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组织来看的,我本来都准备好纸巾来哭了,因为觉得这么好的题材,怎么拍都能好看。
结果真的是,太多镜头经不起推敲了,虽然不能用大片或者纪录片的标准来衡量你,但是真的你这个叙事逻辑,镜头安排,说你假大空一点不错。
病房一开,里面医生站的整整齐齐,等待迎接病人;病人排队的时候好好的,一进病房就开始疯抢,咋的你病房里有兴奋剂啊?
完了医生跳上去大喇叭喊了几句振奋人心的话,哇大家又突然安静如鸡的排队去了,尼玛看得我满脸问号。
然后防护服质量有问题,破口子什么的,好姐姐,只要是长了眼睛的人都能看出来你这个质量差是人为拿剪刀抠的口子;然后院长立马打电话问别的医院借,你猜怎么着,三分钟就借到了,紧接着宏伟的音乐又起来啦!
突然跑出来一群人抱着口罩和防护服的箱子就在空无一人的街道狂奔送过来,不是,你家医院清洁工都跑完了你还有几十个人能专门给你跑步送口罩的啊?
还两个人抬一个口罩箱子 正常尺寸的,咋的你家口罩跟千斤顶一样重啊?
五六个医生围着一个病人抢救,真实吗?
很多镜头都是开会 沉默 气氛渲染 明星飙演技,你这以点代面的表现手法真棒。
院长老婆在家里等流调人员的时候,病成这样,一个人的家,还要精致的打上脖子里的丝巾,丝巾结可漂亮了,你跟我说她不重不急,所以精致,啊那你那么着急的拿化验单干啥?
你要是急,你都不用流调人员开口,直接单子糊人脸上了真的没眼看,一半直接走人,能不能看看别人的医疗剧怎么拍的,不求你怎么高要求,别搞花里胡哨的行吗?
个人纪录片都能拍的比你好,你存在价值是什么这么好的题材浪费了,生气,可耻,拿钱不干事呗
一是对 ICU 呼吸重症医生的工作内容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产生了更深的敬意。
首先心要细,呼吸节律改变,电解质紊乱,血气分析异常,能尽早发现,不过现在监护室普遍经常查,不难。
心脏要足够大,重症是病的很重,就像过鬼门关,跟阎王抢人,不放弃希望,不惧怕疾病。
沟通能力要强,患者家属要能谈好,不但要交代清楚疾病的风险(这很重要)也要给家属一定的信心,但不能给予保证。
插管,心肺复苏,是对脑力与体力的双重考验。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很重要,希望医生们有一副钢铁般的身体,可以去做她们想做的任何事。
二是对整个疫情对湖北人的心理冲击比较有共鸣,医护的苦真不是一般人能扛住的。
我们湖北人对全国所有援助过湖北的医护都抱有感激之心,反正我是非常感激的。
周六为了奖励自己学习了四小时,去家旁边的的电影院看了《中国医生》,片子是讲20年1月底武汉的新冠疫情以后,金银谭医院的应对,以及武汉人民的生活,世界的关注等。
电影其实就是纪录片,没有魔改,但我觉得真实比电影肯定更残酷心痛。
我准备有时间把纪录片和书找出来看看,疫情这件事,改变了世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这大概是我们经历的比较大的历史事件了,我也希望未来不会再有机会经历这样的历史大事件了。
但是这次成功抗疫,也体现了我们大国的力量,也是向世界交出了完美答卷了。
看着电影觉得很魔幻,虽然只是过去了一年半,却好像疫情已经一个世纪那么久。
我们现在居然能戴着口罩在电影院看武汉抗疫电影了。
真奇妙的感觉,代入感很强了。
电影开场,从吃吃吃,吃到疫情爆发,看到吐血、死亡、插管等血淋淋的画面,紧张恐惧得不自觉停止了吃零食的动作,默默的带起了口罩。
不得不说,张子枫那三四分钟演的真好,眼神都是戏,她演了一个应该是初中生的女孩子,爸妈都在疫情中死了。
医生告诉她的时候,灰蒙蒙的天空飘着雪,在老旧居民楼下,医生说任何时候都可以打电话给他,她转头眼中含泪的问:“我只是想知道没有爸妈的小孩要怎么办”。
我马上就破防了。
张涵予、袁泉等大咖的演技也都在线的,电影里还有无时无刻不能忽略的党徽。
