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片尾台词造句的话,二十岁的我喜欢Mild Seven Lights,冈田义德,晚上十一点过后的校园,兑了可乐的听装百威,菲律宾海上的日光,被晒伤后发痒的皮肤,康熙来了,每月25号的信用卡,山地里的风,外婆家的街道,外馆斜街的青年旅社,收尾邮件,李沧东的电影,顾城的诗,点燃香烟时跳动的火花,豆粉做的冰激凌,清晨的困倦,一直往前走的路。
看这部片的时候,脑海中对应起许多被压抑过的情绪和价值观,以及或因执着于得失心、或为填补安全感而做的取舍与选择。
就这样,在二律背反的徘徊和转变之间,时钟又走过了一年。
你变成同学录中的"要成为的那个人"了吗?
豆瓣上有网友说“假如你被这片子感动得流泪 那么 你的心还是青春的 你的精神里有灰色” 我想:这句话真正确,我总是这样,沉溺在青春残酷物语中被感动的一塌糊涂。
影片结束后,我始终怀念三个场景:一是秀一独自坐在海边甲板上,不远处的大海用其静谧与悠远围绕着他的忧伤。
沙滩上,警察晃晃地练习骑越野车。
警察说“我学越野车,只是想更了解你。
”二是拥挤喧闹的地铁剪票口前,秀一对纪子说:“我杀了人”。
纪子回答“我知道”。
随后她靠在他胸前,他们轻轻相拥。
三是贯穿影片的秀一在在海边大道骑越野车的身影。
他卖力狠命地噔车,而那条路朝远方延伸,仿佛看不到尽头……少年生命中最后的日子,终结在一幅幅平静的日常画面中:妹妹和母亲的温馨对话、纪子信心满满的保证。
她们当时没有看到秀一难以言说的绝望。
而女孩明白过来之后,她惊愕而悲怆的眼神让人心碎,而她笔下刚刚完成秀一三十年后的画像,那画像是不是一个有双下巴,啤酒肚,秃顶的中年男人???
我无心细细观察……只知道: 47岁的秀一将永远不会出现,他被定格在没有皱纹却已然郁郁寡欢的年纪……脑中始终回响着秀一最后的喃喃自语:“我喜欢的东西:越野车。
骑在越野车上看到的世界。
妈妈煮的菜。
遥香生气的脸。
大门差劲的画。
笈川的笑话。
纪子的裸体素描。
说梦话的狗。
波本威士忌哈伯 101。
唱国语歌的王菲。
齐达内的控球。
库斯图里卡的电影。
汤姆威兹的歌声。
烤得焦焦的培根。
没有洞的甜甜圈。
吃了不会头痛的剉冰。
海龟下蛋。
不吵人的蝉 鸣。
彩色的熊猫。
无底洞的口袋。
无痛的针头。
不能再用的牙刷刷毛。
永远不会变红的绿灯。
没有人知道的捷径。
永远不会来的考试。
……” 少年……请不要躺在玻璃缸里幽蓝灯光下孤独地摆弄自己的手指,请不要独自承担这一切……那太伤感,我受不了……
被朋友安利的剧。
要看日影,我首推《青之炎》。
她简洁的一句话,让我毫不犹豫地找来此片。
事实也证明,这是一部很不错的影片。
沉默的少年对继父心存愤恨却无计可施,于是密谋将他杀于无形。
少年秀一研究了各种方法,最终计划顺利实施。
而要掩盖一个谎言,必定要产生无数的谎言。
最终他越陷越深。
这世界上没有死不足惜的人,但还是有人觉得,要杀人才能解决问题。
尤其年少时更甚,认为只有死亡才能解决一切。
隐忍的少年寂寞的青春,只有录音带记录而聆听了他的一切。
电影又叫《十七岁完全犯罪》,年少的缜密,更衬托得青春一片荒芜。
少年一盏盏渐次熄掉车库的灯,而他生命的灯,也一盏盏地熄灭,生命,就此终结。
年少时,我们和父母之间的通道好像全部被关闭。
所有的信息无法找到沟通的渠道。
继父回来,原来是有隐情,他得了绝症,只是想在临终前看看自己的亲生女儿。
秀一的妈妈却沉默不语,于是少年的努力,更触动观众的内心。
人生如戏,原来一切本可以避开,未来本可以是光明的。
正因为如此,给观众内心的撞击更大,故事的张力得到更大程度的彰显。
躺在鱼缸的少年,蜷缩的手指能触碰到的,也只是青春的虚无。
就如我们青春的时候,有时极尽努力,换来的除了虚无再无其它。
温柔的少女掌心的温度,隔着鱼缸的玻璃,也温暖不到少年,看着如此近,却隔了天涯。
比起《十七岁完全犯罪》,我更喜欢《青之炎》这个名字。
日语中,蓝被写做青,那是少年平静的愤怒,是深沉思考的代表性颜色。
少年秀一脑中燃烧的是鲜明的蓝色火焰,就如到刃反射出的,属于冷色系的色光。
物理课上曾经说过,温度越低,短波长的光(蓝光、紫光)越少,长波长的光(红光、橙光)越多,即火焰会偏黄偏暖;温度越高,短波长的光越多,长波长的光越少,即火焰会偏蓝偏冷。
那是否意味着,憎恶化成的蓝色火焰,其实比红色的暴怒,来得更深更沉?
