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了这部剧以为评分会高些结果没想到才六点几分,想知道一下原因,除了水军恶意刷差评之外,随便翻了一下给差评的评论大多是因为抄袭?
还是没有给出具体细节贴图证明只是一句“感觉太像了”就直接把这部剧打上了抄袭的标签。
当你给别人定义的时候是不是应该以理服人呢?
比如说《爱情公寓》妥妥的抄袭《生活大爆炸》《老友记》,《生活大爆炸》又有证据抄袭《老友记》,我没看过老友记,但是生活大爆炸是我最喜欢的美剧没有之一,但是抄袭就是抄袭,有证据我一定默认挨打,但是你能否认生活大爆炸是烂剧吗?
我做不到 于是我还特别在百度上搜了一下,到底有没有抄袭具体说的就是1.镜头语言表达太像《大小谎言》还有片头的呈现风格,还有对比图,可是我看了半天发现就是都出现了大海,其他的没有什么一样的啊,你要说都有大海隐喻风格就是抄了,那我读文章每次看到大海反映了人物的某些性格,是不是都应该不读了,抄袭,差评!
高尔基的《海燕》,抄袭了曹操的《观沧海》,名字都有海,而且内容竟然都用了大海来隐喻作者的心境,对吧?
你觉得这样很有道理,只能送你“杠王之王”,慢走。
2.人设太像《夫妻的世界》,比如说人设都是女强男弱,比如都是抓小三斗小三,稳住自己找律师之类的,但是我觉得这不是大部分婚姻剧的普遍设定吗?
不是女强男弱就是男强女弱,主线就是女性抓小三斗小三然后把自己升华一下,这一点说是抄袭简直说不通,如果说凭借这个点说抄袭的话那可以把所有抓小三的剧抄袭了一遍,《回家的诱惑》后半段设定不也是这样吗?
那这部剧吃官司就要吃死,古今中外所有有小三类情节的电视剧怕是都要告一波,可是现在没有啊!
那如果之后被告抄袭了,那我立马赔罪道歉,怪我瞎了眼给这部剧评分。
不过要说融梗的话的确也说得通,但是融梗本身就是界限不清的,融梗与借鉴这可真的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你仔细看剧就会发现不一样,和《夫妻的世界》不一样剧情也不一样,小三人设也不一样,也没有什么财阀背景,只是一个是书香门第知性高雅的女强人和另外一个愿意为妻子妥协的家居男人,而且男主并不是一事无成的窝囊废,他不是靠女主上位的呀,还有他俩的女儿和韩剧里的男孩性格完全不一样的,还有小三就是一个单身母亲病态的想给儿子完整的家,夫妻的世界完全就是全员恶人好吧_连女主都不值得可怜,整个三观崩坏。
总之就是一点,在我这里这部剧不可能被打上抄袭的耻辱柱,连融梗的说辞都要思量一下 再来说说剧情本身,宋佳真的把一个知性自律高雅温柔体贴下属的女强人演活了,刘敏涛也一反平日知心大姐形象,腹黑娇柔病态演的淋漓尽致,喻恩泰把阴柔又无耻的出轨男演出了自己的味道,你要说张鑫真的爱杨雁吗?
我觉得不爱,只是感动和新奇,他只是想只要不被发现,这种偷腥的刺激感一直都有不是更好吗?
只是渣男的贪婪罢了。
还有他极度的不自信,对于张一的爱他从一开始就打了一个问号,但是杨雁则不一样,他在杨雁那里可以找到自己的被需要的感觉,杨雁又是把病态的把家庭放在第一位的小女人形象,可以为了维持完整的家庭放弃一切,甚至把自己都放弃了。
杨雁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尽管她一直付出一直忍让还是没有办法挽救,而第三次她不想放手了,说到底杨雁并不是真的爱张鑫,只不过她觉得如此爱女儿的温柔居家型男人一定可以给她儿子一个完整的家,所以她尽管曾经被小三伤过也还是义无反顾做了小三。
这部剧有绝对的坏人吗?
好像是没有,有绝对的好人吗?
也没有,张一接近王鹿的目的显而易见,她故意把全家福给王鹿看不就是想让他亲自抓住母亲的小三行为吗?
报复杨雁可以,但是和12岁的小孩没有关系吧?
还好她阻止了王鹿开门,要不然捉母亲奸在床,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
所以张一还是一个有底线的好人。
整部剧看下来,对于婚姻对于夫妻双方对于情人关系对于教育都有很多思考,其实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以及你愿不愿意接受自己的选择,出轨的一方难道必须要离婚吗?
好像也不是,张一的父母不就是个好例子吗?
但是谁又能为你选择了维持这段婚姻之后不会有下次出轨来负责呢?
只有你自己。
还有成年人该当着孩子的面哭嘛?
当然可以了,父母也是人,但是哭的方式有很多种,张一那种疯魔了一样哭让我一度怀疑她有些走火入魔了,连我都有些被吓到了更别提孩子了。
所以这部剧我为什么打四颗星,因为它让我思考了很多,关于人生关于婚姻,不一样的选择成就了剧里的每个人,而且现实也都成立,仅此而已
《白色月光》在第12集全剧终了。
带着渣男洗白后的和好暗示,与戛然而止的反转。
张一和张鑫相逢在一场探讨女子力的艺术展上,站在逐渐隆起的二胎的两边相逢一笑泯恩仇。
恰巧今天马伊琍上了热搜,原因是“不是每一颗卵子都应该成为受精卵“。
40+涅槃单身女神说”经血是卵子被排出时流出的眼泪“。
啧啧怎么不说经血是卵子在完成自我救赎时盛放的烟花?
