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看一边感觉Zack的死亡越来越近 有点喘不过气来作为旁观者目睹悲剧就如此一步一步地发生故事的结局并不是偶然 每个人像是被什么牵引着走向了各自的尽头虽然导演没有用沉重的纪实手法铺陈 结果却让人怎么也不能轻松Justin 的表演在电影后半段越来越好,表扬!
《Alpha dog》早在2005年就已经杀青,但是直到2007年才得以看到。
主要原因是拍摄完成时正好是主犯Johnny Truelove刚落网不久。
因为考虑到电影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问题,所以被禁映了一段时间。
整部电影看上去节奏很轻松,丝毫没有通过看到的绑架案带来的紧张和压抑。
虽然实际结果是殊途同归,但是展现的问题却很值得人思考。
似乎无法理解为什么还是得到了这样的结果。
片中的一大亮点就是Justin扮演的Frankie,他把握这类角色的能力要好过于他在《Edison》中扮演的笨警察。
Frankie的简单,无奈,内疚,惶恐都表现的不错。
或者说他本身就具有代表年轻一代的文化特性。
前面的是借用一位网友的评论,这些是偶比较想说的,新一代的lostgeneration,zeck被杀的简直突然其来,虽然围绕着杀他酝酿了好久,直到真的死去的那一刻才相信这个孩子真的被杀掉了,他知道什么是cool吗~~街头混混离犯罪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想起之前看的一部台湾的烂片千禧曼波什么的,想描绘这种生活状态,学一学alpha dog吧
TOM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阿尔法狗》:被枪杀的友情 □文/火神纪 投之以桃是否一定会报之以李;任何游戏都不会有铁一样不可改变的规则。
别跟我们说什么道德沦丧,因为道德沦丧的前提是道德;而今,我很少见到所谓的高风亮节。
这部电影在教导我们,亲爱的,别胡乱地投掷您高贵的情感。
——火神纪。
题记。
这是一部人物传记电影。
在犯罪可以被当作是伟大的时代里,也许,最富有创意和想像力的犯罪专家们也就可能被当成是伟人来供奉了。
当他们开始享有伟人一样的待遇比如传记或者传记电影的时候,我想,也许只是因为我们生活富庶与己无虞亦与他人无忧。
美国联邦调查局有史以来最年轻头号通缉犯;最年轻的毒枭;青少年时代组织起一个以家境富裕但不完整的家庭长大的青少年为骨干的贩毒运毒集团;集杀人贩毒等无恶不作的年轻人便一跃登上美国十大通缉犯之列,与警方展开了长达数年的拉锯战……类似这样的字眼对于喜欢犯罪题材电影的人群绝对是具有足够大的吸引力。
然而,如果把这部电影当成是犯罪题材的电影无疑是让人非常失望的。
然而这部电影更让人喜出望外的是关于青春题材的解读。
也就是说,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部青春题材的电影。
在这部电影里310次被念叨到的“Fuck”似乎是我们最张狂而无妄的青春岁月,如今已经飞逝而去不再有了。
自由、暴力、毒品、性和无礼的言行;青春的岁月总是伴随着无数次荒唐和种种可笑念头一起结束。
随之而来的是成年后不知所措的慌乱和为青春所有遗留下的一切负责。
富足的想像力和对新鲜事物的渴求铸造了更多的荒唐,而今后的岁月将为之而苦扼挣扎,然而青青最迷人的字眼在于放纵和资本;因为年轻,因为少不更事,于是有了最大的资本去搏击和前行。
不够饱满的人物形象成了这部电影最大的诟病,只是因为喜好,也就不求完美而不致质否了。
没有完整的人,也没有完整的电影;所以我们可以认同它所有的诟病。