医护人员真伟大,中国人民真团结,祖国真是我们强大的后盾,应对紧急事件的调动能力真的没有几个国家能比了。
虽然医生是他们的职业,但是这份职业真的很需要奉献精神,心理要特别强大,看了那么多生死离别,还要继续生活。
我想要是我,应该很难做到吧。
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晚上八点半,街上刚下过雨,路灯下的树影,绿色的树叶特别耀眼。
湿漉漉的街道,空气被洗过一样,夜色的笼罩下,远处高楼光影绰约。
行人们戴着口罩或不戴,有情侣挽手低语欢笑,有夫妻牵着宠物狗🐶在给它们梳毛,有青年带着耳机骑着单车,大家都平静的活在平淡的日子里。
我恍恍惚惚觉得好像穿越到电影里,在片尾曲以后的彩蛋里,王子和公主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灾难电影总是提醒我们现在的安定平淡生活来之不易。
背后是多少人努力过的结果。
意外随时可能发生,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
中国医生 (2021)6.92021 / 中国大陆 / 剧情 灾难 / 刘伟强 / 张涵予 袁泉
这部电影可以这么说,是《中国机长》的大部分原班人马的回归!至少看完了这部好看的惊险大片!2020的那一场噩梦般的疫情席卷而来,把我们打得措手不及,不管怎么样,我也看到了武汉人民的伤苦之处!希望疫情早日过去,战胜疫情,战胜病魔!😄😄😄😄😄😄😄😄😄😄😄😄😄😄😄😄😄😄😄😄😄😄😄😄😄😄😄😄😄😄😄😄😄😄😄😄😄😄😄😄😄😄😄😄😄😄😄😄
张涵予、袁泉、朱亚文主演,7月9号上映。
《中国医生》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不用想,就是你心中那个“痛点”,就是不愿回忆的2020年。
两个字“真实”,让大贫心尖尖的肉不禁惊了一惊。
有多真实?
太真实了真的没什么人敢看的。
毕竟关于痛苦的记忆,很少人能够有勇气承受第二遍的回忆。
还好,不像是《最美逆行者》,讲述了很多承受病痛的病人。
《中国医生》主要讲述在灾难中主导大局,为大家牺牲奉献的医生们。
关于自身的痛苦,如果长时间保持记忆,那对于人本身来说是一种折磨。
可是如果关于他人的奉献,是别人的恩泽,是不该忘的。
“吃水不忘挖井人”。
这些医生在我们苦难之时,奉献自己,日日夜夜不停歇,尽职尽责,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只为救助尚有一丝生机的病人。
这样深重的恩泽怎能够忘记?
拍摄影片的初衷以及背景先说一下这部电影拍摄的背景。
电影《中国医生》的内容还是非常硬核的,影片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的真实事件改编,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为核心故事背景,全景式记录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
这部电影以武汉金银潭医院为背景,记录当时在抗疫一线的医生们是如何团结,如何克服困难,以及痛苦挣扎的故事。
最早萌生拍摄这一部《中国医生》是从看到终南山坐着火车前往武汉抗疫一线的照片开始。
武汉的医生们在一线奋斗感觉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让人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医生们不分昼夜,吃也吃不好休息也总是不够的,病人们痛苦,医生更是一口喘息都不敢的。
也想要借此电影来向观众“重现”当时金银潭医院的场景,让没有经历这一段观众们展现他们当时的“紧张”与“挣扎”。
张涵予、袁泉搭档继《中国机长》之后,备受期待的电影《中国医生》6月22日发布定档海报及定档预告,正式宣布7月9日全国上映!
