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制作 影片改编自克雷格·戴维森2005年9月出版的短篇小说集《锈与骨的味道》。
这位充满争议的加拿大作家经常被拿来与恰克·帕拉尼克(《搏击俱乐部》的作者)相比较。
在改编过程中,雅克·欧迪亚和编剧托马斯·彼得根对原著小说进行了自由发挥。
他们决定不重新叙述故事,而只是保留人物,特别是故事基调上原有的冲突。
另外,阿里和斯蒂芬妮这两位主角在原著小说中并不存在,是专为电影而创作的。
导演似乎很喜欢美洲作家的作品。
继泰瑞·怀特之后,雅克·欧迪亚第二次改编了美洲作家的作品。
上一次是他的处女作《看男人们倒下》(1994),从中他学习了必要的电影叙事方法。
《锈与骨》是欧迪亚目前已拍摄的六部电影中第三部改编作品,另外一部是拍摄于1996年的《自制英雄》,其灵感来源于让-弗朗索瓦·德纽的小说。
雅克·欧迪亚和编剧托马斯·彼得根在电影拍摄之前进行创作的时候,就给电影风格以定位,并称之为“表现主义电影的形式”,“用画面的力量为情节服务。
一种残酷和不均匀的审美学,以奇特的视觉效果来净化黑暗的现实”。
《锈与骨》由同名短篇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一个无家可归的拳手与一个因事故而失去双腿的虎鲸训练师之间的故事。
导演雅克·欧迪亚的《预言者》曾在三年前摘得过戛纳评审团大奖,此番卷土重来旨在金棕榈奖杯,巧合的是,当年战胜《预言者》捧得金棕榈的《白丝带》导演迈克尔·哈内克今年也有新作《爱》入围主竞赛单元。
同时,玛丽昂·歌迪亚在片中饰演失去双腿的虎鲸训练师,始终以一副沧桑面目示人,是冲击影后的热门人选。
AwardsDaily认为这是一部“恋人重塑人生”的影片,导演欧迪亚“运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讲述了故事”;而thewrap同样对欧迪亚给予了肯定,“他给了演员们充分的发挥空间”。
好莱坞报道与卫报则将掌声送给了奉上“锋芒毕露而直率”表演的两位主演。
◎花 絮 ·影片从2011年10月开始在位于戛纳、尼斯和安蒂贝斯之间的阿尔卑斯滨海省拍摄。
大约拍了30天,摄制组又移师比利时一周,拍摄发生在那里的场景。
·戛纳电影节很偏爱雅克·欧迪亚,他经常被邀请,并且很少空手而归。
他在1996年第49届戛纳电影节上以《自制英雄》获最佳编剧奖,在2009年第62届戛纳电影节上更进一步,凭借《预言者》勇夺评审团大奖。
我们有理由相信,欧迪亚这次携新片再次出现在戛纳,无疑是金棕榈的有力争夺者。
·《锈与骨》中有三个新发现:柯瑞妮·马瑟罗,出道较晚,曾在《路易斯·温默》中扮演同名主人公;席琳·萨莱特,曾凭借《妓院回忆》中的角色提名2012恺撒奖最佳新人女演员;不要忘了还有马提亚斯·修奈尔,从令人印象深刻的《顽固分子》中脱颖而出。
·既然已经签约确定出演《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尽管并不是主角,玛丽昂·歌迪亚也不能同时拍摄另一部电影。
但是她毫无疑问很想参与《锈与骨》,于是只好隐瞒电影拍摄时间,后者拍摄接近尾声时正好与那部好莱坞大制作的时间稍微重叠。
因此《锈与骨》剧组只好暗中加快进度,避免影响玛丽昂·歌迪亚的档期。
尽管做得很谨慎,最终内幕还是被美国杂志《综艺》踢爆了。