虽然不是蓝色的。
女性如何实现自我价值的探讨在今年的影视剧里被升华到空前的高度。
《白色月光》在《三十而已》之后还让人能够完整看完,说明还是有独特之处。
但是还是逃脱不了国产剧的通病:局部亮点,整体毁灭。
社会上反反复复说什么,就说明这个社会缺什么。
看样子女性在今天感到了荒芜、单一和被物化,影视剧反映了一种挣扎,但是也就仅限于挣扎本身,而无法提出有效的solution。
出色的女性,一定要在丈夫出轨后才能改变吗?
接连两部热剧,都将优秀的女人设定成为被出轨对象,仿佛女人出类拔萃就只能面对婚姻失败。
这世上再无棋逢对手的爱情,只有棋逢对手的情敌。
刘敏涛和宋佳的对手戏我可以就着香槟看1000遍,好演员啊,无懈可击的好演员啊。
《白色月光》没有选择传统的白瘦幼女孩儿作为第三者,因为原配和小三会有大量对手戏,林有有可接不住。
一个看起来其貌不扬,人老珠黄的懦弱心机女,为了自己的儿子可以迸发出惊人的能量。
有些女人的本事在事业上,有些女人的本事在男人上,将遇良才。
然则,女人的价值实现一定要建立在男人的失败上吗?
就像《三十而已》,全民的观剧G点都建立在顾佳什么时候发现许幻山出轨上。
我都怀疑顾佳和林有有的耳光戏是导演迫于压力后加的。
杨雁和张一好多了,几乎没有任何肢体接触,也不打嘴炮。
张一决定不伤害王鹿才是真正的自我救赎,将自己从仇恨的深渊旁拉回来。
张鑫受到杨雁胁迫和张一提出离婚,车里的那场戏宋佳真的神演技,从不懈到不忿到不甘到不舍,能和这样的女人飙戏,都羡慕喻恩泰。
刘敏涛也好,她身上自带性冷感、尖峭、决绝、神经兮兮但善良的气质。
说台词一贯夸张的抑扬顿挫,反而适合这样一个骨骼清奇的小三。
现在的影视剧推崇“年下男“,小男人们不但帅,而且专一。
但是,呵呵,出轨男曾经也是年下男吧,他们是如何退化成油腻老男人的呢?
合理价值观的缺失,让精湛的演技和精美的服道化变成了女性物化的帮凶。
我们想看一个女人从25岁到35岁打拼的过程,想看她们的幼稚、迷茫、脆弱,想看她们不再束缚自己的身体,想看她们享受自由又与孤独抗争,想看她们的病和死,想看她们一个人在世界上单打独斗的样子。
社会缺乏对女孩子们的性别特征教育。
做一个董明珠那样的女人是成功,做一个家庭主妇也一样是成功,而不是拼命让想做家庭主妇的女人做董明珠,然后劝董明珠们回归家庭。
做女人,不一定要“错了”,才能发现自己。
中国的文人啊,写得好婊子,写不好良家妇女,写得好婚外的受精卵,写不好一颗孤独的卵子。
——————————最新看到了结局,后面经常有种编剧疯了的既视感emmm—————————— 目前看到第六集,本来看到刚出看完前两集就想打个5星,但是看多了,反而觉得,剧情张力加的太满了,但是剧情本身的矛盾又撑不起这么多的张力,看的好累啊。。。。
初看时感觉剧情紧凑镜头讲究台词斟酌演技爆表有爆剧之相,期待满满,看到三四集时忽然感觉一直这种阴沉的调子很疲乏,不知道是APP还是我手机的问题总感觉配音很小一样,有时候得用力听,一直这么低沉缓慢的嗓音观感大打折扣。
记得之前一个老艺术家说过,表演时候不管再大再小的声儿,都应该让观众听得清清楚楚,这也是表演的功力,个人认为不是声音一直拿着就是高大上有内涵了。
宋佳是个好演员,所有表演单拎出来基本都是满分,但是全程让观众跟着分析表演着实很累。
看电视的大伙儿更多人是为了消遣,出品方制作方和参与制作的包括演员在内的有企图心是好事,但是如果可以更加不露痕迹给观众留些留白和探讨空间更好。
打四星一为各位演员的表演,二是近期看到越来越多国产剧有制作精良的诚意,所以支持用心的剧。
好啦啰嗦完啦八卦下,感觉小三是杨雁,当时在前面看有个欢迎会,女主和杨雁聊天没几句杨雁就要走,其实作为女生来说,如果当时我是张一,心里是会有些不舒服的,还想编剧怎么会这么处理。
然后男主出现,心里忽然冒出个想法,如果杨雁也是小三那就太劲爆了!
脑补张鑫是个渣男,因为成为了“妇女之友”,所以老少通吃,想下女主刚搬来杨雁就过来了,注意杨雁是新入职,且做的是自己之前从未做过的工作!
一把年纪了到海边去做一份自己没做过的工作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看情郎和他太太的一举一动啊!
另外杨雁一个爱好就是喂养流浪猫,千百次的喂猫只等张一一个回头,制造偶遇,欧吼吼因为杨雁非常了解张鑫并非不偷腥的猫,所以以自己老公出轨成功打入张一闺蜜团,这不就是正瞌睡了给你递枕头吗?!
另外请一定注意一句话,当时杨雁意味深长的说过一句,为了我的女儿,我什么都愿意去做!!!
所以杨雁就算做了不道德的事情,编剧也给她做好了铺垫!
最后,张鑫如此成功脱身,就是他把张一知道的所有他出轨的线索一一推翻,小票是孙雯雯自己掉的,项链是为了拉孙雯雯入伙,这些都是杨雁很清楚知道内情的线索!