还是熟悉的配方,张涵予+袁泉,《中国机长》中让人震撼的搭档。
这一次在电影《中国医生》中他们率领众位医生一齐奔赴战场,在他们的带领下众位白衣战士们化白衣为铠甲,舍生忘死。
张涵予饰演金银潭院长张定宇在电影中,张涵予饰演了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
一说起这个名字就让人忍不住萌生敬意之感,他不仅仅是金银潭医院的院长,更是“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湖北省的卫健委副主任。
张涵予饰演的张定宇院长团结全院干部职工,与医务人员一道为病人带来信心和希望。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角色,张涵予亲自去到金银潭医院与张定宇院长相处几天。
与张定宇的几天相处,张涵予表示:“那段时间每天跟他一起查房,去体验医生的工作,他爱憎分明的个性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也把我对他的观察融入到了我的表演中。
要想把这个角色演好,并不是把我化妆得像他就可以了,我要用自己的状态、神态、语言、做事风格等微妙的细节,让观众觉得像才行。
”注意到院长患有渐冻症,为了更加贴合角色,张涵予也在影片中注意自己走路的方式。
袁泉在电影中饰演重症医学科主任文婷。
海报中,她的脸上出现一道道的伤痕,实际上这是被口罩和长时间的防护服所留下的“勒痕”。
袁泉的演技也是观众十分敬佩的,在影片中她贡献了“毁容式演出”,影片中的压痕也是真实的,因为长时间穿戴防护服,口罩以及一系列防护外设,她的皮肤被汗水浸泡得发白。
不仅仅现实中的医护人员体会了一次那样被防护服笼罩的时间岁月,演员重现这样时光的时候也是再次体验了一遍,更是感到当时医护人员的不易。
经过这一次举国抗疫行动,医患关系有了质的进展,也大大缓和了以往的冷漠关系。
同时,医生这个职业也越来越被更多赋予了尊重的意味。
全明星阵容。
这部《中国医生》更是出动了全明星阵容。
朱亚文、李晨、易烊千玺、周也、李沁、张天爱、冯绍峰、周笔畅、张子枫、佟丽娅……前排演员哪一个拿出来都是可以当主角的咖位。
看电影前需要做的心理准备建议这部电影如果要去电影院看还是要备好纸巾。
带领自己的亲朋好友家人一起看也许会更加合适,一个人看可能会有点绷不住。
疫情还未过去,可是关于医生的记忆被很多人铭记在脑海中了。
也许某一天,从医院走出来的人们回忆起这一段时光,能够感受到一丝温暖就是对医生最好的“回报”了吧。
Bran thought about it. “Can a man still be brave if he’s afraid?”“That is the only time a man can be brave,” his father told him.“人在恐惧的时候还能勇敢吗?
”“人唯有恐惧之时方能勇敢。
”《冰与火之歌》第一卷中,史塔克父子的对话。
点出了本片的宗旨,以及卖点所在。
这个片子最大的困难就是认人,好多演员都是因为戴着口罩,我都认不出来了如果单纯评价电影要素,无论是故事、镜头语言、剪辑,《中国医生》都要比也是在不久前上映的《革命者》要弱了不少。
不过从观看后的感觉上上,我们会发现,看完《中国医生》后,有一种筋疲力尽的感觉。
因为整部影片都在燃烧你的情绪。
是的,这部电影,就是靠共情,靠渲染情绪,不用考虑啥电影剧情,啥镜头。
观众是非理想的,很少有人去观察镜头、剧本、表演到不到位,他们想要的是一种情绪的扩大化,无论是喜感的,还是悲情的在这一点上,本片和《革命者》的初衷是一致的,它们都是想通过情绪的渲染来吸引观众。
这个片就是能让你哭,从片头哭到片尾,从一开始的伤心和无奈,到最后的激动和自豪。
前半部分的泪水来自于悲伤。
影片并没有为疫情的到来做铺垫,而是直接就看到一个个患者被送进ICU,尤其是在影片前半部分,我们看到的是恐慌的市民,能看到垂死任病毒宰割的患者,我们能看到竭尽全力想让病人活下去,但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的医护工作者。
影片中的抢救治疗镜头都较为专业,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紧张感影片并没有渲染病毒多么恐怖,而是突出一种人面对未知疾病的无力感。
竭尽全力,但是病人仍旧一个又一个的离去,这种无力感恰恰是医生最能够感受到的,这也是最打击他们内心和意志的东西,所以我们能看到,有退缩,有放弃,有抱怨。
我们看到了医护人员的亲人也被感染,自己却无可奈何,帮不上忙。
我们看到因为工作而忽略的留言已经从他们留下的求助变成了最后的遗书。
我们看到拿到父母遗物后无所适从的女孩子。
影片里的新冠病毒就像飘荡在城市上空的坠天使一样,肆意的嘲弄众生。
本片的表演很有难度,大家都带着口罩,更多的还是需要肢体语言人因为无力,人因为事与愿违,人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人面对病毒,从无可奈何,转变到了一种恐惧感,这种对无可奈何的恐惧,与我们之前接受的人定胜天的价值观是截然不同的,因此会让观众更震撼!
