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ke-20143.5.短评写不下。
Jennifer Aniston 第一次不是傻大姐,而且她也清楚表明自己不是St.Aniston。
医院一段:Nina:You're probably wondering about the cake.Claire:I didn't want to be rude, but yes.Nina:Remember when Annette asked us what our dream would be if we didn't have chronic pain?Claire:God, I always hated her drippy little exercises.Nina:Yours was to have sex with the entire Madrid soccer team.Claire:And yours was sickeningly sincere.Nina:What's wrong with a mother wanting to make her son a birthday cake from scratch? Everybody in the group cried when I told mine.Everybody except you.Claire:I had my reasons.Nina:I know that now.Claire:I know you know. To be honest, I was never impressed with the whole Saint Nina thing.Nina:Saints don't jump off bridges.Claire:I give you points for execution.Anna饰演的Nina不是圣人,Jen饰演的Claire更不是圣人。
相反,她一开头在互助小组便咄咄逼人,其后更是以控诉威胁达到自己目的。
对丈夫、对情人皆是冷淡,大概唯一对其好的只有墨西哥佣人Silvana,她为她解围(但似乎并没有支付她人工哦),对Nina的先生或许有点陌生人的温柔。
此外,她基本上与世隔绝。
我也不太认同说Jen一个人撑起了整部戏。
虽说她为了片子增肥、素颜、变丑,但整体演技还是不行,过于惊乍。
反观墨西哥女演员Adriana Barraza每次讲西班牙语都大赞。
梅姨女儿饰演的医生、Felicity Huffman和William H. Macy夫妇、Sam Worthington,他们出场不多,但都推动了剧情和情绪。
这里还忍不住说一下Anna Kendrick近年什么片子都要唱一下,这个片子她终于没开腔。
特别喜欢的还有卧轨的一段,Anna和Jen卧轨对谈,adorable.兔子洞和蛋糕。
每个人都说这部片子像兔子洞,没错,像兔子洞。
但是兔子洞里面的Nico有丈夫、有朋友、有邻居,她跟肇事者还有沟通。
这些Jen都没有。
事实上,她也受到了事故重创,全身都是疤痕,只能靠各种止痛药镇静剂活下去,物理治疗的医生说她的情况半年都没有丁点好转。
究竟为什么纠结一个蛋糕?
最后那个女孩,原本就是为了偷东西,Jen突然不bitch了,她带她到了LA,让她做一个蛋糕。
当最后女孩偷钱走佬,她也不再追究,而是让Silvana也品尝蛋糕的滋味,“This thief can cook.”Nina死后终于知道Claire为何不为自己的蛋糕故事而感动哭泣,也许蛋糕也就是Claire对自己对儿子的一个亏欠。
这部分没有明确交代,但总之最后她终于释怀。
不过最后坐起来那一下简直有点夸张了。
而且片子虽然不长,给人感觉各种拖沓和含糊。
腹黑说一句,前夫送照片给Jen,这个真的是一个sweet的举动么?
我觉得好伤感。
照片里的他们越快乐,传达出来的感情就越伤感。
不是么?
对了,男版的Halo也是好听。
晚安。
蛋糕】前几天无意中翻看到的一部电影。
是女神Jennifer Aniston主演的一部剧情片。
讲述的是慢性疼痛症患者在面对疾病,丧子之痛的日常。
我能感受到的是,真实的疼痛。
不断地服用止痛药,酗酒,移动的每一步都恨不得端着自己走,远行时小心翼翼地卧躺和说话,向周遭不经意流露出的满当当的恶意,任性地处理家里孩子的遗物,深吸着气和管道工人做爱……她好痛。
痛得难以言喻缺乏表达方式。
其中最深切的是她的几次下水。
一次是因为半夜疼得睡不着,她到自家游泳池里小心翼翼地侧泳,水波划动,手臂的挥划和配合动作的叫喊,好痛;还一次是在理疗中心,辅导员建议这个半年来没有任何进展的病人“另寻高明”时,好痛——明明看起来像是在积极生活,可是明眼人一眼就看穿自己内心悲痛绝望,那种……是羞愧?
是不安?
还是说,只是逃避?