故如果杨雁是小三,最合理。
“她只是个为女二为爱发疯的女人,呵呵哒”。
最后,如果本人猜测有误我也就是那么一猜,大家那么一看,仅做追剧交流哈哈 看完追评(剧透,介意者勿看): 后面几集看的一直脑子里就浮现出一句话,编剧疯了。。。
怪不得提前点播一下子就完结了,这要是让人一天天的看,首先剧情会越来越让人反应过来意识到了无聊,其次热搜也买不起这么多天啊。。。。。
看到张鑫知道张一装了摄像头跑到杨雁家质问的一段,前一分钟 张鑫还在发愁恼火事情怎么办,后一分钟因为王鹿要回家,编剧为了制造出所谓的紧张感,下一分钟变成了张鑫和杨雁按捺不住火急火燎的要帕,emmm........制造紧张感也请尊重下人性好伐?
张鑫是个正常的人啊!!!
再者以背后大Boss腹黑女身份出现的杨雁,忽然开始智商掉线,为了得到张鑫的人,轻易的打开了他公文包里的电脑(且不说工作电脑,就是个人随便看剧的电脑,正常人也会设置个密码吧?
设密码花费好多时间吗?
)这个暂且不说合理性,杨雁的脑回路居然是把公司宣传片换成自己和张鑫偷Q的视频,一个正常人这么希望这些片段被大家一起欣赏吗?
逻辑合理点在哪里?
搞垮张鑫的事业张鑫就和自己在一起了?
杨雁往张鑫家送公文包,恰巧是笑笑开门后面一段张鑫张一的误解才能成立,杨雁是在张一家装了监控吗?
她是怎么知道一定是笑笑来开门,还和笑笑拉钩不要告诉妈妈?
emmm........这一拉钩直接把杨雁和观众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啊!
杨雁在给王鹿买网球拍时候找了个会计兼职,张鑫居然自己作死把自己出轨对象介绍给了妻子所在的公司,是怕张一发现不了你出轨吗?
你自己开公司的给她一个会计兼职不香吗?
而且杨雁会计兼职较为靠后,那时候估计周睿都在酝酿逃跑计划了,居然用自己最怕被发现的合作伙伴老公推荐的人来做假账,编剧为了给张鑫洗白真的尽力了!!!
我爱你不想跟你离婚这一切我都是为了你被迫的?
Excuse me ???? 再看看张鑫离婚后杨雁得意的小眼神,作为杨雁这个年龄段的人,怎么会不知道强扭的瓜不甜这个道理,这样的得意洋洋,为了所谓的给王鹿一个完整的家,毁掉了一切来欺骗自己,我想再次说一句:编剧疯了!
但是请不要自己假大空的设计情节把观众当智障,这很影响观剧体验,我从最开始看头两集的惊艳直接到了最后的无语,把评分从4星改为了2星,2星是为了演员的努力和制作方原来企图心的鼓励吧。
最后,张一在救命的项目成功后,把业务交给一个入职公司不到一年的小助理和一个法务,只想说,呵呵。
曾经有编辑跟我聊起,为什么想要做悬疑题材的故事:因为一切皆悬疑。
我仔细琢磨了一下,似乎懂得了其中的意味。
大多数时候我们看到的是表象的悬疑,通过罪案推动情节的进展,利用推理寻找故事的真相,而最终的结果必然离不开人性的抉择。
本来以为打着悬疑剧场招牌的《白色月光》也是如此,结果看了开头,却发现这部电视剧的悬疑直奔命门——以情感推动情感。
没有命案和死人,只是最稀松平常的两性关系,却吊足胃口,是出轨的真相,更是婚姻里的暗潮涌动。
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婚姻才是人生最大的悬疑,特别是对女性来说,不可选择的原生家庭是上一代人婚姻的结果,未来人生的走向是自己婚姻的赌注。
或者保有无知的单纯,或者陷入多疑的泥潭,无论怎样的人生,几乎都会有隐秘的秘密,这才是婚姻的真相。
《白色月光》正是通过悬疑的方式来探讨婚姻中两性的关系,因为主创团队皆为女性,所以初看,整部电视剧呈现出非常细腻的质感,大概真的只有女性更能触及情感的最深处。
婚姻里的悬疑,处理不好就是流俗,处理得好是高级,暂时来看,《白色月光》的开局不错,最难能可贵的是与谋杀无关,却又节奏紧凑,氛围渲染的恰到好处,空镜的运用让全剧呈现出一种文艺的特质。
宋佳的脸还是很扛镜头的,整个人的气场也很符合张一这个角色的身份,建筑公司的合伙人,备受同行认可的建筑设计师,气质优雅的中年女性,看似还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刘敏涛的角色对张一的评价很让人有触动感:你一看就是那种有福气的女人,因为你眼神里有种傲气,是那种一直被人疼爱,被人呵护才会有的傲气,像我们这个年纪的女人,还真正有傲气,往往因为家里那个男人。
非常卑微的一段台词,但却道尽现实的无奈,即使只是表象的“虚假繁荣”。
没有人能逃开婚姻的拷问,只是你有没有勇气或者景愿想要去拷问,在两性关系中,你以为你看到的就是全部,其实只有你相信的才是全部。
信任,是危机的源头,是人与人之间最难把握的尺度,《白色月光》的节奏极快,很少的铺垫,就直奔信任危机,张一对丈夫的怀疑不断升级,对大多数观众来说,可能被牵引的重心是男方有没有出轨,但是更深层地追溯应该是张一为什么要怀疑?
