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哥们儿能这么窝囊真是人才啊。
被他女人管的死死的,在医院里那么牛,回家说话都不敢大声。
最后居然要靠眼泪来抗争,居然用这种方法逼得自己老婆妥协,佩服啊。
整部电影由三条线索交织而成,略显凌乱,尤其是收尾显得仓促了一些。
但总的来说还算是部值得一看的片子,反应了春运,医疗行业内幕等一些社会性的现象。
小成本电影的又一个成果。
0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是那部片子?
很多人可能记不得具体名字,但是说到《撞车》(英文名crash),相信很多人都有深刻印象,不仅仅因为片子涉及的种族歧视问题,而是这个影片的叙事风格很特别:故事看似以几个独立的人物故事展开,但是几个独立的故事的场景和主角都有交叉出现,让观众有很强的“巧合”感觉。
说到这里,就可以引出我要说的主题了:《一年到头》正是借鉴了类似《撞车》的叙事风格。
《一年到头》刚开始,装修工,心胸外科医生,中学校长这三个主角相互独立,但是不久,电影中三者在各种“因缘巧合”下交叉发生联系。
显然类似《撞车》情节。
其实去年我就发现在全球得到广泛好评和奥斯卡获奖的两部影片都是如此风格,一部就是上面提到的《撞车》,另外一部就是《巴别塔》。
看来当今影坛不管是编剧还是导演都喜欢这种风格。
当然,这种风格最开始出现是哪部电影我无从而知,但是我知道我最早发现这种风格的片子是《真爱至上》,后来还有韩国的《悲伤电影》(韩国人抄袭好莱坞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当然,如果还从影片主题来讲,《一年到头》反映中国人过春节和《真爱至上》反映英国人过圣诞节是相当的一致。
最后我讲一下我最感动的镜头:就是心胸外科医生看到老婆和儿子把好不容易买到的回老家车票转卖,老婆就是不肯回男方老家过年,一个大男人自己跑到卧室哭泣,最后吓得妻子急忙追回车票男儿有泪不轻弹啊
春运开始好几天了,越近年边,返乡热潮一天高似一天。
这里借用《蓝莲花》里一句歌词“没有什么能够阻挡”,用来形容中国人迫切回家的愿望。
过年回家,早已成为每个中国人约定俗成的事情。
一年忙到头为了什么?
还不是为了赚钱和家人团聚。
回家的车票,你买好了吗?
小编的心早已归心似箭,车票早早预定好。
今天推荐一部和过年回家有关的电影,希望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能回家过个团圆年——《一年到头》
电影2008年正月上映,还记得那年大雪,很多人过年回不了家,很多人被大雪阻在路上过年。
豆瓣评分8.2。
导演王竞只有一部《万箭穿心》为人熟知。
主演陈刚是个实力派演员,主演的影视剧很多,也许你见过他饰演的角色,但知道他本人的影迷不多。
和同期上映的《长江七号》3398万票房相比,《一年到头》没有知名导演和演员助阵,票房惨淡到只有132万。
不过,它是一部“好电影”,里面包含了农民工讨薪、票贩子猖獗、医患关系紧张、孩子学习是家庭头等大事等社会现状。
导演用轻喜剧的方式,讲述春节临近,三伙人过年回家的故事。
只不过有人千盼万盼回家过年,有人左等右等家人回家。
笑着笑着,小编就看哭了。
北京,是千万人上班挣钱的地方,也是千万人日思夜想的故乡。
包工头张国栋带着同村的几个兄弟在北京干装修。
春节将至,张国栋梦里都是带女友回老家结婚的情景。
今年,他准备带女友回家订婚。
火车票都买好了,也给女友买了戒指,本来过年是一定要回去的。
但他临时碰到另一户人家着急装修,那家本来请好了装修工,说好年前完工,但工人商量都没商量,都跑回家过年了。
张国栋过去一看,只要工程加快些,他们年前肯定能完工,也不会耽误回家,就签下了这单活。
着急装修的是某重点高中的副校长白老师,老伴、儿子、女儿、孙女今年要从国外回来过年,所以房子一定要在年前装好。
本来一切进展顺利,房子装修完了,就差验货,张国栋和兄弟几个拿到钱就能回家。
而白老师也可以安心等待家人过年回家团圆。
但是装修出了问题。
这还要回到过年这个问题上来,因为年关将至,很多人都回家过年了。
缺一个水电工,因为女友表哥是做建材这一块的,张国栋就从女友表哥那里寻找门路。