人唯有恐惧之时方能勇敢。
是的,当我们在最绝望的时刻,当病人和银幕前的我们在最绝望的时刻,那些医护工作者所爆发出的勇气就显得如此耀眼,以至于我们的眼泪会不自觉地流出来。
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婆娑起皱的手,看惯了布满勒痕和汗渍的脸,要知道,这些护士们还是二十几岁的年华。
电影中的脸,要比海报上的触目惊心得多他们同时承受着身为一名医生、一名护士,身为一名母亲、一名丈夫的双重压力,他们救人,但是却对亲人的境遇爱莫能助。
影片中没有从天而降的救星、没有绝世武功的顿悟、没有干掉总BOSS后的逆转,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再次站起来,然后再失败再起来的过程中,实现的胜利。
没有超级英雄,只是一群哭过、退缩过、迷茫过的普通人。
他们只是一直站在那里罢了,他们的眼前是病毒和绝望的患者们。
也许是因为工期短的原因吧,本片的遗憾还是挺多的。
我曾经畅想,能够在影片中看到那最美的日落,一名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和一名穿着防护服的医生就在那里,一躺一站、一老一少,我相信通过电影的镜头,我们能看到比那张照片更美的一幕。
这张照片其实是最适合放到大银幕上的我也曾想,在影片中看到武汉夜晚的大合唱,歌声从一个阳台到一幢楼,再到一个小区,然后是整个夜幕下城市的合唱。
可惜这些都成为了影片的遗珠。
当然,我们不否认影片存在的缺陷,故事主线的缺乏,以及缺少一个作为灾难性电影需要贯穿始终的核心戏剧冲突,同时人物支线上也是过于繁复,因为人物视角过多造成了每个人物多给予的笔墨有些少,如果没有演员功底的支撑,很难体现出一个活灵活现的,站立在这个历史时刻的普通人。
影片中的人物,我个人认为表演和塑造人物的亮点,就只有朱亚文了,这个张狂、鲁莽、毒舌的专家,同时也具备着顽强、干练、高度的责任感等特点,是影片中唯一个具有矛盾性的角色。
张子枫的角色,短短几分钟,但是说出了最催人泪下的一句话:“没有爸妈的孩子怎么活?
”
张子枫客串的那几分钟,很是精彩,请注意她的手,握着拳头,并不想去接父母的遗物很遗憾,其他几个重要人物,包括张涵予的张院长和袁泉扮演的文主任,以及易烊千玺扮演的杨小羊等,虽然戏份很多,但是并没有给到我们特别多的亮眼之处。
瑕不掩瑜,这部影片的卖点本就不是演员,本就不是一个多么精彩的故事(因为这是真人真事),本就不是角度、灯光、声效、特效,真正感染观众的,让观众流泪的,是,那隐藏在死亡、绝望、未知后面的勇气和医者仁心。
当医院的院长无法为自己的妻子找到床位的时候,当护士把自己的长发剪掉的时候,当一个城市能够用十天时间建起一座医院的时候,当一座城市迎来了两万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援者时……吾国!