电影所讲述的犯罪更像是这些轻狂人们后花园里的疯狂派对,不足以丑陋,不足以毙命。
真正的犯罪在于派对疯狂后宿醉的头疼、颓废和肆虐。
电影里可以数上名字的人物并不少,可是真正饱满的并不多。
与其说这是一部人物传记电影,也许不如说这是一部青少年团体写照电影。
至少在我没能记住这些人的名字之前,我还能记得这些人的关系和彼此间的亲密无间。
这不是一部应该让人感动的电影,可是我却偏偏感动得热泪盈眶;比如不甚纯洁的友情,比如充满遐想的初夜,比如小团体间的默契和冲突……在某个时代,我没有如他们那么疯狂地生活过,然而这是否也成了我对他们怀着美好情感的缘由呢。
我不渴望犯罪,然而我也曾有几个如胶似漆的小友终日不知所谓地胡混度日,怀着对逝去的青春无限的缅怀,成了这部电影让我万般感慨的真正因由。
我们也曾如他们一样年轻的时代里我们曾在做些什么呢。
也许,俱往矣。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我们看来一切成了如此让人迷惑不解的纠结始终无法解开也无谓去解开了。
而也许是因为怀着过分美好的祈盼,在电影最后的那一段突然让我有点惊惶失措一样的疲惫。
在法兰基把积克捆绑起来的时候,我还总以为他会无恙地活着,因为他和法兰基以及周边的所有人都已经成了朋友。
然而在他泪流满面的苦苦哀求声里他依旧倒在了已经挖好的沙坑里被被枪击致死。
在此之前电影如同一部青春电影一样让人毫无疑问地相信它。
然而,随着枪声响起,我曾以为永远不会发生的事情终究发生了。
叛逆的青春、离家出走、香烟、大麻和啤酒、以及玩世不恭的可供自己投靠的大哥,这样的青葱岁月突然还是回到了犯罪题材的范畴来。
戛然而止的是青春的渴望,以及对所有美好的祈盼。
看似玩笑的绑架案背后是贩毒案,而这最终导致了一起可怕的杀人案。
也许看过了那么多的电影,杀人案在电影里并不显得可怕;而这部电影却把这种似乎已经习以为常的场景变得比任何一部残暴的电影都更加残暴了。
并不是杀人的事实可怕,而更可怕的是氓灭了的人性,因为被杀害者仅仅只是一个与事情根本无关的离家出走的少年,而且他们已经成为朋友;可是如同哀鸣般的声泪俱下的请求被无视地扼杀。
在前夜,他还左拥右抱着的美艳的少女,在他还没来得及缅怀他的初夜里,他已经被枪杀了。
我们被告知的是一个失落了友情的无情世界。
这也许也是这部电影最出彩的地方。
并不是我喜欢这种方式,而正是因为我极其讨厌这种突兀的方式而对这部电影印象深刻。
电影里有很多种方式去杀人,而这样的方式是我所见过的最漠然可怕的一种。
极尽精致的谋杀仅仅只是一个阴谋,而这种突兀的杀人却在意料之外给了我更多的感伤。
这是否就是我们曾有过的青春呢。
当我们对所有的人都怀着一种美好情感并且信任他们的时候,我们往往只能得到一声戛然而止的悲叹。
然而,这却竟就是事情的真相了。
被枪杀的友情终究已经死去,而跟着一起逝去的还有对青春最后的疲惫劳顿。
我曾想,如果换一个结局,这也许仅仅就只是一部出色的青春题材的有关救赎和友情的电影了,然而,这并不是电影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
这依旧是一部犯罪题材电影,而我,仅仅只是被表面上的种种温情的现象所蒙蔽的可怜虫罢了。
当我开始对这部电影里的所有人们都怀有一种温柔的情愫时,我就应该预料到自己的惊诧了。
我永远也无法无视这部电影最后那个永远出人意料的结局。
犯罪在这部电影里被诠释成了一种类似于游乐般的轻率,毒品被诠释成了往来间的常规物品,杀人成了担忧自己将要面对犯罪所该承担的罪责前的逃逸,友情却仅仅只是可有可无的玩笑。
电影用一个粗暴的访谈开始也结束于那个访谈,而访谈之外的一切,也许,我永远也不想去面对。
世界似乎总是如此,一方面给我们以美好的祈盼和惊喜,而另一方面却隐藏在这一切下面无比阴秽和阴暗的恶臭。