原来逃避也那么痛。
最后一张图,是片末了。
算是一个和解吧,主人公对自己,对生活的一个和解。
然而并没有非常刻意,并不像许多生活勇士那样,骑着高头骏马,配着利剑,高傲地向敌人甩去一双白手套,宣誓对战,并没有。
她只是,小心的,忍着痛,往前走了一点点。
可是却让人看得欢呼雀跃。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蕾切尔的婚礼》,是一部毒瘾戒除者艰难真实的心路历程,她回到了家,家却拖着她往回看,不断回顾,不断痛苦,层层揭发,却最终因家人的谅解而得到了救赎。
作为剧情片,后者更胜一筹,作为人生经历,前者的痛更痛。
且同是丧失亲人,她以一句“我曾是个好母亲”(她说的“曾经”,我的理解是相对于她还是“母亲”身份而言的),让自己获得了救赎,她是自救的。
因此和解也就来得顺其自然
上一次被詹尼佛•安妮斯顿震撼还是她2013年的《冒牌家庭》,当几乎珠黄的脱衣女郎突然大跳钢管舞,这部爱玩爱癫的半荤喜剧才算浓香四溢,多得安妮斯顿的卖力演出,挽救了美国囧片的俗套命运。
而在《蛋糕》中,她所演绎的深陷病痛的克莱尔始终处于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焦躁中,基本上将她过往的美女/傻女形象颠覆殆尽,没有能够剑指奥斯卡,引来影迷不平。
事实上,究竟是因为安妮斯顿才令这部影片有了更多吸引人的看点,抑或是这部电影本身,已经很难判断。
本片导演丹尼尔•巴尔兹显然不想在视听语言上多下功夫,所在多见的正反打镜头预示着一种反吸引力的倾向,这部精神状态指向主角克莱尔疾患的前世今生,夹杂着在互助会的“难友”妮娜的非正常死亡,令这种教人焦虑的状态变本加厉。
在影片中,平常的正反打对话里,往往呈示出克莱尔一时一地的复杂心态,这是剧作上的用力指出,亦让与克莱尔接触的周边角色们变得丰满,从她的钟点工到妮娜的丈夫,都带着各自的复杂心态,处理着观众眼前、同时也是他们眼前的这个“疯女人”。
或许安妮斯顿的表演太过抢眼,致令其他角色发挥有限,更多时候,包括妮娜丈夫在内的角色承担的是一种映射功能,通过他们的行为举止来呈示克莱尔本身的复杂面目。
这亦是《蛋糕》在兴味相当平淡104分钟里所憋着的一口气。
克莱尔时常与他幻想中存在于面前的妮娜对话,试图获取妮娜的真实心态,这亦是克莱尔用以解脱自我的手段,而她的墨西哥钟点工亦在自身复杂的家庭文化背景经历中来衬托克莱尔的虚无。
这些桥段令人感到漫不经心,事实上也并未有效传达创作者希望达成的意图,更多时候,事情只是在发生,而非在陈述。
这也反映出影片整体上的力不从心,依靠安妮斯顿个人的表演来带动整部电影走向观众,确实令人感到比较吃力。
克莱尔的幻境里经常突然闪回到妮娜坠桥的画面,这些画面出现时并未能被证实是克莱尔亲眼所见,然而这些插图卡片一样的闪回镜头,打破了影片延缓的节奏,同样也显得突兀。
事实上有经验的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本片的题旨是身心疗愈,而结局无非两种,愈合与无法愈合,这同时也是影片能否有效缝合观众期待与自身表意的问题,当克莱尔在结尾作出了关键性的动作,这个问题不攻自破,然而也并不能令人感到振奋。
这就如同“蛋糕”在影片中的地位一样,功能并不在于展示“蛋糕”及其承载的伤痛究竟为何,而是借由这一理想化且图腾式的物件,来传达主角伤痛的源头并指示疗愈过程的可见形态。
正如克莱尔面对现实中的众人与臆想中的妮娜一样,“蛋糕”是没有具体意义的能指,当它的指代功能消失,影片亦自动回复到一个与主角携手回归的正常态,此时回望所有淡淡来去的情节,亦如一场幻梦。
但很难说《蛋糕》中营构的桥段是行为无穷的,在影像表层上早早失去了吸引人的造梦动力,内里其实也比较苍白。
安妮斯顿在片中的形象固然因其用心表演而显得真实逼人,但另一方面,因这种投入而破坏了安妮斯顿过往的经典女性形象,作为一个明星她完成了向表演艺术家的迈进,同时进一步击破了过往形象的魅力场域。
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同时对影片表意来说是一招险棋。
所以《蛋糕》有惊喜而未够惊喜,有内容而并不丰满,它创造性地将一个痛苦的女人安置在错综复杂的各种情境中,最后的解决方式见仁见智,但绝不是最好或曰最令人动容的,通常这样的结尾(还是要大家自己去看),应该有久旱甘霖的心跳加速,然而并没有(起码笔者没有),安妮斯顿之于整部电影,实在太过抢眼,抢眼到不正常的地步,这是否矫枉过正?