吾民!
看了这部电影,只想感慨医护人员们的艰辛,尤其是在疫情爆发期间,希望患者就医时能理解他们的不容易,每个医护人员都希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真心希望医患关系能够有所缓和!
现在疫情缓和了很多,我们都能在家休息了,但是医护人员还在岗位带病上班,甚至一边输液一边工作,真心希望能多体谅体谅他们!!!
那些电影之外让我泪流满面的就不在这里说了,就电影论电影。
中国医生让我在电影院哭到双眼皮贴都快掉了,我挺受教育的,每次看这种片子都会让我想到很多,同时反思自己。
但我回过味儿之后仔细想想真正让我哭成狗的好像是电影之外那些鲜活的人和事,以及这一段太不寻常的岁月。
我觉得对于这个自带泪点的题材来说,这部电影的煽情用力过猛了。
比如小卖部大叔最后的那段语音、小文在家抱着孩子哭,还有那个同意捐献奶奶的遗体的男孩……明明都是很鲜活很催泪的故事,但影片呈现出来的情感因为浮于表面反而显得有一丝尴尬。
不可否认,这电影不好拍,对于这段往事,两个小时怎么够说?
但其实影片故事的架构已经很不错了,大旋律也表现得特别好,演员演技大多数都相当在线,底子已经很好了,为什么不再好好打磨一下呢?
我觉得有点遗憾……不过还是有几个我特别喜欢的点:1、金仔被全力抢救的那段,他仿佛游走在生命边缘,两个医生把他硬从死神手里往回拉的那个镜头呈现的太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了!
那一刻我觉得医务工作者真的太伟大太伟大了!
2、看到演员表才发现这电影明星还不少,好多都完全没看到,我觉得这点值得夸一夸,不像之前有些献礼电影,搞一大帮人,为了让所有明星露脸搞成了走过场到头来啥也没记住。
3、张子枫那个眼神确实绝!
而且我觉得那一段是所有副线里最好的一段,失去双亲的小女孩问没有爸爸妈妈该怎么办,同样作为父亲的医生该怎么回答呢?
朴实的东西往往更打动人,一个眼神有时胜过千言万语。
要是所有副线都是这个水准就好了!
五颗星是为了“中国医生”这四个大写的字!
谢谢你们!
谢谢所有在这场战疫中奋不顾身的人!
《中国医生》这部电影改编武汉人们抗疫真实事件。
影片刚一上映,就迫不及待的想去看一看。
想去看的朋友,带好纸巾,反正我是用了三张加厚纸巾。
这样一部时代背景很强的影片,不管是从叙事结构到剪辑,或是从主题,细节还是很多影视明星加盟的角度上,都是值得看一看的。
下面,我从叙事结构、主题、视听语言、演员的演技几个层面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1.叙事结构 电影《中国医生》讲述了一个2020年众志成城对抗新冠疫情的事件。
而故事的主角是以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和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为原型,率领全院医护人员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同时在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共同的努力下,最后取得了全面胜利。
我们每个人都是新冠疫情的经历者,在当时的环境下,都有过恐惧,这种感受从故事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
同时,电影《中国医生》在叙事的过程中,夹杂着新闻的播报,更加还原了当时我们减少外出,通过新闻了解疫情状况,感同身受。
就像导演刘伟强曾说,“这是我一生中很特别的电影。
“ 同样,这次的经历的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很特别的经历。
编剧则以张竞予为核心,在不明病毒侵袭,医疗物资短缺情况下,很多人选择逃避,张竞予在众多反对声中发起动员大会,又在众多的反对声中超额接受急需救治的患者,这个矛盾点把故事推向了第一个小高潮。
接受进来的患者,因为各种病状不断突发造成死亡率高居不下,给治疗带来了瓶颈。
而后经过各个专家的共同会诊,使得治疗的瓶颈得以突破,也把整个故事推向了一个大的高潮。
在整个故事中,每一个人物都代表着一类人群,以小见大,多层级刻画出面对当时的状况,人物复杂纠结的心态。
而故事也是在矛盾中推进和发展着的。
从侧面也表达出了白衣天使在最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的高大形象,不断地把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
但是,我觉得对于这个背景性很强的故事来说,故事线发展得不太完整,总觉得故事的发展缺点什么,故事情节略显单薄。
比如,如何突破治疗瓶颈的,没有把这个矛盾点表现出来,或许这也是受电影篇幅影响的原因。
2.主题哲理化 一部好的影片不仅胜在叙事结构上,而是能够给人深刻发省的思考。
在《中国医生》中,导演旨在通过叙事的过程中集细节段落集中处理,使整个电影表达得很有张力。
深化白衣天使是最为最美逆行者的形象,紧贴”中国医生“的主题。
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情节:在影片的后面,武汉迎来了世卫组织的工作人员,在面对空空荡荡的街区大吃一惊,问如何做到”居家隔离“的?