是什么让一个如此优秀的女人,缺失了安全感。
是的,信任的坍塌一定起始于安全感的丢失,在前两集中闪回的公司团建的镜头是非常用心的细节,对张一的性格有了新的输出,可能,人站的越高,懂得的越多,反而越缺少安全感,尔虞我诈的成人世界法则,没有单纯可言,婚姻和家庭其实是另一个小社会,在没有血缘的关系中构建一种亲密,并维持终身,仔细想想,还挺毛骨悚然的,以大概率基数而言,女性虽然不够单纯,但是可能欲求不高,男性不够单纯,却不会放弃花花世界,当然不能绝对而言,可是欲望和感性确实一直在推动着两性的博弈。
在我们当下的社会,女性的身份可能会被重新定义,越来越多的女性在职场上不输男性,甚至比男性还要优秀,却在情感上很难达到完满的状态,张一就是极为典型的当下时代的女性,当然,《白色月光》的探讨并非如此单一,因为喻恩泰的角色还没有完全展开,即便他会出轨,即便他可能是渣男,但是为家庭放弃过事业,全心全意的带大了女儿,都使这个角色不那么扁平,而且他身上隐藏着另一份巨大悬疑,为什么?
为什么,人会突然失去安全感,为什么,人会发生突然的改变,我们是不是在努力需求一种幸福,却因为幸福而变得无聊,开始无意识地摧毁幸福。
2020年,无疑是个悬疑年,《白色月光》选择了剑走偏锋,却可能成为悬疑之下最具讨论性的电视剧,因为它并不悬浮,演绎的是更为大众的日常,没有婆婆妈妈,只有最隐秘也最外露的情感雕琢,我相信,即使全剧播完,也不会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真相,甚至可能很难评判对错,每个观者都会带入自己的影射,在巨大的争议中去认知这不可解的两性之殇。
在开播之前,《白色月光》这部被打上“她悬疑”标签的网剧一直被寄予很高的期望。
首先,这是一部女性视角的悬疑剧,在直男气息满满的国产悬疑剧中可谓是鹤立鸡群;同时,《白色月光》将核心戏剧冲突放在亲密关系的两性博弈上,这与传统意义上的悬疑剧的戏剧核心——刑事案件的侦破大为不同,有一定的新鲜感。
白色月光都市情感悬疑剧《白色月光》今日开机 阵容公布 宋佳_腾讯视频其次,《白色月光》的宣传一直走高冷路线。
那个《史密斯夫妇》式的概念预告片令人印象深刻:一对夫妻在接受访谈时不得不直面自己的婚姻,上演了“笑容逐渐消失”的名场面。
这一特立独行的物料可谓吊足人的胃口。
然而,《白色月光》开播后,不管是“她悬疑”还是“高冷范”,似乎都没能给观众带来太多的惊喜。
豆瓣开分7.4表明,在大部分观众心中,这是一部“平平无奇”的网剧。
而到了大结局揭晓之后,《白色月光》的评分下降到了6.7,这也一定程度反映出观众的失落情绪。
《白色月光》为何没成为悬疑剧中的“白月光”?
1、口碑滑坡的“场外因素” 一部整体蓝色冷色调的网剧,为何叫《白色月光》?
当最后一集“女性力量多媒体摄影展”的电屏展板上出现了——“谁是你的白月光?
”时,我才意识到,所谓“白色月光”,指的就是张爱玲笔下的“白月光”。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可见,《白色月光》表达的主题是非常清晰的。
简单讲,这是一个“小三”与原配做闺蜜,同时引导原配大战“小四”的故事,最终婚外情败露,夫妻二人离婚。
如果《白色月光》在《三十而已》之前开播,它的故事、人设还有一定的新鲜感。
然而,《三十而已》中顾佳、许幻山、林有有的危险关系,已经被网友嚼烂。
大家再看到类似的故事,确实有些倦了。
除此之外,《白色月光》也陷入了“借鉴”疑云。
从故事上来讲,女强人的妻子发现丈夫出轨,抓小三、分割财产、争夺孩子抚养权的情节,有英剧《福斯特医生》的影子;从风格上来看,《白色月光》的片头、配乐,将海浪与人物情感“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难逃参照美剧《大小谎言》的嫌疑。
简而言之,《白色月光》有点像是用《大小谎言》的手法讲了一个《福斯特医生》的故事。
但这也不是大问题,亲密关系的叙事本就那么点事,借鉴世界优秀文艺作品的手法也是国剧进步的一种推动力。
在我看来,《白色月光》之所以难以令人满意,关键在于它没能有效解决文艺腔、类型叙事、女性主义表达三者之间关系。
2、文艺腔与类型化难以调和在《白色月光》中,你能轻松找到这三个元素,但是却没有融为一体,比较割裂。
看悬疑的觉得节奏慢了,情绪压倒故事;看文艺片的感觉过于抓马,不够真实;关注女性主义议题的会认为有点强行蹭热点,无病呻吟。
文艺腔是《白色月光》的一大特色。
从台词、表演,到音乐、环境,该剧都高冷范十足,有极高的辨识度。
但这种风格是否适合《白色月光》的主题与体裁呢?