本片根据貴志祐介同名小说改编。
对于改编的作品,我一般更倾向于先看文字,再看电影。
因为改编的作品经过了二次加工,某些意味会在这个过程中遗失。
但这部电影难得让我觉得优于原作。
小说中警察最终找到少年杀害继父的证据,电影里只是第二个案件的蛛丝马迹直指少年是凶手。
这更显出用一个错来掩盖另外一个错误的遗憾。
最终,为了使心爱的妈妈和妹妹生活能少受一点负面舆论的影响,少年踩着他的公路赛车,冲向了迎面而来的卡车,制造了一出交通意外的假象。
对录音机喋喋说心事的少年,他的寂寞与心底所有的温柔全被一卷录音带记录。
少女家有只会说梦话的狗。
狗是否在隐喻少年?
就如大人不理解少年青春期的躁动一样,人们也听不懂狗的梦话。
某种程度上,我们都是一只自说自话的狗,低喃的梦话即使有人听到,也不懂它的含义。
年少的时候,我们也将很多东西看得特别重要。
就如影片里的少年,在同学说错他的车时不厌其烦地纠正,“那是山地赛车”。
大概我们年少时,也有过一些莫名其妙的坚持和执拗。
那卷录音带,少年临死前去画室送给了心爱的少女。
温柔的声音,是他心底最深的秘密。
我喜欢的东西:越野车,骑在越野车上看到的世界,妈妈煮的菜,遥香生气的脸,大门差劲的画,笈川的笑话,纪子的裸体素描,说梦话的狗,波本威士忌哈伯101,王菲的中文歌,齐达内的控球,库斯图里卡的电影,汤姆威兹的歌声,烤的焦焦的培根,没有洞的甜甜圈,吃了不会头痛的刨冰、永远不会变红的绿灯……低喃的声音里,越来越清晰的,是画室中那个恬静的少女,静默的那满脸泪。
饰演少年的二宫和也将少年的纠结、隐忍、愤怒表现得恰如其分。
但他1998年初登电视荧屏,次年在电视剧《危险放课后》中第一次担任主角。
2003年他出演本片《青之炎》时,其实是他首度亮相大屏幕。
这部作品也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不得不说,有些人天生适合演员这个职业。
假如你被这片子感动得流泪 那么 你的心还是青春的 你的精神里有灰色一切始于爱 单亲 对于母亲与妹妹的爱 少年逼迫自己承担起一切杀死那个在他看来总是会伤害到母亲与妹妹的继父 即使他看着他死去的样子吓的瘫软妹妹大声地叫着哥哥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仿佛听见母亲带着哭腔的叫骂声哥哥提着棒球棒时的心情 又想起了提起凳子向他扔去时内心的狂怒没有经历过的人永远无法体会那种滋味他不会坐下来说几句安慰的话 他想用尽全力去保护自己的亲人即使遍体鳞伤 也要为母亲挡风遮雨 因为生命 亦是她给的与所爱的人告别 对于母亲与妹妹的欲言又止 笑容惨淡 眼神坚定他将驾着他心爱的公路赛车从容驶向死亡不是畏罪 不是胆怯 少年说 如果我被捕 一定是件大新闻 我只是不想影响到妈妈和妹妹的未来生活悄悄把一向被他用来记录自己所有诚实的录音机留在喜欢的女孩的画室屏幕黑下 然后亮起 女孩依然在完成30年后的少年肖像 录音机突兀地响起镜头在女孩惊愕含泪的表情上停格。。。
那个总是躺在玻璃缸里在微蓝的灯光下摆弄自己手指的少年 最终还是死了手指蜷曲的姿态 是一种无可名状的寂寞年少的心 渴望着成熟 渴望对这个世界掌控自如 渴望所爱的人在自己的肩膀上感觉安全当妹妹告诉他 他处心积虑杀死的继父因为得了癌症 想在死前来看看自己的女儿时当自己的朋友为了钱拿刀威胁时当慈眉善目的警官告诉他为了想更了解他而买了公路赛车时他兴许开始发现这个世界的残忍以及一丝的温暖他明白了自己的单纯对抗不了生命庞大复杂交错的线条不是一副画、一个谎、一滴眼泪可以概括与承诺的只是最终他选择了死亡 始于爱 终于爱
画面的最后一幕,秀一骑这心爱的赛车飞速冲向迎面而来的卡车.........纪子听着录音带里秀一叙述的点点滴滴,平静的画着油画.....我是秀一,17岁,和妈妈妹妹住在一起,最喜欢的事情,油画,烧酒,画纪子的裸体....秀一清脆平静的声音在空旷的教室回荡,离开似乎也是一种幸福,美好的瞬间永远定格在17岁,白衬衫白球鞋,年轻美好的面容,永远不会消失。
连最后的自杀也是完美的策划,秀一的人生不完美,父亲早早离开,继父残暴,家庭温暖是秀一渴望却很少得到,希望完美的人生,即使是犯罪,只要完美的实现,那么就是一种幸福。
当知道自己的谋杀计划并没有被发现,法医鉴定继父死于自然死亡,一切都在意料掌握中,秀一蒙着被子得意忘形的狂笑,那种开心是生活中无法获得满足的发泄。
一切都那么理所当然,只是母亲和负责的警察早已发现,是秀一眼神透出的冷漠,嘴里冰冷地否定死去的人是父亲的话语。
母亲对警察大叔说,5岁那年,秀一画了幅画--狮子口中含着所谓父亲的人头,那时的秀一,第一次说了谎话。
沙滩上警察大叔骑着专门买的赛车,努力学着还是不怎么上手。
纪子和朋友都为了秀一说了慌,虽然秀一什么都没说,只是两个人的对白都不同.....一切都看在旁人的眼里,只是秀一太沉醉自己完美犯罪的世界,忽略了身边的爱,那些默默爱着他的人。
为什么喜欢赛车?