·为了《锈与骨》这部影片,导演欧迪亚召集了他的长期合作伙伴,如摄影指导斯蒂芬·方丹、布景师米歇尔·巴泰勒、制片人帕斯卡尔·古什德,都是与导演第三次合作了。
当然,他同样也启用了新的合作者,像是服装造型维吉妮·梦黛儿、音乐亚历山大·迪斯普拉特和剪辑朱丽叶·威尔夫林。
法国和比利时两国合拍,说的是来自不同背景的男女互相救赎的故事。
由加拿大籍作家同名小说改编,片名寓意特别,”铁打的汉子也会生锈,水做的女人不能无骨。
“ 法国导演雅克 欧迪亚不温不火的叙事风格,却暗流涌动、层层递进。
日常而不平常,一如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电影细水长流、以小见大的调调。
男女主角相比之下,我更爱男主的表演。
来自比利时的马提亚斯 修奈尔,丝丝扣扣地将一个搏击手单身爸爸演活了。
”铁汉柔情“被他表现得自然舒服,恰当拿捏分寸。
女主玛丽昂 歇迪亚在”玫瑰人生“中的表演是张扬的、富有冲击力的,而在这部电影里力度就有点儿过了。
总体来说喜欢欧洲强调”touch and feel”的拍摄手法,看似爱情片,其实是人生大主题:看似残疾人励志重生,实则更多展现男主怎样从男孩一步步变成成熟男人。
故事多线交织:爱人、对手、父子、家人......每一组人物关系都表现得细腻动人。
好作品不说教,而是展示给观众自己去感受和思考。
人世艰难又险象丛生,而我们依然要平静面对。
你我陌路相逢,但可以互相尊重、相爱相惜、共度余生。
所有血泪和变故的背后,总有人触及你我柔软的内心,温暖并更强大它,这就是“爱”的意义。
在命运的洪流之中,谁也不比谁更优越,“生命的疼痛,重生的呼吸。
那些破碎的, 终将变得更加坚韧。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好剧本+好导演+好演员成就了这部冷门佳作,幸会!
好吧其实标题比较扯。
我是想说,只有像Ali这样说话不经大脑、凡事不计后果、图样图森破的大男孩,才能让一位从天堂掉进地狱的落魄女人走出阴影。
这男人明显就是长不大的孩子。
做出的种种奇葩事,也只有十五六岁的小男孩才会当作骄傲的标志。
比如他第一次见到Steph送她回家时,Steph逼问他为啥觉得她不是去跳舞的,他直截了当地说:呀因为你穿得这么暴露,像个卖身的。
然后也不顾方才说出这一番像是挑逗一般的话,在人家楼下说:我能不能上去用冰块敷手啊?
Steph拒绝的说辞“家里有人”就像是借口。
不过幸好她让他上去了,才有机会让他留电话,才有后来的一切。
但是我们来看看这个脑残男又做了神马奇葩事——人家明明是有男盆友的人,他竟然当着男盆友的面说:我给你留了电话,有需要<省略>约炮省略>的时候叫我哟。
——你就对你的性功能如此自信么!
果然还是说话做事不经大脑啊……就是这么一个一条筋的人,当他说出“咦你要是不知道自己还行不行的话不如我们来试试咯”,我们在空荡荡的电影院笑出声来。
我猜steph也是哭笑不得:一方面觉得这个突如其来的提议真是天马行空的逻辑,另一方面大概也很高兴,即使失去了双腿,自己还是很有魅力的嘛——至少还有这个男人,一点也不嫌弃自己。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sometimes naive的人,面对一切,凡事平等,从不judge。
她给他打电话时他礼节性地问道:你还好哇?
她问:你不知道我的事吗?
