君和徐飞,最重要的是连换眼角膜的设定都好像。
剧本不错,人物内心和悬疑线底子都很好,可惜就是典型的“会编不会导”,想表达的东西我都能get到,但拍出来的成品实在有点低于预期,人物没打透,悬疑部分因为沦为副线也缺了足够的冲击力,最终也都归于绵软无力。唉,实在有点可惜啊。三星鼓励港片加油。
应了连凯说的,作为演员,需要保持神秘感,才能把每一个角色演好,不至于让观众出戏~古天乐被尔冬升爆出建希望小学一事后,仿佛让他被公众贴上了“爱心人士”、“大慈善家”的标签~大家既是理解了他过去为何如此高产,也“预知”了今后看他的戏大都是出于对他为人处世的支持~谁还在乎他是不是一个好演员呢……但在我心中,他一直都是~希望未来有好剧本好角色,让他赢得最佳男主角~封影帝~
意外惊喜,本来想去吃鱼 ,人太多于是随手翻电影发现这片子还有20min开始,看名字就很清流又是今天新上,就买票然后迅速吃了m记进去了~hk警匪片,笑点总是在线~joy和一群老人家住一起实在是太有爱,警匪双方亦正亦邪,双方追与被追,今年值得一看的院线片~
第三幕收得有些草率急促了,在今年这个类型的港片中,完成度算可以了。张继聪的警察形象有些新意,古天乐的反派挖得还是不够,失眠幻觉的刻画只停留在视觉层面,对人物塑造作用不大。
古古怪怪的情节走向倒是挺像当年的神经片,但是的确没写好。古仔与宣萱那条线有点像《爆裂刑警》,却完全没起到作用,重要的戏份全写给张继聪了,导致古仔的角色本身都意义不明。倒是张继聪,第一次让我感觉到是有演技的。
本来给三星的,强行加塞精神病戏份扣一星。什么乱七八糟啊,凶手是东方快车,解决是无人生还?随便啦,剧本浪费了演员(也不算,好多位没少拍烂片)
远远超出期待!古仔今年上映影片最佳。张继聪影帝级表演。
明明有一个非常重大的犯罪案,但是匪徒和警察两方面却显得非常割裂,空有人物塑造,而没有放在一个合理的情境中,这样的剧本会让人感觉欠缺考虑。
想法很好,但是拍的不够好
悬疑线铺好了,解开悬疑却差了一口气,就像菜都是好的,观众的胃口也来了,却吃的不开心。这应该导演的执导能力配不上编剧。
为了公益,再烂我都会去影院贡献一张电影票。其实,我就是古sir的脑残粉(捂脸)
不会说的鹦鹉唯一能看到现场的凶手,看不清的房东唯一能看清悍匪的真心。正义与邪恶始终在一念之间,是抱着母亲凝望枪口的瞬间,是爱人被伤害的瞬间,是卧底当场殉职的瞬间。恶念是纠缠在心里的蚂蚁,随时爬到任何人眼前。人,会做好事,也可能会犯罪,仇恨的怒火会颠覆好人,午夜的热汤也会温暖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