因为速度的奔驰,我像是抛开了周围的事物,超越着自己...秀一回答。
没有什么特别,昏暗的灯光,透过玻璃箱子,看着光怪陆离的世界,听着德彪西的音乐,压抑的气氛让人透不过气。
朋友说,德西彪的曲子能令你发疯,嗬嗬,我却能沉沉地睡去,秀一呢?
我不知道。
离开的家的最后一刻,轻松地答应妹妹晚上要回来吃饭,和妈妈说一定要做最爱吃的煎饼,其乐融融。
只是,大家的心底都明白这是最后的一天,能那么平常地说着聊着笑着,因为一切都已经破碎,所谓的完美犯罪。
那刻的心底,揪心地痛,为什么不痛痛快快的大叫,拥抱,流泪,感清为何要如此克制,如此压抑,这就是现实吧。
我喜欢的东西:公路赛车、骑在公路赛车上看到的世界、妈妈煮的菜、遥香生气的脸、大门差劲的画、笈川的笑话、纪子的裸体素描、说梦话的狗、波本威士忌哈101、王菲的中文歌、齐达内的控球、库斯图里卡的电影、汤姆威兹的歌声、烤的焦焦的培根,没有洞的甜甜圈,吃了不会头痛的刨冰、永远不会变红的绿灯......电影结束了。
随着秀一的话语,随着纪子的脸,随着飞向蓝色天空的鸟,结束了。
在日语中,蓝被写做青,是天空的颜色。
日本用青来描述天空,描述青春。
阴郁色的天空,阴郁色的青春。
电影是16年7月份看的,印象最深的是售卖机前的小男孩子。
那个大人视角中只看到正在踢打售卖机的男孩子。
无理,幼稚,这个时代安放在青少年身上的不好的形容词都可以放在这里。
蛮横、急躁、固执。
没有了解而下意识的评论。
小男孩在踢打之前,是先反反复复地投币和尝试。
该给予的正常的合理的秩序,没有。
该得到帮助。
没有。
也许在小男子看来,踢打售卖机不是他的错。
他只是用他的方式得到他想要的。
骑行了数公里,想要的那瓶水。
就像是秀一,在他完美犯罪的想象力游戏中,该给予的正常的合理的秩序,没有。
一个暴力的已和母亲离婚的男人,突兀地带着凶残的面目,可憎的行为出现在了家里,询问律师,律师叫他忍耐。
得到帮助,没有。
这个男人总是醉后拉扯妹妹,因为害怕,因为要保护妹妹,秀一拿在手上的棒球棒。
母亲怯懦站在一边,叫他忍耐。
在秀一看来,他知道这是错的。
世界是错的,他的行为也是错的。
但是他有想保护的人,他必须犯错。
这个少年准备杀人的前一个晚上对着录音机说:也许从明天开始,我可能会每晚做恶梦,我又有可能在梦中说出我不是人,我不是人。
他知道他在犯错。
真的没有人在这个秩序中站出来说声什么吗?
有的。
微弱光前的十指交握,是温柔的。
地铁中和喜欢的人拥抱,是温柔的。
但是,太微弱了,这温柔的光。
10秒的光,在整个阴暗的地下车库里,甚至不足以点亮一盏灯。
这个少年还是会在电影的开头和结尾,照旧地赤裸上身在鱼缸中醒来,然后孤独地摆弄手指,再慢慢地穿上衣服,把灯一盏一盏地关掉,走离世界。
他生活在这个世界中,有很多喜欢的事情。
喜欢公路赛车,喜欢骑在公路赛车上看到的世界,喜欢妈妈煮的菜,喜欢遥香生气的脸,喜欢大门差劲的画,喜欢笈川的笑话,喜欢纪子的裸体素描,喜欢说梦话的狗,喜欢波本威士忌哈伯101,喜欢王菲的中文歌......喜欢永远不会变红的绿灯......也喜欢和喜欢的女孩子逛完文具店后,在人潮拥挤的地铁口拥抱完后,牵着手走出人群。
而不是让女孩子在人群中跌宕,预示自己跌宕的青春终点。
但是没有了。
这个少年的旅途结束了。
骑着自己喜欢的公路赛车,经过喜欢的风景,选择了结束。
你只看到我生活在鱼缸里,像是自闭的,只生活在自己感情里的金鱼。
不是的,我喜欢的是公路赛车,喜欢骑车途中迎面而来的风景。
你不了解我。
你只看到我画画好,似是天赋极高,朋友也热情开朗,甚至,甚至,还和喜欢的女孩子有了进展。
你为什么头顶还是青色天空?
不是的,我的真实在录音机里。
我的孤独在录音机里。
我的喜欢在录音机里。
我的生活在录音机里。
我的犯罪在录音机里。
我的不得不犯罪在录音机里。
你不了解我。
即使,你说。
“我也不知,只是想更了解你。
”这光还是太微弱了。
即使,你说。
“你早点说就好了。
”早点说。
早点说什么?
早说你想知道什么?
母亲你明明看到了我的变化。
早说你知道的这个男人将死的事。
遥香你明明知道我们对这个男人的恨和畏惧。
早说你将死的事。
继父你明明只是在死前想见一见女儿。
不是故意要每次酒精后暴戾的,凶残的,令人畏惧的。
早点说,也没有意义了。
现在我想和你好好说再见。
你这盏微弱的光,我也要关掉了。
我知道我是错的。
但是我还是得去犯错。
是世界的错,是我的错。
是不了解的错。
是不表达的错。
是人间的错。
“为什么叫我出来?