众所周知,文艺片与类型剧遵循的是不同的艺术理念与创作规律,这种矛盾的难以调和在《白色月光》中十分明显。
《白色月光》中有不少文艺腔的台词。
比如,“其实我们都会知道,爱会消失,承诺会失效,人们会走散。
只不过,我们都更愿意相信,自己是个例外罢了。
”“爱会消失,承诺会失效,人们会走散”会有很多表现方式。
谈恋爱没有第三者爱会消失,比如《爱乐之城》;夫妻没有出轨人也会走散,比如《婚姻故事》;老夫老妻一辈子也可能只是个谎言,比如《45周年》。
但《白色月光》探讨这个议题,选择了最“俗”的故事——男人出轨。
当然,这是建立戏剧冲突的基础,在类型叙事中很常见,无可厚非。
世界是复杂的,不要做标签化的人物,艺术电影倾向于揭示人生的真相与世界的复杂性。
于是,我们看到《白色月光》中的人设并没有简单二元对立。
相比起出轨的张鑫,刘敏涛与付枚扮演的两个女性更像是反派人物。
然而,创作者也不希望做非常极端化的反派,于是给予刘敏涛扮演的杨雁极大的“同情之理解”——她只是一个可怜的母亲,为了孩子“从受害者变成了加害者”。
比起《三十而已》《夫妻的世界》中的出轨男,张鑫堪称“出轨界的一朵奇葩”。
他只是希望事业为重的妻子能够关心一下自己,即便最后闹离婚,他一不争家产二不抢孩子,就连答应离婚也是为了维护前妻的利益,用剧中的话讲——“爱她以至于可以离婚”。
这样一来,整部剧中是缺乏一个有分量的反派,尤其是对于类型剧而言,一个具有压迫感、不断制造矛盾的反派是必须的。
这也是为何韩剧《夫妻的世界》改编自英剧《福斯特医生》,在戏剧性上却更加跌宕起伏的原因所在。
于是乎,整部剧变成了一个女强人的内心之战。
张一就为了出轨这点“危机事件”时时刻刻在崩溃边缘,剧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更加重了这一特点。
内心之战可以是文艺片的内核,对于类型片却稍显做作了。
在第10集中,张一从“女人啊,你的名字是弱者”的容易受伤的女人形象,经历过内心之战之后,突然蜕变成一个杀伐果断、快意恩仇的“爽剧”女主角。
这种转变也是十分令人费解,既然这么看得开,也有手段,之前哭哭啼啼、泰山压顶的“神经质”又是怎么一回事?
在《大小谎言》中,三位主妇面临着不同的危机事件:一个丈夫家暴,一个自己出轨了,一个之前被性侵生下了孩子。
在表现被性侵的主妇阴影难灭之时,《大小谎言》有不少她在海边无目的地跑步的场景,《白色月光》也有类似的场面。
但前者是合理的,后者逻辑难以自洽。
这种割裂之所以产生,在于《白色月光》既要文艺片穿透现实的魔力,也要类型剧戏剧化的桥段。
3、画蛇添足的“女性主义”主题升华除此之外,《白色月光》的女性主义主题也有点“硬上”的意味,集中体现在结尾“女性力量多媒体摄影展”中。
“丈夫出轨后怎么办?
”“生做女人,是赚还是亏?
”“生,还是不生?
”“家庭主妇和职业女性可以兼容吗?
”“剩女还是胜女?
”“失去卵巢的女人还是女人吗?
”“女人为什么要结婚?
”......
这些议题无疑都是很有讨论价值的,但究竟有几个是《白色月光》中张鑫、张一夫妻两个人故事所能够引申的?
事实上,为了引出这个展板上一些话题,《白色月光》还设计了一场游离在主线故事外的同学会,讲到了张一大学同学的经历和现状。
但这种因果关系的构建,还是太弱了。
剧中的展览也祭出了女性主义代表作——波伏娃的《第二性》。
“女人不是生而为女人,而是变成了女人。
”这是《第二性》的广为流传的格言。
在《白色月光》中,女主外男主内的夫妻关系,实际上是对传统家庭关系的一种反转。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白色月光》中的家庭关系还是有一定的进步性。
只不过这种调整传统男女分工的亲密关系,会在实践中如何失衡,从而导致系统的破裂,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这样一来,从《白色月光》这种本来就“政治正确”的家庭关系设计中,来进行“女性主义”的表达,是很难有说服力的。
加上由于主创不愿意标签化,“不够坏”的张鑫始终难以给张一造成实在的压迫感,张一“受害者”的形象并不突出。
从戏剧的角度来看,《白色月光》结尾这场“女性力量多媒体摄影展”实在有些画蛇添足。
如果不是出于呼应互联网上对于“女性主义”讨论的热情,实在难以想象这部剧最后的这种“升华”有什么必要性。
文/杨文山
带着浓浓的兴趣,抱着对宋佳和刘敏涛的关注和对这类题材的喜爱,等来了对这部电视剧的观看。
但等来的却是一场失望。
整部剧感觉都在故弄玄虚,演员都处在一种压抑的状态不得释演,人为痕迹重。
但不得不说镜头很美,这也是这部电视剧很不错的方面,其他实在没有什么可以点赞的,看到第六集,实在看不下去了,弃剧。
两年前的今天,五百(《“大”人物》导演,弧光联盟发起人)有点坐不住了,他把旗下这位唯一女导演叫到了办公室。
很快,全公司的人都放下了键盘,因为从不吵架的这俩人,竟然在里面大吼起来,声音穿过墙壁,震得过道外面像开了直播。
“紫微,你就不能站在男性的角度上想想吗!!!
”两人初次相见在酒吧聊到半夜三点的愉悦也不见了,这种人身伤害级别的指控,基本上换谁都是谈崩。
但没过几天,老板却认输了,因为她的想法、逻辑、统筹力还有价值观,无一不在线,她也没有因为处女作是独立文艺片(《我心雀跃》),现在转型做商业剧集就产生创作包袱。
当然,最重要的是,你吼多大声,她也不会改剧本的。
她甚至不觉得,做导演一定要有什么语言层面的表达,藏什么私货台词。
这就是《白色月光》的导演,被同事们戏称“格格”的刘紫微。
刘紫微,《我心雀跃》《白色月光》导演第一导演第一眼见到她,就印象深刻,部队大院出身的“浪姐”,硬朗的脸型,随性的言谈,名叫紫微,但丝毫没有要倒在某个男人怀里的可能性。
虽然《白色月光》这名字倒是挺文艺挺隐约,但整部剧却很凶险。
宋佳演了一个建筑界精英,喻恩泰演了一个柔弱保姆型丈夫,前六集女主经过十几个反转一步步把“小三”灭掉,后六集却猛然开启核爆级思路,卧槽原来“小三”其实是“小四”!
