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动
Unrueh,Unruh(德),Unrest(英),Désordres(法),Маятник(俄),精准的骚动(港),瑞士钟表师(台)
导演:西里尔·舒布林
主演:阿丽莎·米洛戈雅多瓦,伊丽莎维塔·科丽曼,欧嘉·布什科娃,塔蒂安娜·库敏斯卡,米克哈尔·布什科夫,弗雷迪·穆勒,克拉拉·戈斯汀斯基,阿列克谢·伊夫斯
类型:电影地区:瑞士语言:瑞士德语,俄语,法语,英语年份:2022
简介:新技术改变了19世纪的一座瑞士制表小镇。约瑟芬是一位年轻的制表厂工人,负责生产机械表机芯中来回摆动的摆轮。自从对金钱、时间和精力的运用方式有了新的认识后,她开始投身于当地制表工人组织的无政府主义运动,并在运动中结识了俄国旅行者彼得·克罗波特金。详细 >
一眼片头FIDLAB(怪不得马赛味儿那么重。
没想到其实是反乌托邦电影。在2022还以五月风暴的视角和认知拍巴黎公社出来的效果很难不“五月傻瓜”😅。全片控制欲极强的固定镜头直到最后一镜突然开始运动(还有点卡顿),cliche程度跟全片黑白最后一镜突然彩色差不多搞笑吧。不自洽的虚伪体现在伪自然主义的远景固定镜头里将人物边缘化的在场权力,导向伪无政府主义的滑稽。导演在中戏留学过那应该是多少受了台湾电影影响吧…
如果你从一开始就抓住「996时间表/自觉卷起来」的话,你将能够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并大大增加「工厂」利润——在「富豪」厂长领导的工厂里,这种打着社会主义「同工同酬」旗号并不「同时」进行财富分配,因被「同款」工资袋包裹着而处在暗箱操作状态且早就不具有新闻性的劳动剥削现实,被对探索新的解决方案不感兴趣,仅对摄影艺术有品质追求的导演仪式性地揭露和曝光后,相对于被「工贼」豢养,分布和旅居在世界各地忽左忽右《摆动》的「保皇派」测量员来说,处于被测量、被调研、被监视位置上,有「国际无政府主义」色彩和「工团主义」倾向的「无产阶级」同胞虽有「罢工」反动意识但无「自我」革命意志,且要承担「被革命」风险。事实上,在资产阶级(不是人民)组织的化妆舞会中制定「治标不治本换汤不换药」的行动路线也是有可能被举报和出卖的。
2022BJIFF 资本家说出“无政府主义者的报纸让我度过经济危机”的时候是这个片子最让我发自肺腑赞美的时刻
我还蛮喜欢的!在精致而冷漠的环境中汹涌的暗潮,枯燥是为了重现钟表工人的生活。当然故事可以讲得再清楚一点,目前的话受众会比较分化。期待有人用同样的手法拍一拍18年的深圳。(当然这个时间点肯定不行,那改成11年的深圳也行啊)
#BIJFF2025: 作为记录历史的民族志影像作品或许可行,但作为电影挺难评的。兴许是我的历史素养和修为不太够😅,属于道理都懂但剧情和艺术表现手法实在没法引起业余影迷的兴趣……映后交流也很沉闷了。
#BJIFF2022#19 @资料馆。今年北影节最后一场,实在抵不过白噪音应该有浅浅进入过梦乡。在大银幕看却经常需要找寻说话声音的主体,这个体验很少有了。2022.08.21
满分
新电影中让人心动的导演,所有别致的构图都传达了导演的独特视角,摆动的时钟指针完美契合了时代气息和变革,滴答滴答,主义,滴答滴答,工业,滴答滴答,个体,滴答滴答,永不停息。
AFIFEST2022 不再是瑞士表广告里高净值外科医生模样的工匠,而是效率以分秒计算的工人。话语中填满数字,时间、账目,伴随着制表叮叮咣咣的声响,形成整个电影的背景音——让人无法专注于内容的声音,就像集体模糊的呢喃。观众也成为工厂的一员,切身感受工厂对人的剥削和异化。钟表一般的镜头:要么很近,要么很远,后半部分才出现中间景别,就像远观大衣上的一枚怀表,也像凑近了读表盘上的时间。对话有时用一组看不出位置关系的正面特写呈现,反而更能听清对话的内容。声音和构图上的形式感制造间离。画面总是让人想到巴比松画派混搭马格利特,奇异的洁净感,在自然的声音中构成一幅安静的画。
卡洛上任柏林后把这导演从洛迦诺升级到了柏林奇遇,对这个导演本身来说是履历上非常重要的加成,毕竟有非常统一的美学风格,没准再往下拍就是主竞赛了。但是对我来说,这类片子如果不在大银幕上看是真的有点进入不了,这部的观感甚至还不如上一部,实在是太闷了。
国家民族的幽灵在共产社会游荡,在照相机仍然会被认为是魔法摄魂术的年代,每一个人的面孔都可以被录入进历史边缘的花名册,成为世界另一端资本统治血液中最为反叛独特的一种,而真正民主化的祈愿通过几乎通过等分的影像有序摆列出来,夭折的新世界萌芽落入机械齿轮的摆动,聆听伴奏出的独属于劳动者的福音诵读。一些微妙的笑语留于前世后人共同观赏,令人忍俊不禁的是,就连本应在映后连线现身的导演也躲进了时间的裂缝中,或许大概率只是因为他没睡醒(。但隐身于银幕前似乎让他完成了本部影片去中心化的最后一个步骤,没什么进程是真正重要的,正如片中那位试图发送信件的俄国旅行者一样,时区错位造成的通讯不畅永远无法统一,除去我们此刻所享有的隐秘。时间则是一种平等的假象,需要不停地拨动表针,参与其中才能真正享受它。——12'BJIFF
7分 只有在大荧幕上才能发挥的非常规构图
比格挺高。
2022BJIFF。对制表调试有细节刻画。片子比较沉闷,剧情不够丰满。镜头风格挺明显的,很平静很舒服,有很多空镜给人喘息过渡思考(但真的有点困hhhh)。电影通过工人在制表业对资本主义的不满 给互助论这种已多数理解为乌托邦式不切实际的空想以支撑。但感觉这片子太沉,感觉银幕中间永远是一片空白一样,说的东西全都是边边角角,看的有点累。
3.5
如果这片93分钟都只拍做表估计会更好看。另外一部讲无政府主义的片却从声音到构图拍得如此设计感十足,也是挺讽刺的
电影里面的风声让资料馆的空调也有了声音。
特别喜欢的议题,钟意这些经过打磨的台词,部分人物的表演无法传达出历史性质。联系上钟表还是觉得玄乎,不过工厂市政的探讨很有意思。钟表的摆动和无政府主义的摆动很动人,解释资本主义的相关问题,应该算是资共双方都爱看的片。
唠唠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