”“我想好好跟你说再见。
”用纪子和秀一的话作为结束。
嗯,再见了。
再见。
俺の好きな物ロードレーサーロードレーサーに乗っている時に見える世界母さんの手料理遥香の膨れっ面大门の下手くそな絵笈川の冗談紀子の裸のスケッチ寝ことを喋る犬I.W.ハーパー101北京語で唄っているフェイ・ウォンジダンのボール捌きクストリッツァの映画トム・ウェイツの声カリカリに焼いたベーコン穴の開いていないドーナツ头が痛くならないかき氷ウミガメの産卵控え目に鳴いてるセミモノクロじゃないパンダ底の抜けたポケット全然痛くない注射最后まで使い切った歯磨きのチューブずっと続く青信号谁も知らない近道永遠に戻って来ないテスト
蜷川:好久不见,没变笨太好了,看起来很聪明的脸。
二宫:不会变笨的啦蜷川:在拍摄的时候,离开的话,就会变成岚的脸,不过一阵子就变不回青之炎的脸,进入不了角色。
今天见面还在想要是看起来很笨怎么办,不过看起来很聪明太好了二宫:真的吗蜷川:第一次见到二宫君的时候,觉得这家伙怎么这么安静,不能立刻同其他人打成一片,有点距离感,态度很谦卑,像不讨人喜欢的猫,啊就决定是这个人了,我坐在椅子上这么想,很喜欢这种似有似无的距离感,又很有现代的感觉二宫:这样啊蜷川:像二宫君这样不能马上和人打成一片的人,想要缩短距离,不巧妙接近的话没法共通,因为不打开心扉,很纤细。
我和二宫君共有的不是那种明快的气氛,而是湿重的气氛。
二宫:说不定是这样呢蜷川:在海岸边,二宫君坐在堤防上望着大海,警察骑着自行车过来摔了一跤那场戏,那个场景从远处看起来,总觉得很寂寞,我很喜欢,那微微的驼背很好呢。
蜷川:跟松浦水槽那场戏,开始的地方,你看过原著了吧,二宫:看过了蜷川:原著是很激烈的感情戏,你开始也认为会按照那个拍吗二宫:不,我觉得应该别的方式会更好,因为真的按照那个来拍的话,看上去会美吗,会不会反过来让人觉得不纯洁呢蜷川:我也觉得没有自信拍出那种未经世事的感觉,所以我一开始就在想有没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只要表现出心灵相通就行了,所以就选择了水槽,那场戏你们都演得非常好,拍的时候也没有违和感二宫:感觉不可思议的一场戏,一下子全变成了蓝色的灯光,好像真的只剩下我们两个人,其他人都在另一半,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感觉蜷川:那场戏不是把头撞到水槽壁上了吗,眼睛慢慢湿润起来,眼泪一点点涌了出来,那感觉很新鲜,怎么做到的二宫:感情上来了吧,记台词的时候也是,在脑子里,不是左脑和右脑,在深处有一块感情空间,我用那块来记忆台词,对于一些台词,也不是有意识的,情绪上来碰到那块的时候,就会一下子哭出来蜷川:是才能啊,感情的记忆什么的。
现场的时候从来看不到你拿剧本,所以现在看到你拿着剧本很新鲜呢。
二宫:职员室那场戏很辛苦呢,虽然拍起来很畅快蜷川:要对抗那么多大人,把自己想说的话全部说出来。
我看了那场戏就决定,好,要邀请二宫君演舞台剧。
一个人对抗那么多大人,接受全部的状况,抗争着,然后离去。
当然,作为角色要拼命的同大人们去抗争,作为演员也要去面对所有人,我想应该是很难的,那场戏NG了一次哦。
二宫:那里真的很难,最后的地方,六行台词,我想一口气说完,可是中间要换气,所以我老觉得不对,可是演得时候真的觉得很畅快,被一群大人包围着,怎么说呢,不是优越感,而是和优越感类似的感觉。
蜷川:那场戏,身材瘦小的二宫君,面对大人们,拼命争吵然后离开教室的地方,让人难过的感觉很好哦。
蜷川:我觉得那场戏也很好,电梯上二宫:啊,电梯上,感觉很美,现代感的场景蜷川:那场戏我很喜欢二宫:我也觉得那场戏很有趣蜷川:两个人象笨蛋呢,干嘛要在那种地方,在同一个地方踩着反着走,那里都是二宫君在带着那个新人哦,那个人一直往上走。
那里也很难呢,脚踩的位置什么的,上去又回来,到那里不说台词的话,电梯就下去了二宫:没有那回事啦。
蜷川:最后的美术室我也很喜欢二宫:那是最后一场戏,是不是跟以前的戏拍法都不一样,总觉得气氛有些不一样蜷川:很有戏剧的感觉,镜头会拉得很远,两人站在两边,如果用特写的话太直接了,有点距离的话,看的人会想说再看清楚一点,因为有点远,所以会加上一些自己的想法,啊,那个孩子是这种心情吧,我想要一点距离,如果分镜头去拍的话,好像心情太过直白,如果太近的话,画面就太满了。
我很喜欢那场戏。
二宫:我觉得那场戏的品味不一样,最后看的时候有点意外。
二宫:这部作品总觉得跟我有缘。
蜷川:自己的想法很容易进入角色二宫:我到现在的角色一直都是17岁,自己也最熟悉,从一开始就按照自己的节奏在演蜷川:那种忧郁平时也有呢,不知道是不是长相的原因,占便宜了。
真想再一次一起工作,要是早点认识就好了。
果然很好呢,看上去很聪明,有时代的感觉。
不论小说还是电影,青春残酷文学总是一门热门话题,作品层出不穷,无不是少年们在幼稚与成熟之间的夹缝中生长,他们青涩、懵懂、躁动、反叛、烦恼,使得“错误”时常成为青春的主旋律,犹如在暴雨中疾行。