而真正第三者,也就是宋佳的情场对手,竟然是“红色高跟鞋”刘敏涛老师!
并且,宋佳最终输掉了婚姻!
《白色月光》,基本上就是今年最狠的出轨剧,“她内心已经疯狂了无数次了”,身经百战的刘敏涛老师这么评价导演刘紫微。
没结过婚,也不恐婚,更不是女权,刘紫微说自己不是两性专家,但却把婚姻这事看得门儿清。
“婚姻过着过着就不OK了,不就是一开始并驾齐驱,有的人走快了,另一个就跟不上了,那不就得一直这么走嘛。
能补救就补救,补救不了就迁就。
”刘紫微这姐姐到底是谁啊?
她自己也会这么自嘲,“我不想让人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再说大家也不想知道,我又不是大师”。
2005年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一路迷茫到2015年,才开始拍电影。
这个赌局很大,现在哪个女导演的人生轨迹有她这般曲线?
“你问我《白色月光》里藏了什么私货,有什么我个人表达,还真的没有,硬要说的话,那就是,狠角色不一定是狠角色,看上去不狠的,也许才是真的狠角色。
”可以的,刘紫微犯狠的时候到了。
01.新契机:被独立文艺电影打击后,迷上了剧《白色月光》是我的第一部剧,就像我当年第一部电影一样。
以往大家不都有鄙视链嘛,我先拍一个电影,还得奖了,然后去拍一个剧?
但作品我觉得能立起来了,我一点都不觉得丢人。
倒是2017年我的处女作《我心雀跃》上映时,对我打击挺大的。
我并不了解市场,也不知道现在电影都这么娱乐化,初出茅庐没想那么多,一下子就……票房特别低,低到我都忘了有多少票房。
其实我对《我心雀跃》至今都很满意,当时也有人找我拍青春校园的戏,但我觉得我已经拍出最好的青春校园片了。
所以就颓了一段时间,也不知道拍啥。
那时候天天在家待着看剧,偶然看了《纸牌屋》,停不下来了,发现好多英剧、美剧拍得都比电影好看,甚至那个意大利的剧《我的天才女友》都很好。
从那以后我真的都没怎么看过电影,一年也就看十部吧。
直到出了《白夜追凶》,哇!
国剧也能这样了?!
我就打听一下这是哪儿干的?
就打听到五元文化弧光联盟这儿了,那时候他们还没签过女导演。
我就跟这边说,想见一下五百,看我们俩思想对得上对不上,是不是同道中人。
五百结果第一次和五百在酒吧见面,就从晚上十点聊到后半夜三点,那天我就跟他说——我想做《白色月光》。
《白色月光》这个故事又从哪来的呢?
它是我一个女性朋友的男友出轨的故事,她发现一系列线索,天天跟我这儿嘚啵嘚。
挺有意思的,每个女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然后靠第六感直觉去面对。
那是2017年,她最后就分手了,她现在过得也挺好。
我觉得这个是个题材,可以拍成一个东西。
然后这故事就在我脑子里,颠过来倒过去想,想了一年,想得很成熟,它和《我心雀跃》那种纯的感情故事不一样,它一定要做反转的。
很多人问我你拍完《我心雀跃》怎么又去拍剧?
我也不是说非得拍一个剧,它这个故事恰好就得这么讲述。
我就对五百说,你做短剧吗?
他说弧光是要做短剧的。
聊完,可以,他给我找了第一个编剧,剧本就开始弄了。
但问题也来了。
02.两性之争:为了照顾男性,我和老板大吵一架我们其实有三个编剧,都是女生,第一个编剧是2019年交了完整稿。
当时我觉得不行,哪不行呢?
太drama,太远离生活,太远离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情感。
我自己呢,没结过婚,但我也不恐婚。
我也不是什么女权,我就是一个挺正常的人。
在《白色月光》里,出轨其实就只是一个事儿,事儿里这几个人,深陷泥潭都挺挣扎,都不知道要干嘛,脑子一热,就冲下去了。
冲下去发现,哎呀,可能不对,然后又得想办法找一根稻草拼命地抓。
接着又来一个刺激的事儿,一下子醒了,发现之前抓的就根本不是稻草。
我其实更多地是去表达这个状态,出轨就是个事件。
后来就换了编剧,来了两个新的女编剧,我们就重新在一个大黑板上梳理大纲,每一集一个块,讲什么,怎么弄,多少个反转,都是这么设定好的。
其实就算是拍电影也得这么做的。
其实那时候我也不知道咋排播,哎呀,因为好多戏在第10、11集的时候,还要再倒回来,再闪一下之前是怎么着的,我有点怕拉得时间太长,我希望观众能后六集一下看完。
倒是做剧本这段时间,五百也没管我,改了四稿后才给他看。
我和他就有过一次“交锋”,就在他的办公室,吵得整个公司楼道上下都能听见,他说:“你就不能站在男性的角度上想想吗!
”我说我想了呀!
我怎么没想!
我很照顾了呀!
我这人特讨厌贴标签,什么直男,什么小三儿,贴一标签,特别粗鲁,张鑫(男主角)在我眼里没有任何标签。
张鑫(喻恩泰 饰)我后来找喻恩泰聊这个角色的时候,我就跟他说了,你肯定无法避免人家说你是渣男,但是,张鑫本质就是一个软弱的中年男人,至于渣不渣,那是别人对角色的评价,你不能自己一上来就说我这个角色是渣男,那不行!
谁的一生没犯过错啊?