他说:知道啊,电视上都看到了。
一副聊天气的样子。
没有同情,没有小心翼翼,没有一大通安慰。
大约是这种置身事外却又淡如水的关心,让她决定踏出第一步。
影片里一直在省略Steph做出各种决定时的犹豫挣扎。
比如她怎么就让他来她家了。
比如她怎么就决定出门了。
不过我们知道,脑残男Ali是个一根筋的家伙。
他对于自己的性能力很骄傲,总能做出无法用常规解释的行为,有时候很幼稚,但大人总是没法拒绝小孩的任性,何况这个小孩有一张呆萌的脸,和一身让怪阿姨流口水的肌肉。
对于我这个不会游泳的人来说,看见失去双腿的Steph,能够克服心中的自卑,重新回到阳光沙滩海浪里,除了惊讶,就是赞叹。
当她站在阳台上,用力挥舞双手,作出曾经指挥鲸鱼的动作时,背景音乐渐渐响起,那是那天出事时的firework。
大光圈镜头从下往上贴近她的脸,她的健在的双手,她略带笑容的脸,和满足的表情。
阳光,风,发丝,还有模糊的身后的高楼。
她在阳台上,好像一个不存在的地方,站着,舞动着,一如她自己。
我偷偷抹掉眼泪,暗暗决定回来要给这电影写篇东西。
另外还有几个感人的场景。
我猜大家也都这样。
Ali去打黑拳时,Steph总是在车里默默看着。
当他被黑人打倒在地时,镜头却从他的角度,以贴近地平线的角度,缓缓转向车门。
拳头打在身上脸上,全部放慢了速度。
周围人的呐喊、渐渐隐去。
那扇期待中的门好像永远也不会开,但是这个永远也长不大的男人,依旧固执地看着,直到那双机械腿终于出现在他眼底。
虽然Steph一句话不说,一个表情也不显露,只是站在那里,在人群的外围微皱眉头,冷漠地看过来。
但他的确真真实实地依靠着那个人,即便她一言不发,也是力量的源泉。
而Ali的经纪人潜逃后,Steph替代了他,成为Ali的新经济人。
她找到了与他更贴近的方式,让这个男人更加依赖她的位置。
他们的相处方式俨然已经成为附骨而接寄生连体,互相拥抱,互相取暖。
她需要他的肢体,他在生活上对她的照料,还有尊严;他需要她的吻,她的爱,她对他在精神上的支持,以及事业上的帮助。
他们越来越不可分割,所以他才会在最后,泣不成声地说,不要离开我。
虽然是直到最后的那段旁白才知道,Rust and Bone原来是这么个意思。
而Ali究竟成长为怎样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其实倒并没有那么重要。
那双睁开的眼睛,那句“我爱你”,已经足够揭示他顿悟的人生和今后的珍惜与幸福。
貌不惊人的阿里曾经是一名风光无限的搏击选手,自从受伤之后他便失去了生活保障。
穷困潦倒之际,他带着儿子山姆投靠姐姐,并在当地找到一份保镖的工作。
某晚,阿里结识因别人发生争 执的美丽女子斯蒂芬妮。
斯蒂芬妮是一名虎鲸训练师,然而这个衣食无忧、日常为光环所环绕的女孩却在一次例行表演中被虎鲸夺去双腿。
经历了不同人生的男女,彼此的命运意外交叠在了一起……
(芷宁写于2012年12月4日) “欢乐并不能教会我们什么,然而痛楚、苦难和障碍却能转化我们,使我们变得更好、更强大,同时让我们认识到生活于当下时刻的至关重要。
”(语出自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似乎为了达到某种心智上的必然成长,或者从突降灾祸中重拾往日的自信,法国影片《锈与骨(De rouille et d'os)》毫不留情地分别给了男女主人公沉痛之极的试炼,所幸,在一番遍体鳞伤后他们都过关了,这比那些同样经历生命的苦痛却始终一无所获,从而白白受苦的人好运了许多。
无疑导演雅克·欧迪亚试图讲一个好故事,于是他颇有耐心地营造了一些有力有度的细节,以细腻之处默默体现着苦难的转化力量。