观看影片之前,我对导演和卡司的认识局限于:导演(摄影师蜷川实花的父亲)、二宫和也(霓虹顶流男团男星)、松浦亚弥(婚后逐渐隐退的w-inds主唱橘庆太的妻子)。
原以为是一部少年犯罪心理相关的电影,实际是讲述一段孤独而残酷的少年的青春。
恰到好处的配乐、画面的影调、镰仓的海、骑行的少年……都充满魅力。
电影开头从昏暗的车库间里,男主从映照着青蓝色光芒的玻璃缸中爬出,打开卷帘,在一片刺眼的阳光推着公路车离开,配乐达到高潮,片名引出,影片由此开始。
随着剧情推进,与其说导演在主观讲述着高中生秀一的故事,更像是我在以观察者的视角,阅读着秀一,片里每一段剧情都在增进我对这位少年的理解,甚至一直到最后的独白。
秀一似乎并不是那种常见青春片的典型角色,他的人物充满着许多细微的矛盾,他自负、执拗,却也单纯、胆怯和犹豫,在学校是个叛逆略显顽皮的男高中生,回家面对母亲和妹妹展现的细腻温柔、甘愿牺牲自我,而洞察他的内心,却又孤独、阴郁、脆弱、敏感。
他的内心纯粹而又混沌,光明与阴暗同时在他身上集合。
我记忆中少年的自己似乎也是如此,这让我有了更多的同感。
尽管这个少年聪颖、谨慎、有玩闹的朋友、有相爱的亲人,还有相互奔赴的恋人,他的内心仍然是汪洋中的一座孤岛,只对那台破旧的录音机敞开。
电影里,秀一几次蜷缩在玻璃缸中,向上伸出的手指仿佛沉入海底的求救。
当面对去而复返的纪子,隔着玻璃缸触碰到对方的手时,前一刻还处在矛盾与躁怒中的秀一,此刻潸然流下眼泪,所有的脆弱和痛苦得到释怀。
影片最后一次警局审讯,真相暴露,察觉到结局的秀一突然询问警长为何要重金买公路车,还在沙滩笨拙地练习时,警长说的那句“可能只是想要多了解你一点吧”,成为影片后半段沉重的情绪洪流后最触动我的地方之一,秀一听完愣然地望着他,只是沉默。
这一句话,他追寻了多久?
我们不得而知,到底是来的太迟。
他谨慎地犯下无法弥补的命案,而归根结底是个少年,是个会拙劣地撒谎、画在意的女生裸体素描、做错事会害怕、会争辩公路车不是脚踏车、不懂表达自我仍渴望被人理解的少年。
这样脆弱的一个少年,在一次接一次的犯罪中沉沦、被自己施下的黑暗吞噬,纵使“这世上没有死不足惜的人”,他还是选择了通往黑暗的那道门。
不妨设想,倘若秀一的行动失败,等到30年后,录音机里记录下的这段经历或许只会是某个老态龙钟的大叔回忆里一次青春的冲动,一股青色的、纯粹的火焰。
待家人如此温柔的秀一,总是考虑着母亲和妹妹的幸福,即使到最后,他还是选择不牵连她们,和心爱的人一一道别,任由自己的青春就此轰然崩塌,如此命运引得多少荧幕之外的触动与唏嘘。
片中插入的一段镜头,纪子与秀一在海边长堤上走着,17岁的秀一无法描述自己所喜欢的事物,他为家人而决绝的行为与对自我的关注似乎存在巨大的鸿沟。
直到影片最后,通过录音机里的独白,我们方才得知这样一位思维跳脱、鲜活、可爱的少年,然而一切都为时已晚,只留得叹息:“我喜欢的东西:越野车、骑在越野车上看到的世界、妈妈煮的菜、遥香生气的脸、大门差劲的画、我喜欢的东西:越野车、骑在越野车上看到的世界、妈妈煮的菜、遥香生气的脸、大门差劲的画、笈川的笑话、纪子的裸体素描、说梦话的狗、波本威士忌哈伯101、王菲的中文歌、齐达内的控球、库斯图里卡的电影、汤姆威兹的声音、烤的焦焦的培根、没有洞的甜甜圈、吃了不会头痛的刨冰、永远不会变红的绿灯。
”
——献给独自长大的男孩最近我看了一部日本电影,是由蜷川幸雄导演的《青之炎》,从情节上来说其实是一个稍显老套的故事,但是我在观看完之后却一直回想,我突然意识到像这样去描述青少年孤独、敏感、反叛、勇敢和一意孤行的似乎不仅仅是在文学世界里,同样也是影视界一个恒久的命题。
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秀一的自幼因车祸失去父亲的高中生,和母亲友子、妹妹遥香一起生活,十年前已经和母亲离婚的不良继父曾根隆司再次闯入家中蹭吃蹭喝并索取钱财,在秀一看来,似乎还对遥香有所企图。
这个人的闯入给这个幸福的家庭蒙上了阴影,之后发生的一切让秀一再也不能容忍,于是经过周密的计划,秀一杀死了这位继父。
原本完美无缺的计划却不巧被同学,也是曾经的好友拓也看在眼里,于是受到勒索的秀一再次启动了杀人行动,只是这一切并没有解决秀一生活中的问题,而是令其无可挽回的坠入了深渊之中。
观看完影片之后,我一整晚念念不忘,而让我念念不忘的不只是秀一,还有联想起来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无因的反叛》中的吉姆,又或者《坏孩子的天空》中的小马和新志。
在我的脑海里冒出了一个词——“独自长大的男孩”,因为有所关联的命题联系起了种种这些青春期里有着各种各样问题的男孩子们,在某种“榜样”缺位的前提下被迫独自长大,有的最终承担起了责任,成为了自己期待的“男人”;有的厌恶这个糟糕的世界却不知该往何处去,只能徒劳的出走;有的随波逐流,不知自己该做什么,兜兜转转好像什么都发生了又好像什么也没发生。
