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把助六篇看完了,本来以为要再过一天才看完的。
感觉并非像有些人说的,第二季没第一季好看。
第一季围绕二代助六菊古比、美代吉的爱恨情仇展开;二代助六、菊古比的“自我”落语形成。
第二季是三代助六、八代八云、小夏、信之助等人的家庭羁绊,本来要跟落语一起殉情的八代八云始终没有自杀成功,他想要完结的落语时代,在三代助六的时代不断壮大,顺应时代的变化,展现更多的活力。
这季有很多泪点,不管是八云想在寄席表演最后一场死神,引来真的死神放火也好,还是三人死后重逢,松田划桨护送八云过河。
这季终于解释了助六和美代吉真正死因,原来是小夏推下去妈妈,爸爸伸手去救人。
由于太过冲击,小夏干脆忘记了这段记忆,八云独自背负这段罪恶,让小夏一直恨着自己。
在看第二季之前我就已经看了关于信之助生父的讨论,其实到最后一集我都是愿意相信是親分的孩子,但是看到长大后的新之助继承菊古比的名号讲落语的时候,觉得他身体内留着助六和八云的血,将两个人的DNA流传下去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菊比古变成了古板老头八代目八云,这季的矛盾在于,菊比古晚年是个更加固执和保守的人,想要和落语殉情。
而他的徒弟和落语界的晚生们,都在积极地探求落语的创新和延续的道路。
其实第一季的开头,菊比古对徒弟与太郎的三个约定,其实当时是想要和晚辈们一起探寻落语的延续之路的,只是他越到晚年,与落语殉情的心理越来越强。
他不允许徒弟随随便便说落语,不允许他人随便提起助六的事,也不允许小夏(女人)说落语,对樋口老师创作的新落语也很抗拒,已经是个古板的老头了。
他被自己的心魔缠绕,从而身体越来越差,变得越来越让人难以放心。
照顾过老人的人对这样的塑造感触很深,很多老年人确实有奇奇怪怪的障碍心理和想不开的地方,年轻人根本劝导不了。
这也是我觉得这部作品很好的地方,这些细节都做的很真实。
(包括助六的放纵和生活糟糕,也让我觉得非常真实,倒是年轻时候非常精致的菊比古有点不真实了2333)人老了也确实会慢慢改变心态,一个人的心态和情绪不仅仅是想法控制的了的,还有身体状况、激素水平等,都会影响心态情绪。
老年的菊比古更加陷入了美代吉和助六的深渊,他愈加能体会美代吉对自己是什么样的情感,(也许是通过落语表演更加能理解到一个女人的心理)才会觉得是自己辜负了怎样的爱。
他的经典段落死神,每次说都使他更加靠近死亡,甚至觉得他是想要见到助六,特意去说死神。
每次进入幻境,再醒过来,他的身体都更差了。
他害怕眼前的落语变得面目全非,因此想要和这样的落语殉情,不愿意见到不再像落语的落语,也不愿意见到女人说落语,还有,他答应了助六,他去守住眼前的落语,由助六去开拓新的路。
现在这件事情交给了徒弟,后辈们都在积极地探寻这条路。
与太郎的气场接近助六一些,他们都很能放得开。
菊比古的内敛就是他早年表演落语的障碍之一。
与太郎与助六不同的是,他不是助六那样的天才,不练习也可以说的很好,但他也拥有一定的天赋,可以记住别人说话的语气神态,并且他相当听话,勤奋练习。
他还有个最大的优点是天真,没有太多的心思,大概也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他出狱之后一无所有,所以也不害怕学习落语的失败,而年轻时的助六和菊比古因为太过聪明有才华,时常看到浮萍般的人生和落语未来的衰落,过的是很苦的。
与太郎拥有最好的心态,同时也无形中拯救了陷入心魔的菊比古。
与太郎是个非常温暖的人,虽然很像愣头青,情商却不低,而且相当男人。
喜欢小夏,能毫不犹豫地说出“我想要成为孩子的爸爸”这样的话。