是一个值得琢磨的问题。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昨天才看了安妮斯顿的《随波逐流》,今天又看了她的《蛋糕》。
与前者相比,《蛋糕》是安妮斯顿表演上的一个突破吧。
就不吐槽豆瓣上的简介了,在我看来《蛋糕》讲述的是一个很像波兰斯基的《蓝》或者《兔子洞》等等的故事,同样是车祸丧子陷入无限循环的痛苦,但《蛋糕》则在其中加入了互助小组成员自杀对于主人公产生的影响。
安妮斯顿饰演的克莱尔,暴躁,阴郁,敏感,特别地敏感。
尽管她总是说别人敏感,但最敏感的其实是她自己。
丧子之后参加了一个互助协会,在其中认识了年轻漂亮的妮娜,但妮娜却自杀了。
于是在影片的开头,我们看到的是互助组为妮娜召开的追悼会。
克莱尔在会上发表了一番对妮娜死亡以及死法的言论,于是在影片后面妮娜的”鬼魂“一直”缠着“她。
被病痛以及丧子之痛折磨得万分痛苦的克莱尔尝试过自杀,但最后却发现自己并不想死。
这个故事是很典型的好莱坞三幕剧叙事结构。
主人公遭到冲击——主人公如何应对冲击——主人公在冲击中产生蜕变。
故事并无太大新意,而且拍摄手法时而小清新时而拍成恐怖片,略显拖沓的剧情让人看的有些烦躁。
不过,卡莱尔和Silvana之间的互动还算有趣。
但除了卡莱尔作为主人公有着较为立体的性格之外,其他配角没有太多出彩之处,太过平实,有些单调。
其实最让我感慨的是安妮斯顿。
Rachel这个标签对于她来说应该是有惊喜有沉重的吧,这次《蛋糕》里不顾形象,衣着邋遢脸上有疤毒舌刻薄,但还是让我在某些时刻想起Rachel。
(《Friends》里除了chandeler和Joey,最喜欢的就是Rachel啦)总体片子,最大的亮点只有安妮斯顿。
结尾的”蛋糕“回归主题,按照导演意愿让本片最后得以升华。
不知怎的想起《阿甘正传》里的”巧克力“。
”人生就像一块蛋糕,口味不同带给味觉的体验也不同。
吃到了苦涩的蛋糕没关系,总会咽下去,然后再尝一口甜美。
“
其实吧,一开始Jen就以浑身带刺的形象出镜,没有什么是能入她法眼的。
语言尖锐,让所有人都不舒服。
脸上的伤疤甚至比她浑身上下散发出的loser气息要轻微得多。
jen一直都是演的白富美的形象,乍一看来的这个哪里都没有地方值得被人喜爱的角色真的让人看起来有点蒙。
可是,还好她演的很真实,受过伤,抑郁的时候真的就像这样,最颓废的时候不是想去死,而是了无生趣,做什么都觉得提不起精神的。
可是既然活着就要熬下去,熬过黑暗,慢慢的去适应光明。
穿插的同组的成员跳桥自杀,在接近另一个真相的同时,慢慢疗伤,这也许是jen自我救赎的一种办法。
到最后都不知道她到底有没有走出来,也许假以时日才能好,可是至少没有放弃不是嘛?