而《青之炎》里的秀一,在缺少一个能为自己遮风挡雨帮助自己成长的真正的父亲,却反而又有一个闯入的“恶父”来破坏自己尚且平静的生活,自己则被迫以一个高中生的身份来被动的承担这个家庭中“父亲”的角色。
只是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未成年人能够和可以承担的责任,秀一正是在这种无力承担之中作出了本不应该作出的选择,让自己彻底的沉沦。
青在日语里是蓝的意思,青之炎就是蓝色的火焰,象征着青春期少年胸中的熊熊火焰,蓝色是火焰中最炙热的一部分,但蓝色本身也代表着理性、孤独等象征。
为了更好地了解秀一,我在看完电影后,又找来了由贵志祐介写作的原著来看。
因为文字和影像的表达维度存在很大差异,文字或许可以用极其详尽的描述来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而影像通常会采用留白的手法,让观众自己领悟。
在此,介于电影和小说都已经观看和阅读完毕,想先通过谈一谈小说和电影中不同的地方来继续后面的叙述。
电影中大幅度缩减了女主福原纪子的部分,取而代之以一些不动声色的画面平静的展示两人的感强线索,这一点或许让电影中秀一和纪子的感情戏变得有所薄弱,但又有一种欲语还休的含蓄,留给观众品味的空间反而更大了。
石冈拓也在电影里的形象改动较大,很大程度减轻了拓也和秀一的冲突程度,有一定美化的意思。
一方面是由于减少了拓也的戏份,这样的处理让情节不会太突兀,另一方面也是换了种方式去体现秀一已经形成了靠除掉对方来解决问题的境地。
但是在小说里,拓也的戏份不少,不仅冲突时的程度更深,并且也有一段秀一的回忆,关于两人小时候手拉手去森林里,想哭的自己看到了先哭出来的拓也觉得自己必须振作起来。
这样的情节设计刻画了秀一本性中具备的承担责任的特性,也符合杀掉拓也这件事对秀一的心理造成的严重冲击。
母亲友子的角色在小说中显得更软弱隐忍,她似乎有意无意的忽视了自己儿子的想法,像遥香说的那样,一家人有什么事情应该一起想办法解决,而友子没有和秀一及妹妹进行过必要的沟通,选择了凡事自己一个人忍受,这一点在替家人着想的秀一身上也有所体现,只是他作为哥哥,在一个父亲缺位的家庭被动的部分承担起父亲角色的情况下,选择自己一个人承担,一个人想办法解决,因此母亲的形象显得让观众读者很生气,在书中,友子从来没有对秀一和妹妹讲过为什么不能强硬的赶走曾根隆司,而真实原因也是秀一偷听律师和母亲对话才得知。
在电影里,这个部分改成了母亲亲自和秀一谈,并请他再忍耐一下。
小说里关于大门、盖茨等秀一的朋友的刻画很多,通过互动以及与秀一的心理活动对比,更烘托了秀一本人在前后的心态剧烈变化与他们的友谊。
在电影里,这些朋友们的戏份大幅度减少,当然核心的情节都保留了下来,毕竟电影的表达手法更精炼。
电影中原创了一个意象,是纪子对秀一说自己有一条会说梦话的狗,这是一条贯穿始终的隐喻。
孩子就像没有想象力的狗,只会顺从,但不会自杀。
所以友子请求秀一再忍耐一下,但她从来没有了解过,秀一丛不是像母亲一样隐忍的人。
影片的后半部分,纪子告诉秀一,那条狗死了,这似乎也在暗示秀一最终的结局,只是当我看到结局时还是被震撼到了,但是回想品味之余,又觉得也只能这样吧,大概就是无路可走的宿命。
临近结尾的部分有一段纪子来找秀一的情节,在电影里和小说里的表现手法不一样,小说里用了一场床戏来引出两人甜蜜的爱,并以此烘托当时秀一悲惨的处境。
而电影里,两人在车库里大吵了一架,纪子离开,秀一又一次孤独的坐在鱼缸里发呆,他用手指在玻璃上写着什么,此时,玻璃的另一边,纪子与他手指相对,含蓄的展现了整部影片中最动人的一幕,相爱的两人可以看见彼此,但却永远不能在一起了。
电影里给秀一增加了一个小说中没有的人物设定,就是常常对着录音机记录当时的想法。
这种设定在影视中很常见,属于一种概念性的人物设定,即为主角设计一个相对与众不同的习惯用于加深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起到某种线索性的功能。
一方面,这种对着无生命物体倾诉的行为对于秀一孤独的刻画是非常成功的,另一方面在片尾,秀一将这个装满了自己心中秘密的物件留给了自己心爱却不能相守的纪子,这实在是相当精妙的设计最大的不同是电影里原创性的从头到尾加入了很多次别人对秀一说:你的自行车。
秀一要纠正“是公路赛车”,这个情节的作用大概是为了强调没有人真正的理解秀一。
影片中对警察的形象也做了一些改动,尤其是山本警部补增加了很多原创性的情节,包括他也被秀一提醒自己的是公路赛车,然后就去买了一辆,秀一问他,他解释说:可能我想更了解你一点。
公路赛车在这里面成了了解秀一的一个窗口,有一段,母亲和秀一一起回家,她说想试试看骑一下,秀一说你又不会,母亲执意要尝试,可能此时她才真正的想要了解儿子,只是可惜一切都太晚了。
我也如秀一那样喝着威士忌,再看着里的秀一坐在鱼缸里喝着波本101,想起电影结束的时候,山本警部补对他说,“可能我只是想跟了解你一点”,在这个瞬间,我感觉到我有一些理解他了。