借一个外国人的口吻,来表达中国奉行集体主义,利他精神。
同时也要表达,四面八方来的武汉逆行者”舍小家顾大家“的情怀,共筑“钢铁长城”。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拥有着英雄的医生,人民。
这样的英雄人物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存在,也是这场战役取得胜利的关键。
3.视听语言a. 镜头语言 影片中,多次运用特写镜头,将影片的节奏,细节的把控,人物细腻的感情的表达把控得很到位。
比如,镜头切到一位刚刚住院不久的病人,面对一个突发情况的反应。
前一个场景医护人员平静地安顿病人,突然间节奏加快,仪表开始发出报警的声音,发生了突发情况,医生护士来回的奔波开始实施抢救,而这个病人的眼神也跟着医护的脚步来回移动,眼神也透露着一丝慌张,“这么短的时间里发生了什么?
死亡的来临就在刹那间。
” 像这样的紧张而且快速的抢救的场景很多,镜头也是紧随抢救的节奏,特别是手术过程中的特写,看不出太多丝毫的晃动和抖动。
到了影片的后半部,抗疫取得了胜利,拉了几个远景,镜头聚焦到武汉标志性建筑上,再次说明武汉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接着又给了武汉人民过早吃热干面的特写,人们在经历了这次”灾难“之后,更加认真地的生活,街头巷尾又恢复了从前的热火朝天。
樱花的特写象征着春暖花开,一切都朝着美好的方向前进和发展着。
b.音乐语言 在观影的过程中,精力集中在故事情节上了,没怎么注意到影片中的插曲。
结尾时,却被一句”真正的爱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有些感动就放在心里面,在爱面前需要什么字眼,付出的瞬间也就是永远“歌词,印象深刻。
想看看这首歌叫什么名字,一直等到电影打出字幕。
才看到:《等风雨经过》演唱:张学友,填词:方文山,谱曲:周杰伦。
有点吃惊,原来是”王炸“组合!