而这部电影,仅仅只是这种恶臭味道里的一道佐料。
存在,因为存在,那才是真正的懦弱。
2007-06-17;丁亥年丙午月壬午日。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Alpha Dog》 ■译名:《阿尔法狗》、《领头狗》 ■导演:尼克·卡萨维茨(Nick Cassavetes) ■主演:埃米尔·赫斯基(Emile Hirsch)、贾斯丁·汀波莱克(Justin Timberlake)、安东·尤金(Anton Yelchin) ■类型:剧情、犯罪 ■片长:117 min ■国家:美国 ■语言:英语 ■上映:2007年1月12日
给了一个中评,其实和故事无关。
故事很简单,也很易懂。
但我觉得仍然摆脱不了一种空洞,“大肆”的宣传,连遭遇封杀都很张扬~再加上Justin,哇,吊足影迷胃口,但是很让人失望的是,故事的确不错,但电影并没有那么出彩,平淡中充斥着粗口(的确是一大卖点)。
深刻理解这群“没有理想的”青年人真的是“没有理想”,而且还是没有脑子~最后,zack的确表演出那么一丝恐惧,但也只有临死前的那一秒,根本不够他来清醒地认识发生在他身上地悲剧。
so,一部让我不懂的高调电影
一帮不能分清时髦与懦弱的界线的当事人。
犯罪的从众心理。
开枪的人是其中最深受这样的时髦病其害的人,他被时髦人称呼是gay,他希望从谋杀中获得尊重。
这样类似的心理在我们年轻时候都有过,人群是可怕的总之。
一开始就被那纯粹温婉的背景音乐净化。
如精灵穿梭过草叶的女声。
清澈的吉他伴奏。
镜头不断晃过一张张孩童的脸。
各种天真的表情和动作。
像嫩嫩的小手轻易触动了心底那一块柔软。
于是我期待在<阿尔法狗>这部影片里找到温情、纯真、美丽无瑕。
但一切刚好相反。
充斥眼球的竟是残忍肆虐的暴力、犯罪、人性泯灭。
18岁的年纪。
花一般美好。
Johnny却带领着跟从他的兄弟葬送了所谓的青春韶华。
用毒品和近乎癫狂的行径渐渐堆砌出绝望的坟墓。
仅仅因为一宗毒品交易中的经济纠纷。
Johnny和他的一个合作伙伴反目。
进而绑架了他的弟弟Zack来作为要挟。
但事情发展的严重程度越来越不在Johnny的预料之中。
导致最后他们竟将那个绑架来的15岁少年冷血杀害。
简单直白的情节。
却有着触目惊心的血腥。
记得Frankie在用胶带封住Zack嘴的时候。
说着。
you're my boy。
you're my boy。
带有无比亲切友善的字眼。
Zack就这么信任他,信任Frankie依旧是把他当成了所谓的兄弟。
Zack就那么一边哭一边颤抖着说ok。
用他纯洁的信任换来了肮脏的罪行。
当绑住手脚的Zack毫无反抗地被射杀。
我几乎不忍再看下去。
在那样寂静的黑色山谷。
再也无法收获一丝理智的纯白。
影片接近结束时。
镜头给了扮演Zack母亲的沙朗斯通。
那是个臃肿邋遢老泪纵横的形象。
是失去了儿子后剩余人生已毫无意义的母亲形象。
她歇斯底里地又哭又笑。
自以为可以控制的情绪却无可抑制地爆发。
那个沉重的黑暗花环。
最终凭借她的演技狠狠戴在了每一个观众的头上。
影片所渲染的悲剧氛围一直是一种不动声色的摄入。
仿佛在某一突然的瞬间。
心脏开始疼痛。
而他们。
也不过是些骄纵顽劣的孩子。
却上演了一幕再凶残不过的杀人游戏。
我们无法去真正寻求一种因果和是非观。
就像潜藏在身体里超越理智的恐惧和疯狂。
没有人能够控制。
只是在为这样意外却必然的结局。
做着我们自己的哀悼。
于是。
所有娇艳的花朵怒放到最后,成了一地凋零的惨烈。
我们的青春。
在放肆的挥霍和反叛中无情死去。
谁也没能察觉。
他就像Gary Oldman和Edward Norton的合体!还记得他在