在此之前也看过的许多犯罪小说和电影,但很少有看到过,像这样几乎一边倒的同情凶手的情况,可能在秀一真正付诸行动之前他的心路历程是我们很多人都会有的,也可能几乎所有人在内心的幽暗之处也都会有过一个想法,那就是对于某个人会认为他还是死掉比较好,但正因为书中反复出现的关于《山月记》的隐喻那样,由于人性的我们内心的引导导,我们对于心中的这头充满着兽性的猛虎,正确的做法是应当把它关在笼子里,也是因为这样对于秀一的遭遇,大多数读者都会产生同情,对于他将这样将内心中的幽暗想法付诸行动,并一步步在黑暗中沉沦,大家感到的是一种惋惜。
只是显然作者并不是在教大家如何进行一场完美犯罪,因为事实是很明显的,即使秀一完美的避免了行动中所有的漏洞,最终并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他内心的挣扎,兽性与人性的斗争,心中的幽暗对其善良的本性的腐蚀仍然不会放过他,就像他在最后面的部分中所想的那样,即使一切顺利,自己此生都会被杀过人这个噩梦所困扰。
在他面对纪子对自己的爱,而自己也意识到了自己对纪子的爱的时候,他感受到的也是这种自己再也无法拥有这份爱所带来的痛苦。
还有妹妹遥香和他的对话,向他确认自己其实不是哥哥的亲妹妹时他痛苦但坚定的说,妹妹当然是哥哥的妹妹。
以及在小说中山本警部补最后和他确认监控时说拓也倒下去的瞬间的动作更像是怕压到秀一,而这所有的细节逐渐让他封闭的内心有所动摇的时候,一点点的击溃了他,也许也唤醒了他纯良的本性,我们的秀一本性到底不是一个残酷无情的人啊。
理性秀一的人物设定有着超过年龄的理性,这当然也是前述中由于父亲缺位,而自己不得不独自成长所带来的副作用,但这种理性又是极不成熟的。
他很明确自己要做什么,像所有那些有主见的少年一样,确立了目标可以非常冷静的去落实,这往往是超越年龄的成熟,但这种特性和不成熟的三观搭配在一起,造成的破坏可能比不讨人喜欢的那种优柔寡断的年轻人要严重的多。
书中在前面有一段提到他作为高中生为什么要喝酒的叙述,秀一心里想的是,抽烟对身体伤害太大了,自己不会尝试,但喝酒只要适量应该对身体没什么影响。
这是一个伏笔,在之后的叙事中,他喝多的情况越来越常见。
他显然有自我控制的观念,但他没有自我控制的能力,而人总是这样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自律。
这一点也和秀一对自己行动的自信遥相呼应,自以为完美无缺的杀人计划,实则漏洞百出;自以为可以掌控一切,实则连自己的情绪都无法克制(小说里有过多次自己内心活动体现在表情上被他人观察到的描写)。
孤独秀一是孤独的,但这种孤独是主观的。
表面上看,他有着和蔼的妈妈和依赖自己的妹妹,一家人幸福和睦并且相依为命。
但其实可能和很多“正常”的家庭一样本质上是貌合神离的,独自隐忍的母亲,暴力的“父亲”,被迫独自承担保护家人责任的长兄和弱小的需要被爱护的妹妹。
妈妈是软弱的,也是并不真正了解自己孩子的,她不愿意和孩子们讲述真相,以及该如何解决问题,凡事靠牺牲自己委曲求全。
秀一是要强的,不管他愿不愿意,他也认为只有自己,这个家里唯一的“男人”应该承担起这样的责任。
妹妹是聪明的,但她却什么也做不了,母亲和哥哥并没有把她当作应该平视的独立的人,不论是她自己其实和母亲哥哥没有血缘关系,还是哥哥为了保护自己杀害继父,这些所有的牺牲和付出都要瞒着她,只是因为她的角色仅仅是需要被保护的那个而已。
这样看似幸福的一家人,但却是有着本质的问题的,而这就是悲剧的根源。
而秀一在家人以外,还有着纪子的爱,有着大门、盖茨这样的朋友。
他们甚至愿意为他作伪证,到了最后时刻,纪子还在鼓励他,会一直支持他,请他一定不要输。
只是对于秀一而言,这一切只能是不能承受之重。
犯罪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杀人犯都有很强的倾诉欲。
秀一并不例外,只是他没办法向爱他的人们倾诉,于是从头到尾,他的倾诉对象都是录音机。
炙热书中,在多个场景都有提到胸中的蓝色火焰,这不仅仅是秀一的怒火,也是一个青少年的某种“热情”,为了做成一件事所形成的强烈动力,为了目标的实现可以埋头苦读法医学、物理学,可以不眠不休的做实验。
本身只论这种为达目的的热情是没有所谓价值判断上的好坏的,但是如果这个目标本身就是错的,就会酿成大祸。
秀一正是这种情况,读者和观众为何对他更多的是同情和惋惜,大概正是因为他的动机是可以理解的,但正如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所掌握的常识,除非是自己的生命受到了紧急的威胁,否则无论多么情有可原的动机,都不能去杀人,无论在思想上多么想杀了对方来解决问题,都不能付诸行动。
正是因为第一次强制结束曾根隆司的行动“过于成功”,这样的行为促使秀一再一次面对“威胁”的时候几乎是习惯性的再次选择了杀人,这种习惯性的行为加深了秀一的罪恶感,因为他无法说服自己,如果说第一次的杀人是“非做不可”,那么第二次呢?