他能够体会小夏喜欢说落语的心情,并为她制造机会;他也能够在寄席大火之后,明白“师父现在并不想见到我”的心情。
小夏要比她的妈妈美代吉幸运很多,有疼爱她的人,最后也从事了自己喜欢的职业。
最后想说,音乐超级好,弦乐动人,钢琴沉静,萨克斯反映了一个时代。
第二季基调太压抑,菊比古满脑子都是带着他的落语殉情,助六成了他的心魔,从第五话开始就一直想把他拉入地狱。
第6话听着小关飙演技说了<赖着不走>全本太赞,演出后与太郎却只说了表演的那么好老师却没听到。
第7话看着少爷和助六年轻时的影像,猝不及防地出现当年坠落的真相,虐的好心塞。
两季落语看到现在,印象最深的就是<死神>和<荒野曝骨>,第9,10两话都说了,尤其是听着与太说着荒野曝骨,想到第一季中少爷俯身低眉给小夏理发,和助六说着荒野曝骨的甜。
画面转到小夏趴在八云腿边说着请收我为徒,少爷笑着说好时,那种渗透出屏幕的温情,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走着,我真的没忍住眼泪就下来了。
然后含泪吃完11话整集的甜,八云走的很安详,最后唱着荒野曝尸在松田先生的陪伴下步入黄泉。
12话大家都被信之助的父亲可能是八云的猜测吓到了,毕竟那眉眼像极了菊,但是我更开心于信之助继承了八云的落语,感谢这么棒的番的陪伴,这番是艺术品。
观看的同时随手记录了一些片段,不期竟有浏览,顿时想到八云大师开场的一句谦辞:客似云来,不胜惶恐。
趁这些思绪尚未化作一场梦之前,将这千头万绪诉诸笔端。
《昭和元禄落语心中》无论是题材还是表现手法,都非常古典。
暂且笼统地借用”古典“一词,指代剧中涉及的传统曲艺文化、画面中的古建筑、古朴的生活方式、时时处处流露出的幽古之思。
短暂地逃入其中,仿佛意与古会。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菊比古(八代八云)和信(二代助六)在剧中多有对照,一个是“向内求”,一个是“向外求”。
向内求意味着讲落语是为了自己,把它当作工具来体现自我。
而自我一开始总是单薄的、不确定的,所以他的学艺过程是经历更多、丰富自我的过程。
他经历愈多,自我愈是完善、丰满,表演也愈是工整。
典型的例子是代表作《死神》,经历了七代八云的去世、美代吉对他的影响、自己也渴望见到死神之后,才达到了巅峰。
向外求意味着讲落语是为了外在的因素——观众,观众的反馈又给予了信更多的动力,如此循环。
无论是千锤百炼后达到匠师级别的炉火纯青,还是天赋与现场气氛互相推进的淋漓尽致,都指向艺术造诣的提升。
然而艺术的载体是人。
人除了艺术之外,还有漫长的人生。
艺术是复杂的,人生也是复杂的。
艺术家的际遇不同、追求不同,加上时代的变迁,就形成了回环往复的故事。
年少时勾手相约,心里期待的一定是战争结束,信能够归来一起将落语发扬光大。
却谁知,时代发展带来落语存续的困难,信在艺术和生活之间选择了生活,菊从拒绝与人相处到发现自己割舍不下对美代吉、信的情感。
勾手时没能说出口的愿望,竟最终真的没有实现了。
看第一部的时候,曾短暂地想过,如果信选择珍视自己的天赋,而非放浪形骸沉湎爱情;菊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落语将随着时间和经历的雕琢愈见光彩,不那么迷茫而拒绝美代吉,故事的结局会不会更加完美。
菊和美代吉顺利地在一起,信还是成天闹闹嚷嚷地在他们身边,两个人把落语往古典和创新两个方向发展完备,一辈子都是至交好友。
然而人生没有这样完美的剧本。
如果信不是这样落拓豪爽,也不会拥有这样的感染力——他在落语中凝聚的激情,是按部就班生活的人所无法拥有和展现的,普通人只能看着这样的表演,把它当作生活的火花,而信是始终成为火花燃烧的那个人——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普普通通地工作、攒钱、安稳生活呢。
