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组装帝国
Flatpack Empire,宜家:家居帝国
导演:Rob Farquhar,Lottie Gammon
主演:奥利维娅·科尔曼
类型:电视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简介:IKEA is undoubtedly one of the world's most successful, enigmatic, and recognisable global brands. Last year nearly 800 million people in 49 countries visite..详细 >
BBC的纪录片总有一种不真实感(自然类除外)。而且我对宜家也没什么兴趣,不是那种能吸引我的购物场所,展示陈列都凌乱拥挤,人也多,不明亮。我更喜欢MUJI,更整齐,更少,更明亮,更清晰。第三集里印度本土的家具风格还挺独特的,很华丽,很本土。或者就是不喜欢这种北欧风吧。
可以了解到一些很有趣的知识~看完去宜家逛了一圈有了一点点不一样的感觉~难度不大很适合搭配英文字幕看
1、宜家公司的核心精神和团队意识(归属感);2、产品的设计感和创新感——扭曲的瓶子和轻便的沙发,对店内格局布置的改变。3、对成本和产品质量的严苛把控;4、在保持原有独立内核的情况下,宜家文化和其他文化的融合平衡——宜家进入印度市场。
I Envy Mia Lundstrom.
4+1,额外一星送给题材
有意思
以吹为主,感觉收钱了
真的,又是一个帝国
总共三集讲述了宜家帝国运行的方方面面。在宜家在瑞典阿姆霍特的总部里,12人的设计团队每年被要求提出200个设计方案,大多数方案注定停在设计层面,纪录片选取了三个成功孵化的设计:床沙发,独一无二的不完美花瓶,轻型沙发,详细记录了一个方案从团队考核到试产可能遇到的困难。讲到了供应商在接到宜家的需求之后,是怎么出样和量产。讲到了宜家在不同地区开设零售商店和招聘的过程。像宜家,星巴克,苹果这种全球性的公司,在公司文化和员工认同方面都是极其相似的,尤其是在一个地区开设新的零售店铺时,那种对于产品和公司价值的认同,是令人热泪盈眶的。同时也展现了不同地区和文化下的人类,在审美和对人与人之间连结的理解也是大为不同的。在讲到产品目录封面选择的部分,明显北欧人秉承了他们对于极简和人类距离的追求。
能让员工热泪盈眶的企业文化太难得了
【熟度 /s/1OGZPzPB-xFPiEzxy3UrPpA 码 9j23 】
设计师联名款最近大打折。。。霍夫斯田框架沙发居然卖那么贵居然还不给配枕头🙄。我也不喜欢册子里有人。
Long live IKEA, long live the CATALOGUE.
2亿册目录,情感连接,为大多数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宜家的小故事挺有趣的,一个物品背后的探索过程真的是曲折离奇~
惊呆了!打破了对宜家的历来认知,理念很欣赏,以及对于创始人小镇的社会回报让人敬佩。
时不时觉得是企业宣传片
以前以为宜家的那些样板房只是设计师随意组合的,没想到每一个房间都有故事。宜家每年都会去拜访不同的家庭,了解他们的需求,组合不同的房间。家具是为人设计的,不管是产品目录,还是样板间,还是开拓市场,都要围绕你的顾客进行啊。
呆过就知道还是很写实的,里面的这些员工应该是对宜家最认可最忠心的那部分吧,只不过我看的这个版本翻译的很差,叶思博的职位和名字每一集都不太一样。。。在宜家这么大的版图的占有一席之地的中国只出镜了一个供应商,印度的出镜率都比我们高😣
可能自己对瑞典制造业太熟悉了,看宜家这个纪录片没有太多稀奇的。无非就是落实一个简单的idea要克服多少人力财力,以及team decision的老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