谁知道女友表哥是个不靠谱的,介绍过来的人也不靠谱。
把暖气板装反了不说,浴室里用的水龙头也是劣质冒牌货。
这不,暖气一直送不上来,劣质水龙头一掰就断,水流了一地。
刚装修好的房子,又变得一塌糊涂。
身体本来就不硬朗的白老师,一激动晕了过去,被送去了医院。
这下子,装修的钱也别想拿了,很可能还得往里赔好大一笔钱。
在这之前,他们刚完工一户人家的装修,因为户主奸猾狡诈,故意挑毛病,不给工程尾款。
后来还是找记者跟拍户主,才拿到部分尾款。
农民工讨薪是个老问题了,因为国家在这块制度上的不完善,农民工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
更何况,就是有制度,还有人往里钻空子呢。
好在张国栋和白老师都是讲理的人。
出了事,张国栋没跑,白老师也没有故意讹人家。
白老师只希望张国栋能在年前装修好房子,钱一分不少。
张国栋只能带着哥几个把人房子装好,还帮人搬了家。
工程结束,离过年只有两三天时间,火车票是肯定买不到了。
即使这样,也没能阻止他们要回家的心。
最后,张国栋开着自己的老旧货车,带着女友和几个兄弟,踏上回家路。
白老师也如愿住进装好的房子,和家人团聚。
还有另外一家三口,也是电影里的主角。
丈夫李家梁是北京某家医院的主任,妻子是医院里的护士,儿子正在准备中考。
李家梁的父亲今年八十大寿,按照老家的规矩,男八十是大事。
前两天,老父亲特意打来电话,问他们什么时候回家过年,让把孙子带回去看看。
所以,李家梁准备带妻子和儿子回老家过年,为买票的事情也操了不少心。
但是妻子以儿子中考要紧为理由,坚决不回老家过年。
母亲为儿子学业着想,这没有错。
不过李家梁想要带妻子儿子回老家和父母团聚,这也没有错。
票好不容易买到了,妻子还是不愿意。
当看到屏幕里的中年男人因为不能回老家过年而放声大哭的时候,小编心里那叫一个难受。
记忆里,仿佛只有小孩子才会又哭又闹。
越长大,我们的心越来越坚强,哭泣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长这么大,还真没见过哪个中年人哭成那样。
好在结局是温暖的,丈夫放声大哭那一刻,妻子似乎理解了丈夫,同意带儿子一起回老家过年。
电影的最后,三伙人以合家欢局面收场。
但愿今年过年,每一个你、我,也都能回家团圆。
不要等爸爸妈妈催你回家……他们想你,只是不说。
这部电影不属于任何一家大的影视公司。
不属于任何一个大导演的大手笔大制作。
不属于中国电影的票房翘楚。
不属于国人冲击奥斯卡的希望。
不属于某一个明星的代表作品。
但是,它属于每一个过年要回家的中国人。
它属于每一个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办法回家过年的中国人。
这是真正的中国电影。
是我们自己的电影。
它没有所谓宏大的背景、传奇的叙事、打牌的明星、轰炸式的宣传。
但是,它有感动我们的情节,它有属于我们的悲喜,它有我们的视角,它有这个社会的现实,它有让我们笑的时候,它有让我们哭的理由。
它是我在2008年看过的最好的电影。
它是属于我这个要赶回家过年的中国人。
不经意看到这么牛逼一片。
民工、大夫、老师装修、讨薪、考试、上学、结婚、销售、纠纷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我们乏味琐碎无可救药的生活里面,还涌动着这么温暖和生机勃勃的力量。
故事讲到梁大夫黯然落泪那一刻,上满的弦倏地松开了,我们全乱了阵脚,生活的所有粗砺,都化在浓浓的感动里,使我们想起,催我们前行的,原来是小小的梦想,酸甜的爱情,和回家的愿望。
ps 北京空气污染太严重了,但愿此片记录的状况尽快成为历史
一年到头,曾经的年少轻狂,现在才发现,与家人的团圆才是最最重要的东西,没有家庭,一切都是浮云,人就会迷失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
影片从农民工为切入点,把社会上的种种现实丑陋都展现出来,继而又展现出农民工的那种自然,纯真的现代面貌。
影片最后的医生的眼泪道妻子的妥协展现了当今社会人们自身矛盾。
而架桥老人的最后期守也是社会全体老人的心愿!