他就是要把所有都燃烧殆尽啊。
菊如果没有迷茫、反思,没有对自己的种种追问,恐怕也不会技艺精进,他的《死神》瑰丽阴晦,其中有痛失故人的悲哀,亦有有美代吉得不到就毁掉的疯狂。
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
诚不我欺。
如此看来,每个人都在自己命运的轨迹上,各得其所。
有种种无法弥补的遗憾,也有温情和感怀。
唯有如此,多年之后在冥府相遇,信才能依旧持着近乎愚蠢的温柔,美代吉才能说出不该依赖一个人这样的感悟,菊才会意识到没有完全正确的人,大家一起相处就是美的诞生。
真是温柔的结局呀。
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爱是艰难的,在爱的过程中,真实勇敢比圆满重要。
友邻说菊是二次元最迷人的老头子。
长身伟然,姿采如峙玉。
负气倜傥,豪视一世。
确实非常迷人。
信也是只适合活到作者给他的寿命——短暂地燃烧了自己的才华,和心爱的人厮守享受了尘世的幸福,痛快地表演了一场落语之后和爱人殉情了。
否则人到晚年,恐怕还是一个没照顾好家庭的幼稚的酒鬼。
“ 生命的悲剧,不在于美丽的事物过早衰亡,而在于它们变得苍老和鄙俗。
”感谢作者的安排。
感谢各位不吝时间,奉陪这一席。
PS. 后面是私心很喜欢的一些片段和截图。
小夏和菊先生说话的背景,银杏叶缓缓飘落在水面上。
江岸送别,羁绊了一辈子的两个人真的分开了。
让我联想到王国维的《浣溪沙》:山寺微茫背夕曛,鳥飛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磬定行雲。
試上高峰窺皓月,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
菊和信的早年合影
摇落感秋深。
云水疏疏各惘然,悲欣再许一时悭。
常因识浅羡名士,每为情深惜美人。
夜骨空盘朔气深,霜灯霓影各浮沉。
第四集好温暖呀,与太郎对小夏是真爱啊!
尊重她的决定和想法,创造机会成就她,肯定她的努力和才华。
泪目。
万月:人生就是得多多经历呀。
演绎有三种形式:八云老师的落语是通过经验和磨砺捶打出来的踏实的技巧,但落语终归是道具,他在用这个道具表现自我;然后是上一代的助六,他的落语一切都是助六,所演绎之人都要变成助六,其中更充满了真实感;你和他们都不一样,聆听之时,丝毫感觉不到你的存在,无我无求,极致纯粹的落语容器。
作家形容恋爱中的美代吉:她言语间的姿态那样动人,令人不禁想见见这位菊比古先生。
八云老师那深不见底般阴晦的落语里,竟有这样的缘由。
与太知道了真相之后,抱着小夏哭得那么惨痛,又一句话都不肯说。
与太是真爱呀。
人情冷暖这东西啊,就算拼命甩掉,也总会纠缠上来。
想要一死了之,却嫌这红尘太值得贪恋。
师父说,无法随意发声的痛苦,记不住段子的恐惧,这具皮囊哪怕衰减分毫,都让他恐惧于无法讲自己的落语。
与太郎:落语这种东西想讲再讲就是了嘛,在那之前,就尽管拿我出气吧,有什么就丢过来吧。
(真的很像助六啊)只有干这个行当才能看见的天空,三百六十行,行行皆如此。
虽然如今声音不响亮,舌头也干得不得了,趁其身尚未化作一场梦之前,还请各位不吝时间,奉陪这一席。
她教会我女人身上的酸甜苦辣,温存乃至冷酷的一切。
又恨又撒娇又哭的,真够忙的呀,所谓人,就是由这些无绪无由的感情组成的。
说什么谁对谁错,未免太扫兴了吧。
我们几个的故事,好比三个人各丢一两钱。
事与愿违的才是人啊,小少爷。
人又没办法独自生存,不应该只是依赖一个人,大家互相扶持着活下去才是。
没有人是完全正确的,所以才要克己,以和为贵。
客似云来,不胜惶恐。
妈呀!