我们总要打破一点禁锢,去改变大家的看法吧。
肯定有人说,后六集的剧情是给张鑫找借口,洗白他。
我说不是,那就是这个人这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他做事的方式就是这样的。
我可以这么说,他最后同意离婚,是为了去救张一(女主角,宋佳 饰),细节不能说了,你可以去看。
张一,张鑫妻子(宋佳 饰)五百的不理解,我能懂,但我们不是拍人的AB面,你拍完这女的这一面,你再拍男的这一面,我照顾不了,还不如我们做得极致一点。
他就信我了。
所以,从2018年开始做大纲,然后到2019年8月底算是最终定稿,9月23号,正式开的机。
03.表演的陷阱:拍出轨,我不希望观众把角色和演员分不开演员都是我自己决定的,在做剧本的时候,慢慢就觉得,张一得是宋佳,看上去狠,但其实很脆弱。
宋佳看了本子也很喜欢。
张鑫这个角色,我觉得所有男人看到都会有心理压力,演员多少也有一点这个包袱,但喻恩泰是个好演员,他肯定也有担忧,但就会好一点,他还开玩笑和我说,他已经是一个快被遗忘的演员了,你们怎么想到我的。
可能是吕秀才太深入人心了,他那场幼儿园反串表演的戏,也都不是因为他演喜剧而这么做,所以大家一开始看喻恩泰是安全的,没有防备的,这是我们的一个设计,就是不能让你在第一集铁定认定有没有出轨。
刘紫微、喻恩泰说戏刘敏涛老师也是同样道理,她以往全是正面的,她第一次演一个这样的,她说我从来没有拍过激情戏。
我也很想替演员着想,我也不希望一出来观众把角色和演员分不开。
所以我们用了这几位优秀的演员,成熟的演员,他们身上都有正能量的东西,比用一个年轻一些的流量演员伤害要小。
不过刘敏涛老师后来网上火了也是意外,真的是撞上了,我们没想到还有个顶流。
刘紫微、刘敏涛等说戏中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剧本还是好,它并不是靠台词撑着的那种戏,大家愿意为这部剧付出,所以我们拍摄时特别顺利,和我预想差不多。
开拍第一天,我最怕的事儿就是我会超期,我怕我拍不完,没想到我竟然还能提前两天完成。
本来是60天,我58天杀青了。
我是拍到第三天,觉得没有问题了,顺了,就是第12集,张鑫和张一他俩最后在车里谈判的戏,决定离婚。
那是压轴的一场戏,如果这场戏大家都能绷到那个劲,我觉得这部剧就稳了。
其实前前后后我们都有剧本围读,该有的问题,都在前期处理了,其实大家对人物没有提出异议。
围读剧本04.婚恋与信条:我不是两性专家,我也没有在剧里藏私货我还是在讲人性的善,人和人之间有那种亲近,就像张一身边那个崇拜她的女助理,一直在工作情感上支撑她。
我们这里着重讲了女性作为命运共同体的问题,这也是东西方的差别,西边更强调个体。
至于婚姻关系这个事,无非就是几个固定的问题,我们走进女主的内心世界,你自然而然就会去找闺蜜帮忙,在我们生活中也是这样的,是吧?
还有现在涉及的女强男弱,社会进步到出现了很多这种家庭,就它即使不是女强男弱,张鑫出轨这件事情也一样可能发生。
我其实很最怕回答那种“爱情是变量,婚姻是坟墓”这种问题,我不是两性专家。
我还跟编剧说,我们仨都没有结过婚,坐一起写个婚姻的事儿,人家能信吗?
编剧说我们这就属于冷眼旁观,旁观者最清。
就像《白色月光》最后一集,张鑫和张一两个人谈判,婚姻一开始,男主内女主外,刚开始还行,过着过着就不OK了。
婚姻不就是有的时候大家一开始并驾齐驱,有的人走快了,另一个就跟不上了,那不就得一直这么走嘛。
《白色月光》剧照能补救就补救,补救不了就迁就。
从我自己角度来看,谁愿意离婚呢是吧?
那肯定是过不下了,自己挣扎到不行了,才会选择离婚。
但我周围也有更年轻一点的,90后的结婚的朋友,觉得离婚跟分手差不多,所以这都是每个人不同的生活态度吧,就可能我们80后这代还算比较传统的,觉得离婚还挺大一事儿。
我也不知道婚姻这种制度是不是反文明,我也烦过年过节,你是不是真的需要一点温暖?
你是不是真的需要家人陪伴?
都会,人总是生活在这种,你可能现在觉得爽,以后不爽;你可能现在觉得不爽,等真离婚又后悔了,不然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复婚呢?
前几个月不是还有离婚冷静期么,被网上骂的。
可能我岁数也大了,我觉得,放轻松,真的要稍微放轻松一点。
我这个人,活得没那么较劲,说这个事儿我必须得拍,要不然我过不去这坎儿,真没有,我不是那样人。
大家都觉得导演要表达,好像你不说出一个表达的话,对不起导演这个称号似的。
但你问我《白色月光》里藏了什么私货,有什么我个人表达,还真的没有。
硬要说的话,那就是,狠角色不一定是狠角色,看上去不狠的,也许才是真的狠角色。
我不是一个愿意让人了解我是一个什么样人的人,我不想让人知道。
再说大家也不想知道。
我谁呀我,我又不是大师。
(采访、撰文/法兰西胶片)*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第一导演(ID:diyidy),欢迎关注。
白色月光 (2020)6.32020 / 中国大陆 / 剧情 爱情 悬疑 / 刘紫微 / 宋佳 喻恩泰算是全看完了吧,最后两集没看正片(因为得另外付费,这评分不值当的付费观看吧),看的内容简介。
剧情前期设定类似韩剧《夫妻的世界》,女主人设比夫妻的好点,至少人设没崩塌到,被所有人合伙诈骗(看前几集的剧情,真的以为又要全线组团忽悠女主了)。
不过,这婚姻如果真的跟悬疑片一样,又何必非要在一起,不累心吗?