恰到好处的歌词,张学友有个性且有力量的嗓音,怎能不让人印象深刻。
4.演员的演技 《中国医生》几乎是《中国机长》的原班人马,开始还疑问,这样的照搬演员,会不会跳戏。
但是影片开始,就被紧张的氛围笼罩着,这个顾虑就被打消了。
每个人包裹得只能看到眼睛,很多参演的演员,感觉自己都没有发现,已经完全都被带入到情节中去。
实力派演员的演技果真都是杠杠的,悉数一下,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个场景。
文婷(袁泉饰) 当文婷回到住的地方,打开微信得知门口的小卖铺的老板得了新冠,刚走。
文婷迫不及待地翻开店老板的微信,只有几条她还没有来得及回复的微信。
老板说感觉自己的身体不适,担心患上了新冠,想找文婷确认,但又怕自己小题大做打扰到她的工作。
但是文婷一直忙于工作,也没能回复上一条微信。
而老板最后的一条留言却是提醒她,还有快递别忘了取。
这种既纠结但又怕打扰到对方还处处为对方着想的情绪,瞬间点燃了泪点。
听到自己很熟悉的人,突然的离开了,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一种五味杂陈的感觉席卷文婷的心头,无知所措地往嘴里塞米饭,整个情绪有种如鲠在喉的感觉。
让人看了很难受。
如果是大哭一下, 这种情绪就能得到宣泄。
但是袁泉没有这样做,看到微信强装镇定吃着米饭,表面上看着平静,实则内心却有一种难以消化的情绪。
张涵予 一直都是硬汉形象示人的他,这回操着一口武汉话饰演医生,带有方言的台词,听着就很带感,很有代入感。
他饰演的张竞宇身患渐冻症,由于肌肉萎缩,走起路来有点摇晃。
张涵予在这一形态上了也做了模仿,而且很是到位。
影片后半段有一个中远景,张竞宇走在医院的长廊上,那一瞬间我以为张定宇出来客串了。
因为新闻上给张定宇的特写有很多,对他的走路姿势也看了很多遍。
直到镜头拉近才发现原来就是张涵予。
他对人物细节的研究很到位。
张子枫 张子枫扮演的一个刚刚失去父母的孩子,父亲和母亲同时得了新冠病毒,最后因为抢救无效双双离开了人世。
虽然戏份不多,台词不过几句。
但是感染力很强。
一句”叔叔我想知道,一个人没有爸爸妈妈会怎样“。
瞬间,再一次点燃了我的泪点。
在失去双亲之后,她并没有撕心裂肺的表演,”克制“住了。
口罩后面的那双眼睛,让人看上去就很心软。
5.结语新冠疫情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样让我们印象深刻的还有中国医生逆境中奔走的身影。
而这部《中国医生》很好的记录了这个事件,同时也展现出了中国医生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形象。
除了构图和逻辑差了些,整体还算不错。
更像是纪录片哭的很真实,眼泪和鼻涕混在一起(像千颂伊描述的那样,特别丑的哭那种才是真哭,印证了😂)。
真实但没有美剧的那种美感,但仍然为真实故事的魅力和演员的表现所震撼。
这电影堪称“恐怖电影”!!
比恐怖电影更可怕的真实的困境,怪不得《海上钢琴师》不愿从上面下了,每日要应对柴米油盐,还要遇到疾病以及各种挑战,而且与之做斗争的每个医生都是“英雄”,这个“英雄”和电影刺青的荆轲,或超级英雄还是有区别的。
有超级英雄的世界人民只把希望寄托于别人或渺茫的某种神秘力量。
自己是英雄的时代,人们会团结并靠自己的智慧去解决,迎接挑战,坚信并创造未来。
靠自己跨越困境的经历会成为自己真正的力量的来源,也是一个民族力量的源泉之一。
话说,新冠病人“插管”“针刺”的治疗方式吓到我,不自觉的戴上了口罩😷,不自觉用力往后靠,口罩和椅子赶紧来“护体”!
院长真的太难了!!
遇到个前所未有的新病毒,每每遇到状况,很多条生命还等着他决断,还遭遇了停电。
有很多让人泪目的情节,唯独院长和他爱人说的那段话差点让我泪流满面——“最强催泪”袁泉依旧帅气,即使脸上多了几道伤痕,手也破了,敬业的“文医生”。
还记得那句“想不想活”。
接生孩子的情节真的是酷 在理性下的判断并知道各种选择下的种种后果,但依旧选择去承担生命的重量。
相比之下,犯罪电影里各种罪犯只是凭借强烈的愤怒,也不知道后果的无知下,再加入些打着某种为了family的“正义的旗帜”——完善了自我行为正当性的这种逻辑,游走在crazy的边缘。
虽然某时候看着确实也挺酷,尤其是自己愤怒的时候,人人都有愤怒的时刻ps.据研究,愤怒的时候看完愤怒类型的电影可以适当宣泄和缓解,但暴力类型的电影有可能加剧原来的情形。
医院建起来的速度之快,和各种超大包的物资送到,孩子的接生费和医药费不用交了-国家给包,真是土豪,哈哈哈,目前最大的土豪,给力,响应速度之快,生活在这个的国家值得骄傲!