这个番有毒!
刚刷完第二季最后一话我就想回去二刷了!
难怪石头肯出来主役,虽然我是因为石头去补的番,看到最后我其实是喜欢这部番本身的!
两季其实就讲了一位老艺术家一生的故事,少年学艺,青年成名,和同门师兄的情谊,和艺伎的感情纠葛,抚养师兄和艺伎所生的孩子,收徒,最后在与落语殉情的途中顿悟,其实自己并不想死,只想守护所爱的一切,与养女冰释前嫌,放下心中的怨念,寿终正寝而去。
虽然我完全get不到落语里的笑点,但!
看最后一话突然感动得不行,少爷虽然过世了,但他带给生者的正能量绵延了20年,与太郎继承了八云的名号,与太郎的儿子又继承了助六的名号,在这一代一代的传递中,落语艺术得以延续。
这里强行脑补一波郭德纲,希望我们的相声,评书,戏曲等艺术形式也能生生不息,就像与太郎说的,“这么好的东西,不可能消失的!
”唔,还是要吹一波石田彰啊,青年音和老年音都那么好听,迷死我算了!
看大段大段落语部分的时候我在想,他是下了多少功夫才做到这种程度的呢?
石头也可以扣上一个“艺术家”的身份了吧!
第二季集结了石头和大小关,有弹幕说他们三个聚在一起可以去开高达了,笑哭。
有弹幕说他们三个人都有错,但是我觉得菊何错之有?
他只不过是选择了事业,而且也向美代吉好好道歉了。
他俩关系本来就比较模糊,美代吉和他师父不清不楚,和其他人也难保没有肌肤之亲,但菊跟她分开与此并无关,从未对她的生活指手画脚也从未对她提出过要求,而且在自己最好的朋友和自己喜欢的女人结婚之后也没对他们产生任何恶念,还要怎样?
也许就是因为他的这种温柔反而让美代吉把自己的依附和被爱看作理所当然以至于恼羞成怒。
如果说婚姻需要双方承担一定的责任,那么恋爱这件事,就只与爱情有关。
我不爱你了,所以分手,这就是最大的道理。
不是劈腿,不是玩弄感情,不是移情别恋,就是不想跟你在一起了。
哪怕是我还爱你,但我选择不跟你在一起了,这也无可指责。
要求一个人永远爱自己简直就是一件没有道理的事情。
他可以选择永远和你在一起,但他没有办法选择爱不爱你。
开始我觉得是美代吉打扰了信,为了她那自私无理的报复,让信离开了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事,可是后来我才明白,也许信最擅长的是落语,但他最喜欢的肯定不是落语。
如果是这样,那信选择挚友所爱也算情有可原,只是可惜了我菊,在听到信讲芝滨后,应该是多么的欣慰又失落:他的落语果然是自己最喜欢的。
原来他和自己是不同的。
如果菊能再活得长一点,看到长大的信之助,一定会更加幸福一点。
菊真是将傲娇这个词发挥的淋漓尽致,一边说着自己一个人就好,一边又来到乡下寻找信;一边说着小孩子太烦人,一边又对信之助的请求都无法拒绝;一边说着与太郎还差得远,一边拜托樋口老师关照他;一边说着对落语的改编一无是处,一边对新落语的表演默认放任。
最后能有待机超长的松田老爷爷为他送行真是温馨,当然我们的菊少爷一把年纪依然傲娇的说着搞不懂阴界是怎么搞的会让未亡人进来。