刘敏涛版的小三,真是有点尴尬……可能因为刚刷完《琅琊榜》,一心只想着静妃娘娘了……看了各种对于剧情漏洞的吐槽……凑合看看,别那么较真……
剧情不拖拖拉拉,安排的很紧凑,从微商的小田到幼儿园的孙雯雯再到歇斯底里的杨雁,抓小三这幕剧情可谓是扣人心弦。
直到第八集我开始觉得节奏有些奇怪。
不过在故事最后张一和张鑫离婚了我还是觉得很爽的,结尾有一点洗白男主角的嫌疑,打印出来的纸怎么会有签名啊,有些地方都解释不明白,张一爸爸讲的故事是要告诉自己的女儿原谅女婿吗?
好好的都市情感剧,拍成了悬疑推理剧,真心看得压抑,画面色彩也很压抑,夫妻俩天天跟搞谍战,抓特务一样,大白天看着都阴暗,这样的调调剧情就应该接下来妻子实施报复行为,像美剧里面的那种一样……我觉得此剧不应该叫白色月光,叫三的N次方(慌也行)或者叫男人的谎言,这剧我每天只能看一集,看多了,眼睛会不舒服!
前四集还可以,从第6集开始,就又开始落入俗套了,白瞎了女主这个人设!整体氛围略压抑,略带一点神经质。
抱着期待看的 细节跟夫妻的世界有什么区别 人家好歹买了版权翻拍 这就是故作高级的融梗作品。
整部剧都被一种阴郁感笼罩着,心里没点承受能力真的容易被代入角色,这才两集,刘敏涛的角色也扎心啊,先是被家暴,再婚还被出轨。反正我已经入坑了,不看完绝对不出来。
这不就是大小谎言+福斯特医生么…
当小宋佳在车里终于忍受不了女儿的哭闹开始歇斯底里时,是一种情感的爆发,但更让人揪心或者说思想斗争复杂的是看见丈夫醉倒后试图捡丈夫丢在一旁的手机,虽然几秒钟的时间,但其痛苦程度我想不输于在车里的歇斯底里,一个像外伤,一个像内伤,而内伤更致命。
宋佳真的是很爱la Perla的真丝吊带睡衣,看她穿了好几年了,电影也穿,这次电视剧依旧穿,当睡衣穿,也穿出去开会,🤦♀️
看完全剧觉得也还行吧,虽然中间三观真是垮到不行,还好最后还是拉回来点。其实刘敏涛这个人物还是觉得立不住,不像是这么处心积虑不择手段的人。
故作高级,各种装逼,各种别扭。
如果一直纠结是否是抄美剧日剧 不如好好看看国产电视剧的可圈可点 我很某些细节的处理 更多内心的侧写 虽然有不太好的部分 但总体还是不错 中年女性危机很好的话题
主角们演技当然是好的,但我押这部剧不会爆。你可以说它女性视角细腻,也可以说质感高级,但一部好剧要求的不仅如此。这两年出轨话题可以说是拍到极致、乏味了,有霸气手撕渣男的,有离婚后重新风生水起的,当然也有忍气吞声的参照面,但如果说一开始观众还会觉得好真实,就应该让更多人看看渣男的真面目,那拍到现在,疲乏的同时是更深的绝望。观众开始发现,出轨,原来如此普遍。那么然后呢?女人其实根本无法阻止想出轨的男人。把女性受到伤害后的心理说透,又有什么用?无非多一个恐婚恐育素材。现在这个阶段,讨论出轨就没有新的视角了吗?就像之前《三十而已》讨论度高,其实并不仅仅因为许幻山太渣了,更多是顾佳自始至终太强了,所以在伤害之上,我们看到了一点点希望的东西,哪怕只是短暂的鸡血,轻松一点总比沉重的底色要容易接受得多。
宋佳演得有点过了,这么神经病似的,身边人都得觉得有问题吧
你的婚姻重几何?把婚姻这座「命运共同体」比作建筑的《白色月光》似乎对中产阶级的婚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拥有一个夯实的地基和一个漂亮的外立面,而且还要拥有一个经得住风吹雨打不容易散架的内部结构。身为出色的建筑设计师,男女主人公自身的局限性恰恰在于,他们只负责建筑设计,而不负责建筑本身。更令这对夫妻感到惊恐不安的是,他们极有可能住在一个由《大小谎言》筑建的《摩天大楼》里抑或是完全由他人设计的陷阱当中。等到发现建筑质量出现问题,绝大多数父母都会选择以爱的名义去忍耐——被「孩子」这一巨大的沉没成本所拖累。
有点坡道上的家的感觉
故作高级
模仿美剧英剧的痕迹很明显,可是节奏又不够,1.5倍速看的。最后四集花了钱的真是血亏,节奏比前六集放慢了太多,8集可以搞定的故事硬要拖到12集。
三星给两位女演员 没有宋佳和刘敏涛我是真看不下去 男主演我也是真喜欢不来 这种题材最近怎么这么多 女人啊 遇上这种渣男还是早早放手吧 放过自己 重新生活 一辈子太短 好好爱自己
片头真的《大小谎言》,台词模式化,演得都很尬......节奏慢得啊,有什么好悬疑的吗?发现出轨的悬疑铺展毫无任何波动,人物不像人物,一个个的空架子,看着很难受。
模仿《大小谎言》的痕迹太重
张笑笑这样的小孩 没了也罢 挺好的
现在的人怎么喜欢看手撕绿茶的剧本吗?生活是苦闷,但也不需要老是拿这种剧来“解气”啊?总结:变化是才是永恒的。如果婚前考虑不明白这个道理建议不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