看了这个是因为听说有些黑帮电影的味道在里面,但我觉得我象看在黑人歌手的mv:挺有意思的画面(比如分镜头很眩)不错的故事就是这个演员把它演的象校园剧以外一切合格,至少能吸引你看完。。。
顺便说下某些配乐也不错
该怎么说这样的故事呢,事事皆有因,那个母亲似乎是在用生命去爱她的儿子,可是青春期的叛逆和强烈的想证明存在感和自身价值的欲望却没有得到重视和引导,于是在遇到一群问题少年的或真或假的试好后,他的涉世未深把他推下了生命的悬崖。
这样的悲剧总是会让人反省,怎样才算是对孩子正确合适合理的爱,不是宠爱也不是漠视,可悲剧还是摆在那里,戳疼似乎有共鸣的人的心,但却继续洋洋洒洒于这个世界。
人性本善还是本恶,也许对于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阐述,只是无知自私懦弱是共性,如果这不是真人真事改编,也许剧情会安排F帮助Z逃走,可这只是个可笑的假设,中国的古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是危险的人和事总是像幽灵一样盘旋在我们头顶,它们渗透在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每个角落,我们该怎样去保护我们自己怎样去保护我们想保护的人并让自己安全让自己想保护的人理解我们的苦心?
沟通,这是最抽象的一个解决方法,可是前面已经说过,人都自私,那个在结婚纪念日没有答应女儿想要谈话的请求,如果她们聊了那个严重的问题,也许故事的结果就会不一样呢,即使Z依然很烦他的母亲,可他还活着,也许这样的命题太矫情,可混沌理论总会在事情尘埃落定时冒出头,让人去后悔去疼痛。
不知道导演为何会拍这样题材的片子,虽然现在全世界青少年犯罪率明显呈上升趋势,但拍此类片子人很少,面对社会高度发展,富有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的后代将坐享其成,难免会有无所事事的富二代为追求刺激,做些明知道不可为而为之的事情,创业的第一代肯定疏于管教自己的后代,因此,不可避免地,这些富二代缺乏一个关爱的家!
那么他们基本靠自己管教自己,太容易沾染不良习气了!
片中的导演还是花了点心思去揣摩这些青少年的心理,但看上去只是略通皮毛的感觉,表现就是通篇的脏话,基本FUCK之类,鸡巴什么的不离口!
想干什么就为所欲为,不考虑后果,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他们有的本性并不坏,是什么导致他们盲目的犯罪,导演表达不清,他们的坏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想想,可能是东西方对待青少年犯罪的不同观念吧!
This is a motherfucking bullshit!
一群我喜欢的演员用一种不喜欢的风格演了一个不喜欢的故事.
【时光网搬家计划】
笑死我了,屮,美国佬这么蠢啊
够爽够刺激BTY,JT在里面真是2
青年犯罪~~~
救命吧 好吵的电影 一直在吵架 每个人都在吵架 太聒噪了
这不是什么残酷青春,这就是一出闹剧
勉勉强强撑着看完,最后只想说一句F YOU !什么乱七八糟的,一群白痴啊!
第二眼好片,无知的富二代
好多80后演员:埃米尔-赫斯基、贾老板、安东-尤金、阿曼达、王尔德、德普2013年的双性恋小女友艾梅柏·希尔德。。。。。。这电影(2006)要是放在去年前年看,这些人基本认不全。
挺悲惨的,他还没有了解真实世界,就被真实世界给杀死了
nice
how did it ever go so far~~
其实不错,青春大概就是这么狗血
ben和Justin很萌&gt;u&lt;
很少覺得有東西這麼難看
妈妈说,不要和坏孩子玩!
经典!
挺爽的片子