23333这部片子还有一个大亮点就是——所有人物面相都不同,不像其他动画主要通过发色、发型、服装区别人物,这部里面所有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容貌,而且很多人都有从年轻到老的变化,完全能认出是同一个人,你会感慨时间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痕迹,尤其是菊少爷,从正太一直画到耄耋老人,我们看着他被父母抛弃后在遇到命定的挚友后哭诉,看着他从艺伎之子改学毫无兴趣的落语,看着他被信的落语吸引,看着他日夜苦练却无法打动观众,看着他扮上风华绝代的女装吸引了观众所有的视线,看着他在师父的威胁下离开了自己所爱的女子,看着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落语,看着他亲眼看着挚友和爱人在眼前死亡,看着小夏对他的憎恨和诅咒,看着他成为八云开始讲死神,看着他终于收下了一个和死去的挚友很像的徒弟,看着他炉火纯青精益求精的落语再也不能让他快乐起来,看着他从帅哥少爷变成了老爷爷疼孙子,看着他虽然拥有了大批的追随者却孤零零的站在落语的顶端,看着他一个人日日等着和落语殉情。
CV石田彰、山寺宏一和关智一真是牛了个B,完全凭借声音向我们表演了一出出大戏,连对日语或是对日本陌生的人都能听的津津有味,尤其是石田彰的声音还要包含从少年、青年到老年,以及不同时期同一个故事的表演变化,绝对是CV界的教学范例式表现。
当然镜头的远近左右切换和BGM的节奏变化也对情节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另外片头设计也很有艺术感,真是良心制作的优秀动漫。
昭和元禄落语心中,很早以前看完了第一季,从菊比古儿时初次接触落语到年轻时的各种经历,转眼成为了八代目八云,一直没有勇气去看第二季,觉得看完就要跟八云告别了,昨天终于还是看了,熬夜看得我泪流满面,石头的演绎真的是淋漓尽致,从年轻时一丝不苟的死板少爷,到年老时开口便让人不自觉肃穆的八代目,再到弥留之际气若游丝的菊比古,石头的声音将八云演活了,也因为这部番彻底爱上了石头。
落语对菊比古来说是生命的一部分,因落语而变化的人生轨迹,菊比古、助六、美代吉这三人的关系,更像是一种灵魂之交,不可分离,很难去言说助六和美代吉之间到底是不是爱情,助六可以包容美代吉心中一直有着菊比古,菊比古过于高洁,反而如高龄之花般让人难以触及。
三次≪死神≫,年轻时,成为德高望重的八代目时,将死之时,三次死神的演绎,菊比古的心境是不同的,最后一次,菊比古想要说着落语死去,让落语和自己一同殉葬,喃喃着彼世之语,却因眷恋在最后一刻恐惧死亡,其实死亡就是这样,本以为自己已经淡然,但当真正到来的那一刻,却会因眷恋而恐惧。
最后菊比古在椅子上安详的去世,毫无准备的,突如其来的死亡,死就是这么悄然而至,无法预料,甚至来不及和眷恋之人说句道别,在彼世,菊比古见到了助六,两人说了最后一次落语,踏上了三途川,做了跨越了阴阳,可能永远不会实现的约定,至此,友乐亭八云的一生终了。
昭和元禄落语心中不能简单的说是一个娱乐性质的动画,它包含的东西太多了,艺术的消亡与传承,历史长河的沉积,昭和时代特有的感情,爱情友情与亲情,通过作者声优监督制作将其演绎的淋漓尽致,更像是一部经过时间锤炼的艺术品,其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在时代洪流下都显得那么的不堪一击,但又如此的令人动容。
不知不觉写多了,感谢每一个制作人员,感谢有幸看到这么一部番,有时间想写个长评。
一口气看完,第一季的压抑于此刻算是彻彻底底舒了一口气。