对敏感的女主角斯蒂芬妮而言,过去的她冷艳高贵自信美丽,在“鲸吻”之后,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获得久违了的自信和斗志,此间的转化,她来得苦涩又绵长。
而对驽钝的男主角阿里而言,他的转化铺垫较长最终却来得猛烈,因为非如此不能激活他那颗毫无责任感的顽童心智,在片中的多数时间里,他都是懵懂的,只凭原始而莽撞的本性存活着,当他以拳头疯狂地敲击冰面,当他抱着孩子狂奔时,这种转化终于在经过漫长的潜伏期后发酵了,继而在医院等待的走廊上最终完成。
一个男人要走多少路才能成为男人,这个量不好估算,只有在质变的刹那,那种突发的窒息感才会告诉你,成长在须臾。
影片虽注重细节,但在节奏上毫无拖沓之感,雅克·欧迪亚似乎真的是一位善于叙事的导演,那些耐人寻味的剧情和看似信马由缰的画面,让起承转合在自然而然中闪现出一种溢于言表的飘忽感,仿佛预示着某种不确定性,又仿佛在表明活着就是一场冒险,如悲剧发生前,斯蒂芬妮站在池边驯教虎鲸表演的画面,有点晕黄,有点恍惚,仿佛当头棒喝前的懒散和眩惑。
再如阿里带着萨姆在冰上嬉戏,周遭的雪色美景让画面充满了凄清冷冽的美感,还有一种寂静空旷的味道,仿佛猝不及防前的宁静。
该片没有对美丽的消亡和厄运的降临采取回避或柔化的处理方式,也没用廉价的同情姿态来“可怜”片中人,它的视角始终是对等的,这种叙事态度值得肯定,因为面对人生中的不幸能做到不悲情不煽情的导演并不多。
在灾难面前,该片选择了直面,如它的镜头直接对准了那被截掉的双腿,包括那起初恢复的不够理想的横断面,甚至在性爱画面中也不回避这种残缺。
片中斯蒂芬妮在戴上假肢后,衣装的变化显得很有意味,由松散长裤到性感短裙的这个转化过程,似乎也体现着她内心建设的过程,仿佛夯土一般,每接受一次重击,土层才会更坚实。
然而再坚实的内心建设在爱情面前也失去了力量,当阿里接受别的女人的邀约离开时,斯蒂芬妮便被自卑深深俘获了,仿佛她已不是那个前一刻还酷酷地仿佛机械战士般出现在公众场合的她,这场心理戏,玛丽昂·歌迪亚拿捏十分到位,那瞬间表情的微妙变化,眼中的受伤和落寞,那睫毛的轻轻晃动,都让观众对其内心世界感同身受。
因《顽固分子》一片而引人注目的马提亚斯·修奈尔也是饰演阿里的适宜人选,他的眼神和肢体语言无时不刻不传递出阿里的心智层面。
如果说,困境之前的男女主人公如芸芸众人一般,迷失在人群中,在各种或陌生或熟悉的面孔中过着自己的生活,但当破碎的生活迎面而来后,他们在成长的同时,获得了重生,当然,这个成长和重生都来得惨烈而生动。
影片最生动的地方大约在于斯蒂芬妮的释然,当她终于能回到海洋馆探访故旧时,面对着在水中畅游的虎鲸,她很平静,隔着玻璃,单手拄拐的她做着驯导的手势,虎鲸随着手势翻动。
此时,导演很聪明地给了斯蒂芬妮一个背影,观众无法看到她的表情,但在那一刻,却能真切感受到她那份可以接受生活中所有好与不好事物的平和心境。
(杂志约稿)http://nicolew.blog.hexun.com/82181825_d.html
我喜歡原名勝過台版的翻譯:「烈愛傷痕」,銹蝕銘刻與骨頭中,成為一輩子的隱痛,但卻是為了至親至愛之人所承受的重量。
況且電影呈現的手法一點都不激昂。
故事本身設定是屬於一不小心就會非常狗血的類型:失去雙腳的女性與失敗的單親人夫如何拯救彼此。
然而全片看下來卻是非常壓抑、冷靜、寫實的情緒描寫,充滿使人著迷的表演細節。
對話、台詞點到為止,然而在優雅的色調與微晃的鏡頭下又不至於過於死硬、剪裁俐落截然不同於好萊塢的風格卻又洋溢著導演本身的自信。
雖然宣傳以女主角Marion Cotillard為主,但故事的軸心其實在男主角Matthias Schoenaerts身上。
Matthias Schoenaerts並不能算是英挺性感的類型,但也使得這個衝動魯莽的角色更具說服力。