日子总会好的。
综合来看,这部片子演技尚可,可惜只是平静的述说,没有大起大落,所以给人印象并不会很深刻。
这样的片子或许只适合内心有过疤痕的人看起来才会更有共鸣。
美国生活太富裕了,没有收入来源的车祸重伤后遗症女人,生活都快不能自理,住着独栋house,还带游泳池,开着jeep,从来没有为了钱而发愁美国的药物管理也不是滴水不漏,墨西哥的药商似乎更像国内的,为了钱就卖货墨西哥老太太性格也太好了,做为我们称呼为保姆的职业,可以忍受毒舌女主角,同时对雇主忠心耿耿学习了一个用保鲜膜盖住蛋糕的好办法,就是在奶油表面插上牙签在覆盖上保鲜膜,这样不会破坏掉蛋糕的造型Jennifer Aniston的演技确实不错,已改往日靓丽的形象,一举一动都符合一个神经质的饱受慢性疼痛折磨的市失去儿子的中年女人。
P.S脸部的伤疤做的太真实的了
当初下这部电影,是看上它的名字叫《蛋糕》,就以为是那种适合大半夜左手搂狗右手往嘴里挖乳酪蛋糕的那种疗愈系轻喜爱情片,加之主演是詹妮弗·安妮斯顿,演什么我都爱看的甜姐儿之一。
于是我下班真的买了芒果乳酪和苦巧蛋糕来配片啊,搂好了狗,摁下遥控器……然后发现好像有哪里不对。
这绝逼不是一部空气里飘漾着甜蜜气息的那种片。
反之,疼痛、止疼药、死亡、幻觉or鬼魂贯穿了全片。
安妮斯顿扮演的女主苍老而憔悴,时时都要忍受着车祸后遗症引发的阵痛:生理,还有心理的。
这是真正展露她演技的一部片。
另外,我觉得这是她塑造的最好的角色。
或者片名应该唤作《疼痛》才合适。
至于蛋糕,那其实只是她通往疗愈之路的一把钥匙。
如果你抽丝剥茧地去掉演员入骨的表演,或者你并未真正独自面对过生活中的黑暗时光,或者你的人生充满了阳光压根儿就没有狗屁黑暗时光……那么这部片的剧情简直俗不可耐:女律师遭遇车祸后痛失爱子,为了分解创伤造成的身体疼痛终日与镇静剂为伴,哦,还有一个不离不弃的保姆。
然后互助小组成员妮娜的自杀,触动了她(她开始为妮娜的鬼魂所困扰,其实应该是镇静剂致幻),她开始接近妮娜的丈夫,试图探索妮娜之死,也曾试图卧轨,但是谢天谢地她活了下来并且最后一个镜头意味着她有被疗愈——忘掉这些剧情介绍吧,它们仿佛和电影本身没啥关系,剧情顶多是支撑的骨架,但是那些关于疼痛的探索,才是这部片的血肉。
这部片区别于俗套的好莱坞温情励志大片之处就在于:它几乎用百分之99的力气为你展示绝望,而只用百分之1的结尾,给予女主和电视机前的你以希望。
但是足够了。
能够正式而郑重地面对痛苦,导演很棒。
痛苦无法被隐藏——导演显然深谙其道,但是很多人不明白。
是的,痛苦最终顶多是被时间缓慢地分解,被生活的潮水湮没,升华在虚空之中,但它从来无法被人为藏匿。
而明天与希望又是什么,有时真的是痛苦累积到百分之99.99时,升腾出的瞬间的宁静。
但是有一些人,他们眨下眼睛的功夫,峰值就达到了百分百,比如妮娜,于是她纵身一跃。
所以说,每个人都应该寻找到抑制痛苦疯狂生长的方法,镇静剂、酒精、音乐、聊天、饮食、运动、性……在达到浓度百分百的峰值前,让它降低哪怕那么一点半点。
因为同死亡相比,再疯狂的生命行为都可以被原谅。
安妮斯顿和妮娜的鬼魂(我认为是镇静剂带来的幻觉)躺在铁轨上,妮娜说死前的遗愿很重要,是死后唯一可以被带走的。
“麦当劳的薯条”“水宝宝防晒霜,因为我爱死那个味道了”然后,她终于说道“我曾经是个好妈妈”——我瞬间泪崩。
其实她一直隐藏又规避的真正痛苦,就是那个孩子。
我想她最终关于痛苦的救赎,就是从这一刻开始的。
这部影片虽不缺少笑料,但多半是苦中作乐,片中安妮斯顿几乎素颜出镜,她扮演了一个深受慢性疼痛折磨的女律师,由于遭逢巨变,精神上的撒裂,身体上的摧残和放任使她变成一个处处惹人厌的角色,她暴躁、抑郁、极度敏感,连她的老公也不太想看到她的这样一个可怜又可恨的女人。
好在她终归是主角,故事给她一个悲伤的原因,足以让观众谅解。
总体来说这部影片可看性不是很强,娱乐效果不佳。
影片给人的印象游离在安妮斯顿那张倍受摧残的脸上。
忽明忽暗的灯光让影片显得有一种装神弄鬼的阴暗。
为了看安妮斯顿,特意挑了上海电影节期间的场次。
她过去的角色,甜姐,甜心,为了支持她的转型,带着期望进的电影院。
首先,她终于有角色突破了,鼓掌。