菊桑年老的种种都很心疼,不过真是一看到年代,变迁这种情节眼泪就不要命的掉呢,菊从始至终都是孤独的,不得已选择落语,寻找自己说落语的意义以及希望的死去 到老一直守着一条命。
落语心中,落语殉情。
关于文化的延续可以说是一个让我感到无限希望的前景。
菊在追寻落语意义的同时清楚了自己是为了助六而说,为了守住落语延续下去,助六死去,那份责任也就随之丢去。
为了抚养小夏一直到与太郎的出现,剧中一次又一次的孩子出现,也就是文化的新希望,流动下去的活力。
文化,想持续发展就得不断改变不断前进。
助六说,也有不改变的落语呢,菊的责任是说传统的落语,而他则说着迎合客人的落语。
凡事都不是一刀切,以前的我为了烦恼传统文化究竟该与时俱进还是坚守原貌而纠结现在仿佛豁然开朗。
小夏成为第一位女性落语家,作家先生满怀壮志写新落语,信之助继承菊比古名字继续当落语家,跨越三代,象征的大概就是落语的新生命力吧。
结尾与太郎的,落语这么好的东西,怎么可能会消失呢。
大概就是真的所谓文化自信。
真的觉得看完两季像是亲身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时光呢,松田的存在仿佛一条安稳的时间线,贯穿菊和信的一生,小夏、与太郎,小夏的儿子。
(可爱的老头)。
绝对是心里最好的一部动画了。
第二季相比第一季更多的落语本身这个文化的因素。
关于刚刚看完的自己很多惊了的地方想说。
十一集那段死后的剧情可以说是又吃惊又安心,吃惊在于我一直认为八云会孤独的死去,并且一直认为他从始至终都是孤独的。
压抑又铁定的悲剧,他越年迈越出现事故心揪的也越紧,啪,终于死了吗。
和特殊感情的助六一起走向黄泉。
变年轻喝酒看到美代吉,仿佛梦一样的喜剧,甚至让我联想起《鬼灯的冷彻》里的欢乐氛围。
先前所有压抑烟消云散,八云发病被救活,自杀不成,寿终正寝,在黄泉讲了一段落语最后投胎。
大团圆结局。
对于自己来说真的是峰回路转。
还有一个不适应的地方大概就是名字,毕竟一直以来的观念都是一个人一个名字,而剧中落语家的名字是继承师父。
一个人一生很多个名字,一个名字传递很多人,但正因如此才更具故事性呢。
助六这个名字,从抚养信桑的老头到信,再到与太郎,一个名字拥有很多故事。
关于菊、信、美代吉三人的关系感觉很有意思,美代吉出现之前我一直认为就是菊信两人的搅基故事了,然而美代吉喜欢着菊,菊也喜欢美代,美代和助六在一起成为夫妻,生下孩子 。
而结尾处小夏和八云的关系确实是吃了一惊,剧中出现的几处八云和小夏相拥的镜头虚虚实实让人觉得宛如父女的温馨场景生出几分想法却立刻打住,八云和助六的血脉,八云和小夏的孩子,不得不说真的有意思,大家都是疯狂的人。
第一季菊的演艺的真的棒,疯狂截图,不止是好看的外表,各种细腻的眼神,表情和气质,重叠在一起形成我心中的菊比古的形象,一个活生生的角色深深印在脑海,赞叹以外无需多言,说实话在看过的动画里不多见。
沉默寡言的菊,对信发脾气的菊,对美代吉的冷漠和温柔,对师傅的尊重和乖巧,对落语的态度,对小夏的坏笑。
第一季第一集里那个凶巴巴的老头子,大概是因为,他乖巧的对象不在了,温柔的对象不在了,娇嗔的对象不在了,确实是孤独的很呐,但是又好像不孤独。
助六的角色感觉相对扁平一点,活泼的形象贯穿全场,也因此落语受人欢迎,乐观又坚持,他对于落语的态度似乎点醒了我对于生活的态度,继续下去,往前走,注入新的血液,向前走。
但也因不讲礼数被师傅一气之下除名。