火焰燃烧得越炙热,持续的时间就越短,超出自身能够承受的重消耗着他的灵魂。
所以即使家人理解他,朋友愿意作伪证帮助他,他在自己精神的折磨中仍然逐渐崩塌,无法控制的坠入黑暗中去。
勇敢秀一是勇敢的吗?
可以说是吧。
正如他自己所说,青少年激情杀人的事情很多,但像他这样精密计划去杀人的恐怕没有几个。
如果不做价值判断的话,这样的行为似乎也可以说是勇敢,因为某种非做不可的理由,这是通常犯罪嫌疑人为自己行为开脱的所找的种种借口,只是秀一毕竟是被动的承担了保护家人的责任的,至少他自己认为是这样。
一直到他选择自己终结这一切时,他的心理活动也是在幻想着自己被捕后,各路记者和八卦的邻居等等逼得母亲和妹妹无法出门,承受着不是他们的过错造成的伤害。
但是在小说中,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刻增加了一段,他说,不是的,只是自己觉得这样做最方便而已。
但是我觉得这一个闪念有几种意思,其一是为了减轻心理负担,让自己坦然赴死;其二可能确实是他深藏在心灵深处的怯懦真实的表达。
毕竟他从小被暴力对待而必须独立面对时只能收起自己的恐惧和软弱,选择性忘记一个孩子的天性去装作勇敢。
这在前面的情节里也有所体现,一个是书里和电影里都有的拿着棒球棍和继父对峙,他是带有恐惧和害怕的,但他又不得不这么做,因为他要保护妹妹。
另一个是书里的情节,就是幼时和拓也一起在夜幕降临时的森林中,想哭的自己萌生出对哭泣的拓也的责任心,强迫自己振作起来,一起手拉手找寻回家的路。
在电影中,秀一骑着他心爱的公路赛车毫不迟疑的朝着大卡车奔去的画面后,伴随着Pink floyd的《The Post War Dream》,出现了一只翱翔在天空中的海鸟的画面,然后转向坐在画架前的纪子,看向镜头,流着泪水。
《青之炎》_The Post War Dream_哔哩哔哩_bilibili此时是电影原创的秀一的独白:我喜欢的东西 公路赛车 骑在公路赛车上看到的世界 妈妈煮的菜 遥香生气的脸 大门差劲的画 芨川的笑话 纪子的裸体素描 说梦话的狗 波本威士忌哈伯101 唱国语歌的王菲 席丹的控球 库斯图里卡的电影 烤得焦灼的培根 没有洞的甜甜圈 吃了不会头痛的剉冰 海龟下蛋 不吵人的蝉鸣 彩色的熊猫 无底洞的口袋 无痛的针头 不能再用的牙刷刷毛 永远不会变红的绿灯
第一次被二宫的演技打动 是在最后的十五分钟 那种隐忍着的不经意 实在是太好了
狗也会说梦话 瘦瘦小小的少年胸口也会燃烧起青绿色的怒火 继父只是为了临死前见一见女儿的可怜人 同学所要的也不过是一些钱可以离开偏爱哥哥的父母 完美杀人听来像个可悲的冷笑话 可是我看到17岁的少年蜷缩在玻璃缸里绝望的伸向虚空的手 看到他奋力的骑着越野车不是脚踏车在马路上狂奔 听到他
为什么8.6分,为什么,他妈的为什么
无病呻吟
倒数第二个镜头哦哦哦哦哦
少年的忧伤和愤怒飞逝在卡车轮下,我为他的经历无奈哭泣。。。二宫和也是个灵气的演员
我都干了些什么
没什么剧情 没什么演技
我是秀一,17岁,和妈妈妹妹住在一起,最喜欢的事情,油画,烧酒,画纪子的裸体....秀一清脆平静的声音在空旷的教室回荡,离开似乎也是一种幸福,美好的瞬间永远定格在17岁,白衬衫白球鞋,年轻美好的面容,永远不会消失。
神马, 松浦亚弥...青春的背后都有一段让人伤感的故事...
自己的单纯对抗不了生命庞大复杂交错的线条,所以选择最后的死亡,但其实他不可惜,他一直都很认真思考着生活...
The Past War Dream ..............................二宫-1
没有人是死不足惜
没觉得足以入坑啊,难道我太老了这种青春片感觉只能感动高中时的我=。=岩井俊二之流,虽然我要整装待发去小樽了嘻嘻嘻。不过二宫的颜可以加一分。
无聊,矫情。男主糟糕的言辞配不上他想实现的犯罪。多一颗星给那美到惊为天人的湛蓝水族馆
听妹妹很早以前推荐过,最近看了,似乎无感
nino当时真青葱
也太无聊了吧?
这片子太二!典型鬼子思想!孩子们确实都这么长大的,能拍出来也很牛。但三观不正!前述两点分别一星。
68岁的蜷川幸雄将青春的躁动不动声色地揽入怀中,这才是真正的完全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