餓了就偷,沒錢了就搶,有性慾需要就找人打一炮,照顧孩子跟養寵物沒有兩樣,完全靠著本能活著的男主角,一直要到即將失去時才從男孩成長成男子。
Matthias Schoenaerts將這樣一個混蛋角色呈現的很到位,他的眼神有些飄忽,走起路來也很輕浮,卻又不致於油滑。
Marion Cotillard的表現則是絕對從表情到身體語言都令人讚嘆:發現自己失去雙腳的段落痛苦但並不用力,第一次回到海水裡時逐漸控制身體、在陽台上比劃著以前當訓獸師的動作、隨著劇情漸漸恢復自信、還有對男主角表達失望,每段表演都充滿了細膩的層次,我無法再愛她更多。
除了演員稱職,我也喜歡導演安排的各種細節去幫助這個故事更為寫實。
例如男主角去身殘的女主角家,泡咖啡前檢查了一下熱水壺有沒有水;女主角整理衣服時留下了她與男主角第一次見面,那件被嫌棄「像妓女」的短裙,而女主角的妹妹也在之後的戲裡穿上了她這時被贈與的洋裝,這段用了看次完全不相干的媒介(衣服)描寫了失去雙腿的女主角如何重建她與周遭人的關係。
另外我格外欣賞本片在傳達情慾時的低調:男主角偷瞄了一眼女主角的乳房、女主角躲在車裡看拳擊時將冷氣調大。
角色心態轉變也用相當靜謐的手法呈現:女主角從一開始穿著長褲遮住義肢,到最後不吝於把義肢露出來;或是她與虎鯨一場透過水族箱玻璃交流的戲,顯示了女主角決定與過去道別的決心。
本片有許多精彩的「無聲」表現,是好萊塢電影所不常具備的寫實與優雅,當然也挑戰了觀眾的耐性。
而在最後的最後,本片並沒有闡述男主角要如何利用受傷的手重返拳擊戰場,男女主角沒有抱頭痛哭,只是透過一通電話確認彼此「我會在」。
於是也就不意外這部片會欠缺它所應得的關注,或是Marion Cotillard居然沒有拿到影后,因為它確實捨棄了主流市場熱愛的美好與煽情,也缺少成為一部「得獎大片」的催淚與感動。
但我想也只有在看這種類型的電影時,觀眾才能體會到,說故事、談愛情的電影並非只有一種方法,而它的寫實主義也才能提供演員一個展現表演細節的空間。
浪子回头金不换。
一个落魄的健壮男人,一无所有,穷困潦倒,带着孩子投靠姐姐,捡食过垃圾,偷抢相机,偷装监控,打过黑拳,做了很多不耻的事情。
也是这个硬汉,有一颗柔柔的心,主动伸出援手,帮助女主人公从颓废无望中振作起来。
当孩子意外落水,他不顾一切的用拳头砸冰,并在孩子获救后失声痛哭,此时才真正体会到了生命、家庭、孩子的重要,真正找回了男子汉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是他,让我对生活充满希望,重新享受美好的生活;是她,让我搏击时充满力量,去战胜一个个的对手。
遇到挫折不要放弃,总有让你快乐活下去的理由。
失去双腿的她,打通了他的电话,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我感觉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普通人了,一个离婚了,投靠姐姐的,她的姐姐也是一个及普通的人,生活也是及普通。
和一个失去双腿的人成为朋友并相爱,他觉得这有很正常,真的,甚至在他和酒吧里的一个女人怎么了以后,面对她的质问,他的回答真的很孩子,虽然是做了不好的事,似乎真的没有罪恶感。
当他带着儿子在雪中玩耍,发现儿子出事了,他是那样的拼命。
总之,她很坚强,并且走在了他的前面。
他呢?
整部电影我对这句话印象特别深。
别的地方的骨头碎了也许还有机会长,可要是手掌骨碎了可就没机会长了。
偏偏男主是个拳击手,何等重要的手掌骨,但是当他要敲破冰层解救凋落冰窟的儿子时,他又是何等的不假思索,想都没想就双手拼命的巧拼命的敲。
我想此时此刻,他都没意识他今后的职业生涯也许会受影响,他连想都没有想!
这就是爱!