我感到吃惊的是他在乡下对于落语的放弃,或许是那些年没有观众或许是妻子的责骂等等,在最后一场横滨之后说出害怕只是梦一场,仿佛印照故事所说,结束了一切,和美代吉一起死去。
其实助六确实是个很温柔的人呢。
今年收穫的第一份來自動漫的感動。
從畫面開始,原本不喜歡的畫風,沒想到最後截屏無數。
這是個還蠻個人化的作品,評分很高但受眾不廣,真正能一口氣連看十二集的人應該不多,因為每一集的體量都很厚重(兩年前就卡在第一集的第七分鐘)。
第二季 第十二集「落語」,第一次知道還是因為《紅鱂魚》,早先的感受就是:那真是個相當磨練人的藝術啊。
全劇瀰漫了濃濃的日本藝人之風雅:歌舞伎、舞子、音樂、煙、酒、茶、香、扇⋯⋯正值旁聽商海鋒先生的「山谷詩」,彷彿整個宋代都在這部作品中,夾雜了市井風俗,是這讓人深感難以言喻的日本藝術。
在北京聽過三場相聲,場子是很有氛圍的,跟寄席不同在於:沒有人穿浴衣,但有人吃東西;演員跟觀眾之間的距離倒是同樣相近得很;相聲是不讓女孩兒說的,說這行太苦了,是男人才能嚥下的那種苦(是嗎?
),落語也是。
這原本辛苦的行業再加上這麼辛苦的人生,即劇情:落語家菊古比的一生以及他周圍的人,和他們牽起來的命運。
最喜歡的是第二集第十一集:人死後、往生成佛前,在另一個世界和生前親友的相遇。
六助對八雲說:「最後也沒能殉情啊,和愛的人能生活在一起也好,事與願違才是人生啊。
」而八雲已經是比任何時候都能看開的少爺,自然的、安詳的死令他得以明白、得以離開,「原諒與否已然太俗了」所以再見的時候,當六助對他說一定可以再次相見時,他回道:「阿信,拉勾。
」載往成佛之路的船離開了,河邊的藝妓唱道:「塵世究竟是真是假,既非夢、亦非實。
」
第二季 第十一集願死了之後也能見到想見的人,不知道那個時候能否將一世的不安與痛苦,化作風,與河水一起,飄向世界的盡頭。
很奇怪,每次我看这部剧都是在春天。
湿漉漉的季节,加上沉郁的心情,就会对这个片子产生一种湿漉漉的忧郁之感。
2016年的春天,追完了第一季,那若有似无的美好情感还留在心中时,戛然而止。
直到今年出了真人版才发现第二季已经出完了快一年了,赶紧补了起来。
如果说对第一部还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就这样流逝在时光里”的忧郁,那么第二季简直可以说是沉痛。
这一部里直白地剖析生老病死的现实,戳中了奔三的我的焦虑。
第二季最佳必定是黄泉路那一集,我觉得比好多拍成走马灯式人生的故事温柔太多。
想想在黄泉路上那个心念了一辈子的人,来接你了。
曾经说一起下地狱的那份恨,如今也是于一笑中泯灭。
三人来到了曾经的剧场,曾经的花街,做了活着的时候没法随心所欲的事。
最后送别的时候,还依旧像纯真无邪的少年时代一样,互相拉钩,许诺下辈子再见。
这一集真的哭得无法抑制。
印象最深的还有当年殉情的真相。
从菊的口中说出来的“被两个人抛弃了”的故事,至少是有好好道别的。
但实际上,一切发生得如此突然,菊除了一把拉回要下坠的小夏,根本来不及说任何话,师兄和美代吉就掉进了河里。
也许在菊的心里,他更愿意相信,师兄曾告诉他,你要好好活着,连同我俩的份一起。
背负了太多真相的他,想要跟最深爱的落语一起殉情的心情,我突然就明白了。
隐隐埋伏在背景故事中的悬念揭开的时候果然是一枚深海鱼雷……“事与愿违才是人啊。”“你喜欢落语,也爱过人,然后活到了最后。” 第一季的“真相”在第二季转身。一季关于过往,一季关于死亡。老去的少爷如夜空里的寒星,在坠落的时候自有温暖目光注视人间,迟迟留恋。