春运,在其中只能算是一个线索,把各种各样的人物串起来,本质还是描绘了现在中国的各种各样的“现象”,“职业医闹”、以药养医、农民工、票贩子etc。。。
我都记不得2018怎么过的,就剩一天了,明天就是2019了。
《一年到头》
过年是中国人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这一天再远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就是团团圆圆,这部电影讲的就是回家的故事。
包工头张国栋和他的兄弟们想要回家,上一个工程的尾款还没有到账,他们也没有买到票。
另一边是避免不了的医患关系,医生李家梁来自湖南农村,如今已在北京成家立业。
张国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结识了白老师,白老师家里正在装修,他的孩子们要从国外赶回来过年,他的新房子务必要在年前装修好。
之前给白老师做活的人也要回家过年了,张国栋顺理成章地接过白老师家装修房子的工作,一方面是为了缓解资金的紧张,另一方面是为了给白老师道歉。
李家梁的妻子王莹是北京本地人,再加上孩子马上就要考高中了,妻子本身就不喜李家梁老家的农村人,这一年她也不想同李家梁一起回家过年。
李家梁是家中的长子,再加上要为父亲80大寿祝寿,眼看年关已经到眼皮子底下了,他也是一筹莫展。
张国栋的一伙兄弟们还算是老实人,他们接了白老师的活就想要认认真真在过年之前做完,同时也想寻求时机去追回上一个工程的尾款,这样才有钱可以顺利回家过年。
事情不像想象中一般进展得很顺利,张国栋和小梅私用白老师新房的事情败露了,白老师气得犯病住院了,一切都搞砸了。
白老师的主治医师是李家梁,他又是李家梁儿子要考的中学的副校长,不只是王莹注意到白老师住院,众多家长也纷纷赶来探望白老师。
而临床住院的老人却没有一个人来看过他,虽然他早已痊愈却迟迟不肯出院,怕的是出院以后没有人可以照顾他,这也是一个可怜的老人。
最后李家梁一家当然还是追回已经卖出的车票,他们经过从南到北的迁徙之后便可以和家人一起过年了。
而张国栋几个人,没钱也要回家过年啊,他们几个人开着他的旧车回了家,即使车很破,甚至在村口就罢工了,几个人选择热热闹闹地扛着包走回家过年。
在春运巨大的迁徙运动中有学生。
外出务工的打工族,即使在外地成家立业的人也避免不了这一场声势浩大的迁徙活动,每一年的票就只有这么多,抢票也是一大难事。
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选择铁路出行依旧是数量最庞大的一项,挤过了人山人海的车站,哪怕还有几十个小时的硬座,甚至是站票,路上的人到家的那一秒所有的疲惫似乎都会很快就被团聚的喜乐代替了。
坐过一次硬座,对面的夫妻要去沿海务工,为了省钱他们在我下车后的两天里都会在那个车厢里。
也挤过一次春运,光是安检就已经疲惫了,再加上进京人流量极大,之后的感想就是倾家荡产也不会再折腾自己了。
但是更多的人似乎没有什么选择,拥挤的春运是不可避免,但愿一切都是值得。
2018年春运40天,全国旅客发送量约29.7亿人次。
2019也快要过年了,希望在外的人都可以顺利买到票,安全到家与家人团聚。
(假装在跨年夜发出) (获取资源关注公众号 打胡乱说怪 ID:dafuluansuo )
已经六年没有回家过年了。
在家过年是个什么滋味,我似乎都快忘记了。
是电视里一脸假欢天喜地的春晚,是桌子上奶奶的炸面筋,是楼下的小孩子使坏仍在路人脚边的摔炮,还是窗外噼里啪啦的礼花,我都记不太清楚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印象都慢慢淡去,取代他们的是“chingon bells”的音乐和电子邮箱里一封封的“happy holidays”。
然而回家在路上的感觉,似乎比真正在家要强烈一些。
那是大一的寒假和同学们合伙买火车坐铺,那是在新国大最后一班离开学生公寓楼的大巴车,那是在Newark的机场候机厅听见亲切的中文报幕说“飞往上海的旅客”,那是咸阳机场的高速公路和写着“绕城高速”的收费站。
家,似乎近在咫尺,天涯游子之心,在那一刻才得以安慰。
从开始,这一路观看的心情都拽得紧紧的,祈祷着剧情可千万别出什么意外,圆圆满满的过个好年。
这就是中国人的传统,再大的事,再多的不容易,都要完完整整的过个好年!
虽然整部电影都蒙着一层灰色,有写实的医患矛盾、有教育升学难、有农民工讨薪。
但幸好,在包工头、李医生、白老师的背后都保留着这个社会的温情。
最后,随着李医生的痛哭,随着蓝莲花的一曲“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所有紧张的情绪才算真正放了下来,长舒一口气。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回家过年的向往
好片,回归本质之作。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对回家的向往。超喜欢片头和片尾。想要表达的东西的确太多,还好都蛮流畅。
最强贺岁片!!!
小人物的大事兒
春运 温情
2008最好的国产片
我不是这类电影的受众,所以就没感觉。
多么心酸,却又积极的中国人呀!
笑泪喜剧 国产剧应该这么拍 最后的流泪与道歉实在是动人
呃 怎么评价这片 站的角度非常重要 可以说是决定性的 不是投放市场受众角度 就是实打实的观看角度 你要把他看成一个现实主义题材的平行叙事喜剧小品 那应该会给到一个还行的分数 但你要把他看成一部反映社会问题的黑色幽默 那这分儿就在及格边缘了 鉴于对王导看得少就不妄加评论了 只是这一哭有点蛋疼
中国版的love actually
扎实的讲故事功底,虽然有的细节禁不住推敲,但是被导演唬住了
社会很复杂
春运版《蓝色粉末》。
大多数中国人过年都会遇到的那点事,摄影和多线叙事都挺好,本来不温不火的,看到结尾突然煽情了,蓝莲花一出来更是要催泪的节奏
天啊,我有个和小梅一样的镜子
每个人都是好人,但人之间相遇就是一种矛盾。如果不是人的问题就是这个社会的,或者是社会变革的一个前奏。社会群像缩影其实很难拍,所以难免符号化(比如我不是潘金莲),完成度高,好看。
主题很好。深有认同的是最后男医生的眼泪,唉,这个杀伤力真的很大。
很受不了陈刚的滋啦滋啦地假北京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