也只有爱,只有亲情、只有人类的情感和希望是这个世界上如同手掌骨一般一旦击碎很难复原的,它的珍贵胜过你的事业、胜过金钱、胜过一切物质的东西。
当你连你的情感的无以支撑,再加上经济上的困难,那么你就彻底崩溃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男主在职业生涯最低谷也没有放弃生活,因为他还有儿子、姐姐支撑他;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玛丽昂歌迪亚所扮演的女主也没有因为双腿截肢而彻底颓废,因为她遇见了阿里,爱救了她。
所以,手掌骨碎了不会再长。
请记住这句话,请珍惜你的亲情 友情 爱情
转眼间,2020只剩下短短4个⽉,还记着年初时对“爱你爱你”年许下的愿望。
⽣活就是如此吧,⽆法预测。
电影是难辩真假的梦,翻⼀部贴合⼼情的电影,在获得共鸣的同时,往往能被灌⼊出乎意料的⼒量。
明媚闪闪发光的海⾯,幽暗令⼈窒息的海底,拥抱2020最后两个季节前,看《锈与⻣》体会⼈类⽣存的常态。
玛丽昂·歌迪亚主演玛丽昂·歌迪亚是少有能够同时⽤“性感⻤魅”、“平凡温柔”来形容的⼥演员,⽆论是《两⼩⽆猜》中清纯可爱的苏菲,《玫瑰⼈⽣》中由内至外都成功演绎的法国国宝级歌⼿,还是《盗梦空间》中的点睛之笔梦中妻⼦梅尔,玛丽昂都精彩诠释。
凯瑞·穆⾥根甚至说过:“我真的很喜欢凯瑞·穆⾥根甚至说过:“我真的很喜欢玛丽昂·歌迪亚,她做什么都是那么⾃然,完全没有演的痕迹,如果我和她⼀起演戏,会衬托得我很假。
”凯瑞·穆⾥根甚至说过:“我真的很喜欢玛丽昂·歌迪亚,她做什么都是那么⾃然,完全没有演的痕迹,如果我和她⼀起演戏,会衬托得我很假。
”在《锈与⻣》中,玛丽昂饰演斯蒂芬妮,⼀位被意外夺去双脚的虎鲸训练师。
与阳光的对手戏
病房中的日子,五次渐隐的连续使用,影片省略交代的时间是虚无,暗示处在黑暗中斯蒂芬妮心如死灰。
她的转变由阿里(马提亚斯·修奈尔 饰)的再次出现而发生,用与阳光的对手戏来完成。
初次对手戏,阳光穿过蓝色病房,照耀着斯蒂芬妮的脸,是熟悉的光,此刻却显得唐突又错愕,不过她没有躲开或再次藏进黑暗中,暗示天性中的倔强与强大。
第二次对手戏,斯蒂芬妮坐在轮椅上,眺望阿里游泳在波光粼粼的海水中。
又是一束阳光滑过她的脸,她扬起头,闭上双眼,轻轻转动脸庞,感受也是抚摸它。
阳光是如此温柔又包容,它洒落在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这一次斯蒂芬妮接受了阳光,选择向阳而生。
再次接触的原因《非诚勿扰》中梁笑笑对秦奋说,“一见钟情不是你一眼看上了我,或者是我一眼看上了你。
不是看,是味道。
彼此被对方的气味吸引了、迷住了,相投的气味隔着八丈远都可以闻得到。
“
冯小刚形容一见钟情用了”味道“两字,用在阿里与斯蒂芬尼上也十分贴切。
从两人平淡无奇的相遇开始,到阿里耐心帮助斯蒂芬尼走出困境,甚至愿意与她发生亲密关系,成为男女朋友,我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阿里会走近斯蒂芬尼?
为什么是这两个人成为灵魂伴侣?