第二季之於第一季有如波千鳥之於千只鶴,冗長、多餘、矯情。與太郎全程吵得人頭殼爆炸。既然地府如此美好,能讓怨女變聖母,仇恨變喜愛,那大家還活著幹嘛,早死早往豈不美哉?最後還要故意扯一出養父養女的曖昧,說的人自嗨也就算了,聽的人竟也沾沾自喜,絕了
主题没有第一季那么深,可能关于行业和个人之路的探讨第一季已经做的很多了。这一季的人物情感方向很激烈又复杂,第11集给我哭死。另外就是因为第一季没有字幕硬听过来,第二季又有了字幕,果然传统的落语故事本身文本很一般,但每个师傅的演绎全都不一样!尤其是反复讲述的几个段子,不看字幕时更容易欣赏落语师傅的个人风格和小小改动,那种细节与风情是文面不能承载的表演技艺。死神最喜欢与太公九代袭名那次讲的版本,助六的梦金不错,八代目的段子我最喜欢的居然是寿限无。动漫里老年人一般都是些脸谱化背景板。这是我看过的唯一一部老人主角戏,老人的爱,欲,情,恨,过去与往生,十分完整,极为动人,石田彰老师演技封神。
比起第一季倾向于《霸王别姬》高潮起伏不断的演绎形式,第二季摆脱了大部分既有作品的影子,用每个人最真实的衰老道尽『文化』二字的真正含义——如果没有人本身的温柔和坚持,那些逃过时间野火的奇迹也无处容身。
结局没有第一季那么落寞,所以就是殉情失败了吧。
和第一季一样难看,作者是男主的亲妈吧,男主这待遇:所有人不管男女都喜欢他,他自己孤独封闭,都是个糟老头子了还被设定成和服美人。真的呕了,信之助的亲生父亲明明就是男主,一堆男主粉在那洗说不是,你们怕不是不了解日本女性对“父嫁”的热爱程度,对于超级爱男的日本女来说,男人可是越老越有魅力。
第二季完结,每一集都写满对于黄金时代的依依不舍与耿耿于怀,最后一话,所有角色在黄泉路前团圆,以一生最美好的瞬间为前世猝不及防的所有遗憾画下完美句点,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建议还是把感动留在第一季吧😅这季什么玩意儿?剧情撑不起来,人设还崩塌了。第七集,助六和吉美代死亡真相打破第一季最唯美的殉情名场面🆘,十一集,死了还想着逛吉原游郭🥰最后一集被喂了💩信之助是八云孩子,我大无语啊
感觉还是第一季好看
多么希望我从没有看过第12集……揭晓信之助的身世感觉被喂了shi……扣一星。
最后一话那个信之助的生父的问题,真正是故弄玄虚的败笔。
到头来也没能和落语殉情……
观感还行
把五分打给动画组近乎完美的艺术表现,把一分打给编剧那我看不懂的变态趣味。
跟第一季比还是差蛮多的...与太郎人物不丰满撑不起来,总体剧情从菊比古师生会病倒(第五集)后好看了些,菊比古,这个名字永远比八云亲切。单看整个作品的话三星,但是出于最后九十十一集和我爱的菊 助六,四星啦。
这部番厉害的地方在于不卖设定不卖梗。而靠扎实的剧情和声优出众的表演塑造角色陈述故事。世事沉浮,喜怒悲欢,都仿佛在那几声三味线响中化作稀疏背影和一声叹息。
喜欢上一季同门师兄弟的故事
这世界太过令人怜爱。
丧里丧气八代目,按理说人设是我的菜但是总喜欢不起来,可能自怨自艾的人并不讨人喜欢吧。丝毫不在意大师啊传承啊什么的,肤浅如我全程一颗八卦之心,信之助到底是谁的孩子啊。
喵喵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