其次,正能量的结局,观众看后不心塞。
然后,女保姆的角色给我的印象最深。
最后,安妮斯顿一直有的小幽默表演方式添加到这种沉重题材的电影,觉得苦涩中有点酸爽和甘甜,因此电影整体风格和节奏还是不沉闷的。
特别欣赏她进入儿子房间,给萨姆沃辛顿的儿子找衣服的场面,作为观众,大屏幕前,森森的被感同身受了。
凭这一点,我觉得她表演可圈可点。
没看懂的是安娜肯德里克的角色。
前几天无意中翻看到的一部电影。
是女神Jennifer Aniston主演的一部剧情片。
讲述的是慢性疼痛症患者在面对疾病,丧子之痛的日常。
我能感受到的是,真实的疼痛。
不断地服用止痛药,酗酒,移动的每一步都恨不得端着自己走,远行时小心翼翼地卧躺和说话,向周遭不经意流露出的满当当的恶意,任性地处理家里孩子的遗物,和管道工人做爱……她好痛。
痛得难以言喻缺乏表达方式。
其中最深切的是她的几次下水。
一次是因为半夜疼得睡不着,她到自家游泳池里小心翼翼地侧泳,水波划动,手臂的挥划和配合动作的叫喊,好痛;还一次是在理疗中心,辅导员建议这个半年来没有任何进展的病人“另寻高明”时,好痛——明明看起来像是在积极生活,可是明眼人一眼就看穿自己内心悲痛绝望,那种……是羞愧?
是不安?
还是说,只是逃避?
原来逃避也那么痛。
最后一张图,是片末了。
算是一个和解吧,主人公对自己,对生活的一个和解。
然而并没有非常刻意,并不像许多生活勇士那样,骑着高头骏马,配着利剑,高傲地向敌人甩去一双白手套,宣誓对战,并没有。
她只是,小心的,忍着痛,往前走了一点点。
可是却让人看得欢呼雀跃。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蕾切尔的婚礼》,是一部毒瘾戒除者艰难真实的心路历程,她回到了家,家却拖着她往回看,不断回顾,不断痛苦,层层揭发,却最终因家人的谅解而得到了救赎。
作为剧情片,后者更胜一筹,作为人生经历,前者的痛更痛。
且同是丧失亲人,她以一句“我曾是个好母亲”(她说的“曾经”,我的理解是相对于她还是“母亲”身份而言的),让自己获得了救赎,她是自救的。
因此和解也就来得顺其自然。
http://user.qzone.qq.com/812108388/main
詹妮弗安妮斯顿的演技真是够呛。
孤独的力量有多大,只有你像女主一样身在其中才能体会。谨把此片献给天下所有曾今孤独,或者正在孤独的人。
安妮斯顿的演技大爆发了,希望以后也能演一些有深度一点的片子。别老演r级烂喜剧了。
谁写的简介。有你这么逗人玩的么。片子很棒。
珍妮弗好卖力的演出,结果好多人不捧场啊,其实蛋糕很写实的感觉,
昏昏欲睡
没什么痛点,而且旁边坐了一位妇女,浑身散发一股恶臭,所以整个电影我如坐针毡,结束后有种解放了的感觉,对不起珍妮花我还是很稀饭你的。20150617@SIFF国泰电影院
颁奖季
正好在思考关于电影镜头语言的事情,很入门的范本了
Aniston is not that young.
6级什么的都是bullshit,大体上懂了,等字幕来了再看一遍
瑞秋终于不是傻大姐了
Homemade Cake!
i just can't imagine how AnnaKen would look like when she has a child……definitely not the one in this film. but ja did a not bad job.
放肆作,用力作。
安妮斯顿不同以往的表演,但是故事本身立意太弱,甚至点题片名的段落都有些莫名。好表演还是要有好剧本搭才行啊。
有钱又不想好好治病虽然你心情不好我能理解但是你又有钱又不要好好过那我到底看你要看什么。这种人物扁平的疗伤片越来越多再拍下去就要像韩剧了。这时候往往配角都比较好看。
有些电影会故意模糊背景来达成也许非常理的构想,但显然不适合这部,整个背景只有几句台词加模糊的闪回都算不上的镜头,一直就是女主痛苦痛苦痛苦,片名也取得极勉强,真是要憋死人。。。
看得挺心痛
没咋看懂 但喜欢Jen 而且她也叫clair哈哈哈虽然我是没有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