电影过半了也没有着墨解释。
直到影片三分之二时,导演雅克用无言的三次正反打,解释了“气味相投”,达到一个深入的爱情探讨。
为挣钱,阿里参加格斗赛解释出现在,阿里打比赛时被对手碾压。
从一开始带着儿子居无定所,到投奔姐姐,找到工作,参加格斗赛,阿里走到现在都很不容易。
此时这场格斗赛阿里是否要放弃斗争,与生活的信心有关,若此刻失意可能会退回到最初偷摸拐骗的状态。
阿里挣扎的时间被叙事性拉长。
画面中,他被对手扼住喉咙,呼吸困难,眼神却不自觉的看向车,车上坐着斯蒂芬尼。
在持续的慢放镜头中,车门打开了。
先是拐杖落地,再是一双假肢。
切回阿里,他将这简单却如此不易的动作看在眼中。
再切回斯蒂芬尼,她正走向阿里,最有力的支持无需多言。
阿里热爱拳击,热爱在骨与骨的撞击下,激发出深不可测的力量,这从来都让他热血沸腾。
斯蒂芬尼身上具有的绝地而生,与阿里追寻的东西相同。
锈与骨的联结是从”一见钟情“开始的。
用残缺达到完美”锈“是斯蒂芬尼失去的双脚,”骨“是阿里在骨头上收到的创伤。
由残缺达到完美是影片对灵魂伴侣的定义,和对相濡以沫 、至情至真爱的必经之路的总结。
就像《神雕侠侣》中的杨过断臂,小龙女失贞一样,经历世俗、残缺、生死之后的爱情更为纯粹。
有阴影的阳光《锈与骨》的评分并不高,豆瓣打分只有7.6,但我还是很喜欢它细腻描绘生活本质的决心,并清透地表达出来,不去故意渲染沉重或是大起大落。
它充满了阳光,还是有阴影的阳光,不屈服、透着张扬驰骋生命力,很有质感。
作者:阿年更多内容详见微信公众号:凌晨两点的我们
充满疼痛感的电影
不知道在说什么,老是拍人们在阳光底下太刺眼。
在学习爱的过程中成为更好的人。二者的表演都令人难忘,然而影片却缺少那一点打破最后壁垒的情感高潮。在没有这种自然而然的人物情感高潮的情况下,结尾的剧情选择就成了一决胜负的关键。很可惜,童话与真实的生活终于还是分离的,最终依然因分量过轻而没能提升人物的层层蜕变。
什么呀!
一盘散沙,毫无意义,又臭又长。
预告片就搞得那么悲。。最受不了故意悲伤的电影了
关于成长,与重新审视自己的好片,两位主演都表现突出!
Audiard电影里的人都冷冷的
大概认真看了的话是更好的。女神没了腿还是女神。底层小人物的苦。
音乐难听,镜头晃死了,法国人好开放。
看不下去,弃
结尾让人纳闷与主题偏离过远,之前的情节也有些不合理之处
过誉!大量做爱、裸露镜头既不美也没用!差评!
很偏门的题材 欧洲电影嘛 不过看的不是很舒服............. ps:第一次看到玛丽昂·歌迪亚露点
删掉了玛丽安的床戏,好像这部片子少了灵魂一样。
这是一部扯蛋的电影 男主就是个胸大无脑发达的人渣!看不出成长救赎之类的从何而来 话说开始觉得法国电影好矫情了
男人的幼稚、不负责、不思考全球共通,女人自认为爱的足够便可感化对方也是全球共通。殊不知能让男人改变的唯一原因,是发生了让他难以控制的事情;而女人竟也可以通过调整自我,弥补情感的不匹配,从而达到新的平衡。这是人性的可爱,也是男女性别鸿沟所产生的魅力。女人的自愈能力永远超乎想象,断了腿,崩溃两天之后,游个泳,打一炮,安个假肢,说重生就重生。男人呢,自身疼痛不足以展示强大,所以在生活中还要额外制造疼痛的机会,直到认怂命运,才想起那个爱他的女人。而爱情,其实是,互相失去的地方刚好吻合,牢牢咬死,再不分开。爱欲的力量——我爱的事物即使伤害的我体无完肤,只要我没死,就还可以继续爱,无论是虎鲸、拳击,还是另一个人。法国电影中情感的每一个细节都丝丝入扣,而马良这次重又令人惊艳。
励志哥和励志姐的故事,但又拍得那么小清新。完成度相当高的电影,几个煽情位都满恰到好处的。话说歌迪亚长得和厄齐尔怎么那么像,简直一个饼印
三星半。firework第一次出现时很喜感,第二次就变感动了。男主无论顽固分子还是此片的角色都有一种带着孩子气的感觉。
音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