现在的主旋律已经本质上不是电影了,专题片式情景再现+电影工业级投入,讨论它的剧作表演调度都是无用的,应该用报告文学的标准来看这种作品。
这是电影?
电影本身来说,两个小时下来几乎没有角色成长弧线,没有角色的戏剧冲突,没有主线叙事三要素,所有的感动点、故事升格依赖背景音乐,到泪点了音乐响起来告诉你这段该感动了,到角色宣誓了音乐响起来这段该激昂了,里面的人几乎都很笃定,不沮丧、不低落、不挣扎,偶尔有人出现这类情绪都特别唐突,没有前后铺垫只为剧情需要。电影里看不到的则是“记忆共同体”之外的故事,被关押的“造谣者”,被排挤的“吹哨人”,歌功颂德的万家宴,哄抬物价的送菜人……就连强制隔离也被美化成识大体的“集体意识”。电影不是印钞机,电影是灯塔。
有挺多槽点的,但是还是赚取了我的眼泪。女医生哭着不吃饭被教育,旁边医生解释她父亲也病了并且没有床位..袁泉得知小卖部老板去世后,翻看没来得及读取的他发的微信时.......有太多的无能为力T T
当世界停摆,当未知降临,当前路不明,只有你们在奔走。复刻Covid—19的纪实性电影,可以说完全没有在煽情,而是那时候的生活写照本身太有压迫性了。隔着屏幕,深刻感受到了什么叫“英雄的城市,伟大的医护,最好的人民”。世界需要看到,也需要记录。
我为真实的抗疫事件感动,但是说实话,电影让我看的很不舒服。叙事内容庞大,各个故事线就略显凌乱。有时候,强行的歌颂反而画蛇添足… …希望导演编剧能懂。
210709,+ls
@2021-09-20 23:28:08
有点乱
中国🇨🇳🐮!!!
有幸参加了北京场的首映,电影很好看,中间被感动到落泪,袁泉演技好棒!
【3】完全没拍到应有的深度,浪费了疫情这个好题材。看了这么多疫情电影,我发现没一个是能拍的,好的。这部电影居然是评分最高的,我也是难以置信。一会儿这个死了那个死那个死这个死,全程强行煽情。没有应有的矛盾点与切入点。节奏剪辑也毫无亮点。纯粹就是想利用疫情这个题材,拍的主旋律商业大片,然后来圈票房钱
太真实了,太好哭了
“无人传人现象”“部分人传人”“隔离”“铁皮”这些怎么不拍呢。我们接受犯错。但是不接受蒙蔽双眼。
电影节奏一开始有点快 但是整体看下来非常好看!!不强行煽情的主旋律电影!杨小羊医生太可爱啦~生在中国无比荣幸!!!
…
拍纪录片就好了,作为电影真是一塌糊涂。医护人员很伟大但是这是标准烂片。
抗疫题材,本应该让人感动或者振奋,可是本片却让人有点赶脚流水账,甚至是记录片的印象。电影是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可本片最多的还是记录生活,整个影片梳理了三个月疫情的发展,国家的行动,医护人员的努力,病患家属的挣扎与希望,可表现的不是太平淡就是太催情,尤其是各种用力过猛,都让本片既不能感动到观众更不用说表演上的尴尬!!如果不是这个题材,三星也显得过高了(* ̄m ̄)
6.5/10。看的时候很多次忍不住流泪,本来想给7,但想想这种题材,看纪录片和新闻也会哭得稀里哗啦,从电影的角度其实乏善可陈。一流的演员,二流的剧本,三流的剪辑,四流的配乐。补一句,朱亚文的角色,编剧赏光+演员优秀,出彩。
张定宇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不会说四川话。张涵予是因为名字像吗?本片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叙事,完全是一个将近两个小时的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